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公务事业单位招考必考知识点复习归纳整理汇总

上传人:m*** 文档编号:170569 上传时间:2021-02-16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55.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公务事业单位招考必考知识点复习归纳整理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2021年公务事业单位招考必考知识点复习归纳整理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2021年公务事业单位招考必考知识点复习归纳整理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2021年公务事业单位招考必考知识点复习归纳整理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2021年公务事业单位招考必考知识点复习归纳整理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2.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坚持和发展。  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4.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把握事物的度。  5.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斗争性和同一性。  6.实践的科学含义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7.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真理的 2 种不同属性。  8.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最基本的首要的是:生产实践活动。  

2、9.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10.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11.自由王国实际指的是:共产主义社会。  12.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萌芽的代表著作是:中国社会各阶段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 报告  1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及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4.“二次革命论”是由谁提出来的:陈独秀。  15.1927 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6.全国第一块农村根据地是:井冈山根据地  17.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正

3、式形成的会议是:国民党一大  18.1931 年 11 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的地点是:江西瑞金  19.中共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的中心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 先进的工业国。  20.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领导力量是:国营经济   21.毛泽东正式向全党全国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文章是:论十大关系  22.1974 年 2 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的重要观点是:关于三个世界的划分 的观点  23.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  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

4、 24.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十六大  25.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判断:体现了社会主义 本质的要求  26.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2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执政党地位的:社会基础  28.执行社会主义宏观调控职能的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  29.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主要体现在:对国民 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  30.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

5、成部分。  31.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是:集体主义  33.邓小平提出的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的核心是:发展  34.“一国两制”构想的起初提出,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  35.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36.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37.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不懂得个性和共性  的辨证关系  38.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形而上学不变论  

6、;39.事物发展的必然性产生于: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   40.一个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关键在于:是否符合客观事物的规律性  41.感觉、知觉和表象,这是: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42.不属于生产力实体性要素的是:科学技术  43.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民群众这一范畴是指:推动社会进步的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总和  4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45.在自由和必然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由是指: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 的改造  46.社会进步的含义指:社会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  47.标志中国半殖

7、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形成的不平等条约是:辛丑条约  48.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最迫切的任务是: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求得民族独 立和人民解放  49.“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内容是:土地革命  50.在革命统一战线的两个联盟中,基本的主要的联盟是:工农联盟  51.毛泽东指出,解决中国一切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根据是:  认清中国社会的特殊国情  52.我党提出把工作重点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会议是:七届二中全会  53.新民主主义的前途是:社会主义  54.1949 年 9 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选举谁

8、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  55.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指出我国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矛盾  56.我党对待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采取的政策分别是:没收和平赎买  57.“一五”计划确定的优先发展的重点是:重工业  58.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要求是:时代主题的转换和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兴起  59.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始终做到:三个代表  60.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发展目标是: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61.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改革  62.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

9、斗目标  63.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和中心环节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64.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指: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及其运动方式  65.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被确立下来是在:党的“十五大”  66.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取决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67.坚持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放在首位的应该是: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  68.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我国对外开放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其显著特点是:多层次、宽领域、 全方位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  69.台湾问题的本质是:中国的内

10、政问题  70.党的建设的基本问题是: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  7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72.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是: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73.作为哲学范畴的物质是指:作为物质普遍属性的客观实在性  74.人工智能的出现和发展证明了:物质是意识产生的基础  75.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76.认识的本质在于:能动反映  77.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者,割裂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犯了类似:唯理论的 错误。  78.生产关系范畴所反映的是过程中:

11、人与人之间物质经济关系  79.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是看:促进还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80.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81.实现人的价值的根本途径在于:在社会实践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82.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是在:五四运动中   83.中国革命斗争的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  84.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体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  85.标志中国革命由国民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的会议是:遵义会议  86.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段的分析一文中所说的中产阶

12、级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  87.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社会主义范畴  88.统一战线的根本问题是:领导权问题  89.解放战争时期,揭开战略决战序幕的是:济南战役  90.毛泽东明确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任务的会议是:六届六中全会  91.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标志是: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92.毛泽东把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提到中  国工业化道路的高度加以论述的文章是: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93.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社会实践基础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nb

13、sp;9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9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决定的中心任务是:经济建设  96.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97.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98.我国制定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基本依据是:我国初级阶段的国情  9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都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00.个体劳动者的主要收入属于:劳动收入  101.以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为主的股份合作制经

