2021年山东省淄博市生物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争先 文档编号:183614 上传时间:2021-05-2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47.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山东省淄博市生物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21年山东省淄博市生物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21年山东省淄博市生物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21年山东省淄博市生物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21年山东省淄博市生物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0202020212021 山东省淄博市生物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山东省淄博市生物中考模拟检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 18 8 个小题,每小题个小题,每小题 1 1 分,共分,共 1 18 8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红树林能保护海岸免受风浪的侵蚀,这体现了( )(1 分) A.生物适应环境 B.环境影响生物 C.生物影响环境 D.生物依赖环境 2. 如图是某食物链中的4种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 分) A.该食物链能量的最终来源是 B.可以表示一条食物链 C.是生产者,、是消费者,是分解者 D

2、.捕食后,只有物质流入了的体内 3.生活在沙漠中的骆驼刺根系十分发达,这主要体现了( )(1 分) A.生物影响环境 B.环境影响生物 C.环境依赖生物 D.生物适应环境 4. 图1表示草原生态系统某食物链内四种生物体 内有毒物质的含量,图 2 中曲线 B 表示该食物链 中丙的数量变化情况,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1 分) A.图 1 中最可能代表鹰的是乙 B.短期内甲的数量增加,会导致乙和丁的数量增加 C.曲线 A 代表的是可被丙捕食的某种动物的数量变化情况 D.图 1 中的四种生物和非生物部分组成了该草原生态系统 5.下列生物现象中没有体现呼吸作用原理的是( )(1 分) A.堆放久

3、了的蔬菜会发热 B.种植玉米时合理密植 C.萝卜放久了会空心 D.花盆浇水过多会烂根,导致植物死亡 6. 如图是桃花的结构, 下列关于开花和结果叙述错误的是 ( ) (1 分) A.桃子由图中的发育而来 B.传粉是指中的花粉落到柱头上的过程 C.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可以弥补自然状态下传粉的不足 D.受精后,脱落,继续发育成果实 7. 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实验,探究植物的蒸腾作用。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1 分) A.该实验装置可探究叶片是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B.甲、乙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叶片 C.一段时间后,装置乙液面下降,甲液面不变 D.加入植物油可防止量筒中的水分自然蒸发 8.关于生

4、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1 分) A.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B.都是依靠呼吸系统进行呼吸 C.都需要从外界获取有机物 D.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9.如图是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中各部位(依次用 A、B、 C、D、E 表示)被消化的情况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1 分) A.淀粉在 A 部位开始被消化 B.甲曲线表示蛋白质的消化过程 C.脂肪在 D 部位被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D.流入 D 部位的胆汁不含消化酶 10.下列关于人体消化与吸收的叙述,正确的是( )(1 分) A.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胆汁乳化脂肪都属于物理性消化 B.肝脏可以分泌胆汁并输送到小肠,说明肝脏具有输导组织 C.在

5、口腔中淀粉可以被消化成麦芽糖,是消化淀粉最主要场所 D.胃腺分泌的胃液中含有蛋白酶,可以将蛋白质消化成氨基酸 11.下列有关安全用药和急救的叙述,正确的是( )(1 分) A.中药无副作用,可长期服用 B.处方药适用于自我诊断的小伤小病 C.对昏迷但仍有心跳呼吸的患者进行心肺复苏 D.动脉出血时要快速压迫伤口近心端进行止血 12.图为学生参加升旗仪式时,做出敬礼动作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1 分) A.是骨,起杠杆作用 B.是关节,起动力作用 C.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 D.需要多块骨骼肌的参与 13.某同学尝试用鲜奶制作酸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1 分) A.将鲜奶煮沸以杀死杂

6、菌 B.放在低温的环境中进行发酵 C.发酵过程不密封以确保氧气的供给 D.可用酵母菌代替乳酸菌进行发酵 14.下列有关运动和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1 分) A.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中“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多 B.动物的行为是指动物所进行的有利于它们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活动 C.猕猴具有社会行为,成员分工合作更有利于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D.铅球运动员在推铅球的过程中,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15.下列动物体温恒定的是( )(1 分) 蜜蜂 猫 龟 蚯蚓 青蛙 家鸽 A. B. C. D. 16.如图为家蚕的生殖发育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1 分) A.家蚕的发育过程为 B

