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语文散文知识梳理

上传人:争先 文档编号:179695 上传时间:2021-04-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6.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高考语文散文知识梳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1年高考语文散文知识梳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1年高考语文散文知识梳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1年高考语文散文知识梳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21年高考语文散文知识梳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高考散文整理高考散文整理 主观题解题总思路主观题解题总思路 1.审读题干,明确要求。 2.通读全文,圈点勾画。 3.圈定范围,筛取信息。 4.综合分析,整合重组。 5.根据赋分,分点答题。 6.先拟草稿,简洁通顺。 01 散文文体知识 02 考场散文的整体阅读 01 理解必备知识;散文文体知识 一、散文概念一、散文概念 散文概念有广狭之说。在古代指的是一切不押韵的文章(古代无“散文”名称, “散文”这个名称是“五四” 时期才有的);在现代,广义的散文指的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文学体裁,是一种自由灵活、短小精 悍、表现真人真事真情的文体,这一概念广为公众所接受。狭义的散文专指抒情散文。

2、 二、散文的文体特征二、散文的文体特征 1.形散而神不散。“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 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 由调整、随意变化。“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 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 无不是为更好地表现主题服务的。 为了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散文在选材上应注意材料与中心思想的内在联系,在结构上应借助一定的线索把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的整 体。 散文中常见的线索有:散文中常见的线索有:(1)以含有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的事

3、物为线索;以含有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的事物为线索;(2)以作品中的“我”为线索,由于写以作品中的“我”为线索,由于写 的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侃侃而谈,自由畅达,使读者觉得更加真实可信,亲切感人。的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侃侃而谈,自由畅达,使读者觉得更加真实可信,亲切感人。 2.意境深远, 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 抒情性强, 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 抒情性强, 情感真挚。 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 由此及彼, 由浅入深, 由实而虚地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 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

4、理。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所谓优美,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生动活泼,富于韵律美,行文如涓涓流 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 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三、散文的种类三、散文的种类 1.写人记事类散文写人记事类散文 (1)以记叙人、事为主要内容。这类散文以对人和事物的具体叙述和描绘为突出特色,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 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 2 (2)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 这是因为叙事散文所写的人和事大都与作者有密切的关系。 所写的人, 或是亲人,

5、 或是师长,或是战友,或是所敬仰爱戴的人;所写的事,或是亲身经历,或是对人教育大、影响深的事。 因此,作者写这些人和事必然带有饱满的感情。 (3)故事情节不一定完整,人物形象不一定深刻。写人叙事散文具有一定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但是很少 有单一、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常以若干零碎、琐屑之事来反映一个主题,人物性格刻画不一定深刻。 记叙事件常常只是选取生活中的某一侧面或片段,讲究以小见大。描述人物,只选择最突出其性格的某一 方面。 (4)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以记叙、描写为主。 (5)情感多含蓄或通过场景渲染、环境烘托、人物描写流露出来。 (6)注重行文的技巧。叙事散文取材于真人真事,而不是借助虚构

6、,因而更加重视行文的技巧,其构思之精 妙、结构之严谨、感情之细微尤其耐人寻味。 2.写景状物类散文写景状物类散文 (1)文眼鲜明,凸显主旨 散文中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反映作品主旨的词句使写景散文的这一点睛之笔更为鲜明,能透视文章的“心 灵”,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以游踪或某一景物为线索 写景散文一般以游踪或某一景物为线索。 (3)融情于景 大凡散文都要采用借景抒情、寄情于物、托物言志或象征等手法来含蓄、形象而具体地表情达意。 (4)语言美妙,风格各异 写景散文不仅语言美妙,还风格各异。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如朱自清的清新真挚、巴金的 含蓄深沉、黄河浪的活泼轻灵等。 (5)运用多种

7、表达技巧 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使得景物特征更加突出。例如:对比法。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 景物,或者一景一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并列写,形成反差对比,目的是突出作者所要描述的景色。再如:拟 人法。为了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作者把所描述的景物直接当作人来叙述,赋予其动作、行为、语言等, 来反映景物的变化运动过程。 动静结合,交相辉映。 写景顺序:空间顺序、时间顺序、观察的先后顺序、按景物的类别来写。 3.哲思文化类散文哲思文化类散文 哲思文化类散文以种种形象来参与生命的真理,从而揭露万物之间的永恒相似,它因其深邃性,给我们一 种透过现象深入本质的、震撼性的审美效果。 (1)达到与人的思想性情

