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沪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2021年沪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沪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216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小学数学二二年级第年级第二二学期课程计划学期课程计划 一、全册学习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一、全册学习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 (一)复习与提高 (二)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 (三)时间的初步认识 (四)三位数的加减法 (五)质量的初步认识 (六)几何小实践 (七)整理与提高 对应上海市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基本要求对应上海市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基本要求 学习内容 学习水平 1.1 自然数的认识 1.1.3 万以内数的认识 A 1.5 人民币、质量、 时间单位的认识 1.5.2 吨、千克、克 A 1.5.3 质量单位的换算 B 1.5.4 时、分、秒的认识 A 2.3 万以内数的加、 减法 2.3.1 万以内
2、数的加减法笔算 (说明) B 2.3.2 万以内数加减法口算(说 明) B 2.3.3 万以内加减法的估算 B 2.10 自然数的四则 运算 2.10.4 运算定律 C 2.12 自然数四则运 算的应用 2.12.1 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C 6.2 直线与角的认 识 6.2.6 锐角、 直角、 钝角、 平角、 周角之间的关系 B 6.4 三角形与常见 四边形的认识 6.4.1 三角形的认识 A 6.4.2 三角形的分类 B 1.1.3 万以内数的认识: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读写万以内的数,能进行万 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1.5.2 吨、 千克、 克: 通过称物、 掂量等体验活动, 建立 1 克
3、(g) 、 1 千克 (kg) 的实际质量观念。 1.5.3 质量单位的换算:知道千克、克之间的进率,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1.5.4 时、分、秒的认识:能认识钟表,了解 24 时计时法。 2.3.1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笔算:根据笔算法则,会笔算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2.3.2 万以内数加减法口算:会进行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口算(主要为整十数、 整百数的加减法口算) 2.3.3 万以内加减法的估算:能根据实际需要,合理进行估算,并尝试合理地 多样的解决问题。 2.10.4 运算定律:从实例中归纳运算定律,在运用过程中,明确它们的使用 条件。 2.12.1 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结合生活实际问题,掌握分析
4、方法,理解并口 述数量关系;能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并对答案进行估计和检验。 6.2.6 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理解锐角、直角、钝角之 间的关系。 6.4.1 三角形的认识:知道三角形的意义,能辨别三角形。 6.4.2 三角形的分类:理解三角形的分类(按角分) ,理解锐角三角形、直角 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意义。 说明:以三位数为主。 说明:能归结为 100 以内加减法的口算,如计算“350210”就是想:35 个十加减 21 个十等于多少。 二、全册教学目标二、全册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中熟悉的具体情景, 通过实景图、 学具、 简图等直观表征, 丰富千、 万以内数的数感
5、与表达方式。知道千以内数和万以内数的读写和组成,理解十 进制计数法,经历数的抽象过程。 2.通过使用数射线的草图、板条块等多种学具探究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了解其多种算法,理解算理,并使用算式表达思维和计算过程。在与他人交流 算法中不断提高数学交流能力,逐步发展类比推理和知识迁移能力。能正确进 行三位数的加减法计算。 3.探究用整十数、整百数进行三位数加减法估算的方法,借助生活情景和问题 情景体会不同的估算方法和作用。根据具体问题情景,在主动运用正确、合理 的方法进行估算的过程中,逐步养成估算的意识,丰富数感。 4.能用三位数加减法的相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逐步增强应用意识 和解决
