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知识梳理:(七年级下课内文言文)

上传人:争先 文档编号:173546 上传时间:2021-03-1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64.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知识梳理:(七年级下课内文言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1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知识梳理:(七年级下课内文言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1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知识梳理:(七年级下课内文言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1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知识梳理:(七年级下课内文言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1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知识梳理:(七年级下课内文言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孙权劝学孙权劝学 【文学常识】 资治通鉴 ,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 1362 年间的史事,内容以 政治、 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长于描写战争。 宋神宗以其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将其命名为 资治通鉴 。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主旨归纳】 本文通过孙权劝吕蒙学习,吕蒙取得成就后受到鲁肃赞许的故事,表现了孙权善于现身说法来达到劝学 的目的,也表现了吕蒙就学的惊人长进,告诉我们只要努力学习就会有所长进的道理。 【写作特点】 (1)详略得当的叙述安排。文章详写了孙权劝学的过程及劝学的结果,略写了吕蒙的具

2、体学习过程,突出 了文章的主题。 (2)运用侧面烘托和对比手法表现人物。吕蒙读书的功效正是通过鲁肃的话侧面展示出来的,鲁肃的惊叹 衬托了吕蒙今非昔比的事实。鲁肃话中的“吴下阿蒙”又将吕蒙的现在与过去进行了纵向的对比,突出了吕 蒙的“变”,从而写出孙权劝学和吕蒙就学的效果。 (3)言简意丰的语言描写。白描式的语言描写,既表现出人物的态度、性格、心理,又交代故事的起因、结 果。 内容理解 (1)孙权是怎样劝吕蒙学习的孙权是怎样劝吕蒙学习的?从劝学的过程中从劝学的过程中,可可以看出孙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以看出孙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孙权首先要求吕蒙:“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既表现出对吕蒙的殷切爱护

3、,又带有命令的王者权威。 孙权实事求是,根据实际情况,不要求吕蒙“治经为博士”,而是要他“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又联系自己在学 习中所受的教益劝解吕蒙:“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孙权以自身为例,晓之以理、动 之以情地层层劝解。他可以和部将就非军事、非政治的话题进行交流,由此可见,孙权平易近人。他对部将严 格要求,为提高屡立战功的吕蒙的素质而谆谆教导,具有王者风范。 (2)语言描写在文中有怎样的作语言描写在文中有怎样的作用用? 本文以对话为主,用不多的几句话,就表现出了三位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如从“卿今当涂掌 事,不可不学”就可以看出孙权作为一名领导者对属下的严格

4、要求和殷切期望,更能使人感受到说话者的语重 心长。又如“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形象地表现了鲁肃因吕蒙的变化而产生的惊喜 心情,既肯定了今天的吕蒙,又委婉而含蓄地批评了吕蒙过去学识浅陋,言简意赅。又如吕蒙以“士别三日,即 更刮目相待” 回答鲁肃的惊叹,十分简洁,既表现了自己治学的毅力和信心,又肯定了学习对一个人才能的发展 与提高所起的重要作用。 卖油翁卖油翁 【文学常识】 选自归田录卷一(中华书局 1981 年版)。有删节。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 居士,谥号文忠,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 【主旨归纳】 本

5、文通过写卖油翁以娴熟高超的酌油技艺告诫因“善射”而自矜的陈尧咨的故事,阐明了技艺专长 全在于熟能生巧、精益求精,而不应恃技而骄的道理。 【写作特点】 (1)详略得当,主题突出。整篇文章篇幅短小,不足 200 字,但情节完整,重点突出。开头虽然赞扬陈尧咨的 射技,却没有渲染他的射技如何高超,仅用“十中八九”一笔带过。大量的笔墨都在描述卖油翁酌油的过程, “取”“置”“覆”“酌”“沥”等动词的运用,准确生动地展示了他精湛的酌油技艺,充分说明了熟能生巧 的道理。 (2)运用对比,形象鲜明。本文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使得人物形象鲜明突出。陈尧咨善射但骄傲自 矜,不可一世;卖油翁技高一筹,沉着、冷静、自