8、相通、灵气往来的境界,使读者获得理性的醒悟和精神的畅快。 (2)哲思文化类散文经过联想,拥有丰富的内涵,把自然、社会、人生多个角度进行了融合。 (3)哲思文化类散文寓含了生活情感的思想,蘸满了审美情感的汁液。 (4)语言生动、形象,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文学色彩浓厚。 02 掌握关键能力掌握关键能力 3 考场散文的整体阅读 第一步:关注标题第一步:关注标题 第二步:圈点批注第二步:圈点批注(圈画圈画出文中关键词句,稍加批注出文中关键词句,稍加批注) (这两步可在边读边画中完成,内容详见上文旁批这两步可在边读边画中完成,内容详见上文旁批) 第三步:理出思路第三步:理出思路 一、考场散文整体阅读的要求

9、和方法一、考场散文整体阅读的要求和方法 考场阅读与平时阅读有所不同,一般分为两步:第一步是整体阅读,第二步是带题阅读。第一步的整体阅 读至关重要,直接影响下一步带题阅读乃至准确答题的成败。整体阅读的要求在于:快速阅读,整体把握。 考场散文阅读是一种快速的精阅读,区别于平时的浏览或慢品。它要求能用 10 分钟左右的时间把一篇千字 文读两遍。这是考生必须练就的本领,只有在平时有意识地训练快速阅读,方能在考场上方寸不乱,成竹 在胸。 快速阅读要善于抓标题、开头、结尾及意蕴深刻处,同时圈点勾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段落和语句。 快速阅读的目的是在做题前整体把握文章。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读一篇文章如果没

10、有着眼于全篇 的目光,没有整体把握的意识,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只有整体把握了全文,将文章的骨骼、精髓看得 透彻、明白,才能把命题人的命题指向、意图看得清楚、明晰,才能快速而准确地答题。 所谓整体把握,就是要把握整体文意和思路层次。简单地说就是两个问题:(1)内容文章写了什么?基 本把握文章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2)形式文章是怎么写的?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和作者是如何展开 思路的 快速阅读、整体把握思路层次的方法有:快速阅读、整体把握思路层次的方法有: 1.寻找关键词句,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首括句、尾结句,在文章结构上起过渡、连续作用的词语、句寻找关键词句,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首括句、尾结

11、句,在文章结构上起过渡、连续作用的词语、句 子、段落,以及画龙点睛的句子,再将关键词句串联起来,从而把握文章的思路。子、段落,以及画龙点睛的句子,再将关键词句串联起来,从而把握文章的思路。 2.捕捉文中体现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情感的语句,从而把握文章的脉络思路。捕捉文中体现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情感的语句,从而把握文章的脉络思路。 3.逐段归纳要点,把各段要点合并起来思考,不仅能把握文意,还能找出文章的思路脉络。逐段归纳要点,把各段要点合并起来思考,不仅能把握文意,还能找出文章的思路脉络。 4.根据文体特征来理清思路结构。不同形式的散文,它的思路结构是不同的。根据文体特征,也能较快地根据

12、文体特征来理清思路结构。不同形式的散文,它的思路结构是不同的。根据文体特征,也能较快地 理清文章的理清文章的脉络。脉络。 快速阅读、整体把握文意的方法有:快速阅读、整体把握文意的方法有: 1.关注标题,揣摩文意。 标题往往蕴含一些重要的信息,有时甚至集中反映文章意旨。 2.观察首尾,整合信息。 文章首尾,往往会有意无意地表现或流露出作者的表达意图或情感倾向。阅读时要把开头和结尾联系起来 思考,揣摩作者的想法从什么地方开始,到什么地方结束。如首尾一致,就要总结一下相同点在哪里;如 首尾落差较大,就要想想作者的感受和想法为什么会发生变化。这样,文章的整体意思就容易为我们所捕 捉了。 3.扫描全文反

13、复出现的关键词句和作者议论抒情的语句。 文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句和作者议论抒情的语句,往往与文章的中心主旨有联系,有时就是文章的中心。 找到这样的词语、句子,文章的整体意思就容易捕捉了。 4.概括内容和主旨。 阅读时能够逐段逐层地归纳内容要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作者对人、事、景、物的感悟和观点态度,进而把 握全文主旨。 高考散文阅读高考散文阅读 4 一、类型 (一)写景状物类散文 (二)议论说理类散文 (三)写人记事类散文 (四)文化游记类散文 二、考情 (一)选文来自中国现当代散文作品,紧扣时代脉搏; (二)多数作品设计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冲突,体现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的眷恋,对现代文化的反思和批 判

