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21届高三1-2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专题

上传人:夏****熙 文档编号:171573 上传时间:2021-02-27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4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2021届高三1-2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专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江苏省2021届高三1-2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专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专题 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 2021 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 I(I(本题共本题共 5 5 小题,小题,1919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饿了么”的全职骑手 2017 年月均收入在 8000 元以上,能力出众的“单王”月收入甚 至可达 3 万元,这已远超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者的月均薪资。据报道,2018 年富士康工人 月平均工资为 6000 元,更何况普通制造业工厂根本拿不出富士康这么高的工资。结果就是: 人往高处走,制造业则招不起人。 外卖骑手平均年龄在 26-30 岁之间,35 岁以下占近 70%

2、.富士康 27 万名员工中,30 岁 以下的员工占到 59.65%,看上去还算和外卖行业旗鼓相当,但相比 2012 年,青年人的比例 已经缩减了三分之一。不能吸引年轻人是对制造业的致命打击,一个失去年轻人的行业将会 如同一潭死水。 不妨参考一下美国的情况。1970 年后,美国传统制造业所在的“铁锈八州”人口增量严 重放缓,反倒是加利福尼亚、德克萨斯和佛罗里达三州人口激增。“加德佛”三州以先进制 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此次人口大迁移,其实是就业人口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的结果, 被称为“服务业革命”。因此,外卖行业从制造业抢人,从本质上说,属于中国式服务业革 命中的一个具体场景。 (摘编自吴晓波为

3、什么几百万中国年轻人愿意送外卖不想去工厂) 材料二: 制造业工厂智能化、自动化设备的日益完善,从根本上削减了工厂对普通工人的用工需 求。 根据对国内 2000 家企业的调研, 新技术应用对制造业普通劳动力岗位的替代率为 19.6%. 在技术迭代的形势下,外卖员成了国内制造业工人转行的主要选择之一,由工人转行的外卖 员成了行业主流。 受疫情影响,今年劳动力市场需求下降明显,但高技能人才依然短缺,各技术等级或专 业技术职称的空缺岗位与求职人数的比率均大于 2.0.尽管如此,收入相对较高的技工,依旧 很难成为年轻人的优先职业选项。从一个基层劳动者的角度看,在大致相当的薪资区间,相 比能快速入行的快递

4、外卖员,花费更高的培养成本、冒着更大风险去学习高级技工,则显得 投入产出比太低。而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缺乏专业技能的快递外卖员们,也很难找到快递 行业之外的工作。 从整体上看,中国制造业的年轻劳动力就业确实在萎缩,新经济下的新兴服务业更能吸 引年轻人。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年轻人更重视工作性价比、岗位尊重、工作环境等因素,工厂 要想留住年轻人,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的提升。 (摘编自赵一苇年轻人都去送外卖了,中国的制造业怎么办?) 材料三: 最近,“年轻人宁愿送外卖也不去工厂”的话题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有些媒体将某些工 业生产厂家的用工荒与外卖送餐骑手数量迅速增长的事实联系在一起。这种联系表面看似有 理

5、,实际上不合逻辑。 在相对自由的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流向体现了市场的价值取向。外卖送餐骑手巨增和 工业生产用工荒,是正常的市场现象,是劳动力市场流动和选择的结果。那些“宁愿。 也 不”式的思维,其实还是受另一个非市场的价值标准支配着,这种认为去工厂高于当骑 手的价值取向是那么令人不安。 然而,市场的无形之手正是通过配置资源来不断提高市场效率的,配置资源的过程也是 不断提升劳动力市场价值的过程。工业生产用工荒,实际上反映了工业生产劳动力市场的劳 动力价值倒挂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既不能在减少外卖骑手的数量和收入上打主意,也不能 在其他行业制造挤出效应以迫使劳动力转向工业生产行业,而只能顺应劳动力市

6、场的行情, 要么给劳动力以应有的价值,要么转业。那种“给 6500 元月工资还招不来一个成衣厂普工” 的说法就多少显得矫情。6500 元还招不来工,说明一个普工的劳动力市场价值已经超过了这 个数字。当然,个中原因并非仅仅是用工者付酬问题,更多的是整个市场价格信号体系以及 税收、劳工保护、社会管理等体制性问题,而这也正是中国经济调整和改革的理由所在。跳 出“宁愿也不”式思维,才能找到工业生产用工荒的症结。 年轻人“宁愿”去送外卖其实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作为新业态的组成部分,外卖送餐 行业的发展势头良好,前景看好,社会效益也同样很好。不能将这种市场现象与用工荒对立 起来,进而做出损害外卖行业发展以

