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策略

上传人:争先 文档编号:176257 上传时间:2021-04-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78.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1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21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21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21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1 届高届高三三化学第二化学第二复习策略复习策略 一、2012018 8 至至 20202020 年高考年高考全国全国理综理综(化学)试卷分析(化学)试卷分析 试卷总体评价试卷总体评价 高考化学试题全面落实“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的要求,做到了以化学核心素养为测试宗旨, 精选试题情境呈现真实问题,以化学知识为解决问题的工具,加强了对关键能力的考查。 (一核) 化学试题呈现了稳中求变、稳中求新“的特点,很好地落实了“基础性、应用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的 考查要求,总体难度适中。 (四翼) 试题重视基本概念、必备知识、关键能力的考查,试题将化学知识与信息,以数据列表、实验装置、 结构模型、

2、工艺流程图、电化学装置等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集中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坚持能力立意,突 出主干知识,重视对考生科学探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考查,立足基本知识与方法,突出了学科素养 与能力的考查,让学生从解题中学会解决问题,并能联系生活、生产、技术等方面的应用,形成正确核 心价值观。 (四层) 充分体现了 2017 年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命题原则 (1)以核心素养为测试宗旨 (2)以真实情境为测试载体 (3)以实际问题为测试任务 (4)以化学知识为解决问题的工具 2018201820202020 年高考(全国卷)化学科年高考(全国卷)化学科双向细目表双向细目表 分类分类 序序 号号 知知

3、识识 点点 内内 容容 题型题型 要求层次要求层次 高考高考 选择选择 题题 填填 空空 题题 了了 解解 理理 解解 综综 合合 应应 用用 20182018 年年 20192019 年年 20202020 年年 化学学科 特点和基 本研究方 法 1 化学的主要特点是在原子、分子 水平上认识物质。化学可以识 别、改变和创造分子。 2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学习运用 以实验和推理为基础的科学探 究方法。认识化学是以实验为基 础的科学 3 物质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化学反应的本质、基本原理以及 能量变化等规律。 4 定量研究方法是化学发展为一 门科学的重要标志。 5 化学与生活、 材料、 能源

4、、 环境、 生命、信息技术等的关系。“绿 色化学”的重要性。 化 学 基 本 物质 的组 成性 质和 6 分子、原子、离子、原子团等概 念的含义; 7 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 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概 念 和 基 础 理 论 分类 化学 用语 及常 用计 量 8 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 称、符号、离子符号。 9 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 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 式) , 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10 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分子 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 法。 11 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 定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12 质量守恒定律。 13 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5、、离子方 程式,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14 物质的量(n)及其单位摩尔 (mol)、摩尔质量(M)、气体摩尔 体积(Vm)、物质的量浓度(c)、 阿伏加德罗常数(NA)的含义。 15 能根据微粒(原子、分子、离子 等)物质的量、数目、气体体积 (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 进行有关计算。 16 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17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和物质 的量浓度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 计算。 18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和 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19 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溶液 和胶体的区别。 物质 结构 和元 素周 期律 20 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 21 原子构成。 原子序数、 核电荷

6、数、 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 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2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23 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24 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 期、族)及其应用。 25 以第 3 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 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 结构的关系。 26 以 IA 和A 族为例, 掌握同一主 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 构的关系。 27 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 位置及其性质递变规律。 28 化学键的定义。离子键、共价键 的的形成。 化学 反应 与能 量 29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常见的氧 化还原反应。 30 常见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和相 关计算。 31 离子反应概念,方程式书写,离 子

7、检验 32 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吸热 反应、 放热反应、 反应热等概念。 33 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正确书 写热化学方程式。 34 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 重要基础。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 中的重要作用。 35 焓变(H)与反应热的含义。 36 盖斯定律,并能运用盖斯定律进 行有关反应焓变的计算。 37 原电池和电解池的构成、工作原 理及应用。能书写电极反应和总 反应方程式。 38 常见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39 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金 属腐蚀的危害以及防止金属腐 蚀的措施。 化学 反应 速率 和化 学平 衡 40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定量表 示方法。能正确计算化学反应的 转化

