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2021届高考压轴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争先 文档编号:182810 上传时间:2021-05-1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65.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2021届高考压轴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上海市2021届高考压轴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上海市2021届高考压轴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上海市2021届高考压轴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上海市2021届高考压轴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1 上海上海高考压轴高考压轴语文语文试试卷卷 一、积累应用(10 分) 1填空。 (5 分) (1)_,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荀况劝学 ) (2)落木千山天远大,_。 (黄庭坚_ ) (3)杜甫月夜中,以细节描写凸显妻子思人时间之久的是“_,_。 ” 2按要求选择。 (5 分) (1)班会课上,老师提醒同学们要注重知识的积累方能有所收获,以下诗句合适的是() A不登高山,不知山之高 B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C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D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品牌价值之大,引无数企业竞折腰。然而,品牌并不是艺术品,_,也会步入 暮年

2、、后继无力,直至死亡。 它更像是一个极具灵性的生命体 既有胎中的酝酿思考 也有成长的培养与投入 一经雕琢便可经久不衰 在经历过征伐市场的壮志高歌后 A.B.C.D. 二、阅读二、阅读 7070 分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3 3- -7 7 题。 (题。 (1616 分)分) “无用的”知识“无用的”知识 罗素 在开始谋生之前,人们没有时间什么都去学习,无疑有用的知识是最有用的。它建 立了当代世界。没有它,我们就没有机器、铁路、飞机。现代知识已带来人们普遍健康状况的 大大改善,与此同时也发现了如何使用毒气去毁灭大城市的方法。同以往比起来,我们今日世 界最明显的特点在于有

3、用的知识。 同样必须承认许多传统文化教育是愚蠢的。 儿童花很多年的功夫去学习拉丁文和希腊文 法,而终究既不能也不想(除了小部分之外)去读希腊文或拉丁文著作。从各方面考察,现代 语言比拉丁文和希腊文更可取。 它们不仅更有用, 而且能在更少的时间内给予更多的文化知识。 文明的进展如此迅速,使得古代知识在解释当今问题上,比起现代国家和关于这些国家的最近 历史的知识更少得到运用。 但是,教育除了直接的实用目的外,还应有其他目的。 现代城市居民的娱乐方式愈来愈趋向于被动,趋于懒散地观看他人的技艺和表演。 这些 人的娱乐方式虽然无可厚非, 但总比不上那些受过教育而且具有与工作无关的广泛的智力兴趣 的人。由

4、于技术进步,机器代替了人类劳动,人们的闲暇增多了,那些有充分的智力活动和兴 趣的人,自然能沉浸在高尚的快乐中。所以,普通人必须去接受提高自己心灵涵养的,当然也 包括实用技术知识的教育。 狭隘的功利主义教育忽视了人的理想训练与技术训练具有同等的必要性。 未经训练的人 性中存在许多野蛮因素, 它会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或轻或重地表现出来。 如一些人背后说长道短, 令人厌烦。 当然, 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有时也是残忍野蛮的, 但他们比起那些心灵未经开化的人, 较少如此, 行凶斗殴的人在学校学习很少能达到中等水准。 这些人除了虐待他人没有其他快乐。 最为人们普遍向往的两件事是权力和颂扬。一般来说,无知的人只能诉

5、诸粗野的方式来获得这 两者, 包括体力上的征服。文化教养提供给人的是很少有害的权力形式和较多使自己受到称赞 的有价值的方式。 也许无用的知识最重要的优点是能促进心灵沉思的习惯。现在世界上有许多人遇事 过分轻率,不仅行动之前没有经过周密考虑,而且对有的行动从智谋上加以考虑也难以进行。 在这个问题上,人们以各种奇异方式表现出他们的偏见。 心灵的沉思习惯具有遍及从最浅薄到最高深之处的优点。例如从被跳蚤咬、火车误点或 与同行争吵等这些小苦恼开始。这样的烦事似乎很不值得做出英雄主义行为的反应,或者像对 待人类暂时救治不了的病害一样无可奈何, 然而它们对人的影响却破坏了许多人的善良习性和 生活乐趣。在这种

6、情况下,人们可从一些奇特的知识中找到不少安慰,这类知识与这种现时的 苦恼有着确实或空想的关系;即使没有这种安慰,也能从人们的思想中当下消除这种苦恼。当 我们受到气得脸色发白的人攻击时,想想笛卡尔论情感中题为为何那些气得脸发白的人 比那些脸发红的人更为可怕的一章,就会感到欣慰。 虽然文化上粗浅的快乐足以解除实际生活中的一般苦恼, 而沉思更为重要的功用则关乎 生命的灾难、死亡、 痛苦、残忍以及国家民族陷入不必要的悲惨状况。独断的宗教已不能再 带来慰藉,为了使生活不趋于黑暗、枯燥, 不致充满肤浅的自我肯定,必须寻求某种可以代 替的东西, 现今世界充斥着以自我为中心的愤怒群体, 其中没有一个能具备全人

