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部编版中考语文考点之文言文比较阅读系列(一)含答案

上传人:理想 文档编号:166617 上传时间:2021-01-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8.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部编版中考语文考点之文言文比较阅读系列(一)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1年部编版中考语文考点之文言文比较阅读系列(一)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1年部编版中考语文考点之文言文比较阅读系列(一)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1年部编版中考语文考点之文言文比较阅读系列(一)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21年部编版中考语文考点之文言文比较阅读系列(一)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1 2021 年部编语文中考考点之文言文比较阅读系列一年部编语文中考考点之文言文比较阅读系列一 (一)(一)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 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 【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苏轼小石潭记 ) 14请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 分) 四时 俱备 四时: 未复有能与 其奇者 与: 晓雾将歇 歇: 影布 石上 布: 俶尔 远逝 俶尔: 15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 实是欲界之仙都。 皆若空游无所依。 16 【甲】 【乙】两个文段都描写了水的共同特点清澈、透明、纯净,但描写角度方法不同: 【甲】文段 用“清流见底” 描写水的清澈, 【乙】文段借游鱼 描写水的清澈。 (2 分) 17 【甲】 【乙】两文作者都人生不得志,寄情山水,但情感不同,请结合原文加以概括。 (4 分) 2 【答案】14四季参与,这里有“欣赏” “领悟”的意思消散映忽然(意思对即可) (5 分) 15

3、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意思对即可) (4 分) 16正面(或:直接)侧面(或:间接) (2 分) 17 【甲】文作者陶醉于自然山水,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流露出自豪之感、自得之情; 【乙】文作者 被谪贬后,也寄情山水,但只得到短暂的欢愉,一旦触景,又会油然而生郁闷、孤寂、凄凉、忧伤之情。 (意 思对即可) (4 分) (二)(二) 【甲】岳阳楼记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 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

4、气象万千。此则 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 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 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 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

5、进亦忧, 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 光绪己卯,楼基坼 裂,及大有倾塌之势,中丞邵公命葺而修之经费未集而容以考绩北上。 既而回岳,德化李公来湘中,命以茶厘 为修楼之资,其不敷者,劝四邑(巴陵、平江、临湘、华容)绅富 足之。乃于原基之后,加筑六丈有奇,建正楼其上,左仙梅亭,右则三醉楼,皆视旧制有加。前临洞庭, 为之驳岸 以御水,楼之左右各增施二楹,为登楼者憩息之所。其楼前雉堞亦加坚筑,以固吾圉焉! (节选自【清】张德容重修岳阳楼记 ) 【注】坼(ch ) :分裂,裂开。容:即张德容(1820-188

6、8) 。同治十年(1871) 、光绪五年(1879) 两度出任岳州知府,政声显著,曾对岳阳楼进行整体修葺。考绩:按一定标准考核官吏的成绩。茶厘: 3 对茶叶经销所征的一种附加税。驳岸:保护岸或堤坝不坍塌的建筑物,多用石块砌成。雉堞(zh di ) : 古代城墙上掩护守城人用的矮墙,也泛指城墙。圉(y ) :边境,边疆。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 分) 去 国怀乡 ( ) 微 斯人,吾谁与归 ( ) 加筑六丈有奇 ( ) 皆视旧制 有加 ( ) 17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 分) A乃 重修岳阳楼 乃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械花源记 ) B迁客骚人,多会于 此 尝

7、射于 家圃( 卖油翁 ) C及大有倾塌之 势 已而之 细柳军( 周亚夫军细柳 ) D为之驳岸以 御水 去以 六月息者也( 北冥有鱼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 分)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19用“/”标示出下列语句中的停顿。 (标示 2 处) (2 分) 中 丞 邵 公 命 葺 而 修 之 经 费 未 集 而 容 以 考 绩 北 上。 20回答问题。 (6 分) 从【乙】段句话可以看出,清朝重修后的岳阳楼不在原址上?(用原文回答) (2 分) 【甲】 【乙】均写到了重修岳阳楼一事,但两文的侧重点各有不同,请简要分析。 (4 分) 【答案】16(4 分)离开。 如果没有。 零数,