8、率()。 41 反应活化能的概念,催化剂的重 要作用。 42 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及化学平衡 的建立。 43 掌握化学平衡的特征。了解化学 平衡常数(K)的含义,能够用 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相关计算。 44 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 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 衡的影响,能用相关理论解释其 一般规律。 45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 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 中的重要作用。 电解 质溶 液 46 电解质的概念、强电解质和弱电 解质的概念。 47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以及 电解质的导电性。 48 水的电离,离子积常数。 49 了解溶液 pH 的含义及其测定方 法,能进行 pH 的简单计算

9、。 50 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 离平衡。能利用电离平衡常数进 行相关计算。 51 盐类水解的原理、影响盐类水解 程度的主要因素、盐类水解的应 用。 52 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 发生的条件。掌握常见离子的检 验方法。 53 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 衡。理解溶度积(Ksp)的含义, 能进行相关的计算。 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54 了解常见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 的制备方法。掌握其主要性质及 其应用。 55 合金的概念及其重要应用。 常见 非金 属元 素 (如 H、C、 N、O、 Si、 S、 Cl等) 56 常见非金属单质及其重要化合 物的制备方法。 59 常见非金属单质及其重要

10、化合 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57 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 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常见有机 物及其应 用 58 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立 体构型。 59 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 象。能正确书写简单有机化合物 的同分异构体。 60 常见有机反应类型。 61 甲烷、乙烯、苯等有机化合物的 主要性质及其重要应用。 62 乙醇、乙酸的结构和主要性质及 重要应用。 63 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 要性质及其重要应用。 64 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反应及 其重要应用。 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化学实验 65 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主要用 途和使用方法。 66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

11、 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 方法)。 67 掌握常见物质进行检验、分离和 提纯的方法。掌握溶液配制方 法。 68 根据化学实验的目的和要求,能 做到:设计实验方案;正确选用 实验装置;掌握控制实验条件的 方法;预测或描述实验现象、分 析或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 论;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 物 质 结 构 与 性 质 原子 结构 与元 素性 质 69 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能级分布和排布原理。能正确书 写 136 号元素原子核外电 子、价电子的电子排布式和轨道 表达式。 70 电离能的含义,并能用以说明元 素的某些性质。 71 电子在原子轨道之间的跃迁及 其简单应用。 72 了解电负

12、性的概念,并能用以说 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化学 键与 分子 结构 73 离子键的形成,能根据离子化合 物的结构特征解释其物理性质。 74 共价键的形成、极性、类型( 键和键),配位键的含义。 75 能用键能、键长、键角等说明分 子的某些性质 76 杂化轨道理论及简单的杂化轨 道类型(sp、sp2、sp3)。 77 能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或者 杂化轨道理论推测简单分子或 离子的空间结构。 分子78 范德华力的含义及对物质性质 间作 用力 与物 质的 性质 的影响。 79 氢键的含义,能列举存在氢键的 物质,并能解释氢键对物质性质 的影响。 晶体 结构 与性 质 80 晶体的类型,不同类型晶体中结

13、 构微粒、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 81 晶格能的概念,晶格能对离子晶 体性质的影响。 82 分子晶体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83 了解原子晶体的特征,能描述金 刚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的结 构与性质的关系。 84 理解金属键的含义,能用金属键 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 了解金属晶体常见的堆积方式。 85 了解晶胞的概念,能根据晶胞确 定晶体的组成并进行相关的计 算。 有 机 化 学 基 础 有机 化合 物的 组成 与结 构 86 能根据有机化合物的元素含量、 相对分子质量确定有机化合物 的分子式。 87 了解常见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 构。了解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 团,能正确表示它们的结构。 88 确