14、,探究农耕文化、乡村文化对现代人类的拯救问题 (三)坚持“主题辐射”原则,散文阅读的命题无论从哪个角度设题都与文章主旨密不可分。 三、考点 (一)词句含义的理解分析 (二)形象的感知和概括 (三)语言的品味和赏析 (四)主旨的把握与评价 (五)层次的分析和思路的理解 (六)表现技巧的理解和赏析 一、概括形象特点一、概括形象特点 人物形象 事物形象 人物形象人物形象 具体事件具体事件 身份、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性格身份、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性格 事物形象事物形象 外部特点:形态、声音、色彩、气味外部特点:形态、声音、色彩、气味 内部特点:象征意义、精神品质内部特点:象征意义、

15、精神品质 蕴含的思想情感蕴含的思想情感 显然这位艺术家也误解了梅花。我怎么告诉他在万木萧瑟,大雪压境的冬天,忽然看到一树梅花迎雪吐 艳时,那种惊心动魄。怎么才能告诉他,千年老梅,铁枝铜干,如枯若死,一夜风雪后,突然琼枝吐艳, 那种绝处逢生的沧桑感。怎样才能告诉他,当你为情所困,辗转反侧时,突然一股梅香袭来,幽幽而来, 又悄然而去,那种神魂颠倒。梅花的美是摄人魂魄的,如果赏梅在淡云,晓日,薄寒,细雨,或小桥,清 溪,明窗,疏篱,再加上诗酒横琴,林间吹笛,这时候你很难再做凡人,梅花是人间尤物,人间与仙境的 使者。 2015年北京卷 ) 本文倒数第三段描写了哪些赏梅的情境?作者借此写出了梅花怎样的品

16、质与格调? (6分) 【参考答案】 情境: (1) 在万木萧瑟,大雪压境的寒冬,欣赏梅的一树繁花。 (2) 在风雪夜后,欣赏干枯老梅绝处逢生,琼枝吐艳。 (3) 在为情所困,辗转反侧之时,欣赏梅幽香袭来。 (4) 想象在不同的情境下赏梅,伴以诗酒琴笛,如临仙境。 品质与格调: (1) 不畏风雪,坚忍不拔 (2) 顽强不屈的生命力 (3) 高洁淡然 (4) 超凡脱俗 5 二、形象(物象)作用二、形象(物象)作用 主要物象主要物象 次要物象次要物象 主要形象主要形象 内容主旨作用内容主旨作用 文章结构作用文章结构作用 线索、照应、推动线索、照应、推动 再见槐花:联系全文,探究“槐花”在文中的意义。

17、 (1)槐花是全文的线索【结构上,贯穿全文】 (2)写槐花就是写母亲,槐花象征了母亲平凡、朴实却高大的形象【对主要形象的作用】 (3)槐花寄予了作者对童年生活及母亲的深情回忆【对内容主旨的作用】 次要形象次要形象/物象物象 自身作用:独到特点、审美价值自身作用:独到特点、审美价值 对主要形象的作用对主要形象的作用 对比、衬托、类比、象征 对内容主旨的作用对内容主旨的作用 对文章结构的作用对文章结构的作用 再见槐花:联系全文,探究“槐花”在文中的意义。 (1)槐花是全文的线索【结构上,贯穿全文】 (2)写槐花就是写母亲,槐花象征了母亲平凡、朴实却高大的形象【对主要形象的作用】 (3)槐花寄予了作

18、者对童年生活及母亲的深情回忆【对内容主旨的作用】 牛铃叮当:文中多次写到“牛铃”,有什么效果? 1)呼应题目,作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结构紧凑【结构上】 (2)形成背景音乐,增添文章的艺术感染力。【自身特点上】 (3)象征农耕时代,承载了农耕时代的情感与记忆,表达了作者对淳朴诗意的乡村消逝的怅惘。【主旨情 感上】 手法手法 修辞手法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表现手法 表达方式表达方式 行文手法行文手法 注:综合在其他题内注:综合在其他题内 、 语言语言 句子句子/词语意蕴词语意蕴 语言风格特点语言风格特点 理解词语的含义 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本义到语境义。本义即词语在词典中

19、本来的意思;语境义指词语在文本中的含义;本义到语境义。本义即词语在词典中本来的意思;语境义指词语在文本中的含义; 2.细读文本,词不离句(段甚至全篇)细读文本,词不离句(段甚至全篇) 3.注意修辞注意修辞 窗子以外: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义 (1)指具体的窗子,如铁纱窗、玻璃窗,分隔了不同的生活场景;【本义】 (2)指“无形的窗子”。即心态与观念的限制,造成自我与外部世界的隔膜。【语境义】 解析: 不错, 许多世贸的学者常常骄傲地带上“考察”的神气, 架上科学的眼镜, 偶然走到哪里一个陌生的地方瞭望, 但那无形的窗子是仍然存在的。 (2015 年广东高考题) 6 家中那只柯基犬,玲珑小

