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下生物全册必背知识清单

上传人:争先 文档编号:179372 上传时间:2021-04-2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2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下生物全册必背知识清单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1年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下生物全册必背知识清单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1年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下生物全册必背知识清单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1年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下生物全册必背知识清单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1年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下生物全册必背知识清单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下)生物圈中的人(下) 1、如图是眼球的结构示意图,填写各部分名称 1、虹膜 2、瞳孔 3、角膜 4、晶状体 5、巩膜 6、脉络膜 7、视网膜 8、视神经 9、玻璃体 2、眼球各结构具有哪些功能? 眼球壁: (1)外膜 1 角膜 :无色透明、透过光线 10巩膜 :白色坚固,保护眼球内部结构。俗称白眼球 (2)中膜 1 虹膜 :中央小孔叫 瞳孔,内有平滑肌,可以调节瞳孔的大小,有 色素 ,俗称黑眼球3睫状体:内有平滑肌, 调节晶状体的曲度 (3)内膜 6 脉络膜 :有 毛细血管 和色素,有 营养眼球、形成暗室的作用 7 视网膜 :含有许多对 光线 敏感的细胞。 能

2、感受光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内容物:4晶状体:透明,有 折射光线 作用,可以靠睫状体调节看清远处和近处的物体8 玻璃体 : 折射光线、支持眼球 的作用 要点警示: (1)照相机的光圈相当于瞳孔,镜头相当于晶状体,胶卷相当于视网膜 (2)如果把眼睛必要成心灵的窗户,角膜就是窗户上那个明亮的玻璃。 3、哪些结构可以对眼球进行调节? (1)虹膜内有平滑肌,可以调节瞳孔的大小。以调节进入眼球的光线 当外界光线强时,瞳孔缩小,以减少进入眼睛内部的无 线;当外界光线弱时,瞳孔扩大,以增多进入眼晴内部的光线。比如从明亮的地方进入电影院,瞳孔就会有小变大。 (2)睫状体内有平滑肌,可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使远

3、近不同的物体发射的光线都成像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远近不同的物 体,看远处物体的时,晶状体曲度变小;看近处物体时,晶状体曲度变大 4、视觉的形成: 视觉形成过程:外界物体发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 角膜、 瞳孔、 晶状体 和玻璃体,并经过 晶状体 等的折射,最终落在 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倒立缩小的物像,视网膜上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获得图像信息后最终落在大脑皮层的一定区域 (视觉中枢),人就产生了视觉。 要点警示: (1)成像和视觉形成不是在同一个结构产生的,成像部位在视网膜 。视觉形成部位是大脑皮层的一定区域(视觉中枢)。 视觉形成的感受器在视网膜 ,视觉形成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视觉

4、中枢),视觉的形成过程不是反射 (2)角膜、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视觉中枢不正常,都有可能导致失明 5、近视和远视形成及矫正 (1)成像原理: 物像只有落到视网膜上,人才能够清晰地看到这个物体, (2)图 1 表示眼球内晶状体等结构具有灵敏的调节功能,使不管是远处还是近处的物象总能落在视网膜上,所以能看清远 处或近处的物体, (3)图 2 表示如果晶状体的调节负担过重,导致状体过度变凸且不能恢复原状,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那么,远处 物体反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等折射所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到视网膜的前方,这样形成的是一个模糊不清的物像。这种 看不清远处物体的眼,叫做近视眼。近视眼可以通过配戴

5、近视镜(凹透镜)加以矫正。 (4)图 3 表示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等折射形成的物象,落在视网膜后方,这种看不清近处物体的眼,叫远视眼, 图图 1 图图 2 图图 3 远视眼可以佩戴远视镜(凸透镜)加以矫正。 6、怎样预防近视眼? (1)“三要”即读书写字姿势要正确;看书、看电视或使用电脑 1 小时后要休息一会儿,远眺几分钟;要认真做眼保 健操,定期检查视力。 (2)“四不要”是指不要在直射的强光下看书;不要在光线暗的地方看书;不要躺卧看书;不要走路看书。 7、耳的结构和功能 1 耳郭 2、外耳道 3、鼓膜 4、听小骨 5、鼓室 6、中耳 7、半规管 8、前庭 9、耳蜗 10、咽鼓管 耳的

