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冀人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动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教案

上传人:争先 文档编号:173131 上传时间:2021-03-1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1.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冀人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动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1年冀人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动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21年冀人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动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21年冀人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动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21年冀人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动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 1 - 课题 第 6 课 仙人掌与莲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冀人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 6 课 教学目标 1.能说出仙人掌和莲的外形及内部结构特征。 2.能根据植物生长的环境提出探究性问题,并进行假设。 3.能通过实验观察仙人掌和莲散失水分的多少。 重点难点 能通过实验观察仙人掌和莲散失水分的多少。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磁县实验学校 张新叶 审核人 魏风云 王李军 教学准备 课件 仙人掌 莲 备课组成员:张新叶 王李军 路洁 郭强 刘曌华 陈静 张建春 教学通案(第一课时) 教学个案 一、新课导入 1.出示:两个谜语 (1)四季常青绿,只是花开难。摊开一只手,尖针已扎满。(打一 植物) (2

2、)小小一姑娘,坐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袄,阵阵放清香。(打一 植物) 2.引导:在自然界中,仙人掌生活在干旱的沙漠里,莲生活在水中 (出示沙漠里生长的仙人掌、池塘里生长的莲的图片),这是怎么回事 呢? 3.提问:仙人掌的哪些特点能帮助它适应沙漠生活?莲有哪些特点 能帮助它适应在水里生活? 二、探究与发现 活动一: 联系实际,猜想假设 假设:仙人掌的叶子和茎可能让它适合在沙漠里生活;莲的叶子和 茎可能让它适合在水里生活。 活动二:实验操作,观察现象 1.掌握实验方法。 (1)出示图片,讲解实验方法。 选择两盆长势相似的盆栽仙人掌和盆栽莲,分别浇透水。 分别给盆栽仙人掌和盆栽莲的叶片套上透明塑料袋,把

3、袋口扎 - 2 - 紧。 将两盆植物放在阳光可以照射到的窗台上,每隔 3 小时观察一 次,并做好记录。 (2)思考:实验时能不能用塑料袋将花盆一起套上? (不可以,如果将花盆一起套上、花盆中土壤里的水分也要蒸发, 对实验会造成干扰。) (3)温馨提示。 仙人掌有很多刺.实验过程中要小心,防止被扎伤。 透明塑料袋应比盆栽植物略大一些。 实验过程中,当看到两组塑料袋上小水滴多少的明显区别时, 即可停止实验。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去掉套在植物上的塑料袋,以免因过度蒸 腾导致植物枯萎,甚至死亡。 2.学生实验,将实验现象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 8 页中。 (此环节可以安排在课前进行,教师也可以提前做实

4、验并每间隔 3 小时进行拍照,用照片的形式将实验现象展示出来,以便学生分析现 象,得出结论。) 三、应用与拓展 1.汇报:说说你观察到什么现象? 2.讨论: (1)仙人掌上套的塑料袋内的水滴比莲上套的塑料袋内的水滴少, 说明了什么? (2)为什么仙人掌蒸发的水会少一些?莲蒸发的水会多一些呢? (水、 空气是植物生长必需的外界条件、 仙人掌生活在干旱的沙漠, 通过减少蒸腾作用, 为自身保存水分;莲生活在水里, 水里空气比较少, 通过加大蒸腾作用,可以从水里吸收更多的空气。) 四、课堂小结 水、空气是植物生长必需的外界条件、仙人掌生活在干旱的沙漠, 通过减少蒸腾作用, 为自身保存水分;莲生活在水里

5、, 水里空气比较少, 通过加大蒸腾作用,可以从水里吸收更多的空气。 - 3 - 五、板书设计 6 仙人掌与莲 仙人掌: 干旱沙漠 莲: 水中 六、教学反思 - 4 - 课题 第 6 课 仙人掌与莲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冀人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 6 课 教学目标 1.能根据仙人掌和莲的形态与结构,分析它们是如何与环境相适应的。 2.能对自己的探究活动进行反思评价。 3.能实事求是地记录自己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重点难点 能说出植物的形态结构是如何适应生活环境的。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磁县实验学校 张新叶 审核人 魏风云 王李军 教学准备 课件 仙人掌 莲 花盆 备课组成员: 张新叶 王李军 路洁