6、信,表现出超然物外的智者风范。 内容理解 (1)文章写了射箭和酌油两件事文章写了射箭和酌油两件事,为什么详写酌油为什么详写酌油,略写射箭略写射箭? 文章主要通过写卖油翁的酌油技艺,阐明熟能生巧的道理,所以重点写卖油翁酌油;而对陈尧咨射箭,只用 “当世无双”“十中八九”一笔带过。这样,有详有略,主次分明,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2)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 本文主要运用了神态描写、 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使得人物形象形神兼备,个性鲜明。 神态描写,如 “睨之” , 用笔简练传神,表现了卖油翁不在乎的心理。语言描写,写陈尧咨,用“汝亦知射

7、乎?吾射不亦精乎”两个问句, 表现了他的傲慢无礼、目中无人;而写卖油翁,用“无他,但手熟尔”,表现了卖油翁的沉着、冷静和自信。动 作描写,如写卖油翁酌油的过程,运用“取”“置”“覆”“酌”“沥”等动词,表现了卖油翁娴熟高超的酌油 技艺。 (3)本文阐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本文阐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除了这个道理除了这个道理,你还能从中获得哪些启示你还能从中获得哪些启示? 示例一:“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即使有专长,也不应该恃技而骄,以免贻笑大方。 示例二: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要保持谦虚的态度,不停地学习。 示例三:要敢于正视自己的缺点,知错能改。 陋室铭陋室铭 【文学常识】 铭,古代刻在

8、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 一般用韵。 【主旨归纳】 陋室铭通过对自己的简陋居室的描写,说明了“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 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写作特点】 (1)托物言志,彰显主题。本文借“陋室”,抒发了作者的情怀和志趣。本文以“有仙之山”“有龙 之水”比喻“陋室”也具有“名”和“灵”的性质,自然引出本文的主旨句“惟吾德馨”。接下来作者分别 从居室的环境、主人的交往情况及日常生 活,鲜明地展示了“陋室”主人的精神生活风貌。最后作者又用诸 葛庐、子云亭类比“陋室”,在更高境界上表现了“惟吾德馨”。 (2)反向立意,不

9、落俗套。 文章一开始便运用反向立意的手法,只字不提 “陋室” 如何 “陋” ,却从 “陋” 的反面“不陋”来立意,极力表现“陋室”不“陋” 。 内容理解 (1)陋室的主人热爱自己的居室,自评 “斯是陋室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惟吾德馨” ;他与情趣高雅的朋友谈笑风生,文中用 “谈谈 笑有鸿儒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往来无白丁”来表达。 文中表现作者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无丝竹之乱耳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无案牍之劳形 文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有龙则灵 陋室铭中作者拿其“陋室”与古代贤人相类比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南阳诸葛庐

10、,西蜀子云亭西蜀子云亭 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清幽、雅致的句子是: 苔痕上阶绿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草色入帘青 文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句子是: 谈笑有鸿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往来无白丁。 文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惟吾德馨 。 文中展示陋室主人“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精神风貌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阅金经。无丝竹 之乱耳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无案牍之劳形。 文中以比喻起兴的句子是: 山不在高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有龙则灵。 文中“惟吾德馨惟吾德馨”一句提挈了全文。 (2)试分析“无丝竹之乱耳试分析

1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言外之意无案牍之劳形”的言外之意。 作者并不是不喜欢音乐,在此“丝竹”暗指官场上聚会、酬宴时助兴的音乐,而“无丝竹之乱耳”与下句 “无案牍之劳形”相互对照,表达了作者对官僚们寻欢作乐的生活态度的批判和对官府公事的厌倦,表现了作 者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以及安贫乐道的品质和高洁傲岸的节操。 (3)结合现代社会的现实情况结合现代社会的现实情况,评价一下刘禹锡的思想。评价一下刘禹锡的思想。 示例一:我认为即便在现代社会,刘禹锡仍然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陋室铭表现了尽管居室简陋,但只要 居室的主人品德高尚,情趣高雅,就不会觉得简陋,而是处处见雅趣的思想。 在当今

12、物欲横流、 竞争激烈的社会, 我们更要追求高尚的品德和高雅的情趣。 示例二:我认为刘禹锡在文中流露出的是一种消极避世的思想。 他逃避世俗,远离大众,缺少社会担当精神。 这种不与时俱进、不参与竞争的人,在现代社会中是不容易生存的。 爱莲说爱莲说 【文学常识】 说,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周敦颐(10171073), 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主旨归纳】 本文以“莲”自喻,通过对莲可贵品格的赞美,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 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而是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

