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国全国 20122012 年年 1 1 月自学考试文学概论(一)月自学考试文学概论(一) 试题试题 课程代码:0052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 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白雪公主”中的人物形象属于( C )4-222 A扁平人物 B圆形人物 C表意型人物 D典型人物 2 “诗是最快乐最良善的心灵中最快乐最良善的瞬间之记录。 ”雪莱的这句话属于文学观念中的 ( C )1-23 A客观说 B模仿说 C表现说 D独立说 3提出作家体验“出入说”的是( A )
2、1-86 A王国维 B叶燮 C李贽 D梁启超 4文学风格最突出的特征是( A )6-328 A独创性 B稳定性 C多样性 D审美性 5古典主义的代表人物是( D )9-490 A柏拉图 B亚里斯多德 C左拉 D布瓦洛 6波德莱尔提出的理论被称为象征主义宪章,这种理论是( A )5-259 A交感论 B移情论 C投射论 D宣泄论 7中国传统的风格理论起源于( A )6-306 A魏晋 B汉代 C隋唐 D秦代 8在创作过程中,居于核心位置的是( D )7-389 A润色与修改 B艺术传达 C材料储备 D艺术构思 9认为文学本身是一个不依赖任何外在事物而独立自足存在的感情与想象的世界,这种批评方法是
3、 ( B )8-445 A接受美学批评 B形式主义批评 C结构主义批评 D社会批评 10 “马上、枕上、厕上”说的提出者是( D )7-353 A白居易 B苏轼 C王昌龄 D欧阳修 11 “召唤结构”的提出者是( A )8-427 A伊萨尔 B姚斯 C英加登 D加缪 12西方对文艺理论的贡献是( C )4-(教材中无法找到标准答案) A意象 B意境 C典型 D性格 13提出“熟悉的陌生人”的是( B )3-154 A雨果 B别林斯基 C歌德 D康德 14神话原型批评的集大成者是( C )8-446 A弗洛伊德 B荣格 C弗莱 D弗雷泽 15指出“有韵则生,无韵则死”的是( D )3-169 A
4、王国维 B严羽 C王夫之 D陆时雍 16文本时间长度小于故事时间长度的粗略叙述,被称为( D )4-202 A省略 B减缓 C停顿 D概略 17鲁迅指出,该书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思想和写法。该书指的是( C )9-475 A西游记 B金瓶梅 C红楼梦 D三国演义 18一个时代文学繁荣的重要标志是( C )6-331 A文学风格的独创性 B文学风格的稳定性 C文学风格的多样性 D文学风格的审美性 19 诗经的注解方式是( B )8-444 A印象式批评 B诠释式批评 C评点式批评 D文本式批评 20第一个有系统的理论纲领和自觉的文学观念的文学思潮是( B )9-489490 A自然主义 B古典主义
5、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 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文学四要素包括( ABCE )1-17 A作家 B作品 C读者 D社会 E世界 22文学中与人的知、情、意的审美需要相适应的审美类型有( ABE )3-137 A写实性形象 B抒情性形象 C象征意象 D荒诞意象 E表意性形象 23 “预备情绪”的特征有( ACD )8-422 A审美性 B理智性 C朦胧性 D期望性 E准备性 24抒情的本质是( BCD )5-249 A宣泄情感
6、 B表现情感 C传达情感 D投射情感 E发泄情感 25文学风格构成的要素有( ABCDE )6-318 A文采 B氛围 C情调 D气势 E韵味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26艺术灵感 7-362 答: 艺术灵感则是指在艺术活动中主体情绪激动、思路畅通、创造力极强的思维状态。 27艺术变形 7-392 答: 艺术变形是指作家为了达到某种艺术效果而在创作过程中有意将描写对象以扭曲的、 畸形的形式表现出 来。 28文本 2-93 答: 文本是根据一定的语言衔接和语义连贯规则而组成的整体语句或语句系统,有待于读者阅读。 29概略 4-202 答: 概略是文本时
7、间长度小于故事时间长度的粗略叙述。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30文学象征意象的特征有哪些?3-175180 答: 文学象征意象是以表达观念、 哲理为目的, 以象征为基本艺术手段的具有荒诞性和审美求解性的艺术形 象。它和典型、意境鼎足而居,也是达到艺术至境的高级形象形态之一。它的基本特征是: (1)哲理性 这是文学象征意象的本质特征。 (2)象征性 这是文学意象基本表现手段。 (3)荒诞性 这是文学象征意象的形象特征。 (4)求解性 这是文学象征意象的审美特征。 31文学风格与文化的关系是什么?6-338346 答: 一、文学风格与时代文化 1、风格的概念
