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2021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项复习08:非连续性文本专项练习(含答案)

上传人:争先 文档编号:174385 上传时间:2021-03-2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10.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青岛市2021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项复习08:非连续性文本专项练习(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山东省青岛市2021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项复习08:非连续性文本专项练习(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山东省青岛市2021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项复习08:非连续性文本专项练习(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山东省青岛市2021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项复习08:非连续性文本专项练习(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山东省青岛市2021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项复习08:非连续性文本专项练习(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青岛中考二轮复习青岛中考二轮复习 08 08 非连续性文本专项练习非连续性文本专项练习 (真题解析+模拟题汇编+非连真题汇编) 一、真题解析一、真题解析 材料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 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 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可以是传统口头文学、美术书法等艺 术形式,也可以是礼仪节庆等民间风俗。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关系到每一位中华儿 女的身份标识和价值追求,有助于维系文化认同,增强社会凝聚力。 (摘编自中国日报网非物质文化产) 材料二 在当下的“非遗”传承中,出现了一批“95 后”“非遗”传承人,他们捕捉潮流元素, 让中国“

2、非遗”更有活力,也让中国“非遗”更加自信地走向国际。 郎佳子彧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郎派面塑艺术的第三代传承人。 他创作了“烟重妆” 哪吒、“熊猫瘫”、动漫灌篮高手等一些造型可爱的面人,将流行元素巧妙融入其中,这些 作品赢得了很多人的喜爱。以往的面塑大都注重写实,郎佳子彧却更偏爱表达内心感受。他 高中时的面人作品花季,生动地表现了高三学子面对高考压力时的心理、学习状态。由 于现代人更在意作品传达的意义, 于是他不仅创作反思当代人社交生活的作品, 也用面塑作 品回应社会热点事件,这些作品让人感到,“非遗”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 郎佳子彧以影像的方式传播面塑作品, 抖音、 快手、 微信公众号上的粉

3、丝都等着他更新, 像他这样的年轻人,将“非遗”引入潮流,让“非遗”走进大众有了可能。 (摘编北京日报“95 后”传承人捏面人 20 年:把“面人郎”变网红) 材料三 创新是传统手工艺类“非遗”自力保护的内在要求, 但在创新发展中, 又不能为了创新 而忘记传承。以文人艺术中国水墨画为例,由于诸多新水墨画不加审辨地抛弃了传统,事实 上,传统水墨画的内在精神在这些新水墨画中已经荡然无存。 在传承中创新, 是传统手工艺类“非遗”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直践行着的基本原则。 手 工艺与纯艺术不同,它的本源是日常生活需要,因而,无论如何创新,都不应丢弃其生活器 物的本性。 例如在当代, 由于远离了日常生活需要,

4、 苏绣传承一度出现了危机。 手工艺类“非 遗”还应在技艺上不断革新, 不断超越。 此外, 不能因为创新就远离本民族固有的审美心理。 秦淮灯彩传承人说: “做灯是讲究寓意的, 要讨喜, 我创作过飞机灯, 但不制作枪炮子弹灯, 因为它们的寓意不吉祥。” (摘编自季中扬 陈宇论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性保护) 16. 16. 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是传统口头文学、美术书法等艺术形式,也可以是礼仪节庆等民 间风俗。 B. “95 后”“非遗”传承人捕捉潮流元素,让中国“非遗”更有活力,更加自信地走向国 际。

5、C. 由于文人艺术中国水墨画不加审辨地抛弃了传统,事实上传统水墨画的内在精神已经荡 然无存。 D. 秦淮灯彩传承人不制作枪炮子弹灯。做灯讲究吉祥的寓意,这符合中华民族固有的审美 心理。 17. 17. 材料二中关于郎佳子彧面塑作品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材料二中关于郎佳子彧面塑作品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烟熏妆”哪吒、“熊猫瘫”、动漫灌高手等面塑作品,包含了流行元素,赢得了很多 人的喜爱。 B. 郎佳子彧的面塑作品更偏爱表达内心感受,他高中时创作的花季就体现了这一特点。 C. 郎佳子彧的面塑作品反思当代人社交生活,回应社会热点事件,让人感到“非遗”离我 们的生活并不遥远。 D.

