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10月调研科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理想 文档编号:163300 上传时间:2020-12-0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33.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绍兴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10月调研科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浙江省绍兴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10月调研科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浙江省绍兴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10月调研科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浙江省绍兴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10月调研科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浙江省绍兴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10月调研科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浙江省绍兴市浙江省绍兴市 2020-2021 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 10 月调研试卷月调研试卷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4 分,共分,共 60 分分) 1.世界万物都在变化,下列各图所示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湿衣服晾干 B.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 食盐水的蒸发 D. 灯泡通电发光 2.下表是部分农作物生长对土壤 pH 的要求。如果某地区经常降酸雨,测该地区最不适合种植的农作物是 ( ) 农作物 大豆 茶 玉米 马铃薯 pH 6.07.0 5.55.5 7.08.1 4.85.5 A. 大豆 B. 茶 C. 马铃薯

2、D. 玉米 3.下列实验的装置和操作均正确的是( ) A. 稀释浓硫酸 B. 分离出 AgNO3溶液中的 AgCl C.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 收集氧气 4.游泳是体育中考的项目之一。小明第一次去学习游泳时发现,泳池中的水看上去似乎有点蓝色,而必经 之路上还有一个小水池,里面的水似乎有点紫红色。教练告诉他,这里面分别加入了两种小明学过的盐, 它们均有一定的杀菌消毒作用。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帮助小明判断这两种盐的成分是 ( ) A. 氯化铁和硫酸铜 B. 氢氧化钙和氯化钠 C. 硫酸铜和高锰酸钾 D. 氯化铁和氯化钠 5.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A. Ba2+、H

3、+、OH-、Cl- B. K+、Na+、Cl-、NO3- C. K+、Fe3+、SO42-、NO3- D. Ca2+、H+、CO32-、NO3- 6.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而质量增大的是( ) A. 浓硫酸 B. 浓盐酸 C. 生石灰 D. 氢氧化钠 7.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处有气泡,处无现象,则可判断锌、铜的金属活动性 B. 处有明显现象,则 M 可能为稀盐酸 C. 处固体明显减少,则 M 可能为稀硫酸 D. 处反应放热,则 N 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 8.科学兴趣小组对金属 R 的活动性探究时发现:将 R 放入稀硫酸中,有气泡产生,同

4、时生成正二价的盐, 将 R 放入 ZnSO4溶液中无任何变化。根据以上信息,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R+MgCl2=RCl2+Mg B. R+2AgCl=RCl2+2Ag C. Al+RSO4= AlSO4+R D. R+2HCl=RCl2+H2 9.下列各组物质中,主要成分的名称和化学式表示的不是同一种物质的是( ) A. 苛性钠、氢氧化钠、NaOH B. 盐酸、氯化氢水溶液、HCl C. 烧碱、碳酸钠、Na2CO3 D. 食盐、氯化钠、NaCl 10.下列关于科学实验的“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在某固体物质中加入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该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B

5、. 在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 C. 某溶液用 pH 试纸测试,试纸变蓝色(pH 约为 10),该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D. 在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可以断定两者恰好完全反应 11.用括号中的试剂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杂质,所用药品错误的是( ) A. NaOH 溶液中混有 Na2CO3(稀硫酸) B. NaCl 溶液中混有 Na2SO4(BaCl2) C. KCl 溶液中混有 K2CO3(稀盐酸) D. CO 混有 CO2(NaOH 溶液) 12.常温下,有些盐如 CaCl2、NaCl 等物质的水溶液呈中性;有些盐如

6、Na2CO3等物质的水溶液呈碱性;有些 盐如 NH4Cl 等物质的水溶液呈酸性。现有 HCl 与 CaCl2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过量某物质 X,溶液的 pH 随滴入 X 的量的变化关系如右图所示。则 X 是( ) A. 水 B. 澄清石灰水 C. 纯碱溶液 D. 稀盐酸 13.向硝酸铜、硝酸银和硝酸铝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若滤液为蓝色,则滤渣中一定有银和铜 B. 若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无白色沉淀生成,则滤液中一定没有硝酸铜 C. 若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体产生,则滤液中只含有硝酸铝和硝酸锌 D. 若反应前加入的锌粉