8、具有二重性:一方面,风格是作家个人独创的风格;另一方面,风格又是时代的风格, 是某一时代所普遍采用的艺术语言。 2、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文化,作家生活于时代之中,不能不感受到时代的气息。 二、文学风格与民族文化 1、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传统。作家生活于民族传统文化中,不能不受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 2、作家的风格必然渗入民族文化传统的基因,表现出民族性。 三、文学风格与地域文化 1、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文化。作家总是生活在一定的地域中,不能不感受到地域文化的气息。2、作家的 文学风格必然渗入地域文化的因素,表现出地域性。 四、文学风格与流派文化 1、包裹在个人风格外面的,还有流派文化层。 2、流派是一
9、个伸缩性颇大的概念。 综上所述,文学风格总是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形成和发展的,并为一定的文化所渗透,从而成为一定文 化的表征。 32文学传播的阶段有哪些?8-405407 答: 文学传播经历了口头传播、书写印刷传播和电子传播三个阶段。 (1)在原始社会,文学是通过口传方式被接受与流传的。 那时人类有了语言,并运用语言和想象方式创造了解释世界万物的神话。在部落、氏族里,作为文学源 头的神话以最自然朴实的口口相传方式被一代又一代人延承下来。 有声语言是神话唯一的存在方式与传 播媒介,因而这一时期的文学被称为口头文学或口传文学。 (2)随着文字的发明,人类进入了文明时代,出现了书写印刷的文学传播方式。
10、 先是书写, 文学以笔墨纸张等物质载体与文字形式流传。 中国古代印刷术的发明标志着一种新的传播方 式的诞生,但手工作坊的印刷物数量有限,其传播范围只能局限于官员与文人阶层。 (3)电子媒介的出现是传播方式的又一大飞跃。 广播、电影、电视的产生,作为最现代化最大众化的传播方式冲击着书写文化与文学的传统地位。一些 更新颖的电子媒介还在不断涌现,如多媒体技术改变了人类的信息接受系统,互联网将世界融为一体, 现代数码成像技术比古老的神话更善于制造虚拟现实。 33为什么说文学发展以社会发展为前提?9-462469 答: 文学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发展, 文学的发展以社会的发展为前提, 同时又是整个社会发展的
11、一个组成部 分。 (1)社会发展为文学内容发展提供基础 在漫长的原始社会阶段,社会群体还没有分化为阶级,因此文学表现出十分显著和单纯的集体性。 (2)社会发展为文学形式发展提供动力 文学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这不仅指文学的内容方面,而且也包括文学的形式方面。文学形式适应着内 容表现上的需要,新的内容是新的形式产生的重要推动力。而内容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它的不断更新有 待于社会的向前发展。 (3)社会发展影响文学发展的机制 社会发展影响文学发展是有它的运行机制的。 也就是说, 社会总是通过自己不同层次的结构变化以及一 定的方式、途径去制约文学的发展。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 3 小题,第 34、35
12、小题各 12 分,第 36 小题 14 分,共 38 分) 34结合任一文学作品,谈谈你对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的关系的理解。3-156158 答: 恩格斯的 “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的命题, 科学地揭示了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辩证关系。 一、首先,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表现为相互依存的关系。 1、一方面,没有典型环境,典型人物就不能形成。这是因为典型人物的刻画是离不开典型环境的。 2、另一方面,典型环境也以典型人物的存在而存在,典型环境实际上主要是以典型人物为中心的社会 关系系统。 二、其次,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是互动性关系。 1、一方面典型环境是形成典型人物性格的基础。所谓环境,就是