7、.家蚕的发育方式为完全变态发育 C.与蝗虫相比,家蚕的生殖发育过程多了蛹期 D.要想保证蚕茧高产,应在阶段满足食物的供应 17.下列现象不能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解释的是( )(1 分) A.随着工业污染,深色桦尺蛾逐渐成为常见类型 B.滥用抗生素催生了能抵抗多种抗生素的“超级细菌” C.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残翅和无翅的昆虫数量较多 D.注射乙肝疫苗后,使人体获得抵抗乙肝病毒的免疫力 18.下列有关基因与性状的叙述,错误的是( )(1 分) A.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为显性基因 B.许多性状表现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C.性状的遗传实质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性状传递给子代 D.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8、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 5 5 个小题,每空个小题,每空 1 1 分,共分,共 2 27 7 分)分) 19.(5 分)将两个大体相同的枝条按图中所示进行处理后插入两个试管中 (试管内有等量的水,水面上滴有少量的植物油) 。然后,用透明的塑料袋 分别套在两个枝条上,袋口扎紧。将这些装置放在有阳光、温暖的地方。 数小时后发现: (1) 塑料袋内壁上有小水珠。 (2)植物体内的 会向体外散失,是主要通过 这种器官散失的。 (3)这个生理过程我们称为 作用。 (4)移栽幼苗时,为了提高植物的成活率,我们可采用哪些方法? 20.(5 分)如图表示

9、某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间的关系,其中 AE 是该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的生物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填字母) ,图中 E 所示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 的角色。 (2)若该生态系统被污染,体内含污染物最多的生物是 (填序号) 。 (3) 若向该生态系统中投放大量 D, 短时间内 C 的数量将 , 最终还会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 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 21.(6 分)观察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二)是玉米种子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是 ; 是 。 (2)图(一)中是子叶,菜豆种子中有 片子叶。 玉米种子中有 片子叶。 (3)菜豆种子由胚和

10、 两部分构成。对胚有 作用。 22.(6 分)豌豆的相对性状明显,是杂交实验的好材料。著名的遗传学之父孟德尔通过分析豌 豆杂交实验的结果,发现了生物的遗传规律。豌豆的植株有高茎的,也有矮茎的。现用豌豆的 高茎和矮茎植株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表,请根据下面实验结果回答问题: 组别 亲代 亲代 子代 甲 高茎 矮茎 全部高茎 乙 高茎 高茎 全部高茎 丙 高茎 矮茎 高茎、矮茎 丁 高茎 高茎 高茎、矮茎 (1)在豌豆的高茎和矮茎中,根据表中 组的遗传结果判断出显性性状是 ,该性状是由 控制的。 (2)根据如图 1 的遗传结果,可判断这是 组豌豆的遗传图解。 (3) 如图 2 表示子代豌豆性状及数量

11、相对值, 根据遗传结果可判断亲代的基因组成是 。 (4) 若高茎豌豆种植在贫瘠的土壤中, 豌豆茎的高度会有明显的下降, 这种变异属于 的 变异。 23.(5 分)一只蚂蚁发现了柜台上的糖碗后,迅速返回 巢穴。不久,一大群蚂蚁沿着柜台朝糖碗进发。蚂蚁是 靠气味来传递信息,也可利用触觉相互沟通,下面是某 同学在探究“蚂蚁是否喜欢甜食”的实验设计。 材料用具: 一截劈开的竹筒(长 15cm) 、10 只蚂蚁、一杯浓糖水、一杯清水、一个放大镜、两支滴管。 实验步骤: 竹筒的 A 点滴加一滴清水,C 点滴加一滴浓糖水,将 10 只蚂蚁放在 B 点(B 点到 A 点、C 点距离相等) ,如图所示。 用放大

