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统编版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点归纳整理

上传人:理想 文档编号:167317 上传时间:2021-01-1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40.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统编版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点归纳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21年统编版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点归纳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21年统编版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点归纳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21年统编版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点归纳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21年统编版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点归纳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各具特色的国家各具特色的国家 第一课国体与政体第一课国体与政体 第一框国家是什么第一框国家是什么 一、国家的本质一、国家的本质 1.全面理解国家的内涵全面理解国家的内涵 从国家的产生看,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从构成要素看,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 是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从国家的本质看,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 关,阶级性是国家的本质属性。从国家的职能看,国家的根本职能是政治统治职能,也具有社会管理职 能。 2.社会主义民主 对象:对占人口绝大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人民民主的优点:最广泛、 最真实、最管用的民

2、主,社会主义民主优于资本主义民主。(表现)人民民主专政是新型的民主和新型 的专政体现着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 3民主与专政 (1)区别:含义不同 民主的含义是指一种国家制度。是指一定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 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民主只是属于统治阶级的,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 的。世界上不存在着超阶级的民主)。专政即统治阶级凭借国家权力,强制被统治阶级服从其意志(政 治统治职能是国家的根本职能)。 (2)联系:民主与专政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民主与专政相互区别、相互对立,民主只适用于统治阶级, 专政则适用于被统治阶级。另一方面,民主与专政

3、相辅相成、互为前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 的保障。 (3)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新型的民主与新型的专政。当今世界主要有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类性质 根本不同的国家。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与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享有民主 2 的主体不同,专政的对象也不同。 二、认识国体与政体二、认识国体与政体 1.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1)区别:国体,即国家性质,反映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政体,即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也就是 国家管理形式,主要是立法、行政、司法机关的关系。 (2)联系:相互作用: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体现国体,一定的政体服务于一定的国体。适当的政体能够巩 固国体,不

4、适当的政体会危害国体。统治阶级为维护其根本利益,总是力求采用最有效的政权组织形式。 (3)整体具有相对独立性。一个国家的政体不是一成不变的。这种变化既包括随着国体的变化而发生的根 本性变化,也包括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等条件的变迁,在内容和形式上的不断变化;世界上没有任何两 个国家的政体是完全一样的。除了国体对政体的决定作用,地理环境、历史渊源、文化传统、人口素质、 发展程度等,都是影响政体的因素。 2.代议制: (1)含义:就是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 (2)原因:只有公民广泛参与,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政体;另一方面,不可能全体公民都经常性地直接 管理所有国家事务。因

5、此,代议制是公民和国家之间的政治纽带,这是现代民主政体的共同特征。 第二框第二框 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政体类型)(政体类型)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一、人民代表大会制 1.地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 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中国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采用人民代 表大会制度作为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 2.继续坚持和完善的原因:(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 决定着国家的其他具体制度。它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

6、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 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 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完善这一根本政治制度。 二、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二、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 1.划分依据: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及其职权范围。 2.民主共和制 (1)原则:遵循民主基本原则建立起来的一种政体。 (2)表现: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一般经由选举产生的。 (3) 本质: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运用金钱的力量,以民主的形式掩盖国家的阶级性质。 民主共和制是他们 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最好的政治外壳。 3.君主立宪

7、制 (1)特点:国家元首由世袭的君主(无实权)担任,但在宪法框架内,君主的权力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2)原因: 3 一般来说,君主立宪制是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或对君主制进行改良的产物。 (3)评价:君主立宪制保留了君主制的外壳甚至某些实质性内容。但是,在英国、日本、西班牙等实行君主立宪 制的资本主义国家,国家政权的实际运行与民主共和制国家大体相同。 三、三、议会制和总统制议会制和总统制 1.划分依据: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关系,大多数国家实行议会制或总统制 2.议会制 (1)政府总揽国家的行政大权权力,向议会负责。(2)政府以议会为基础产生,政府首脑由占议会多数 席位的政党和政党联盟来组织,政府成