8、余数。 规模。 17(3 分)B 4 【解析】A 项,于是/竟然;B 项,在/在;C 项,结构助词,的/动词,到去;D 项,来/凭借;故选 B。 18(2 分)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19(2 分)中丞邵公命葺而修之/经费未集/而容以考绩北上。 20(6 分)(2 分)乃于原基之后。加筑六丈有奇,建正楼其上。 (4 分)【甲】文借重修岳阳楼一事,着重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 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乙】文侧重写重修岳阳楼的原因、过程及结果。 (三)(三)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

9、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 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 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 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昌黎文集校注卷一) 【乙】上 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 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 ,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选自资治通鉴 唐纪八 ) 注释上:皇上,指唐太宗。封德彝:名

10、伦,字德彝,唐代官员,官至尚书右仆射。致治者:使 国家达到大治的人。 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 分) ( ) A故虽有名 马 名 之者谁 B正患 已不能知 又患 无硕师名人与游 C而 伯乐不常有 德彝惭而 退 D虽有千里之 能 上诘之 10下面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2 分) ( ) 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C但于/今未有奇/才耳 D安可/诬一世之人 11下面对选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 分) ( ) A甲文多次提到“千里马”,方式多样,直称正面提及,表述严正;暗称如“名马”,表述委婉,意在其 5 中,代称如“其”“之”,表意简洁含蓄。 B乙

11、文通过细节描写刻面人物,“上令封德彝举贷”“上诘之”“岂借才于异代乎”体现唐太宗的焦急与不 满,塑造出唐太宗求贤若渴的人物形象。 C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所不同,在表达方式上,甲文偏重议论,乙文偏重记叙;甲文采用托物寓意手 法,行文中洋溢不平与悲愤,乙文直述其事。 D甲乙两文都讲有关人才的问题,但着眼点不同,甲文主要阐述了“天下无马”的观点,乙文则把关注 点放在如何选拔任用人才上。 12把选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_ _ 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_ _ 13甲文哪一句话可以用来形容乙文的封德彝?结合对唐太宗的话的理解,你认为封锦彝存在哪些问 题?(

12、4 分) _ _ 14假如可以“借才于异代”,你会向唐太家举荐谁?请从初中阶段所学的课文中选择一个古代人物,并 从“德”“才”两方面具体说出他的长处。 (3 分) _ _ 【答案】9B 【解析】A 项,著名的,有名的/命名;B 项,担忧;C 项,然而,表转折/表顺承;D 项,的/代指德彝。 10C 【解析】断句看意思和结构,但/于今/未有奇才耳。 11D 【解析】D甲文主要阐述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观点,乙文则把 6 关注点放在选人用人上。 12(4 分,第小题 2 分)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 君子用人跟用器物一样,都要选用它的长处。 13(4

13、 分,句子 2 分,问题 2 分)句子:其真不知马也。(2 分)问题:不能知人善用、善取其才;(1 分)不善于自省,遇事推责。(1 分) 14(3 分,推荐人物 1 分;理由 2 分,“德”“才”各占 1 分) 示例一: 我推荐唐雎, 因为唐雎在国家危难之际能临危受命, 挺身而出, 有一颗爱国之心; 而且他能言善辩, 足智多谋,处事不惊,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治国人才。 示例二:我推荐范仲淹,他忧国忧民,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他军事才能卓越, 镇守西北边疆,抗击西夏入侵,为国立功。 (四)(四)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

14、百里奚举于 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 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 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乙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 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 其劳使范蠡与大夫柘稽行成,为质于吴。二岁而吴归蠡。 至明年春,吴王北会诸侯于黄池,吴国精兵从王,惟独老弱与太子留守。勾践

15、伐吴,吴师败,遂杀吴 太子。 其后四年,越复伐吴。吴士民罢弊,轻锐尽死于齐、晋。而越大破吴。 (选自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 ,有删改。 ) 注释振:救济。吊:慰问。成:讲和,和解。弊:同“疲”。 10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 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选拔,任用 B人恒过 过:错误 7 C越王勾践反国 反:同“返”,返回 D厚遇宾客 遇:对待,招待 11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舜发于畎亩之之 中 属予作文以记之之 ( 岳阳楼记 ) B行拂乱其其 所为 安陵君其其 许寡人( 唐雎不辱使命 ) C置胆于于 坐 公与之乘,战于于 长勺( 曹刿论战 ) D而而 越大破吴 康肃笑