12、镜观察蚂蚁的觅食行为。请根据实验设计回答问题: (1)本实验的假设是 。 (2)实验中 A 点放置清水有 作用,本实验的变量是 。 (3)对实验结果的预测和分析: 预测一:若实验结果是 ,则不能说明蚂蚁喜欢甜食。 预测二:若实验结果是 ,则说明蚂蚁喜欢甜食。 2020202020212021 山东省淄博市生物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山东省淄博市生物中考模拟检测试题 (答案版)(答案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818 个小题,每小题个小题,每小题 1 1 分,共分,共 1818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红树林能保护海岸免受风浪的侵蚀,这

13、体现了( )(1 分) A.生物适应环境 B.环境影响生物 C.生物影响环境 D.生物依赖环境 【答案】C 【解析】红树植物具有密集而发达的支柱根,牢牢扎入淤泥中形成稳固的支架,使红树在海浪 的冲击下屹立不倒,同时也保护了海岸免受风浪的侵蚀,国此红树林被称为“海岸卫士” 。这说 明生物适应环境 2. 如图是某食物链中的4种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 分) A.该食物链能量的最终来源是 B.可以表示一条食物链 C.是生产者,、是消费者,是分解者 D.捕食后,只有物质流入了的体内 【答案】B 【解析】A、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所以,该食物链能

14、 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能(光能) 。A 错误; B、该图为食物链中的 4 种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由于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 递减的,所以生产者数量最多,最高级消费者数量最少,因此可以表示一条食 物链。B 正确; C、食物链不包含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所以由 B 分析可知:是生产者,、都是消 费者。C 错误; D、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传递的,所以捕食后,物质和能量流入的体 内。D 错误 3.生活在沙漠中的骆驼刺根系十分发达,这主要体现了( )(1 分) A.生物影响环境 B.环境影响生物 C.环境依赖生物 D.生物适应环境 【答案】D 【解析】沙漠地区降水稀少,生活在沙漠中

15、的骆驼刺根系十分发达,就是为了吸收水分,适应 干旱环境,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 4. 图1表示草原生态系统某食物链内四种生物体 内有毒物质的含量,图 2 中曲线 B 表示该食物链 中丙的数量变化情况,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1 分) A.图 1 中最可能代表鹰的是乙 B.短期内甲的数量增加,会导致乙和丁的数量增加 C.曲线 A 代表的是可被丙捕食的某种动物的数量变化情况 D.图 1 中的四种生物和非生物部分组成了该草原生态系统 【答案】C 【解析】A、从图中可以看出四种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含量由多到少依次是:丙、丁、甲、乙, 因此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乙甲丁丙,最可能代表鹰的是丙,A 错误

16、B、图中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乙甲丁丙,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乙 的数量会减少;丁以甲为食,甲数量增加,丁的数量会增加,B 错误 C、由图可知,曲线 A 和 B 是捕食关系,A 代表的是可被丙捕食的某种动物的数量变化情况, C 正确 D、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图示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没有分解 者,所以图中四种生物和非生物部分不能组成生态系统,D 错误 5.下列生物现象中没有体现呼吸作用原理的是( )(1 分) A.堆放久了的蔬菜会发热 B.种植玉米时合理密植 C.萝卜放久了会空心 D.花盆浇水过多会烂根,导致植物死亡 【答案】B 【解析】A、堆放久了的蔬菜含

17、水量多,呼吸作用旺盛,释放了大量的能量,堆在一起会出现 发热现象,甚至腐烂,与生物的呼吸作用有关,A 不符合题意; B、播种玉米时,要合理密植,因为合理密植是让最多的叶面接受光的照射,这样就能最大限 度的使用光能合成能量,也能减少因为过度密植使得一些叶片无法接受光照而浪费能量, 与生 物的呼吸作用无关,B 符合题意; C、萝卜放久了会空心且重量明显减轻,是因为萝卜呼吸作用消耗了其中的有机物,与生物的 呼吸作用有关,C 不符合题意; D、花盆浇水过多,水把土壤缝隙中的空气排挤出来了,使土壤中的氧气过少,根无法呼吸死 亡,与生物的呼吸作用有关,D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 如图是桃花的结构,

