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医执业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医师考试辅导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 第 1 页 精、气、血、津液、神精、气、血、津液、神 细目一:精细目一:精 1.人体之精的基本概念 人体之精,是指禀受于父母的生命物质与后天水谷精微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精华物质,是人体生命的 本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人体之精的概念与古代哲学中的精概念有严格的区别:人体之精是人体生命的本原,古代哲学的精是 宇宙万物的生成本原。 2.人体之精的功能 繁衍生命 濡养作用 化血作用 化气作用 化神作用 3.人体之精的分类 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 生殖之精 脏腑之精 细目二:气细目二:气 1.人体之气的概念 气是人体
2、内活力很强、运行不息的极精微物质。 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2.人体之气的生成 生成之源 先天之气(元气):源于先天之精,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与气生成的相关脏腑 3.人体之气的运动与气化 (1)人体之气的运动 气的运动称为气机。 中医执业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医师考试辅导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 第 2 页 气运动的基本形式 升:气自下而上的运行 降:气自上而下的运行 出:气自内向外的运行 入:气自外向内的运行 气运动的意义 之气、谷气、清气的布散全身。 精、血、津液在体内的运行。 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 与自然相联系和适应离不开气的升降出入运动。 脏腑之气的运
3、动规律 具体而言: 心肺在上,在上者宜降; 肝肾在下,在下者宜升; 脾胃居中,为升降之枢纽; 六腑气机是降中寓升。 一般规律: 升已而降、降已而升、升中有降、降中有升。 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失常称“气机失调”。 气的运行受阻而不畅通,称作“气机不畅”; 受阻较甚,局部阻滞不通,称作“气滞”; 气的上升太过或下降不及,称作“气逆”; 气的上升不及或下降太过,称作“气陷”; 气的外出太过而不能内守,称作“气脱”; 气不能外达而郁结闭塞于内,称作“气闭”。 (2)气化的概念和形式 概念: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是指由人体之气的运动而引起的精气血津液等物质与能量的新陈 代谢过程。是生命最基本的特征之一。
4、 形式: 精的生成、精化为气、精化为髓、精血同源互化、津液与血同源互化; 血的化生与其化气生神、津液的化生与其汗化尿、气的生成与代谢等。 4.人体之气的功能 推动与调控作用 温煦与凉润作用 防御作用 固摄作用 中介作用 中医执业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医师考试辅导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 第 3 页 推动作用 调控作用 气中属阴部分的减缓、抑制、宁静作用。 生理体现: 抑制和减缓人体的生长发育及生殖功能 抑制和宁静各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 抑制和减缓精血津液的生成及运行输布 抑制和宁静精神活动 病理表现:脏腑功能虚性亢奋,精气血津液的生成、输布、运行、代谢加快,消耗过多,精神亢奋, 可见遗精、多汗、
5、出血、烦躁、失眠等。 温煦和凉润作用 防御作用 含义:气的护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同时驱除侵入人体病邪的作用。 生理体现:防御外邪入侵,同时驱除侵入人体病邪。 病理表现:易染疾病,病后难愈。 中医执业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医师考试辅导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 第 4 页 固摄作用 中介作用 人体之气的中介作用,主要是指气能感应传导信息,以维系机体的整体联系。 5.人体之气的分类 一身之气 元气 宗气 营气 卫气 脏腑之气、经络之气 (1)一身之气 含义:是活力很强、运行于全身的极细微物质,简称“人气”或“气”。 生成:先天之精化生为元气,水谷之精化生为谷气。 分布:行于脉中为营气,行于脉外为卫
