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云南省中考二模语文试卷(二)含答案

上传人:争先 文档编号:173853 上传时间:2021-03-1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74.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云南省中考二模语文试卷(二)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1年云南省中考二模语文试卷(二)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21年云南省中考二模语文试卷(二)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21年云南省中考二模语文试卷(二)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21年云南省中考二模语文试卷(二)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12021 年云南中考年云南中考二模二模语文语文试试卷卷( (二二) )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吟 唱(yng) 星宿 (xi) 睥睨 (n) 锲 而不舍(qi) B穹 顶(qing) 胆怯 (qu) 侍 候(sh) 怒不可遏 () C推搡 (sng) 畸 形 (j) 狼藉 (j) 相形见绌 (c) D匀称 (chn) 枯燥 (zo) 抉 择(ju) 不知所措 (cu)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棱镜 迁徒 大庭广众 杞人忧天 B蒙味 隧道 忧心忡忡 刨根问底 C绵延 要诀 无精打采 根深缔固 D高邈 洋溢 大相径庭 吹毛求

2、疵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为防止疫情发生,学校制定的这份开学计划天衣无缝 ,堪称完美。 B同学们就毕业晚会究竟怎样开展七嘴八舌地商量,众说纷纭。对此,我莫衷一是 。 C这场轰轰烈烈的活动进行到中途戛然而止 ,实在令人费解。 D疫情期间,人们都宅居家中,整个罗平大街小巷空无一人,真是万人空巷 。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佳节将至,通过各地开展的精准帮扶活动,将-份份慰问送到了困难群众的心中。 B金平龙脖河矿冶遗址是云南省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保存较为完整、规模较大的,集采掘、冶炼、铸造 于一体的冶铜遗址群。 C扶贫类电视节目应该把宣传的“形”与脱贫的“实”结合起来,不

3、仅要做脱贫攻坚的参与者,更要做脱 贫攻坚的记录者。 D科比布莱恩特是 NBA 史上伟大的球星之一,他经常被应邀参加各种推广篮球运动的活动。 5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两种色泽搭配在一起,自然脱俗,清新典雅。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花瓣儿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呈现出一种淡粉色。 在翠绿的叶片之上,擎着几朵漂亮的鸡蛋花。 那些露珠似乎也恋着花儿,静静地依着花瓣儿,舍不得滴落。 花蕊处是嫩嫩的鹅黄色,而四周却是纯净的白色。 它的花瓣儿是规则的五辫型,在清晨湿漉漉的空气中凝满晶莹的露珠。 A B C D 6下列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 诗经 ,又称诗三百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记录了

4、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约 305 篇, 分为“风” “雅” “颂”三部分。 B冰心一生信奉“爱的哲学” , 繁星 春水是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集中表 现了“母爱、童真、自然”三大主题。 C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深沉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的经典作品之一。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藤野先 生 孔乙己都是其中的作品。 D列夫托尔斯泰,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 安娜卡列尼娜 复活等。 二、句子默写二、句子默写 7根据提示填空。 (1)_,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颢黄鹤楼 ) (2)_,再而衰,三而竭。 ( 曹刿论战 ) (3)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直

5、接刻画少年孙权英雄形象的句子是“_, _” 。 (4)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将诗人因朋友远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抒写到极致的两句诗是 “_,_” 。 (5)古典诗词中意象纷繁,气象万千。请任意默写出带有“风”字的连续两句: “_, _。 ” 三、综合性学习三、综合性学习 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开远市某中学九年级(2)班决定开展“咏经典信中国” 为主题的 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咏经典) 经典咏流传用现代的唱法和曲调来演绎传统经典,将诗词文化与电视媒介有机结合,兼顾诗词文 化的意境悠远和表现形式的通俗易懂。经典传颂人结合自身的音乐风格,将经典诗词转化为优美的歌曲, 以现代人更喜

6、闻乐见的方式,去学习诗词,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受到广大 观众的一致好评。 8有同学根据上面材料拟写了一副对联的上联,请你写出下联。 上联:变形式演绎经典 下联:_ (信中国) 央视信中国节目曾播放茅台酒厂首席酿造师严刚写给孙儿们的一封信,信中要求孙儿们“做人 如做酒”其间,主持人讲述了一段往事,1954 年,周恩来总理总结日内瓦会议中国外交取得突破靠的 是“两台” :一是国酒茅台,一是戏剧梁山伯与祝英台 。 9请根据这则材料写出我们对传统文化应持有的态度。(不少于两点) 四、名著阅读四、名著阅读 10 (一) 我先思考了几分钟,接着就对她叙说了凄惨的童年的全部经