16、而而 遣之( 卖油翁 ) 12下列对文本的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 文开篇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事例, 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述了发现和和培养人才的重要性。 B 【乙】文写的是:越国战败后,越王勾践立志发愤图强,卧薪尝胆,通过礼贤下士、与民同劳等一 系列措施,最终大败吴国。 C 【甲】文第二段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论证经受磨练的好处,最终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D 【乙】文中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而终破吴的故事可以用作甲文中心论点的事实论据。 13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_ _ 勾践伐吴,吴师败,遂杀吴太子。 _ _ 14甲文中六位历史人物的

17、事例和乙文中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请结 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3 分) 【答案】10B 【解析】过,动词,犯过错。 11C 8 【解析】A 项,助词,的/代词,指这件事。B 项,代词,他的/加强语气,一定。D 项,表结果,所以/表修 饰关系。 12A 【甲】文开篇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事例,是为了论证这些人虽出身贫贱,但他们在经受了艰苦磨炼后,终 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的论点。 13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不断增加他原来不具有的才能。勾践攻打 吴国,吴国的军队战败了,(勾践)于是杀了吴国太子。 14逆境造就人才(只有经得起艰苦的磨炼,才能成就不平

18、凡的事业)。 (五)(五) 【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 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 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 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 【乙】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迎归。母有痼疾,药饵必亲。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家无 婢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

19、,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旰,岂大将安乐时?”飞辞不受,玠益敬之。少 嗜酒,帝戒之曰:“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遂绝不饮。帝初欲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 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节选自宋史 岳飞传 ,有改动) 【注释】吴玠:人名,岳飞的朋友。名姝:有名气的美女。宵旰:即宵衣旰食,天不亮起床, 天黑才吃饭,形容终日操劳。营第:建造宅子。 9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至若春和景 明 四时之景 不同 B而或长烟一 空 上下一 白 C吴玠素 服飞 吴广素 爱人 D饰名姝遗 之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 陛下 10下列对【甲】文中

20、画波浪线句子停顿的判断,最恰当的一项是( ) 9 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B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C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11下列对【甲】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翻译,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译文:我曾经探求过古人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译文:不凭借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C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译文:处在僻远的江湖就为他们的国君忧虑。 D然则何时而乐耶? 译文: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 12下列对【甲】 【乙】选文的理解与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甲】文段以“至若”领起,语言骈散结合,格调高亢,节奏明

21、快有力, B 【乙】文表现了岳飞是一个孝顺、自律、善用人才、以天下为己任的人。 C 【甲】文概括写景,重在言志抒情。 【乙】文通过记录人物言行来刻画人物形象。 D 【甲】 【乙】两文体裁各异,但都表现出“忧国忧民、心怀天下”的家国情怀。 13把“文言文阅读”【乙】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 分) 飞辞不受,玠益敬之。 【答案】9A 【解析】A日光、风景,景色;B全,都;C一向;D赠送,给予。 10A 11B 【解析】“凭借”错误,“以”是译为因为。 12B 【解析】没有表现岳飞“善用人才”。 10 13岳飞推辞(1 分)不接受,吴玠更加(1 分)敬仰(敬重,尊重)(1 分)他了。

22、(六)(六) 【甲】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 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 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荀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 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敗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 有一年矣。 (诸葛亮出师表 ) 【乙】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 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

23、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 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陈寿隆中对节选) 注释陇亩:田地。梁父吟 :又作梁甫吟 ,古歌曲名。管仲、乐毅:管仲,名夷吾,春耿 时齐桓公的国相。乐额,战国时燕昭王的名将。博陵:东汉郡名,现河北蠡县一带。颖川:东汉郡名, 包括现河南中部一些地区先主:指刘备。卧龙:这里比喻潜居而未显达的有才能的人。蒙尘:蒙 受风尘,专指皇帝遭难

24、出奔。猖蹶:这里是失败之意。 8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不正确的组是( ) (3 分) A躬耕于 南阳(介词,在) B先主遂 诣亮(连词,就) 11 C此悉 贞良死节之臣(形容词,熟悉) D将军宜枉驾顾 之(动词,拜访) 9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B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C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D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

