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重庆市七校联盟七年级上12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理想 文档编号:164914 上传时间:2020-12-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2.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重庆市七校联盟七年级上12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重庆市七校联盟七年级上12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重庆市七校联盟七年级上12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重庆市七校联盟七年级上12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重庆市七校联盟七年级上12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1 页,共 15 页 重庆市七校联盟七年级重庆市七校联盟七年级上上 12 月月月考月考语文试卷语文试卷 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 注意:本试卷包含、两卷。第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 2B 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 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第 I 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6 6 小题,共小题,共 12.012.0 分)分) 1. 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 胸 脯(p) 疮痍(chng) 禀告(bng) 言行相 悖(b i) B. 慰 藉(ji ) 嫉妒(j ) 鲫鱼

2、(j ) 前仆后继(p) C. 憔 悴(cu ) 秸秆(ji) 秤砣(ch ng) 仙露琼浆(qi ng) D. 剽悍(bio)怜悯(mn) 凛冽(l n)有的 放矢(sh)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竹竿 泛滥 鹅卵石 破破落落 B. 喧闹 惧掸 捂耳朵 摇摇晃晃 C. 溜冰 愧怍 夜盲症 雌雄难辩 D. 田垄 凑和 白桦林 荣归故里 3. 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已经过去了多年,但她在信中又提及此事,仍然耿耿于怀 。 B. 调查显示,渑池县一所小学学生的近视患病率高到 25%,这真是危言耸听 。 C. 遇到复杂的问题,他总是泰然处之 ,沉着应付。

3、 D. 袁隆平提出的通过“三系”来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与当时学术界流行的观点大相径庭 。 4. 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 A.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B. 太阳从地平线上露出笑脸,用她那柔美的金色手指,悄悄地捡走了地上的珠玑。 C. 白杨树的干通常有丈把高,像是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 D. 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 5.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妹妹说:“雨停啦,太阳出来啦!” B. 我迷惑了:萤火虫看起来那么小巧、柔弱和笨拙,怎么对付得了蜗牛呢? 第 2 页,共 15 页 C. 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理想是船

4、舶,载你出海远行。 D. 我知道今天卫生委员安排谁打扫教室? 6.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老舍,原名舒庆春,北京人,满族,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 馆龙须沟等。 B. 观沧海的作者是曹操,其子曹丕和曹植在文学上都有建树。“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 家”中“三父子”指的就是曹氏三父子。 C. 古时一般尊右卑左,“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左迁”指的是贬谪、降职。 D.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一句中的“里”是名词。 第 II 卷(非选择题) 二、默写(本大题共二、默写(本大题共 1 1 小题,共小题,共 10.01

5、0.0 分)分) 7. 古诗文默写。 岑参逢入京使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亲人无限眷恋的深情的诗句是 _ , _ 。 韩愈 晚春 中运用拟人手法,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放、 争妍斗艳的诗句是 _ , _ 。 竹里馆一诗中,作者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了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 林的昏暗的诗句是: _ , _ 。 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中形容笛声悠扬深远、飘忽不定情状的诗句是 _ , _ 。 “扑朔迷离”源于木兰诗中的“ _ , _ 。”诗中概括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 是 _ , _ 。 三、名著阅读(本大题共三、名著阅读(本大题共 1 1 小题,共小题,

6、共 6.06.0 分)分) 8. 名著阅读,阅读下面的选段,回答问题。 这虽然不过薄薄的一本书,但是下图上说,鬼少人多,又为我一人所独有,使我高兴极了。那里面的 故事,似乎是谁都知道的;便是不识字的人,例如阿长,也只要一看图画便能够滔滔地讲出这一段的 事迹。但是,我于高兴之余,接着就是扫兴,因为我请人讲完了二十四个故事之后,才知道“孝”有 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 文中提到的“薄薄的一本书”是指 _ ,也是选文的题目。这篇文章选自鲁迅的散文集 _ 。 文中说“我请人讲完了二十四个故事”,请你列举其中一个 _ 。 作者为什么说“想做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 四、