7、历。我一边讲一边觉着她完全相信我的 话。她默默地注视了我几分钟,然后说: “对我来说,简,你现在已经是清白无辜的了。 ”她吻吻我, 仍旧让我呆在她身边。 (二) 他心里想道: “我在这里面吃苦久了,如今自己当权,须要把卷子都细细看过,不可听着幕客,屈了真 才。 ”又取过范进卷子来看。看罢,不觉叹息道: “这样文字,连我看一两遍也不能解,直到三遍之后, 才晓得是天地间之至文,真乃一字一珠!可见世上糊涂试官不知屈煞了多少英才! ”忙取笔细细圈点,卷面 上加了三圈,即填了第一名。 10.选文(一)中的“她”对简的成长有着重要影响, “她”是谁? 选文(二)中的“他”更是改变了范进的人生,请你结合原著

8、分析“他”为何如此厚爱范进。 五、字词书写五、字词书写 11官渡区某校要向湖北疫区捐赠一批物资,学生会主席代表大家在物资上题词。请你按照从上到下、从 右到左的顺序,将题词用正楷写在下面的格子中。 六、诗歌鉴赏六、诗歌鉴赏 12品读下面的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 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诗中“涨”字用得好,请说说好在哪里。 七、对比阅读七、对比阅读 阅读(甲) (乙)两则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 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

9、岩。青树翠蔓,蒙络 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 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 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 ,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 (乙) 粟山高六十二丈,周回十八里二百步。山下有石人岭,峭拔凝立,形如人状,双髻耸然。过岭为西 溪。 地甚幽僻,多古梅,梅格短小,屈曲槎桠 ,大似黄山松。好事者至其地,买得极小者,列之盆池, 以作小景。其地有秋雪庵,一片芦花,明月映之,白如积雪,大是奇景。余谓西湖真江南锦绣之地,

10、入其 中者,目厌 绮丽,耳厌笙歌。欲寻深溪盘谷可以避世如桃源、菊水者,当以西溪为最。 余友江道暗 有精舍在西溪,招余同隐。余以鹿鹿风尘,未能赴之,至今犹有遗恨 。 (节选自张岱西溪 ) (注释)槎桠:树枝的分叉。厌:满足。江道暗:人名。鹿鹿风尘: (留恋)奢靡的尘世。 1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蒙络 摇缀(_) (2)斗折 蛇行(_) (3)以其境过清 (_) (4)至今犹有遗恨 (_) 14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 的一项。 ( ) A似与游者 相乐/不以木为之者 B潭西南而 望/思而 不学则殆 C乃 记之而去/乃 不知有汉 D余以 鹿鹿风尘/扶苏以 数谏故 15用现代汉语翻译(甲

11、)文第段中画线的句子。 16描写景物需要抓住景物特征,请按提示在 A、B、C 处填写恰当内容。 景物 文句 特征 手法 小石潭的水 (A) 清澈 正面描写 小石潭的鱼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活跃 (C) 西溪的芦花 明月映之,白如积雪 (B) 比喻 17面对寂寥幽僻之景,柳宗元和张岱的感受有何不同?请结合选文作简要分析。 八、现代文阅读八、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读书是改善思维碎片化的良药 起床闹钟响起,蒙胧中打开手机,刷刷抖音,看两篇拼凑的鸡汤文,如皇帝批阅奏章般浏览朋友圈, 以点赞的形式表达自己“深邃”的想法这已是许多人生活的常态。数字时代,我们接收的碎片化信息 越

12、来越多,学到的知识却越来越少,不知不觉已陷入思维碎片化的困境。 其实,读书就能够破解这一困境。为什么呢? 读书使人专注,专注让思维凝聚。当我们愿意静下心来去感受文字时,我们的思绪也将安定下来, 所有的注意力都会被书中的文字吸引。在作者的带领下,我们在他的思维之路上畅行。在安定的思绪的作 用下,眼下的文字也会与以往的记忆碰撞,让我们在书籍里越读越深。董仲舒的书房后有一个花园,但他 专心致志读书学习,三年时间没有进园观赏一眼。董仲舒如此专心致志地钻研学问,产生了自己的思考与 感悟,开出了属于自己的思想之花,最终成为西汉著名的思想家。 读书,尤其是读整本书,能促进人独立、完整地思考。尼尔波兹曼在娱乐