8、员通常必须是议会议员。(3)政府接受议会的监督,定期向议会报 告工作。(4)当议会对政府表示不信任时,政府就得集体辞职,由国家元首制定人员重新组织政府;或重 新进行议会选举,成立新的政府。 执政党在议会大选中获胜的政党或政党联盟 权力中心议会 议会具有立法、组织和监督政府、决定财政预算等权力 3.总统制 (1)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总揽行政大权。(总统是国家权力中心)(2)总统不由议会产生 而是由选举产生,有任期。(3)政府不对议会负责,而向总统负责,而总统不对议会负责,只对选民负责。 (4)政府成员与国会议员不能兼任。 执政党能否成为行政首脑在于能否在总统选举中获胜 权力中心总统 议

9、会没有组织政府的权力 4. 半总统制 既有议会制【(1)内阁由在议会中占多数的政党组成;(2)政府中仍设总理,向议会负责。】的特征, 又有总统制【(1)作为国家元首的总统掌握着重要的全国最高行政权力;(2)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国会仅能从立法上对其实施影响,但不能利用不信任案迫使其辞职。】的特征。 第三框第三框 政党和利益集团政党和利益集团 一、政党一、政党 1.产生:政党是在阶级的基础上产生的,是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作用:在现代国家的政治体系中,以掌握政权、统治国家为目标的政党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3.主要目标:政党是有组织的政治团体,通常以执政为主要目标;也有一些政党

10、不谋求执政,但积极致力于 推广某种政治思想、维护某种政治利益。 4.主要手段:政党争取执政的主要手段是参加选举。 5.政党类型: 4 (1)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的类型有一党制、两党制和多党制。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政治,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形式,都无法改变其维护资产阶级利益、欺骗人民大众的根 本性质。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 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 5. 中美政党对比 美国实行两党制,但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政治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形式,都无法改变其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欺骗人民大众的根

11、本性质。维护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 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 人士的的伟大创造,是从中国的土壤中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维护的是人民群众的利益。 二、利益集团二、利益集团 1.含义:是指具有共同利益,向政府或社会提出诉求,或以合法手段施加压力,借以影响公共政策,以争取 其团体利益及其成员利益的社会团体。 2.影响政府决策的途径:游说、宣传、助选、集会游行、司法诉讼等。 3.(1)积极作用:利益集团在美国政治中起着充当公民与政府间桥梁的作用。资产阶级各派及其代理人通 过利益集团竞争和分享国家权力,相互制衡,有助于维护美国资本主义制度。

12、 (2)消极作用 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 因为具有消极性和虚伪性。只有少数利益集团对政府决策能 产生决定性作用,垄断了公众接近政府权力的途径,并为政府腐败提供了土壤。 第二课第二课 国家的结构形式国家的结构形式 第一框第一框主权统一与政权分层主权统一与政权分层 一、国家主权一、国家主权 1.含义:是现代国家得以存在的法理依据,它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是一个国家对其管辖区域所拥有的至高无 上的、排他性的政治权力。 2.地位:国家主权是一种自主自决的最高权威,没有任何其他权力主体可以对其加以否决或驳回。 3.表现:独立自主的对外交往是国家主权的重要体现。国家主权通常以法律形式在宪法

13、中加以规定,对外则表 现为国家之间的相互承认。 4.重要性:国家主权是国家最重要的构成要素,国家主权的丧失意味着国家的解体或灭亡。 5.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独立权、管辖权、平等权、自卫权等。 5 二二、中央与地方中央与地方 1.中央政府:一个统一的国家只能有一个中央政府。 2.进行行政区划的原因:国家之内的行政区划,通常是为了管理上的便利和有效而产生的。当然,行政区划的界 线和分层,往往需要考虑民族、宗教、历史、地理、文化、经济、军事等诸多因素。 3.我国行政区域的类型: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 4.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划分 (1)中央政府与地方各级政府各自行使自身在法定范围内的权

14、力。中央政府与地方各级政府的权力划分,往往 通过国家宪法加以规定。 (2)一般而言,中央政府主要负责国家秩序与整体发展、军事、外交等国家级事务,地方各级政府主要负责各自 区域内的经济发展、 社会治安等地方性事务。 5.我国中央和地方职权划分原则 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机构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划分职权。一方面,地方利益是国家整体利益的一部分,地方 必须服从中央;另一方面,在保证中央统一领导的同时,必须考虑地方特殊利益,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 性。 第二框第二框 单一制和复合制单一制和复合制 国家结构形式 含义:指国家的整体与部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一、单一制单一制 1.组成:按地域