7、类的整体眼光, 每个群体都宁可文明毁灭,与不愿作丝毫的让步、对于这种偏狭,任何专门教育都不能提供解 救的办法。因为它属于个人心理上的问题,解毒良方应求之于历史学、天文学以及一切无碍自 尊心, 相反能让个人以合理的眼光看待自己的那些学科,需要的不是这样或那样的特殊的片段 知识,而是足以激发整体人生目的概念之知识:艺术与历史,对英雄人物生活之了解,以及对 人类在宇宙中极其偶然而短暂的地位的了解所有这些都同人类特有的自傲心情相联系。 从 广阔的认知能力和无私的感情结合中最易产生出智慧来。 在所有时代,人生充满着苦痛,在我们今天较前两个世纪人生苦痛更甚,个人与公众的 不幸只能靠意志与智力的交互作用来控

8、制: 在意志方面是拒绝回避不幸, 在智力方面是认识它, 如果能补救则寻求补教的办法;如果不能补救则根据对它的关系的看法,将它视为不可避免的 而接受它,并且记住那些存在于它之外的其他地区、其他时代和星空的深远之处,使得它变得 可以忍受。 (选自作者写于 1930 年的幸福之路 ,有删节) 3.第段中“有用的知识”指(2 分) 4.下列有关“ 无用的知识”的判断不正确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A.“ 无用的知识”重视理想训练,以此尽量消除人的野蛮本性。 B.“ 无用的知识”更能促进人的心灵沉思,促进人的完善发展。 C.“ 无用的知识”能消除人类现时的苦恼,让人得到一些安慰。 D.“ 无

9、用的知识”不是专业教育能提供的,而出自心理的觉悟。 5.与原文观点不一致不一致的一项是( ) 。 (3 分) A.高尚的快乐,主要建立在与工作无关的智力与个人兴趣上。 B.未受教育的人的快乐常通过体力上的征服等粗野方式实现。 C.艺术、历史学科能矫正人类的自傲,较其他学科更具智慧。 D.人生的苦痛,只能靠意志与智力的交互作用来认识和接纳。 6.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 (4 分) 7.罗素在本文强调了“无用的”知识对人类发展的重要作用。下列文字中丁元竹则认为, 真正的学术必须是有用的知识。结合本文和下面的文字,从写作意图的角度评析二人的观点。 (4 分) 科技部和教育部联合发文破除论文至上的文件,

10、引发了社会各界对这个话题的热议。 中央 党校丁元竹教授在 2020 年初撰文指出,这个问题的实质是如何界定学术的目标和治学目的。 文章以费孝通为例,说在中国学术史上,费孝通研究的问题紧紧贴近中国发展现实。20 世纪 40 年代以后,他开始以流畅的文笔使学术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20 世纪 70 年代后期, 他继续用雅俗共赏的文笔展示一些重大命题,努力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决策成果,推动政 策的制定和实施。据此,丁元竹认为:真正的学术必须是有用的知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二)阅读下文,完成第 8 81111 题。题。 (1515 分)分) 乞丐乞丐 契诃夫契诃夫 仁慈的老爷!行行好,诸顾

11、念一下我这个不幸的挨饿的人。我三天没吃东西了身 无分文,没有住处向上帝起誓!我当了八年的乡村教师,后来由于地方自治局搞鬼丢了职 位。我成了诬告的牺牲品。这一年来,我没有工作,失业了。 律师斯克沃尔佐夫打量着这个求告的人,瞧瞧他那件灰蓝色的破大衣,混浊的醉眼和脸 上的红斑,他觉得以前好像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个人。 听着,在前天,我好像在花园街遇见过您,他说,不过那时您对我说您是被开除 的大学生,没有说是乡村教师,还记得吗? 斯克沃尔佐夫大发脾气,毫不留情地痛斥这个求 告的人。对方的无耻谎言唤起他嫌弃和厌恶的心情,侮辱了他,斯克沃尔佐夫十分喜爱和看重 自身就有的品德:善良,敏感的心,对不幸的人们的同情

12、。这家伙一味说谎,利用别人的仁慈, 恰恰亵读了他出于纯洁的心灵喜欢周济穷人的一片好意。破衣人起先一再辩解,对天发誓,但 后来不作声了,羞愧得低下了头。 先生!他说,一手按到胸口,确实,我说了谎!我不是大学生,也不是乡村 教师。这些都是胡编的!我原来在俄罗斯合唱团里任职,由于酗酒,我被赶了出来。可是叫我 有什么办法?叫我有什么办法呢? 胡说!您总能找到借口!那么,您愿意去劈柴吗? 好吧,我可以劈 斯克沃尔佐夫张罗起来,他不无幸灾乐祸地搓着手,把厨房里的厨娘叫了出来。是这 样,奥莉加他对她说,把这位先生领到板棚里去,让他劈木柴。 破衣人耸耸肩膀,似乎 有点摸不着头脑,犹豫不决地跟着厨娘去了。斯克沃