7、综合性学习(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15.0 分) 第 3 页,共 15 页 9. 中国是礼仪之邦,礼仪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为弘扬中国的礼仪文化,学校准备举行以“礼文化” 为主题的活动,请你参加。 (1)礼仪板报我设计为营造浓厚的礼仪文化氛围,你班准备出一期以“礼仪”为主题的黑板报, 请身为宣传委员的你设计三个板块名称。 _ _ _ (2)礼貌用语我知晓从括号中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入横线上。 你被评为校“礼仪之星”,学校委派你邀请市礼仪专家梁教授来校讲座。见面时,你会说:“梁教 授, (久违 久仰)大名!” 呈邀请函时,你会说:“梁教授,敬请 (莅临 光临)指导!” 临别时,梁教授赠书一本,你

8、会说:“您的大作一定认真 (阅读 拜读)!” _ _ _ (3)礼节风俗我评说聪聪家来客人时,妈妈总喜欢给客人夹菜以表示热情。这种待客礼节你赞成 吗?说说你的看法。 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 1 1 小题,共小题,共 30.030.0 分)分) 10. 雨 雨,应该是一个阴性名词,她,而不是他。雨,完完全全是女性化的。 春三月的雨,是少女,正值豆蔻年华。 她文静、温柔、清新、羞涩。于人不觉间,她轻轻悄悄地走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她 如纱如雾,如情似梦,沾衣不湿,拂面不寒。她的裙袂飘过处,天地万物从沉沉昏睡中苏醒过来,种 子发出嫩芽,竹林 长出春笋,杨柳抽出新枝

9、,睡了一冬的小生灵也伸伸懒腰,走出深深的地穴。 第 4 页,共 15 页 春雨,把青春和生命赠给大地。 春雨,又是一个爱美的姑娘,一个极善丹青的画师。她手执神奇的画笔,挥洒出一个美丽的天地。 “梨花一枝春带雨”,何等脱俗;“杏花春雨江南”,何等淡雅;而“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 卖杏花”,又是怎样的清幽。这全是春雨的手笔啊。 春雨,遍体芬芳的少女,爱美写美的画师。 夏日的雨,是大嫂,她是个急性子,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是个利索干净还带着几分泼辣的中年妇 女。 比起春雨,夏日急雨少了几分温柔和文静,可你知道,她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做,她是一位多子的母 亲。 江河湖海等待着她补充营养,以丰腴自己的身躯。

10、被太阳烤得口干舌燥的大地渴望着她的滋润。田 野上的庄稼禾苗,山坡上的树木果林,像一群群嗷嗷待哺的孩子,急盼着她的乳汁。年复一年地,她 用自己充溢的乳汁喂饱了结实的高粱,喂鼓了肥胖的豆荚,喂足了圆滚滚的西瓜,喂熟了沉甸甸的稻 穗。有了她,才有果实,才有收获,才有万种生物的生生不息。 夏日的雨,能干的大嫂,慷慨的母亲。 秋日的雨,是阅尽沧桑的老妇人。 她见过了许多,经过了许多,也做过了许多。她曾经年轻过,辉煌过。如今,桃花梨花谢了,高粱 玉米收割了。她该做的要做的都已做过,便显得有几分落寞。更有那喜欢悲秋的写出“冷雨敲窗”的 诗句,发出“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抱怨。可她是宽容的,豁达的。她知道,人们不

11、会忘记她的过去, 不会忘记她做过的一切。 她并不落寞,她正在描画“红于二月花”的霜叶,绘制出层林尽染、色彩绚丽的秋之图。更何况, 不久之后,又有三月春雨,少女般姗姗而来。 第 5 页,共 15 页 阅读全文,按要求填空。阅读全文,按要求填空。 作者把春雨比作少女,写出了她“文静、温柔、清新、羞涩”的特征;把夏雨比作_,写出了她 _的特征;把秋雨比作_,写出了她_的特征。 春雨手执神奇的画笔,绘出许多美丽的图画。请从文中找出其中的三幅。 从感官角度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联系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在开篇强调“雨,完完全全是女性化的”。 六、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六、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 1 1

12、小题,共小题,共 15.015.0 分)分) 1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 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 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论语十二章(节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13、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 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陈太丘与友期 行 期: _ 太丘舍去 去: _ 不亦说 乎 说: _ 吾日 三省吾身 日: _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第 6 页,共 15 页 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甲文中“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何不同? 乙

