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争先 文档编号:175139 上传时间:2021-03-2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05.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20年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20年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20年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20年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0 年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年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一一.(本题包括(本题包括 13 小题。小题。1-11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1 分;分;12,13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2 分。每小题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每小题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选项)选项) 1 (1 分)下列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 A橙汁 B矿泉水 C牛奶 D蒸馏水 2 (1 分)下列对化学变化本质特征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有能量的变化 B物质的颜色和状态发生变化 C有新物质生成 D发光、发热 3 (1 分)二氧化硅(SiO2)是制造光导纤维的主要原料。二氧化硅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

2、( ) A2 B0 C+2 D+4 4 (1 分)低密度聚乙烯(LDPE)塑料常用于制作药品与食品包装薄膜。低密度聚乙烯塑料属于( ) A复合材料 B合成材料 C金属材料 D无机非金属材料 5 (1 分)不会使蛋白质失去原有生理功能的是( ) A甲醛溶液 B硫酸铵饱和溶液 C浓硝酸 D乙酸铅溶液 6 (1 分)碳酸钠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盐,它的俗名是( ) A纯碱 B小苏打 C火碱 D烧碱 7 (1 分)人体内缺少某种元素容易造成贫血,这种元素是( ) AFe BI CCa DSe 8 (1 分)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空气是成分固定不变的气体 B油脂危害人体键康,应禁止食用 C可用燃烧法

3、区分羊毛和涤纶 D洗洁精能溶解餐具上的油污 9 (1 分)用氯化钠固体和蒸馏水配制 100g 10%的氯化钠溶液,不需要的实验仪器是( ) A玻璃棒 B蒸发皿 C烧杯 D天平 10 (1 分)为了得到较纯净的氮气,某同学采用燃烧法除去一瓶空气中的氧气,下列物质中最适宜选用的 是( ) A铁丝 B木炭 C蜡烛 D红磷 11 (1 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农业上常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B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中,元素本身发生变化 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具有相同的性质 D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放出能量 12 (2 分)L谷氨酸的化学式为 C5H9NO4,下列有关 L谷氨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4、L谷氨酸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原子构成的 BL谷氨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60% CL谷氨酸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20:3 D一个 L谷氨酸分子中共含有 18 个原子 13 (2 分)某化学兴趣小组测定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用 2g 石灰石样品,把 20g 稀盐酸分四 次加入样品中(样品中除碳酸钙外,其余成分既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 ,充分反应后经过处理,得 实验数据如表: 稀盐酸用量 剩余固体的质量 第一次加入 5g 1.5g 第二次加入 5g 1.0g 第三次加入 5g 0.5g 第四次加入 5g 0.3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次实验中,第三次石灰石样品中的碳酸

5、钙已完全反应 B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85% C第一次加入盐酸后,剩余固体全部是碳酸钙 D第三次加入盐酸,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 0.3g 二、解答题(共二、解答题(共 6 小题,满分小题,满分 50 分)分) 14 (6 分)学习化学有助于我们认识物质及其相互间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氧气在降温加压后变成液体的原因 。 (2) “沙里淘金”说明黄金在自然界以 (填“单质”或“化合物” )形式存在。 (3)用墨汁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很长时间不变色的原因是 。 (4)工业上利用二氧化碳和氨气生产尿素的反应方程式为:CO2+2NH3CO(NH2)2+X,则 X 的化

6、学式为 。若要生产 60kg 尿素,理论上需要氨气的质量为 kg。 (5)取少量葡萄糖、砂糖和面粉,分别放在燃烧匙中,在酒精灯上加热,直至完全烧焦,观察到黑色物 质。这个实验说明上述几种物质均含有 元素。 15 (11 分)请用水和溶液的知识答下列问题: (1)如图 1 为 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据图回答: 要使接近饱和的 c 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措施是 。 t2时,a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精确到 0.l%) ,将 t2等质量的 a、b、c 三种物质的饱 和溶液同时降温至 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 (2)如图 2 同学们一起完成了氢气燃烧的实验,并绘制了该反应