13、尔佐夫赶紧走进餐室。那里的窗子正对着 院子,可以看到堆放木柴的板棚里和院里发生的一切。斯克沃尔佐夫站在窗前,看到厨娘和那 人从侧门进了院子,踩着肮脏的雪朝板棚走去。奥莉加气呼呼地打量她的同伴,把胳膊时向两 旁甩着,打开锁着的板棚,砰一声恶狠狠地推开了门。 大概我们妨碍这女人喝咖啡了,斯克沃尔佐夫想道,这么个凶婆娘!接下去他 看到,那个冒牌教师和冒牌大学生坐到木墩子上,用拳头支着红腮帮,想起 心事来。厨娘把一把斧子扔到他脚旁,恶狠狠地啐了一口,而且,看她嘴的动作可知,她 开始骂人了。破衣人迟迟疑疑地拉过一块木柴,把它放在两腿中间,胆怯地用斧子砍下去。 一小时后,奥莉加来了,报告说,木柴已经劈好了

14、。 拿着,把这半卢布交给他斯克 沃尔佐夫说,要是他愿意,让他每月的头一天都来劈柴活儿总是有的。 到了下月一号, 那个破衣烂鞋、形同乞丐的人又来了,又挣了半卢布。 两年过去了。有一天,斯克沃尔佐夫站在剧院的售票处付钱买票的时候,看到身旁站着 一个身材矮小的人,翻着羊羔皮领子,戴一顶旧的海狗皮帽子。这个矮小的人怯生生地向售票 员要一张顶层楼座的票,付了几枚五戈比铜币。 卢什科夫,是您呀?斯克沃尔佐夫问,认出这个人就是他家以前的劈柴工。喂, 怎么样?现在做什么事?日子过得好吧? 还可以,现在我在一位公证人那里工作,每月拿三十五个卢布,先生。 哦,谢天谢地。太好了!我为您感到高兴,非常非常高兴,卢什科

15、夫!要知道您在某 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我的教子。要知道这是我把您推上了正道。您还记得我当时如何痛斥您吗? 您那时在我面前窘得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好了,谢谢,亲爱的朋友,谢谢您没有忘了我的 话。 谢谢您那些好心的话和好心的行动。您那时讲得很出色。我既感激您,也感激您家的 厨娘,求上帝保佑这个善良而高尚的女人身体健康!您那时讲得很正确,这一点,我当然至死 都感激不尽。不过,说实在的,真正救我的是您家的厨娘奥莉加。 这是怎么回事? 是这样。当初我去您家劈柴,我一到,她总是这样开始:唉,你这个酒鬼!你这个 天地不容的人!你怎么不死呀!然后坐在我对面,发起愁来,瞧着我的脸,哭着说:你是 个不幸的人!你活在

16、世上没有一点快活,就是到了另一个世界,你这酒鬼,也要下地狱,也要 遭火烧!你这苦命人啊!您知道,尽是这类的话。她为我耗了多少心血,为我流了多少眼泪, 这些我没法对您说。但重要的是,她替我劈柴!要知道,先生,我在您家里连一根柴也没有劈 过,全是她劈的!为什么她要挽救我,为什么我瞧着她就决心痛改前非,不再酗酒,这些我对 您也解释不清。我只知道,她的那些话和高尚的行为使我的心灵起了变化,是她挽救了我,这 件事我永世不忘。不过现在该入场了,里面正在打铃。卢什科夫鞠躬告辞,找他的楼座去 了。 (有删改) 8第段和第段都写到“乞丐”的外貌,分析其作用。(3 分) 9律师斯克沃尔佐夫在文中有重要作用,请加以

17、分析。 (4 分) 10赏析小说第段的妙处。 (4 分) 11评析本小说的思想意义。 (4 分)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 12121414 题。 (题。 (8 8 分)分) 促促织织 二首 二首 (宋)洪咨夔 一点光分草际萤,缲车 未了纬车鸣。 催科知要先期办,风露饥肠织到明。 水碧衫裙透骨鲜,飘摇机杼夜凉边。 隔林恐有人闻得,报县来拘土产钱。 【注释】【注释】促织:蟋蟀的别名,其声如急织。缲车:抽茧出丝的工具。纬车:纺车。 1212下列关于两首诗歌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1 分) A两首诗内容相关,完整统一。 B两首诗体裁相同,属于古体。 C “一

18、点光分草际萤”句,侧面衬托促织鸣声之晚。 D “水碧衫裙透骨鲜”句,直接刻画促织形象之美。 1313以下评价适用两首诗歌的一项是( ) 。 (2 分) A雄浑豪放 B幽冷峭拔 C蕴藉有致 D华美绚丽 1414两首诗歌借“促织”之题发挥,言在此而意在彼,独具匠心,请加以赏析。 (5 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四)阅读下文,完成第 15152020 题。 (题。 (2020 分)分) 李沆,字太初,洺州肥乡人。太平兴国五年,举进士甲科,后入翰林为学士。 会契丹犯边,真宗北幸,命沆留守,京师肃然。真宗还,沆迎于郊,命坐置酒,慰劳久 之。一夕,遣使持手诏欲以刘氏为贵妃,沆对使者引 烛焚诏,附奏曰:

19、 但道臣沆以为不可。 其议遂寝 。驸马都尉石保吉求为使相,复问沆,沆曰: 赏典之行,须有所自。保吉因缘戚里, 无攻战之劳,台席之拜,恐腾物议。 他日再三问之,执议如初,遂止。帝以沆无密奏,谓之 曰: 人皆有密启,卿独无,何也?对曰: 臣待罪宰相,公事则公言之,何用密启?夫人臣 有密启者,非谗即佞,臣常恶之,岂可效尤? 沆为相,王旦参政事,以西北用兵,或至旰食。旦叹曰: 我辈安能坐致太平,得优游 无事耶?沆曰: 少有忧勤,足为警戒。他日四方宁谧,朝廷未必无事。 后契丹和亲,旦问 何如,沆曰: 善则善矣,然边患既息,恐人主渐生侈心耳。 旦未以为然。沆又日取四方水旱 盗贼奏之,旦以为细事不足烦上听。

20、沆曰: 人主少年,当使知四方艰难。不然,血气方刚, 不留意声色犬马,则土木、甲兵、祷祠之事作矣。吾老,不及见此,此参政他日之忧也。 沆 没后,真宗以契丹既和,西夏纳款 ,遂封岱祠汾 ,大营宫观,搜讲坠典,靡有暇日。旦亲见 王钦若、丁谓等所为,欲谏则业已同之,欲去则上遇 之厚,乃以沆先识之远,叹曰: 李文靖 真圣人也。 当时遂谓之圣相 。 景德元年七月,沆待漏将朝疾作而归诏太医诊视抚问之使相望于道。明日,驾往临问, 赐白金五千两。方还宫而沆薨,年五十八。上闻之惊叹,趣驾再往,临哭之恸,废朝五日,赠 太尉、中书令,谥文靖。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四十一 ) 【注】封岱祠汾:封泰山、祭汾阴。坠典:指已废

21、亡的典章制度。 15.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 分) 其议遂寝 欲去则上遇 之厚 16. 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2 分) 沆对使者引 烛焚诏 ( ) A. 点燃 B. 拿着 C. 选用 D. 伸出 西夏纳款 ( ) A. 赎罪 B. 归顺 C. 缴税 D. 行贿 17. 把第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6 分) 臣待罪宰相,公事则公言之,何用密启?夫人臣有密启者,非谗即佞,臣常恶之,岂可效 尤? 18. 第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 请用“ /” 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3 分) 沆待漏将朝疾作而归诏太医诊视抚问之使相望于道。 19. 第段中王旦为什么认为李沆有“先识

22、之远”?(3 分) 20. 根据文章内容,推测李沆去世后皇上给予他诸多恩赐的理由。 (4 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五)阅读下文,完成第 2121- -2424 题。 (题。 (1111 分)分) 赠新兴贺知州赠新兴贺知州 明 丘浚 朝廷以滇南地僻远,恒慎择其长吏,非其人不轻予之所,予者,必通经史、知理道、达 政治者也。天顺壬午冬十月,天官卿群士子之需选者而铨试之,首擢长沙贺恕近仁为云南新兴 知州。循故事乘传将之治所,其乡友某谒予文以为近仁之官赠。 予闻地有遐迩,而人情之好恶,则不遐迩异也,均好生而恶死,均好善而恶恶,均好逸 而恶劳,均好聚而恶散,均好取而恶予,均好利而恶害。善于治者,顺其

23、性而导迪之,置之生 全休息之地,而不拂其情,斯相安矣。彼昧者,乃荒远其地,鄙夷其人,畜视而渔食之,使之 失其所以为生者,一旦至于启事造衅,非惟彼不得以安其生而已,亦不能安其位矣,岂不两有 所失哉? 考之前志,古人之治于斯者,若张乔除去奸猾,而二十六郡尽降,张处陀以淫虐致乱, 祸延二十余万人,梁毗不取一金,酋长感悦,史万岁贪其贿赂,随服随叛。则人情好恶大略可 见矣,岂以古今而异哉?且顺其情则服,逆其情则去,虽齐鲁吴越之民莫不皆然,荒服之外 乎?是尤不可不加之意也。 贺君湖湘故家子,曾大父以下,世为显官,得家庭之传有素,发身贤科,卒业太学,遍 交当世知名之士,所谓通经史、知理道、达政治者,非其人耶

24、?天官卿首擢斯任,诚真知人。 予知其必能顺民之情以导迪之,克副圣天子轸念远人之意必矣。异时政声彰闻,其名位殆不止 此也。 于是乎书。 选自丘文庄公集 21小明发现标题中表示文体的一个字被墨迹遮盖看不清了,他猜了几种,请根据第段 文意,帮他选出正确正确 的一项是( ) 。 (2 分) A序 B书 C记 D志 22对第段理解正确正确 的一项是( ) 。 (3 分) A靠近京畿地区风俗醇厚,越是偏远的地区民风越是败坏。 B人的天性就是好逸恶劳,趋利避害,所以无法引导管辖。 C善于治理的人都会顺应人的天性,不拂逆人情。 D愚昧的官员却会荒废了肥沃的土地,鱼肉百姓。 23可填入第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