6、结构: (1)外耳 1耳郭 :收集声波 2外耳道 :传递声波 (2)中耳 3鼓膜 :在声波作用下产生振动,放大声波,鼓室 :通过10 咽鼓管和咽想通,听小骨:传递声波 (3)内耳 7 半规管 8 前庭 9耳蜗 :有听觉感受器,感受声音信息 要点警示: (1)不要长时间在噪声环境中,以免对人的听觉造成影响,极强的噪声还会导致鼓膜破裂,影响听力。 (2)不要用尖锐的器物挖耳朵,以免戳伤外耳道或鼓膜 (3)咽鼓管连通鼓室和咽部,可以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有利于鼓膜的震动,所以遇到巨大声响时张嘴 或 闭嘴、堵耳。 (以维持鼓膜两侧 气压 平衡);鼻咽部有炎症时,病菌会通过 咽鼓管 进入中耳,易引起 中

7、耳炎 ,所以要及时治疗 鼻咽部炎症。 8、听觉形成: 听觉的形成: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 鼓膜 的震动通过 听小骨 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 内对声波敏感的细胞, 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 听觉神经 传给 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人就产生了听觉。 要点警示: (1)听觉的感受器是 耳蜗 (2) 鼓膜 或 听小骨 受损会导致传导性耳聋,而 听觉神经或大脑皮层的 听觉中枢受损会导致神经性耳聋 (3)视觉和听觉都是在大脑的特定 区域形成的, 9、人体还有哪些感觉器官? (1)鼻的鼻粘膜中有许多对气味敏感的细胞,可以感受空气中的气味,传导到大脑的一定区域形成嗅觉 (2)舌表面有 味蕾 能感受酸、甜、

8、苦、辣等刺激,传导到大脑的一定区域形成味觉 (3)皮肤 能感受外界的冷、热、痛、触、压等刺激,传导到大脑的一定区域形成冷、热、痛、触、压等感觉 要点警示: (1)从外界获取的信息,大多是来自视觉。 (2)依靠眼耳鼻舌和皮肤等器官灵敏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并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才能维持自 身的生存。 10、神经系统的组成: 神经系统由 脑 、 脊髓 和它们发出的 神经 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做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 发出的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做周围神经系统。 组成 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 脑 1 大脑 分左右两个半球,表面是大脑皮层(灰质),具有 语言、

9、运动、 感觉 等多种 生命活动的功能区-神经中枢 2 小脑 协调 运动 ,维持 身体平衡 要点提示: (1)脑包括大脑、小脑、脑干三部分,大脑只是脑组成的一部分。 (2)植物人是大脑皮层受损,人的感觉、运动等功能会丧失,但脑干功能正常,能维持正常的心跳呼吸血压 (3)一老人脑血栓,四肢没有任何损伤,却出现一侧肢体不能活动,说明大脑中有控制运动的神经中枢 (4)一运动员腰部脊髓损害,下肢没有任何损伤,却形成了截瘫,下肢丧失运动功能,说明脊髓具有传导功能, 大小便失禁说明脊髓中有些低级神经中枢 (5)一小伙子在劳动中不慎腰部扭伤,致使由腰部脊髓通向右下肢的神经-坐骨神经受到压迫,出现麻木、疼痛感觉

10、 (6)一妇女颅内长了肿瘤,结果这位妇女失明,说明大脑中有形成视觉的区域视觉中枢。 (7)打字员的熟练指法是在大脑的支配和小脑的协调下共同完成的精巧随意运动。 11、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体 组成 树突 末端细小分枝 神经元 突起 长突起 +鞘 神经纤维 神经末梢 (神经细胞) 特点: 生有很多突起 集结成束+结缔组织 神经 功能: 能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 ,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 基本 单位 3 脑干 下部连接 脊髓 ,具有调节心跳、 呼吸 、 血压 等生命活动的神经中枢 脊髓 由灰质和白质组成,灰质是神经元细胞体集聚的区域,有 神经 中枢,具有 反 射 功能;白质是神经纤维聚集区域,具