15、划分的普通行政区域或自治区域。 2.中央与地方:中央享有最高权力;地方政权被置于中央政权的统一领导下,只能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 范围内行使职权。 3.特征:全国只有一个中央政权、一部宪法、一种法律体系 4.分类:从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划分看 地方分权单一制:英国,地方有自治权,受中央监督,但不干涉; 中央集权单一制:法国,地方无自治权,受控于中央。 二、二、复合制(联邦制、邦联制)复合制(联邦制、邦联制) 1. 联邦制 (1)组成:享有相对主权的完整政治实体。 (2)中央与地方: 国家整体与其组成部分的权限由联邦宪法规定,各自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享有最高权 力并直接行使于人民,相互间不得任意干涉。

16、 6 (3)特征:两套宪法,两套立法机关、政府、司法系统。 注意:各组成部分的权力并非由整体所授予,是它自身作为政治实体所固有的。 2.邦联制 (1)含义:邦联是主权国家为某种共同利益而组成的国家联盟。 (2)特点:邦联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家,不具有完整的国际法主体资格。 三、国家结构形式的影响因素 (1)一个国家采用何种结构形式,是阶级、民族、历史和文化等因素综合起作用的结果。 (2)同时也要考虑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始终是国家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选择国家结构形式时 必须面对的基本问题。 第三课第三课 多极化趋势多极化趋势 第一框第一框 世界多极化的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发展 1. 世界多极化

17、的意义 (1)世界向多极化发展,是建立在多种力量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基础上的,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2)在世界多极化加速推进过程中,传统国际体系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与调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发展 中国家和新兴大国力量逐渐增强,国际政治中的权力关系正在经历变化,国际关系朝着民主化方向发展。 2.世界经济增量构成的变化可能给国家政治带来哪些影响? (1)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力量不断壮大,推动国际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2)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大国力量逐渐增强,国际中的权力关系正在经历变化,国际关系朝着民主化方向发 展。 (3)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有助于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

18、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4)发展中国家力量不断增强,壮大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力量,有利于推动国际社会的和平 与发展。 3.世界主要力量 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美国、中国、欧盟、俄罗斯、日本、印度、金砖国家。 7 4.中国的实力日益增强 (1)表现:中国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方向,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中国提出共建“一 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2)作用: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为世界和平与发 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5.发展中国家的作用 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

19、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积极开展南南合作,推进南北合作,共同 应对全球性挑战,实现联合自强,成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主力军。 第二框第二框 国际关系国际关系 一、认识国际关系一、认识国际关系 1.含义:国际关系是指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其中,最主要的是国家与 国家之间的关系。 2.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关系等。 3.基本形式:竞争、合作与冲突。 4.国际交往的主要方式:包括国家间的贸易往来,文化、科技、教育、医疗等方面的交流,外交磋商,领导 人互访,缔结条约或协定,等等。 5.国际法: (1)含义:国际交往中,各国逐渐以条约和习

20、惯做法为基础,发展出了一些被普遍遵守的行为规则,被称 作国际法。 (2)作用:当前,国际法规范着国际交往的各个方面和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对维护国际关系稳定,促进 世界和平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遵守国际法符合各国的共同利益。 6.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军事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二、影响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二、影响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 1.影响因素:国家之间出现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包括国家 利益、国家实力、宗教、文化和历史等。 2.决定因素: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是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1)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

21、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2)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中国坚定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 相一致,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我国在维护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 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8 (4)维护国家利益的有力保障:是强大的国家实力。国家实力通常用一国的综合国力来衡量。因些,我国 应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提升国家实力。 3.国家利益必背知识点 国际关系的实质是一种利益关系,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国家利益和

22、国家实力是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利益的对立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任何国家都不应以维护本国国家利益为由,侵犯别国的主权和安全,干涉别国的内政。 5.我国的核心国家利益有哪些? 中国的核心利益包括: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中国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 社会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6.为什么坚决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是我国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 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7. 我国维护国家利益的立场态度是怎样的? 中国坚定地