25、。 (2 分) A而 B盖 C抑 D况 24概括本文的写作意图。 (4 分) 三三 写作写作 7070 分分 25.1921 年,中国共产党在嘉兴南湖红船上诞生。之后的 100 年,共产党人领导中国 人民发扬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秉承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发扬立党为 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不断创造新辉煌,谱写新篇章。2005 年,习近平同志首次提出红 船精神 。2019 年,总书记盛赞红船精神: 秀水泱泱,红船依旧;时代变迁,精神永恒。 今 后, 风华正茂的你们也将会和全国人民一起践行 红船精神 , 让红船精神绽放出时代的光芒, 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共同奋斗。 对于“红船

26、精神” ,你有怎样的思考和认识?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具有逻辑性;语言得体。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答案】 (1)吾尝跂而望矣(2)澄江一道月分明 登快阁(3)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2.【答案】 (1)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A 项, “不登高山,不知山之高”的意思是:不 登上高山,就不知天多么高。这句话是说,学问是无边无际的,要广博地进行学习。B 项, “流 水不腐,户枢不蜜”的意思是:动的水不会发臭,经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腐烂。这句话用来比喻 经常运动的东西不易受到侵蚀。C 项,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意思是:读书上百遍,

27、书意 自然能领会。这句话是强调要对知识进行反复地巩同,才能有所收获。D 项, “博观而约取, 厚积而薄发”的意思是:广博地读书,简约审慎地取用;深厚积累之后慢慢地释放出来。这句 话是强调学习时要注重积累知识。故选 D。 (2)B【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根据“然而,品牌并不是艺术品” 的句意,下句应该承接关于品牌和艺术品的区别、点明艺术品特点的句子,而只有表达出了 艺术品的特点“一经雕琢便可经久不衰” ,因此,应作为首句,由此排除 A、C 项。根据 文段的描述,可知文段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品牌的价值。在阐述了艺术品的特点之后,应继续阐 述品牌的特点, 只有总体概括了品牌的特色,

28、 都是对 “更像是一个极具灵性的生命体” 的具体说明。因此,应选用由“它”作主语、领起其他句子的,由此排除 D 项。故选 B。 3.【答案】(2 分)直接改变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知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结合“在开始谋生之前,人们没有时间 什么都去学习,无疑有用的知识是最有用的。它建立了当代世界。没有它,我们就没有机器、 铁路、飞机”,从“谋生”一词可知,“有用的知识”与人类的生存有关,从“没有它,我们 就没有机器、铁路、飞机”可知,这些知识直接用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由此可知,“有用的 知识”指直接改变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知识。 4.【答案】(3 分)D 【解析】

2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D 项,“不是专业教育能提供的,而 出自心理的觉悟”错误,原文没有这种说法。原文表达是“教育除了直接的实用目的外,还应 有其他目的”,可见无用知识的学习也离不开专业教育,而不仅仅靠个人的心理的觉悟。故选 D。 5.【答案】(3 分)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 项, “较其他学科更具智慧” 错。原文是“相反能让个人以合理的眼光看待自己的那些学科,需要的不是这样或那样的特殊 的片段知识,而是足以激发整体人生目的概念之知识:艺术与历史”,这里只是强调艺术与历 史能让人以合理眼光看待自己, 激发整体人生目的。 而没有将其

30、与其他学科进行比较。 故选 C。 6.【答案】(4 分)作者首先承认“有用的知识”对当代世界的重要作用,进而从教育角度提 出教育除了教给人们有用知识达成实用目的之外,还要重视无用的知识这个论题;(1 分)接 着分析无用的知识更能训练人的理想,改变人的残忍野蛮,更重要的是促进心灵沉思,减少偏 见,让人具有全人类的整体眼光;(2 分)最后得出面对当今个人与社会的不幸唯有心灵沉思 的智慧能帮助人们认识、直面和忍耐不幸这一结论。(1 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文章开门见山指出,“在开始谋生之前, 人们没有时间什么都去学习, 无疑有用的知识是最有用的” , 即作者首先承认 “有

31、用的知识 “对 当代世界的重要作用;接着将话题转移到教育方面,现代语言相比拉丁文和希腊文法似乎更有 用,古代知识在解决当今问题上也更少用得到,但是作者说“教育除了直接的实用目的外,还 应有其他目的”,认为“普通人必须去接受提高自己心灵涵养的,当然也包括实用技术知识的 教育”,这是从教育角度提出教育除了教给人们有用知识达成实用目的之外,还要重视无用的 知识这个论题;接下来作者分析了无用的知识的意义, “狭隘的功利主义教育忽视了人的理想 训练与技术训练具有同等的必要性。未经训练的人性中存在许多野蛮因素”,无用的知识更能 训练人的理想,改变人的残忍野蛮;“也许无用的“知识最重要的优点是能促进心灵沉思