18、下列关于开花和结果叙述错误的是 ( ) (1 分) A.桃子由图中的发育而来 B.传粉是指中的花粉落到柱头上的过程 C.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可以弥补自然状态下传粉的不足 D.受精后,脱落,继续发育成果实 【答案】D 【解析】A、桃子属于果实,由图中的子房发育而来,正确。 B、传粉是指花药中的花粉落到柱头上的过程,正确。 C、人工辅助授粉可以弥补自然状态下传粉不足,提高产量,正确。 D、受精后,柱头、花药、花丝、花柱脱落,继续发育成果实,错误 7. 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实验,探究植物的蒸腾作用。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1 分) A.该实验装置可探究叶片是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B.甲、乙形成一组对

19、照实验,变量是叶片 C.一段时间后,装置乙液面下降,甲液面不变 D.加入植物油可防止量筒中的水分自然蒸发 【答案】C 【解析】AB、甲和乙除了枝条的叶不一样,其它条件都一样,所以变量是叶,因此甲乙是一 组对照实验。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AB 正确。 C、一段时间后,装置乙叶片多液面下降,甲装置叶片少,枝条也进行蒸腾作用,液面下降较 小,C 错误。 D、 两个装置中水量应相同是为了保证变量唯一, 植物油比水轻, 漂在水的上面形成一层油膜, 能防止试管中水的散失,D 正确 8.关于生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1 分) A.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B.都是依靠呼吸系统进行呼吸 C.都需要从外

20、界获取有机物 D.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答案】D 【解析】A、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错误。 B、生物都能进行呼吸,但不都是依靠呼吸系统进行呼吸,如草履虫靠细胞的表膜进行呼吸。 错误。 C、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不需要从外界获取有机物;而动物需要从外界 获取有机物,错误。 D、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正确 9.如图是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中各部位(依次用 A、B、 C、D、E 表示)被消化的情况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1 分) A.淀粉在 A 部位开始被消化 B.甲曲线表示蛋白质的消化过程 C.脂肪在 D 部位被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D.流入 D 部位的胆汁

21、不含消化酶 【答案】B 【解析】A、淀粉的消化从 A 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A 正确; B、淀粉的消化从 A 口腔开始,甲曲线表示淀粉的消化过程,B 错误; C、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脂肪在 D 部位被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C 正确; D、肝脏分泌的胆汁也进入小肠,胆汁虽然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使脂肪变 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D 正确 10.下列关于人体消化与吸收的叙述,正确的是( )(1 分) A.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胆汁乳化脂肪都属于物理性消化 B.肝脏可以分泌胆汁并输送到小肠,说明肝脏具有输导组

22、织 C.在口腔中淀粉可以被消化成麦芽糖,是消化淀粉最主要场所 D.胃腺分泌的胃液中含有蛋白酶,可以将蛋白质消化成氨基酸 【答案】A 【解析】A、牙齿的咀嚼、舌搅拌与胆汁乳化脂肪的消化方式相同,都属于物理性消化,A 正 确; B、肝脏是由不同的组织构成的器官,输导组织属于植物组织,肝脏分泌的胆汁通过导管进入 十二指肠,乳化脂肪,B 错误; C、在口腔中淀粉可以被消化成麦芽糖,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小肠 是消化淀粉最主要场所,C 错误; D、胃腺分泌的胃液中含有蛋白酶,可以将蛋白质消化成多肽,D 错误 11.下列有关安全用药和急救的叙述,正确的是( )(1 分) A.中药无副作

23、用,可长期服用 B.处方药适用于自我诊断的小伤小病 C.对昏迷但仍有心跳呼吸的患者进行心肺复苏 D.动脉出血时要快速压迫伤口近心端进行止血 【答案】D 【解析】A、是药三分毒,中药也有副作用,只是比较小,错误。 B、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助理医师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标有 OTC 是非处方 药,适用于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伤小病,错误。 C、当遇到患者心跳、呼吸骤停时,应立即拨打 120 急救电话,并进行心肺复苏,错误。 D、动脉出血时颜色鲜红,血流猛急,呈喷射状止血时一般在受伤动脉的近心端,采用指压 止血法或止血带止血法进行止血,正确 12.图为学生参加升旗仪式时,做出敬礼动作的过

24、程。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1 分) A.是骨,起杠杆作用 B.是关节,起动力作用 C.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 D.需要多块骨骼肌的参与 【答案】B 【解析】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 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叫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肌腱可绕过关节连在不同 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 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因此一个动作的完 成至少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 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

