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2020-2021学年度八年级上期末模拟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理想 文档编号:167224 上传时间:2021-01-0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52.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2020-2021学年度八年级上期末模拟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2020-2021学年度八年级上期末模拟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2020-2021学年度八年级上期末模拟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2020-2021学年度八年级上期末模拟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2020-2021学年度八年级上期末模拟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 2020-2021 八八年级上语文期末模拟试卷年级上语文期末模拟试卷 一、积累一、积累 1.根据拼音写汉字。 每个家庭也许都有一个“口是心非”的父亲。从呱呱坠地到_(pn shn)学步,他爱你,却从不轻 易说出口。你成功时他从不夸你,只是悄然离去,心里却开心骄傲;你犯错时,即使只是生活的琐屑,你 他的厉声_(ji)问也会让你诚_(hung)诚恐,可转过身他比谁都难过。父爱是本书, 值得用一辈子去阅读。 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赋 闲(bn) 吆 喝(m) 寻觅 (m ) 坦荡如砥 (d) B. 秀颀 (q ) 蹒 跚(mn) 遒

2、劲 (j n) 络绎 不绝(y ) C. 遏 制() 倦怠 (di) 雕镂 (lu) 长途跋涉 (sh) D. 簇 拥(z) 鲜腴 (y) 隧 道(su ) 重峦 叠嶂(lin) 3.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锐不可当:形容来势凶猛,不可阻挡。) B. 我军前锋,业已 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业已:已经。) C.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 。(摧枯拉朽:枯草朽木受到摧 折。) D.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 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执行:实施;实行。) 4

3、.古诗词默写 (1)_?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2)_,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3)大漠孤烟直,_。(王维使至塞上) (4)乱花渐欲迷人眼,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 杜甫 春望 中写“望”中之所见, 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 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语句是: “_, _。” (6)李清照的渔家傲中写路途遥远,时光易逝,比喻理想难以实现的句子:“_,_” (7) 渡荆门送别 写诗人渡过荆门, 进入楚地, 看到江水浩瀚, 景色壮阔的诗句是: “_, _。 ” 5.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中国古典园林兴起于秦汉,繁荣于唐宋,全盛于明清,是一种独

4、具中国特色的建筑形式,叶圣陶先生 在苏州园林一文中以“拙政园”为例详细地介绍了苏州园林的特征。 B. 词是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和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隋唐,盛于宋代,又叫作长短句, 李清照的渔家傲、欧阳修的采桑子等就属于词。 C. 司马迁是西汉历史学家,他撰写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 帝共三千年的史事,周亚夫军细柳就是选自史记 D. “月”是古诗文中常见的意象,其意蕴丰富,如北宋诗人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以“积水空明”的月 色既表达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又表达自我排遣的悠闲与旷达。 二、阅读二、阅读 6.名著阅读。 (1)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花了足足三十年的时

5、间写成了昆虫记,将昆虫鲜为人知的秘密揭示下来, 阅读下面的文字,将相应昆虫名序号填入横线中。 杨柳天牛 蝉 蟋蟀 螳螂 _在地下潜伏四年才钻出地面,却只能在阳光下活五个星期。 _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服。 _在抓获蚱蜢和距螽时,只需将大弯钩一伸就解决问题了。 _身上有四个振动器,歌声可以传到四百数以外。 (2)根据红星照耀中国的阅读积累,分别写出相应的人物。(填人名) 甲:他先在南开中学,后在南开大学学会了英语,受到了“开明”的教育。蒋介石曾任命他为黄埔军校政治 部主任,后又曾悬赏 8 万元要他的首级。 “他”是_。 乙: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

6、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头发留得 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颧骨高出。南京虽然悬赏 25 万元要他的首级,可是他却毫不介意和旁的行人一起 走。 “他”是_。 丙:“我认为他的基本特点就是天性极端温和,”当别人请他的妻子谈一谈她认为她的丈夫有什么与众不同 的性格时,她说道,“其次,他对一切大小事情都十分负责。第三,他喜欢跟一般战斗员生活打成一片, 经常和他们谈话。” “他”是_。 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清晨,经过小区的池塘边时,见到一个穿着黑西装的中年壮汉,趴在雨后潮湿的木栏杆上,执着一 根简易的木勺费力地在水面上舀些什么。 原以为是小区的清洁工, 走近一看, 不是。 不会有清洁工穿一身休