6、郎佳子彧的面塑作品以影像的方式进行传播,将“非遗”引入潮流,让“非遗”走进了 大众。 18. 18. 胶州大秧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上述三则材料,为促胶州大秧歌的传承与创新胶州大秧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上述三则材料,为促胶州大秧歌的传承与创新 提供哪些启示?请简要概括。提供哪些启示?请简要概括。 【答案】16. C 17. D 18. 示例:胶州大秧歌中加入潮流(流行)元素;胶州大秧歌的表演程式、动作特点、角色 扮演、音乐唱词和服饰道具等要结合社会热点事件,贴近现实,才能接地气,可以组织秧歌 迷见面会,组织意见征集会,以此来扩大秧歌的影响力;将胶州秧歌表演或比赛的视频上传 网络,为胶州

7、秧歌制作宣传片、纪录片,以扩大其文化影响力;要在传承中创新,不应丢弃 其生活器物的本性。等等。 【试题分析】【试题分析】 2020 青岛中考题的阅读一是一篇很经典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既符合非连的出题趋 势,又紧扣热点时事,同时还包含了郎佳子彧这样的“网红”明星。试题主要考察学生概括 材料、寻找信息以及实际运用信息的能力。 值得关注的是, 以往的中考题与模拟题虽已经出现非连续性文本, 但试题的设置仍偏向 于说明文(及少量议论文),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一定是今后的试题发展方向。因此同学们 在梳理以往真题和模拟题的同时,一定要再多做其他省市的非连试题,想得高分的同学,此 部分要争取满分。 二、模拟题

8、汇编(注:因非连续性文本主要是在二、模拟题汇编(注:因非连续性文本主要是在 1919 年起出现,此处仅收录年起出现,此处仅收录 1919 年各区模拟年各区模拟 题)题) (一)(一)20192019 市南市南 中国的高铁革命中国的高铁革命 【材料一】 2012 年,我国开始研发中国标准动车组;2014 年完成方案设计;2015 年,中国标准动 车组下线,开展了标准动车组试验和运用考核。如今,中国标准动车组正式投入使用。中国 铁道科学研究院首席工程师、研究员赵红卫表示,未来中国高铁将全面更新替换。如果目前 2586 组和谐号全部替代为复兴号,记者粗略估算,替代资金将达到 4000 亿。而十 三五

9、规划政府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预期新增 11 万公里铁路建设,意味着将新增 1320 个组复兴号,增加 2000 亿资金空间。总体看来, 复兴号将推进 6000 亿资金的流动。 不仅如此,我们还有走出去的战略。赵红卫说。相比于日、法、德等国的高铁 技术,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表示,中国高铁技术关键优势有三点:一是轨道、隧道建造技 术更高, 具备应对各种复杂情况的能力, 譬如中国高铁技术能够保证在很大温差情况下铁轨 不变形;二是中国的高铁技术团队过硬,整体人马能够做到随调随用;三是中国高铁的修建 造价比发达国家更低。 英国广播公司在 2014 年中国的高铁革命报道中援引数据指出,中国高铁建设成本 不超

10、过其他国家的三分之二,每公里基础设施单位建设成本通常为 1700 万至 2100 万美元, 而欧洲这一数字为 2500 万至 3800 万美元,美国则估计高达 5600 万美元。 【材料二】 随着复兴号陆续为和谐号顶岗,中国标准国产替换将开启经济增长新里程, 值得期待。首先,中国标准直接惠顾动车组发展,车型更换带来巨大产业机遇。我国动车组 是从 2006 年开始大规模从德国、法国、日本等引进技术,基本上是合资生产,使用外方技 术。虽然已经发展到第二代动车组,但有些技术还是打着外方的胎记,知识产权依然不 在掌握中,包括车轮、轴承,还有制动刹车系统等都依旧采用外国标准,由国内零部件商进 口组装。

11、其次,中国标准带动产品全面升级,经济增长潜力巨大。产品的升级换代主要是标准的 提升, 推动中国经济迈向中高端水平的关键是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标准。 倘若全国各行各业 的产品都进行中国标准的全面升级,一定能够带动经济发展,克服眼前徘徊状态,提高增长 水平。因此,必须着力改变目前一些方面存在的标准管理软、标准体系乱和标准水 平低的状况,促进提升产品和服务竞争力,激发市场活力,推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材料三 】 我们当初从海外引进了 1 型车、2 型车、3 型车和 5 型车四种不同的技术平台。这些车 型技术路径不同,我国用最短的时间博采众长,造出高铁并投入使用,让社会尽快受益。但 是基于不同平台研发

12、出的车型,并不能兼容使用。和谐号没有做到标准化统型,不仅司 机操作台不同,车厢定员座位数与布局也不同,有些车甚至车厢连挂处的高度都不一样。即 便是同一速度等级的动车组,如果车型不同,也不可能重联运输。如果某节车出现故障,需 要组织乘客换乘,临时调来的车一旦车型不同,就会出现要么挂不上,要么缺座位 的问题。 1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分) ) A. 中国高铁从 2012 年开始研发至今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未来有着巨大的价值空间。 B.要从机遇中发现挑战,开启中国高铁新的历程,必须提升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 C. 三则材料