14、济的性质属于:集体经济  102.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10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  104.“一国两制”构想,在实践中首先运用于解决:香港问题   105.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是因为: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 建设最基本的主力军  106.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是:实践性  107.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指:唯物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哲学  108.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

15、映  109.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基本形式或状态  110.唯物辩证法与黑格尔辩证法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是以唯物主义为基础的,后者是以唯 心主义为基础的  111.认识论上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反映论和先验论的对立  112.唯心史观的根本缺陷是:不懂得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不懂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 者  113.与剩余价值理论一起并称为马克思一生两大贡献的是:唯物史观  114.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是:加速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115.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无产阶级领袖是历史的主人  116.人的

16、本质是随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  117.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得到真正的传播是在:十月革命  118.中国共产党把毛泽东思想确定为自己的指导思想是在:中共七大  119.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领导力量是:国营经济  120.毛泽东完整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总政策的著作是: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篇二:公务员考试知识点  邓小平理论  第一章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第一节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历史地位  大纲要求大纲要求    1、了解中国国情,认识时代特征,理解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

17、中国实际和时代特 征相结合的产物。  2、了解邓小平理论形成的一般过程。  3、深刻认识邓小平理论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  ?要点速记  一、邓小平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  合的产物。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是历史经验的总结,是实践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特征 的反映,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1、邓小平理论是科学总结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和教训的产物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经历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20 年的停滞和徘徊,尤其是 经历了十年文革的严重挫折之后,

18、痛定思痛,认真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 训,吸取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的问题进行再思考、再认识,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在经济文 化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形成了邓小平 理论,从而使社会主义事业在挫折中奋起,开始了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第三次伟大的历史性飞跃。  2、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国际大背景  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土崩瓦解,世界范围内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 力量日益加强,制止战争、争取和平的各种因素逐步增长,世

19、界各国人民争取和平的呼声越来越 强烈,整个国际形势趋于缓和,世界大战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与此同时,由于新技术革命的迅速 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人类的生活。谋求本国经济发展,增强以经济和技术为基础的 综合国力,从而增强本国的国际竞争力,成为各国面临的主要问题。当今世界的巨大变化,使社 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全球的冷战对抗发展为共处竞争。时代的变化要求社会主义国家必须立足   本国,面向世界,对外开放,加快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增强与资本主义竞争的能 力,向世界展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总之,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世界潮流和时代主题。国际形 势和时代主题的新变化,对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既

20、是挑战,又是机遇。为了迎接挑战,我们必须 把握时代特征,抓住机遇,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加快发展自己,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以巩固和 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二、邓小平理论形成的过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总结历史经验,把握时代主题的基础上,邓小平带领全党全国 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实践,勇于探索,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逐步 形成和发展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1、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  该阶段总结了历史经验,实现了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全面的拨乱反正,重新确立了解放 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将

21、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改革也开始起步,并及时提出必 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就初步形成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思想小平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3、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从根本上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要掌握邓小平 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内容和意义。  4、了解我国过去对于社会主义的认识和实践中的主要失误和教训。  ?要点速记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 髓,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解放思想

22、、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 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政党唯一正确的思想路线。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既是新时期的思想指导,也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思想条件,贯穿于邓小 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渗透于这一理论的全部内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也是我们在实践 中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所必须坚持的思想原则。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含义及关系  解放思想就是冲破禁锢,摆脱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  它侧重于破除一切过时的旧观念、旧传统、旧框框,使思想获得自由;实事求是就是研究实 际情况,从中找

23、出客观规律,使主观认识要符合客观实际,它侧重于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 认识。  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条件,如果用老眼光看新问题,就会落后于实际,更谈不上研 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认识事物及其规律;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只有思想摆脱各种旧 观念、旧框框的束缚,才能面对现实,使思想不断适应变化了的情况,达到从实际出发,认识客 观事物,掌握客观规律,改造客观世界的目的。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各有侧重,辩证统一,二 者共同的要求是:人的主观认识要符合客观实际,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我们不应该把二者 对立起来。  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