6、郭强 刘曌华 陈静 张建春 教学通案(第二课时) 教学个案 一、新课导入 1.引导:观看图片(出示仙人掌和莲的各部分结构图),大家找一找 仙人掌和莲的根、茎、叶这些部分。(仙人掌的刺是它的叶子,莲的根 状茎是藕。) 2.提问:仙人掌和莲的根、茎、叶是怎样帮助它们适应沙漠或水中 生活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探究。 二、探究与发现 活动一:联系实际,观察研究 1.讲解:今天,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盆栽仙人掌、盆栽莲和藕,让 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它们的形态和结构吧! 2.出示:观察方法。 看外观:颜色、形状、薄厚、大小等。 手感:软硬、粗糙程度等。 看内部结构:从不同的角度切开,观察颜色、纹理等。 (可

7、以用小刀把仙人掌的茎、莲的叶柄、藕分别进行横切和纵切, 观察内部结构。) 3.出示:注意事项。 仙人掌有很多刺,实验过程中要小心,防止被扎伤。 使用小刀切开植物时,注意使用安全。 用小刀切开仙人掌的茎时,可以选择茎的一小节,分別进行横 - 5 - 切和纵切。 学生观察仙人掌和莲的根、茎、叶的特点,并记录在科学学 生活动手册第 8 页中。 (如果条件不允许,准备观察材料困难,可以通过图片或视频进行 教学。) 活动二:研讨思考: 1.汇报:说说仙人掌和莲的根、茎、叶各有什么特点。 2.讨论:(1)仙人掌的刺、肉质茎、发达的根系是怎样帮助仙人掌 适应沙漠环境的; (2)莲薄而大的叶子、叶柄和藕中的小

8、孔是怎样帮助莲适应水生环 境的。 3.总结:仙人掌的叶子变成了刺;茎肉质充当“水库”;根系发达, 能多吸水。这些特点有助于仙人掌保持水分维持生存。 莲的叶柄和藕中有很多孔,孔与孔彼此相通形成一个气体通道, 即使在缺氧的环境中仍可生存。 三、应用与拓展 1.推想植物的生活环境 出示:生石花、水瓶树、棕树的图片 推想:它们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 交流:学生推理它们的生活环境,并说明理由。 2.种植仙人掌和莲。 (1)谈话:我们知道仙人掌适合生活在干旱的沙漠,莲适合生活在 水里,如果它们的生活环境对调一下,会怎么样? (2)出示:实验方法的课件。 在一个花盆中种植仙人掌,另一个花盆中种植莲。 每天给仙

9、人掌浇大量的水,不给莲浇水。 将仙人掌和莲放在有阳光照射的同一环境中。 连续观察一周,每天记录仙人掌和莲的生长变化。 (3)实验:课后学生动手实验,并坚持观察记录。 (4)展示:安排合适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与评价。 - 6 - 四、课堂小结 植物需要生长在一定的环境中,如果我们改变了植物生长的环境, 可能会危及植物的生命,因此我们要保护好植物生长的环境。 五、板书设计 6 仙人掌与莲 仙人掌:叶刺、茎肉“水库 ” 、根系发达 莲:叶柄有孔、藕中有孔 六、教学反思 - 7 - 课题 第 7 课 燕子南飞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冀人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 7 课 教学目标 1.能说出什么是迁徙。 2

10、.能通过查阅资料、走访调查等方式了解燕子的生活规律及生活习性。 3.能通过分析综合得出燕子为什么要迁徙和怎样迁徙的结论。 4.能接受和参考他人的调查结果,完善自己的调查结果。 重点难点 认识鸟类通过迁徙来适应季节的变化。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实验学校 王李军 审核人 魏风云 王李军 教学准备 课件 记录表 备课组成员:王李军 张新叶 路洁 郭强 刘曌华 陈静 张建春 教学通案 教学个案 一、新课导入 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仙人掌和莲,知道了植物的形态结构与环 境相适应,那么动物有没有与环境相适应的生活习性呢?我们先来看 这种小动物它是谁?(猜谜语)小小姑娘满身黑,秋去江南春来归。 从小立志除害