6、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5.在已经认识了钟面以及“几时和几时半”的基础上,联系实例建立时、分、 秒的实际时间观念,知道相邻时间单位的进率。能用 24 时计时法表示(读、 写)钟面上的时刻,区分时刻与时间段。通过解决有关时间的实际问题,感悟 守时和节约时间的重要性。 6.借助实际操作活动,初步感知物体的轻与重,经历从直接比较、间接比较到 引入统一的质量单位进行比较的过程,体会统一质量单位的重要意义。初步建 立 1 克、1 千克的量感,了解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能正确测量物体的轻重, 逐步提高估测物体轻重的能力。 7.通过尝试找到形如“540 与 730”乘法不等式中合适的解和最大
7、的解。通过自主探究体会到不仅可以表示一个固定的数,还可以用来表示可 变的数,初步渗透代数思想。 8.能在简单的街区图中,对东南西北各方位进行识别,能够用东南西北各方位 词对行走路线进行简单描绘。 9.能识别直角、锐角和钝角。在实际操作中感悟角的大小。 10.能识别三角形、四边形及多边形,知道长方形(包括正方形)是特殊的四 边形。知道三角形按“角”分,可以分为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 形,并能进行识别,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方法。 三、三、班级情况分析班级情况分析 四、教学措施四、教学措施 第一单元(复习与提高)第一单元(复习与提高) 单元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名称一、单元名称 复习
8、与提高 二、二、本单元的地位和作用本单元的地位和作用 “复习与提高”是“上海二期”新教材二年级数学第一学期,第 1 页至第 6 页上的内容。 本章安排的主要内容是 “小复习” 、“分拆成几个几加几个几” 、“相差多少” 。 小复习的主要任务是复习上一学期的主要学习内容表内乘除法及相应的两 步计算题、正方形、长方形的相关知识;在第一学期的基础上,学习逆向问题进 一步“将几个几分拆成几个几加几个几” ,为乘法分配律的出现做了准备。 “相差 多少”初步使用数射线促进数形结合,运用线段图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加 法和减法的简单数学模型。 三、三、 本单元内容分析本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主要是对第一学期
9、的主要内容表内乘除法以及一年级所学内容。 100 以内的加减法计算。进行复习与提高。本单元教学共 5 课时。主要包括“小 复习” 、 “分拆成几个几加几个几” 、 “相差多少”三个教学内容。 “小复习”通过登险峰和“植树”的情境,复习表内乘除法及乘加、乘减、 除加、除减两步计算式题。通过“植树”情境,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逐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拆成几个几加几个几”是第一学期所学的几个几加几个几的逆向思路。 通过不同的分拆方法将表外乘法题转化成能用口诀进行计算的乘法题,在初步 渗透转化思想的同时,也为今后学习乘法分配律做了准备。 “相差多少”是通过两人比较身高的情境及数射线的草图
10、,理解并掌握相 差多少、 “比多” 、 “比少”这一类问题的解决方法,初步渗透方程思想。 复习与提高 小复习 表内乘除法 两步混合运 算 数正方形个 数 乘法不等式 求解 乘除法实际 问题 分拆成几个 几加几个几 相差多少 相差多少 比多 比少 四、四、单元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 1. 复习并熟练掌握表内乘除法,以及乘加、乘减、乘加、除减两步计算式题, 养成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 2. 能正确解答乘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逐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体会教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意识。 3. 探究乘法不等式中形如“540 与 730”的题目,能找到合适的解 和最大的解。 4. 能利用“分拆成
11、几个几加几个几”的方法,将一些简单的表外乘法题转化成 两个表内乘法题进行计算,体会用已知的知识来解决未知问题的乐趣,激发学习 数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5. 理解“相差多少” 、 “比多” 、 “比少”的问题以及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 这一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五、五、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1. 表内乘除法的计算。 2. 解决乘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3. 将形如 146 这类表外乘法题分拆成两个表内乘法题进行计算。 4. 进一步感知乘法分配律。 5. 通过图示帮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6. 理解有关“相差多少” 、 “比多” 、 “比少”的问题。 教学难