7、闲西装来工作的。 这人约莫 40 岁, 面孔和身材都带着北方人的轮廓, 显得很硬朗。 他另一只手上提着东西那是一次性塑料袋, 灌了点水, 里面游弋着一只黑蝌蚪。 这时,另一位好奇的老头儿也背着手凑了过来,开始给他提意见:“这哪有蝌蚪哟,还早哩”男子 唯唯听着,也不辩解,仍旧兢兢业业地沿着栏杆逡巡。 其实我很想告诉他,在小区隔壁的政法大学,有一块大水塘,那里已经是蝌蚪成群了。上周我就带 着孩子去过,孩子第一回见到那么多黑溜溜的蝌蚪,欢喜得不得了。但由于天生不善与陌生人搭讪,我并 没说。 出了小区很久,我还在想,这个粗粝的男人适才捕捉蝌蚪时的那种神情,看起来竟是如此“柔软”。我 当然也猜得出来,这

8、位显然并不擅长捕捉蝌蚪的男人,之所以出现在池塘边,必然是为了某个孩子。准确 地说,是为了孩子的愿望而来。没有喧哗,没有铺张,甚至于有些笨拙,但这就是父亲啊。父亲大多就是 这样的。 他的神情让我想起了另一个人。 我读初中一年级时,有一位十分要好的同学。我经常去他家玩,很恣肆,但只要他父亲一回家,我 就不自觉地收敛了。他父亲是一位拳师,满脸横肉,彪悍异常,我心底十分怕他,从不敢正眼看。然而, 有一天,这种感觉被彻底改变了。那是在初夏,我在同学家耍到很晚,干脆留宿。至半夜酣然大睡时,一 只手那是一只非常粗糙强壮的手掌把我跟同学从蚊帐里轻轻摇醒,我们半睡半醒睁开眼睛,一只 手朝我们眼前伸了过来。就像变

9、魔术那样,一个透明的玻璃瓶被放进了漆黑的蚊帐里,亮晶晶的,闪闪烁 烁的里面全是飞舞的萤火虫。 从此,我知道了,拳师跟我所见过的另一些父亲并无区别,在那令人畏惧的外貌下面,其实也藏有 一颗慈爱而且浪漫的心,那是父亲的柔软之处。 年少时,当我们提起父亲,总觉得这是一个坚硬的词,抑或是一个沉默的形象,因为他们总是话不 多,总是让你惧怕,让你觉得难以接近。 我跟父亲就是如此,从不交流。记得十岁那年的一个黄昏,父亲在后门口为我洗澡,他的手搓在我 身上,就像砂纸摩擦在我皮肤上,我极力地压抑着,才没让自己叫出声,没让眼泪流出来。而疼痛其实并 不是最重要的, 被邻居们笑嘻嘻地围观, 才是最令我痛苦的。 但我没

10、有告诉他这些, 一直到四年前他去世, 他也不知道我对这件小事有如此深刻的记忆。 很多年来,我总认为自己没有享受过“父爱”。然而,当他离世,当我自己也成了一个孩子的父亲,我 终于明白: _。 就像那个让我羞耻的黄昏,他可能早已预知到,这将是他最后一次给我洗澡,所以他把全部的不知 来处的忧伤和酸楚都积聚在了手掌里。 那一种疼痛,现在想来也是一种无以言表的柔软。 (1)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中三位父亲“柔软”的具体表现: 中年壮汉在小区池塘边为孩子费力地捉蝌蚪; _; _。 (2)把第段中的画线内容改成“一只手掌把我跟同学从蚊帐里摇醒,就像变魔术那样,一个透明的玻璃 瓶被放进了漆黑的蚊帐里,里面全是飞舞

11、的萤火虫”后,表达效果没有原句好,请选择一个角度说说理由。 (3)联系上下文,在第段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内容。 (4)文中结尾写到“那一种疼痛,现在想来也是一种无以言表的柔软。”作者为什么认为“疼痛”是一种“柔 软”? (5)从词语搭配和表达中心的角度,简要分析本文标题“柔软的父亲”的妙处。 8.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饮茶始于何时 陈雍 俗话说,“早起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在老百姓的生活中就像柴米油盐一样不可或缺。中 国人从什么时候开始饮茶,这个问题现下学术界还没有定论。 20 世纪末,考古工作者在浙江萧山跨湖桥遗址 T0411 号探方第 8 层里发现一个小陶釜,出土时釜内 盛有一束