7、的微观示意图。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 b 的微观实质是 。 图中方框内表示化合物的是 (填字母序号) 。 (3)某同学在家中用碱面(主要成分碳酸钠)和酒精分别进行溶液导电实验,发现溶于水后能导电的物 质是 ,其原因是该物质溶于水后能产生大量自由移动的 (写离子符号) 。 (4)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研究碘在水和汽油中的溶解性,进行了如下实验:取一支试管,先加入 3mL 水, 再加入 1 小粒碘, 振荡。 观察到试管底部仍有碘固体, 液体呈淡黄色。 然后向试管中加入 1mL 汽油, 振荡,静置。发现液体分层,上层液体呈紫红色,下层液体接近无色,试管底部无固体残留。请回答下 列问题: 加入汽油后

8、,试管中上层液体呈现 色,其名称是 。 比较碘在汽油和水中的溶解性,碘更易于溶解在 中。 若想将水中溶解的少量碘提取出来,可采用的方法是 。 16 ( 8分 ) 如 图 是 实 验 室 制 取 气 体 时 常 用 的 装 置 。 请 按 要 求 填 空 : (1)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a ;b 。 (2)用 C 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检验一瓶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 (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为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应该在试管口放 置 。 (4)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装置的字母代号,下同) ;收集装置是 。

9、17 (5 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用煤、蜡烛、烧杯、火柴四种实验材料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 (1)设计实验 验证 对比实验 有可燃物 示例:加热烧杯,烧杯不可燃 点燃蜡烛,蜡烛可燃 温度达到着火点 用火柴点燃煤,煤不燃烧 与氧气(空气) 接触 点燃蜡烛。蜡烛在空气中持续燃烧 (2)得出结论:物质燃烧必须同时满足 个条件。 (3)思考 l:燃烧是否必须有氧气参加。查阅资料得知:镁条能在二氧化碳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 光、放出大量的热。镁和二氧化碳发生置换反应生成单质碳和另一种物质,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 。 (4)思考 2:根据“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为什么会“火星四

10、射”? 查阅资料:含碳细铁丝燃烧时,其中的炭粒生成的 CO2气体在熔融液态物质中形成气泡,熔融液态物质 因气泡炸裂引起“火星四射”的现象。为了探究细铁丝在纯氧中燃烧产生“火星四射”现象的原因,你 设计的实验方案是 。 18 (9 分)金属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1)合理佩戴口罩是防疫的主要措施,口罩中使用的金属鼻夹能被压成薄片,说明此金属具有良好的 性。 (2)如图为铁的原子结构示意图。铁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 。 (3)工业上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炼铁,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铁生锈的条件是 ;铜表面也容易生成绿色铜锈,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化学式为 C

11、u2(OH)2CO3,其组成元素有 种。 (5)同学们用生锈的铜片、铁粉和稀硫酸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已略去) 。 紫红色固体 C 的化学式为 。 写出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6)现有甲、乙、丙三种金属,乙能与稀硫酸反应并放出气体,甲、丙不与稀硫酸反应。把甲、乙分别 放入盛有丙的硝酸盐溶液中,甲、乙表面都析出丙,则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是 。 19 (11 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请写出甲试管中主要的实验现象 。 (2)乙实验中看到气球鼓起来,产生此现象的原因: 。 (3)丙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12、。 (4)实验结束后,兴趣小组同学将甲、乙、丙三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废液缸中,最终看到废 液浑浊并呈红色,同学们对废液成分进行探究,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兴趣小组同学认为废液中一定含有的物质:碳酸钙、指示剂、水和 ,还含有能使废液呈碱性 的物质。甲同学认为呈碱性的物质只有碳酸钠;乙同学认为只有氢氧化钙;丙同学认为是氢氧化钠和碳 酸钠;你认为还可能是 (写出一种猜想即可) 。 兴趣小组同学用氯化钡溶液来验证甲、乙、丙同学的猜想。请你将下面的实验设计补充完整(已知氯 化钡溶液呈中性) 。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废液缸中上层清 液于试管中, 加入过量的 氯化钡溶液,静置。 有白色

13、沉淀,静置后,溶液呈无色 的猜想正确 的猜想正确 的猜想正确 在分析化学反应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一.(本题包括(本题包括 13 小题。小题。1-11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1 分;分;12,13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2 分。每小题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每小题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选项)选项) 1 (1 分)下列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 A橙汁 B矿泉水 C牛奶 D蒸馏水 【分析】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解答】解:A、橙汁不均一、不稳定,属于悬浊液,故 A