14、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化学方 法和某些物理方法(如质谱、红 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等)。 89 能正确书写有机化合物的同分 异构体(不包括手性异构体)。 90 能根正确命名简单的有机化合 物。 烃及 其衍 生物 的性 质与 应用 91 烷、烯、炔和芳香烃的结构与性 质。 92 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 的结构与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 相互转化。 93 烃类及衍生物的重要应用以及 烃的衍生物合成方法。 94 根据信息能设计有机化合物的 合成路线。 合成 高分 子 95 合成高分子的组成与结构特点。 能依据简单合成高分子的结构 分析其链节和单体。 (注:了解属容易题、理解属中等题、综合应用属难题)(注

15、:了解属容易题、理解属中等题、综合应用属难题) 二、二、高考化学命题特点和趋势高考化学命题特点和趋势 近三年全国化学试题充分,体现了高考命题的主题“一点四面” ,即立德树人、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依法治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创新能力;通过对“一点四面”的考查,发挥高考试题育人导向。 体现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基本学科思想方法、基本活动经验的命题重点。 、选择题 (一)(一)近年近年高考选择题的命题特点高考选择题的命题特点 内容基础、题型稳定:考查内容为化学主干知识和基础知识,内容以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为主,适 当兼顾有机基础、元素化合物、化学实验和简单计算。 不断调整,回归基础,逐步贴近课标要

16、求。 关注社会、生产生活、科技发展,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知识应用,淡化死记硬背。 淡化热点,突出能力(分析推理、理解能力、计算能力等) 。 试题力图回避人人皆知的熟题,减少规律化和程式化的试题,体现考试的公平 。 (二)对高考选择题题命题趋势的思考与启示(二)对高考选择题题命题趋势的思考与启示 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科技等 STSE 知识能充分体现化学特色 ,试题的命题向深入化的方向发展,充分 体现学以致用,淡化死记硬背。 有关 NA 的试题考查面广,是最符合理综考试特点的题型,这种试题今后会逐渐向创新和深入的方向 发展。 有机化学的主要内容在选修部分,必考命题时容易超出考纲的要求,前几年坚持的

17、 2 道选择题有超 纲要之嫌,在 2014 改为 1 道,且难度下降是情理中的。 原电池试题连续两年未变,主要试题情景都是最新科技成果,容易出题,且能综合考查氧化还原和 计算等内容。今后命题中会重视对原理的理解和应用,注重试题情景新颖陌生度,强化与氧化还原反应的 综合。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内容考查较少且逐渐简单,更加接近大纲要求,因为许多考点都在可以在 选修 3 的题目中得到考查。 新增考点沉淀溶解平衡、Ksp 的综合应用等内容将是高考命题将关注新的新热点。但传统题型(离子 方程式判断、离子共存等)也不能遗弃,将会通过新的形式呈现(如 2 卷的元素化合物试题 9,1 卷实验综 合题 13

18、等)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试题有逐步增加的趋势。 选择题的常考点主要是考查内容涵盖面宽,命题时知识易于变化,能体现学科内综合和学科方法的中 学化学核心知识。 、非选择题 (一)(一)近年高考选择题的命题特点近年高考选择题的命题特点 体现综合,学科内综合题比例不断扩大。 试题源于教材但高于教材,不考虑知识覆盖面,命题意图主要是为了突出能力考查,特别是对自学 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体现了新课程“以学为主”的特点。 重视从图像或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考查(学会利用信息、整合信息分析解决问题)。 突出学科特色,重视试题内容和工业生产和生活实际的联系。(体现学以致用的思想) 体现新课程理念,试题在立意

19、和设问上力求创新,主观题题目情景和问题思维容量比旧课程卷有较 大提高。 (二)对高考选择题题命题趋势的思考与启示(二)对高考选择题题命题趋势的思考与启示 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化学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注重考查对物质世界的观点和价值取向,发挥试 题的教育功能和导向作用。 强调学生化学素养、自主学习能力及学习潜能的考查,问题设置从学生的学习过程入手(避免过于 强调结果) ; 减少虚拟,贴近真实,元素化合物知识更加重视实际应用。 信息呈现形式多样,试题情景设置新信用、灵活新高考提供新材料、营造新情境、分析全新的 内容(不一定是已学过的内容) ; 突出化学科的核心知识、化学学科方法的考查,不追求知识覆盖