23、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 进各国共同发展。 8.如何能保障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维护国家利益的有力保障是强大的国家实力。国家实力通常用一国的综合国力来衡量。国家实力衰弱 不利于国家利益的实现。因此,我国应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提升国 家实力。 9.如何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国家角度: 坚定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 各国共同发展; 坚决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中国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 制度和社会稳定,

24、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维护国家利益的有力保障是强大的国家实力。我国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增强核心竞争力,提升国家实力。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公民角度: 我们要树立国家观念、民族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 9 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 荣誉和利益的政治性义务,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 行为作斗争。 第四课第四课 和平与发展和平与发展 第一框第一框 时代的主题时代的主题 一、和平与

25、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1、和平问题: (1)含义: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 (2)和平的重要性: 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给各国经济发展和其他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创造必要的前提 (3)现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和平因素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因素的增长,争取较长时 期的和平的国际环境具有了现实可能性。 2、发展问题: (1)含义:指世界经济的发展问题,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 (2)特点:世界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超越了以往任何时期。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特征;世 界经济发展更加注重提高质量,知识经济方兴未艾,经济可持续发展

26、日益受到关注。 3.对中国来说,为什么维护和平是我们的责任和担当?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了维护和平是我们的责任和担当; 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维护和平符合我国的国家利益;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维护和平不仅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而且符合全人类的根本利益;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维护和平是我们的责任和担当。 4.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和平是发展的前提。 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需要国际社会保持持久和平的环境,为各国正常发展和政治经济 的往来提供保障。 发展是和平的基础。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才能

27、为国际社会的持久和平 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经济发展有助于消除贫困,减少地区冲突,消除不稳定因素,为维系持久和平提供 动力。 二、促进和平与发展的因素二、促进和平与发展的因素 10 1、经济全球化发展使各国相互依赖 国家间日益增强的贸易往来,增进了彼此间的交流。各国相互依赖程度不断加深,经济上的共同利益 不断扩大,共同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意愿不断增强。 2、不同力量中心之间相互制衡 发展中国家力量不断增强,新兴经济体实力提升,壮大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力量。科学 技术的进步,极大地改变了国际关系和战争面貌。 3、谈判与对话成为解决冲突的主要手段 随着国际协调机制的不断完善和多边主义

28、的深入发展,国家间交流与合作的机制日趋成熟,越来越倾 向于选择和平的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冲突。 4.国际社会为什么要以订立公约的方式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相互关联、彼此影响。没有一个国家能凭一己之力谋求自身绝对安全,只有从人 类命运共同体的视角出发,才能找到全球治理之道。 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国际社会通过订立公约共同应 对全球气候变化是由世界各国存在的共同利益决定的。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国家间交流与合作的机制日趋成熟,越来越倾向于选择和平的方式解决国 家间的冲突。国际社会通过订立公约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有利于用和平的方式

29、解决发展问题,有利于 世界和平与发展。 第二框第二框 挑战与应对挑战与应对 一、一、 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 (一)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1.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表现是什么? 强迫别国接受和照搬自己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打着“自由”“民主”“人权” “价值观”的幌子,侵犯别国主 权,干涉别国内政;凭借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对他国进行控制、干涉或侵略。 2.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本质是什么? 将本国利益凌驾于其他国家的合法利益之上,凭借本国经济、军事等方面的优势,或利用国际旧秩序不合 理的制度设计,对其他国家进行控制、干涉或者侵略,在损害他国利益的同时,造成世界的动荡不安。 (二)当

30、今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发展中国家比较普遍地存在贫穷和饥饿现象;落后、贫 困、危机等挥之不去的阴影仍然与人类相伴随;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 造成发展不平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还在损害着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11 (三)全球性问题突出 当今世界,局部动荡频繁发生,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网络安全、贸易摩擦、恐怖主义等全球性 问题更加突出。 2. 如何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 世界各国应该共同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推动建设相互尊 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