7、补救工业生产用工荒的蠢事。 在经济发达国家,城市街道或高速公路上的车流中,快递车辆几乎抬眼可见。流通产生 价值,流通实现价值。外卖送餐骑手是物流行业的劳动力,物流业是工业生产的延伸,是工 业产品实现市场价值的必不可少的过程。外卖送餐行业发展迅速,说明其找准了市场需求, 其结果是极大地扩容了餐饮市场空间,既提升了市场效率也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相关数据显示,仅美团外卖一家的日订单就达 2400 万,维系着 360 多万家商户和 60 万 外卖骑手的生计,三成骑手月收入 5000 元以上,此外去年还有 200 多万兼职外卖骑手从平台 获得了收入。这样的市场规模,吸引那么多“宁愿”的年轻人,奇怪么

8、? (摘编自光明网评论员为什么有人惊诧于年轻人宁愿送外卖)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当前,物流外卖等服务业吸纳了普通动力中绝大多数的年轻人,从事制造业的劳动力平均 年龄已高于服务业。 B.新技术应用对制造业普通劳动力岗位的替代率不超过两成,其他的岗位必须使用人工,所 以才出现用工荒。 C.技工的薪酬相对于普通劳动力岗位虽然高一些,但培训的成本也比较高,有一定的风险, 因而难以吸引年轻人。 D.快递外卖等新业态发展势头强劲,前景良好,而传统制造业已是一潭死水,这都是市场作 用下优胜劣汰的结果。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随着现

9、代服务业的发展,外卖行业从制造业“抢人”是必然的,不应人为阻挡。 B.发达国家服务业革命已先行一步,中国在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过程中要有所借鉴。 C.不能听任“年轻人宁愿送外卖也不去工厂”的现象危及中国制造业的壮大发展。 D.美团能吸纳数百方骑手的原因之一是外卖骑手的从业门槛低,不需要专业技能。 3.下列对未来中国劳动力市场发展趋势的判断,在文中无据可依的一项是(3 分) A.现代服务业将会吸纳更多的普通劳动力。 B.服务业和制造业薪酬差距将进一步加大。 C.工厂通过自我提升能够重新吸引年轻人。 D.市场配置资源使制造业劳动力价值提升。 4.材料一和材料二话题相同,表达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4 分

10、)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三的行文脉络。(6 分) 1C 2C 3B 4材料一从年轻人职业选择的角度,分析了他们宁送外卖不去工厂主要原因是薪酬差距和服 务业革命。材料二从制造业的角度,分析了技术迭代形势下工人转行外卖主要原因是教育程 度偏低和缺乏专业技能。(共 4 分。每点 2 分) 5首先,指出把工业用工荒与外卖骑手数量迅速增长联系在一起不合逻辑;然后,阐述 劳动力流向体现市场价值取向的原理,分析制造业劳动力流失的原因;最后,揭示物流业 的价值和前景,申明年轻人选择做骑手不值得奇怪。(共 6 分。每点 2 分) 江苏省南通、泰州、徐州等七市 2021 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

11、,完成 15 题。 材料一: 运河学是一门新的学科。对运河与区域自然环境的研究是对运河本体的研究,它主要考察人类 行为对自然水系的影响,也就是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运河的开挖是人类利用自然环境、改造自然环 境的行为,这种行为的直接目的是便于交通运输、但从客观效果看,在交通运输条件改善的同时, 运河的开挖也引起了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的改变。运河学关注的不只是河本身的自然属性及其工程 技术进步,同时应该包括开挖运河引起的自然环境的变化:区域水文改变、自然水系化、湖泊形或 与消长 关于运河区域社会的研究,普遍关注的是运河在区城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从运河流经及辐 射区域产生的不同于其他区域的社会现象入手,

12、探究其发展演变过程及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也就是 说,运河区城社会的研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史、经济史或文化史研究,而是与运河密切相关、 有运河因素注入的综合研究。在中国古代社会,尤其是在水系不发达的北方地区,运河交通有其他 交通路线无法相比的优势:经济省,利用水的浮力,可以大大降低运输成本;承载能力强,船可 以运送其他运输工具无法装载的大宗物资和大型物体;受恶劣天气和山隔水阻等自然条件影响较小 运河对区域社会的影响大而广泛:举凡政治、军事、商业、手工业、农业、服务业及居住环境、 城镇格局、文化文流、习俗变化、社会流动等等,方方面面都有运河流动的印记。我们十分关注上 述社会因素和社会现象,更关注