13、那种形成人物性格、 “并 促使他们行动”的客观条件。 2、另一方面,典型人物也并非永远在环境面前无能为力,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以对环境发生反作用。 总之,文学典型是显示幽特征、富有艺术魅力的人物性格。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它包含丰厚的历 史内容,成为人类通过文学直观自身、认识生活的主要形式。它是写实型作品的最高美学追求和理想范 型模式,是人类创造的艺术至境形态之一。 35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谈谈文学接受的主客体分别需要什么条件。8-411420 答: 一、文学接受心境要满足以下三个方面的条件: 1、接受者的兴趣 接受者要对具体的文学作品有兴趣。 接受者仅有一般的文学兴趣还不行, 还必须有针对某
14、一部文学作品 的特定的兴趣,如此阅读才能现实地进行。 2、接受者的审美心态 接受者需要暂时与现实生活拉开一定的距离,以保持一种审美的心态。文学作品是一个虚构的世界,一 片想象的审美天地。 3、接受者的对话愿望 接受者要有与作品及作者对话的愿望。阅读是接受主体主动、自主的精神活动,也是接受者与他人外部 世界交往、交流的一种方式。 二、作为客体条件的文学作品 文学作品要成为有意义的接受客体,必须具备相对于读者而言的一定的条件。具体有以下三个方面: 1、满足接受者的阅读需求 作品必须满足接受者至少某一方面的阅读需求。 读者的需求因思想水平、 文化基础与文学修养的差异而 有所不同,但往往又是多种动机因
15、素并存、混合的。 2、一定程度的可理解性 作品必须具有一定程度的可理解性。文学接受是信息传递、精神沟通的活动,文学作品如果对接受者而 言是难以理解的或不可理解的,就会形成阅读障碍而使接受活动无法进行下去。 3、符合接受者的艺术趣味 作品必须符合接受者的艺术趣味。 文学接受是审美文化的精神活动, 它不仅要求读者与作品之间在思想 与情感上呼应、沟通,同时也需要两者在艺术趣味上的契合、一致。 36结合自己的阅读理解,谈谈文学形象的总体特征有哪些。3-138144 答: 文学形象的总体特征表现为: (1)文学形象的具体可感性 文学作为一种审美意识形态, 与其他意识形态不同, 最明显的特征是它以具体可感
16、的艺术形象为手段来 实现其一切目的。 (2)文学形象的艺术概括性 文学形象的概括性的表现是十分丰富的,多种多样的。首先文学形象往往通过个别概括一般,通过偶然 表现必然。 此外, 文学形象的概括性还表现为能传达难以言说的事物和境界。 总之, 由于意蕴的丰富性, 也形成了文学形象概括方式的多样性。 由于文学形象多样的概括功能, 才使文学形象具有无限的表现力, 成为文学艺术表现的中心环节。 (3)文学形象的审美理想性 所谓审美理想, 这应当是指人们在自己民族的审美文化氛围里形成的、 由个人的审美体验和人格境界所 肯定的关于美的观念尺度和范型模式。它一方面具有个人特色和民族犄色,同时又具有全人类性质。
17、 (4)文学形象的审美属性 由于文学形象与审美理想的密切关系, 这就决定了文学形象的审美属性。 文学形象必须是灌注了作家审 美感情的,既揭示生活意蕴,又具有审美价值的形象。因此是否具有审美属性,便成了文学形象与非文 学形象的分水岭。 全国 2011 年 10 月自学考试文学概论(一) 试题 课程代码:0052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 选或未选均无分。 1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此观点出自中国古代的( D )9-473 A刘勰 B杜甫 C韩愈 D
18、曹丕 2英加登所说的“未定点”是指( B )1-29 A作家打算写的东西 B有待读者具体化的东西 C作家没有写完的东西 D读者未读懂的东西 3朱光潜认为,既然是文章,无论古今中外,都离不开( D )2-109 A气韵 B韵律 C声调 D声音节奏 4根据俄国形式主义文论家的观点,与“陌生化”相对立的是( A )2-131 A自动化 B麻木化 C习惯化 D习俗化 5人们通常说的“文学语言是指( C )2-101 A文学中的语言 B人物语言和叙述人语言 C加工过的、规范化了的书面语 D诗化的语言 6王国维说“词以境界为最上” ,这里的“境界”大体是指( A )3-161 A意境 B格调 C品位 D气
19、度 7李白月下独酌中情感的表达属于( B )3-162 A情景并茂式 B情中见景式 C景中含情式 D直接抒情式 8文本时间长度小于故事时间长度的叙述是( C )4-202 A场景 B减缓 C概略 D省略 9较早明确提出言、象、意三层面说的人是( C )2-95 A孔子 B荀子 C王弼 D庄子 1O传统叙事作品主要采取的叙述视角是( C )4-207 A第一人称叙述 B第二人称叙述 C第三人称叙述 D视角变换叙述 11构成抒情作品的首要条件是( C )4-242 A丰厚的积累 B合理的想象 C真实的情感 D卓越的技巧 12真正对抒情作品产生巨大影响的艺术种类是( A )5-261 A音乐 B舞蹈