13、至死这本书中谈道: “阅读过程能促进理性思维阅读文字意味着要跟随一条思路。这需要读者具有相当强的分类、推理和 判断能力。 ”相对于简要的告知类信息和视觉性强的图片、视频来说,读整本书更能锻炼人的思维逻辑。为 了使整本书脉络变得清晰,我们在字里行间寻找情节发展的前因后果,追溯书中人物的所思所想,预测着 下一情景的出现。我们在对整体文字的把控过程中完成了一次思维的锻炼。 华罗庚把读书过程归结为由厚到薄 、由薄到厚 两个阶段。当我们对内容有了透彻的了解,抓住宁全 书的要点,掌握了全书的精神实质后,读书就由厚变薄了。曾国藩说: “万卷虽多,而提要钩玄不过数语。 ” 愈是懂得透彻,就愈有薄的感觉。如果在

14、读书过程中,我们对各章节又做深入的探讨,在每页上加添注解, 补充参考资料,揣摩作者的意图,把书中的留白处加以想象,读出自己的理解,这样就可以把之前的那本 薄书再慢慢地读厚。夏丏尊先生曾以桃花源记一文举例:陶渊明是晋代人,若想要了解桃花源记 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就要翻阅中国文学史 ;而这篇文章里描写的理想社会,又体现了一种乌托邦思想, 想进一步了解,就须读英国人莫尔的著作乌托邦) ;至于想要通过桃花源记弄懂记叙文的写作手法, 就要查阅相关的书籍如此,就有了新的知识创造和开拓,有了更厚重的思考。因此,在反复读书的过 程中我们整合了碎片化的信息,我们的思雏得到了完整的训练,从而形成自己独有的思维链。

15、清晰、完整的思维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唯有用好读书这剂良药,才能真正帮助我们走 出思维碎片化的困境。 (选自人民日报 ,有删改) 18在作者看来,读书为什么是改善思维碎片化的良药? 19选文第段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请结合选文内容分析其作用。 20选文第段加点的两个短语能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21下列读书方法中你认为哪一种方法可以改善“思维碎片化”?说说你的理由。 (1)知人论世读经典(2)感悟口味欣赏 (3)比较与辨微(4)读书动笔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梨乡“雪雨”笑春风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古时候,每逄梨花盛开时节,人们喜欢在花荫下把盏欢聚, 雅称“洗

16、妆”.我不想效仿古人的文雅风俗,却经受不住州门司镇梨花的诱惑,于是在草木葳蕤的三月,挽 一袭和风,欣欣然驱车前往。 远远地飘来缕缕淡淡的花香,隐约还有蜜蜂的嗡噙声。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的诗描绘的是雪,却更像是写眼前的景。 “南国梨乡” 州门司镇六千多亩梨树在这个季节相约着一同盛放,花仙子妙手天成,把群山环抱的乡村装扮成了浪漫的 “雪”海。雪白的梨花曼舞虬枝,缀在山岗,铺插于农田,芬芳着农家的前庭后院。 “雪作肌肤玉作容,不 将妖艳嫁东风。 ”走进这片花海,呼吸着春天的气息,感受着三月的浪漫,心底的某-处跟这里的花儿一样 变得缠绵柔软。 放眼望去,那一树一树的梨花洁白无暇

17、,不妖不俗,开得悄无声息,却又热热闹闹,真有占断天下 白、压尽人间花的气势。一只翠绿的鸟抓住高处的树枝,婉转地呼唤它的同伴,不小心把花瓣抖落一地。 梨花雨下得猝不及防,有的落在我的发间,有的如缺乏方向感的羽毛,故意兜着圈画着弧线落进膛子,柔 柔地与我肌肤相亲,心中便有了一种润润的感觉。 在一片老梨树基地,我们与一群摄影爱好者不期而遇。这片老梨树经过修剪嫁接,不仅改良了品种, 焕发了蓬勃生机,而且树型像极了有韵致的女子,每一株都称得上是盆景,姿态幽雅、曼妙,惹得摄影发 烧友的“长枪短炮”执着地扫个不停。前来赏花的人不论男女,不分老幼,几乎人人免不了爱美的俗套, 纷纷掏出手机、相机,不断变换姿势,