24、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 中,不断提出和反复探索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不搞清楚这个问题,就不能明确中国的发展方 向和正确道路,就谈不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  四、我国过去对于社会主义的认识和实践中的主要失误和教训   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上,我们坚持了以公有制、按劳分配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社会 主义意识形态,这种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必须坚持,不能动  摇。问题出在我们常常脱离生产力来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其主要的表现是:  (1)违背

25、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无视我国既落后又极不平衡的生产力状况, 片面地追求公有制的纯洁性,把一些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政策措施当作资本主义加以排斥,一大 二公三纯成为我国生产关系变革的模式。  (2)不顾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阶级斗争、群众运动、高指标、高速 度、抓革命、促生产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模式和主要手段。  (3)在分配领域搞平均主义,一平二调三共产的分配方式一度盛行。  这些错误做法严重挫伤了劳动者的积极性,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使社会主义发生扭曲和变 形,也使我国处于 20 年的停滞和徘徊之中。至于那种宁要贫穷的社会主义,不要富裕

26、的资本主 义的荒谬绝伦的说法,更是丑化了社会主义。当我们结束连绵不断的政治运动和十年文革以后, 睁开眼睛看世界,新技术革命突飞猛进,一些国家和地区实现了经济的长足发展,而中国仍滞留 在世界贫穷国家之列。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反思历史、正视现实后发出的呐喊。  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前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归根到底就在于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没有完全搞 清楚;改革开放以来所发生的一些犹疑和困惑,归根到底也在于对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  而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关键是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同时,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再思 考、再认识。  五、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 &n

27、bsp;邓小平 1992 年在南方谈话中科学地、精辟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 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第二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第一节我国处在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  大纲要求大纲要求    1、了解社会主义各国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上的基本经验教训。  2、结合十五大报告的有关内容,理解并掌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含义和特征,认 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3、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及其要求。  4、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实际,是我们制订路线、方针、政策的基 本依据

28、。  要点速记要点速记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基础  如果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 小平理论的主题,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的话,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则是邓 小平理论的基础。  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一个对我  国国情的务实而清醒的判断和结论,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实际,是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基 本立足点,是只能实行现在这样的政策,而不能实行别样的政策的现实依据。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能够发展中国,必须坚持社会主

29、义基本制度, 而不能背离这个制度;同时,由于我国的社会主义脱胎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我们不可能 一下子直接进入发达的、成熟的、完善的社会主义社会,必然要经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等若干个 发展阶段,才能建成社会主义。正是基于这个实际,我们才脚踏实地地确定了我国社会主义的发 展道路、发展战略和改革开放、一国两制等重大路线、方针和国策。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  列宁根据俄国的实践,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他将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称为社会主义 社会,认为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完善到完善、从不发达到比较发达的发展过 程。他先后使用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不完全的

30、社会主义、发达的社会主义等概念来说明这个发 展过程。   列宁逝世后,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一方面坚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另一方面对社会主义 发展阶段的认识发生了严重的失误。斯大林 1936 年就宣布苏联建成了社会主义,1939 年提出向 共产主义过渡的口号;赫鲁晓夫在 1957 年又宣布,苏联要在 20 年内建成共产主义;勃列日涅夫退 了一步,但仍认为苏联已经处在  发达社会主义阶段。在这个问题上,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先是在 1958 年提出共产主义在我 国的实现已经不是什么遥远的将来的事情了,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到 60 年代以后,大跃进吃了 苦头,认识到社会主义社会不是短

31、暂的而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但又把社会主义社会混同于 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提出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都存在着两个阶级(无产阶级 和资产阶级)、两条道路(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 因而要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基本路线。  从以上历史的过程来看,几乎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和实践中, 都发生了以左为特征的错误,其基本的经验教训是:对本国经济文化的落后状况认识不足,对建 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缺乏思想准备,急于求成,盲目求纯,实行超越社会主义 发展阶段的路线和政策,损害了社会主义事业。  党的十

32、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由于恢复和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我们能够 实事求是地认识我国的国情和社会发展阶段。邓小平和中央其他领导同志先后提出:中国人口多, 耕地少,底子薄,80%是农民,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在幼年时期;我国的 社会主义现在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物质文明不发达等重要思想。1987 年召开的党的十三大, 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党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思想成果,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党的十四大  和十五大对这一理论进行了新的论述,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基础。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基本含义 &