20、 C绘画 D雕塑 13抒情语体表现对情感的体验,多用于( D )6-310 A小说创作 B戏剧文学创作 C电影文学创作 D诗歌创作 14 诗经和楚辞风格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 D )6-344 A宗教风格上 B民族风格上 C流派风格上 D地域风格上 15最早提出“养气”说的是( A )6-322 A孟子 B荀子 C韩愈 D杜甫 16中国古代文论家把诗视为“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有效手段,他们强调的 是( C )1-25 A文学创作的雅正风格 B文学创作的美刺手法 C文学创作的道德原则 D文学创作的审美原则 17文学艺术活动的主体调动过去积累的记忆表象,经过艺术加工创造出艺术
21、形象的心理过程,叫做 ( D )7-372 A艺术感觉 B艺术灵感 C艺术情感 D艺术想象 18在现代社会里,商品属性是文学的( D )8-402 A唯一属性 B基本属性 C根本属性 D部分属性 19对文学作品进行阅读、欣赏和再创造的特殊审美活动是指( B )8-411 A文学创作 B文学接受 C文学传播 D文学生产 20下列属于以艺术风格命名的文学流派是( D )9-501 A山水诗、田园诗、边塞诗 B江西派、公安派、桐城派 C元白诗派、韩孟诗派 D豪放派、婉约派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
22、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 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文学观念嬗变的原因包括( ADE )1-3133 A时代精神的变化 B科学技术的变化 C社会心理的变化 D文学自身的变化 E研究者观点的差异及变化 22但丁认为诗包含四种意义,这就是( ACDE )2-97 A字面意义 B终极意义 C譬喻意义 D道德意义 E奥秘意义 23艺术灵感的特征有( ACE )7-363 A突发性 B真实性 C迷狂性 D典型性 E创造性 24艺术灵感与艺术直觉的区别在于( AC E )7-364365 A艺术灵感是一种思维状态,艺术直觉则是一种思维能力 B艺术灵感是一种思维能力,艺术直觉则是一种思维状态 C艺
23、术直觉具有对象性,艺术灵感则没有具体的对象 D艺术灵感具有对象性,艺术直觉则没有具体的对象 E艺术灵感是随机性的、偶然的,艺术直觉则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25中国古典的批评方法主要有( CDE )8-444445 A精神分析批评 B结构主义批评 C印象式批评 D评点式批评 E诠释式批评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 3 小题,26 小题 4 分,27、28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0 分) 26再现说与表现说 1-21;1-23 答: (1) “再现说”是指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模仿或 再现。 (2) “表现说”( expression)是指在文学四要素中
24、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 然流露。 27文学语言的节奏 2-111 答: 节奏是文学语音层面的基本形态之一, 是语音在一定时间里呈现的长短、 高低和轻重等有规律的起伏状 况。 28文学思潮 9-482 答: 文学思潮是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流行的文学观念与文学创作潮流, 它与特定的社会思潮、 哲学思想相关 联,体现了一定历史时段内文学的主要趋向,同时它又会影响、规范同一时代中相当一部分作家的创作 活动。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5 分) 29什么是语言的反复?试举例说明之。2-126 答: 反复,是意思相同的词或句多次重复使用的语言方式。这在古典诗