31、政治,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 的方向发展;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 二、国际关系民主化二、国际关系民主化 1.国际关系民主化是在怎样的状况下提出的? 面对影响和平与发展的诸多挑战,中国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 2.什么是国际关系民主化?(内容) 世界的命运必须由各国人民共同掌握,世界上的事情应该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共同商量 着办。和平、发展、合作是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本质特征。 3.为什么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 (1)国际关系民主化是世界和平的重要保证。 (2)国家不分大小、贫富,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一员。各国的事应由本国政府和人民决定,国际上的事应由各国 政府和人民平等协商。 4.如何推

32、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国际社会应该旗帜鲜明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共同推动建立适应国际力量对比新变化的全球治理体 系,更好保障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益,更好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正当利益,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在事关世界和地区和平的重大问题上,应该按照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以及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 准则,坚持通过协商谈判和平解决争端。 维护国际关系民主化,应该承认世界的多样性,尊重各国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 第五课第五课 中国的外交中国的外交 第一框第一框 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与发展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与发展 一、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一)决定因素 我国的国

33、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二)主要内容 12 (1)基本立场:独立自主。 (2)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3)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4)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石,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一)外交战略的调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党中央对我国外交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使其服务使其服务 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更加成熟和完善,我国对外活动进入了更为活跃的 时期

34、。 (二)习近平外交思想的内容 习近平外交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以“十个坚持”明确了新时代中国外交的使命宗旨、根本原则、 主要任务和独特风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理念。 (三)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要义(十个坚持) 1、坚持以维护党中央权威为统领,加强党对对外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2、坚持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为使命,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3、坚持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4、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根本,增强战略自信。5、坚持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6、坚持以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为基础,走和平发展道路。7、坚持以深化

35、外交布局为依托,打造全球伙伴 关系。8、坚持以公平正义为理念,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9、坚持以国家核心利益为底线,维护国家主 权、安全、发展利益。 10、坚持以对工作优良传统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为方向,塑造中国外交独特风范。 (四)习近平外交思想地位 习近平外交思想为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外交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同时为探索解决当今世界各种 复杂问题指明了方向;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不仅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己任,而且将为人类社会共同 进步展现更大担当。 (五)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外交方面的贡献 贡献:对坚持和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行了部署,提出了要健全 党对外事工作领导

36、体制机制,完善全方位外交布局,推进合作共赢的开放体系建设,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 系改革和建设。 (五)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 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在国际事 务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进一步增强,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第二框第二框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3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 1.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在要求: 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 (政治)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 (安 全)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 (经济)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

37、; (文 化)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生态) 2.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要求: (1)政治上: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 与国交往新路。 (2)安全上: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 恐怖主义。 (3)经济上: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 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4)文化上: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 明优越。 (5)生态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

38、,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3.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 (1)当今世界全球治理体系与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世界各国相互联系与依存程度日益加深。 (2)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与不确定性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各国人民应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 体。 4.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意义(重要性) (1)继承和发展了新中国不同时期重大外交思想和主张; (2)反映了中外优秀文化和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 (3)适应了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 (4)指明了世界发展和人类未来的前进方向。 【易混易错】: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反映了中国优秀文化和中国特有的价值追求() 二、中国智慧

39、的生动实践二、中国智慧的生动实践 1.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世界的贡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国际和平事业、完 善全球治理体系、构建全球公平正义的新秩序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2.中国行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 14 (1)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以“一带一路”为重点,坚持将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遵循共商共建 共享原则,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2)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促进自由贸易区建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 同发展新动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3)积极开展公共外交,注重塑造国家形象 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

40、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 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团结、山河秀美的东方大国形象; 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共同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人类做出贡献的负责任大国形象。 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知识整合】: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贯彻落实 (1)为全球生态和谐、国际和平事业、变革全球治理体系、构建全球公平正义的新秩序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 国方案; (2)就全球治理来讲:我们提出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 (3)就经济全球化而言:提出了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发展方向; (4)就国际关系来说:我们提出了坚持正确义利

41、观的外交理念,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 际关系; (5)就全球安全来看:我们积极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 (6)在推进国际合作方面: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并付诸实践、取得积极成效; (7)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坚持按照亲诚惠容的理念,深化同周边国家的互利合作。 第六课第六课 走进经济全球化走进经济全球化 第一框第一框 认识经济全球化认识经济全球化 一、经济全球化一、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的主要表现 (一)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商品、服务及技术、资金、劳务等要素,通过日益频繁的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流动 和广泛配置,世界经济出现了高度融合的