20、巧,却爱运动,只要房门一打开,它就蹿出门去,然后不停地回望,希望你把它 跟随。如果你跟随了,他会露出妩媚表情,即便是四肢肥短,小巷通衢,草地河畔,泥沙荒野,也回报给 你足够的速度,让你已它为荣。 有个邻人也喜欢它的乖巧模样,远远地看到它过来,双手插进衣袋,做鼓弄食物的形状,且不停地呼唤。 它自然是兴冲冲地奔跑过去,但邻人摊开的却是空空的手掌,它期盼的眼睛里,便弥散出一片迷惘。被捉 弄过几次,以为它不会再听从邻人的召唤了,却见它依旧闻声前往。但是,当邻人爱抚的手,刚要伸下来 的时候,它却猛地转身跑走,徒让邻人的手凝固在半空之中。它则在远处眺望,不停地吐弄着它粉红色的 舌头,表达着一种顽皮的嘲笑。

21、 赏析画线词语 本指液体变成固体【本义】, 文中指邻人的手停在半空不动的状态【语境义】。 形容邻人想要抚摸小狗的手落空,形象地表现出邻人反被小狗愚弄的诧异与尴尬。【表达效果】 理解句子的含义理解句子的含义 1、从关键词语入手 2、从语段、相邻句子入手 3、从特殊位置入手 4、从修辞入手 5、从主旨入手 我们的裁缝店: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 可能干什么都一样的吧?(过渡句) 理解关键词:一样 想办法赚钱过日子,过同样辛苦的生活做裁缝和做其他行业都是一样辛苦的 联系上下文 是这样的干裁缝真的很辛苦,但那么多事情,一针一线的,不是说拆就能拆得掉” 做裁缝的难忘经历、体会,让人对这一职业

22、产生了特殊的感情(成就感、责任感) 文中写道:“丰富的精神生活把他推到一个波涛汹涌的极致的境界,可渐渐衰竭的体力却把一个血肉之躯慢 慢地推向上帝的虎口。”请解释这句话的含意。 理解关键词 “波涛汹涌的极致境界”精神生活的丰富充盈 “血肉之躯推向上帝的虎口”身体逐渐衰竭 联系上下文 “他创作的欲望和情绪在膨胀,而他的身体却在一天天垮了下去” 创作中获得精神的充盈,也消耗了身体的健康 联系上下文,联系主旨 巴尔扎克的这个例子是为了说明“创作是一种自我完善的过程,也是一种自我消蚀的过程” 文中写道:“丰富的精神生活把他推到一个波涛汹涌的极致的境界,可渐渐衰竭的体力却把一个血肉之躯慢 慢地推向上帝的虎

23、口。”请解释这句话的含意 答案: (1)作者以“波涛汹涌的极致的境界”表现“精神生活”的富足与丰盈,以“一个血肉之躯慢慢地推向上帝的虎 日”表现体力的“渐渐衰竭”, (2)表明巴尔扎克在创作中获得精神富足的同时也失去了健康的身体; (3)突出了创作是一种自我完善和自我销蚀的过程。 7 赏析句子赏析句子 手法手法 表达效果表达效果 联系主旨联系主旨 枣香醉人:请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 “一年又一年”出现三次,三个结构相似的句子:反复、排比,句式整齐,强化抒情效果,情感浓烈 枣树和爷爷奶奶的状态:衬托,层层递减,表现爷爷奶奶的勤劳付出和逐渐衰老(解析) 参考答案: 运用了排比、反复、衬托手法,句式整齐

24、,语意层进,情感浓烈,借枣树感念爷爷奶奶日复一日的辛勤付 出,表达了对他们日益苍老的感叹之情。 赏析语言四大抓手赏析语言四大抓手 词语词语 句式句式 修辞修辞 描写描写 1、关注词语 动词、形容词 准确、简练、深刻、含蓄、直白、突出、生动、形象、传神、充满动感、充满想象 叠词 (1)使语言生动形象,增强语言感染力;(2)使语言韵律悦耳,具有音乐美;(3)使句式整齐, 具有形式美;(4)起到突出强调,强化感情的作用 成语、文言 富有文采、文化意蕴,典雅优美 方言、俗语、口语 通俗易懂、亲切自然,具有生活气息/地域特色 2010 年山东高考题骆驼祥子节选 土混混出身,他晓得怎么对付穷人,什么时候该

