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世说新语二则(第2课时)同步讲义(含答案)2020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66590 上传时间:2021-01-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06.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8课 世说新语二则(第2课时)同步讲义(含答案)2020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8课 世说新语二则(第2课时)同步讲义(含答案)2020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8课 世说新语二则(第2课时)同步讲义(含答案)2020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8课 世说新语二则(第2课时)同步讲义(含答案)2020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8课 世说新语二则(第2课时)同步讲义(含答案)2020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8 世说新语世说新语二则二则(第第 2 课时课时) 知识知识 1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两篇文章都选自_,它是由_人_组织人 编写的。这两篇讲述的都是_的故事,第一篇故事的主人公叫_ _,第二篇故事的主人公叫_。 2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_ _”、地点“_”、人物_、事件“_”等要素。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 B“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儿女”指的是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 C“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的意思是: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D“尊君”、“

2、家君”,前者是敬辞,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辞,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4从咏雪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重点重点 1你认为谢道韫和胡儿的比喻哪一个好呢?你认为谢道韫和胡儿的比喻哪一个好呢? (1)认为“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相似,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 甚 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花飘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因此说, “撒 盐”这一比喻用得好。 (2)认为“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 春天还会远吗?”而“撒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在空中撒盐干什么

3、呢?且形象不美。好的诗句要有 意象,“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所以说“柳絮”一喻好。 2对文中“公大笑乐”一句有不同解释,你有何看法?对文中“公大笑乐”一句有不同解释,你有何看法? 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笑”前喻,“乐”后喻; 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3陈太丘与友期行文中,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结合文中内容,说说你的看法。陈太丘与友期行文中,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结合文中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A不失礼。客人得知太丘已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语言粗野,不堪入耳;元 方则针锋相对,指出对方“无信”、“无礼”,义正而辞严,逼得对方无言可答。所以,这一则的核心 是“无信

4、”、“无礼”,宣扬的是正直不阿、为人正派的品格。不失礼,因为是“友”失礼在前,先不 尊重元方的父亲。 B失礼。因为“友”毕竟是与父亲平辈,不应不尊重长辈。应该始终有礼貌,不能对客人置之不 理,要给人改错的机会,允许人家道歉。 基础基础 1下列对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与儿女 讲论文义(子侄辈的人) B撒盐空中差可拟 (好像) C太丘舍去,去后乃 至(才) D与人期行,相委 而去(丢下,丢弃) 2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俄而雪骤。 译:过了不久雪下得紧了。 B即公大兄无奕女。 译: (道韫)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 C待君久不至,已去。 译:等你很久了,你还没到,已经死了。

5、 D元方入门不顾。 译: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家门。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尊君在不”的“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诲女 知之乎 B学而不思则罔 C路转溪头忽见 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乎 能力能力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咏 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 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 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论语十二章(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6、?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解释下列加点字。 (1)公欣然 曰 ( ) (2)撒盐空中差可拟 ( ) (3)吾日三省 吾身( ) (4)四十而不惑 ( ) 2翻译下列句子。 (1)白雪纷纷何所似?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 咏雪中“寒雪” “内集” “欣然” “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4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从内容上分析, 孔子这三句话依次讲的是学习方法、 和 。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

7、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 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 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 不顾。 【乙】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 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 定华、王之优劣。 5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元方/时年七岁 B歆辄/难之 C宁可/

8、以急相弃邪? D遂/携拯如初。 6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 的一项是( ) A元方入门不 顾 尊君在不 B王欲舍 所携人 太丘舍 去 C世以此定华王之 优劣 下车引之 D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 歆辄难 之 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 (1)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8甲乙两文分别告诉我们怎样做人的道理? 9下面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甲、乙两文中的人物的思想性格,都是通过人物的言行表现出来的,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甲文最后写友人的神态和动作,衬托了元方的形象;乙文最后一句的议论表现了两个人物不同的 为人处世态度。

9、 C甲文中的陈太丘撇下友人独自走了,是失信的表现;友人发怒,意在批评不要失信于人。 D乙文对华歆、王朗两人面对逃难者搭船的要求时,所表现出来的前后不同的态度的对比描写,突 出了文章的主题。 真题真题 【2018 年中考湖北武汉卷】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先主 于乡里合 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先主为平原相, 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 不避艰险。从先主就刘表。表卒,曹公 定荆州,先主自樊将南渡江,别遣羽乘船数百艘会江陵。曹公追 至当阳长坂,先主斜趣 汉津,适与羽船相值,共至夏口

10、。孙权遣兵佐先主拒曹公,曹公引军退归。先主牧 江南诸郡,乃封拜元勋,以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江北。先主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荆州事。羽闻马 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 兼资文武,雄烈过人, 一世之杰,当与益德 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羽省书大悦,以示 宾客。 (节选自中华书局三国志 关羽传 ,有删节) 【注】先主:指刘备。曹公:指曹操。孟起:马超的字。益德:张飞的字。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主于乡里合 徒众 合:聚集 B先主斜趣 汉津 趣:奔赴 C适 与羽船相值 适:前往 D孙权遣兵佐先