7、质量和反应后滤渣的质量相等,则滤渣中一定不含锌粉和铝粉 14.向 100g 质量分数分别为 14.6%HCl 和 12%MgSO4的混合溶液中,滴加 Ba(OH)2溶液至过量下列图象 中,产生的沉淀量与滴入 Ba(OH)2相符的是( ) A. B. C. D. 15.在托盘天平的两盘上各放一只质量相同的烧杯,在两只烧杯里分别加入 1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19.6%的 稀硫酸, 将天平调节至平衡, 然后向左盘的烧杯中投入一定质量的铁, 向右盘的烧杯中投入一定质量的镁, 均恰好完全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实验结束后,指针偏向右盘 B. 由于消耗的硫酸质量相等,实验结束后,指针不偏转

8、C. 实验结束后,欲使天平重新平衡,则可向左盘的烧杯中加入 6.4g 的铁 D. 实验结束后,欲使天平重新平衡,则可向右盘的烧杯中加入 6.4g 的镁 二、填空题(本题共二、填空题(本题共 7 小题,每空小题,每空 2 分,共分,共 40 分)分) 16.阅读下列短文:氢氧化钾(化学式 KOH)的性质与氢氧化钠的性质相似。纯净的氢氧化钾是白色固体; 它极易溶解于水;氢氧化钾固体露置于空气中易吸水而潮解;氢氧化钾固体能吸收二氧化碳和二 氧化硫;氢氧化钾和硫酸铜溶液混合可以制得氢氧化铜。根据上面短文的内容,运用你学过的有关知识 填空: (1)从上面的短文中得知,氢氧化钾的化学性质为 _(填序号)。

9、 (2)氢氧化钾与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3)根据氢氧化钾的性质,你认为氢氧化钾固体的保存方法应是_。 17.物质的酸碱性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1)酸性是因为物质能电离出_,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_色。 (2)酸碱性强弱可用 pH 表示,通常洗衣粉、香皂呈碱性,即 pH_7. 18.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金属。铝、铁、铜是人类广泛使用的三种金属,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生活中常用铜作导线,主要是利用了铜的_。 (2)铁制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铁丝与空气中的_和水蒸气生了化学反应。 (3)为了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选择 Al、Cu 和下列试剂中的 来达到实验目的。(选填字母

10、 序号) A.Al2(SO4)3溶液 B.FeSO4溶液 C.CuSO4溶液 (4)可“用稀盐酸除去铁锈,原理是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9.浙江省有较长的海岸线, 每年能生产大量的食用盐。 从海水中结晶的食盐一般混有 MgCl2、 CaCl2、 Na2SO4 等杂质,为了除去上述杂质,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先将固体溶解,然后向溶液中依次加人过量的 BaCl2、 NaOH、Na2CO3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液蒸发结晶,得到较纯净的食盐。 (1)溶解、过滤和蒸发操作中都要用到玻璃棒。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_。 (2)加入 BaCl2溶液的目的是为了除去_杂质。 (3)以上方案不够完善。应在过

11、滤后增加一个步骤:往滤液中加入适量的_。 20.食品包装袋属于可回收垃圾,很多食品包装袋中会有一个小袋,具有防潮、防氧化等功能。取一包“鱼 片”内的“脱氧剂”,查阅资料发现其成分除铁粉外,可能含有碳粉、 、 、 等。为确 定其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 (1)试剂 X 可能是_。(填化学式) (2)除铁粉外,脱氧剂中肯定含有哪些物质_。(填化学式) (3)海绵铁是多孔隙的块状铁单质,常用于除去工业循环冷却水中的溶解氧。海绵铁、铁粉跟成分相同 的普通铁块相比较,除氧效果要好得多,原因是_ 21.某溶液由NaOH、HCl、H2SO4和CuCl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向该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产生

12、沉淀的 质量与加入 Ba(OH)2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请你从图中获得的信息来分析: (1)该溶液中不可能存在的物质是_(写化学式); (2)写出 AB 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22.向一定质量的 Na2CO3、Na2SO4混合溶液中先后滴加 BaCl2、HCl 溶液,反应过程中加入溶液的质量与产 生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m_ (2)d 点时溶液中的溶质为_(写化学式) 三、实验探究题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本题共 4 小题,每空小题,每空 3 分,共分,共 45 分分) 23.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做中和反应的实验, 当他们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加 一定