25、起动力作用,B 的说法错误 13.某同学尝试用鲜奶制作酸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1 分) A.将鲜奶煮沸以杀死杂菌 B.放在低温的环境中进行发酵 C.发酵过程不密封以确保氧气的供给 D.可用酵母菌代替乳酸菌进行发酵 【答案】A 【解析】A、将鲜奶煮沸是为了高温杀死杂菌,故 A 正确。 B、制作酸奶需放在适宜温度(30C 左右)的环境中进行发酵。故 B 错误。 C、乳酸茵是厌氧菌,发酵过程不密封会导致空气中杂菌进入,并且无法为乳酸茵提供无氧环 境。故 C 错误。 D、酵母菌不能代替乳酸菌用于制作酸奶,否则有可能产生酒精。故 D 错误 14.下列有关运动和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1 分)

26、A.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中“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多 B.动物的行为是指动物所进行的有利于它们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活动 C.猕猴具有社会行为,成员分工合作更有利于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D.铅球运动员在推铅球的过程中,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答案】A 【解析】A、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中“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A 错误; B、动物所进行的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动物的行为常表现为各 种各样的运动,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身体结构,如高等动物的运动系统,B 正确; C、社群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 还形成等级。

27、猕猴具有社会行为,成员分工合作更有利于在复杂环境中生存,因此属于社会行 为,C 正确; D、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 的。在准备掷球时是一个屈肘动作,在掷铅球时的一瞬间,处于伸肘状态。此时,肱二头肌舒 张,肱三头肌收缩,D 正确。 15.下列动物体温恒定的是( )(1 分) 蜜蜂 猫 龟 蚯蚓 青蛙 家鸽 A. B. C. D. 【答案】B 【解析】蜜蜂是节肢动物、龟是爬行类、蚯蚓是环节动物、青蛙是两栖动物,它们的 体温随着外界温度改变而改变的动物,都属于变温动物。 猫是哺乳类、家鸽是鸟类,二者能维持正常的体温,都属于恒温动物。 16.如图

28、为家蚕的生殖发育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1 分) A.家蚕的发育过程为 B.家蚕的发育方式为完全变态发育 C.与蝗虫相比,家蚕的生殖发育过程多了蛹期 D.要想保证蚕茧高产,应在阶段满足食物的供应 【答案】A 【解析】AB、家蚕的一生要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且幼虫和成虫 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属于完全变态发育,A 错误;B 正确; C、蝗虫的发育过程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因此与蝗虫相比, 家蚕的生殖发育过程多了蛹期,C 正确; D、家蚕由受精卵发育成幼虫,取食桑叶,经过 4 次蜕皮,停止取食桑叶,吐丝结茧,将身体 围绕起来结茧化蛹。要想保证

29、蚕茧高产,应在幼虫阶段满足食物的供应,D 正确 17.下列现象不能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解释的是( )(1 分) A.随着工业污染,深色桦尺蛾逐渐成为常见类型 B.滥用抗生素催生了能抵抗多种抗生素的“超级细菌” C.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残翅和无翅的昆虫数量较多 D.注射乙肝疫苗后,使人体获得抵抗乙肝病毒的免疫力 【答案】D 【解析】A、工业区桦尺蛾体色深色居多,浅色桦尺蛾数量的减少是因为它的体色不利于伪装 自己,不适应环境,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A 不符合题意; B、滥用抗生素导致细菌抗药性的产生,按照达尔文的理论,病菌抗药性是这样产生的:细菌 个体中存在着对抗生素抗药性的变异,在抗生素使用时抗药

30、性强的个体生存下来并繁衍后代, 其抗药性状遗传给后代;随着抗生素的频繁使用(滥用) ,细菌抗药性逐渐增强,因此,导致 病菌对抗生素产生抗药性的原因是抗生素;对病菌起到了选择作用,B 不符合题意; C、在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生活着的昆虫多是无翅或残翅的类型,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 不符合题意; D、 注射乙肝疫苗后, 使人体获得抵抗乙肝病毒的免疫力, 属于特异性免疫, 与自然选择无关, D 符合题意 18.下列有关基因与性状的叙述,错误的是( )(1 分) A.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为显性基因 B.许多性状表现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C.性状的遗传实质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性状传递给子代 D.基因