13、运河对这些社会因素、现象形成和变化所产生的作用。 研究中国历史离不开运河,许多重要历史事件、重要人物、重要社会现象与运河也有关系。运 河开发史和送河区域社会史本身就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历史研究的重要环节。尤 其是明清时期,国家视运河漕运为经济命脉,明清史书中,有关运河漕运的记载很多,与运河相关 的事件、人物比比皆是。中国运河研究也是中国历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运河的研究与社会史有许多叠合之处。社会史运用各种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特别是 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历史上的社会结构、社会组织、社会行为及社会心理进行研究。社会史是 历史学的重要分支,也是与社会学密切相关的学科。社会

14、史与社会学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研完往昔 的社会整体及其各个侧面,而后者研究现实社会的结构及社会问题。运河学研究的许多内容属社会 史范畴,所以研究运河,不仅需要使用历史学的方法,还需要使用社会史的研究方法。 运河学的研究是一项多学科交叉融会的研究,所以,它的理论和方法是多学科理论和方法的汇 集与综合。这种汇集与综合不是无序的拼凑,也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有机的结合。 运河学研究的起点是对京杭运河文献及其他资料的搜集、保护、整理、研究。它可以为学术研 完提供基本的材料,对运河文化遗产的研究、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这体现了河学研究的文化功能。 运河学研完还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它能为政府决策提供历史借鉴。京

15、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南 北交通的大动脉,对于维护国家统一、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起到过无可替代的作用。目前,人们对运 河的正面作用了解较多,对其负面影响则知之甚少。运河学的相关研究旨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以资 借鉴,同时提醒人们关注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全面认真审视大型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 响,避免决策失误。 (摘编自李泉运河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材料二: 距今已有 2500 年历史的中国大运河是一条文化之河,长达 3200 公里的中国大运河充分吸纳了 沿线的京津、燕赵、中原、齐鲁、淮扬、吴越等六大文化带的文化资源,沿线有水工遗存、运河故 道、名城古镇等物质文化遗产近 3000 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16、产 450 余项,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高度 富集的区域。但是迄今为止,中国大运河文化并没有被系统地总结归纳。运河学的建立可以整合优 化这些优质文化资源,形成一批论文、丛书等研究成果,创造一批反映运河文化的文学影视作品, 打造一批运河文化展示馆,通过加强对现存运河遗产资源的摸底调查,让大运河文化遗产的文化价 值呈现在世人面前。同时,可以推出一批文化项目、出版项目、产业项目来振兴运河文化,建设一 批送河文化旅游小镇,打造一批运河文化产业园区来发展运河经济;可以凭借大运河这一世界公认 的文化资源,对外输出文化产品,宣传中华优秀文化,在世界文化的舞台上讲好中国大运河文化故 事;可以增强全民族的文化自信,

17、进一步继承中华优秀文化、弘扬运河文化,推进科学发展和永续 发展的集体梦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添文化动力。 (摘编自姜师立运河学的概念、内涵、研究方法及路径)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开挖运河的直接目的是便于交通运输,但在客观上对运河区域的水文改变、自然水系变化、 湖泊形成与消长等产生了影响。 B.运河区域社会的研究,不是社会史、经济史或文化史研究,而是注入了运河因素的多学科交 叉融会的综合研究。 C.目前,人们对运河的正面作用了解较多,对其负面影响则知之甚少,因此运河学应主要研究 运河带来的历史教训。 D.通过加强对现存运河遗产资源的摸

18、底调查,整合优化大运河优质文化资源,可以弥补大运河 文化还没有总结归纳的不足。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在古代,运河交通有经济省力、承载能力强、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小等优势,这是其他交通 路线 无法相比的。 B. 明清时期,运河漕运是国家的经济命脉,研究明清历史应将明清时期运河区域社会史研究 作为重要组成部分。 C. 运河学研究能够推进学术研究的深入开展,彰显运河的文化功能,因此中国大运河是一条 文化之河。 D. 运河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对运河的系统研究不仅是时代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 需要。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不属于运河区域社会研究范畴的一项是(3