11、有 传导 功能 。 缩手反射先缩手( 反射 功能),后感到疼( 传导 功能 ) 周围神经系统 脊神经 由脑发出,大都分布在头部的感觉器官、皮肤、肌肉等处 脑神经 由脊髓发出,分布在躯干、四肢的皮肤和肌肉里 神 经 末 梢 神 经 末 梢 12、反射 反射:人体通过 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 有规律的反应 。 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定义: 能完成反射的 结构基础 。 感受器 :感受到刺激后能产生 神经冲动 反射弧 传入神经 :把神经冲动传到神经中枢 组成 神经中枢 :接受信号后产生神经冲动 传出神经 :将中枢的冲动传到 效应器 效应器 : 传出神经 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 肌肉

12、或 腺体 分类 温馨提示: (1)反射是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完成的,有些低等的动物不具有神经系统,就不具有反射活动。例如草履虫对外界刺激做出 的反应只是动物的应激性,不属于反射 (2)反射是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内外刺激做出的有规律的反应,人体有些生命活动不是受到刺激才发生的,不属于反射, 如心跳、呼吸、消化和吸收等,所以并不是人体所有生命活动都属于反射。 (3)区分反射弧中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方法一:箭头指向神经中枢的是传入神经; 方法二:有神经节的为传入神经;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参与反射的神经中枢在 大脑皮层 以下 参与反射的神经中枢是 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 反射弧固定不变,不会消退 反射弧是

13、暂时的,不固定的。不巩固强化就 消退 生下来就有的, 通过后天学习获得的, 直接刺激 可以是直接刺激,也可以是抽象刺激 适应的范围小,只适应不变的环境。 适应范围广,适应多变的环境。 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形成的 方法三:与脊髓灰质较小的角相连的是传入神经 (4)反射要进行需要满足两个条件, 一 反射弧要 完整 。二要有外界 刺激 。缺一不可 13、逃生演练中,某同学作出的部分反应如下图所示。 (1)图中 X 表示感受器 (2)图中存在两条反射弧,说明逃生这一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 (3)若传出神经损伤,则肌肉能收缩 (4)听到警报声音快速奔跑属于条件反

14、射, 14、练习 图 1 图 2 (1 膝跳反射的反射弧为图 1 中的 1-2-3-4-5 ,属于 非条件 反射,婴儿排尿反射的基本途径:B。婴儿 排尿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 (2)人膀胱中的尿液贮存到一定量就会产生排尿反射,属于反射弧中的感受器。 (3)婴儿完成排尿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B脊髓。成年人有尿意时能有意识控制排尿,说明低级神经中枢受大脑中高级神经 中枢控制,。某人由于意外受伤而导致能产生尿意但不能控制排尿,则该患者受伤的部位可能是图中的(填序号)。 15、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 (1)内分泌腺:象垂体、甲状腺等没有导管,腺体的分泌物为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血液输送到身体各处。

15、(2)外分泌腺:像 唾液腺 、 胃腺 、 肝脏 、 肠腺 、 胰腺 、 汗腺 、 皮质腺 等一般具有 导管 ,它们 分泌物通过 导管 送到腺体。 (3)胰腺能分泌消化液-胰液,由 导管 送到 小肠 ,属于外分泌腺,同时胰岛细胞又能分泌 胰岛素,进入胰岛细胞周 围的 毛细血管 ,属于内分泌腺,所以胰腺既是 内分泌腺,又是 外分泌腺 。 16、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内分泌 腺 分泌的激素 激素作用 分泌异常症 防治 1 垂体 生长激素 促进 人的生长发育 幼年少: 侏儒症 幼年多: 巨人症 成年多: 肢端肥大症 年幼侏儒症通过注射, 生长发育速 度会明显加快 2 甲状腺 甲状腺素 促进生长发育

16、促进 代谢 提高 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幼年少: 呆小症 成年人功能强: 甲亢 (消 瘦、情绪激动) 缺碘: 地方性甲状腺肿 常吃含碘丰富的食品比如海带可 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 3 胸腺 胸腺激素 提高人的 免疫力, 是 免疫 器官。 4 肾上腺 肾上腺素 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血管扩 张 5 胰岛 胰岛素 调节糖在体内的的 吸收 、 利用、 转化 分泌少: 糖尿病 注射胰岛素能治疗糖尿病, 控制饮 食和适当体育锻炼等可预防糖尿 病发生和发展 6 卵巢或 睾丸 雌性激素或 雄性激素 17、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关系 (1 在神经系统调节控制下,激素参与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即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