11、虫,身带剪刀满天飞(小燕子) 。 衔接:今天我们将通过探究小燕子来初步了解动物是如何与环境 相适应的。 (板书课题:燕子南飞) 二、探究与发现 温暖的春天,小燕子总会飞回来(北方) ,而到了天气将要变冷的 秋天,小燕子又会成群结队的飞往温暖的南方。生物学家们把动物这 种依季节不同变更栖息地区的习性,称为迁徙。 小燕子为什么要迁徙?如何迁徙呢? (一)调查一年中燕子的生活规律。 1.搜集资料(课前调查) 。 (1)调查内容。 燕子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燕子的食物是什么? 燕子在什么时候北迁、南迁和繁殖? - 8 - (2)调查方法。 网络搜索或走访当地老人。 (3)调查结果。 用文字或图片

12、的形式呈现出来(打印、手写皆可) 。 2.整理资料。 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将课前搜集的资料分类归纳整理。小 组内总结评价。 3.汇报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汇报员进行汇报,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评价。 (汇报小组派出两名汇报员,一名同学展示搜集到的图片或文字,另 一名同学讲述并小结本组的调查结果。 ) 4.小结。 (1)燕子喜欢生活在温暖的地方。 (2)燕子以蚊蝇等昆虫为食,并习惯在空中捕食飞业,不善于在 树缝和地院中搜寻昆虫,不能发掘潜伏的昆虫幼虫、虫蛹、虫卵。 (3)燕子主要在 2 至 3 月北迁,在 4 至 7 月繁殖,在 10 至 11 月 南迁。 (4)是侯鸟,衔泥筑巢。 5.得出

13、结论。 (1)教师出示“燕子生活周期图”师生概括燕子一年中的生活规 律。 北迁求偶筑巢孵化 越冬南迁集群育雏 (2)拓展延伸。 许多鸟类(绿头鸭、鸿雁、天鹅)和燕子一样,每年要进行两次 迁徙。春天,它们陆续从温暖的南方飞回北方繁殖后代;秋天,它们又 陆续飞到南方度过寒冬。人们根据是否进行迁徙活动把鸟类分为留鸟 (麻雀)和候鸟。 (二)查阅燕子迁徙的路线图。 1.以小组为单位整理搜集燕子迁徙的相关资料,记录在科学学 生活动手册中,并完成书上 19 页表格。 (课前网络搜集) - 9 - 2.汇报交流。 小组汇报员进行汇报,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评价。 3.小结。 (1)燕子在繁殖地主要进行求偶、筑巢

14、、孵化、育雏等活动,停 留时间一般持续在 4 至 9 月之间。燕子在迁徙过程中主要在白天寻找 食物,夜晚飞行,迁徙时间主要在 3 至 4 月和 10 至 11 月。燕子在越 冬地主要进行生长活动,停留时间主要在 12 至 2 月之间。 燕子进行的主要活动 停留时间 繁殖地 求偶、筑巢、繁殖 大约 6-7 个月 迁徙距离 数千公里有规律的休息、进食 几天 越冬地 躲避严寒及食物短缺(生长) 4-5 个月 (2)燕子迁徙的路径是固定不变的,往往沿着一定的地势,如山 川、河流或海岸线等定期定向飞行。迁徙的时间也很少变动。 (3)鸟类是通过迁徙来适应季节的变化。躲避严寒及食物短缺。 三、实践运用,拓展

15、延伸 1.出示: 古诗词“劝君莫打三春鸟,儿在巢中盼母归” 。 学生思考回答 2.引导:今天,我们每个同学都应该像古人一样爱鸟护鸟,做一个 爱鸟护鸟的小使者。请大家设计一份爱鸟宣传语,和小鸟和睦相处, 共浴蓝天白云,共享和谐家园! 四、课堂小结 迁徙是鸟类对不断变化的环境的一种积极适应的本能,鸟类迁徙 主要是为了躲避寒冬的低温和由此引起的食物短缺。 五、板书设计 燕子南飞 北迁求偶筑巢孵化 躲避寒冬的低温 迁徙 越冬南迁集群育雏 食物短缺 六、教学反思 - 10 - 课题 第 8 课 动物的换毛与换羽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冀人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 8 课 教学目标 1.能说出动物换毛原因。 2.