19、分) A. 对运河漕运历史的研究 B. 对运河区域地质构造的研究 C. 对运河城镇带兴衰的研究 D. 对运河区域商业发展的研究 4.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4 分) 5. 请依据材料二简要闸述建立运河学的文化意义。(6 分) 1.A(B 项,原句为“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史、经济史或文化史研究”;C 项,总结历史经验和历 史教训都是运河学的社会功能,没有主次之分:D 项,原义是“没有被系统地总结归纳。 ) 2. C(无因果关系。) 3.B(“对运河区域地质构造的研究”属于“运河与区域自然环境”研究。) 4. 首先指明了运河学的研究内容(对象)(1 分);接着论述了运河学的研究方法(1 分

20、)及其特 点(1 分);最后揭示了运河学的研究功能(1 分)。 5. 可以总结、整合、优化博大精深的运河文化,呈现运河文化遗产的价值;可以挖掘运河的优 质文化资源,更好地传承传播运河文化;可以利用运河文化,发展运河文化产业,振兴运河经济:可以 输出中华优秀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国梦”增添文化动力。 评分建议:一点 2 分,答对三点得 6 分;意思对即可。照抄原文的酌情扣分。 江苏省扬州市 2020-2021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初调研测试高三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本题共5 5小题,小题,1919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劳动与教育

21、是自人类社会诞生起就存在的为人类所特有的活动,二者自古以来就有着 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基于中国社会的发展脉络来梳理劳动教育的历史演变可以发现,从中国 古代劳动教育的缺失,到近代劳动教育的起步,再到新中国成立后劳动教育的发展,劳动教 育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才被学校系统接受。 春秋战国是我国古代社会的转折点,此时百家争鸣、学术繁荣,许多思想观点、文化 传统都在这个时期被系统化、理论化,并且在秦汉以降的各个历史阶段中得以保存和延续。 道家崇尚自然,主张“大巧若拙”“朴散为器”,将手工业者的匠心与逐利者的心机联系在 一起,认为“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庄子天地)。后世知识分子 对“奇技淫巧”

22、嗤之以鼻,将手工业者视为只会钻营的小人,盖是受此影响。“君子”是儒 家学说体系中理想人格的化身,是德才兼备的从政者,其与从事生产劳动的“小人”有着不 同的社会分工。论语中“樊迟问稼”一事反应了孔子对稼圃之类体力劳动的轻鄙,此后 孟子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滕文公上)以及荀子的“君子以德,小 人以力”(荀子国富篇)都是对孔子态度继承,他们将劳心者与劳力者分野,使之 在社会地位与人生价值上有了高低贵贱之分。秉承这种态度,儒家学者重视个人德行与治学 态度的培养,将生产劳动排斥在教学活动之外。其他诸子在对待劳动者的态度上与儒家大多 一致,包括与儒家互绌、代表中下阶层的墨家也认为不从事生产劳

23、动的上说下教者“虽不耕 织乎,而功贤于耕织也”(墨子鲁问)。儒墨两家作为当时的显学,其对劳动及劳动 者的轻视基本代表了大多数知识分子的态度,这种态度反映在教育上,就表现为无论是官学 还是私学,均忽视劳动教育,日常教学活动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成为一种常态。 人工智能的崛起让劳动的基础作用以及劳动教育的现代价值在后工业化社会遭到了新 一波质疑。这些质疑实则是对劳动内涵的误读,将劳动窄化为谋生的手段;同时也是对劳动 教育目标片面化的理解,将劳动教育窄化为技能训练的方式。人类通过劳动创造了自己,也 在劳动中不断地发展和充实自己。劳动不仅是人类获得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的基础,也是人 提高审美能力和道德判断能力

24、、实现社会价值的基本途径。如果整个社会仅将劳动视为获取 物质利益的方式,忽视它能够帮助个体实现自我的功能,那么拜金主义、投机取巧的社会乱 象就可能频繁出现。 尽管劳动教育的目标可以有很多,如掌握劳动技能、培养动手能力、养成劳动习惯、 提高独立意识等,但劳动教育最械心、最本质的目标只能是“培育学生尊重劳动的价值观, 培育受教育者对于劳动的内在热情与劳动创造的积极性等劳动素养”。要教育孩子们从小热 爱劳动、热爱创造、通过劳动和创造播种希望、收获果实,也通过劳动和创造磨练意志、提 高自己、切不可舍本逐末、片面地将劳动教育视为技术训练的手段。 (摘编自申国昌、申慧宁我国劳动教育的历史审思与未来展望)