31、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 【答案】C 【解析】A、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当控制某个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 隐性时,只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用大写字母表示,正确 B、可遗传的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如染色体、基因等)发生改变引起的,不遗传的变异是环 境因素造成的。但是有的生物的变异的原因不是单纯一个,可能是遗传物质和环境因素共同作 用的结果。比如一个遗传肤色就比较黑的人,如果再常年在户外工作,肤色会更黑,他的特别 黑的肤色就是遗传物质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正确 C、生物

32、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基因传递 给了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C 错误 D、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 DNA 片段,存在于细胞核中, 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 5 5 个小题,每空个小题,每空 1 1 分,共分,共 2727 分)分) 19.(5 分)将两个大体相同的枝条按图中所示进行处理后插入两个试管 中(试管内有等量的水,水面上滴有少量的植物油) 。然后,用透明的塑 料袋分别套在两个枝条上, 袋口扎紧。 将这些装置放在有阳光、温暖的地 方。数小时后发现

33、: (1) 塑料袋内壁上有小水珠。 (2)植物体内的 会向体外散失,是主要通过 这种器官散失的。 (3)这个生理过程我们称为 作用。 (4)移栽幼苗时,为了提高植物的成活率,我们可采用哪些方法? 【答案】 (1)A; (2)水分;叶; (3)蒸腾; (4)根部带着土坨;剪去部分枝叶。 【解析】 (1)A、B 两枝条唯一不同的变量是叶的有无(A 枝条有叶、B 枝条没有叶) ,这表明 塑料袋内的小水珠主要是通过叶从植物体内散失出来的。 (2)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 程,叶片是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3 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通过植物体表面

34、 (主要是叶) 散失到植物体外的大气中的过程, 我们称为蒸腾作用。 (4)刚刚移栽的植物,幼根和根毛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根的吸水能力很弱,去掉部分枝 叶,可以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有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根吸收的主要部位 是根毛和幼根,移栽植物时一般要带一个土坨,这样可以保护根毛和幼根不受到损伤,利于根 吸水,提高成活率。及时对幼苗洒水,也是为了植物根的吸水。 20.(5 分)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间的关系,其中 AE 是该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的生物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填字母) ,图中 E 所示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 的角色。 (2)若

35、该生态系统被污染,体内含污染物最多的生物是 (填序号) 。 (3) 若向该生态系统中投放大量 D, 短时间内 C 的数量将 , 最终还会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 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 【答案】 (1)A、B;分解者(2)D(3)减少;自动调节能力 【解析】 (1)生产者既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也能通过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所以 AB 属于生产者。图中 E 能够分解生产者 A、B 和消费者 C、D 的遗体遗物中的有机物,属于分 解者。 (2)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D 的营养级别最高,若 该生态系统被污染,体内含污染物最多的生物是 D。 (3)若向该生态系

36、统中投放大量 D,D 以 C 为食,短时间内 C 的数量将减少,最终还会达到 相对稳定的状态,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21.(6 分)观察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结构示意图,回答 下列问题: (1) 图(二)是玉米种子的结构示意图,其中 是 ; 是 。 (2)图(一)中是子叶,菜豆种子中有 片子叶。玉米种子中有 片子叶。 (3)菜豆种子由胚和 两部分构成。对胚有 作用。 【答案】 (1)胚芽;胚乳; (2)2;1; (3)种皮;保护。 【解析】 (1)由分析可知:玉米种子结构中是胚芽,是胚乳。 (2)图一中是子叶,在菜豆种子中子叶有 2 片,具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属于双子叶植 物;图