42、局面,这就是经济全球化。 (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为: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 一、影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 15 (一)经济全球化大势不可逆转 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它不是哪些人、哪些国家人为造出来的,而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多种动因共同驱动的结果,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二)影响的主要因素 1、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 2、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根本动因是世界各国对本国本民族利益的追求。 3、市场经济体制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体制基础。 (三)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 1、跨国公司的含义 跨国公司是指以母国为基地,通过对

43、外直接投资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设立分支 机构或子公司从事国际化生产销售和其他经营活动的国际大型企业。 2、跨国公司的作用:跨国公司的大规模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其影响已经遍及全球生产 流通和消费等各个领域。 3、跨国公司的运营 为了实现最大利益,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从事对外直接投资,他们单独或与其他企业共同出资,在 其他国家创立新企业,或并购现有企业或扩展原有企业,利用世界各地的优势组织生产经营。 4、跨国公司的积极影响 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到处奔走,推动着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与国际分工 的深化,把国际分工发展为跨国公司的内部分工,把国际贸易发展为跨国公

44、司的内部贸易,形成了以公司 内部分工和贸易为基础的国际经济体系,促进了全球资源配置的优化和全球的科技合作与进步。 5、跨国公司的消极影响 跨国公司的发展,也会给世界经济带来负面影响,如不考虑母国或东道国的国家 利益,实行跨国行业垄断,破坏国际市场的公平竞争,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落后产能和环境污染等,必须制 定相应政策,尽可能减少跨国公司的负面影响。 第二框第二框 日益开放的世界经济日益开放的世界经济 一、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一、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 (一)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影响(一)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影响 1.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

45、种资源、两个市场,推动自身经济发展。 (1)加速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可以利用这一机会,引进资源和技术; (2)吸引外资,扩大就业,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的优势。 (3)扩大国际市场解决产品销售问题,带动本国经济发展。 16 (4)投资自由化,推动企业“走出去”,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 2.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影响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影响 (1)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推动自身经济发展。 (2)经济全球化符合经济规律,符合各方利益。 (3)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4)经济全球化促进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

46、促进国际分工水平提高和国际贸易迅速发 展,从而推动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科技进步、产业转移与结构升级,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强劲 动力。 3.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 经济全球化在给世界各国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了挑战。 (1)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着不平衡问题,我们必须高度关注贫困和饥饿问题,同时要 正视和妥善处理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给不同产业不同群体带来的冲击。(2)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世界经 济发展面临着不确定性和风险加剧。 态度(做法):态度(做法):面对经济全球化,我们既要抓住机遇,积极参与,又要勇敢迎接挑战,同舟共济,实现合 作共赢。 二

47、、让经济全球化更有活力二、让经济全球化更有活力 1、为了让经济全球化更有活力,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 共赢的方向发展,让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共享经济全球化的好处。 2、为了让经济全球化更有活力,要建设创新型、开放型、联动型、包容型世界经济。 3、为了让经济全球化更有活力,要完善全球治理。完善全球治理机制需要遵循一系列原则,如平等、开放、 合作、共享等。 思考:现有国际体制的是如何建立的?有哪些优点和弊端?思考:现有国际体制的是如何建立的?有哪些优点和弊端?(理解)(理解) 现有国际体制现有国际体制 产生:产生:现阶段的全球治理体制主要是第二次

48、世界大战后由发达国家主导建立起来的。 积极影响:积极影响:这些机制在应对全球性问题上发挥了积极作用,维持了世界和平稳定和发展。 消极影响:消极影响:但是由于自身存在的不足、易受霸权主义影响以及缺乏相应的调整和变革,传统全球治理体制 越来越难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需要加以变革和完善,从而为各国发展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发展创造 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 17 第七课第七课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第一框第一框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 一、一、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1.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形成 (1)起点: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 (2)特点: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和开放型经济体系逐步形成,开放型经 济新体制逐步健全。 2.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1)总体要求 在新时代,我国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打开国门搞建设,更加主动地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 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2)具体措施 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政治 > 人教部编版/统编版(2019) > 选择性必修1 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