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45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集锦(含答案)
《2021届高考45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集锦(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届高考45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集锦(含答案)(39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 1 2021 年高考年高考 45 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集锦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集锦 一、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论语论语 1.侍坐中孔子不以年长自居,采用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使三个弟子毫无顾虑地说出各自志向: “_,毋吾以也。居则曰: ,_,_ _?” 2.侍坐中面对孔子的提问,个性鲁莽却率真的子路急忙回答道:“ , ,加之以师旅, ,由也为之,比及三年, 可使有勇,_。” 3.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赤)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对于宗庙祭祀之事,他说 “_,_。” 4.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_, _
2、。” 5.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 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 “ , , 。” 6.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 顾虑, 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 亲切、 活跃的环境。 他说: “ , 。” 7.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对于子路的回答,孔子没有直接表态,而是用神态去暗 示: 。这既是暗示性的批评,又不伤其自尊。 8.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最赞同曾皙的回答,从 :“ 。”这句话可以看出来。 9.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写孔子哂笑子路的原因的句子是: , 。 10.子路、曾皙、冉有
3、、公西华侍坐中,从言谈、动作、神态可以看出四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子路 的性格直率, 从 “ ” 可以看出; 冉有比较谦虚, 从他述志时说 “ , ” 中可以看出; 公西华更谦虚, 从 “ , 。 , , , 。”几句对话可以看出;曾皙从容洒脱而又谦恭,从 “ , , ”的动作神态中可以看出。 答案:答案: 1 以吾一日长乎尔 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 则何以哉 2 千乘之国 摄乎大国之间 因之以饥馑 且知方也 3 端章甫 愿为小相焉 4 为国以礼 其言不让 5 浴乎沂 风乎舞雩 咏而归 6“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7 夫子哂之。 8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9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1
4、0“率尔而对”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2 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孟子 1. 本文的中心论点(全文的中心句): , 。 2. 说明人才必须经过艰苦磨炼的作用的句子 是: , , , , , , , 。 3.作者所摆出的事实论据 是: , , , , , 。 4. 课文第二段主要阐述要成就大业,必须经受一番苦难磨练的道理。其中阐述在思想上受磨练的句子 是: ; 在行动上受磨练的句子是: ; 在生活上受磨练的句子 是: , , 。 5. 课文中哪些语句反映了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
5、, , , , 。 6. 课文中哪些语句反映了孟子重视人才成长的主观因素? , , 。 , , 。 7. 列举作者分析六位古人的事例后作出结论的过渡句: 。 8. 论述造就人才的客观条件 是 , , , , 。 9. 论述造就人才的主观因素 , , 。 10. 由个人推论到国家,提出判断的句子 , , 。 11.分析亡国的条件的句子是: , , 。 答案:答案: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 性,曾益其所不能。 3.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
6、于 市。 4.必先苦其心志;行拂乱其所为;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5.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6.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然喻 7.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8.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9.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10.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 三、劝学三、劝学 荀子荀子 1. 在劝学中连用了“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等五个比喻,论证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够提高 自己,改变自己,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 ”的观点。 2.孔子曰:“学
7、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荀子在劝学中提出 “ ” 的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 3.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新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和荀子 (作品)中的 “青, , 。”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 前人的思想。 4.荀子在劝学中指出:“ 青, , ”与韩愈的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思想一致。 5.“ , ”,通过“木”于“金”的变化来进一 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6.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 成为“ ”的君子,就要“ ”,可见,学习的意
8、 义是十分重大的。 7.荀子劝学中“ , ”,强调了整天 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8. “ ”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 般人,是因为“ ”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9.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的名句。而荀子.劝学中则用 “ , ”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10.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 , 。” 11.只要坚持,就会成功。正如荀子.劝学中说:“锲而舍之,朽木不 折; , 。” 12. , ,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的“用心一
9、” 和螃蟹虽有六跪而二螯,然 “ , ”形成鲜 明对比,突出了学习必须用心专一,才能获得成功。 答案:答案: 1.荀子 学不可以已 2.学不可以已 3.劝学 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 4.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 5.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6.知明而行无过 博学而日三省乎己 7.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8.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 9.积土成山 风雨兴焉 10.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11.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12.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 四、曹刿论战四、曹刿论战 左传左传 4 1、春秋时期,鲁与齐交战,起初鲁庄公不待齐军疲惫就要出战,被曹刿阻止了,曹刿采取“