33、nbsp;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 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  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第一层含义阐明了我国现阶段的社会性质是社会主义社会;第二层含义则 明确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尚处于不发达阶段。这是一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科学论断。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首先,我国已经具备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一般特征,这就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当家作主的人 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思想文化;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经济基础。  其次

34、,我国尚处于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其主要特征是:  (1)由于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脱胎于近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社会生产力落后,经济发展不 平衡,表现为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相当比重,生产社会化程度较低,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不 发达,东、中、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  (2)由于缺乏民主与法制的传统和经济文化条件的落后,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健全、完善 与发展,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大量文盲和半文盲的存在,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小生产思想的 影  响广泛存在,既极大地制约着我国经济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又经常侵袭党的干部和国家公 务员队伍,消极腐败现象时有发生。  (3)

35、作为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是 一个上百年的较长的历史阶段。  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明确提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 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这一论断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趋势和规律,也体现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本质要求。  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 意义。这个主要矛盾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决定了党 和国家

36、的工作中心是经济建设,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只有牢牢抓住这个主要矛 盾,才能清醒地观察和把握社会全局,促进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我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  活的全面进步,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归根结底取决于主要矛盾的解决,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 发展。  第二节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第二节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大纲要求大纲要求   1、了解基本路线的内容及其核心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2、全面理解和掌握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内容、相互关  系和实际要求。  3、结合十五大报告,了解建设中国特色

37、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  要点速记要点速记   一、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 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 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1)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基本路线所规定的党和 人民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即经济发达、政治民主、精神文明三位 一体,体现了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任务和总目标,是激励全国各族 人民万众一心,艰苦创业,

38、战胜困难,开拓进取的一面旗帜。  (2)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这是基本路线所指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领导力量和依 靠力量。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领导核心,这是历史和现实的必然选择。全国各族 人民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体力量。党要通过加强自身的建设,加强和人民群众的联系,充 分调动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共创中华民族的再度辉煌。  (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建设是中心,四项基本原则是政治保证,改革是社会主义经济、 政治、文化发展的动力,开放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必要条件。这就构成了党在

3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  本路线的核心,明确指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搞社会主义建设,只 能有一个中心,不能有两个中心,一切工作都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实行改革开放,是为经 济建设提供动力和条件;四项基本原则为经济建设提供了政治保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一 个严密的整体,相互贯通,展现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途径。20 多年来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我们 每前进一步,都遇到干扰和阻力,集中表现在对于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认识和把握上面。全 面认识和正确处理这个问题,要求我们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认真吸取历史教训,认识我国国情, 联系工作实际,全面理解和把握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

40、点的基本路线。  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针对在党的基本路线问题上的各种模糊认识和左的、右的阻力,邓小平在 1992 年南方谈话 中尖锐指出: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 基本点。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 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一个至少上百年的很长的历史阶段。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的长期性,决定了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我们党强调要坚持基本路线  一百年不动摇,其实是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不可替

41、代性、不可动摇性,四项基本原则和 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的不可或缺性、长期不变性,保持国家和社会的长久稳定性。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根据我国的历史经验,坚 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建设与阶级斗争的关系。社会主义制度建 立以后,由于国内因素和国际影响,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 能激化。对于现阶段的阶级斗争既不忽视、不否定,也不夸大,而是把它放在适当的位置正确对 待。不能用抓阶级斗争来冲击、干扰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必须明确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42、。而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就是搞好经 济建设,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除非发生大规模外敌入侵,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动摇经 济建设这个中心。在我国历史上,曾经把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的阶级斗争扩大化,以致离开经济建  设这个中心,使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受到严重的挫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我们党制 定和实行了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尽管国际国内发生了这样那样的重大事件,我们都没有动 摇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从而出现了经济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把改革开放同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 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都

43、是为了更好地解放和发展  生产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以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是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 我国的改革开放所以能健康发展,就在于它是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在把握一 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问题上,在党内特别是领导干部中,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右可以 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右的主要表现是否定四项基本原则,企图以多党制和私 有化来取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左的主要表现是否定改革开放,认为开放会引进 资本主义,和平演变的危险主要来自经济领域,甚至用阶级斗争为纲冲击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我 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从 1957 年起的 20 年间出现的错误,主要都是左。现在改革开放要 探索和开辟新道路,突破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和观念,阻力主要来自左。只有防止和克服左右 两种错误倾向,才能提高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搞好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和 其他各项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考试 > 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