16、能观察、比较绵羊的绒毛和针毛区别。 3.能运用比较、推理等方法,得出动物换毛与其生存环境的关系。 4.能与同学分工合作完成观察、实验任务,能与同学沟通交流,分享彼此的 想法。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换毛对维持动物生存的作用。 难点:能对自己的探究过程进行反思,做出自我评价与调整。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实验学校 王李军 审核人 魏风云 王李军 教学准备 课件 绒毛毛衫 放大镜 针织毛衫 记录表 备课组成员:王李军 张新叶 路洁 郭强 刘曌华 陈静 张建春 教学通案(第一课时) 教学个案 一、新课导入 1.出示:春天和冬天绵羊换毛的图片。 2.引导:冬去春来,气温上升,绵羊脱下了旧的“衣服” ,换

17、上了 “新装” 。隆冬季节,寒风刺骨,绵羊又换上了“棉衣” 。绵羊春天穿 上“新装”和冬天换上“棉衣”都是绵羊在换毛。 3.提问:绵羊为什么会在春天和秋天换毛呢? 衔接:今天我们就通过绵羊来探究动物换毛的秘密。 (板书课题:动物的换毛与换羽) 二、探究与发现 1.引导:今天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羊绒衫(绒毛毛衫)和羊毛衫 (针毛毛衫),它们都是用羊的毛织成的,它们的保暖程度一样吗?让我 们一起通过观察来发现其中的秘密。 2.观察方法: 用手触摸绒毛毛衫和针毛毛衫。 用放大镜观察绒毛与针毛的形态。 (放大镜使用方法:将放大镜靠近所要观察的物体,沿着眼晴和物 体的直线方向,缓慢移动放大镜,直到观察清

18、楚的物体为止。) - 11 - 3.注意事项:使用放大镜时,要轻拿轻放,不要触碰到桌角等坚硬 物体;不要在强光下对着自己的皮肤或者易燃品,防止灼伤或者使易燃 品燃烧。 三、三、交流汇报。 1.汇报:学生汇报观察到的绒毛和针毛的形态、触感。 2.讲解:针毛长而坚韧,具有保护作用。绒毛位于针毛的下层,保 温性强。 3.讨论:绵羊冬天换毛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小结:冬天天气寒冷,绵羊换毛时,绒毛增多,保温性更强,可 以抵御寒冷。 四、实践应运、拓展延伸 1.提问:除了绵羊外,你还知道哪些动物会在冬天换毛?(北极熊、 狼、狗熊、马、牛等。) 2.讨论:牧民一般会在什么时间给绵羊剪毛,为什么? (绵羊

19、剪毛的时间与次数,应根据气候、品种、生理特点和饲养管 理的好坏等条件来決定。一般每年剪毛两次,第一次在 4 至 5 月份, 第二次在 9 至 10 月份,剪毛主要是为了防止寄生虫和虱子的滋生,让 羊毛不会缠绕在一起。春季剪毛过早容易使羊受凉生病,过晚会使剪 下的毛变短,被蚊蝇叮咬,影响绵羊吃草和休息。秋季剪毛会增加绵 羊换毛的速度,短毛换成长毛,身体会加速贮存脂肪。) 3.总结:教师总结本课学生的学习情况,表扬优秀小组和个人。 五、课堂小结 针毛长且坚韧具有保护作用,绒毛细软短小,保温性强。动物换 毛是为了适应季节的变化,是对不断变化的环境的一种适应,从而更 好地生存。 五、板书设计 8 动物