17、也受到 激素调节的 影响。 (2)激素调节也会 影响 到神经调节,如 甲状腺 激素能够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 18、病原体: 引起传染病的 细菌 、 病毒 和 寄生虫 等生物,如肺结核的病原体是结核杆菌,艾滋病的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蛔虫病的病原体是蛔虫 19、传染病: 由 病原体 引起的,能在 人和人 或 人和动物 之间传播的疾病叫传染病,具有 传染性和 流行性的特点。下列疾病:流行 性感冒、腮腺炎、肺结核、近视、水痘、病毒性结膜炎、贫血、龋齿、蛔虫病、流行性乙型脑炎不是传染病的是近视、贫血、 龋齿,其他全是传染病。 20、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是传染源、传

18、播途径、易感人群。 传染源:能够散播 病原体 的人或动物。如流感的传染源是患流感的病人、禽流感的传染源是携带禽流感病毒的飞禽, 传播途径: 病原体 离开 传染源 到达 健康人 经过的途径。常见传播途径有空气传播(如流感)、饮食传播(如乙肝)、 生物媒介传播(如登革热)、接触传播(病毒性结膜炎)、血液传播(艾滋病)。 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 免疫力 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如手足口病的易感人群是婴幼儿。 要点警示: 1、切断传染病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将不再传染、流行。 2、疟疾这种传染病的病原体是疟原虫,传染源是患疟疾的病人,传播途径是生物媒介传播,即按蚊,患疟疾的人不但携带 散播病原体,他

19、本身患疟疾,所以属于传染源,而按蚊虽然也能携带散播病原体,但它本身不患疟疾,所以属于生物媒介。 21、传染病三个预防措施 传染病的三个预防措施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1)对传染源采取的措施如核酸检测、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或杀死、深埋患病动物都属于控制传染源 (2)对健康人采取的措施比如加强体育锻炼、加强营养、注射疫苗、疫情期间在家办公学习等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3)而消毒、戴口罩、灭蚊灭蝇、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如使用公筷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要点警示: 1、患者、携带者或者疑似患者戴口罩是控制传染源,健康人群戴口罩是保护易感人群,戴口罩是切断传播途径。 2、对麻疹和脊髓灰

20、质炎,要以预防接种(保护易感人群)为重点;对蛔虫病等消化道传染病,要以搞好个人和环境卫生(切 断传播途径)为重点;对淋病要以杜绝性滥交(切断传播途径)为重点。而有时又要采取综合措施,比如新冠疫情期间,要 针对传染病三个环节采取综合措施,如隔离病人(控制传染源)、戴口罩(切断传播途径)、打疫苗、在家办公学习(保护 易感人 22、人体的三道防线 A B C D 防线 组成 功能 免疫类型 特点 第一道防线 皮肤 、 粘膜 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 分泌物杀菌 (图) 呼吸道纤毛清扫异物(图) 非特异性免疫 人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特 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 都有防御作用,又叫先天性免 疫 第二道防线

21、 体液中杀菌物质 和 吞噬细胞 杀菌物质中溶菌酶破坏病菌细胞壁,使病 菌溶解、(图)分布在血液、组织、器官 中的吞噬细胞吞噬消化病菌(图) 第三道防线 免疫器官(脾脏、 淋巴结、 胸腺 ) 和免疫细胞(如 淋巴细胞 ) 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促进吞噬细胞的 吞噬作用,是病原体清除,或使病原体失 去致病性 特异性免疫 人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 后天 防御屏障,只针对 某 一特定病原体或异物 起作 用 d d 23、抗原和抗体 抗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 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 抗体,一定的抗 体能与一定的抗原结合,从而促进 吞噬细胞 的吞噬作用,将抗原

22、清除,或使病原体失去 致病性 。 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除包括 病原体、还包括能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异物,如花粉、移植的 器官 等) 要点警示 (1)抗体具有专一性,如乙肝病毒产生的抗体只对乙肝起作用,对其他病毒如禽流感病毒不起作用 (2)吞噬细胞属于人体第二道防线,但它也能在人体第三道防线起作用(当抗原与抗体结合,可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所以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都起作用 (3)唾液和泪液中的溶菌酶溶解病菌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24、免疫的概念与功能 A B C 概念: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 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 抗原 物质及人体本身产生的