25、紧一把儿,哪里该松一步儿,他有善于调动的天才。车夫 们没有敢跟他耍骨头(注:调皮捣乱)的。他一瞪眼,和他哈哈一笑,能把人弄得迷迷糊糊的,仿佛一脚 登在天堂,一脚登在地狱,只好听他摆弄。 突出的语言特色是什么?请举例分析(4 分) 参考答案:运用了口语方言(北京方言、浓郁地方色彩)【明确术语】,例如“土混混”“耍骨头”“紧 一把儿”“松一步儿”“迷迷糊糊”等【举例子】,通俗质朴,形象生动【明效果】 2、关注句式 长短句 长句和短句是相对而言的,词语多,结构复杂的句子就是长句,连续使用长句使表达严密,条 理贯通,气势畅达词语少,结构简单的句子是短句,连续使用短句使节奏紧凑,干脆利落,生动明快 整散

26、句 整句是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大体相等,排列整齐的一组句子,如对偶句、排比句、四字格短语, 形式整齐,增强语势;散句是指结构不同、句式长短不齐、交错运用的句子,富于变化,生动灵活。 结合效果 长短句交错运用,整散句结合运用。使句式参差,错落有致,节奏顿挫,音韵和谐 长句最常见的一种形式是把相关成分有次序地依附在一个中心词上,往往修饰语多、并列成分多、某一结 构复杂。 长句:地方法院今天推翻了那条严禁警方执行市长关于不允许在学校附近修建任何等级的剧场的指示的指 令。 8 短句:市长发出了一条指示,不允许在学校附近修建任何等级的剧场。警方接到了严禁执行的指令。今天, 地方法院推翻了这指令。 散句:

27、音乐家常把灵感变为跳跃的音符,文学家呢,他们优美的辞章往往缘于灵感,至于画家,他们完满 的构图也常常与灵感相关,而一般人的灵感,则常是霎时的喜悦。 整句:音乐家的灵感常常变成跳跃的音符,文学家的灵感往往化身优美的辞章,画家的灵感常常成为完满 的构图,一般人的灵感却常是霎时的喜悦。 3、关注修辞 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对偶句、反问句 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可以使语言准确生动、鲜明有力 4、关注描写 如白描、细描、动静结合、视听嗅触结合、点面结合、虚实结合、对比衬托 常见风格特点 豪放慷慨情感:慷慨激越,昂扬 画面:境界开阔,色彩鲜明 柔婉缠绵 情感:细腻纤柔 画面:纤巧细致,色调柔和 浅露直白 直

28、抒胸臆 含蓄蕴藉 间接抒情 质朴平实 少用修辞,少修辞性、描述性语言,语言使用口语,通俗易懂 典雅华丽 辞藻文雅,采用四字格词、成语、文言词汇,运用引用、用典、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 庄 重严肃 话题严肃,语言凝重,句式整齐 诙谐幽默 语气轻松,多用华章、反语、比喻(有趣味) 简洁流畅 多用短句 细腻详实 多用长句 采春第 4 段 (1)词语角度: “硬梆梆、软绵绵、柔柔地、絮穗穗、黄翅翅”运用叠词,具有韵律美和节奏感 “奓开了、哈呀、垄堰根”运用方言俗语、口语化表达,生动活泼 (2)句式角度: 长句短句结合,整句散句交错,使句式错落有致 (3)修辞角度: 对比、比喻,使形象生动 书房的窗子第

29、2 段 (1)词语角度: “古红、山阴水曲、隐翳、枝叶扶苏、清虚可爱、满目清辉”运用成语和文言词汇,典雅优美,富有文采 (2)句式角度: 长句短句结合,整句散句交错,使句式错落有致 9 (3)修辞角度: 排比,整齐严密;引用古诗文,使语言富有古典韵味 我们的裁缝店:本文的语言充满生活气息,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赏析。(6 分) 【叙述语言】“响个没完没了”“墙皮似乎香得酥掉”“这身衣服多拍兹”“滋地一家伙下去烫糊一大片“ 语言生活化、口语化,亲切自然; 【人物语言】“公公嘛,小气嘛,给他知道了嘛,要当当嘛” 人物对话有地域特点,鲜活真实; 【内容】试衣服的老头、买衣服的婆媳、挂念衣服的小女孩 整体

30、上形成了明快风趣的语言风格,率真不做作 高考散文题型分析及答题要点高考散文题型分析及答题要点 常见题型及答题规律常见题型及答题规律 作用(意图、好处)分析题作用(意图、好处)分析题 1、语句作用题 2、段落结构作用题 3、艺术技巧作用题 4、人称作用题 5、标题作用题 6、景物描写的作用 7、写作内容作用题 (一)语句作用题(一)语句作用题 分析句子的作用:主要从内容或表达效果和在文句结构上的作用两个方面去分析。 看语句的作用,要看本身的作用,与标题、开头、上文、下文、结尾的作用,看它在文章中的地位。 (二(二)段落作用题)段落作用题 语句、段落命题特色 1、作用分析题是指题干带有“作用”或“