14、文多处与学习有关,请选择一则,写出在学习方面所获得的启示。 七、作文(本大题共七、作文(本大题共 1 1 小题,共小题,共 50.050.0 分)分) 12. 请以“那一刻,我流下了的泪水”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内容真实,感情真挚。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不少于 600 字。 八、其他(本大题共八、其他(本大题共 1 1 小题,共小题,共 5.05.0 分)分) 13. 豫剧是我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直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为了更 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戏曲文化,某校开展了“豫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的活动。作为筹备小组的 成员,阅读下面材料,请你完成下

15、列任务。 【材料一】随着现代化进程的迅猛发展,一些民间传统文化习俗正在变异、消亡,不少传统技艺濒临 灭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我国克服困难,从 2002年到 2010 年,中央财政对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拨款为 10.26 亿元,而 2011 年的财政预算已经达到了 4.15亿元。国家 依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增加投入,切实加大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我国积极参与联合 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申报工作, 这样做有效地推动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 保护与传承。 我国的昆曲、古琴艺术、新疆维吾尔族的木卡姆艺术和蒙古族长调民歌(与蒙古国联合申报)入选联 合国教科

16、文组织公布的第一、二、三批代表作名录。而第四批名录中,我国有 22 个项目列入“人类非 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有 3个项目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国成为世界上 入选代表作名录项目最多的国家。 【材料二】豫剧是一门综合艺术。只就表演这一项,就包括唱、念、做、打四种门类。如果把音乐、 美术(包括化妆、脸谱、舞台设计、布景绘制等)、灯光、服装(刺绣工艺)、道具(工艺品制作) 等等都包括在内,豫剧实在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综合艺术。京豫不仅使生活万象舞蹈化、音乐化、节奏 化,而且形成了相对固定、相对规范的表演程式。比如唱腔板式的安排,嬉笑与哭怒的方式,开门、 关门、骑马、登舟、乘车、坐轿

17、、开打、水斗、上山和上下楼等等都有一套完整的表演程式。把这些 程式根据剧情巧妙地连缀起来就是一出完整的戏。豫剧不求形式的真实,在表现上时空自由,出入六 合,有无相生,以一当十。如:马鞭代表马,船桨代表船,蜡台代表黑夜,酒壶代表宴会,龙套代表 千军万马。这种表现形式上的虚拟有助于引发观众联想,扩大舞台表现力。 第 7 页,共 15 页 请你用一句话向同学们介绍我国是如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在宣传周里,为庆祝“豫剧”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学生会准备在校园宣传栏内 介绍“豫剧”。请根据材料二概括豫剧的三大特性。 班级准备召开“了解豫剧,热爱国粹”主题班会,作为主持人,请你为班

18、会设计一段开场白。 答案和解析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辨析能力。教师必须在平时多强调,并注意收集学生容易读错、写错的字。同时注 意一些形似字、多音字、变声字的读音。这类题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的语感,多读课下注 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 【解答】 A.“胸脯”的“脯”应读 p ,“疮痍”的“疮”应读 chung,原题注音有误。 B.“嫉妒”的“嫉”应读 j ,“鲫鱼”的“鲫”应读 j ,原题注音有误。 C.原题注音正确。 D.“剽悍”的“剽”应读 pio,“凛冽”的“凛”应读 ln,原题注音有误。 故选 C。 2.【答案】A 【解析】A正确;

19、 B有误,“惧掸”应为“惧惮”; C有误,“雌雄难辩”应为“雌雄难辨”; D有误,“凑和”应为“凑合”; 故选:A。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汉字的正确书写。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词义字义辨析判断并学以致用。 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 第 8 页,共 15 页 3.【答案】B 【解析】ACD.使用正确; B.使用有误,危言耸听:指故意说些夸大的吓人的话,使人惊疑震动。句中所述为事实,所以该成语使用 有误。 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 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

20、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 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 辨清词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 4.【答案】C 【解析】A.句中使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 B.句中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C.未使用修辞手法; D.句中使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故选:C。 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及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问、设问、互文等。 其中比喻包括暗喻、明喻、借喻,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学生要明确其各自特点,并加以判断。 做好本题要熟知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做到准确区分要多做练

21、习加以巩固。 5.【答案】D 【解析】ABC正确; D有误,“我知道今天卫生委员安排谁打扫教室?”是陈述句,句末应用句号,而不能用问号。 故选:D。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使用正误的辨析。解答此题,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 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 解答此题,注意熟记分号、冒号、引号、括号、叹号、问号的用法,重点注意句子中分层时逗号、顿号、 分号的综合运用,以及引号和冒号的综合应用。还要根据语句关系判断标点运用是否正确。 第 9 页,共 15 页 6.【答案】B 【解析】ACD.正确; B.有误,“一门父子三词客,千