13、介绍的侧重点不同,但都在指出目前高铁面临的困难,如果没有新的进展,今 后的发展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D. 我国当初从海外引进四种不同技术平台的做法是非常明智的,可以让我们在短时间内将 技术转化为经济效益,回馈给社会。 17.下列对材料内容的分析,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对材料内容的分析,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分) ) A. “中国高铁建设成本不超过其他国家的三分之二,每公里基础设施单位建设成本通常为 1700 万至 2100 万美元,而欧洲这一数字为 2500 万至 3800 万美元,美国则估计高达 5600 万美元” 一句运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突出强调了中国高铁在世

14、界竞争中具有造 价低的优势 。 B. “2012 年,我国开始研发中国标准动车组;2014 年完成方案设计;2015 年,中国标准 动车组下线,开展了标准动车组试验和运用考核。如今,中国标准动车组正式投入使用。” 以时间顺序回顾了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见证了其间取得的成就。 C. 中国高铁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也大力进行自主创新,第二代动车组完全使用了 国产技术,摆脱了外方的印记。 D. “和谐号没有做到标准化统型,不仅司机操作台不同,车厢定员座位数与布局也不同, 有些车甚至车厢连挂处的高度都不一样。即便是同一速度等级的动车组,如果车型不同,也 不可能重联运输。”一段文字中通过关联词语的使用

15、恰到好处地将“和谐号”存在的问题表 述出来,语言简洁明了。 18.通读这三则材料,概括自通读这三则材料,概括自 2012 年至今中国高铁有哪些特点。(年至今中国高铁有哪些特点。(4 分)分) (二)(二)20192019 市北市北 熬的境界 熬,从火,敖声。“熬”有“抬高”的意思。与“火”放一起表示“隔空加热”,原指 烹调工序,引申到人文领域,有“艰苦修行、持久忍耐、终成正果”的意思,所谓“多年媳妇 熬成婆”。人们在劝解受过挫折、心情处于低谷的人时,常常会说:慢慢熬吧,总会有出头的 日子。“慢慢熬”是过程,说多长就有多长;出头之日是结果,在这里还只是预期。 一般来说, “熬” 是一个被动的过程

16、,似乎是一种消极心态。其实不然,同样一个“熬” 字,所折射出来的境界并不相同,无可奈何地挣扎叫熬,无目标地混日子叫熬,执着地与命运 抗争、有预期地奋斗也叫熬。都是“熬”,境界迥异。 “熬”的过程是渐变,对象是时间,但不一定都是消极地混日子,关键要看你的心态和 志向。 _。可见,心态积极,志向不改,与时间斗,与困难 斗,“熬”出来的就是高境界、大成就。 “熬”字的分量和境界,平时也许觉不出来,关键时刻高下立判。最有说服力的是竞技 场上的较量,就拿摔跤、 柔道等赛事来说,双方体能势均力敌,竞技水平旗鼓相当,刚交手时难 解难分,几个回合下来,筋疲力尽,特别是到了相持阶段,就看谁能经得住“熬”了。谁的

17、心 理强大,意志坚强,最终熬了下来,谁就是胜者。谁的心理脆弱,精神崩溃,最终“熬”不住了, 谁就必输无疑,前面的拼搏付诸东流。在“熬”的过程中,力量和胜负渐渐发生微妙变化,在 最后关键时决定了输赢。 平常人的生活也是这样,不论是熬得出名堂,还是熬不出名堂,都得熬。问题是要辩证 地认识这个“熬”字,理性地面对这个“熬”字。在平凡的生活中“熬”出应有的境界来。 人生征途, 有时候顺风顺水,有时候崎岖难行,只有处顺境不沉溺,处逆境不服输的,才能 “熬” 出名堂来, 当然,这里的名堂,不限于功利,还应有更高的境界。正像智者告诉我们的那样, 顺境熬秉性,逆境熬心志,岁月熬人也树人,熬去的是浮躁,熬出的是

18、淡定,熬掉的是幼稚,熬 得的是成熟。 选自读有所得,作者王兆贵,有改动 1616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分) A第段通过解释“熬”字含义和列举生活中的现象,引出话题。 B第段例举了“熬”的几种形态,论证不同的“熬”展现出的境界不同。 C第段主要将柔道和摔跤作对比,论证如何才能在“熬”中战胜对手。 D第段落实到平常人的生活,告诉我们在平凡中要“熬”出境界来。 1717如果要在第段的横线上加上一句话如果要在第段的横线上加上一句话, ,下面不恰当的一项是下面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分) A越王勾践,时刻不忘复国梦想,卧薪尝胆,熬过了那些屈辱的日子,克