6、气;谷气与自然界清气相聚于胸中者为宗气;分布于脏腑、经 络者为脏腑之气、经络之气。 (2)元气 含义: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人体最根本、最重要的气。 生成:由肾藏的先天之精所化生,赖脾胃化生的水谷之精的滋养补充。 分布:发于肾,以三焦为通路,循行全身,内而五脏六腑,外而肌肤腠理,无处不到。 功能: 推动和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机能。 推动和调控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 (3)宗气 含义:由谷气与自然界清气相结合而积聚于胸中的气。宗气在胸中积聚之处称为“气海”又名膻中。 生成:由脾胃运化的水谷之精所化生的水谷之气和肺从自然界中吸入的清气相结合而成。 分布:宗气聚于胸中,上出息道
7、,贯注心脉及沿三焦下行的方式布散全身。 生理功能: 上出于肺循喉咙而走息道推动呼吸与呼吸、语言、发声有关。 贯注心脉推动血行与气血运行、心搏的力量及节律有关。 沿三焦下行于脐下丹田资先天元气。 (4)营气 含义:行于脉中而具有营养作用的气。又称“营血”、“营阴”。 生成: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水谷精微中之精华部分)。 中医执业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医师考试辅导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 第 5 页 分布:进入脉中,运行全身,内入脏腑,外达肢节,终而复始,营周不休。 生理功能:化生血液和营养全身。 (5)卫气 含义:行于脉外而具有保护作用的气。又称“卫阳”。 生成:脾胃运化之水谷精微所化生。(水谷
8、之悍气)。 分布: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腹。内而胸腹脏腑,外而皮肤肌腠,布散全身。 生理功能:防御外邪、温养全身、调控腠理。 (6)脏腑之气、经络之气 含义:一身之气分布到某一脏腑或某一经络,即成为某一脏腑或经络之气。 生成:先天元气和后天宗气构成。 分布:脏腑之气分布在各脏腑;经络之气分布在经络系统中。 生理功能: 经络之气:感应、负载和传导各种刺激、信息达到病所。 细目三:血细目三:血 血的基本概念 血的生成 血的运行 血的功能 中医执业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医师考试辅导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 第 6 页 1.血的概念 2.血的生成 (1)血液化生之源 (2)与血生成相关
9、的脏腑 脾胃: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所化生的营气和津液是血液生成的物质基础。 心肺:营气和津液由脾上输于心肺,与肺吸入的清气结合,贯注心脉,在心气的作用下化赤而为血。 肾:肾藏精,精生髓,精髓化生为血;肾精化生元气,促进脾胃运化,有助于血液化生。 3.血液的运行 循行方式: 血液运行于脉道之中,循环不已,流布全身。 (1)影响血液运行的因素: 气的推动与宁静作用、温煦与凉润作用平衡使血液运行不息,并保持一定的速度。 气的固摄作用控摄血液按一定轨道运行 脉道通畅无阻 血液的清浊及粘稠状态 血液的寒热 病邪的影响 (2)影响血液运行的相关脏腑功能 心主血脉心气推动血液在脉中运行 肝主疏泄调节血量,维持
10、血液循环及流量的平衡 肝 藏 血防止血溢脉外 脾主统血控制血在脉中运行,防止血溢脉外 肺朝百脉肺气宣发肃降,调节气机 4.血的功能 (1)濡养作用 意义:血液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对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起着濡养和滋润作用,以维持各脏腑组织器 官发挥生理功能,保证了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生理体现:面色红润、肌肉壮实、皮肤和毛发润泽、感觉灵敏、运动自如。 (2)化神作用血是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 意义:人的精神活动必须得到血液的营养,只有物质基础的充盛才能产生充沛而舒畅的精神情志活动。 中医执业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医师考试辅导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 第 7 页 生理体现:精神充沛、神志清晰、感觉灵
11、敏、思维敏捷。 病理表现:精神疲惫、健忘、失眠、多梦、烦躁、惊悸,甚至神志恍惚、谵妄、昏迷。 细目四:津液细目四:津液 津液的基本概念 津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 津液的功能 1.津液的基本概念 含义: 是体内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形体官窍的内在液体及其正常的分泌物。是构成人体和维持 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津液的异同: 同:同源于水谷精微,均赖脾胃运化而生成。 2.津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 (1)津液的生成 中医执业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医师考试辅导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 第 8 页 (2)津液的输布 (3)津液的排泄 汗液:肺气宣发,输精于皮毛,经气的蒸腾激发 形成汗液排出肺。 呼气:肺主呼