22、古文章八大家”中“三父子”指的就是苏轼三父子。 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对于文学、文体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 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文体常识要注意各种文体的特点。 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 7.【答案】【小题 1】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小题 2】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小题 3】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小题 4】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小题 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解析】(1)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

23、不干(易错字:钟) (2)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重点字:菲) (3)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重点字:篁) (4)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重点字:雌) 本题考查诗文名句默写。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字。 诗文积累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 重点要加强背诵和记忆, 并注意重点字词在具体语境中的读音与书写。 8.【答案】【小题 1】二十四孝图,朝花夕拾,老莱娱亲 【小题 2】略 【解析】 (1) 本题考查名著内容与常识的识记。 阅读题干所给的语段, 根据其中的“二十四个故事”“孝” 等关键词,可知这里提到的“薄薄的一本书”

24、指的就是二十四孝图。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 集,结合阅读的记忆,写出这篇文章中提到的孝道故事中的一个即可,如: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等。 (2)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理解与阅读感悟的表达。二十四孝图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 第 10 页,共 15 页 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中国儿童的可怜的悲惨 处境。正因为如此,作者说“对想做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然后再结合我们现在的社会与生活,表 述中学生孝敬父母的正确方法即可,如:听父母的正确建议,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等等。 答案: (1)二十四孝图;朝花夕拾;老莱娱亲、郭巨埋儿、卧冰求鲤、哭

25、竹生笋、陆绩怀橘、子路负米、黄 香扇枕 (2)因为作者在读了这本书后,感受到了书中故事的不合理和欺骗性,感受到所谓“孝道”是不顾人情、 灭绝人性的,自己无法做到,批判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积累能力。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多侧面地 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 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 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 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

26、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阅读名著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 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 心应手。 9.【答案】(1)示例:礼貌用语大串联 礼节规矩我传承 礼仪知识我知晓 生活处处有礼仪 知书达礼赢天下 (2)久仰 莅临 拜读 (3)示例一:我赞成。中国是礼仪之邦,热情待客是中国人的传统礼仪,客人来了帮其夹菜,正显示出主 人的热情好客,能让客人感觉亲切、温暖。示例二:我不赞成。主人不知道客人的喜好,如果客人不喜欢 吃,又不好拒绝,会觉得尴尬。 【解析】 (1)本

27、题考查活动版块的设计能力。解答此题要注意活动设计的基本要求:内容要丰富,版块名称格式力 求一致。首先审清题意,要出的是“黑板报”,有范围的限制;主题是“礼仪”,限制了选材的内容;然 后根据这些条件设计合适的版权块。本题示例:礼貌用语大串联;礼节规矩我传承;礼仪知识我知 晓; 生活处处有礼仪; 知书达礼赢天下等。 (2)【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句意选词填空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具体语境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 第 11 页,共 15 页 对于常见的词语要做好积累, 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 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分析作答即可。 【解答】 “久违”指好久不见,是久别重逢的用语;

28、“久仰”指早已仰慕,是与人初次见面时说的客套话,符合 此处的语境,故选“久仰”。 “莅临”指光临、来临,多用于下级对上级光临的一种褒义词,符合此处语境;“光临”的敬重程度不 够,故选“莅临”。 “阅读”指一般性读,“拜读”是读别人作品或书信的敬词,符合此处语境,故选“拜读”。 (3)本题考查学生观点的表达。这是一道开放题,赞成与否定皆可,关键在于陈述的理由要充分。如果赞 成,可从热情待客的角度来谈;如果不赞成,可从来客的喜好以及卫生的角度谈。示例一:我赞成。中国 是礼仪之邦,热情待客是中国人的传统礼仪,客人来了帮其夹菜,正显示出主人的热情好客,能让客人感 觉亲切、温暖。示例二:我不赞成。主人不