12、点:教学难点: 1. 数简单组合图形中正方形的个数。 2. 解决乘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3. 将形如 146 这类表外乘法题分拆成两个表内乘法题进行计算。 4. 理解“相差多少” 、 “比多” 、 “比少”的问题,并能正确列式求解。 关键点:关键点: 教学活动的开展要让学生体会到加减法不单单是算结果, 还要解决生活中的 实际问题,感受到通过已知解决未知的转化思想,找到“相差多少” 、 “比多” 、 “比少”的内在联系,其中也包含了化繁为简、类推方、程等数学思想,激发学 生探索数学奥秘的兴趣。 六、课时计划安排六、课时计划安排 本单元安排 5 个教学课时 序 号 教材内 容 课型 学习要求 课
13、时 学习 水平 1 小复习 (一) P2 复习课 熟练计算表内乘除法。 正确计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两步计算式题。 会进行几个几加减几个几的计算,初步感知乘法分配 律的运用能使计算简便,提升运算能力。 会数出简单组合图形中正方形的个数,培养思维的有 序性。 1 B 2 小复习 (二) P3 新授课 能正确解答乘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提升问题解决能 力,增强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探究乘法不等式中形如“540 与 730” 的问题,能找到合适的解和最大的解。 1 C 3 分拆成几 个几加几 个几 (P4) 练习课 能将形如 146 这类表外乘法题分拆成两个表内乘法 题进行计算,
14、初步渗透转化思想,为学习乘法分配律做 准备。 体会用已学知识来解决未知问题的乐趣,激发学习数 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会用递等式格式书写解题过程,养成良好的书写习 惯。 1 B 4 相差多少 (一) P5 新授课 理解有关“相差多少” 、 “比多” 、 “比少”的问题,知 道三者之间的关系。 掌握“相差多少” 、 “比多” 、 “比少”这一类问题的解 决方法。在引导学生运用数射线的草图解决问题过程 中,初步渗透方程思想。 1 C 5 相差多少 (二) P6 新授课 运用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 正确列式求解 “比多” 、“比 少”等问题。 1 C 课题 小复习(1) 课型 复习 教学 目标 1.
15、熟练口算表内乘除法。 2. 正确计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两步计算式题。 3. 会进行几个几加减几个几的计算,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的运用能使 计算简便,提升运算能力。 4. 会数出简单组合图形中正方形、 长方形的个数, 培养思维的有序性。 教学重点 1. 熟练口算表内乘除法。 2. 正确计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两步计算式题。 教学难点 会进行几个几加减几个几的计算, 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的运用能使计算 简便,提升运算能力。 评价关注点 学习兴趣:探究兴趣;学习习惯:听说习惯 ;学业成果:计算掌握 教学技术与 学习资源应 用: PPT 课件 教学 环节 目标指向 师生活动 评价 关注点 一、引入
16、创设情境:四人小队登险峰 师:今天是开学第一天,我们帮助小胖、 小丁、小巧和小亚他们去登数学高峰, 好吗?出示课题:登险峰 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计算探究 1. 熟练口 算表内乘除 法。 2. 正确计 算乘加、乘 减、除加、 除减两步计 算式题。 1.复习表内乘法题。 (第一道山门) 师:小胖他们四人来到山脚下第一道山 门前,山门紧闭,只有正确解答 上面的算式,山门才会打开。山 门上是些什么题? 独立完成, 汇报。 它们的积有什么特点? 88 55 44 66 77 99 1、能发现平方数 的特点。 2.复习有余数的除法。 (第二道山门) (1)师:做一做第二扇门上的除法题。 算一算,想一想它
17、们的商和余数会 有什么规律?(独立完成,汇报。 ) 观察发现: 1.被除数逐次增加 10,除数逐次增加 1, 商相同,余数逐次增加 1。 2.从第一组题通过逆运算得到第二组 题,等式右边逐次增加 10 就等于等式左 边逐次增加 1 个 9 与 1 个 1。 3.可以运用第二组题的形式来检验第一 组题的答案。 1.能正确计算有 余数的除法。 2.能发现两组题 之间的关系。 3.能利用题组的 规律进行检验。 三、规律探究 3. 会进行 几个几加减 几个几的计 算,初步感 知乘法分配 律的运用能 使计算简 便,提升运 算能力。 4. 会数出 简单组合图 形 中 正 方 形、长方形 的个数,培 养思维