19、服了一个又一个的 困惑, 终于兴越灭吴。 B唐僧为了完成神圣的使命,遭遇重重危险,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回真经,修成正 果。 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石灰为了要留清白在人间。熬过了千锤万凿烈火焚 烧的日子,终于熬出了应有的境界。 D“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得多了,时间长了,知识累积得多了,下笔就自然 会达到有如神助的境界。 1818通读全文,关于通读全文,关于 “熬”的境界,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熬”的境界,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4 分)分) A“熬”的关键是心态积极,志向不改,意志坚强 ,“熬”出来的就是高境界、大成就。 B平凡的生活中需要“熬”,坚持熬下去,生活才有

20、意义。但如果没有熬出成绩,这种“熬” 就没有意义。 C在顺境时,不要沉浸在现有的舒适中,仍要“熬”,它可以锤炼人的性格;在逆境中更 要不服输,坚持熬下去持熬下去,让自己的心志更坚定。 D “熬” 的境界在于秉性和心志的修炼与打磨, 最终收获成熟、 坚毅与淡定, 而不只是 “熬” 出了成绩,获得了名利。 (三)(三)20192019 李沧李沧 垃圾革命垃圾革命 【材料一】垃圾分类,让我们站在新文明的入口 今年, 上海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 让每个市民都行动起来, 让垃圾 “出门” 前就开始分类。 垃圾分类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场革命性的绿色转型。生活垃圾分类看似小 事情,实则大文明。从某种角度而言

21、,人类对于垃圾的认知,也反映出一个社会 群体文明程度的变化。 未来学家托夫勒在上世纪曾预言:“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计算机革命之 后,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又一次浪潮,将是世纪之交要出现的垃圾革命。” 从世界范围来看,一些富裕地区产生的垃圾较多,但垃圾处理效率也高。下 图是欧盟几个国家的统计数据。 (图一) 再来看看我国江苏省与德国的比较。2017 年,德国的 GDP 大约是江苏省的 3 倍,江苏省与德国的人口数量相近,但人口密度是德国的 3 倍多,而江苏省人均 生活垃圾产生量仅为德国的一半。 【材料二】日本的垃圾分类 如今,日本几乎做到了垃圾百分百回收。这种社会风尚的形成,依赖的首先 不是先进的

22、技术,而是全民对环境的敬畏和“小事从我做起”的高度自觉。 日本的垃圾分类细化到上百种,下表是其中主要的八种: 类 别 所 含 垃 圾 可燃物 厨房垃圾(菜叶子、蛋壳等“生垃圾”),碎纸(不含厨房用纸、 餐巾纸等,它们属于“资源垃圾”),塑料袋和包装纸,橡胶和皮 革 (包、 鞋等) , 管子和其他塑料容器 (食用油容器、 酱油容器等) , 木屑及其他(小棍棒、宠物用灰沙、干燥剂等)。 不可燃物 长塑料(塑料绳、软管、绳索),陶瓷器皿(茶杯、砂锅、花盆), 金属,玻璃(花瓶、眼镜),小家电(熨斗、收音机、盒式磁带), 其他(保温瓶、溜冰鞋、电灯泡、金属瓶盖等)。 超大垃圾 最长部分长度为 50 厘

23、米的橱柜、沙发、床等,超过 50 厘米长的毛 绒玩具、自行车、吸尘器、地毯等。(需预约处理,按各地标准收 取处理费。) 瓶子和罐 子 空的玻璃容器(必须取下盖子)、锡罐和铝罐。 可回收塑 料 酒类、酱油等塑料瓶,食品的各种容器、包装袋,购物袋等。 其他塑料 容器、包装以外的塑料,录像带、CD 及其盒子,洗衣店的口袋,牙 刷、圆珠笔、塑料玩具、海绵、塑料鞋等。 资源垃圾 纸类(报纸、杂志、蛋糕包装盒等),布类(旧衣服、窗帘等), 金属类(锅、金属制罐子)、玻璃类(玻璃杯、玻璃渣)等。 有害垃圾 荧光棒、干电池、用水银的体温计等。 (表一) 【材料三】垃圾的回收利用 创新技术有助于提高垃圾的利用价

24、值,促进回收利用的经济驱动力。目前, 垃圾回收利用难以开展的一个原因是,高价值利用的选择非常有限。 就拿废旧塑料来说,重新熔化加以利用会降低质量,透明的塑料水瓶可能会 变成不透明容器,甚至只能被粉碎和压缩成建筑材料。在许多情况下,使用新塑 料的成本并不比回收塑料更高。 桑卡尔巴塔查里亚是澳大利亚墨尔本莫纳什大学的一名化学工程师,他尝 试将废塑料转化为高价值的产品柴油燃料。他建立了一个小型实验工厂证 明,一种被称为“热解”的高温分解工艺可将聚乙烯和聚丙烯中的聚合物分解, 并将其分子重新组合。 垃圾的高质量回收利用,也需要跨界思维。在日本福冈的一座垃圾焚烧厂, 其排出的二氧化碳经过净化加工,已经达