31、好(妙)处”等词语,命题指向于分析综合的一种常见题型。 2、这种题型具体的命题指向有二:一是某处句子(位置或在开头或在结尾)的作用;二是文中所用材料, 如详写的内容、引用的材料或其他穿插性材料。 3、这种题型考查角度分单向和多向两种。单向考查为只考内容或结构或表达技巧。多向考查为同时考查内 容和结构两方面作用,或结构表达和表达技巧两方面作用。单向考查题干中直接出现“结构(内容)作用”, 双向考查题干只笼统地问“有什么作用”或“对文章的表达作用”。 4、常见提问方式、常见提问方式 (1)、句、段作用分析:画线句子(或开头、结尾)有什么作用(好处)?在结构中有什么作用?对文章的 表达有什么作用?变

32、式提问:开头为什么从写起?作者写这些句子(节)的用意是什么? (2)、文中材料作用分析:文章写内容有什么作用(好处)?变式提问: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5、无论哪种命题指向或提问角度,答题时必须联系文章整体,答案要具体、周全。语句、段落作用分析题 总结:作用分析题主要是针对分析综合考点而设置的常见题型。要做好这种题型,须从三个方面建立模式: 1.知识模式(储备) (1)、首句(段)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铺垫,埋下伏笔。 尾句(段)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 转承句(段)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中心句(段)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点睛句(段)

33、点明全文中心,统领下文;句子含意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情感句(段)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 矛盾句(段)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 (2)、散文主体材料及穿插性材料作用:主体材料可更好地表现主旨;穿插性材料对主体性材料起着补充、 10 丰富、拓展的作用,行文更活泼,曲折有致,丰富或深化主旨。 2、思维模式 (1)、位置定位。句段在文中、段中的位置不同,其作用不同。材料所在段落的范围。这些都是答作用题首 先要思考的。 (2)、把握句段、材料的基本内容,以此作答,这是前提。 (3)、抓住句段及材料在上下文中的关联作用。即使题干上没有

34、要求说“具体”作用,在答题中也切不可笼统 回答“承上启下”。 (4)、根据不同文本的内容安排,有时还要结合表现手法所起的作用考虑结构作用。这类手法的作用还有“对 比”“衬托”等。 3、答题模式 结构上:常见的答题手法 1.承上启下:既承接了上文,又引起了下文,由过渡到(物人,景情,事理),由转而写 到 2.引起下文:为下文写埋下伏笔,为下文写张本,为进行了铺垫,呼应下文,奠定了文章的感 情基调 3.总结上文:呼应上文,点明了全文的主旨,并进一步,卒章显志,表达了 4.线索:贯穿全文的线索,在文中 X 次出现,层层递进,逐层深入,把感情推向高潮 内容上:是为了写什么或为了说明什么(主要内容或主题

35、),抒发了作者情感,表现手法、用得比较生 动的词句及其表达效果 关于引文(引述、穿插性材料)在原文中的作用的答题模式。 对当前语段的内容作用; 对全文的作用; 丰富文章内容或富有诗意等。 增加权威性、文学性、历史性、文化性(视文体和功能而定,不要完全罗列)。 (三)(三)人称作用题人称作用题 【知识储备】 三种人称的作用 第一人称:便于直接抒情,自由表达思想感情;有亲切感;可以把文中的人物、事件写得好像是“我”的亲身 经历,增强文章的真实感;便于直接表达“我”内心的喜怒哀乐,亲切自然。 第二人称: 拉近与读者或作品中形象的距离,便于作者与之直接对话和沟通交流; 便于作者的感情抒发; 在所写对象

36、为物时,起到拟人化的修辞效果。一般书信、诗歌和赞颂、悼念的文章的使用。 第三人称:直接表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如。作者以旁观者的身份向读者作客观的叙述,便于反 映更广阔的画面和更丰富的内容。 (四)(四)标题作用标题作用 【知识储备】 1、线索作用。 2、突出叙述的对象(人、物)3、点明主题、承载作者情感。 4、象征意味、寓意深刻。5、 技巧(主要是修辞手法及效果) 6、吸引读者(激发读者兴趣)。 (五)(五)景物描写作景物描写作用题用题 【知识储备】景物描写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 11 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作用。 渲染气氛,为

37、下文铺垫;奠定情感基调。 烘托叙述对象(人或物)某种特征。 象征、暗示作用。 (六)(六)写作内容作用题写作内容作用题 【知识储备】1、对文章内容表达的作用,如使内容丰富、充实,具体、生动等,更富有文化性、文学性, 诗情画意。 2、情感寄托或象征、寓意等。 3、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4、贯穿全文的线索。 5、照应(呼应) 6、突出主旨,升华(深化)主旨等。 原因概括题原因概括题 1、分条列出依据题 2、由果溯因题 3、简述概括题 这类题常见的提问方式: 作者这样说(评价)的理由是什么? 综观全文,概括的主要原因。 概括文意,说说为什么闻名遐迩。 其他提问方式:文章描绘了“时间”的各种行走