12、整齐的植物茎叶,长约 5 至 8 厘米,共有三十多根,像是被煮软的样子。陶釜外面有烟熏火燎的 痕迹,表明经过火烧。考古工作者把这束茎叶送到浙江省药品检验所和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做鉴定及切 片检测,鉴定检测结果只能确定是植物茎叶,但不能确定具体属种,也就是说,无法判定釜内到底是什么 植物。在跨湖桥考古报告里,这件盛有植物的陶釜被称为“中药罐”。后来有人提出这件“中药罐”应当是“茶 釜”,而且是原始煮茶遗迹,进而提出饮茶始于 8000 年前的杭州湾地区。再后来,跨湖桥遗址的这件陶釜 成了卖茶叶广告的招牌。我们从这个过程不难看出,饮茶始于新石器时代的说法目前仍难让人信服。 宋朝张淏云谷杂记说:“饮茶

13、不知起于何时,自魏晋以来有之。但当时虽知饮茶,未若后世之盛 也。”世说新语 纰漏载:“任育长年少时,甚有令名。武帝崩,选百二十挽郎,一时之秀彦,育长亦在 其中王丞相请先度时贤共至石头迎之,犹作畴日相待,一见便觉有异。坐席竟,下饮,便问人云:此 为茶,为茗?”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晋代人已能够懂得茶与茗的区别,可见张淏的说法是可信的。 张华博物志云:“饮真茶,令人少眠。”有学者依据广博物志“茶,古不闻食者,晋宋以降, 吴人采叶煮之,名为茗粥”的记载,认为博物志的“真茶”应当是“羹茶”,“真”和“羹”字形相近而讹。但 也有学者认为,古代原本有真茶。另外,尔雅 释木载:“槚,苦荼。”郭璞注云:“树小如栀

14、子,冬生 叶,可煮作羹饮。今呼早采者为茶,晚取者为茗,一名荈,蜀人名之苦荼。”张华、郭璞都是晋朝人,根 据他俩的说法可以知道, 晋朝时把茶作为羹饮。 用茶做的羹饮, 类似今天吃饭时喝的菜汤, 里面要放作料。 陆羽茶经对此批评说:“或用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之等,煮之百沸,或扬令滑,或煮去沫, 斯沟渠间弃水耳,而习俗不已。” 有的学者根据尔雅“苦荼”的记载,推论饮茶始于先秦。尔雅记载的只是植物名称,并没有说 明这种植物的用途,所以也不能就此说先秦时期人们已经饮茶。古代文献中关于两汉三国时期的饮茶有零 星的记载,学者们更是对考古上的发现寄予希望。 唐朝以前,羹茶还没有脱离食品的范畴,不能称为

15、真正意义上的饮品。到唐朝时,茶才成为百姓生 活中的饮品。那时饮茶,用制成的茶饼碾成茶末,放到煮沸的水里,不停地搅动,之后再倒进碗里饮用。 宋元时期,流行把茶末放进茶盏,然后再用沸水冲茶末,以激起泡沫。元末明初,用茶末冲茶的方法发生 了变革,茶碗里不再是碾压的茶末,而是一片片茶叶,这种冲泡散茶的方法一直延续到今天。根据文献记 载和考古发现,进入明朝以后,为了更好地适应冲泡散茶,宜兴紫砂壶应运而生,于是赏壶品茗成为文人 们的爱好。 (1)文章开头划线句子有哪些作用?试分点作答 (2)对于“饮茶始于什么时期”,学者给出了四种猜测,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学者的推测 证据 _ 浙江萧山跨湖桥遗址

16、 T0411 号 出土“小陶釜”可能是“茶釜”。 _ 宋朝张淏云谷杂记说:“饮茶 不知起于何时,自魏晋以来有之”。 饮茶始于先秦 有的学者根据尔雅“苦茶” 的记载推论。 饮茶始于唐朝 _ (3)文章第段中加横线的“这个过程”指什么?为什么文中说它仍不能令人信服? (4)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真正意义上”能否去掉,为什么? (5)把握文章有关信息,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浙江萧山跨湖桥遗址 T0411 号出土的“茶釜”,证明了饮茶始于 8000 年前的杭州湾地区。_ 根据宋朝张淏云谷杂记,晋代人以能够懂得茶与茗的区别。_ 陆羽在茶经里批评的“羹茶”,类似今天吃饭时喝的菜汤,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茶。_