25、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10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 (3 分) A甲文中“后汉所以倾颓”与乙文中“汉室倾颓”所指内容一致,都是指东汉的崩溃、衰败。 B甲文的语言最显著特点是率直质朴,表现恳切忠贞的感情,全文读起来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C乙文中“卧龙”一词选用精当,简练而传神地比喻诸葛亮出众才能,对人物描写起渲染烘托作用。 D从甲文所选内容来看,主要写了诸葛亮结合当时形势向后主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两条建议。 11将甲乙两个文段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 分) 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4 分)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26、时人莫之许也。 (4 分) 【答案】8C 【解析】C 项,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形容词,熟悉)正确的意思为“全、都” 9B 【解析】B 项,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前 三句主语是先帝;后二句主语诸葛亮。 10D 12 【解析】D 项,主要写了诸葛亮结合当时形势向后主提出“亲贤远佞”的建议。 11(8 分)(每句 4 分。关键词翻译正确,语句通顺该题即可给满分) (4 分)希望隆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兴隆,就(可以)指日可待了。(“愿”“则”“计 日”各 1 分通顺 1 分 愿:希望:则:那么,那样:计日:数着(计算日子) (4

27、分)常常把自己比作管种、乐毅,当时的人们并不承认这件事。(翻译时注意把握“莫之许”的正常 语序,其中“每”“之”“许”各 1 分,通顺 1 分;每:常常;之:代词,指“自比管仲、乐毅”这件事;许: 认可,承认。符合大意即可酌情给分) (七)(七) 【甲】【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 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 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

28、!其真无马 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乙】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 欲先看之。主簿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注释】徐孺子,名稚,东汉豫章南昌人,是当时的名士,为人高洁。廨:官署。式:通”轼”,车前横 木,文中是扶着轼的意思。 11解释加点的词。 (4 分) 才美不外见 ( ) 策之不以其道 ( ) 登车揽辔 ( ) 吾之礼贤 ( ) 12翻译下面的句子。 (3 分)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3同样是面对人才, 【甲】 【乙】两文的情感态度有什么不同?(4 分) 13 14甘为

29、”常马”,也不期待”太守”的赏识,你能否接受,请坦诚地谈谈自己的看法。 (3 分) 【答案】11同”现”,表现;正确方法(规律);嚼子和缰绳;贤士。 12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13两文的不同之处在于:甲文写千里马怀才不遇,乙文写徐孺子幸遇“伯乐”(太守);甲文为千里马抒 发委屈和不平,乙文借描写太守的言行,赞扬他礼贤下士赏识人才的善举。 14【示例 1】能接受。各行各业,需要大量踏实、埋头苦干的普通劳动者。从古至今,真正能够超越普通 人,成为精英,需要具备多种条件。我情愿默默无闻,做好自己。 【示例 2】不能接受。人生一世,只此一回,不能重来,机会不能错过。碌碌无为,平庸度日,不是我的

30、选 择。一定要拼搏努力,轰轰烈烈,千里驰骋,打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八)(八) 甲文: 桃花源记节选甲文: 桃花源记节选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 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土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乙文:南阳刘驎之乙文:南阳刘驎之 南阳刘驎之,善史传,隐于阳岐。于时苻坚临江,荆州刺史桓冲将尽讦谟之益,征为长史, 遣人船往迎,赠贶甚厚。驎之闻命,便升舟,悉不受所饷,缘道以乞穷乏,比至上明亦尽。一见冲, 因陈无用,翛然而退。居阳岐积年,衣食有无,常与村人共。值己匮乏,村人亦如之,甚厚,为乡闾所

31、安。 注刘驎之:字子骥,南阳(今属河南)人。阳岐:村名。临江:指兵临长江。讦谟(x m) : 宏图大计。赠贶(ku ng) :赠送礼物。上明:东晋时曾是荆州治所,在今湖北松滋南。翛(xio)然: 超脱自在的样子。 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4 分) 处处志之 志: ( ) 后遂无问津者 津: ( ) 缘道以乞穷乏 缘: ( ) 甚厚,为乡闾所安 甚: ( ) 14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 分)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南阳刘骅之,善史传,隐于阳岐。 20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3 分) A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一一个虚构的理想社会,寄托了作者的理想。 B甲文中“欣然规往”,可见刘子骥热衷游历山水,向往归隐山林。 C乙文中刘鳞之超然退隐,是因为桓冲说他没有用处才愤然离开的。 D乙文中的刘辚之隐于阳岐,性格高洁率真,不慕名利,超凡脱俗。 【答案】18做记号 渡口 沿着 非常;很 19(渔人)到来郡城,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番经历。南阳仁刘子骥,擅长史传学术,在阳歧村隐居。 20C 【解析】从“一见冲,因陈无用”中可知,他是觉得自己没有才能才退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语文中考 > 一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