25、歌中是经常运用的。 “乐土乐土, 爰得我所。 ” 诗经魏风硕鼠 ) “行路难, 行路难, 多歧路, 今安在?” (李白 行路难 ) 。 30典型的真实性是怎样体现的?3-153 答: 典型的艺术魅力还来自它的真实性。这是艺术创造的原则,更是马克思主义典型观的核心命题,它为艺 术典型规定了严格的历史尺度。要求典型具有的真实性,应含有更丰富深刻的历史意蕴。提倡对现实关 系的真实描写。 希望通过卓越的个性刻画, 能揭示出更多的政治和社会的真理, 体现出历史的必然趋势。 像阿 Q、林黛玉这样的典型,当他们以扑面而来的特征性进入我们视野的时候,便能以他们所揭示的现 实关系的真相、真理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26、由于这些典型所揭示的真理、真相十分深刻,不仅与读者尚 处于感性状态的生活体验相一致, 而且还能帮助读者把他对生活的体验提高一步, 从而把握了社会生活 更深层次的本质,弄清了真相,懂得了真理。于是,读者便会为典型的真实性拍案叫绝,形成一种震撼 灵魂的审美激动,产生一种刻骨铭心的艺术感染,使人终生难忘。所以符合历史尺度的真实性,历来是 典型塑造的最高追求,也是典型具有艺术魅力的第一位元素。 31抒情小品文在内容上具有怎样的特征?5-287 答: 纵观中国文学史,抒情小品文一般具有如下两大特点: 一、在内容上高度自由。 1、抒情小品文涉及的题材十分广泛,一人一事,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景一物,都足以
27、成为抒情小 品文的题材。 2、抒情小品文涉及的主题多种多样,它未必具有多么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多么长远的社会价值,但它能 够从不引人注目的琐屑事物中挖掘发人深思的道理, 以浓郁的诗意表现人性之美与自然之趣, 以朴素的 情感打动读者,陶冶人们的情操,培养高尚的生活情趣。因此,优秀抒情小品文虽然篇幅短小,却往往 蕴含着深厚的意味。柳宗元的永州八记、韩愈的祭十二郎文 、袁宏道的满井游记等都是这方面 的范例。 二、在形式上灵活多样。 1、在文体方面,抒情小品文的种类十分丰富,传统文献中的序、跋、记传、祭文、书信,都可以归入 抒情小品文之列。 2、在表现方式上,它可以叙事,但不必有完整的情节,也不必以塑造人
28、物为目的;可以抒情但不必 受诗词格律的束缚; 可以议论, 但不必遵守议论文始、 叙、 证、 辩、 结的行文规范; 它可以是有韵的 (赋、 骈体文) ,也可以是无韵的;可以用来达到一定的实用目的,但同时又具有高超的艺术价值,体现作家 鲜明独特的创作个性。 3、在篇幅方面,它可长可短。短者可以数十字,长者可达几千言。庾信的至仁山铭 、元结的东崖 铭 ,都只有六十四字,李翱的题灵鹫寺只有八十三字,都是短小精悍、玲珑剔透之作。 32创作动机对创作过程的影响有哪些?7-381382 答: 创作动机并不是仅仅起到激励作家进入创作过程的作用, 创作动机作为作家创作活动的最终意图, 它在 整个创作过程中都发挥
29、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在某种程度上还决定着作品的风格与基本价值取向, 甚至还 能决定一部作品的成败。这表现在下列三个方面: (1)一是创作动机影响着作家对创作手法和技巧的选择。 创作手法和技巧是在一定的创作动机的指导下被作家选择和使用的。 所以不同的创作动机就会导致作家 对不同创作手法与技巧的选择。 (2)二是创作动机影响着文学作品的内容。 一部作品在内容方面是怎样的,表现了什么样的价值取向,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作家的 创作动机。 (3)三是创作动机影响着作品的风格。 作家出于怎样的目的去从事创作,也往往会表现在作品的风格上。 总之,创作动机作为文学艺术创作的第一个重要环节,对创作过程与作品内
30、容、作品风格都具有重要的 影响作用,有时甚至是决定性作用。 33简述文学流派的特点。9-507508 答: 文学史上的文学流派,一般说来,具有以下两个基本的特点: (1)首先,一个文学流派内部的作家总有着相同或相近的文学观念和审美理想。 这种共同的文学观念与审美理想的生成往往是由于共同的时代氛围、生活经验而形成。 (2)其次,一个文学流派内部的作家,他们的文学创作大抵会表现出类似的文学风格和美学趣味。 共同的文学风格是一个文学流派成立的重要因素。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 3 小题,34 小题 15 分,35、36 每小题 10 分,共 35 分) 34试以陆游卜算子咏梅为例,论述文学文本的层面及
31、其相互关系。原作如下: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2-99 答: 首先,文本是一种语言的艺术构造,所以语言是必不可少的要素;其次,这种语言构造总是要表达一种 活生生的艺术形象,故形象不可或缺;最后,这种由语言表达的艺术形象总是要指向某种体验及其意蕴 世界,因此,意蕴十分重要。大凡成功的或优秀的文学文本,总是具备这三神要素。这样,我们可以说 文学文本由三个层面组成:文学语言组织、文学形象系统和文学意蕴世界。 (1)文学语言组织是文学文本的最直接和基本的存在方式。 没有这种存在方式,就不可能有文学。作家的写作创造出文学