13、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写作特点】 (1)托物言志,立意高远。作者借赞美莲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表现了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 态度。 (2)巧用衬托手法。本文先后用菊、牡丹衬托莲:第一次衬托,表现自己爱好的与众不同;第二次衬托, 显出了莲的品格高于百花;第三次衬托,以牡丹反衬,以菊陪衬,突出了莲的美好形象。 内容理解 (1)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 出淤泥而不染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濯清涟而不妖。 全文的中心句是:莲莲,花之君子者也。花之君子者也。 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香远益清香远益清 。 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不

14、蔓不枝 文中用来比喻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君子品格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出淤泥而不染 文中比喻君子志洁行廉、清高庄重的仪态,令人敬重不敢轻易侮辱的句子是: 亭亭净植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可远观而不可 亵玩焉亵玩焉 文中“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照应了文中的“自李唐来“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世人甚爱牡丹” (2)爱莲说中爱菊、爱莲、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分别是什么爱莲说中爱菊、爱莲、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分别是什么? 爱菊代表的人生态度是隐居避世;爱莲代表的人生态度是追求高洁品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爱牡丹代表 的人生态度是追求功名利禄。 (3)本文主要写的是“莲之本文主要写的是“莲之爱”爱”,为什么还要写

15、“菊之爱”“牡丹之爱”呢为什么还要写“菊之爱”“牡丹之爱”呢? 以 “菊之爱” “牡丹之爱” 衬托 “莲之爱” ,突出莲之高洁,赋予莲花美好的品质,同时表达作者洁身自好、 不慕名利、正直傲岸的高尚情操。 河中石兽河中石兽 【文学常识】 笔记小说是一种带有散文化倾向的小说创作形式,它的特点就是兼有“笔 记”和“小说”的特征。 纪昀(yn)(17241805),字晓岚,直隶献县(今属河北)人,清代学者、文学家。 【主旨归纳】 本文通过叙述寻找河中石兽的故事,说明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仅仅 根据常情或自己的一知半解就主观地做出判断。 【写作特点】 (1)语言平易,风格简淡。本

16、文叙述精当明快。如第一段写打捞石兽,连用“棹”“曳”“寻”等动词 领起三个短句,简述事情经过,以“无迹”交代结果,简洁之至,又很生动。 (2)善于在叙述中制造波澜,平而不板。作者先写庙僧打捞石兽无果,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服为确 论”,最后写老河兵的“又笑曰”,谜底这才揭晓。 (3)寓理于事,卒章显志。 作者的目的不是渲染寻找石兽的过程,而是借此引出最后的深层思考不 能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 内容理解 (1)比较文中人物寻找石兽的位置、 各自的理由、 最终结果和产生这样的认识的原因比较文中人物寻找石兽的位置、 各自的理由、 最终结果和产生这样的认识的原因,并对人物进行评价。并对人物进行评价。

17、 原地水中 水冲不动石兽 “竟不可得” 按一般的思维模式和惯例,没考虑流水、石兽、泥沙的关系 河的下游 以为被水冲走 “寻十余里无迹” 按一般的思维模式和惯例,只考虑了流水的作用,没考虑 石兽、泥沙的关系 经验不足 原地沙下 石重沙松,被沙埋没,越沉越深 失败 自认为能 “究物理”,由理论知识推断。只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而忽略了流水的作用 一知半解而好为人师, 自觉高明而轻视他人 河的上游 石重沙松,水冲不动石兽,但会把石兽下面的沙子冲走,冲出一个坑洞, 时间一久,石兽势必向坑洞倒去,掉进坑中。 如此反复,石兽就会往河水上游 “翻跟头” “果得于数里外” 常年与河打交道,经验丰富,了解水、

18、沙、石等自然事物的特性。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准确把握了 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 有实践经验,自信 (2)作者是怎样结构全文的作者是怎样结构全文的?本文所阐述的事理对我们平时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启示本文所阐述的事理对我们平时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启示? 本文围绕寻找河中石兽这一线索,展开戏剧性的情节。前面通过对庙僧、讲学家、老河兵寻找石兽的不 同见解的叙述,寓理于事,文末以议论的方式点明自己的观点:“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 理臆断欤?”这句话既是对讲学家之流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的辛辣嘲讽,又阐述了不能片面理解,而要全面 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不能主观判断,而应当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的道理。 告诫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要 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可做空头理论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语文中考 > 一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