32、的习 惯”“人们以各种奇异方式表现出他们的偏见”,无用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促进心灵沉思;“现 今世界充斥着以自我为中心的愤怒群体,其中没有一个能具备全人类的整体眼光”,无用知识 让人具有全人类的整体眼光;最后作者得出结论, “个人与公众的不幸只能靠意志与智力的交 互作用来控制:在意志方面是拒绝回避不幸,在智力方面是认识它,如果能补救则寻求补教的 办法;如果不能补救则根据对它的关系的看法,将它视为不可避免的而接受它,并且记住那些 存在于它之外的其他地区、其他时代和星空的深远之处,使得它变得可以忍受”,面对当今个 人与社会的不幸,唯有心灵沉思的智慧能帮助人们认识、直面和忍耐不幸。 7.【答案】(4 分

33、)罗素肯定有用的知识建立了当代世界,但无用的知识更能促进人的沉思, 对拯救人类灾难与国家不幸有更深远的意义。(1 分)推测其意图是针对当时技术进步并未解 决人类面临的各种灾难的有感而发。(1 分)丁元竹认为真正的学术必须是有用的知识,是强 调学术研究对国家现实决策的作用,(1 分)推测其意图是针对当下某些学术研究与现实的脱 离,因此倡导学术的现实意义。二者针对的社会现象不相同,观点并不矛盾。(1 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写作意图、概括作者在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我们首先看罗素对 于“有用知识”的看法, “没有它,我们就没有机器、铁路、飞机。现代知识已带来人们普遍 健康状况的大大改善,与此

34、同时也发现了如何使用毒气去毁灭大城市的方法” ;然后再看他对 于“无用知识”的观点, “也许无用的知识最重要的优点是能促进心灵沉思的习惯” “虽然文化 上粗浅的快乐足以解除实际生活中的一般苦恼,而沉思更为重要的功用则关乎生命的灾难、 死 亡、痛苦、残忍以及国家民族陷入不必要的悲惨状况” “个人与公众的不幸只能靠意志与智力 的交互作用来控制使得它变得可以忍受” ;再看他流露出的对于当时社会的看法, “现今世 界充斥着以自我为中心的愤怒群体,其中没有一个能具备全人类的整体眼光,每个群体都宁可 文明毁灭,与不愿作丝室的让步” “在所有时代,人生充满着苦痛,在我们今天较前两个世纪 人生苦痛更甚” 。由

35、此推测其写作意图是:针对当时技术进步并未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文难的 有感而发。而丁元竹则认为“真正的学术必须是有用的知识” ,他得出这一结论是基于当时的 社会背景“科技部和教育部联合发文破除论文至上的文件” ,他举出费孝通的正面例子,认为 “费孝通研究的问题紧紧贴近中国发展现实” “20 世纪 40 年代以后,他开始以流畅的文笔使 学术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20 世纪 70 年代后期,他继续用雅俗共赏的文笔展示一些重大 命题,努力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决策成果,推动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由此推测其写作意 图:是针对当下某些学术研究与现实的脱离,因此倡导学术的现实意义。二者针对的社会现象 不相同

36、,观点并不矛盾。 8 【答案】 (3 分)答案示例:第一处写“乞丐”破败的穿着、醉酒的外貌,表现其潦倒落魄 (1 分) ;第二处写“乞丐”穿的是“羊羔皮” 、 “ 海狗皮” ,表现其生活境遇的好转(1 分) ; 外貌的变化(对比)显示了“乞丐”已经重新走上了正道,为情节的展开留下了悬念,埋下了 伏笔(1 分) 。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及其作用的能力。结合“瞧瞧他那件灰蓝色的 破大衣, 混浊的醉眼和脸上的红斑” 分析, 可见写了一名 “乞丐” 的外貌神情特征, 衣着破旧、 醉酒的样子、病态的神情、生活窘迫不堪;结合“看到身旁站着一个身材矮小的人,翻着羊羔 皮领子,戴一顶旧的

37、海狗皮帽子。这个矮小的人怯生生地向售票员要一张顶层楼座的票,付了 几枚五戈比铜币” 分析, 可见写了这个乞丐的外在特征身形矮小, 穿着上档次, “怯生生” 的神情, 有了消遣时光可享受, 表现了衣食无忧经济改善, 外在的变化表明生活条件有了好转, 内容上显示人物已经改邪归正务了正业,结构上为下文情节发展做铺垫。 9.【答案】 (4 分)答案示例:本文写律师斯克沃尔佐夫对“乞丐”的帮助,以及他自以为是, 满是骄傲与自豪地吹嘘自己的所作所为(1 分) ,与厨娘实实在在地对“乞丐”的帮助形成了 鲜明的对比(1 分) 。更突出厨娘的善良、真诚(1 分) 。律师的视角,使情节展开更为真实、 更具悬念,突