32、语言组织,而读者的阅读则首先必须借助 这种语言组织。因此,文学语言组织构成了文学文本韵基本现实。文学语言组织是文学文本的最基本层 面。 (2)文学形象系统是文学语言组织所显现的感性生活画面。 文学形象系统是沟通文学语言组织和文学意蕴世界的中介, 处在核心层面。 这一层面既离不开文学语言 组织,又规定着文学意蕴世界。 (3)文学意蕴世界是文学语言组织及其显现的感性生活画面所可能展现的深层体验空间,文学意蕴世 界是文学文本的最深层面。这一层面依存于文学形象系统和文学语言组织。 35试析文学风格的审美构成。6-318328 答: 文学风格在作品中是一种有机整体的存在。 文学风格的审美构成是那些从情绪
33、上给人以鲜明印象的要素 的融合,显现为给人以美感的整体风貌。文学风格的构成要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在这里我们主 要从中国传统的文论出发,同时兼顾到不同文体的要求, 从内在统一性和本体论的角度提出如下的要素构成,即:文采、情调、韵味、气势、氛围。这五者相互 依存、相互制约、密切相关。 (1)文采 文采指作品中的言语色彩,是文学风格的外表。 (2)情调 情调指作品中的情感格调。 (3)气势 气势指作品中的精神状态和精神力量的运动状况。 (4)氛围 弥漫于作品中的特定气氛,往往与景物、场面、环境相结合,构成特定的意境和情境,常见于抒情作品 和叙事作品。 (5)韵味 韵味指作品言语结构所产生的情趣
34、和意味,由于它是含而不露的,所以特别需要读者去品味。 36抒情作品指的是简要地表现、传达作者以情感为核心的内在心性的文学作品。你是如何理解“以情 感为核心的内在心性” ,又是如何理解“表现” 、 “传达”的?试举例说明之。5-243 答: (1)所谓“以情感为核心的内在心性” ,是指包括情感在内的诸种感性心理因素,这些因素包括情感、 个性、本能、欲望、无意识、志向等等。 (2)所谓“表现”(express)是指自然呈现作者的内在心性,所谓“传达”( convey)是指作者不仅要 表现自己的内在心性,而且要将其传达给读者,使读者丁解、分享自己的内在心性。至于表现、传达作 者以情感为核心的内在心性
35、的手段与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它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可以 借助音调的变化,也可以借助词语的搭配;可以借助语法的调整,也可以借助修辞的完善。 全国全国 20112011 年年 1 1 月自学考试月自学考试文学概论文学概论( (一一) )试题试题 课程代码:0052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 选或未选均无分。 1提出“童心”说的明代学者是( A )1-90 A李贽 B袁宏道 C金圣叹 D叶燮 2提出“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的是( D )2-95 A
36、老子 B孔子 C王弼 D庄子 3 “距离说”的提出者是( B )8-415 A姚斯 B爱德华布洛 C英加登 D伊瑟尔 4提出“气盛言宜”的是( D )7-351 A杜甫 B柳宗元 C孟子 D韩愈 5戏剧起源于( B )9-480 A史诗 B宗教 C神话 D巫术 6索绪尔把语言区分为语言结构和言语。他认为语言结构是一种代码,而言语则是( A )2-103 A信息 B系统 C知识 D口语 7刘勰说的“才有庸俊,气有刚柔,学有深浅,习有雅郑”指的是( C )6-331 A文学风格的独创性 B文学风格的稳定性 C文学风格的多样性 D文学风格的审美性 8宣称作者之死是现代文学阅读活动起点的是( C )9
37、-499 A约翰巴思 B科勒 C罗兰巴尔特 D詹姆逊 9 “野蛮人的世界观就是给一切现象凭空加上无所不在的人格化的神灵的任性作用” ,这种“万物有灵 论”的观念出自( A )9-454 A泰勒原始文化 B弗雷泽金枝 C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 D维柯新科学 10以诠解词句、阐释原意为主的批评方式是( B )8-444 A印象式批评 B诠释式批评 C评点式批评 D随意式批评 11文学作品指的是( C )2-94 A文学文本 B未经读者阅读的文学文本 C读者已经阅读的文学文本 D文学语言 12主张和提倡“陌生化”观点的是( B )9-506 A接受美学批评 B俄国形式主义批评 C结构主义批评 D社会批评
38、 13按照福斯特的分类,具有多重复杂性格特征的人物属于( C )4-221 A扁平人物 B表意型人物 C圆形人物 D典型人物 14说“性格就是理想艺术表现的真正中心” ,对于性格在叙事文学中的重要性进行高度评价的哲学家 是( C )4-224 A康德 B费尔巴哈 C黑格尔 D谢林 15 “移情说”的提出者是( B )1-81 A苏珊朗格 B立普斯 C克莱夫贝尔 D布洛 16故事时间长度与文本长度相互对照形成的时间关系被称为( B )4-201 A时差 B时距 C时滞 D时段 17西方对文艺理论的贡献是( C )4-223(教材中无法找到标准答案) A意象 B意境 C典型 D性格 18 马克思说