13、量的稀盐酸后, 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 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 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猜想】猜想一:可能是 NaCl 和 NaOH;猜想二:可能只有 NaCl; 猜想三:_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取少量烧杯内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振荡 _ 猜想一不成立 取少量烧杯内的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_ 猜想三成立 24.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以 下探究活动: 【对固体猜想】猜想 I:全部是 NaOH;猜想:全部是 Na2CO3;猜想:是 NaOH 和 Na2CO3混合物。

14、【实验和推断】 (1)若加入的 A 溶液是稀盐酸,现象 a 为有气泡产生,现象 b 为无色酚酞试液不变红色, 则该实验_(填“能”或“不能”)说明猜想成立。 (2) 若 A 是 Ca(OH)2溶液,现象 a 有白色沉淀,现象 b 为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则该实验_(填“能”或“不 能”)说明样品中有 NaOH。 (3)若 A 是 CaCl2溶液,当实验现象 a 为_,现象 b 为_,则猜想成立。 (4)【反思】久置的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5.一般不用 K、Ca、Na 等活泼金属来置换盐溶液中的其他金属元素,这是教科书上的一句话。小科对此 进行了思考,并查阅资料,对金属

15、钠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钠常温下就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反应方程式为 2Na2H2O=2NaOHH2。 提出猜想:猜想一: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会有铜生成。 猜想二: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的沉淀只有氢氧化铜。 实验及现象:切取不同大小的钠块分别投入到两种不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中,有关产生沉淀的现象如表所 示: 编号 钠块大小 硫酸铜溶液 实验中产生沉淀的现象 绿豆大小 稀溶液 10 毫升 产生蓝绿色沉淀 绿豆大小 浓溶液 10 毫升 产生蓝色絮状沉淀 豌豆大小 稀溶液 10 毫升 产生蓝色絮状沉淀 豌豆大小 浓溶液 10 毫升 产生蓝色絮状沉淀,并出现黑色固体 小科咨询老师

16、后得知蓝绿色沉淀为碱式铜盐。 实验结论: (1)上述实验中均未观察到_色固体生成,由此判断猜想一错误。 (2)实验中观察到的沉淀是蓝绿色的,由此判断猜想二也错误。 实验反思:实验中生成氢氧化铜沉淀的原理是_。 (3)由上述实验可知,导致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产物不同的因素有_。 (4)为了用钠置换硫酸铜中的铜元素,小科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方案一:把钠块和无水硫酸铜直接混合,在干燥的空气中加热。 方案二:把钠块和无水硫酸铜直接混合,隔绝空气加热。 从两个方案中,选择出更合理的方案并给出理由_。 26.膨松剂在我们的日常饮食中屡见不鲜, 小到包子馒头, 大到其它的肉类食品, 膨松剂的运用十分的广泛

17、。 某面包膨松剂由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铵一种或两种物质组成,甲同学想对其成分进行检验。查阅资料后,他 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开始前弹簧夹都处于关闭状态),并分 3 步进行实验。 资料:膨松剂在面包制作过程中发生反应:2NaHCO3 Na2CO3+H2O+CO2, NH4HCO3 NH3+ H2O + CO2; 氨气溶于水所得溶液为氨水,呈碱性。 实验操作: 第 1 步:关闭 K2 , 打开 K1 , 经过加热,D 中酚酞变红。 第 2 步:关闭 K1 , 打开 K2 , 加热至试管 B 中的水里气泡不再产生。 第 3 步:观察到大试管中还有剩余物质。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以下问题: (1)从“

18、第 2 步”可知,装置 B 的作用是_。 (2)如果没有装置 C,可能不会出现_实验现象 (3)写出实验中的膨松剂物质组成:_ 。 四、分析计算题(本题共四、分析计算题(本题共 6 小题,小题,7 分分+6 分分+9 分分+11+11+11 分,共分,共 55 分)分) 27.在煤中加入适量的生石灰(CaO)制成供居民采暖用的“环保煤”,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减弱二氧化 硫对空气的污染。燃烧时生石灰吸收二氧化硫的化学方程式为:2CaO+mSO2+O2高温 mCaSO4 请回答下列问题: (1)m 值是_; (2)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 (3)若煤厂一次共加入含氧化钙 80%的生石灰 1