18、把自己和这个季节的花事收藏进记忆。 花海深处传来鸡鸣犬吠。循声转过一个山坡,一只骄傲的公鸡立在低矮的土墙头,伸长脖子守望着 它的领地。一只母鸡带着-群小鸡“咯咯咯咯” “叽叽叽叽”在花间奔跑、啄食。梨花丛中一位农家大嫂正 在施肥,一束春日暖阳斜照在她脸上,那张仿佛腾着细细热气的脸白里透着红。不甘寂寞的狗儿在周围打 趣逗乐,不时在鸡们面前撒两把蹄子,一时间鸡飞狗跳,原本安宁的梨园出现一番短暂的“骚乱” 。 与农家大嫂搭讪,得知这里的梨个大肉嫩,津甜松脆,具有清火化痰之功效。大嫂抬眼看花,眼睛 里的花都在笑。 “这样的花势蛮带爱相呢,今年保准又是一个丰收年。 ”她热情相邀,请我们盛夏的时候再 来尝

19、梨。 “ 三月枇杷四月李,五月杨梅糯蜜蜜,六月削梨大簸箕 ,到那个时候,拳头大的梨子挂满枝头, 比现在更好看呢! ” 听着锄头撞击土地的声音以及蜂鸟鸡犬的协奏, 我悠闲地徜徉于梨林中, 让自己恣意地湮没于花海, 脑子里一幅画渐次铺陈开来:炎炎酪暑,搬一张小凳坐在果满枝头的农家小院,两手捧一个梨, “咔嚓”咬 上一口,嘴角、手背顺势流淌着甜甜的汁液,这滋味要多美有多美! 22简要概括文中梨花的特点。 23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第段中画线的句子。 24文章第段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起到什么作用? 25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1)放眼望去,那一树一树的梨花洁白无暇,不妖不俗,开得悄无声息

20、 ,却又热热闹闹 ,真有占断天下白、 压尽人间花的气势。 (2)听着锄头撞击土地的声音以及蜂鸟鸡犬的协奏,我悠闲地徜徉 于梨林中,让自己恣意 地湮没于花海, 脑子里一幅画渐次铺陈开来。 26标题梨乡“雪雨”笑春风是什么含义?“雪雨”指什么? 九、作文九、作文 27按要求写作。 童年走了,快乐却常在;旅游结束了,美景却常留;朋友远离了,友谊却不曾疏远;好书读完了,感 受却不曾消失 请以“仍在”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2)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 (3)说真话,抒真情, 忌抄袭。 (4)文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5)书写工整,不少于 600 字

21、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D 【详解】 A.吟唱(yng) yn; B.胆怯(qu)qi; C.相形见绌(c)ch; 故选 D。 2D 【详解】 A “迁徒”应为“迁徙” ; B “蒙味”应为“蒙昧” ; C “根深缔固”应为“根深蒂固” ; 故选 D。 3A 【详解】 A.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仙女的衣服没有衣缝。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符合语境; B.莫衷一是: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使用时,主语不能是某一个人; C.戛然而止:戛,象声词。形容声音突然终止。不能用于活动; D.万人空巷:空巷,街道里弄里的人全部走空。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多形容庆祝、欢迎

22、等盛 况。不符合语境; 故选 A。 4B 【详解】 A.成分残缺,删去“通过”或“将; C.语序不当,将“参与者”和“记录者”互换位置; D.重复赘余,删去“被” ; 故选 B。 5C 【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排序。作答此题,先通读句子,了解所写内容,再梳理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借助关键词语排 序。这段话描写的是鸡蛋花。句点出描写对象,应是总起句。句“那些露珠”可判断承接句内容, 相连。句“两种色泽”可判断承接句,相连。句写花骨朵,是在前边写花朵之后,故排在 最后。故选 C。 6C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掌握与辨析。C表述错误。 孔乙己是一篇小说,选自小说集呐喊 。故选 C。 7 (1)

23、晴川历历汉阳树 (2)一鼓作气 (3)年少万兜鍪, 坐断东南战未休 (4)山回路 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5)示例: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详解】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 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历、作、兜鍪、断”等字词容易写错。 8咏诗词弘扬传统。 (大意相近即可) 9 (1)让后辈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2)在海内外弘扬传统文化; (3)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从我做起。 【分析】 8 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对联的能力。对联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应、意义相关等。学生根据对联的 要求写出即可。另