20、面。 强化实验考查用“真实验”为素材命题,强调实验能力与探究能力、实验结果处理等问题。 问题的解决方法多样:体现评价的多元允许有开放的多种答案(旧的则是封闭的、唯一) 重视“学习潜能”的主要途径 突出化学核心知识的考查。 以图表、流程、装置等形式呈现新信息,考查学生获取知识能力,以及将新信息和已有信息整合, 重组为新信息块的能力。 关注思维品质的考查。新课标高考试题通过选择合适的素材和要求,考查敏捷性、缜密性、统摄性 和创造性等思维品质。 注重化学学科方法的考查。高考试题要求学生分析处理相关信息(如资料和数据的处理方法) 、) 、根据 给出的有关事实得出规律性结论等。 强化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的

21、考查。 三、三、20212021 年高考化学科二轮复习策略年高考化学科二轮复习策略 增强考试说明意识,提高备考的针对性增强考试说明意识,提高备考的针对性 认真学习钻研考试大纲、考试说明,把握要求、明确方向;其次,要把考试大纲与高考 试题、教材、练习相结合,重在发现高考内容的必考点,把握领会高考试题特点及其变化规律,发现今年 处在高考考查方向上的知识点,在吃透考试大纲的基础上,还要把握命题趋向,提高备考的针对性。 增强高考题型意识,提高备考的有效性增强高考题型意识,提高备考的有效性 研究高考考题,各地交流卷、信息卷以及高考真题都是很好的资源,尤其重点研究近几年全国新课标 课改区的高考试题。从中领

22、会出题意图,了解出题难度,把握出题方向。据此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广度和重 难点,提高备考的有效性。 增强课堂效率意识,提高备考的高效性增强课堂效率意识,提高备考的高效性 (一一) 、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的复习、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的复习 研究考纲,提高复习效率 将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的复习与其他知识的复习密切结合。 元素化合物(两大反应、三种理论、能量变化等) 化学计算(物质的量、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电离平衡与 pH、沉淀溶解平衡、反应热、电化学等 化学实验(实验原理、溶液浓度、中和滴定、含量测定、成分测定等) 总结规律,构建知识网络 首先要注意对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知识梳理,构建知识网络,形成“系统记忆

23、” 。 其次,要善于总结规律(知识规律、记忆规律、题型规律等) ,提高复习的实用性。 再次,要充分利用图表和对比的方法进行复习。 精心设计训练题,巩固升华规律 尽量采用归纳比较试题,达到“重要考点题型化,重要题型规律化”的效果。 设计综合性试题,加强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 通过题组训练和变式训练,加深对概念和理论理解,提升能力,突破重点和难点。 设计纠错训练专题,及时解决学生在模拟考试中存在的问题。 (二二) 、元素化合物知识复习方法、元素化合物知识复习方法 采用“知识主线知识点知识网”的方式,将元素及其化合物知结构化,从而达到条理化、系统化。 . 知识点知识主线 (1)金属部分: 金属氧化物

24、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相应的盐 (2)非金属部分: 气态氢化物单质氧化物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相应的含氧酸盐 按“知识主线” ,以每种物质作为知识点,引导学生对物质的性质、存在、制法和用途等知识点的进行 联想复习。 、知识点 知识网 把各知识点进行网络化,得到整体的互相联系的结构化的知识,即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 关系。这样,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复习时依此知识网为线索,展开 回忆和联想,然后再通过练习巩固,就能达到熟能生巧、运用自如。 (三三) 、化学实验化学实验复习方法复习方法 二轮复习进行专题总结和归纳,梳理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力求实验基础知识网络化

25、。 、高考化学实验专题复习的主要内容、高考化学实验专题复习的主要内容 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常用仪器的规格及用途、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化学实验室安全知识、物质的检 验、分离与提纯。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 内容:H2、O2、Cl2、CO2、SO2、NH3、NO、NO2、C2H4 要求:原理(一般方法、特殊方法) 、装置(反应装置、净化装置、收集装置、尾气处理装置) 、实 验步骤、操作方法、收集方法、检验方法、净化方法、尾气吸收方法) 常见物质的制备 无机物制备 硫酸亚铁的制备(原理、铁屑过量、趁热过滤、重结晶、产率计算等) 氢氧化亚铁的制备(原理、硫酸亚铁和 NaOH 的配制、氢氧化亚铁得保护等)

