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精选汇编:诗歌阅读专题(含答案)

上传人:理想 文档编号:169468 上传时间:2021-01-3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46.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精选汇编:诗歌阅读专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江苏省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精选汇编:诗歌阅读专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江苏省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精选汇编:诗歌阅读专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诗歌阅读诗歌阅读专题专题 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 2020-2021 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 9 91010 题(共题(共 4 4 分)分)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船凉。 忆君遥在潇湘上,愁听清猿梦里长。 9.说说第二句中的“凉”字好在哪里,请简要分析。(2 分) 10.这首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 (一) 4 分 9. (2 分)凉不仅写出了秋风秋雨中身体感受的寒冷(1 分),更写出了此时因与朋友分离而倍感凄凉 的内心感受(1 分)。 10. (2 分)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1 分)和分别后的孤独

2、凄凉(1 分)。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 2020-2021 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二)(6 分) 长安秋望 杜牧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13.阅读上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1)第二句写出了秋天怎样的特点,并请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绘。(3 分) (2)联系全诗,分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 分) (二)(二)(6 6 分)分) 13.(6 分) (1)(3 分)明净/明亮/纯净,(1 分);天空如同明镜一般,没有一丝一毫杂质,洁净空明,一览 无余。(2 分) (2)(3 分)对南山秋景的喜爱(1 分);表现了作者心旷神怡的心情和志存高远的情怀

3、(2 分)。 江苏省苏州市区五校联考 2020-2021 学年七年级上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 6-7 题。 (5 分) 送魏二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6.请赏析“凉”字的妙处。 (2 分) 7.“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这句诗,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 分) 6.(2 分)“凉”字写出了江风夹杂着雨水吹入船中给人的感觉(或写出了秋风秋雨给人的真实感觉) (1 分) ;同时,也是凄凉氛围和悲凉情感的反映,将情景融合在一起。 (1 分) 7.(3 分)虚写(或想象) ,是诗人想象的情景,想

4、象魏二梦里听见猿啼,难以入眠。 (回 答“虚实结合”不得分) (1 分)诗歌表面写好友分别后愁绪满怀,实际上写出了诗人送别魏二时难分难舍 的情感。 (2 分) 江苏省泰州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020-2021 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阅读宋代黄公度的暮春山间,完成第 6 题。(4 分) 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 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6.(1)请说说诗中第一句中的“缓”字的表达效果。(2 分) (2)诗歌最后两句写得很妙,请简要赏析其写法。(2 分) 6.(1)示例:缓,慢慢的意思,对山中春日美景留恋欣赏,连脚步都慢下来了(1 分),形象地表达出诗 人的

5、愉悦闲适之情(1 分); (2)虚实结合(或侧面衬托)(1 分),实写涧水之香,想象落花之情景,写出了山间暮春的静谧美好 (1 分)。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 2020-2021 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二)诗歌鉴赏(5 分) 归自谣 【五代】 冯延巳 寒山碧 ,江上何人吹玉笛?扁舟远送潇湘客。 芦花千里霜月白,伤行色,来朝便是关山隔。 【注释】碧:在古诗词中常作为一种伤心色。潇湘客:去往潇湘的远行客。 9.(1)词中“寒山碧”、“霜月白”等词语,营造出了送别时 的意境。(2 分) (2)结合全词,试分析“来朝便是关山隔”一句中“隔”字的妙处。(3 分) 9.(1)凄凉、凄清(评分标准

6、:2 分。大致意思相近即可。) (2)“隔”为“隔绝、阻隔”之意,诗中借关山重重阻隔写出词人想象别后距离的遥远,更增伤感和思念 之情。(评分标准:3 分。“隔”字释义 1 分;原诗结合 1 分;情感理解 1 分,共 3 分) 连云港市海州区 2020-2021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调研七年级语文试题 (一)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 910 题。(5 分)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9.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本诗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2 分) _ _ 10.品味“一夜征人尽望乡”中“尽”字的妙处。(3 分) _

7、_ _ (一)(5 分) 9.(2 分)夜晚登上受降城,极目远望,那莽莽大漠上的黄沙,在月色的辉映下像雪一般,白茫茫一片;那 皎皎的月色,犹如秋天的严霜一样,凄清寒冷。 10.(3 分)尽,是全、都的意思,表明无一例外。(1 分)诗人不说自己思乡,而是想象出一幅“征人尽 望乡”图,思乡之情就由个体扩大到群体,更具感染力。(2 分) 江苏省南通市 2020-2021 年度七年级上期末考试模拟语文试卷一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78 题。 (6 分) 凉州词 唐王翰 秦中 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 夜听胡笳 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 【注】秦中:指今陕西中部平原地区,与第四句中的“长安”都代指故乡。阑:尽。胡笳:古代流 行于塞北和西域的一种类似笛子的乐器,其声悲凉。折杨柳:乐府曲辞,多描写伤春和别离之意。 7. 这首诗写了哪些边塞特有的风情?(2 分) 8. 下面两句诗都写了乐声,作用是否相同?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 (4 分) 【甲】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王翰凉州词 【乙】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7.(共 2 分)示例:内地春光未尽,边塞已经风沙遍地,寒气逼人;时常能听到悲凉的胡笳声。 (意近 即可) 8.(共 4 分)相同,都用凄凉幽怨的乐声烘托出悲凉的气氛,衬托征人的思乡之情。 (意近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部编人教版 > 七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