24、外,对联要求上联末字必须是仄声, 对联要求下联末字必须是平声。学生平时要多多加 以练习。本题上联是“变形式演绎经典” ,这个上联由动宾短语“变形式”和“演绎经典”组成,下联也应 该运用同样的结构,可以对:唱诗词传承文化。 9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性学习的能力。熟读理解所给材料,抓住关键词语,从中筛选找出重要的信息加以整合。 根据材料中的“信中要求孙儿们做人如做酒 ”可得:对传统文化应持有 “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的态度。根据“一是国酒茅台,一是戏剧 梁山伯与祝英台可得:要让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上得到弘扬。 也可结合自己的理解作答,如:我们应该对传统文化有尊敬的态度,要让传统文化代代传承下去。 1

25、0谭波尔(儿) ;周进宽厚善良,对和自己有相似经历的范进心生怜悯,加之范进确有一些才华,所 以特别关照他。 【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阅读。 (1)根据文段中“简,你现在已经是清白无辜的了。 ” “她吻吻我,仍旧让我呆在她身 边”可知此人是谭波儿小姐。简爱在雷沃德学校生活时,有两个人曾帮助过她,一个是她的老师谭波儿 小姐,一个是她的朋友海伦。简爱失手打碎了石板,被惩罚站在凳子上,当众受到羞辱,在她无比绝望时, 谭波儿小姐宽慰她并为她洗刷了冤情。 (2)结合“又取过范进卷子来看。看罢,不觉叹息道: 这样文字, 连我看一两遍也不能解,直到三遍之后,才晓得是天地间之至文,真乃一字一珠! ”可知此人是周进

26、。周 进是一个忠厚老成的读书人。周进做官之前也是做了近 40 年的童生,未能考取功名,得中秀才,处处受尽 排挤,这一点和范进的经历极为相似。于是,当周进奉旨作为监督巡查全国科举考试的官员,当看到 63 岁 的老童生范进还在为考取秀才苦苦支撑之时,感同身受,惺惺相惜,刻意仔细审阅了一下范进的考卷。阅 第一遍时,斥为垃圾。然而相同的遭遇不幸经历又让周进动了恻隐之心,又让他读了第二遍、第三遍,方 觉灵气才华横溢,越看越喜欢,亲批范进乡试中秀才头名。还在返京面圣时,夸赞范进,并告诫他继续向 上博取更高功名这才有了后来著名的“范进中举”的故事。 11同气连枝,共盼春来 【详解】 抄写汉字,要做到:准确,

27、即不要抄错字;规范,即笔划要清楚;正楷字书写,端正,即要写成方块字, 不要潦草,间架结构合理,偏旁部首比例要合适,在格中的位置要正确;整洁,即不要涂改。注意“枝” 字的写法。 12 “涨”字写出了秋雨连绵,涨满池塘的景象,表现了诗人的羁旅愁苦以及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详解】 考查赏析诗词的内容及情感。 “涨”字写出了诗人身在蜀地巴山,秋夜漫漫,且又适逢秋雨缠绵,池塘的水一点一点涨满的情态,更是 写出了独在异乡为异客寂寥之感。涨满的不仅仅是秋池,更是诗人对妻子无尽的相思之情。 13 (1)缠绕; (2)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 (3)凄清(冷清清) (4)遗憾(后悔) 14D 15潭中鱼大约有一百来条

28、,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都没有。 16水尤清洌;洁白(繁多) ;动静结合; 17面对寂寥幽僻之景,柳宗元感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再加上是贬谪之人,内心无比悲凉;张岱却 “欲寻深溪盘谷,可以避世如桃源、菊水者” ,表现了自己身处幽僻之境的惬意,对西溪的喜爱(渴望归隐 以及未果的遗憾) 。 【分析】 13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蒙络摇缀:遮掩缠绕,摇动下垂。络,缠绕。 (2)斗折蛇行:溪水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斗折,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 (3)以其境过清:因为那种环境太过凄清。清,凄清。 (4)至今犹有遗恨:到现在还深感遗憾悔恨。恨,遗憾。 14 A 项中,的人/的原

29、因; B 项中,表修饰,不译/表转折, “却,但是”的意思; C 项中,于是,就/竟然; D 项中,都是“因为”的意思; 故选 D。 15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 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 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运用 “留” “删” “调” “换” “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 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可,大约;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皆,全,都;空,在空中,名词作状语。 16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概括。细读甲文可知,表现小石潭的水“