25、到了食品级要求,在它周围逐步建起了 海藻养殖厂、人工温室等。 16.1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3 分)分) A.日本的垃圾分类细化到极致,主要依赖全民对环境的敬畏和高度自觉。 B.托夫勒认为,垃圾的处理,会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发展。 C.江苏省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仅为德国的一半, 说明江苏省人民的文明程度非常 高。 D.从图一可以看出,不发达国家的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少,回收利用率也低。 17.17.下列对文章写作特点方面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对文章写作特点方面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3 分)分) A

26、.材料一开头先说上海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有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B.“日本几乎做到了垃圾百分百回收”中的“几乎”,说明日本还没有做到垃圾 百分百回收,但已非常接近,语言准确。 C.材料一中划线的语句,运用了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D.材料三中举桑卡尔巴塔查里亚的例子,是为了说明垃圾的回收利用需要跨界 思维。 18.18.下列关于日本的垃圾分类及回收利用,说法不下列关于日本的垃圾分类及回收利用,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正确的一项是( )()(3 3 分)分) A.同样是塑料,依据原有用途,将其细分为可燃物、不可燃物、可回收塑料、其 他塑料。 B.废弃的沙发等超大垃圾,可直接放在垃圾回收

27、点,由工作人员给居民补贴少量 费用,拉走处理。 C.市民不能将餐巾纸放进可燃物垃圾筒。 D.福冈一座垃圾焚烧厂排出的二氧化碳,已经可以进行综合利用。 (四)(四)20192019 崂山崂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材料一 嘿!我叫能源,是人类的好助手。我们的家族在大自然中有很多成员,可以分为“可再 生能源”和“非再生能源”。前者如水能、风能、太阳能、海洋潮汐能等,它们可以说是取 之不尽,用之不竭;后者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是有一定储量的,用一点少一点。 长期以来,煤炭、石油、天然气是人类主要的能源,是我们家族的“大哥大”;近年来, 可再生能源和核能越来越受到重视,是我们家族的“

28、后起之秀”。 当前,发展可再生能源已成为世界各国保障能源安全、加强环境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的 重要措施。在我国,可再生能源储量丰富,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近年来,我国可再生能源 开发建设规模逐步扩大, 随着开发技术的不断成熟, 我们的可再生能源 “亲戚” 会越来越多。 (改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煤炭、石油、天然气等是化石能源,它们虽然不能再生,但不会很快枯竭,今后几十年 间,煤炭和石油仍将是重要的主导能源。不过,它们的储量是有限的,因此,对化石能源, 特别是煤炭和石油,应该节能优先、控制总量。天然气是相对洁净的化石能源,因此应努力 提高天然气在化石能源结构中的占比。 使用的终端要尽量将煤改成电或

29、气, 汽车的油改电也 是有益的方向。 未来地球必将倚重非化石能源,如可再生能源与核能。核能虽然不能再生,但它只需消 耗很少的核燃料,就可以产生大量的电能,每千瓦时电能的成本比火电站要低 20%以上。在 我国能源结构中,非化石能源 2020 年将占到 15%,2030 年应能达到 25%-30%,2050 年应 能 超过 40%。非化石能源的占比超过化石能源,可视为能源变革的一个标志。非化石能源占比 的提升要靠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共同作出贡献。 (取材于杜祥琬的相关文章) 17.17.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以下关于能源分类与使用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以下关于能源分类与使用的说法,正

30、确的一项是(3 3 分)分) A.能源可以分为“可再生能源”和“非再生能源”,核能属于“非再生能源”。 B.煤炭、石油、天然气是非再生能源,其中天然气洁净无污染,重要性超过煤炭和石油。 C.水能、风能、太阳能、海洋潮汐能是可再生能源,在我国得到了充分开发。 D.煤炭、石油、天然气、核能都属于“化石能源”,也属于“非再生能源”。 18.18.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根据材料三表格中的内容,对我国能源产业发展判断错误的一项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根据材料三表格中的内容,对我国能源产业发展判断错误的一项 是(是(3 3 分)分) A.煤炭消费总量虽然占比最大,但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这是一种良性发展。 B.煤

31、炭、石油虽然污染环境,但现阶段发展仍然无法离开它们,还是重要的主导能源。 C.石油的消费总量稳中有升,这是国家加强环境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 D.核电、水电、风电,在我国储备丰富,发展潜力巨大,将会保持不断增加的趋势。 19.19.下列对文章写作特点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下列对文章写作特点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3 3 分)分) A.材料一采用第一人称描述能源,语言生动活泼,能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B.材料一第段的三句话,按照可再生能源开采的时间为序进行说明,条理清晰。 C.材料二第段画线句子中,“相对”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 D.材料二第段画线句子中,使用了作比较、列数