29、知道客人的喜好,如果客人不喜欢吃,又不好拒绝,会觉得尴 尬。 10.【答案】【小题 1】大嫂 母亲急性子、利索干净、泼辣、能干、慷慨 老妇人 阅尽沧桑、宽容、 豁达 【小题 2】梨花一枝春带雨 杏花春雨江南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小题 3】 从听觉、触觉、 视觉等多个角度来写春雨,突出了春雨如少女般文静、温柔、清新、 羞涩的特点, 表达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小题 4】 突出雨的温柔和使万物生生不息的母性特征; 总领全文, 为下文描写和赞美雨奠定感情基调。 【解析】1.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抓住关键的句子或段落去 概括。仔细阅读文章

30、,抓住“夏日的雨,是大嫂,她是个急性子,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是个利索干净还 带着几分泼辣的中年妇女”“秋日的雨,是阅尽沧桑的老妇人”“可她是宽容的,豁达的”概括。 2.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反复阅读,整体感知文本,在此基础上,结 合选文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即可。仔细阅读描写春雨的段落,抓住第段即可找到答案。 3. 此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重点句子的能力。这类题型应先找准赏析的角度,如修辞、描写方法、写作手法、 重点词语等;再结合语境作正确的赏析。其答题格式为:修辞(重点词语、描写方法、写作手法等)+表达 效果+表现了/赞美了什么。题目要求从感官的角度赏析,如:从听觉、

31、触觉、视觉等多个角度来写春雨,突 第 12 页,共 15 页 出了春雨如少女般文静、温柔、清新、羞涩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 此题考查学生对开头段作用的分析能力。开头段的作用主要有: 总领全文;开篇点题;引出下文,或与 下文形成对照,或为下文做铺垫;交代事件发生的背景,渲染气氛;设置悬念等。开头段的作用有时有几 个方面,需仔细分析。结合文章分析,突出雨的温柔和使万物生生不息的母性特征;总领全文,为下 文描写和赞美雨奠定感情基调。 11.【答案】【小题 1】约定 【小题 2】离开 【小题 3】同“悦”,愉快 【小题 4】每天 【小题 5】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

32、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 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 句意: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期:约定。 句意: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去:离开。 句意:不也高兴吗?说:通假字,同“悦”,愉快。 句意: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日:每天。 (2)本题考查学生翻译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 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重点词语:引,拉,牵引。顾,回头看。句意:客人很惭愧,下了车拉元方(表示好感)。元方走入家 门,(根本)不回头。 重点词语:知,知道。好,爱好。句意:孔子说:“知

33、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 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3)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结合句意分析。句意为:我选择他 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故断为: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 而改之。 (4)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积累积累能力。 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 了解内容。 依靠平时积累。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5)本题考查学生表达阅读感悟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欢的一 第 13 页,共 15 页 则,从学习方面来谈感悟即可,做

34、到言之有理。 答案: (1)约定;离开;同“悦”,愉快;每天。 (2)客人很惭愧,下了车拉元方(表示好感)。元方走入家门,(根本)不回头。 孔子说:“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3)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5)示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包含一个普遍的道理:能者为师。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要接触很多人, 而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就说我们班吧,有学习优异者,有绘画高手,有书法能人, 有运动健将等等,多向他们学习,一定获益匪浅。 【参考译文】 【甲】陈太丘和朋友相

35、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 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 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 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 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乙】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 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36、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 学业是不是反复练习实践了呢?”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 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 过规矩。”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 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

37、己的缺点。” “之”的用法: 旁人皆为之感怆(之:代词) 第 14 页,共 15 页 吾欲之南海,何如?(之:往,到去) 与民同游观之乐(之:的)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之:补充音节) 何陋之有?(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12.【答案】那一刻,我流下了的泪水 早晨醒来,微风轻轻地抚摸着大地,不免有丝寒意,把头探出窗外,一位老爷爷正在清扫着马路,我不 禁触景生情,想起了那件令我记忆犹新的事。 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 而在北京的气温却只有零下几度, 一位八十几岁的高龄老人正在一丝不苟地 打扫着一座

38、被称为“连心桥”的大桥,当他正要去够某一个东西时,一不小心从高高的大桥上跌落下来, 那时的老人脸色煞白,但面容安详,似乎是睡着了,可他就这样与世长辞了。据相关报道介绍,这位老人 名叫窦珍,是居住在“连心桥”附近的居民。自二零零二年这座大桥落成后,他就十一年如一日地在这座 大桥上做起了清洁工作,老人把这座大桥看作自己的亲生子女,每天从天亮开始就拿着自制的工具来到大 桥上,帮她梳头洗脸,使她容光焕发,老人每天要打扫四五次桥,每一次都要走一百就是六个台阶,照这 样算来,老人每天差不多要走八百个台阶,可他从来不嫌苦,不嫌累,总是默默无闻地为大家做贡献。 有的居民劝他说:“窦老爷子,您这么老了,也该在家