25、材料二: 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为工业制造、商品生产提供了高质量的专业 人才。基础教育中的劳动教育为职业教育的基础性阶段,着重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技 能以及职业追求、对世界其他国家劳动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下表为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颁布的主体中学7/8年级劳动技术教学大纲,从中可以看出 7/8年级学生劳动能力的发展路向。该大纲力图通过为学生提供参与不同领域知识学习与能 力训练的机会,培养他们灵活运用多方面知识的行动力。 (摘编自任平、贺阳德国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价值嬗变、特征与启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劳动教育历时弥久才

26、被学校系统接受,这是对劳动教育的历史演变进行梳理而得出的结论。 B.儒家和墨家受道家思想影响,认为体力劳动者是逐利的小人,所以轻视劳动和劳动者。 C.仅将劳动作为谋生的手段,和仅将劳动教育作为技能训练的方式都是当下对劳动的误读。 D.德国基础教育中的劳动教育将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技能以及职业追求作为其重点。 2.下列对材料二表格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纲关注基础教育中的劳动教育,涉及家政、技术、经济三大领域,对生活规划与职业导向两 个主题的教学内容作了较为具体的规定。 B.就家政领域而盲,大纲引导学生关注家庭和个人的饮食,分析性别对家政的影响,树立正确的 性别观念下的社会与家庭

27、事务价值观。 C.就职业导向而言,大纲引导学生进行职业选择与规划,培养组织能力、动手能力等,增强安全 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参与意识等。 D.大纲除了教育7/8年级学生了解和掌握某些职业技能外,还注意引导学生在进行个人职业规划 时,首先考虑性别对职业选择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一,选出下列教育活动中不能体现劳动教育最核心、最本质目标的一项(3分) A.学校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一年级开展刺绣、雕刻、泥塑等兴趣活动。 B.学校开展研学旅行、专业实习等,组织学生参观“十三五”劳动成果展。 C.学校举行消防安全演练活动,指导学生学会使用灭火器,懂得紧急避险。 D.学校用宣传语引导学生理解劳动的时代意义

28、,树立“劳动最光荣”的意识。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第段的行文脉络。(4分) 5.请结合两则材料阐释下列这幅漫画的内涵。(6分) 1.B(“逐利”是道家的看法,而非儒家和墨家的看法) 2.D(“首先”没有依据,表格中“个人的职业规划”和“男性、女性的职业选择”是并列关系。) 3.C(仅仅是技能培训,不能体现“价值观”“劳动素养”) 4.首先提出许多思想观点、文化传统在春秋战国时期被系统化、理论化并得以保存和延续这一观 点;然后指出道家对手工业者的看法及对后世的影响;接着分析包括儒墨在内的诸子百家对劳动 及劳动者轻视的态度;最后得出诸子百家对劳动的态度造成了对劳动教育忽视这一结论。(1点1 分)

29、5.劳动是人类获得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类通过劳动创造了自己,也在劳动中不断地发展和充实自 己,从而实现社会价值;劳动教育最核心、最本质的目标是培育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和劳动素养; 劳动教育的内容应根据学生成长的需要来选择。(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 江苏省连云港市 2021 届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初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意大利学者克罗齐的这句名言常被引用,其所要表明的是, 人们的历史认识受到现实社会生活的强烈影响,一切历史认识都会打上现实社会的烙印。 但学界诸多论者在引述这句话时,均将“真”字去掉

30、而成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笔者 以为或有所不妥。克罗齐称:“人们称作或想称作“非当代史或“过去史”的历史,若真是历 史则也是当代史”,“在历史著作的实际中,这一命题的正确性很容易证实,并获得丰富和 清晰的例证”,而他所做的是要“改变“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这一命题的荒谬外观”。实际 上, 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 人们历史认识的发展趋势无疑是在不断地进步与深化, 逐渐趋于“真”。 如果引述克罗齐此语时将“真”字去掉,改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句话中所蕴涵着的意 思就发生了重要的改变,不再是克罗齐的原意。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西方学界对于历史与现实的关系作如是观者不乏其人。卡尔曾谈到, 历史

31、上的一些伟人,“他们的言行远远地超越了他那个时代,只是后人才认识他们的伟大”,并 宣称“我们只有根据现在,才能理解过去”。中国学者亦有类似的认识。对现实生活的体验、观 察,确有助于人们对历史问题的认识,在人们认识历史的活动中,这种情况是普遍存在的。 以笔者陋见,现实社会对史学的“要求和影响”,虽然肯定不“都是正当的”,但却是难以 摆脱的,因为史学家作为现实社会中活生生的人,无力、无法拒绝“当代”的影响。以美国史的 研究为例,如前所述,正是由于现实对美国史研究的介入,“带来美国史学的空前繁荣在美 国历史上几乎所有的重大问题上,都出现了从正统解释、修正解释、后修正解释到新综合解释的 演变”这太好了