17、三、古诗文阅读三、古诗文阅读 9.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 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 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校证) (乙)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实为河之巨阸 , 兼孟门津之名矣。此石经始禹凿,河中漱广。 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

18、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 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其水尚崩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赑怒 , 鼓若山腾, 浚波颓迭,迄于下口。方知慎子 , 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选自郦道元水经注 河水四) (注释)巨阸():巨险。阸:险阻重地。禹:大禹,传说中夏朝的第一代君主。赑(b )怒: 形容气势壮大。慎子:先秦法家代表人物慎到的著作。 (1)解释下面画线词的意思。 略无阙处_ 良多趣味_ 素气云浮_ 非驷马之追也_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水非石凿,而能入石。 (3)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划两

19、处) 往 来 遥 观 者 常 若 雾 露 沾 人 窥 深 悸 魄。 (4)(乙)文与(甲)文“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哪一句? (5)请概括(甲)文长江的夏水与(乙)文黄河的孟门之水特点的异同,并找出两者在描写方法的运用 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10.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相见欢 宋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注释:倩:请人代自己做。扬州:当时为南宋杭击金兵的前线。 (1)词中一个“_”字,概括了国土沦丧的现实;“簪缨”一词运用借代手法,代指_。 (2)“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借物抒情,读来催人泪下

20、,请简要赏析。 四、写作题四、写作题 11.阅读以下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本学期所学的课文,让我们认识了很多人,如藤野先生、列夫 托尔斯泰、居里夫人、愚公、智叟,还 有朱德的母亲、朱自清的父亲等等,一定引发了我们很多的回忆与思考。 请细细回想自己与他人相处或交往的经历,写一篇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不少于 600 字。文中不要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 真实姓名。 提示 你可以写一篇传记, 选择典型的事件和具体的细节来突出他 (她) 的特征; 也可以写一篇散文, 叙述他 (她) 那些让你难以忘怀的事情,或心底里那些深切的感受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积累 1. 蹒跚;诘;惶

21、2. C 3. C 4. (1)日暮乡关何处是 (2)东风不与周郎便 (3)长河落日圆 (4)浅草才能没马蹄 (5)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6)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7)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5. C 二、阅读 6. (1); (2)周恩来;毛泽东;朱德 7. (1)拳师父亲半夜里为孩子们捉来萤火虫;父亲在后门口用 粗糙的手给“我”洗澡 (2)原句的描写中把拳师父亲“非常粗糙强壮”的手掌和叫醒我们时动作的轻柔形成对比,突出了父亲 外表粗粝而内心温柔、 细腻的特点。 原句中“亮晶晶的, 闪闪烁烁的”写出了父亲抓来的萤火虫闪亮美丽, 表现了父亲内心的浪漫,充满了童趣,突出了父亲虽然

22、外表粗粝,内心对孩子却充满了慈爱。 (3)原句参考:原来我不是没有得到过爱,而是那时的我根本理解不了父亲的表达总是很隐晦,隐晦 得让你无从察觉。意思符合即可。 (4)我”和父亲从不交流 ,那一次洗澡可能就是父子之间难得的近距离接触的机会,父亲把全部的不知 来处的忧伤和酸楚都积聚在了手掌里为儿子搓澡,他用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那种刻骨铭心的 疼痛成了父亲隐晦的爱的表现,正是父爱的“柔软”所在。 (5)“父亲”一词本是阳刚、粗犷的,以“柔软”来修饰,形成一种强烈的反差;这种反差激发了读者的 阅读兴趣;从表达中心角度看, 题目形象生动地揭示出本文所写父爱的特点, 突出父爱柔软细腻的一面。 8