38、出了讽刺意味(1 分) 。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人物形象作用的能力。首先提取相关信息第段“听着,在前天, 我好像在花园街遇见过您, ” “不过那时您对我说您是被开除的大学生,没有说是乡村教师,还 记得吗?” “斯克沃尔佐夫大发脾气,毫不留情地痛斥这个求告的人。对方的无耻谎言唤起他 嫌弃和厌恶的心情,侮辱了他,斯克沃尔佐夫十分喜爱和看重自身就有的品德:善良,敏感的 心,对不幸的人们的同情。这家伙一味说谎,利用别人的仁慈,恰恰读了他出于纯洁的心灵喜 欢周济穷人的一片好意” 。第段”胡说!您总能找到借口!那么,您愿意去劈柴吗?”第 段斯克沃尔佐夫张罗起来,他不无幸灾乐祸地搓着手” 。然后加以分析

39、归纳得出:本文写律师 斯克沃尔佐夫对“乞丐”所谓的帮助,带有高高在上咄咄逼人的态度,师心自用颐指气使缺少 尊重和发自内心的爱护,吹嘘自己的所作所为,与厨娘实实在在地对“乞丐”的帮助形成了鲜 明的对比。更突出厨娘的善良、真诚这是律师的视角,上帝全知视角,多角度多侧面展示,使 情节展开更为真实、更具悬念,突出了讽刺意味。 10.【答案】 (4 分)答案示例:小说结尾(用补叙)揭开事情真相,原来是厨娘并不是“凶婆 娘” ,是她真正帮助了乞丐(1 分) ;劈柴的情节照应了前文(1 分) ;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具有震撼力,令人回味(1 分) ;强调突出了厨娘的形象,强化了真诚的帮助使人痛改前非的 主

40、题,增强了作品的讽刺意味。 (1 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结尾段作用的能力。 结构上 “是这样。 当初我去您家劈柴, 我一到, 她总是这样开始”照应第段“这是怎么回事?”也就是乞丐转变为自食其力自立自强的人的 原因。 “我在您家里连一根柴也没有劈过,全是她劈的! ”劈柴的情节照应了前文“破衣人迟迟 疑疑地拉过一块木柴,把它放在两腿中间,胆怯地用斧子砍下去” ,结构严谨。 内容上通过乞丐回忆叙写自身的改变,于律师自我感觉良好形成鲜明对比,原来乞丐的转变源 自家里的仆人: “然后坐在我对面,发起愁来,瞧着我的脸,哭着说你是个不幸的人!你活在 世上没有一点快活,就是到了另一个世界,你这酒鬼,

41、也要下地狱,也要遭火烧!你这苦命人 啊! ” “我只知道,她的那些话和高尚的行为使我的心灵起了变化,是她挽救了我,这件事我永 世不忘。不过现在该入场了,里面正在打铃” ,可见仆人的善良,是发自内心的关爱,为乞丐 的现状担忧、心疼。小说结尾(用补叙)揭开事情真相,原来是厨娘并不是“凶婆娘” ,是她 真正帮助了乞丐;表达效果上,与律师的感觉形成鲜明对比: “您知道,尽是这类的话。她为 我耗了多少心血, 为我流了多少眼泪, 这些我没法对您说。 但重要的是, 她替我劈柴! 要知道, 先生,为什么她要挽救我,为什么我瞧着她就决心痛改前非,不再酗酒,这些我对您也解释不 清。 ” 这个结尾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

42、理之中, 具有震撼力, 令人回味; 强调突出了厨娘的形象, 强化了真诚的帮助使人痛改前非的主题,增强了作品的讽刺意味。 11.【答案】 (4 分)答案示例:小说中律师一心以为自己改变了“乞丐”的命运,帮助他走上 了正道,而真实的原因是厨娘实实在在伸出了手,给予了“乞丐”真实的帮助,从而挽救了他 的命运(2 分) 。小说讽刺了斯克沃尔佐夫助人时居高临下、颐气指使的态度(1 分) 。这启示 我们帮助他人需要基于平等和尊重的态度(1 分) ,只有实实在在、感同身受、施以援手,才 真正产生“帮助”的效果(1 分) 。 (给满 4 分为止)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思想感情和探究思考作品意义的能力。

43、这篇小说讲述的是一个 关于乞丐如何被救赎的一个过程,结局也相当惊诧。结尾用插叙方式,揭开事情真相,前后照 应。 “她替我劈柴” ,照应前文“一小时后奥莉加报告木柴已经劈好” 。收到意料之外又在情理 之中的效果。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突出了奥莉加的真诚善良,因为她用语言震撼了卢什科夫的 心灵,用高尚的行动帮助了卢什科夫。突出了卢什科夫的真诚悔过,懂得感恩 。他从奥莉加言行中感受到善良、关心、诚意,从而痛改前非,重新做人。他记住她的一言一 行,永生难忘。使主题更深刻。乞丐是可以改变的,主要看我们采用何种方式。斯克沃尔佐居 高临下的帮助固然能改变一时的生活,但只有真诚平等的帮助才能挽救心灵。当乞丐再次在