39、: “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说来, 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 这句话的意思是( B )1-20 A没有音乐感就不能听音乐 B审美主体审美能力的重要性 C要加强音乐教育 D音乐美并不客观存在 19英加登认为“形而上特质”只有某些文本才会具有,而这些文本指的是( C )2-99 A “恐怖的文学” B “荒诞的文学” C “伟大的文学” D “经典的文学” 20 “韵味说”是意境的审美魅力所在,认为“有韵则生,无韵则死”的是( B )3-169 A王国维 B陆时雍 C王昌龄 D司空图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
40、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 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在叙事性文学文本中,故事中的典型行动序列有( ACD )4-227 A首尾接续式 B前后接应式 C左右并联式 D中间包含式 E中间埋伏式 22文学语言组织的审美特征有( ABC )2-128 A内指性 B陌生化 C音乐性 D熟悉性 E规律性 23审美心理结构的应对方式是( BC )8-425 A接续 B同化 C顺应 D违逆 E接受 24郑板桥认为艺术创作的过程是( CDE )7-393 A纸上之竹 B自然之竹 C手中之竹 D眼中之竹 E心中之竹 25丹麦文学史家勃兰兑斯认为, “我们观察一切事物,有三种方式” ,这三种
41、方式是指 ( ACE )1-74 A审美的方法 B哲学的方法 C实际的方法 D科学的方法 E理论的方法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26概略 4-202 答: 概略是文本时间长度小于故事时间长度的粗略叙述。 27文学风格 6-301 答: 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和言语结构中所显示出来的、 能引起读者持久的审 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28文本 2-93 答: 文本是根据一定的语言衔接和语义连贯规则而组成的整体语句或语句系统,有待于读者阅读。 29艺术变形 7-392 答: 艺术变形是指作家为了达到某种艺术效果而在创作过程中有意将描写对
42、象以扭曲的、 畸形的形式表现出 来。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30创作动机对创作过程起到什么样的影响和作用?7-381 答: 创作动机并不是仅仅起到激励作家进入创作过程的作用, 创作动机作为作家创作活动的最终意图, 它在 整个创作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在某种程度上还决定着作品的风格与基本价值取向, 甚至还 能决定一部作品的成败。这表现在下列三个方面: (1)创作动机影响着作家对创作手法和技巧的选择 创作手法和技巧是在一定的创作动机的指导下被作家选择和使用的。 所以不同的创作动机就会导致作家 对不同创作手法与技巧的选择。 (2)创作动机影响着文学
43、作品的内容 一部作品在内容方面是怎样的,表现了什么样的价值取向,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作家的创作动机。 (3)创作动机影响着作品的风格 作家出于怎样的目的去从事创作,也往往会表现在作品的风格上。 31文学象征意象的艺术特征是什么?3-175 答: 文学象征意象是以表达观念、 哲理为目的, 以象征为基本艺术手段的具有荒诞性和审美求解性的艺术形 象。它和典型、意境鼎足而居,也是达到艺术至境的高级形象形态之一。它的基本特征是: (1)哲理性 这是文学象征意象的本质特征。文学象征意象作为“表意之象” ,所表之“意” ,便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 形成的对事物的哲理性观念、意念,或者说是一种哲理性思考。 (2