12、吸,呼出水气。 尿:肾气蒸化,生成尿液;肾气推动激发作用下排出体外;肾气的固摄作用使尿液不会随时漏出。 粪:大肠传化糟粕,带走一部分残余水分。 3.津液的功能 (1)滋润濡养 布散于体表滋润皮毛肌肉; 渗于体内濡养脏腑; 输注于孔窍滋润官窍; 渗注骨、脊、脑充养骨髓、脊髓、脑髓; 流入关节滋润骨节。 (2)充养血脉 津液为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注于脉中,化生为血液,滋润濡养全身。津液可调节血液浓度,津血互 化。 (3)维持人体体温相对恒定 细目五:神细目五:神 1.人体之神的基本概念 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及其外在总体表现的统称。其内涵概括了生理活动、心理活动,以及生命活 动的外在体现。其中将精
13、神、意识和思维活动归纳为狭义之神。 2.人体之神的生成 精气血津液是化神、养神的物质基础。 脏腑精气对外界刺激的应答。 3.人体之神的分类 (1)五神:即神、魂、魄、意、志。 (2)情志:七情、五志。 (3)思维:思维活动,意、志、思、虑、智(内经)。 4.人体之神的作用 (1)调节精气血津液的代谢 中医执业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医师考试辅导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 第 9 页 (2)调节脏腑的生理功能 (3)主宰人体的生命活动 细目六:精、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细目六:精、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1.1.气与血的关系气与血的关系 (1)气为血之帅 (2)血为气之母 2.气与津液的关系 (1)
14、气能生津 机理:气是津液生成的动力,津液的生成依赖于气的推动作用。 生理:气充盛则津液足。 病理:气亏虚则津液不足。 治疗:补气生津。 (2)气能行津 机理:气是津液在体内正常输布运行的动力。 生理:气行则水行。 病理:气虚、气滞则水停,即“气不化水”。 治疗:行气与利水并用。 (3)气能摄津 机理:气通过对津液排泄的有节控制,维持着体内津液量的相对恒定。 生理:维持体内津液代谢平衡。 中医执业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医师考试辅导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 第 10 页 病理:气虚,固摄力量减弱则津液外泄。 治疗:补气固津。 (4)津能生气 机理:津液受到各脏腑阳气的蒸腾温化,可化生为气。 生理:
15、津充气旺。 病理:津液亏耗则气衰少。 治疗:气阴两补。 (5)津能载气 机理:气的运行须依附于津液,否则会漂浮失散而无所归。 生理:津液是气的载体。 病理:气随津脱。 治疗:益气固脱、补液养津。 3.精、血与津液之间的关系 精血同源、津血同源 4.精、气、神之间的关系 精、气、神三者可分而不可离,称为人身“三宝”。 (1)气能化精、摄精 (2)精能化气 (3)精与气化神 (4)神驭精气 【A1型题】 具有“慓疾滑利”特点的气是( ) A.卫气 B.营气 C.元气 D.宗气 E.清气 【正确答案】A 具有“走息道以行呼吸,贯心脉以行气血”功能的气是( ) A.胃气 中医执业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医
16、师考试辅导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 第 11 页 B.元气 C.营气 D.卫气 E.宗气 【正确答案】E 与气的生成关系密切的脏腑是( ) A.心、脾、肾 B.肺、肝、肾 C.肺、脾、肾 D.肝、脾、肾 E.心、肝、肾 【正确答案】C 临床上,在治疗瘀血病证时常配以行气、补气药,其理论根据是( ) A.气能生血 B.气能行血 C.气能摄血 D.血能载气 E.血能生气 【正确答案】B 与津液的输布关系最密切的脏腑是( ) A.肝、脾、肾、三焦 B.脾、肺、肾、三焦 C.心、肝、脾、三焦 D.脾、肺、心、三焦 E.心、肝、肾、三焦 【正确答案】B “夺血者无汗”的理论依据是( ) A.气为血帅 B.血为气母 C.汗为心液 D.津血同源 E.气能行津 【正确答案】D 临床上,治疗血虚病证时常配以益气药,其理论依据是( ) A.气能行血 B.气能生血 C.气能摄血 中医执业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医师考试辅导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 第 12 页 D.血能载气 E.血为气母 【正确答案】B 【B 型题】 A.推动作用 B.温煦作用 C.固摄作用 D.防御作用 E.气化作用 1.能防止体内液态物质无故流失主要是气的哪项作用( ) 【正确答案】C 2.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过程所依赖的是气的哪项功能( ) 【正确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