23、 损伤细 胞和 肿瘤 细胞等,以维持人体健康 免疫:清除体内 衰老、死亡、损伤细胞 (图) 功能:有益 抵抗 抗原侵入 ,防止 疾病发生 (图)。 监视、识别、 清除 体内产生的 异常细胞 。如肿瘤细胞(图) 有害:(1)器官移植时,患者免疫系统会对异体器官产生不同程度的 排斥 。要长期使用抗免疫 抑制 药物 (2)当人体抵抗抗原侵入反应过 强 时,进入人体的食物(如鱼虾蟹)、药物 (如青霉素)、花粉或尘螨会引起 过敏反应 25、计划免疫 定义:根据某些传染病发生规律,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将各种安全有效 疫苗 ,有计划地给儿童 接 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目的。 疫苗定义:用 灭活

24、或 减毒 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于人体后可产生 抗体 ,提高对特定 传染病 的抵抗力。 属性:属于 抗原 ,抗病毒血清、免疫蛋白属于抗毒血清 。母乳里面也含有 抗体 举例: 卡介苗 :预防结核病 百白破: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意义:预防传染病简便易行的手段,保护儿童的健康和生命,提高人口素质,造福子孙后代。 原理:计划免疫运用了 特异性免疫的原理, 26、用药与急救 原因:凡是药物都有一定的 毒性 安全用药:指根据病人的病情、体质、和药物的作用适当选择药物品种,以适当的方法、剂量、和时间准确用药,充分发挥 药物的最佳效果,尽量减少药物对人体所产生的危害 药物: 分类一 a.处方药 (

25、R):必须凭执业医师处方才可以购买,并按医嘱服用 b. 非处方药 ( OTC ):不需要凭医师处方即可购买,按 药品说明书服用的药物,适于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 伤小病 分类二 中药:有效成分主要是从各种植物、动物和一些矿物中提取 西药:有效成分主要由化学物质合成的,又叫化学药品制剂 急救: 120 紧急呼救 心肺复苏包括: 胸外心脏按压 、 人工呼吸 步骤频率:做 30 次胸外按压(每分钟 100 次) 保持呼吸道畅通 做 2 次人工呼吸(每分钟 16-18 次),如此交替进 行 人工呼吸 原理:使胸廓被动扩张 常用方法: 口对口吹气法 步骤 步骤频率:做 30 次胸外按压(每分钟 100

26、次) 保持呼吸道畅通 做 2 次人工呼吸 救护者一只手拖住病人的下颌, 另一只手捏紧 鼻孔,然后深吸一 口气,对着病人的口 用力 吹 清除病人口鼻内的 异物污物 ,保 持呼吸道通畅 使病人 仰卧 , 将 病 人 的 衣 领 解开,放松 腰带 胸外心脏挤压 适用情况:溺水触电煤气中毒导致的 心跳 、 呼吸 停止 步骤:救护者站在患者右侧,双手叠放,并用掌根按压胸骨下端三分之一处,使其下陷 5 厘米 抢救有效标志 病人出现 自主呼吸 , 颈动脉有 搏动 脸色转为 红润 时 出血 温馨提示:止血带止血若超过 1 小时应每隔 40-50 分钟松绑 35 分钟,原因是防止组织细胞 缺血坏死 煤气中毒:也叫 CO 中毒,血红蛋白和 CO 牢固结合,阻止了和氧气的结合,组织细胞缺氧把病人放到的通风地方 骨折:不做 现场复位 出血种类 出血特点 处理方法 内 出血 体内器官出血,不易诊断 及时去医院 外 出 血 毛细血管 出血 血液呈 红色 ,从伤口 渗出 或像水珠一样 流 出 ,一般能自行 止血 毛细血管和小静脉出血: 伤口较小,出血不多时先将伤口 清 洗 ,然后贴上 创可贴 大静脉或动脉出血: 先拨打 “120” , 同时用 止血带 、 指 压 止血 静脉出血 血液呈 暗红色 , 缓慢 地从伤口流出, 远 心 端止血 动脉出血 血液呈鲜红色,从伤口 喷出 或随心跳一股一股涌 出,近心端止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生物 > 鲁科版(五四制) > 七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