23、. (1)文章开头引用俗语,通俗易懂地说明了茶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引出说明 对象“茶”,进而引出说明内容“茶的起源”。 (2)饮茶始于新石器时代;饮茶始于魏晋以后;唐朝以前,羹茶还没有脱离食品的范畴,不能称为 真正意义上的饮品。到唐朝时,茶才成为百姓生活中的饮品。 (3)这个过程指:后来有人提出这件“中药罐”应当是“茶釜”,而且是原始煮茶遗迹,进而提出饮茶始于 8000 年前的杭州湾地区。 不能信服的原因:这个过程都是人们的推测,缺乏有力的科学证据,所以说不能令人信服。 (4)不能去掉,“真正意义上”就是指完全的,绝对的。因为今天的“茶”,指的是饮品,而“羹茶”虽名字是 茶

24、,却是“吃”的,和今天的茶有本质区别,体现了说明问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5)错误;错误;正确 三、古诗文阅读 9. (1)同“缺”,空隙、缺口;甚,很;白色;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2)空旷的山谷传来(猿鸣的)回声,悲凉婉转,很久才消失。 水(虽然)不是凿石头的凿子,却能穿透岩石。 (3)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 (4)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或“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5)同:二水既盛且速。异:长江的夏水凶险迅疾,黄河的孟门之水气势恢宏。描写方法运用上的相同 之处:都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10. (1)乱;达官显贵(或统治阶级) (2

25、)示例:作者乞求西风把自己的泪水吹过大江,吹到已成为战争前线的扬州。运用拟人手法,乞求西 风把自己悲伤的新吹过大江, 吹到已成为战争前线的扬州, 充满无限悲慨, 表现了词人对前线战事的关切, 表达了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国之情。 四、写作题 11. 【参考例文】 一个令我尊敬的人 人群拥在南门桥上,望着桥下湍急水流中奋力挣扎的人,干着急着,却无能为力,直到他的出现。 那是两年前暑假的一个周末。这一天,台风已经逼近福清了,风很大,呼啸着撞向窗户,发出巨大的响 声,让人不寒而栗。本来该安静地待在家里,可屋漏偏逢连夜雨,偏偏这时候小区停水停电了。不得已, 我们一家三口人只好到外面街上吃饭。 两轮刚

26、拐进水南南门桥,坐在摩托车后座上的我,就看到右前方桥上的人行道上挤了不少人,直觉告诉 我一定有事情发生。靠近人群,我们听到了激动的叫喊声。出于好奇,我们也下车凑了过去,挤进人群, 望向桥底。“啊,有人落水了!”我情不自禁地喊了出来。只见一个人在水中扑腾,但急流把他的头使劲压 下去、压下去,眼看他就要沉下去了,却没看到救援的人出现。 正当人们焦急万分时,一个身穿黑色 T 恤的青年男子挤了进来。他看到这一幕,二话没说,快速脱下衣 服,准备跳下去救人。旁边的一位老人急忙拉住他,颤声地说道:“小伙子,别急呀,你”是啊,他真的 太瘦弱了两只手臂像两根竹竿,看似一折就断。“他,能救得了人吗?”我在心里猜疑

27、道。 只见青年男子拉开了抓住他的那双手,坚定地说:“救人要紧,管不了那么多了!”他快速翻过护栏,一 跃而下,“轰”的一声,水面上激起了巨大的浪花。他先踩水观察,确定了落水者的位置后,用自由泳飞快 地游过去。他,像鱼雷一样迅速地游到落水者的身边,抱住他,然后用仰泳扶着那人游向岸边。那人已经 呈半昏迷状态,不听使唤。他游得很吃力,湍急的水流就像拿着镰刀的死神随时准备着收割眼前这两个可 怜人。他像一片压了石子的羽毛浸在水中,若沉若浮。人群寂静极了,耳边只有风的嘶吼。此刻,我们的 心已经与他们连在了一起。 到了,快到了,离岸边只有一步之遥了!只见他用力一蹬,终于到了!在早已等候在岸边的一群人的帮 助下,他终于把那个落水者弄到岸上。人群中爆发出阵阵掌声和欢呼声。爬上岸,他已经气喘吁吁,十分 虚弱。旁边的人赶紧给他递上衣物和毛巾,他顾不得拿,而是马上按压落水者的腹部很快,救护车就呼 啸而至,将落水者送去医院。 此时, 青年男子才穿上衣服, 骑上放在旁边的摩托车向前方驶去。 背后的掌声随风送去人们对他的赞许, 伴他一路向前 他, 令我心中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虽然我不知道他的名字, 但是在我的心中, 他就是一个真正的英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期末试卷 > 八年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