32、字的说明方法。 (五)(五)20192019 莱西莱西 森林森林地球的“水泵”地球的“水泵” 位于南美亚马孙河流域和非洲的大片蓊郁葱茂的热带森林, 经常被人们喻为地球的 “肺”。但它们不仅是“肺”,而且还是地球的“心脏”哩。 科学家们很早以来就意识到森林在全球水循环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落到热带雨 林中的降水,将近一半会通过树木蒸发到大气中去;而从海洋吹来的风把这些水汽散布到 更广的地区,形成降水。在这幅图景中,森林的确扮演了地球之“肺”的角色。 我们以前只听说过森林可以降低风速,但是现在有两位俄罗斯学者提出了新的理论: 森林还可以产生风,把水汽逐步输送到内陆地区。 那么森林怎么产生风呢?我们

33、知道,从海洋和沿海森林蒸发的水汽很快会凝结成小 水滴。当水蒸气变为液体时,体积会大幅度缩小,这就使得当地的气压急剧下降。而因为 森林对阳光的吸收率比海洋大,所以森林比海洋的蒸发强度要大。这样,一旦水汽凝结, 沿海地区森林上空的气压要比海洋上空的低,结果,海洋上空的潮湿空气就会朝森林地区 流动形成风。可是风一旦形成就有惯性,从而把水汽输送到更远的内陆地区。这个过程就 好比用一个水泵把水从海洋不断抽送到内陆地区。 在这幅新的图景中,森林不仅起到地球“肺”的作用,还扮演着“水泵”或者“心 脏”的角色。于是气象学家称森林为“生物泵”。 在传统的气象学模型中, 大气流动的唯一驱动力是大气温差, 没有人考

34、虑过随着水蒸 气凝结而来的气压下降会导致风的形成,也解释不了内陆地区是如何保有湿润气候的。 而新理论可以为这些现象提供答案。如果这个理论是正确的,就意味着是大片森林 在推动着地球上的水循环。世界环保组织一直以来对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的日益减少忧 心忡忡。曾经有人警告说,如果整个地球的气温上升 4 摄氏度,地球上 85%的森林将遭受 灭顶之灾。而如果按照目前这个理论,那么亚马孙热带雨林也许将消失得更快。因为水汽 的输送对森林的变化极为敏感,只要亚马孙河下游地区的热带雨林被砍伐,那么亚马孙河 流域中部地区降水就减少 95%,而降水的急剧减少又会造成森林的大面积死亡。同样的情 况在其他森林地区也会发

35、生,比如非洲中部。 这个理论还暗示,人类对全球气候的影响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严重。澳大利亚历史上 一度覆盖着大片的森林, 如今大部分是沙漠。 这可能 是澳洲的土著居民破坏了沿海的森林, “关闭”了生物泵,从而使整个大陆由湿润转为干旱。 两位学者还指出,美国直到近代还覆盖着大片森林,但如今随着沿海一带森林的消 失,中部地区将面临着沙漠化的威胁。 但另一方面, 这个理论带给我们的也不完全是坏消息。 如果天然森林能够产生降水, 人造森林也将一样可以,那么在沿海地区植树造林,重建生物泵,就能把雨水召回来。或 许有一天我们还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绿化沙漠。 16.1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36、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森林在全球水循环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的确扮演了地球之“肺”的角色。 B. 人类对全球气候的影响很严重,如果沿海一带森林消失,中部地区将面临着沙漠化的威 胁。 C. 在传统的气象学模型中,大气流动的唯一驱动力是大气温差,而不是随着水蒸气凝结而 来的气压下降会导致风的形成。 D.我们通过人造森林产生降水,在沿海地区植树造林,来绿化沙漠。 17.17.下列对文章写作特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对文章写作特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全文按照逻辑顺序首先介绍了森林是地球的生物泵,然后具体讲述了森林如何充当水的 搬运工,最后讲述保

37、护森林的重要性。 B.选文第段运用比喻,把热带森林比作“肺”和“心脏”,生动形象地引出说明对象,激 发读者阅读兴趣,引出下文对森林的重要作用的介绍。 C. 选文第段运用设问的形式,突出强调了森林产生风的特点。 D. 选文第段中加点词语“可能”表示推测,说明澳洲的土著居民破坏了沿海的森林导致 澳大利亚如今大部分是沙漠的观点只是一种推测, 是不确定的,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 密性。 18.18.下列关于第下列关于第段中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段中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水汽的输送对森林的变化极为敏感,只要亚马孙河下游地区的热带雨林被