38、方式。 简述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托尔斯泰的一生是“与土地须臾不可分离”的。 “原因概括题”虽说难度不大,但答案组织要求高:既要关注显性要点,又要注意挖掘隐性要点,答案各点组 织要尽量按照原文顺序,且不要遗漏要点。 原因概括题型建模表现在三个方面:原因概括题型建模表现在三个方面: 1、关注提问模式(常见提问模式见前面“命题特色”部分) 2、把握思维模式、思考方法:由果溯因、一果多因。很多散文,作家总是阐发某种生活感悟、明晰 某些道理,而这些感悟、道理就是命题人命题的“果”。这些“果”从何而来?就是前后的叙事、描写、回忆等 等。说到底,散文全文一般就是一个大因果复句,故这类题要求的跨度一般较大,涉

39、及全文。答题时思维 视界要笼罩全篇,尽量把这多“因”的数量找全。 (2)、思考原则:就近原则和分散原则相结合。凡题干语句出现的地方,其上下文,往往是答案要点最密集 的地方。所以,一定要“就近”思考答案。尚存一两点分散在离题干句较远的上下文。这时,要适当扩大搜索 范围。原因概括题满分答案是显性要点和隐性要点的结合,隐性要点易疏漏,作答时要有挖掘隐性要点的 意识和原则。 3.规范答题模式:它无固定的答题模式,但根据题目要求不同,一般有几种具体的答题方法: (1)、引述,即择用原文中的某个词语或句子作为试题的答案。 (2)、整合,即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依据题目要求,对相关语意重新组合。 (3)、概括

40、,即不能用文中的现成的词句作答,必须转换为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另外,原因概括题答案 组织最好规范,可用:因为这种形式回答。 体会含意题体会含意题 12 1、语句的理解题 2、语句意蕴 对这种题型: 1、关注提问模式体会句子含意题提问直接而明显,主要有以下提问方式。对这句你是如何理解的? 请简析该句的内容。这句话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2、把握思维模式对这种题型,要建立起“六看”思维模式。 所谓“六看”,指句内三看,句外三看。句内三看,一看句子关键词语;二看句子内部结构关系三看句子。本 身表达特点。句外三看,看该句位置特点(或在段首、开头,或在段尾、文末等);二看相邻句;三看段、 章的中心。

41、 规范答题模式体会含意题设有固定的答题模式,但不同的句子还是有各自的答题特点。 概括抽象的句子具体化:先分析句子本身修饰语的意义,然后抓住文段中解释说明或者论证这些句子的 支撑句,探讨其具体含意。 生动具体的句子概括化,即把形象生动具体的关键词语作抽象化处理。 表达有特点的句子突出其特点。有些句子用了象征手法。用了比喻、拟人、反语、双关的 修辞手法,体会时应重点突出对这些表达特点的解读。 结构复杂、较长的句子切分之,即把这些句子切分成几块,逐层体会。 鉴赏表达特色题鉴赏表达特色题 1、列出技巧题 2、鉴赏技巧题 3、技巧作用题 4、语言特色题 鉴赏表达特色题命题特色鉴赏表达特色题主要是针对“分

42、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品味精彩语言的表达艺术” 而设的一种题型。 鉴赏表达技巧 (艺术表现) 重心放在判断运用了哪些手法上, 兼及表达效果的分析。 而且, 在“判断”手法上, 要求多角度切入,掌握多种表达技巧的综合运用。鉴赏可以是整体(一般找表现手法)的,也可以是局 部(一般是找修辞手法)的。 【知识储备】 (一)熟悉常用语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记叙,叙述顺序主要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顺叙(使事情来龙去脉清晰)倒叙(能增强文章的生动 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插叙(对主要情节起补 充、衬托的作用,使中心思想更加鲜明)补叙

43、(增强文章的审美效果)。 人称运用: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淋漓尽致),间接抒情(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表现手法:衬托(突出事物特点,强化思想感情,形象分明,主次分明) 对比(特点鲜明,反差强烈) 抑扬(在行文的反差中,突出事物,突出特点;强调语意,行文跌宕,曲折含蓄) 渲染(营造氛围,情景相生,深化主题) 象征(形象含蓄,寓意深远,引发联想,感染力强) 反讽(从反面或用反语来讽喻事理,更鲜明地表达主题) 反复(强调作用和情感,有气势,感染力强,) 类比(以浅寓深,以此类彼,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修辞手法: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