20、的换毛与换羽 针毛:长且坚韧具,有保护作用 绒毛:细软短小,保温性强 六、教学反思 - 12 - 课题 第 8 课 动物的换毛与换羽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冀人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 8 课 教学目标 1.能说出动物换羽的原因。 2.能观察、比较雷鸟四季羽毛的区别。 3.能运用比较、推理等方法,得出动物换羽与其生存环境的关系。 4.能与同学分工合作完成观察、实验任务,能与同学沟通交流,分享彼此的 想法。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换羽对维持动物生存的作用。 难点:能运用比较、推理等方法,得出动物换羽与其生存环境的关系。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实验学校 王李军 审核人 魏风云 王李军 教学准备 铁架台 大小

21、不同的烧杯 热水 温度计 记录表 课件 备课组成员:王李军 张新叶 路洁 郭强 刘曌华 陈静 张建春 教学通案(第二课时) 教学个案 一、新课导入 提出问题:燕子、绵羊通过什么、方法来适应季节的变化? (燕子迁徙、绵羊换毛) 动物还有哪些方法来适应季节的变化? 衔接:今天我们继续探究动物适应季节变化的方法。 (板书课题:动物的换毛与换羽) 二、探究与发现 活动一:观察不同季节的雷鸟颜色。 (一)观察现象,获取事实 1.提问:雷鸟的毛色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原因是什么呢?(出示图 片,展示冬季的雷鸟、春季的雷鸟、秋季的雷鸟。) 2.学生观察并描述雷鸟的羽毛颜色与环境的底色。 (二)交流讨论,归纳

22、总结 1.汇报:学生汇报观察到的雷鸟的羽毛颜色与环境底色有什么相同 之处。 2.讨论:雷鸟换羽的原因是什么呢? 3.小结:冬天雷鸟毛色为雪白色,春季为灰褐色,秋季为黄栗色, 都和所处的环境色保持相近。像雷鸟这样,为了适应生活环境、避免 受到天敌攻击而具有的与环境相似的色彩,被称之为保护色。 - 13 - 活动二:动物体型的大小与散热快慢的关系。 (一)提出问题。 提问:冰天雪地的北极熊是如何御寒的?体型的大小与散热快慢有 关系吗?下面我们通过模拟实验的方法来探究这个问题。 (二)实验方法: 1.组装实验装置, 利用铁架台将温度计悬挂, 温度计下方分别放置 50ml、200ml 的烧杯。 2.在

23、两个烧杯中分别倒入相同温度的热水, 水面距离烧杯口 1 厘米 左右。 3.用温度计每隔 3 分钟测量一次水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注意事项: (1)烧杯、温度计是玻璃仪器,使用时要轻拿轻放。 (2)使用温度计时,温度计下面的红色液泡不要触碰到烧杯的底 和侧壁。 (3)使用温度计读数时眼晴应该平视。 (三)实验观察。 学生进行实验并将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 10 页中。 (四)汇报交流。 1.组织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2.讨论:根据实验结果,推测不同地域的熊的体重与周围温度有什 么关系? (出示北极熊、黑熊、马来熊的生活地区和体重的图片。) (五)得出结论 1.总结:体重最大的北极熊散热慢,能抵

24、御寒冷,适宜生活在北极。 体重最小的马来熊散热快,能抵御炎热,适宜生活在东南亚。体重居 中的黑熊散热能力居中,适宜生活在我国东北地区。 2.评价: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自评。 四、课堂小结 雷鸟变色,是为了适应生活环境、避免受到天敌攻击而具有的与 环境相似的保护色。此外,不同地区的熊体型大小不同,也是为了适 应生活环境,更好地生存。体重较大的动物散热慢,能抵御寒冷,体 重较小的散热快,能适应炎热。 - 14 - 五、板书设计 动物的换毛与换羽 雷鸟变色 躲避天敌、适应环境 北极熊体重大散热慢抵御寒冷 熊 黑 熊体重居中散热能力居中温度居中 马来熊体重小散热快适应炎热 六、教学反思 - 15 - 课