26、氢氧化铝制备(原理、沉淀、过滤、洗涤、干燥、称量、产率计算等。 ) 有机物制备(溴苯、乙酸乙酯) 主要考点:反应原理(主反应、副反应) 、实验装置(回流、冷凝、三颈瓶、温度计、水浴加热等) 、 实验安全(防暴沸、防倒吸等) 、分离提纯(萃取分液、蒸馏等) 、产物检验、产率计算等。 教材中的重要性质实验和定量实验 钠、铁与水反应的实验(必修 1) 铜、碳与浓硫酸反应实验(必修 1) 氨的喷泉实验和催化氧化实验(必修 1) 影响化反应速率的因素探究实验(必修 2、选修 4) 设计原电池实验(必修 2 、选修 4 ) 石蜡油的裂化实验(必修 2) 乙醇催化氧化和乙酸乙酯制备(必修 2) 海带中碘元素

27、的检验和提取(必修 2) 证明醋酸、碳酸和硼酸的相对强弱(选修 4) 电解实验(选修 4) 两个定量实验:中和滴定(选修 4) 、中和热测定(必修 2) 、试题特点分析、试题特点分析 注重对化学实验基本知识的考查。 重视对学生的实验探究、操作以及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注重对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的考查,重视对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重视对学生处理信息、获 取信息能力的培养。 、复习备考策略复习备考策略 夯实基础,重视操作,巩固提高 回归课本,以本为纲。 科学备考应回归教材,以本为纲。应该要求学生要熟悉和理解课本上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含选 做)的原理、操作、现象、结论,并分析归纳实验原理、装置原

28、理和操作原理上的共性和特性,掌握实验 规律。 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 在化学实验复习过程中,应强化仪器使用、实验的基本操作、药品的变质与保存、气体的制备、离子 的鉴定、物质的鉴别、检验、推断等的训练,可做一些小专题复习,以达到巩固基础的目的。对于萃取、 分液、过滤、蒸发、灼烧等基本操作,托盘天平、容量瓶及滴定管的使用,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装 置气密性的检查等基本实验进行复习和巩固。 重要知识的串联与归纳 化学实验知识零碎且分散,如果不进行系统的复习,学生就难以牢固把握、灵活运用。所以可以将相 似的知识总结成串,有助于学生进一步解决综合性实验问题。例 .如常见制气装置 .如常见仪器气密性检查:一

29、种仪器多种用途。 常见的广口瓶被形象地称为万能瓶, 有不同用途: a. 用作排气集气装置; b. 用作排水集气装置; c. 用于测量气体的体积;d. 用作安全装置; e. 用作尾气吸收装置; f. 用作观察气体排放快慢的装置; g. 用作净化和干燥装置; h. 用作反应器等等 培养学生解题的思维 有的学生做了很多的实验题,但是实验题的得分依然不高,根本原因是不善于反思总结解题思路或者 根本未明了命题者的意图,答非所问。所以,不是多做题就得高分,还必须做到及时反思与总结。 如: 要找实验装置的缺陷, 一般要从有无尾气处理装置污染问题, 有无防倒吸装置安全问题, 有无除杂装置纯度问题等方面考虑。再

30、如在某实验开始前要先通 N2或稀有气体,一般是排除装置中的 空气,防止其中氧气或 CO2的干扰;若在反应后继续通 N2或稀有气体,则是将装置中生成的气体排入某吸收 装置中,全部被吸收,一般用于定量实验中。 重视实验设计与评价 虽然不同的实验题考查的侧重点不同,但解决一个完整实验的程序是相同的。对于化学实验方案的设 计,一方面要立足于典型习题,上升到一般性、规律性的认识,逐步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层次;另一方面 要解剖细节,通过详细分析,达到深挖广积的效果。例 实验方案设计的一般程序是: 实验课题设计方案讨论方案实验操作分析评价确定最佳实验方案。 对装置或仪器的评价: a. 是否需要尾气吸收 b.