19、400 吨,则理论上最多可吸收二氧化硫多少吨? 28.某拓展性学习小组在学校科学实验创新比赛中,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装置如图。 实验设计:三颈烧瓶中充满二氧化碳气体,A 颈、B 颈分别连接充满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的注射器,C 颈 插有两端开口的玻璃导管(伸入瓶内的一端连有小气球),装置气密性良好。 实验操作: (1)先通过 A 颈往瓶内注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到小气球的形状发生了变化; (2)过一段时间后再通过 B 颈往瓶中注入盐酸,发现小气球的形状又发生了改变。请描述小气球形状的 变化情况,并对此作出合理的解释。 29.Na2CO3俗称纯碱、碱面,也是厨房和制药常用的物质。我国著名化工专家侯德榜

20、创立了“侯氏制碱法”, 促进了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其生产原理是在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先通入 氨气,再通入二氧化碳,使溶解 度较小的碳酸氢钠从溶液中以沉淀形式析出: NaCl+NH3+CO2+H2O=NH4Cl+NaHCO3 过滤出碳酸氢钠晶体,再受热分解得到产品:2NaHCO3加热 Na2CO3+H2O+CO2 (1)在“侯氏制碱法”的工业生产中,原料的利用率高,大大降低了成本,请问本实验中可重复利用物质是 _(除水外)(写化学式); (2)在“侯氏制碱法”的工业生产原理中,是在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先通入氨气再通入二氧化碳,而不是先通 入二氧化碳再通入氨气,这样设计的理由是 _ (3) 根据化学方程式

21、计算, 5.85吨NaCl可制得8.4吨NaHCO3 , 实际上从反应后的混合溶液中析出NaHCO3 晶体的质量_8.4 吨;(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4)与“侯氏制碱法”不同的是,比利时科学家苏尔维在制碱过程中,向滤出 NaHCO3晶体后的混合溶液中 加熟石灰以回收氨气:2NH4Cl+Ca(OH)2加热 CaCl2+2NH3+2H2O.请计算:NH4Cl 质量分数为 20%的混合溶液 5.35 吨,完全反应后理论上可获得 NH3多少吨? 30.Cu 与 Zn 的合金称为黄铜,有优良的导热性和耐腐蚀性,可用作各种仪器零件。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 为了测定某黄铜的组成,取 20g

22、该黄铜样品于烧杯中,向其中分 5 次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使 之充分反应。每次所用稀硫酸的质量及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于下表: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从以上数据可知,最后剩余的 11.2g 固体的成分是_;表格中 m_。 (2)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_。 (3)计算所用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4)配制 100g 该浓度的稀硫酸需要质量分数为 98%浓硫酸的质量是多少? 31.将质量为 44.4 克含有少量 NaCl 的纯碱晶体(Na2CO3 nH2O)样品,平均分成 A、B、C 三份,进行如图 实验(Na2CO3受热不分解)。 (1)将 A 样品与 BaCl2溶液反应生成的白

23、色沉淀分离出来的方法是_。 (2)A 样品中与 BaCl2溶液反应的 Na2CO3的质量是_克。 (3)B 样品中含有结晶水的质量是_克。 (4)化学式 Na2CO3 nH2O 中 n 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5)对 C 样品的操作结束后,所得 NaCl 溶液中的溶质质量是多少? 32.某兴趣小组用 15g 镁条与溶质质量分数为 49%的稀硫酸反应, 测得产生氢气的质量与稀硫酸的质量关系 如图(假设镁条中除表面含有氧化镁外,还有其它难溶性杂质且不与稀硫酸反应)试分析回答: (1)稀硫酸质量在 0-20g 范围内,试用化学方程式解释未产生气体的原因_。 (2)求出 P 的值。 (3)求出该镁

24、条中其它难溶性杂质的质量. (4)当稀硫酸质量为 70g 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案解析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60 分) 1.【答案】 B 【考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 【分析】 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A、湿衣服晾干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带火星木条复燃生成新物质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食盐水蒸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灯泡通电发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