14、错; B、矿泉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 B 正确; C、牛奶不均一、不稳定,属于乳浊液,故 C 错; D、蒸馏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溶液,故 D 错。 故选:B。 【点评】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 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2 (1 分)下列对化学变化本质特征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有能量的变化 B物质的颜色和状态发生变化 C有新物质生成 D发光、发热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 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

15、:A、有能量的变化不属于本质特征,故选项错误; B、物质的颜色和状态发生变化属于现象,故选项错误; C、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故选项正确; D、发光、发热属于现象,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化学变化的特征,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 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3 (1 分)二氧化硅(SiO2)是制造光导纤维的主要原料。二氧化硅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 ) A2 B0 C+2 D+4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二氧化硅的化学式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解:氧元素显2 价,设硅元素的化合价是 x,根据在化合

16、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x+(2)20,则 x+4 价。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 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此类题。 4 (1 分)低密度聚乙烯(LDPE)塑料常用于制作药品与食品包装薄膜。低密度聚乙烯塑料属于( ) A复合材料 B合成材料 C金属材料 D无机非金属材料 【分析】根据低密度聚乙烯塑料是塑料的一种,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低密度聚乙烯塑料是塑料的一种,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合成材料的三大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分类是正确解答此 类题的

17、关键所在。 5 (1 分)不会使蛋白质失去原有生理功能的是( ) A甲醛溶液 B硫酸铵饱和溶液 C浓硝酸 D乙酸铅溶液 【分析】蛋白质的结构被破坏后,失去生理功能,这称为蛋白质的变性,能使蛋白质变性的外界条件有 多种,如强酸、强碱、甲醛、酒精、重金属离子、高温、射线等。 【解答】解:A、甲醛有毒,能破坏人体蛋白质的结构,可使蛋白质变性失去活性,故选项错误。 B、硫酸铵不含重金属离子,不能与蛋白质结合,不能使蛋白质变性,不会使蛋白质失去活性,故选项 正确。 C、浓硝酸属于强酸,可使蛋白质变性失去活性,故选项错误。 D、乙酸铅溶液中含有重金属铅离子,可使蛋白质变性失去活性,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8、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蛋白质在强酸、强碱、甲醛、酒精、重金属离子、高温、射线等情况下可 以失去原来的生理活性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6 (1 分)碳酸钠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盐,它的俗名是( ) A纯碱 B小苏打 C火碱 D烧碱 【分析】A.依据纯碱的化学名称分析; B.依据小苏打化学名称分析; C.依据火碱的化学名称分析; D.依据烧碱的化学名称分析。 【解答】解:A.纯碱的化学名称为碳酸钠,故 A 正确; B.小苏打化学名称为碳酸氢钠,故 B 错误; C.火碱的化学名称为氢氧化钠,故 C 错误; D.烧碱的化学名称氢氧化钠,故 D 错误; 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常见物质俗称,主要利

19、用物质的俗称来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结合各方面的条件 得出正确结论。 7 (1 分)人体内缺少某种元素容易造成贫血,这种元素是( ) AFe BI CCa DSe 【分析】 铁是血红蛋白的成分, 帮助血红蛋白运输氧气, 人体缺铁时容易患贫血症, 可以据此进行解答 【解答】解:人体血红蛋白中含有铁元素,缺铁会导致人体贫血。 故选:A。 【点评】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要理解和熟记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以及与之 相关的知识 8 (1 分)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空气是成分固定不变的气体 B油脂危害人体键康,应禁止食用 C可用燃烧法区分羊毛和涤纶 D洗洁精能溶解餐具上的油污 【分

20、析】A、根据空气的成分考虑; B、根据油脂的食用方法考虑; C、根据蛋白质燃烧有烧焦羽毛气味考虑; D、根据洗洁精洗油污的原理考虑。 【解答】解:A、空气是成分是比较固定的,并不是永久不变的,故 A 错; B、人体每天在消耗油脂,所以每天要适量摄入油脂,故 B 错; C、蛋白质燃烧有烧焦羽毛气味,所以可用燃烧法区分羊毛和涤纶,有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故 C 正 确; D、洗洁精能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是利用了乳化原理,故 D 错。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空气的组成,营养素的摄入方法,蛋白质的性质,熟悉乳化原理。 9 (1 分)用氯化钠固体和蒸馏水配制 100g 10%的氯化钠溶液,不