38、砍伐,那么水汽的输送对森林的变化极为敏感,只要亚马孙河下游地区的热带雨林被砍伐,那么 亚马孙河流域中部地区降水就减少亚马孙河流域中部地区降水就减少 95%95%,而降水的急剧减少又会造成森林的大面积死亡。,而降水的急剧减少又会造成森林的大面积死亡。 A. 使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形象生动写出了森林推动着地球上的水循环特点。 B. 使用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形象生动写出了森林推动着地球上的水循环特点。 C. 使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准确又突出了森林推动着地球上的水循环特点。 D. 使用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准确具体地说明森林推动着地球上的水循环特点。 (六)局属四校(六)局属

39、四校 飞花令:古代文人的烧脑游戏飞花令:古代文人的烧脑游戏 中国诗词大会开播以来,无数网友跟着电视机答题,引发了全国网友对古诗词记 忆空前高涨的参与度。其中,最受观众热捧的环节无疑是“飞花令”。复旦才女武亦姝在舞 台上玩转流传千年的飞花令, 激活了国人文化记忆的飞花令也圈粉无数。 在各种脑残网络语 泛滥的当下,这种全民复古行为俨然成为一道文化奇观。 “飞花令”究竟是什么?原来,“飞花令”是中国古代一种喝酒时用来罚酒助兴的酒 令。要聊到“飞花令”,就不得不提及中国源远流长的酒文化。酒令是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它在筵席上是助兴取乐的饮酒游戏,萌生于儒家的“礼”,最早诞生于周。饮酒行令既 是古人好

40、客传统的表现,又是他们饮酒艺术与聪明才智的结晶。 酒令由来已久,春秋战国时代,当时的饮酒风俗和酒礼,就有所谓的“当筵歌诗”, “即席作歌”。从射礼转化而成的投壶游戏,实际上就是一种酒令。由此形成的“投壶令”, 一直延续到明清时代。 秦汉之间,承前遗风,文人们在席间联句,名之曰“即席唱和”,用之日久,作为游 戏的酒令也就产生了。“酒令”一词,最早见于后汉书.贾逵传:“(贾逵)尝作诗, 颂、诔、连珠、酒令凡九篇。”这里说到的酒令,即是行令的令辞。 魏晋时,文人雅士喜袭古风,整日饮酒作乐,纵情山水,清谈老庄,游心翰墨,作流 觞曲水之举。这种有如阳春白雪的高雅酒令,不仅是一种罚酒手段,还因被罚作诗这种

41、高逸 雅事的参与,使之不同凡响。最著名的一次“流觞曲水”,当数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的 兰亭修禊大会。大书法家王羲之与当朝名士 41 人,于会稽山阴的兰亭排遣感伤,抒展襟抱, 诗篇荟萃成集,由王羲之醉笔走龙蛇,就是名传千古的兰亭集序。 唐宋时,酒令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种类也丰富多彩了。据皇甫松醉乡日月记载, 当时已有“骰子令”、“小酒令”、“改令”、“手势令”的名目了,酒令的游戏规则也有 了多种规定。大诗人如孟浩然、王维、元稹、李商隐、杜牧等,为我们留下了大量描写饮酒 行令的诗篇,为酒令文化增添了浪漫色彩。 “飞花”一词出自唐代诗人韩翃的名诗寒食中的“春城无处不飞花”。以“飞花 令”为代表的饮酒

42、行令属雅令。行飞花令时选用诗和词,也可用曲,但选择的句子一般 不超 过 7 个字。尽管飞花令也是一种酒令,但比“五魁首,六六六”之类的民间酒令高难多了, 没有诗词基础的人根本玩不转它,所以这种酒令也成了文人墨客们的最爱。 这里举个例讲讲这种游戏的规则。酒宴上甲说一句第一字带有“花”的诗词,如“花 开堪折直须折” ; 乙则接 “落花时节又逢春” , 花在第二字位置上; 丙接 “春江花朝秋月夜” 以此类推,“花”在第七个字位置则一轮完成,可继续循环下去,答不上或答错的则罚酒。 在本季中国诗词大会中,节目组引进并改良了飞花令,为每场比赛设置一个关键 字,不再仅用“花”字,而是增加了“云”“春”“月”

43、“夜”等诗词中的最高频字,也不 再拘泥于关键字在诗句中的顺序。 在场上选手完成答题后, 由选手得分最高者和百人团答题 成绩的第一名,来到舞台中间,轮流背诵含有关键字的诗句,获胜者直接挑战擂主。 “飞花令”是真正高手之间的对抗,挑战者必须在极短时间内完整说出一联诗句,这 不仅考察选手的诗词储备, 更是临场反应和心理素质的较量, 因而 “飞花令” 的竞赛感很强, 这是观赏性和文化内涵兼备,因此产生了强势的朋友圈刷屏现象。 171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3 分)分) A飞花令是古代酒令的一种。它萌生于儒家的“礼”,最