25、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2.【答案】 D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 pH 值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表中所给作物适宜种植的 pH 范围分析,由经常降酸雨的地区土壤呈酸性,确定不 适宜种植的作用。 【解答】A、大豆适宜在偏酸性土壤中生长,经常降酸雨的地区适合种植,不符合题意; B、茶适宜在酸性土壤中生长,经常降酸雨的地区适合种植,不符合题意; C、马铃薯适宜在酸性土壤中生长,经常降酸雨的地区适合种植,不符合题意; D、玉米适宜在碱性土壤中生长,经常降酸雨的地区不适合种植,符合题意; 故选 D。 3.【答案】 A 【考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常

26、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A、根据浓硫酸稀释要酸入水中分析; B、根据过滤所需仪器分析; C、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原理分析; D、根据氧气的收集方法分析。 【解答】A、稀释浓硫酸要将酸沿器壁缓缓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散热,符合题意; B、过滤要用玻璃棒引流,不符合题意; C、带长颈漏斗的装置不能用热胀冷缩的原理检查装置气密性,不符合题意; D、排水法收集氧气气体要从短导管进入,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4.【答案】 C 【考点】盐的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根据铜离子的溶液呈蓝色,铁离子的溶液呈黄色,氢氧化钙、氯化钠溶液都呈无色,高 锰酸钾溶液呈紫红色分析。 【解答】A、氯化铁溶液呈黄色

27、,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钙和氯化钠溶液都呈无色,不符合题意; C、硫酸铜溶液呈蓝色,高锰酸钾溶液呈紫色,符合题意; D、氯化铁溶液呈黄色,氯化钠溶液呈无色,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5.【答案】 B 【考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解析】【分析】如果离子之间不能生成气体、水或沉淀,那么它们能够共存。 【解答】A. H+和 OH-能够生成水,因此它们不能共存,故 A 不合题意; B.四种离子没有颜色,且不能生成气体、水和沉淀,因此它们能够共存,故 B 符合题意; C. Fe3+显黄色,故 C 不合题意; D. Ca2+和 CO32-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因此它们不能共存,故 D 不合题意。 故选

28、 B。 6.【答案】 A 【考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碱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根据浓硫酸的吸水性、浓盐酸的挥发性、生石灰与水反应、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及 化学变化的特征分析。 【解答】A、浓硫酸有吸水性,露置在空气中会吸收水分而质量增大,发生的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B、浓盐酸有挥发性,露置在空气中质量会减少,不符合题意; C、生石灰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钙,露置在空气中会发生化学变化质量增加,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能吸收水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变化质量增加,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7.【答案】 C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A、根据能与酸反应的金属比不能与酸反

29、应的金属的活动性强分析; B、根据酸的化学性质分析; C、根据大理石与硫酸反应生成物微溶,反应几乎不能发生分析; D、根据中和反应放热分析。 【解答】A、处锌与酸反应会产生气体,说明锌活动性在氢前,处铜不与酸反应,无现象发生,说 明铜活动性在氢后,由此可判断锌、铜的金属活动性 ,不符合题意; B、能与金属氧化物和碳酸钙反应的物质为酸,处有明显现象,则 M 可能为稀盐酸 ,不符 合题意; C、若 M 为稀硫酸,则大理石块与硫酸反应会生成微溶硫酸钙,反应马上停止,所以固体不会明显减小, 符合题意; D、 中和反应会放热,处反应放热,则 N 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 ,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8.【答案

30、】 D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分析】根据 R 放入稀硫酸中,有气泡产生,同时生成正二价的盐,将 R 放入 ZnSO4溶液中无任 何变化 ,说明 R 在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在锌后分析。 【解答】 将 R 放入稀硫酸中,有气泡产生,同时生成正二价的盐,将 R 放入 ZnSO4溶液中无任何变化 , 说明 R 在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在锌后,A、R 的活动性比镁弱,不能与氯化镁反应 ,不符合题意; B、氯化银为沉淀,不能与金属发生反应 ,不符合题意; C、铝与 R 的硫酸盐反应方程式为 2Al+3RSO4= Al2(SO4)3+3R ,不符合题意; D、R