21、需要的实验仪器是( ) A玻璃棒 B蒸发皿 C烧杯 D天平 【分析】配制 100g10%的氯化钠溶液的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根据步骤选择所用仪器。 【解答】解:整个具体步骤是:先计算出溶质质量和水的质量,用钥匙取药品,用天平称量药品放入烧 杯内,用量筒量(要用到胶头滴管)取水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所以用不到蒸发皿。 故选:B。 【点评】熟记用固体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所需仪器:天平、钥匙、烧杯、量筒、胶头滴管、玻 璃棒。 10 (1 分)为了得到较纯净的氮气,某同学采用燃烧法除去一瓶空气中的氧气,下列物质中最适宜选用的 是( ) A铁丝 B木炭 C蜡烛 D红磷 【分析】用燃烧法

22、除去密闭容器中空气成分里的氧气,要求物质可在空气中燃烧并不再生成气体物质。 【解答】解:A、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不能除去空气中的氧气,故 A 错误; B、木炭在密闭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引入了新的杂质,故 B 错误; C、蜡烛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水蒸气,引入了新的气体杂质,故 C 错误; D、红磷燃烧后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不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故 D 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各种物质的性质及知道反应的生成物,根据生成物的状态做出正 确的判断。 11 (1 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农业上常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B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中,元素本身发生变

23、化 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具有相同的性质 D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放出能量 【分析】A、氢氧化钙能和酸性物质反应; 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C、一氧化碳有毒,二氧化碳无毒; D、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过程中吸收太阳能。 【解答】解:A、氢氧化钙能和酸性物质反应,价格低廉,农业上常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该选项说 法正确; 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具有相同的性质, 例如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中, 一氧化碳有毒,二氧化碳无毒,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过程中吸收太阳能,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24、【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 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2 (2 分)L谷氨酸的化学式为 C5H9NO4,下列有关 L谷氨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L谷氨酸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原子构成的 BL谷氨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60% CL谷氨酸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20:3 D一个 L谷氨酸分子中共含有 18 个原子 【分析】A、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进行分析判断。 【解

25、答】解:A、L谷氨酸是由 L谷氨酸分子构成,选项说法错误; B、L谷氨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选项说法错误; C、L谷氨酸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5) : (19)20:3,选项说法正确; D、一个 L谷氨酸分子中共含有 5+9+1+419 个原子,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的能力。 13 (2 分)某化学兴趣小组测定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用 2g 石灰石样品,把 20g 稀盐酸分四 次加入样品中(样品中除碳酸钙外,其余成分既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 ,充分反应后经过处理,得

26、 实验数据如表: 稀盐酸用量 剩余固体的质量 第一次加入 5g 1.5g 第二次加入 5g 1.0g 第三次加入 5g 0.5g 第四次加入 5g 0.3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次实验中,第三次石灰石样品中的碳酸钙已完全反应 B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85% C第一次加入盐酸后,剩余固体全部是碳酸钙 D第三次加入盐酸,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 0.3g 【分析】由于样品中除碳酸钙外,其余的成分既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解于水,因此由表中每次加入 5g 稀盐酸固体减少的质量关系可判断:每加入 5g 稀盐酸固体应减少 0.5g;据此规律,由第四次加入盐酸后 固体质量的减少值也应该等于

27、0.5g,但是题中所给数据为 0.3g,只减少了 0.2g,所以可以判断第四次加 入稀盐酸时碳酸钙已完全反应;然后利用样品质量与剩余固体质量差,可计算出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 由此求出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由于样品中除碳酸钙外,其余的成分既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解于水,因此由表中每次加 入 5g 稀盐酸固体减少的质量关系可判断:每加入 5g 稀盐酸固体应减少 0.5g;据此规律,由第四次加入 盐酸后固体质量的减少值也应该等于 0.5g,但是题中所给数据为 0.3g,只减少了 0.2g,所以可以判断第 四次加入稀盐酸时碳酸钙已完全反应,杂质的质量为 0.3g。 A、由上述分析可

28、知,第三次石灰石样品中的碳酸钙没有完全反应,故 A 错误; B、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5%,故 B 正确; C、由上述分析可知,第一次加入盐酸后,剩余固体是碳酸钙和杂质的混合物,故 C 错误; D、由上述分析可知,第三次加入盐酸,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 1g0.5g0.5g,故 D 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考查了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出石灰石样品中的碳酸钙与 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实验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所在 二、解答题(共二、解答题(共 6 小题,满分小题,满分 50 分)分) 14 (6 分)学习化学有助于我们认识物质及其相互间反应。请回答下列