10、敌疲我打”的 方针,战胜了齐军,成为了中国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有名战例。这“敌疲我打”的方针 是 , , , 。 2、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能体现鲁庄公取信于民的 是 , , ;交战过程中利于反攻的时机 是 之时, 利于追击的时机是 , 之 时。 3、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忠之属也,可以一战”的理由 是: , , 。 4、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 是: 。 5、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 , 。 6、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 是: , , 。 7、体现曹刿主动参与国家大事的语句是: , 。 8、体现齐鲁战争是一场正义的战
11、争的语句是: , 。 9、曹刿阐述勇气在战争中的作用的语句 是: , 。 , , 。 10、体现曹刿注意细节的语句是: , 。 11、曹刿不让鲁庄公追击齐军的原因 是: , , 。 答案:答案: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彼竭我盈,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忠之属也。 5.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6.吾视其辄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7.公将战,曹刿请见. 8.十年春,齐师伐我。 9.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0.下视其辄,登轼而望之. 1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五、烛之武退秦师五、烛之武退秦
12、师 左传左传 1.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 是: , 。 2.烛之武被求着出山时,说了一句隐含着不能早被任用的酸辛和不满的话 是: , ; , 。 3.大敌当前,内忧外患,郑伯贵为一国之君却能礼贤下士,诚恳自 责: , , 。 5 4. 郑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说烛之武,也略略还有点威胁的话 是: , 。 5. 烛之武见秦伯时,以退为进,态度谦恭,承认郑亡,迎合对方的骄傲心理的语句 是: , 。 6. 烛之武劝说秦伯,貌似谦恭,却极有份量,以一个假设句否定了秦出兵的合理性,也由此掌握了谈话的 主动权,以退为进,柔中有刚: , 。 7.烛之武从地理位置说明“亡郑”于秦无益
13、而有害的结果。当时秦在西,郑在东,晋置于两国之间,秦郑 并不接壤,秦欲越晋据郑,绝无可 能: , ; ? , 。 8.烛之武紧紧抓住秦穆公欲吞并天下的心理,联系实际,指点迷津,循循善诱,娓娓说理,动之以情,诱 之以利, “ , , , ”。“亡郑”、“舍郑”的利害关系一目了然,明智的秦穆公自当怦然心动,坐收 渔利。 9.烛之武用雄辩的事实指出晋乃背信弃义、出尔反尔、过河拆桥、忘恩负义之徒的话 是: , , , 。 10.烛之武说晋野心勃勃,贪得无厌的句子 是: , , , ? 11.烛之武阐明了晋对秦的利害关系,希望秦伯能慎重考虑的句子 是: , 。” 12. 烛之武说退秦军后,晋文公非常气愤
14、。晋国大夫子犯请求攻打秦军,然而晋文公认为“不可”,他说 “ ”。他又说“ ”,这是不仁道的; “ ”,这是不明智的;“ ”,这是不符合武德的。于是晋文公对 子犯说“ ”,晋国军队就离开了郑国。 答案:答案: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3.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4.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5.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6.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7.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8.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9.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
15、所知也。 10.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11.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1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 失其所与 以乱易整 吾其还也 六、邹忌讽齐王纳谏六、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战国策 1.战国策是战国时代国别史汇编,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主人公邹忌是一 位_,_的帅哥(美男子)。 2.邹忌面对妻子、妾、客人的赞美,邹忌没有轻易相信,看到徐公,认为自己不如徐公美,又_, _,_,于是从中悟出了治国之道。 6 3.邹忌从日常家事入手,现身说法、用自己亲身体验讽劝齐王“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 我也;_,_,”这样就把治国安邦之道置于形象的比喻
16、之中。 4.齐威王接受邹忌的劝告,立即向群臣吏民颁布政令,依据批评者勇气的大小,设三等奖赏_受 上赏;_受中赏;_,_受下赏。 5.齐威王发布悬赏求谏的政令后,广开言路,一开始就有,的好局面。 6.邹忌是从_,_,_三个方面看出齐威王受了蒙蔽。 7.齐威王奖赏进谏的政令下达“期年之后”的情况:, ,表明齐国政治日益清明。从 而达到“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的目的。 答案答案: 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2.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 3.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4.上书谏寡人者,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5.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6.“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
17、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7.虽欲言,无可进者 七、逍遥游七、逍遥游 庄子庄子 1.逍遥游中写大鹏起飞的广度和高度的两句是 “ , ”。 2.逍遥游中用“ , 。”两句写出了水与舟 的关系表明了有所待的大与小。 3.逍遥游中用“ , 。”两句写到了蜩与学鸠 的自我满足并对大鹏不以为然的态度。 4.逍遥游中写到郊外活动的准备容易并充分地俩句是 “ , ”。 5.逍遥游中“ , ”两句写出了小年 的短暂的寿命。 6.逍遥游中写鹏的翼之大,能垂羊角风而上青天的句子是 “ , ”。 7.逍遥游中作者写斥鷃飞到最高点又回到地面的两句诗 “ , ”。 8. 逍遥游 中斥鷃用自己的飞翔经历和境界去否定大鹏的一句
18、是 “ ” 。 9.逍遥游中写宋荣子荣辱不惊的两句是 “ , ”。 10.逍遥游中写人们的品德和能力可能达到最高境界的两句是 “ , ”。 11.逍遥游中写宋荣子荣辱不惊的原因的两句是 “ , ”。 12.逍遥游中真正的无所待即无所凭借应该达到时空无际的境界的两句是 “ , ”。 13.逍遥游中庄子认为修养最高的人应该达到的境界的三句 是 , , 。 答案:答案: 1.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7 2.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3.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4.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5.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6.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7.
![2021届高考45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集锦(含答案)_第1页](https://www.77wenku.com/fileroot1/2021-4/2/976a4fb3-917f-4a8c-b8ce-fa4088a664dc/976a4fb3-917f-4a8c-b8ce-fa4088a664dc1.gif)
![2021届高考45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集锦(含答案)_第2页](https://www.77wenku.com/fileroot1/2021-4/2/976a4fb3-917f-4a8c-b8ce-fa4088a664dc/976a4fb3-917f-4a8c-b8ce-fa4088a664dc2.gif)
![2021届高考45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集锦(含答案)_第3页](https://www.77wenku.com/fileroot1/2021-4/2/976a4fb3-917f-4a8c-b8ce-fa4088a664dc/976a4fb3-917f-4a8c-b8ce-fa4088a664dc3.gif)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高考 45 古诗文 理解 默写 集锦 答案
![提示](https://www.77wenku.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76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