31、 在氢前,能与盐酸反应生成盐酸盐和氢气,方程式书写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 D。 9.【答案】 C 【考点】盐的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A、氢氧化钠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其化学式为 NaOH,其名称、俗称和化学式表示的是同一 物质,A 错误; B、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其化学式为 HCl,其名称、俗称和化学式表示的是同一物质,B 错误; C、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其化学式为 Na2CO3 , 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其名称、俗称和化学式表示 的不是同一物质,C 正确; D、氯化钠的俗称是食盐,其化学式为 NaCl,其名称、俗称和

32、化学式表示的同一物质,D 错误。 故选 C 10.【答案】 C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及现象,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 【解析】【分析】A、根据碳酸盐、金属或碳酸氢盐加入稀盐酸都有可能生成气体分析;B、依据在某溶液 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该白色沉淀有可能是硫酸钡也有可能是氯化银的知识解答; C、依据溶液的酸碱性和 pH 的关系分析;D、根据酸不能使酚酞变色分析。 【解答】A、由于碳酸盐、金属或碳酸氢盐加入稀盐酸都有可能生成气体,所以在某固体物质中加入稀盐 酸,产生大量气泡,该物质不一定是碳酸盐; B、由于在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

33、沉淀,该白色沉淀有可能是硫酸钡也有可能是氯 化银,所以该溶液中不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 C、由于 pH 大于 7 时溶液呈碱性,所以 pH=10 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D、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酸性溶液不能使酚酞变色,所以在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 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有可能是酸过量,因此无法判断两者恰好完全反应; 故答案选 C 11.【答案】 A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 【解析】【分析】根据物质的除杂原则分析,物质除杂时选择的药品要只与杂质发生反应,不与原物质反 应,且在除杂时不能引入新杂质,掌握各物质的性质是解题关键。 【解答】A、加入稀硫酸,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都会与硫酸反应,符合

34、题意; B、加氯化钡,可除去杂质硫酸钠,且不会引入新杂质,不符合题意; C、加入稀盐酸可除去杂质碳酸钾,且不会引入新杂质,不符合题意; D、一氧化碳不与氢氧化钠反应,二氧化碳可以反应,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可除去 CO 中的二氧化碳,不 符合题意; 故选 A。 12.【答案】 C 【考点】盐的性质及用途,溶液的酸碱性与 pH 值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图像可知,当加入 X 物质时,它会和盐酸反应,导致溶液 pH 增大;当盐酸完全反 应后,加入物质能够与氯化钙反应,其对应生成物必须是中性的,而继续加入 X,溶液显碱性,所以加入 物质不能是碱,但是却显碱性。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A.HCl 与

35、CaCl2的混合溶液显酸性,加入水时溶液的浓度减小,酸性减弱,即 pH 升高,但是无论 加多少水,理论上溶液的 pH 都不会大于 7,故 A 错误; B.加入石灰水时,氢氧化钙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导致酸的浓度减小,而溶液的 pH 升高。当酸 完全被消耗之后,继续滴加石灰水,溶液的 pH 值会马上大于 7,而不会出现保持 pH=7 不变的一段,故 B 错误; C.加入纯碱溶液时,碳酸钠能和盐酸反应,导致盐酸浓度减小,pH 增大;当酸完全被消耗时,碳酸钠和 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 由于生成物都是中性的, 所以溶液的 pH=7 会保持到氯化钙被完全消耗; 当继续滴加碳酸钠时,由于碳酸

36、钠显碱性,所以 pH 大于 7,故 C 正确; D.加入盐酸时,盐酸和氯化钙不反应,溶液的 pH 值不但不会增大,反而会减小,故 D 错误。 故选 C。 13.【答案】 C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向硝酸铜、硝酸银和硝酸铝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 锌不与硝酸铝反 应,先与硝酸银反应,然后再与硝酸铜反应分析。 【解答】 向硝酸铜、硝酸银和硝酸铝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 锌不与硝酸铝反应,先与硝 酸银反应,然后再与硝酸铜反应; A、 若滤液为蓝色,则滤渣中一定有银,可能含铜 ,不符合题意; B、 若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无白色沉淀生成,说明硝酸银没有剩余,则