29、问题: (1)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氧气在降温加压后变成液体的原因 氧分子间间隔变小 。 (2) “沙里淘金”说明黄金在自然界以 单质 (填“单质”或“化合物” )形式存在。 (3)用墨汁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很长时间不变色的原因是 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 (4)工业上利用二氧化碳和氨气生产尿素的反应方程式为:CO2+2NH3CO(NH2)2+X,则 X 的化学式为 H2O 。若要生产 60kg 尿素,理论上需要氨气的质量为 34 kg。 (5)取少量葡萄糖、砂糖和面粉,分别放在燃烧匙中,在酒精灯上加热,直至完全烧焦,观察到黑色物 质。这个实验说明上述几种物质均含有 碳 元素。 【分析】 (1)从

30、分子的性质分析,根据氧气分子释放能量运动速度减慢,氧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考虑; (2)金在自然界中不活泼,以单质的形式存在; (3)根据元素的性质解答; (4)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解题。 (5)根据有机物的定义、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解答】解: (1)分子的性质有以下几点:分子很小、分子不断运动、分子间有间隔、同种物质的分子 性质相同; 氧气在降温加压的条件下, 氧分子释放能量运动速度减慢, 氧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变为液态; 故填:氧分子间间隔变小; (2)单质是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不易与其他物质反应,成语“沙里淘金”说 明黄金在自然界中以单质的形式存在,故填:

31、单质; (3)墨的主要成分是碳,用墨汁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不变色,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 质不活泼,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故填: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4)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碳、氧、氮、 氢原子个数分别为 1、2、2、6,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碳、氧、氮、氢原子个数分别为 1、1、2、4,根据反 应前后原子种类、 数目不变, 则每个 X 分子由 2 个氢原子和 1 个氧原子构成, 则物质 X 的化学式为 H2O;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设理论上需要氨气的质量为 x。 CO2+2NH3CO(NH2)2+H2O 34 60 x

32、60kg x34kg 故填:H2O;34; (5) 含碳的化合物为有机物, 葡萄糖是有机物、 砂糖、 面粉中有有机物, 所以含碳元素, 取少量葡萄糖、 砂糖、面粉,分别放在燃烧匙上加热至完全烧焦,发现都得到黑色物质,说明有炭黑生成,反应前后元 素守恒,所以它们都含有碳元素,故填:碳。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分子的性质,元素的性质以及质量守恒定律,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 计算,难度较小。 15 (11 分)请用水和溶液的知识答下列问题: (1)如图 1 为 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据图回答: 要使接近饱和的 c 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措施是 升高温度至有固体析出(或加入

33、 c 物质 至不再溶解,恒温蒸发溶剂至有固体析出等) 。 t2时,a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33.3% (精确到 0.l%) ,将 t2等质量的 a、b、c 三种物质的 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 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a 。 (2)如图 2 同学们一起完成了氢气燃烧的实验,并绘制了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 b 的微观实质是 每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水分子 。 图中方框内表示化合物的是 C (填字母序号) 。 (3)某同学在家中用碱面(主要成分碳酸钠)和酒精分别进行溶液导电实验,发现溶于水后能导电的物 质是 碱面(碳酸钠) ,其原因是该物质溶于水后能产生大量自由移

34、动的 Na+、CO32 (写离子符 号) 。 (4)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研究碘在水和汽油中的溶解性,进行了如下实验:取一支试管,先加入 3mL 水, 再加入 1 小粒碘, 振荡。 观察到试管底部仍有碘固体, 液体呈淡黄色。 然后向试管中加入 1mL 汽油, 振荡,静置。发现液体分层,上层液体呈紫红色,下层液体接近无色,试管底部无固体残留。请回答下 列问题: 加入汽油后,试管中上层液体呈现 紫红色 色,其名称是 碘的汽油溶液 。 比较碘在汽油和水中的溶解性,碘更易于溶解在 汽油 中。 若想将水中溶解的少量碘提取出来,可采用的方法是 加入一定量汽油,充分振荡,水中大部分碘溶 解在汽油中,水和汽油分