31、仪器的连接顺序:气体发生装置除杂装置干燥装置主体实验尾气处理 c. 安全瓶,是否需要防倒吸 d. 防止副反应的发生 e. 制取易潮解、水解的物质,是否有防止后边装置中的水蒸气或空气倒流到前边装置引起干扰的装置 f. 洗气瓶、安全瓶、集气瓶导管的长短 g. 气体收集方法是否正确 规范语言,训练思维,注重实战 实验题不易得分的原因之一是学生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和对实验结果的解释欠准确。尽管对实验原理的 熟练理解、对物质性质的熟练掌握是形成良好实验能力的基础,但没有准确的文字表达将会影响到学生的 综合实验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的发展。所以我们必须认真抓好学生对实验题的文字表述能力的训练。可归 纳一些规范的模

32、板: 如:物质检验、鉴别的一般步骤:取样溶解加入试剂描述现象得出结论。 (四) 、(四) 、化学反应原理题的复习化学反应原理题的复习 、 高考化学原理、 高考化学原理考查重点和热点考查重点和热点: 离子积常数; pH 的计算; 电离平衡常数的计算; 盐类水解的应用; 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溶度积(Ksp)的计算。化学反应的转化率()的计算;化学平衡常数的相关计算; 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 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化学反应原理题的备考策略化学反应原理题的备考策略 结合元素化合物知识从本质上理解外界条件对化学

33、反应速率、化学平衡、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等内 容进行整合 电化学:强化电化学 的复习。 关注生活中的新型能源 加强“图像”分析: 在图像上做文章,学会画图、看图、析图、算图化学平衡、离子平衡板块的复 习应进一步加强图像的工具性作用,图像的分析、图像的形成需要精细化,定性分析结合定量分析应成为 可逆变化体系处理的常态。 加强计算:结合考试大纲,强化有关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化学计算的复习,鼓励学生不要怕计算。 整合内容:选取真实的问题情景,对选修 化学反应原理 中所涉及的内容进行整合,既可将一 本书中的内容进行整合,还可将元素化合物、化学实验与之整合。 (五五) 、化学计算题复习化学计算题复习 传统题

34、型还会出现。如阿伏加德罗常数与粒子数之间的关系、离子浓度的计算、反应热的计算、物 质化学式的确定等。 近三年高考中对实验的考查逐步从定性转变为定量(如产率计算、含量计算、误差分析等) 。 元素 综合题逐步从定性推断转变为计算与性质推断相结合(如通过计算确定成分或化学式等) ,因此在元素综合 题和实验题中渗透计算题是今后高考命题的思路之一。 有关工业生产中的化学反应、能量变化、转化率、产率、化学平衡常数计算、电化学计算等将会与 物质的量或浓度计算融合在一起进行考查。 重点突破计算的难点。例H 的计算、有关平衡常数 K、电离平衡常数 K a 或 Kb、水解常数 Kh 及浓度积常数 Ksp的计算 有

35、关实验中纯度的计算 有关平衡的计算 有关晶胞的计算 增强课后作业及测试意识,提高备考的准确性增强课后作业及测试意识,提高备考的准确性 一轮复习的着重点是基础知识的落实,因此在一轮复习中测试题应该是难度较低的以对基础知识的考 查为主,难度较高的综合性题型为辅,以复习过的内容为主,以未复习的内容为辅,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 二轮复习测试难度适当加大,以综合性题型带动,测试形式主要以理科综合为主。 增强答题的规范意识,提高备考的保障性增强答题的规范意识,提高备考的保障性 、答题时间的规范化、答题时间的规范化 理 综 生物:30min = 61.5min + 46.5min 化学:50min 71.5m