37、二中子叶只有一片,转运营养物质的功能,属于单子叶植物。 (3)菜豆种子由胚和种皮构成,种皮具有保护作用。 22.(6 分)豌豆的相对性状明显,是杂交实验的好材料。著名的遗传学之父孟德尔通过分析豌 豆杂交实验的结果,发现了生物的遗传规律。豌豆的植株有高茎的,也有矮茎的。现用豌豆的 高茎和矮茎植株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表,请根据下面实验结果回答问题: 组别 亲代 亲代 子代 甲 高茎 矮茎 全部高茎 乙 高茎 高茎 全部高茎 丙 高茎 矮茎 高茎、矮茎 丁 高茎 高茎 高茎、矮茎 (1)在豌豆的高茎和矮茎中,根据表中 组的遗传结果判断出显性性状是 ,该性状是由 控制的。 (2)根据如图 1 的遗传结

38、果,可判断这是 组豌豆的遗传图解。 (3) 如图 2 表示子代豌豆性状及数量相对值, 根据遗传结果可判断亲代的基因组成是 。 (4) 若高茎豌豆种植在贫瘠的土壤中, 豌豆茎的高度会有明显的下降, 这种变异属于 的 变异。 【答案】 (1)甲或丁;高茎;显性基因(2)丙(3)Dd(4)不可遗传 【解析】 (1)在豌豆的高茎和矮茎中,甲组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子代都表现为高茎,矮 茎性状没有出现,说明高茎是显性性状,矮茎是隐性性状。根据丁组亲代均为高茎,子代个体 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矮茎,则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子代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 性性状。因此在豌豆的高茎和矮茎中,根据表中甲或丁组

39、的遗传结果判断出显性性状是高茎, 该性状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 (2)图 1 中,亲代 Dd 是高茎、亲代 dd 是矮茎,子代 Dd 是高茎、子代 dd 是矮茎,因此根 据如图 1 的遗传结果,可判断这是丙组豌豆的遗传图解。 (3)如图 2 表示子代豌豆性状及数量相对值,根据遗传结果可判断亲代的基因组成是 Dd、 Dd,子代中矮茎豌豆占 25%,遗传图解如图: (4) “若高茎豌豆种植在贫瘠的土壤中,豌豆茎的高度会有明显的下降” ,这种变异是环境因素 影响产生的变异,体内的遗传物质没有改变,因此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23.(5 分)一只蚂蚁发现了柜台上的糖碗后,迅速返回 巢穴。不久,一大群蚂蚁沿

40、着柜台朝糖碗进发。蚂蚁是 靠气味来传递信息,也可利用触觉相互沟通,下面是某 同学在探究“蚂蚁是否喜欢甜食”的实验设计。 材料用具: 一截劈开的竹筒(长 15cm) 、10 只蚂蚁、一杯浓糖水、一杯清水、一个放大镜、两支滴管。 实验步骤: 竹筒的 A 点滴加一滴清水,C 点滴加一滴浓糖水,将 10 只蚂蚁放在 B 点(B 点到 A 点、C 点距离相等) ,如图所示。 用放大镜观察蚂蚁的觅食行为。请根据实验设计回答问题: (1)本实验的假设是 。 (2)实验中 A 点放置清水有 作用,本实验的变量是 。 (3)对实验结果的预测和分析: 预测一:若实验结果是 ,则不能说明蚂蚁喜欢甜食。 预测二:若实

41、验结果是 ,则说明蚂蚁喜欢甜食。 【答案】 (1)蚂蚁喜欢甜食(2)对照;糖水(3)蚂蚁爬向清水一端或停留在原处不动或不定 向爬动;蚂蚁爬向浓糖水一端取食 【解析】 (1)假设是对问题肯定或否定的解答,根据问题本实验的假设是蚂蚁喜欢甜食。 (2)对照实验所要探究的条件就是实验的唯一变量。因此探究“蚂蚁是否喜欢甜食”的实验中 唯一不同的变量是糖水还是清水,其它条件都相同,因此在竹筒的两端,分别用两支滴管各滴 上一滴浓糖水和一滴清水, “将 10 只蚂蚁等距离放在两滴水之间” ,实验中 A 点放置清水有对照 作用。本实验的变量是糖水。 (3) “对实验结果的预测和分析” : 预测一: “若实验结果是蚂蚁爬向清水一端或停留在原处不动或不定向爬动, 则不能说明蚂蚁喜 欢甜食” 。 预测二: “若实验结果是蚂蚁爬向浓糖水一端取食” ,则说明蚂蚁喜欢甜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生物 > 生物中考 > 第一次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