44、早诞生于周朝,是古人饮酒艺术 与聪明才智的结晶。 B飞花令烧脑的原因是:飞花令比一般民间酒令高难多了,没有诗词基础的人根本玩不转 它。他不仅考察了选手的诗词储备,更是临场反应和心理素质的较量。 C中国诗词大会中,节目组引进改良了飞花令,不讲究关键字在诗句中的位置,具有 很强的竞赛感,观赏性和文化内涵兼备。 D第段中的飞花令,如果轮到丁接“牧童遥指杏花村”一句诗,就必须被罚酒。 18.18.下列对文章写作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对文章写作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3 分)分) A.本文以飞花令:古代文人的烧脑游戏为题,点明本文说明对象飞花令。运用比喻 的修辞,生动形象,吸

45、引读者阅读兴趣。 B.第段采用设问的修辞,这种修辞的作用是引发读者思考,引出下文对飞花令的介绍。 C.段采用了时间顺序,介绍了古代酒令的发展历史,使文章条理清晰。 D.第段中,加点词“一般”的意思是通常,说明飞花令在通常情况下不超过七个字,但也 会有例外。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9 .19 .下列关于第段划线句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关于第段划线句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 3 分)分) A.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介绍“酒令”一词最早的记载,准确地说明“酒令”由来已久。 B.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介绍“酒令”一词最早的出处,具体地说

46、明了“酒令”由来已 久。 C.运用了引用的说明方法,介绍了“酒令”一词最早的记载,说明“酒令”由来已久,更具 有权威性。 D.运用了引用的说明方法,介绍了“酒令”一词最早的出处,说明“酒令”由来已久,增添 了文采。 (七)(七)20192019 城阳城阳 紫禁城里说紫禁城里说“透风透风”:没有不透风的墙:没有不透风的墙 紫禁城古建筑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 保存最完整的木结构建筑群。 作为紫禁城古建 筑的核心骨架,木材材料具有良好的抗弯、抗压和韧性,但也存在怕潮湿、易腐朽等材性缺 陷。因此,使紫禁城古建筑的木构件始终处于一个干燥通风的环境,对于古建筑本身的延年 益寿而言,是极其重要的。 然而,从

47、建筑工序的角度讲,通常 是先安装木柱柱网和梁架,再砌墙。古建筑的墙体 很厚,在与木柱相交的位置附近,砌墙时往往会把柱子包起来。封闭在墙体里的柱子,如果 不经常通风干燥的话,很容易产生腐朽。为解决这一问题,聪明的我国古代工匠利用古建砖 料巧妙地制作了 一种“空气循环器”透风。 春节前夕, 故宫在养心殿研究性保护修缮项目中意外地发现了两份保存完好的乾隆年 间的春节曲目戏折,吸引了不少人眼球。而 A 这两份戏折,就是在西配殿的金柱砖雕透风 内静静躺了 200 多年。 对于现代建筑而言, 空气循环器是一种现代科技设备, 其主要功能在于使建筑室内外 的空气不断流通,达到空气交换的目的。顾名思义,为解决墙

48、体内木柱通风问题而诞生的透 风,其作用正相当于一种原始的空气循环器。 B 所谓透风, 其实就是一块带有镂空雕刻的砖。 通常工匠会在木柱与墙体相交的位置, 不让木柱直接接触墙体, 而是与墙体之间存在 5 厘米左右的空隙, 同时在柱底位置对应的墙 体位置留一个砖洞口,尺寸约为 15 厘米宽,20 厘米高。为美观起见,工匠们还采用刻有纹 饰的镂空砖雕来砌筑这个洞口,这个带有镂空图纹的砖就被称为透风。C 透风主要依靠墙体 外风力造成的风压和墙体内外空气温度差造成的热压等自然力, 促使空气流动, 使得建筑室 内外可以进行空气交换。 这一通风方式在保证建筑功能情况下, 让建筑通过自然通风来调节 墙体附近木柱的湿度环境,从而保证了木柱本身的干燥状态。 在设置透风的墙体上, 一般会在底部和顶部各设置一个, 并保持两个透风在同一竖直 线上,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形成空气对流和循环。若仅设置一个透风,相当于空气单向流动, 除湿效果必 然不佳。同时设置两个透风,方便空气从底部透风进入,沿着柱身往上流动,尔后从柱顶位 置的透风排出,可使墙体内的柱子在上下方向都能空气流通。这样,柱子与墙体之间潮湿的 空气就被排出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语文中考 > 二轮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