30、清澈”这一特征的句子是“水尤清冽” “皆 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根据表格“手法”一栏中的“正面描写” ,可知 A 处应填“水尤清 冽” ;B 处要求填写西溪芦花的特征,从“白如积雪”可知其表现出芦花“洁白”的特征;C 处考查写作手 法,从“不动” “远逝” “往来翕忽”可知其属于动静结合。 17 考查对作者心境的分析理解。结合写作背景,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 805 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 革,被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柳宗元贬官之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 探山访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不幸遭遇。柳宗元写此文时,正值被贬,所以心

31、情愁闷, 从文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便可看出作者孤凄悲凉的心境。而西溪一文,张岱用 大量的笔墨表现它的美,从“欲寻深溪盘谷,可以避世如桃源、菊水者”表出自己身处幽僻之境的惬意, 对西溪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从“余以鹿鹿风尘至今犹有遗恨”可看出作者对未能归隐的遗憾。 【点睛】 译文 甲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心里为之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 ,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 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 等各种不同的形

32、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 ,(鱼的)影子映在 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 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 (溪水)曲曲折折, (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 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 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乙

33、文,粟山高六十二丈,绕一周共十八里二百步。山下面有个岭叫石人岭, (石人岭)陡峭挺拔十分稳固地 矗立着,形状和人的形状相似, (旁边)类似于发髻的两座山峰也是一副耸立的样子。过了(石人岭)就是 西溪, (西溪)处地十分偏僻幽静,有很多古梅,梅花树枝条短小,枝条弯曲并密集交错,很像黄山的松树。喜 欢游玩的人到这个地方,买了些和小的(梅花) ,栽种在花池或树盆里,来作为精致景观。这个地方有间秋 雪庵, (里面)一片芦花,在明月的照映之下,白得像堆积的雪一样,真是奇妙的景观。我说西湖确实是江 南美丽的地方,深入它中间的时候,眼睛就会满足色彩绚烂的景色,耳朵就会满足笙笛奏出的乐曲,想寻 找深幽的溪流和

34、迂回曲绕的山谷,可以像桃源、菊花那样避让尘世的地方,应当把西溪当作最好的地方。 我的朋友江道暗在西溪有精巧的房子,邀请我一同归隐。我因为留恋于奢靡的尘世,未能赶到那里,到现 在还深感遗憾悔恨。 18读书使人专注,专注让思维凝聚;读书(尤其是读整本书) ,能促进人独立、完整地思考;读书 有助于形成自己独有的思维链。 19运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董仲舒读书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读书使人专注,专注让思维 凝聚”这一观点,增强了说服力。 20不能调换,这两个短语分别对应下文内容,因为下文先论述了读书“由厚到薄” ,后论述了读书“由薄 到厚”的过程,所以不能调换。 21 (示例 1)我认为“比较

35、与辨微”这种读书方法可以,在比较的过程中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可以让思 维得到提升。 (示例 2)我认为“读书动笔”可以改善这一现状,在读书的时候随时记录自己的想法与疑惑,有助于系统 性思考,可以让思维得到完整的训练。 【分析】 18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能力。仔细审题后,用心研读选文,根据第段可确定答案在后文,即 在段中;找到这三段各自的中心句,即第段的第一句“读书使人专注,专注让思维凝聚。 ”第段 的第一句“读书,尤其是读整本书,能促进人独立、完整地思考。 ”第段的最后一句“在反复读书的过程 中我们整合了碎片化的信息,我们的思雏得到了完整的训练,从而形成自己独有的思维链。 ”摘取各段的中

36、 心句,分条回答即可。 19考查论证方法的作用。常用论证方法有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举例论证:通 过典型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 证更概括、更深入、更有力,更具有权威性。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 懂。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有力地论证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根据画线句可确定采用的是 举例论证的方法,简述了董仲舒专心读书学习一事。具体有力地证明本段的观点“读书使人专注,专注让 思维凝聚。 ”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20本题考查对内容与思路的理解把握能力。首先要明确表态不能调换。然后

37、细读第段,从加点词 语与后文内容的对应性方面具体分析,阐明理由。 “当我们对内容有了透彻的了解,抓住宁全书的要点,掌 握了全书的精神实质后,读书就由厚变薄了。 ”对应的词语是“由厚到薄” ; “如果在读书过程中,我们对各 章节又做深入的探讨,读出自己的理解,这样就可以把之前的那本薄书再慢慢地读厚。 ”对应的词语是 “由薄到厚” 。所以两个词语不能调换顺序。 21本题考查迁移运用与拓展延伸能力。首先要表明观点,即选择一种自己熟悉的读书方法;然后联系选 文内容阐述理由。言之成理即可。如,我认为“读书动笔”可以改善这一现状,随时记录与本页所讲内容 相对应的笔记,这样随学随记,简单方便,再复习时也容易