44、长为简洁) 拟人(具有人格化,富有情趣,表意丰富)夸张(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 13 联想;创造气氛) 对偶(形式整齐,结构对称;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排比(内容集中,增强气势;节奏鲜明,强化情感) 反问(语气强烈,加重语势,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起强化作用) 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反复(用于说理性文章,起强调作用;抒情写景,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划段分层。) 语言特色:从语言风格看,含蓄与明快、文雅与通俗、生动与朴实、富丽与素淡、简洁与繁复等。语言 精炼、用词准确而形

45、象,词语丰富而多样。 艺术技巧作用答题样式:艺术技巧作用答题样式: 技巧本身作用文本内容(写几点,一般看分值)运用了手法,生动传神表达了,突出(渲染), 刻画了人物形象, (三)鉴赏表达特色题总结:鉴赏表达特色题,须从三方面建立起模式:(三)鉴赏表达特色题总结:鉴赏表达特色题,须从三方面建立起模式: 1、构建起关于表达特色(表达技巧、艺术表现)的知识网络系统模式。如常见的描写技巧、修辞手法、表 现手法,每一方向下的任何一种手法技巧的辨认及表达效果,都应在头脑中建立并储存起来,同时要在实 际练习中不断地加以强化,培养自己对“表达特色”敏锐的感知力。 2、把握思维模式 (1)从五个角度切入思考。修

46、辞手法(优先);表现手法(次之);表达方式(其次);文章 章法;语言表达(两个角度考查时,一般有明确的提示)。 (2)、思考分析时的两个结合。解答任何表达特色题必须与文章的中心相结合。没有纯客观的艺术技 巧, 任何艺术技巧都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解答表达特色题应该和语言相结合。 语言是文章的载体, 不论是评价文章的主旨,还是鉴赏艺术技巧,都离不开对语言的体味、把玩、涵咏。否则,一切鉴赏都是 空谈。 3、规范答题模式明确概念+具体解释+简述好处。其中“明确概念”最为重要。后两个环节应根据题干要求具 体处理,切勿死板地模式化操作。 结构思路题结构思路题 1、文章结构题 2、内容思路题 3、情感变化题

47、 结构(行文)思路题总结: 第一,抓文中标志性语句。文章或段落层次内,往往有一些衔接上下文的标志性语言,具有提示、总结、 承上启下等作用。其中关联词和标点符号的提示功能也值得重视。 第二,分析思路情感脉络。局部服从整体,文章各语段、各层次所表达的内容总是围绕全文中心展开的, 各语句之间有一定的语脉, 语脉在内容组合上就体现为文章的思路, 而文章结构只是思路的外在形式而已。 第三,把握语句衔接特点。句与句之间的排列与组合大致有三种情况,即并列、承接和总分。这三种情况 可作为划分层次的依据。 文章的思路是指文章的脉络,解答步骤一般如下: 第一,粗读全文,看这篇文章主要谈什么问题,或者说了件什么事。

48、 第二,以段(句)为单位仔细审读,然后用一句简明的话把段意标示出来。 第三,分析段落(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文章层次。具体做法可找段落中的明显信息,如开头总起 句、中心句、结尾总结句、承上启下过渡句等,它们往往就是段意的提示。另外,还有段落的抒情句或议 论句等。 第四,无明显的信息的段落,应该通读全文(段),找出概括性的语句关键词语,分析合成段意。 14 探究题探究题 (一)探究范围 1、语句探究题 2、段落结构探究题 3、文章意蕴(主旨)探究题 4、作者创作意图探究题 5、个性化解读探究题 (二)探究题总结: 1、建立起对这种题型的认知模式 (1)、探究题的主要特点 题干有标志。一般出现

49、“探究”字样,有时出现“你的理解”“你的看法”“请联系实例”等字样。 思考有依据。要求依据文本内容作一定程度的探究,而不是随心所欲地发挥。 观点有创新。要求有自己的思考,有不同于作者的看法,且稍有深度。 答题有层次。要求考生从不同层面和角度思考,答案要表述的意思一般不会只有一层。 2) 探究赏析题。该题型是对文本的一些亮点,如篇章结构安排、语言特色、文学艺术处理等方面进行探究 与赏析。 探究评价题。该题型是针对文本阅读中的某一疑点或难点,在对文本阅读、体会的基础上再结合自己的 探究拓展型。该题型是对由文本内向文本外所延伸的意义、价值的探究。 2、探究题答起来没有统一、固定的模式。但探究题属表述题,有基本的行文结构和模式:表述观点+分析 论证+总结点题。“分析论证”环节是主要的,它一般要求就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语文高考 > 一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