44、剧 院门口遇到律师时,律师满是骄傲与自豪的吹嘘这自己的所作所为,乞丐也连连感谢并且说, 其实当年自己一个柴头都没辟,所有的活都是女厨干的。之所以自己改过自新,是因为听到了 女厨的话和为自己劈紫这些类高尚行为,让他心里发生了变化,决定改过自新。小说不仅讽刺 了律师自以为是的君子行为,实则是愚蠢的做法,犹如温水煮青蛙。相反,女厨的毫不留情的 谩骂与诅咒更似良药,有醒翻灌顶之效。 “哀,莫大于心死” ,乞丐还是能被救活,正是乞丐心 虽然一片荒凉,但终归没有死去。无论是律师苦口婆心的指引,还是女厨恶语相向的鞭策,倘 若乞丐心如死灰,相必这两种方式都将化为泡影。 1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

45、解并赏析诗歌的能力。B 项, “属于古体”错误。这两首诗都只有四 句,每句七个字,属于七言绝句,是近体诗,不是古体诗。故选 B。 1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 C 项, “蕴藉有致”适用。本诗表面写蟋蜂,其实是暗写织妇,表现她们劳作艰辛以及对官府 重赋盘剥劳动者的嘲讽。 主题表达较为含蓄委婉。 所以用 “蕴藉有致 “评价较为合适。 故选 C。 14. 【答案】 两首诗歌采用拟人化手法写蟋蟀 (1 点) , 第一首写蟋蟀仿佛知道要提前准备租税, 于是在织机旁,忍冻挨饥地催促纺织到天明(1 点) ,明写蟋蟀,暗喻织妇,表现其劳作之苦, 含蓄地表达作者的怜悯之情(1 点

46、) ;第二首刻画促织形象以及在织机旁鸣叫促织,并以夸张 笔法刻画促织担心因鸣声似织机而被人报道官府来勒索租税的心理(1 点) ,实则暗喻织妇不 堪重赋之忧心忡忡(1 点) 。两首诗整体上表现作者对官府盘剥制度辛辣的嘲讽与批判,揭露 深刻又曲折委婉(1 点) 。评分说明:1 点 1 分,给满 4 分为止。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人情感态度的能力。此诗主题表现得较为含蓄蕴藉。第一首“绿 车未了纬车鸣” “催科知要先期办,风露饥肠织到明” ,蟋蟀一夜叫个不停,犹如那维车还未停 下,织机又响起来一样。运用拟人手法,以促织比织妇,着力描写织妇的艰辛劳苦,抒发了诗 人对织妇的怜悯之情。第二首“隔林恐有

47、人闻得,报县来拘土产钱” ,蟋蟀也仿佛知道交言的 租税应早早备办好,于是它伴着织机的鸣声,沐着风露,忍着饥肠,促织到天明。运用了拟人 手法,写出了促织隐忍、勤勉的特点,由促织的境遇而联想到老百姓的遭遇,揭露出社会的黑 暗。第一首由促织而联想到纺织女,由纺织女而想到催科,诗的主题步步深化,表达出对纺织 女的同情和对官府的揭露;第二首诗人采用拟人化的手法,使人由促织的境遇而联想到老百姓 的遭遇,没有直接写官吏对老百姓的盘剥,但官吏的吸血本性已清晰可见;两首诗以小见大, 以促织为喻, 反映出深刻的社会问题;“催科知要先期办, 风感饥肠织到明”“隔林恐有人闻得, 报县来拘土产钱” ,想象大胆,构思荒诞

48、,语言读谐中含有讽刺对官府欺压百姓的讽刺。 15.【答案】 (2 分) (1)停止(2)对待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能力。 (1) 其议遂寝, 意思是: 这个决定就停止了。 寝,停止。 (2)欲去则上遇之厚,意思是:想要离开,然而皇上对待他很是亲厚。遇,对待。 可结合“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理解。 16.【答案】 (2 分) (1)B(2)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能力。 (1)流对使者引烛焚诏,意思是:李流当着 使者的面拿着蜡烛烧掉了诏书。引,动词,拿着。故选 B。 (2)西夏纳款,意思是:西夏也归 顺了宋朝。纳款,归顺,降服。故选 B。 17.【答案】 (6 分)答案示例:我担任宰相,有公事就公开讲,为什么要用密奏呢?有密奏的 大臣,不是献谗言的人就是奸佞之人,我一直厌恶他们,怎么能学习(他们)呢?评分说明: 共 7 个分句,错 1 句扣 1 分,扣完 6 分为止。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重点词:何,哪里;密启,密奏;夫,句首语气词; 人臣有密启者,定语后置句;谗,进谗言;佞,奸佞;恶,厌恶;效尤,学习。 18.【答案】 (3 分)沆待漏将朝/疾作而归/诏太医诊视/抚问之使相望于道。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沆待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语文高考 > 考前押题(预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