18、的有 (一)几个几加几个几的意义复习 1、说一说:39 表示什么? 生:3 个 9 连加的和是 27,也可以表 示,3 的 9 倍或 9 的 3 倍是 27 师:那么 4 个 9 连加可以怎样用式子 来表示呢? 2、想一想:计算 3 个 9 和 4 个 9 的和是 多少? 生 1:39+49=27+36=63 生 2:39+49=79=63 读一读:3 个 9 加 4 个 9 等于 7 个 9 3、试一试: 书本 P2 第四道门 (1) 77-27 (2) 48+68 (3) 96-36 (4)135-35 师:说说第 4 题你是怎样算的? 4、提高 (1)( ) 9+ ( ) 9= ( )
19、9 (2) 87-27=( )( )=( ) (3) 68=( )( )+( )( ) =( )( )-( )( ) 5、拓展与提高 (1)每包铅笔有 5 支,红铅笔有 3 包, 黄铅笔有 4 包,一共有几支铅笔? (2)每把直尺 2 元钱,每副三角尺 3 元 钱,各买 4 份,一共要多少钱? (二)走迷宫 1、师:走迷宫时你有什么小窍门? 2、试一试:第 5 道门 (三)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 1、填空: (1)长方形和正方形有( )条边、 ( )个角,这些角都是( ) 角。 (2)长方形四条边是( )相等, 1.能在几个几加 减几个几中, 发现 相同因数, 并利用 规律正确计算。 2.能说出长
20、方形、 正方形的各部分, 及其特点。 序性。 正方形四条边是( )相等 2、数一数: (1)下面的图形中有多少个长方形? (2)下面的图形中有多少个正方 形? (3)有几个正方形?P2 最后一道门 3.能有序地数出 图中长方形和正 方形的个数。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 书 设 计 登险峰 4656=( )6=( ) 5838=( )8=( ) 7332=( )( )=( ) 65( )5=20 8( )23=( )3=30 非书面作业 设计 举例说一说乘加、乘减、除加、除减的计算顺序。 教学反思 课题 小复习(2) 课型 复习 教学 目标 1. 能够正确解答乘除法的简
21、单实际问题,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增强应 用意识,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 探究乘法不等式中形如“540 与 730”的问题,能找 到合适的解和最大的解。 教学重点 能够正确解答乘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增强应用意 识,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难点 探究乘法不等式中形如“540 与 730”的问题,能找到合 适的解和最大的解。 评价关注点 学习兴趣:探究兴趣;学习习惯:听说习惯 ;学业成果:计算掌握 教学技术与 学习资源应 用: PPT 课件 教学 环节 目标指向 师生活动 评价 关注点 一、引入 师: (出示主题图)瞧,小朋友们在干什 么?你们知道植树节
22、是几月几日吗? 生:3 月 12 日 师:板书课题植树 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解决问题 1. 能够正 确解答乘除 法的简单实 际问题,提 升问题解决 能力,增强 应用意识, 体会数学与 日常生活的 密切联系。 1、分析、理解题意 (1)出示例 1:二年级(2)班有 42 名 同学,平均分成 6 组。 师:你得到了哪些信息?(两个条件) 还缺什么?(问题) (2)出示问题: 每个小组有几人? 每个小组配 3 把铁锹,另加 2 把铁锹 作为全班备用,一共需要多少把铁锹? 如果分给每组 2 只水桶,全班还缺 3 只水桶,一共有多少只水桶? 每组种 8 棵树,50 棵树苗够不够? (3)小组讨论,解决
![2021年沪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_第1页](https://www.77wenku.com/fileroot1/2021-3/22/845ec750-b129-4906-b16a-417997cc20ea/845ec750-b129-4906-b16a-417997cc20ea1.gif)
![2021年沪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_第2页](https://www.77wenku.com/fileroot1/2021-3/22/845ec750-b129-4906-b16a-417997cc20ea/845ec750-b129-4906-b16a-417997cc20ea2.gif)
![2021年沪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_第3页](https://www.77wenku.com/fileroot1/2021-3/22/845ec750-b129-4906-b16a-417997cc20ea/845ec750-b129-4906-b16a-417997cc20ea3.gif)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年沪教版二 年级 下册 数学 教案
![提示](https://www.77wenku.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74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