11、主拒 曹公 拒:抵御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A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B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C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D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羽流亡到涿郡后,与张飞一起帮助刘备抵御外侮。 B关羽、张飞和刘备情同兄弟,同吃同住,任何场合都不分彼此。 C曹操平定荆州后,刘备从樊城南渡长江,派关羽率战船到江陵会合。 D诸葛亮认为马超文武双全,能与张飞比肩,但两人的

12、才能都不及关羽。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基础基础 1B 【解析】本题考查课文重点字词的意思。“撒盐空中差可拟”中的“拟”是“相比”的意思。 2C 能力能力 1 (1)高兴的样子。 (2)相比。 (3)自我检查,反省。 (4)迷惑,疑惑。 【解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文言 文中大多一字一义,解释时可以单字扩充为双字来解释,如本题中“欣然”为“高兴的样子” , “惑”为“迷 惑” , “省”为“反省” ,还要注意辨析词义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仔细辨析。 2 (1)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

13、么呢? (2)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理解文章内容,抓住“欣然” “大笑乐”两词即可理解文中所写的欢快的家庭气氛。 4学习态度、为人态度(个人修养)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了解文章内容,分析语句的含义,即可知本句是讲学习态度和为人修养的。 5B 【解析】划分古诗文的朗读节奏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划分,要考虑意义上是否恰当,有没有把意义划 破。总之,要灵活掌握,具体分析。划好之后仔细读一读,看看是否顺口、顺畅。 6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一词多义这一考点的掌握情况。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 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

14、容来考虑。B 项两个“舍”都是舍弃、离开的意思。A 项,第一个 “不”的意思是其本意,不;第二个“不”是通假字,通“否” 。C 项,第一个“之”是助词,的;第二个 “之”是代词,他。D 项,第一个“难”是名词,灾难,灾祸;第二个“难”是动词,责难,驳斥。 7 (1)友人十分惭愧,下车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进了家门。 (2)既然已经接纳了他,难道可以因为情况危急而抛弃他吗?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 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8甲文:做人要明礼诚信。 乙文:一个人要对自己的话负

15、责,不能轻诺寡信。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故事主旨的理解。故事的篇幅短小,其目的是寓事说理。通过讲述故事来达 到说理的最终目的。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 体现。 9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对文言文的字词理解、词句赏析、词语作用、主 要内容、文章主旨都要有一定的理解,才能轻松做出选择。C 项表达错误。甲文中的陈太丘撇下友人独自 走了,是因为友人失约在先,所以不是失信的表现。 真题真题 1C 【解析】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 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

16、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 下文来判断。C 项的解释有误, “适”的意思是“正好” 。 2C 3B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主旨,联系实际, 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答案。B 项有误,从“稠人广坐,侍立终日”可知,在人多 广众的场合,关羽、张飞整天侍立在刘备左右,并不是任何场合都不分彼此。 4关羽看信后非常高兴,把信给宾客看。 【解析】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 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

17、。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 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 “省” “示”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参考译文: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县人。逃命到涿郡时,正碰上刘备在乡里集合兵马,关羽与张飞替他 抵御侵侮。刘备任平原相时,以关羽、张飞为别部司马,分管属下士兵。刘备与他们两人同床共寝,亲如 兄弟。在人多广众的场合,他们两人整天侍立在刘备左右,跟随刘备应酬交接,不避艰险。关羽后来跟随 刘备投靠刘表。刘表死后,曹操挥兵平定了荆州,当时刘备想从樊城走,往南渡长江,另外派遣关羽领了 数百艘船到江陵会合。曹操一直追,追到当阳县长坂那个地方,刘备连忙转向汉津港,正好与关羽的水军 会合了,那么他

18、们就一起去了夏口。后面,孙权借兵给了刘备抵抗曹操,曹操看他有兵了赚不到什么便宜 就退兵了。后面刘备占领了江南的几座城市,那个时候就封拜关羽的官阶,让他当襄阳太守、荡寇将军, 驻军在长江以北,抵抗曹操,守咽喉之地。刘备西征平定益州,拜关羽为管理荆州一片的都督。关羽听说 马超来投降,而马超并不是自己的老朋友,便写信给诸葛亮,问马超的人品才能可与什么人相比。诸葛亮 知道关羽好强护短,于是答复他说: “孟起兼有文武天赋,雄健刚烈超过一般人,是一代豪杰,与黥布、彭 越是同类的人, 可与翼德并驾齐驱争个高下, 然而还是不如你美髯公无与伦比地超群出众。 ” 关羽胡须漂亮, 所以诸葛亮称他为美髯公。关羽看了书信非常高兴,把信给宾客传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部编人教版 > 七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