35、层,实现了碘的“富集” 。 【分析】 (1)依据 c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分析; 依据 t2时,t2时,a 物质的溶解度,依据 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分析; (2)依据图 2 信息分析; 依据图 2 的微粒种类分析; (3)依据溶液导电性的原因分析; 依据碳酸钠的组成分析; (4)依据题中信息分析和溶液的命名分析; 依据题中信息分析; 依据碘的溶解性分析。 【解答】解: (1)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c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则要使接近饱和的 c 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措施是升高温度至有固体析出(或加入 c 物质至不再溶解,恒温蒸发 溶剂至有固体析出

36、等) ,故填:升高温度至有固体析出(或加入 c 物质至不再溶解,恒温蒸发溶剂至有固 体析出等) ; 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a 物质的溶解度为 50g,则 t2时,a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33.3%,a、b 两物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且 a 物质的变化幅度大,c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 则将 t2等质量的 a、 b、 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 t1, a、 b 两物物质会有晶体析出,析出晶体的质量是 ab,c 物质不会有晶体析出,所以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a, 故填:33.3%;a; (2) 分析图 2 信息可知,图中 b 的微观实质是每两个氢原子和一

37、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水分子,故填: 每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水分子; 分析图 2 信息可知,图 2 中的 C 是水分子,则表示化合物的是 C,故填:C; (3)溶液导电性的原因是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碱面(主要成分碳酸钠)溶于水可电离出自 由移动的 Na+、CO32 ,酒精溶于水是以酒精分子存在,则溶于水后能导电的物质是碱面(碳酸钠) ;故 填:碱面(碳酸钠) ; 碳酸钠的化学式为 Na2CO3, 碳酸钠溶于水导电的其原因是该物质溶于水后能产生大量自由移动的 Na+、 CO32 ;故填:Na+、CO 3 2; (4)分析题中信息可知,加入汽油后,试管中上层液体呈现紫红色;说明碘易溶

38、于汽油形成溶液, 该溶液中溶质碘,溶剂为汽油,则溶液的名称为碘的汽油溶液;故填:紫红色;碘的汽油溶液; 分析题中信息可知,碘更易于溶解在汽油中,故填:汽油; 碘在汽油中易溶,不易溶于水,将水中溶解的少量碘提取出来,可采用的方法是加入一定量汽油,充 分振荡,水中大部分碘溶解在汽油中,水和汽油分层,实现了碘的“富集” ,故填:加入一定量汽油,充 分振荡,水中大部分碘溶解在汽油中,水和汽油分层,实现了碘的“富集” 。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溶解度曲线的应用和物质的溶解性,主要是利用溶解度曲线的意义以及题中信息 来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结合各方面的条件得出正确结论。 16 ( 8分 ) 如 图 是 实 验

39、 室 制 取 气 体 时 常 用 的 装 置 。 请 按 要 求 填 空 : (1)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a 铁架台 ;b 集气瓶 。 (2)用 C 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检验一瓶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把燃着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 果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满 。 (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K2MnO4+MnO2+O2 ;为防止高锰酸钾粉末 进入导管,应该在试管口放置 一团棉花 。 (4)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Zn+H2SO4ZnSO4+H2 。应 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B (填装置的字母代号,下同) ;收集装置是 D 。 【分析】 (

40、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进行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分析; (3)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4)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气体 的密度和水溶性及特殊要求选择装置。 【解答】解:a 是铁架台;b 集气瓶; (2)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检验一瓶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把燃着 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满; (3)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K2MnO4+MnO2

41、+O2;为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应该在试管口放置一团棉花; (4)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该反应属于 固、液常温型,适合用装置 B 作发生装置;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可用装置 D 收集。 故答案为: (1)铁架台;集气瓶; (2)把燃着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满; (3)2KMnO4K2MnO4+MnO2+O2;一团棉花; (4)Zn+H2SO4ZnSO4+H2;B;D。 【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 的书写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

42、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 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17 (5 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用煤、蜡烛、烧杯、火柴四种实验材料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 (1)设计实验 验证 对比实验 有可燃物 示例:加热烧杯,烧杯不可燃 点燃蜡烛,蜡烛可燃 温度达到着火点 用火柴点燃煤,煤不燃烧 用火柴点燃蜡烛,蜡烛燃烧 与氧气(空气) 接触 点燃蜡烛。蜡烛在空气中持续燃烧 将燃着的蜡烛扣入一只烧杯内, 蜡烛逐渐 熄灭 (2)得出结论:物质燃烧必须同时满足 三 个条件。 (3)思考 l:燃烧是否必须有氧气参加。查阅资料得知:镁条能在二氧化碳