32、!若仅仅如此,没有任何问题了,都“真”了,“真”到此为止了,那下一 个“当代”的历史学家还有什么事情可做呢?难道“当代”的史学家们就真是“真”得不肯给后 来的同行们留下一些什么可继续做的事情吗? 其实,史学家们不断地对过往的历史作出新的、“当代”的、“真”的解释。之后,人们又 将意识到历史书写中存在或出现的新的问题了, 又不“真”了, 怎么办?这个任务自有下一个“当 代”来完成。还是卡尔说得好:“历史是历史学家与历史事实之间连续不断的、互为作用的过程, 就是现在跟过去之间永无休止的对话。” 需要指出的是,根据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人类社会的历史是真实的,也是客观的,过去 发生过的历史事实是独立于人

33、们的主观意识的一种客观存在,所以“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这 一克罗齐命题中所蕴含着的历史认识论方面的合理性虽然是显而易见的,但是西方学界的历史相 对主义,在阐明了人们认识历史真相过程中存在着巨大困难这一事实之后,进而否认历史真相的 客观性,这就走过头了,是我们所不能接受的。 (选自李学智“历史”与“真历史”,有删改) 材料二: 历史是真实界的生命过程。前一刻的生命演变到现一刻的生命,这现一刻的生命,就 超越了前一刻的生命,包涵了前一刻的生命。因此,前一刻的生命并未过去,它生了现一 刻的生命,就没入现一刻的生命里面。至此,我们也就可以明白克罗齐的另一个基本原则, 就是一切历史都是“现时底”,没有

34、所谓“过去史”。 和现在史一样,过去史的条件是:它所叙底事必须在它的作者的心灵中回荡;作者须 有证据在面前,而那些证据必须是可理解底。显然只有现时生活中某一种兴趣才能发动一 个历史家研讨过去底事实。这过去底事实并不针对着一种过去底兴趣,而是针对着一种现 时底兴趣,因为它与现时生活的一种兴趣打成一片。”比如说古希腊内战史,墨西哥艺术 史,或是阿拉伯哲学史,在现时它们对于我毫无兴趣,所以在现时它们对于我并非历史, 至多只是一些历史著作的名称。在曾经思索或将要思索它们底人们的心中,它们曾经是, 或将会是历史。 总之,没有一个过去史真正是历史,如果它不引起现时底思索,打动现时底兴趣,和 现时底心灵生活

35、打成一片。过去史在我的现时思想活动中才能复苏,才获得它的历史性。 所以一切历史都必是现时史。 (选自朱光潜克罗齐的历史学,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卡尔宣称“我们只有根据现在,才能理解过去”,意思是说现在的我们获得了更为丰富的历史 资料,因而更加准确而清楚地把握历史。 B.对于过往历史的“真”的解释,很难画上休止符,因为随着“当代”的不断出现,历史学家和 历史事实之间必将进行一场场新的对话。 C.西方学界的历史相对主义,基于认识历史真相的巨大困难,否认历史真相的客观性,这与“一 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观点是基本一致的。 D.“古希腊内战史,墨西哥艺术

36、史,或是阿拉伯哲学史”,因为研究者对它们产生了兴趣并进行 了思考而以历史而非历史著作的名称存在。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克罗齐称自己要“改变“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这一命题的荒谬外观”可知,克罗齐坚信 这一命题的正确性。 B.既然现实社会对史学的“要求和影响”是难以摆脱的,那么克罗齐所说的“真历史”必然是具 有相对性的。 C.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强调历史事实是独立于人们的主观意识的一种客观存在,所以“当代”的史 学家只能对之进行解释而非改变。 D.按照“历史是真实界的生命过程”这一说法,倘若没有“现时”的历史学家对过去史进行观照, 过去史就将不复存在。 3.下

37、列各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随着改革开放以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关于孙中山思想及革命活动中存在的 缺陷问题,在茅家琦等著的孙中山评传中有了专门的论述。 B.基于海峡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现状及和平统一的美好愿景,近年来关于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军队 在正面战场作用与贡献的评价发生了重大变化。 C.随着中国国家综合实力增强和在世界政治格局中地位的提高,关于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 争“东方主战场”命题的提出与确立更符合历史的真相。 D.基于民族大团结的政治要求和社会现实, 关于岳飞、 文天祥等人是否应该继续冠以“民族英雄” 这一光荣称号的讨论确实具有现实的必