38、查找。勤于动笔,除了有逻辑思维,还有形象 思维,记忆自然深刻,所学、所听、所看的重点内容便于消化,提升独立思考能力。 22 (1)带有缕缕淡淡的花香(2)洁白无瑕,不妖不俗,有“占断天下白,压尽人间花”的气势 23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梨花花瓣飘落时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梨花的喜爱之情。 24侧面烘托,用花海深处传来鸡鸣犬吠、梨花丛中施肥的大嫂烘托梨花开放时梨园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 象。 25 (1) “悄无声息”写梨花在春天默默开放; “热热闹闹”写梨花开放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这两个词写 出了梨花的蓬勃,表达了作者对梨花的喜爱之情。 (2) “徜徉”指安闲自在; “恣意”指放纵

39、,不加限制, 这两个词都表达了作者陶醉于梨林花海,尽情享受的喜悦心情。 26标题指的是“南国梨乡”州门司镇六千多亩梨树在春风中“微笑”开放,表现作者对梨花的喜爱赞美 之情。 , “雪雨”指雪白的梨花花瓣飘落时如同“雪雨”一般。 【分析】 22考查信息的筛选和概括。解答此题阅读全文,确定答题区间,抓住关键语句提炼概括。阅读全文,找 到描写梨花的句子提炼概括。第段“远远地飘来缕缕淡淡的花香,隐约还有蜜蜂的嗡噙声” ,写梨花味道 的特点;第段“那一树一树的梨花洁白无暇,不妖不俗,开得悄无声息,却又热热闹闹,真有占断天下 白、压尽人间花的气势”写出了梨花的颜色和气势。根据以上语句提炼概括即可。 23本

40、题考查句子赏析,解答此题要选好赏析角度,语句赏析一般从这几个角度分析:修辞、词语、描写 方法,句式,手法、内容、情感,表达方式等。本题要求从修辞角度赏析。答题模式:方法(修辞手法)+ 规范化(生动、形象、细腻、强调、突出等) +具体化(写出了内容、心理)+表达效果(感情、性格、 主题等) 。 “有的如缺乏方向感的羽毛”将梨花飘落比作“缺乏方向感的羽毛”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故 意” “柔柔地与我肌肤相亲” 赋予梨花以人的情感, 运用拟人修辞手法, 生动形象的写出梨花飘落时的情态, 表达了作者对梨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4考查对文章表现手法的理解。文章写作的表现手法,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塑造形

41、象、反映生活所运用的 各种具体方法和技巧。包括:托物言志(托物喻人) 、欲扬先抑、衬托(烘托) 、夸张讽刺、借景抒情、前 后照应、对比等。阅读第段内容, “听着锄头撞击土地的声音以及蜂鸟鸡犬的协奏,我悠闲地徜徉于梨林 中,让自己恣意地湮没于花海”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用大嫂施肥锄头撞击土地的声音和“蜂鸟鸡犬的协 奏”来烘托梨林的热闹和勃勃生机。表达了作者对梨林的喜爱和赞美及对丰收的向往。 25本题考查重点词语表达效果的赏析。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情感。方法: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和 文章内容主旨分析。 (1)悄无声息:形容没有声音或声音很轻;也形容没有名声,默默无闻。这里指梨花默默开放;热热闹闹

42、: 指景象纷繁盛大,气氛活跃。这里指梨花繁盛的状态和“断天下白、压尽人间花的气势” ,突出了梨花开放 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梨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徜徉:陶醉于某事物当中。写出了作者在梨林游赏时安闲自在的心情。恣意:放纵;不加限制;任意。 写出了作者在梨林花海中陶醉, 悠闲自得的心境。 这两个词表达了作者尽情享受梨林美景的安闲喜悦心情。 26本题考查标题的理解。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交代文章的写作对象;关联主要情节,起到贯穿全文的 线索作用;透露出作者的观点或感情倾向,暗示文章的主旨。标题有独特之处(修辞手法或写作手法)的, 寓意含蓄深刻、制造悬念、引人深思、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43、 “梨乡雪雨笑春风”标题运用比喻的修辞 手法,新颖、含蓄深刻,吸引读者。阅读全文,了解主要内容,找到关键句子理解标题。结合第段“ 南 国梨乡州门司镇六千多亩梨树在这个季节相约着一同盛放,花仙子妙手天成,把群山环抱的乡村装扮成 了浪漫的“雪”海。雪白的梨花曼舞虬枝,缀在山岗,铺插于农田,芬芳着农家的前庭后院”理解,梨乡 指南国梨乡,根据第段“梨花雨下得猝不及防,有的落在我的发间,有的如缺乏方向感的羽毛,故意兜 着圈画着弧线落进膛子,柔柔地与我肌肤相亲,心中便有了一种润润的感觉”理解“雪雨” ,指花海般的梨 园,似雪的梨花花瓣随着春风飘落,就像“雪雨”一般。由此我们理解标题: “南国梨乡”州门司镇