36、in + 48.5min 物理:60min = 82.5min + 410min 填涂+机动:10min 、答题模板的规范化、答题模板的规范化 (一) 、实验操作类规范语言表述(一) 、实验操作类规范语言表述 1.测定溶液测定溶液 PH 的操作的操作 将一小块 pH 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在 pH 试纸上,待试纸变色后,再与标 准比色卡对照。 答题模板: 答题关键词:pH 试纸、表面皿、玻璃棒、蘸待测液、比色卡、对照。 四步:取放试纸蘸待测液点滴试纸与比色卡对照。 概括为“取、蘸、点、比” 。 抓住关键词和四步操作环节,此类问题一定不失分。 2、沉淀洗涤、沉淀洗涤 (1)

37、沉淀洗涤的目的:除去沉淀表面附着或沉淀中包夹的可溶性离子。 (2)洗涤方法:向漏斗内加蒸馏水至浸没沉淀,待水自然流出后,重复操作 23 次。 (3)误差分析:若沉淀不洗涤或洗涤不干净,则使沉淀的质量偏高。若沉淀洗涤次数过多,则会使部分 沉淀溶解而使其质量偏低。 (4)沉淀剂是否过量的判断方法 答题模板: 加沉淀剂:静置,向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少量沉淀剂,若无沉淀产生,则证明沉淀剂已过量。 加入与沉淀剂反应的试剂:静置,取适量上层清液于另一洁净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与沉淀剂作 用产生沉淀的试剂,若产生沉淀,证明沉淀剂已过量。 注意:若需称量沉淀的质量而进行有关定量计算时则只能选用方法(1)。 (5

38、)判断沉淀是否洗净的操作 答题模板:取最后一次洗涤液,滴加(试剂),若没有现象,证明沉淀已洗净 3.容量瓶捡漏操作容量瓶捡漏操作 答题模板: 加入一定量的水,塞好瓶塞。用食指摁住瓶塞,倒立观察。然后再将容量瓶正立,并将瓶塞旋转 180 后塞紧,再倒立。若均无水渗出,则容量瓶不漏水。 4.滴定管检查是否漏水的操作滴定管检查是否漏水的操作 答题模板: 酸式滴定管:关闭活塞,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用滴定管夹将其固定铁架台上,观察是否漏水。若 2 分钟内不漏水,将活塞塞旋转 180后,重复上述操作。 碱式滴定管: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用滴定管夹将其固定铁架台上,观察是否漏水。若 2 分钟内不 漏水,轻

39、轻挤压玻璃球,放出少量液体,再次观察滴定管是否漏水。 5.滴定管赶气泡的操作滴定管赶气泡的操作 答题模板: 酸式滴定管:右手将滴定管倾斜 30左右,左手迅速打开活塞使溶液冲出,从而使溶液充满尖嘴。 碱式滴定管:将胶管弯曲使玻璃尖嘴向上倾斜,用两指捏住胶管,轻轻挤压玻璃球,是溶液从尖嘴流 出,即可赶出气泡。 6.装置的气密性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 答题模板: 形成封闭体系操作(微热、手捂、热毛巾捂、加水等)描述现象得出结论。 微热法关键词是:封闭(将导管一端放入水中)、微热、气泡、水柱; 液差(封)法关键词是:封闭(用止水夹关闭右侧导气管,向漏斗中加水)、液差(漏斗中形成 一段水柱,停止注水后,水

40、柱不变化)。 整套装置气密性检查:为使其产生明显的现象,用酒精灯对装置中某个可加热容器微热,观察插入水 中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也可对整套装置适当分割,分段检查气密性。 7.萃取分液操作萃取分液操作 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将混合液倒入分液漏斗中,充分振荡、静置、分层,在漏斗下面放一个小烧杯, 打开分液漏斗活塞,使下层液体从下口沿烧杯壁流下;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8. 焰色反应的操作焰色反应的操作 先将铂丝沾盐酸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反复几次,直到与酒精灯火焰颜色接近为止。然后用铂丝 沾取少量待测液,到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观察火焰颜色,如为黄色,则说明溶液中含 Na+;若透过蓝色钴玻 璃呈紫色,则说

