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策略思维 汇报人: 教 育 培 训 必 备 书 籍 书 籍 简 介 耶鲁大学教授奈尔伯夫和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迪克西特的这本著作, 用许多活生生的例子,向没有经济学基础的读者展示了博弈论策 略思维的道理 奈尔伯夫大学毕业的时候,在剑桥大学的正式舞会上参加轮盘赌 游戏并且以700:300的大比数领先。眼看大奖在望,鬼使神差他 却无视已经具有的后动优势,在最后一轮大意先行,结果功败垂 成 01 02 03 本书以讲故事取胜。它的学术根 源,是迪克西特教授在普林斯顿 大学公共与国际事务学院开设的 “策略博弈”课程。简而言之, 这是关于了解对手打算如何战胜 你 然后你战而胜之的艺术。怎样打 赢一场网球,少
2、数如何战胜多数, 为什么要“喜爱”你最讨厌的对 手等等,都在讨论之列 这是一门新兴的策略科学,由一些简单的基本原理组成。不同 背景和行业的读者掌握了这些原理,运筹帷幄取得胜利的本领 就会上升一个层次 作 者 介 绍 阿维纳什K迪克西特(Avinash K.Dixit),麻省理工学院博士, 现任普林斯顿大学以约翰JF谢拉德命名的经济学“大学教授”。 他教授有关博弈论的课程,同时研究国际贸易政策的策略行为, 曾在(英国)瓦威克大学、伯克利加州大学和牛津大学任教 迪克西特在经济学的许多领域做出过贡献,如发展经济学、公共经济学、 国际经济学、产业组织与市场结构理论。迪克西特的著述类型很多,其中 大量的
3、是具有原创性研究的经济理论论文。迪克西特是次优税收理论现代 发展的早期开创者之一。 巴里J奈尔伯夫(Barry J.Nalebuff),牛津大 学博士,现任耶鲁组织与管理学院经济学及管理学 教授。他教授有关策略、政治和决策的课程,经常 为华盛顿邮报和纽约时报等拥有众多读者 的报纸撰写关于策略问题的文章。他还运用策略思 维这一工具,为化学银行、麦肯锡公司以及索亚- 米勒集团提供咨询 原 文 摘 抄 博弈是一种策略的相互依存状况:你 的选择(即策略)将会得到什么结果, 取决于另一个或者另一群有目的的行 动者的选择。处于一个博弈中的决策 者称为参与者,而他们的选择称为行 动。一个博弈当中的参与者的利
4、益可 能严格对立,一人所得永远等于另一 人所失。这样的博弈称为零和博弈 既有共同利益,也有利益冲突,从而 可能出现导致共同受益或者共同受害 的策略组合。但是,我们通常还是会 把这个博弈当中的其他参与者称为一 方的对手。一个博弈的行动可能是相 继进行,也可能是同时进行 只要遵循法则1:向前展望,倒后推 理,就能找出最佳行动方式。 而在 同时行动的博弈中,存在一个逻辑循 环的推理过程:我认为他认为我认 为 这个循环必须解开,一方必 须看穿对手的行动,哪怕他在行动的 时候并不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 要想解开这么一种博弈,可以建立一 张图,这张图能显示所有可能想像得 到的策略组合将会相应产生什么结果。 然
5、后按照下列步骤进行分析。 首先 看参与各方有没有优势策略,优势策 略意味着,无论对手采取什么策略, 这一策略都将胜过其他任何策略 假如你有一个优势策略,请照办。假如你没有优势策略,但你的对 手有,那么,尽管认定他一定会照办吧,然后相应选择你自己的最 佳策略。 接着,假如没有一方拥有优势策略,那就看看有没有人拥 有一个劣势策略,劣势策略意味着无论对手采取什么策略,这一策 略都将逊于其他任何策略 剔除劣势策略,不予考虑。如此一步一步做下去。假如在这么做的过程当中,在简化之后的博弈里出现了一个优势策略,应该采 用这个优势策略。假如这个过程以一个独一无二的结果告终,那就意味着你找到了参与者的行动法则以
6、及这个博弈的结果。即便 这个过程可能不会导出一个独一无二的结果,这么做也可以缩小整个博弈的规模,使其变得更加容易控制 和其他任何策略行动一样,边缘政策的目的是通过改变对方的期望 来影响他的行动。要使这种威胁变得可信,一个必不可少的要素在 于,无论是你还是你的对手都不知道转折点究竟在哪里 有些人害怕正视自已的能力的极限。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做法是 提高自已的失败的机会,从而回避自已能力的极限问题 要想使焦土政策起作用,你就必须毁灭入侵者想要的一切,而这些 东西未必是现在的主任最重视.由此说来,一个看起来疯狂的人,也 可能是一个超级策略家。因为他的威胁总是更容易是他人信以为真 读 书 心 得 相继行动的博弈:向前展望&倒 后推理:向前展望估计对手的反 应,从而倒后推理,决定自己这 一轮应该怎么走:“假如我这么 做,对方会那么做,若是这样, 我会这么反击” 若要运用向前展望、倒后推理的 原理,不可缺少的前提: 1)是后行者可以观察到先行者 的行动 2)策略是不可逆转的 假设不得不冒一点风险,通常是 越早冒险越好 同时行动的博弈:每个人不得不担任两个角色,一个是自己, 一个是对手,从而找到双方的最佳行动方式 感 谢 观 看 汇报人: 教 育 培 训 必 备 书 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