44、)象征性 这是文学意象基本表现手段。这里的“象征” ,是取狭义象征论。另有一种广义象征论,认为一切文学 艺术作品都是象征的,由于缺乏理论针对性,本书不拟采纳。对于狭义的象征,黑格尔曾有过严格的界 定,他说: “象征一般是直接呈现于感性观照的一种现成的外在事物,对这种外在事物并不直接就它本 身来看,而是就它所暗示的一种较广泛较普遍的意义来看。因此,我们在象征里应该分出两个因素,第 一是意义,其次是这意义的表现。 ” (3)荒诞性 这是文学象征意象的形象特征。在现代艺术中, “荒诞”成了一个极常见的术语,如“荒诞派文学” 、 “荒 诞派戏剧”等,其实都是由象征意象的形象的“奇辟荒诞”引起的。 (4
45、)求解性 这是文学象征意象的审美特征。 由于象征意象创造的目的是为了表达哲理或观念, 那么对象征意象艺术 的审美过程,便形成了不断追问、不断求解的审美鉴赏的过程。这种审美求解的过程有点近似猜谜。当 象征意象以不合常理、不合常情的形象呈现于人们眼前时,常使人一接触它头脑里便顿生疑窦。 32结合具体的文学文本,说明文学文本的三个基本层次。2-99 答: 文学文本由三个层面组成: (1)文学语言组织是文学文本的最直接和基本的存在方式。没有这种存在方式,就不可能有文学。作 家的写作创造出文学语言组织,而读者的阅读则首先必须借助这种语言组织。因此,文学语言组织构成 了文学文本的基本现实。文学语言组织是文
46、学文本的最基本层面。 (2)文学形象系统是文学语言组织所显现的感性生活画面。文学形象系统是沟通文学语言组织和文学 意蕴世界的中介,处在核心层面。这一层面既离不开文学语言组织,又规定着文学意蕴世界。 (3)文学意蕴世界是文学语言组织及其显现的感性生活画面所可能展现的深层体验空间,文学意蕴世 界是文学文本的最深层面。这一层面依存于文学形象系统和文学语言组织。 33文学审美意识形态的内涵有哪些?1-70 答: 文学具有意识形态性,又具有审美特性,当意识形态性与审美特性有机结合在一起,就不再是两者简单 的相加,而变成为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独立系统。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本身不是简单的,既非单一 的意识形
47、态的表现,也非单纯的审美,它是复杂的、丰富的,它的具体内涵可以从下面几点加以说明: (1)从性质上看,有集团倾向性又有人类共通性 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 的确表现出集团的、 群体的倾向性, 这是毋庸讳言的。 这里所说的集团、 群体, 包括了阶级但又不只阶级。不同集团、群体的作家由于所处的地位不同,代表着不同的利益,这样他们 必然会把各自的意识渗透到文学的审美描写中, 从而表现出不同集团、 群体的意识和思想感情的倾向性。 (2)从主体特征看,是认识又是情感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无疑包含了对社会的认识。这就决定了文学有认识的因素。认识有感性认识和 理性认识,文学中的认识是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结合
48、,更多的情况下是理性认识渗透到感性认识中。 (3)从目的功能上看,是无功利性又是有功利性 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的又一表现,就是它不以功利为目的,但又有功利性。文学是审美的,那么在一 定意义上它就是游戏,就是娱乐,就是消闲,似乎没有什么实用目的,仔细一想,它似乎又有功利性, 而且有深刻的社会功利性。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 3 小题,第 34、35 小题各 12 分,第 36 小题 14 分,共 38 分) 34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谈谈文学接受形成的主客体条件。8-411 答: 一、文学接受心境要满足以下三个方面的条件: 1、接受者的兴趣 接受者要对具体的文学作品有兴趣。 接受者仅有一般的文学兴趣
49、还不行, 还必须有针对某一部文学作品 的特定的兴趣,如此阅读才能现实地进行。 2、接受者的审美心态 接受者需要暂时与现实生活拉开一定的距离,以保持一种审美的心态。文学作品是一个虚构的世界,一 片想象的审美天地。 3、接受者的对话愿望 接受者要有与作品及作者对话的愿望。阅读是接受主体主动、自主的精神活动,也是接受者与他人外部 世界交往、交流的一种方式。 二、作为客体条件的文学作品 文学作品要成为有意义的接受客体,必须具备相对于读者而言的一定的条件。具体有以下三个方面: 1、满足接受者的阅读需求 作品必须满足接受者至少某一方面的阅读需求。 读者的需求因思想水平、 文化基础与文学修养的差异而 有所不同,但往往又是多种动机因素并存、混合的。 2、一定程度的可理解性 作品必须具有一定程度的可理解性。文学接受是信息传递、精神沟通的活动,文学作品如果对接受者而 言是难以理解的或不可理解的,就会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