43、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 光、放出大量的热。镁和二氧化碳发生置换反应生成单质碳和另一种物质,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Mg+CO22MgO+C 。 (4)思考 2:根据“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为什么会“火星四射”? 查阅资料:含碳细铁丝燃烧时,其中的炭粒生成的 CO2气体在熔融液态物质中形成气泡,熔融液态物质 因气泡炸裂引起“火星四射”的现象。为了探究细铁丝在纯氧中燃烧产生“火星四射”现象的原因,你 设计的实验方案是 取长短相等,粗细相同的含碳细铁丝和不含碳的细铁丝,分别在氧气中燃烧,观察 现象 。 【分析】 (1)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实验的现

44、象进行分析; (3)根据题意给出的信息写化学方程式; (4)根据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 【解答】解: (1)明白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条件,即物质具有可燃性、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然后填 写表格;此试验是对比试验,从假设 1 可知烧杯是不可燃烧的物质,后面的就要填写可燃物;假设 2 是 没有达到着火点,后面就要填写达到着火点的物质;假设 3 是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后面就应填写氧 气不充分时的燃烧现象;故填:用火柴点燃蜡烛,蜡烛燃烧;将燃着的蜡烛扣入一只烧杯内,蜡烛逐渐 熄灭(合理即可) ; (2)根据以上三个对照试验得出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即: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 的着火点;故填:

45、三;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前镁和二氧化碳中共有三种元素 Mg、C、 O, 生成物中只有 C 元素, 还缺少 O、 Mg 两种元素, 因此推断还生成 MgO, 故填: 2Mg+CO22MgO+C; (4) 通过查阅资料 2知 “含碳细铁丝燃烧时, 其中的炭粒生成的 CO2气体在熔融液态物质中形成气泡, 熔融液态物质因气泡炸裂引起“火星四射”的” 要验证这一点,可进行对比试验,也就是取含碳铁丝与 不含碳铁丝分别在氧气中燃烧,观察现象故填:取长,短相等,粗细相同的含碳细铁丝和不含碳的细 铁丝,分别在氧气中燃烧,观察现象。 【点评】本题通过对比实验的形式,考查物质燃

46、烧的条件,以及根据信息书写化学方程式设计实验,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能力。 18 (9 分)金属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1) 合理佩戴口罩是防疫的主要措施, 口罩中使用的金属鼻夹能被压成薄片, 说明此金属具有良好的 延 展 性。 (2)如图为铁的原子结构示意图。铁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 26 。 (3) 工业上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 (主要成分是氧化铁) 炼铁, 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O3+3CO 2Fe+3CO2 。 (4)铁生锈的条件是 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 ;铜表面也容易生成绿色铜锈,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 酸铜,化学式为 Cu2(OH)2CO3,其组成元素有 4 种。 (5)同学

47、们用生锈的铜片、铁粉和稀硫酸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已略去) 。 紫红色固体 C 的化学式为 Cu 。 写出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CuSO4Cu+FeSO4 、 Fe+H2SO4FeSO4+H2 。 (6)现有甲、乙、丙三种金属,乙能与稀硫酸反应并放出气体,甲、丙不与稀硫酸反应。把甲、乙分别 放入盛有丙的硝酸盐溶液中,甲、乙表面都析出丙,则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乙、甲、丙 。 【分析】 (1)金属具有延展性。 (2)铁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 26。 (3)高温条件下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 (4)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 根据化学式可

48、以确定物质的元素组成。 (5)紫红色固体 C 的化学式为 Cu; 铁和硫酸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 (6)乙能与稀硫酸反应并放出气体,甲、丙不与稀硫酸反应,说明乙最活泼,把甲、乙分别放入盛有丙 的硝酸盐溶液中,甲、乙表面都析出丙,说明甲比丙活泼。 【解答】解: (1)合理佩戴口罩是防疫的主要措施,口罩中使用的金属鼻夹能被压成薄片,说明此金属 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故填:延展。 (2)铁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 26。 故填:26. (3)高温条件下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 2Fe+3CO2。 故填:Fe2O3+3CO2Fe+3CO2。 (4)铁生锈的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化学 > 化学中考 > 第一次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