41、明溶液中含 K+。 9.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往煮沸的蒸馏水中逐滴滴加饱和的 FeCl3 溶液,当溶液变红褐色时,立即停止加热。 10.从溶液中结晶实验操作从溶液中结晶实验操作 答题模板: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蒸发结晶过滤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或带结晶水的: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 (二) 、实验设计类规范语言表述(二) 、实验设计类规范语言表述 1.性质实验设计性质实验设计 从实验原理出发(含性质),按操作过程(或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顺序来表述答案。 答题模板: 操作现象结论 取样,加入有生成的是 (1)水蒸气最先检验; (2)有干扰的气体先检验:例如,气体甲对气体乙检验

42、有干扰,检验思路:检验气体甲除去气体甲 确定气体甲除尽检验气体乙。 例 1.设计合理实验验证 H2SO3酸性强于 H2CO3(答案:以下方案任选一个。) 方案一:配制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 NaHCO3和 NaHSO3溶液,用酸度计(或 pH 试纸)测两种溶液的 pH。 前者的 pH 小于后者,证明 H2SO3的酸性比 H2CO3强。 方案二:将 SO2 气体依次通过 NaHCO3(或 Na2CO3)溶液、酸性 KMnO4 溶液、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 品红溶液不褪色,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 H2SO3 酸性强于 H2CO3。 方案三:将 CO2 气体依次通过 NaHSO3(或 Na2SO3)溶

43、液、品红溶液。品红溶液不褪色,证明 H2SO3 酸 性强于 H2CO3。 2.定量实验误差分析定量实验误差分析 对于定量实验,要采用措施减小误差。减小误差从以下角度考虑: (1)装置气密性良好; (2)排除装置中气体; (3)减少副反应; (4)避免气体带杂质(如测定水的质量,气体必须干燥); (5)防止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水进入装置等。 燃烧法定量测定实验一般设计思路:气体发生装置气体干燥装置主反应装置吸收产物(1)吸收 产物(2)干燥装置尾气处理装置。 例 2:某混有 CuO 粉末的金属铜样品,从浓硫酸、浓硝酸、蒸馏水、双氧水中选用合适的试剂,设 计一个测定样品中金属铜质量分数的方案。 设计方

44、案的主要步骤是(不必描述操作过程的细节) ; 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要测定铜的质量分数,可以把浓硫酸稀释,铜和稀硫酸不反应,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即可求 出铜的质量分数。 设计方案的主要步骤是将浓硫酸用蒸馏水稀释,将样品与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干燥,称量剩 余固体铜的质量即可。 CuO+H2SO4=CuSO4+H2O 3.实验现象描述实验现象描述 有关化学实验的描述不仅要求准确,还要求全,有时还需要指明是何处产生了什么现象,其答题规范 可利用下面的模板来处理。 例 1.(溶液) (1)颜色由变成(2)液面上升或下降(形成液面差)(3)溶液变浑浊 (4)生成(产生)沉淀(5)溶液发生倒

45、吸(6)产生大量气泡 (7)有气体从溶液中逸出(8)有液体溢出。 例 2.(固体) (1)固体表面产生大量气泡(2)固体逐渐溶解 (3)固体体积逐渐变小(变细)(4)颜色由变成 例 3.(气体) (1)生成色(味)气体(2)气体由色变成色 (3)先变后(加深、变浅、褪色) (4)色、味。 4.仪器或装置作用仪器或装置作用 答题模板: 有利于(这样做的好处),以防止(这样做的坏处) 尾气吸收:吸收气体,防止污染空气 例如:有机实验中玻璃长导管的作用是:冷凝回流提高反应物的利用率。 某瓶的作用:安全瓶作用,防止中的液体倒吸进入中 或者,平衡气压,便于中的液体顺利进入中 5.原因、理由类原因、理由类 答题模板: “有理”化学原理, “有据”事实依据 可采取以下两种方式: (1)“正说”“直接原因+根本目的” (2)“反说”“如果就” 6.理论型简答题理论型简答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化学 > 化学高考 > 二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