38、要性。 4.材料一使用了哪些论证手法?请简要说明。(4分) 5.两则材料对“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现时史)”这一论点都予以认同,但又有所区别。试对二 者不同之处作说明。(6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1.(3分)B.解析:A项,卡尔强调的是现实对历史研究的影响;C项,“基本一致” 错误,西方学界的历史相对主义是“走过头了”;D项,“古希腊内战史,墨西哥艺术史,或 是阿拉伯哲学史”也可能是历史著作的名称。 2.(3分)D.解析:根据马克思的唯物史观。“过去的历史就将不复存在”这一说法是 错误的。 3.(3分)D.解析:这种讨论割断历史,属于历史相对主义的悖论。 4.(4分)引

39、用论证,例如引用了历史学家卡尔的话来证明中西方学者都认为现实对 历史研究有很大影响;举例论证,例如文中举美国史的研究为例,证明随着“当代”的演 进,历史的“真”也不断被赋予新的解释;对比论证,例如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和西方学 界的历史相对主义进行对比,证明克罗齐观点的合理性。(每点2分,答对任意两点即可) 5.(6分)分析角度不同:材料一从现实社会对史学的“要求和影响”,从史学家的 “当代”属性进行分析,材料二则从现时的“思索”、“兴趣”、“心灵生活”进行分析;认 同度不同:材料一在认同的同时,指出这一论点与克罗齐观点并非完全一致,材料二则以之 为克罗齐的观点并予以完全认同。(每点3分,角度1分

40、,分析2分) 江苏省苏州市 2020-2021 学年第二学期期初学业质量阳光指标调研高三语文试题 ( (一一)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本题共本题共 5 5 小题,小题,19 19 分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材料一: : 人类学自从传到中国,并成为大学里的一门学科,就呈现某种程度的学科交叉融合状态。 20 世纪前半期,中国学界常将“民族学”与“文化人类学”视为内涵相同的概念。对此,凌 纯声解释说:“因民族学研究的对象为文化,故又称文化人类学。”基于民族识别主要是 依据“文化”而非“种族”的认知,学者们致力于不同族群文化异同的探讨。不过,文化人 类学并不能与民族学简

41、单划等号。广义的文化人类学包括考古学、语言学和民族学,狭义的 文化人类学才特指民族学。民族学偏重在民族志基础上进行文化比较研究。文化人类学者最 有成就的工作是对人类的婚姻家庭、亲属关系、宗教巫术等方面的研究。 学科交叉能促进学科发展,但也存在异化的潜在危险。当一个学科涵盖了其他一切学科 时,人们也可说它什么也不是。人类学家罗德尼尼达姆( Rodney Needham) 曾指出:“人类 学领域可能很快就会重新分配到多个邻近学科中去”,“当前形式的人类学将经历一种彩 虹般的变形。”这绝非危言耸听。要确定一个学科的性状,必须有一个“亲本”( parental stock)。以植物嫁接为例,无论你怎么

42、嫁接,首先要找到一个用作嫁接的砧木。以梨嫁接苹 果产生梨苹果,以苹果嫁接梨产生苹果梨。“亲本” 决定植物的基本性状和品质。学科交叉 融合也一样。一个冠以“人类学”的学科,你叫它文学人类学也好、历史人类学也好、医学 人类学也好、生态人类学也好,不管如何吸纳别的学科质性,其“亲本”都应该是人类学, 这一点不能忽略。 此外,人类学自上个世纪初传入中国,就面临如何适应本土文化与社会的问题。为此,一 些学者提出“人类学中国化”的主张,这无可非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吴文藻出任中 央民族学院民族志研究室主任,更是“极力主张民族学中国化”,强调“把包括汉族在 内的整个中华民族作为中国民族学的研究,让民族学

43、植根于中国土壤之中”。吴文藻所说的 “民族学”,就是人类学分支的文化人类学。中国人类学者对其学科“中国化”的强烈追求, 可见一斑。 值得注意的是,提出并实践“中国化”主张,要警惕“淮南之桔变为枳”,即失去人类 学基本秉性的危险。“本土化” 既可能为学者实现本国学术独立的“学理追求”提供动力, 又可能给以“本土化”口号作为标榜、拒绝在国际学术规范下建构学术研究共同基础者提供 借口。学科“世界性”和学科在不同地域体现的“本土性”两者之间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 在人类学的学科建设过程中,中国学者应当具有“学科世界性和学术本土性”两方面的关怀。 (摘编自杨天宏人类学对历史学的方法启示) 材料二材料二:

44、: 一般地说,人类学是要查明一些民族的起源,以及这些民族的构成因素。长期以来,人们以 为,所谓人类学只要研究人类的生理方面,而不必全面地研究人类的社会和文化方面,以致把 人简化成可以用人体测量值和数学指数来理解的对象。 1933 年在瑞士巴塞尔召开的是人类学和人种学会议上,一些专家们试图把人类学的定义 限定于狭义的体质人类学,并把它列入自然科学。人类学研究的对象是所谓的的原始民族。 因此,在这样的概念中,古代文化占有有其一定的位置。人类学家希望通过对一定语言和文 化的理解,对于它们多样性的分析,来发现语言和文化的本质以及它们的进化规律。为了便于 分析所研究的对象,人类学使用了文化这个术语,这一

45、概念,意味着人类的重重生活方式以 及表现形式的有机总和。 在各种各样的学科中, “人” 这个概念有着许多不同的词义。 动物学家们通常所说的 “人” 这个词,是指一种灵长类动物。古典哲学认为,人是一种物质、智慧和自由的实体。这同动 物分类学上的特点并无直接的关系。而在人类学家看来,人的概念和其他任何特定学科的人 的概念是不同的。人类学的概念比动物学的概念含义广得多,其范围又比哲学上的概念狭窄 得多。 人类学并不局限于研究人类的进化,而且还要对现代的民族进行分类,并列举其种种表 现形式,阐明其生理(体质人类进化)和文化(文化人类学)的变化过程,这些变化过程构成民 族历史的重要部分。 学科不同,其研

46、究方法自然也不同。其实,古生物学(研究人类进化)、体质人类学和生 物学和遗传学有密切的联系,也就是,古生物学的发展已受到周围的社会环境和地理环境的 影响。反之,文化人类学、语言学以及在人类学范围内进行研究的经济学、社会学、神学、 世界观、宗教和当代民族的艺术,则与生物科学及其方法的关系比较疏远。但是,长期以来, 文化人类学由于只利用人文科学的方法,因此在发展上与外界隔绝。研究者根据直观得到的 结果往往发生变化,缺乏充分的真凭实据。 (摘编自法国安托尼奥阿里巴斯帕洛当代世界百科全书)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中国学界认为“民族学”和“文化人类学”内涵相同

47、,凌纯生从研究对象的角度出发,对 这一观点作出了解释。 B.材料一以植物嫁接为例,说明只有将“人类学”作为“亲本”,才能在与其他学科融合时, 保持“人类学”的基本性状和品质。 C.有学者认为人只是人体测量值和数学指数的对象,为此,他们认为人类学研究不必全面研 究社会和文化等方面。 D.从材料二关于各种学科对“人”这个概念有不同解释的论述,可知不同学科即使研究对象 相同,其研究的侧重点还是有区别的。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民族与民族的文化差异比种族差异更明显, 有利于学者进行民族识别与探讨族群文化差别。 B.中国人类学者对学科“中国化”的强烈追求,是有利于学科发

48、展的,但如果一味追求“中 国化”,又会影响学科的健康发展。 C.人类学受到其他学科的影响是正常现象,它应该与自然科学,比如生物学建立一定的关系。 D.随着人们的认识不断发展着的文化人类学,长期以来,它在方法利用上相对单一,研究者 得到的结果往往缺乏真凭实据。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文化人类学研究范畴的一项是(3 分) A.灵长类动物的起源与进化研究 B.广西少数民族服饰的文化价值 C.中国各民族神话的流传与演变 D.中缅边境跨境婚姻情况的研究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6 分) 5.高校招生季,某大学要为“文化人类学”这个专业作一简要介绍,请根据材料完成介绍语 的撰写,字数不超过 100 字。(4 分) 1. C (因果颠倒) 2. A (学者致力于探讨族群文化差别来识别民族) 3. A 4.首先通过与民族学比较区分,指明人类学在我国呈现学术交叉融合的特征;其次以植物嫁 接为例,说明人类学应该重视“亲本”,避免异化危险;最后强调人类学者应该具有学科世 界性和学术本土性两方面的关怀。(6 分) 5.文化人类学是在民族志基础上进行文化比较研究,以探索不同族群的文化异同、揭示语言 和文化本质的一门学科。它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人类学包括考古学、语言学和民族 学,狭义特指民族学。(4 分) 江苏省盐城中学、扬州中学、苏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语文高考 > 试题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