25、题 第 9 课 动物的特殊感官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冀人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 9 课 教学目标 1.能说出鱼通过侧线,蝙蝠通过喉发出的超声波,响尾蛇通过“热眼来感知 环境。 2.能按照实验方法进行实验,获取鱼通过什么感知环境的事实。 3.能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获取蝙蝠、响尾蛇靠什么感知环境的事实。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某些动物是利用特殊感官感知周围环境的。 难点:能对探究动物靠什么器官感知环境产生兴趣。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实验学校 王李军 审核人 魏风云 王李军 教学准备 课件 鲫鱼 2 条 放大镜 鱼缸 水盆 凡士林 水 记录表 备课组成员:王李军 张新叶 路洁 郭强 刘曌华 陈静 张建春

26、教学通案 教学个案 一、新课导入 1.引导:在自然界中徒手抓鱼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即使我们蹑手 蹑脚地靠近水塘,鱼儿还是迅速地逃离了。 2.提问:水中的鱼是如何感知危险的? 衔接:今天我们就来探究某些动物是如何利用特殊感官感知环境 的。 (板书课题:动物的特殊感官) 二、探究与发现 (一)探究鱼如何感知危险。 1.出示图片,认识鱼的侧线。 观察鲫鱼的身体,寻找鱼的背鳍、胸鳍、腹鳍、臀鳍、尾鳍,用 放大镜观察鱼的侧线。 (鱼的侧线在鱼身体的两侧,由许多小孔组成。) 2.实验:探究鱼侧线的作用。 (1)实验方法: 将两条鲫鱼同时放入鱼缸中,用手拍打水面,观察两条鱼的反 应。 取出一条鱼,将凡士林涂

27、抹在它的两侧侧线处,再放回。 - 16 - 重复三次用手拍打水面,观察两条鱼的行为变化。 温馨提示: a.两条鲫鱼应大小相似。 b.前后几次用手拍打水面时应保持用力大小一样。 c.涂抹凡土林时,掌握好用力大小,以免用力过大造成鱼鳞脱落。 d.实验结束后,要及时用温水洗掉涂抹在鱼侧线处的凡士林。 (2)学生分组实验,并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 册第 11 页中。 (3)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交流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其他小组评 价补充。 实验现象:侧线涂抹凡士林的鱼没有反应,没有涂抹凡士林的鱼 迅速游走。 实验结论:鱼的侧线是一种特殊感官,不仅能感知水体的震动,还 能感知水温和水流的方向。

28、(二)了解蝙蝠是如何感知环境的。 1.提出问题:蝙蝠能借助“回声定位”在黑夜中捕捉飞蛾,它是靠 什么器官来感知环境的? 2.搜集资料:课前学生搜集资料(图片和文字) ,查找问题的答案。 3.整理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将学生搜集的资料分类归纳总结,学 生根据搜集结果将蝙蝠“回声定位”的器官画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第 11 页中。 4.汇报交流,得出结论:蝙蝠在黑夜中捕捉飞蛾时需要喉、耳朵的 参与。一边飞,一边从喉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的 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可以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传播,遇 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可以根据反射回来 的超声波感知物体,改变飞行

29、的方向了。 蝙蝠飞行时,常常是张着嘴的,如果堵上它的嘴巴或耳朵,它便 会撞到墙上。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等仿生产品。 三、实践运用,拓展延伸 1.提出问题:响尾蛇是怎样敏捷地捕食田鼠和其他小动物的? (学生阅读书上应用与拓展,回答问题。 ) - 17 - 2.搜集资料(课前):是不是所有的蛇都有“热眼”?“热眼”在 仿生学上有哪些应用?哪些动物可以感受到红外线? 3., 汇报交流, 得出结论:响尾蛇有一种特殊感官, 被称为 “热眼” 。 不是所有的蛇都有“热眼” , “热眼”的仿生学应用有红外成像仪、红 外传感器、响尾蛇导弹等。绝大多数的变温动物都可以感受到红外线。 四、课堂小结 1.引导:说说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需要努力的地 方,学生进行反思与自评。 2.教师综合评价各组的表现,并对优秀的小组给予表扬。 五、板书设计 动物的特殊感官 鱼 侧线 水体震动 蝙蝠嘴巴和耳朵“回声定位” 蛇 “热眼”“红外线” 仿生产品 六、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小学科学 > 冀教版(冀人版) > 三年级下册(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