39、享享清福啦,这些工作就交给年轻人来做嘛。” 可他去总是乐呵呵地说:“我在家闲着也是闲着,到这里来既可以锻炼身体,又能服务大众,这不是一举 两得吗?这么好的事上哪去找啊!”就这样,他就连生命的最后一刻,也留给了这座桥,这座陪伴了他十一 年的桥。就在这一刻,我不禁泪如泉涌。这位平凡的老人,放着丰衣足食的晚年生活不过,而是顶着风, 冒着雨去守护一座跟他互不相干的大桥。这时,我想明白了许多:不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人的存在,才使得 这个社会建设的更加美好吗?我觉得所有人都应该向他们学习,学习做一个默默奉献的人。哪怕得不到任 何好处,哪怕只是平平凡凡的度过了短暂一生,哪怕不被人记得 不知为何,在不知不觉间,泪

40、水从我眼角滑落,淌在唇边,滴进心里。 那一刻,我流下了的泪水是感动的泪,甜蜜的泪!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命题作文的能力。作文标题中“眼泪”在这里是一个中性词, 既指喜悦的眼泪, 也指悲痛的眼泪。 因此写作的思路很宽了。 可以选择生活中曾经感动过我们泪流满面的故事与事件, “我” 得到某个意外的惊喜而喜泣的场面,也可以写我们做错事以后后悔得无地自容的经过,饱含的泪水是后悔 的见证,是改掉错误的决心。当确定材料以后,确定怎么样的主题是作文的核心问题了。“眼泪”这个题 第 15 页,共 15 页 目,很多同学容易理解偏差,把父母的严厉要求理解为父母的不通人情,把老师的严格要求理解为故意刁 难。

41、为此,很多同学容易借此作为责备长辈的途径,这种主题思路是错误的,写作时要注意。而思路要围 绕经历过的事情来考虑,想想这些事情的前因后果,想想发生的趣味插曲,也就是把“我”“流下了的眼 泪”的原因写好了,一篇作文的基本结构和内容就丰富了。但是,这还不是一篇优秀的作文。一篇好作文, 还必须选材新颖独到,写自己独特的经历或者感悟。 这篇叙事的文章,叙述了小作者流泪的经过,同时也明白了“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人的存在,才使得这个社 会建设的更加美好”的涵义。文章语言清新活泼,结构独特合理,是一篇成功的习作。 13.【答案】【小题 1】(1)此题应在材料一中寻找答案,抓住“国家依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增加

42、 投入,切实加大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我国积极参与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申报工作, 这样做有效地推动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与传承”概括作答即可。 (2)根据材料二中的“豫剧是一门综合艺术”“豫剧实在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综合艺术”可以概括出京剧的 综合性;从“而且形成了相对固定、相对规范的表演程式”“都有一套完整的表演程式。把这些程式根据 剧情巧妙地连缀起来就是一出完整的戏”可以看出豫剧的程式性;从“这种表现形式上的虚拟有助于引发 观众联想,扩大舞台表现力”可以看出豫剧具有虚拟性。据此分析概括作答即可。 (3)拟写时要注意措辞和气氛的配合,注意要贴合主题。紧扣“了解豫剧,热爱国

43、粹”这一主题,可简介 豫剧文化,或举一两个与豫剧相关的故事来引入,并注意修辞的运用,让开场白富有文采。还要注意语言 有现场感,情感要真挚。 答案: (1) 国家依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增加投入, 并积极参与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申报工作。 (2)综合性程式性虚拟性 (3)示例:豫剧是一门综合艺术。只就表演这一项,就包括唱、念、做、打四种门类。豫剧是中华民族的 艺术瑰宝,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现在我们一起来走近豫剧,了解豫剧! 【小题 2】 【小题 3】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阅读。第一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第二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 的提炼概括能力。第三题考查学生拟写开场白的能力。 材料阅读题给出一组材料,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 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解答此类题,要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用简洁、流畅地语句来 表达自己的见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月考试卷 > 七年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