44、六千多 亩梨树在春天一同微笑着盛放,作者畅游梨林花海,尽情享受这花香“雪雨” ,表达了作者对梨园的热爱和 赞美之情。 27参考例文 友情仍在 直到你转学回来,我们彼此拥抱在一起时,我才终于明白了:我们的友情仍在。 天空碧蓝如洗,学校举行的第一次月考正在进行。今天,注定是一个欢乐的日子,因为我想念多时的 朋友,在几天前已经转到了我所在的中学。这位朋友,是我最为重要的朋友。从他转去外地开始,我就盼 望着他回来,而今他终于回来了! 语文考试结束后,我慢慢地走出考场。望着那碧蓝的天空,工作了两个小时的眼睛顿时轻松了许多。 这时,一个身穿全套校服,个子有点儿矮的人跌跌撞撞地冲到我跟前。我望向他: “咦!

45、这不是小文吗?” 我蹲了下去,用双手拉住他,把他拽了起来,他不停地喘着粗气。两分钟后,他怀着激动的心情,趴在我 耳边,对我说: “小刚,小明回来了。 ”我原本“死”去的关于小明的记忆,猛然间又一次跃入了脑海。我 带着高兴而又激动的心情问文: “小明现在在哪儿?”小文站在我面前,伸手指向某个班级,说: “他在那 儿。 ”正当我准备过去时,哨声响了。 “小文,我考完试去找小明。 ”给小文匆忙地交代完后,我返身走进了 考场。 太阳,从东边的地平线缓慢地移到了半空中。这意味着,中午来了;同时也意味着,考试结束了。拿 起笔,文具盒,迅速背上书包,朝小明所在的考场奔去。小文,早已守候在那里。由于兴奋,跑得

46、太猛, 以至于差一点把小文给撞翻在地,小文伸出手,将我拉住。连灰尘也没打,就朝考场内张望,一个穿红色 运动衣的胖男孩映入了小文的视野。文叫了一声。那胖男孩扭过了身,然后快步向我们奔来,同时张开双 臂,将我和小文死死地抱住,不肯松手。我对文说: “我们三个终于又在一起了。 ”小明听了我的话,说: “小 刚说得对,我们三个,不论走到哪儿,彼此都不会忘记。我们三个的友情,一直都在! ”铃声响起,三个男 孩推着车有说有笑地走出校门。 友情,一直都在。小明让我知道了,一个真正的朋友,无论你与他相距多远,心仍然在一起。这,才 是真正的朋友。 小明就是我真正的朋友,我们之间的友情,一直都在。 【详解】 “

47、仍在”是半命题作文。首先根据自己的作文素材积累,补全题目,使之变成命题作文。审题 的着眼点放在“仍在”上,表面看起来,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随岁月流逝,离我们渐行渐远,直至消失。实 际上,只要我们用心体会,在告别中进步,在失去中拥有,在远离中前进,那么一切都不曾消失,仍然存 在。选择最触动自己内心的人和事,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本题适合写记叙文或以记叙为主的文章。本文 需要较多的表现情感的变化,可以采用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心理描写比重应该大一些。 【点睛】 半命题作文补题原则:以内容“熟”为前提,以切口“小”为上策,以立意“新”为关键。所填写的内容, 必须具备细、精、新的特点:可以是具体的人、事、物;亦可以是某种思绪、思想、情感、品质。总之, 必须是于自己成长、成熟有着特殊意义的、一定影响的、同时烙下强烈印记的对象。所填写的内容,能够 在行文中贯穿始终;可以凸显其画面、场景、细节,感染自己与他人;并于结尾升华启悟时,能将自己的 个性思考、成长体验展示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语文中考 > 第二次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