37、滤液中一定没有硝酸银,硝酸铜 不能确定 ,不符合题意; C、 若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体产生,说明滤渣中有锌剩余,则滤液中一定不含硝酸银和硝酸铜,只 含有硝酸铝和硝酸锌 ,符合题意; D、锌与硝酸铜反应固体质量减少,与硝酸银反应固体质量增加,若反应前加入的锌粉质量和反应后滤渣 的质量相等,说明锌一定将硝酸银全部反应且硝酸铜也发生了反应,滤渣中一定不含铝粉,可能含锌粉, 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14.【答案】 B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及现象 【解析】【分析】根据氢氧化钡与硫酸镁产生溶于盐酸的氢氧化镁沉淀和不溶于盐酸的硫酸钡两种沉淀分 析。 【解答】 向 100g 质量分数分

38、别为 14.6%HCl 和 12%MgSO4的混合溶液中,滴加 Ba(OH)2溶液至过量, 氢氧化钡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与硫酸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钡沉淀,因硫酸钡沉淀不溶 于酸, 氢氧化镁沉淀溶于酸, 所以加入氢氧化钡即产生沉淀, 但沉淀的增加幅度会小, 至盐酸反应结束后, 沉淀增加幅度增大,至反应结束沉淀质量不变; 故选 B。 15.【答案】 D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方程式计算出加入一定量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镁和铁的质量,然后利用左右盘 增重质量金属质量+稀硫酸质量氢气质量分析。 【解答】镁、铁与硫酸反应的方程式和质量关系如下,

39、设 1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19.6%的稀硫酸 恰好反 应需镁的质量为 x,铁的质量为 y MgH2SO4=MgSO4H2 FeH2SO4=FeSO4H2 24 98 2 56 98 2 x 19.6gy 19.6g x=4.8g y=11.2g A、 由方程式可知等质量酸完全反应产生氢气相等,因加入镁的质量小于铁,实验结束后,指针偏向左 盘 ,不符合题意; B、 由于消耗的硫酸质量相等,因加入镁的质量小于铁,产生氢气质量相等,实验结束后,指针偏左 , 符合题意; C、 实验结束后,天平指针偏向加铁的一边,欲使天平重新平衡,应向右盘加一定质量镁,不符合题意; D、 实验结束后,欲使天平重新平

40、衡,可向右盘的烧杯中加入镁的质量为 11.24.86.4g,符合题意; 故选 D。 二、填空题(本题共 7 小题,每空 2 分,共 40 分) 16.【答案】 (1)、 (2)2KOH + SO2 = K2SO3 + H2O (3)密封保存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定义分析,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 质,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2)根据氢氧化钾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钾和水分析; (3)根据氢氧化钾的性质确定需密封保存分析。 【解答】(1) 纯净的氢氧化钾是白色固体、它极易溶解于水、氢氧化钾固体露置于空气中易 吸水而

41、潮解属于物理性质;氢氧化钾固体能吸收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氢氧化钾和硫酸铜溶液混合 可以制得氢氧化铜 属于化学性质; (2)氢氧化钾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钾和水,反应方程式为 2KOH + SO2 = K2SO3 + H2O ; (3) 因氢氧化钾能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且易潮解,所以氢氧化钾固体的保存方法应是密封保存; 故答案为:(1) 、 ;(2) 2KOH + SO2 = K2SO3 + H2O ;(3)密封保存。 17.【答案】 (1)H+(或“氢离子”);红 (2)(或“大于”)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 pH 值的关系 【解析】【分析】(1)如果物质能电离出 H+ , 那么它成酸性;如

42、果物质能电离出 OH- , 那么它成 碱性;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碱性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 (2)如果 pH7,那么溶液呈酸性;如果 pH=7,那么溶液呈中性;如果 pH7,那么溶液呈碱性。 【解答】(1)酸性是因为物质能电离出 H+ , 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2)酸碱性强弱可用 pH 表示,通常洗衣粉、香皂呈碱性,即 pH7。 18.【答案】 (1)导电性 (2)氧气 (3)B (4)Fe2O3+6HCl=2FeCl3+3H2O 【考点】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解析】【分析】(1)根据金属的导电性分析; (2)根据铁生锈是

43、铁与氧气和水发生反应分析; (3)根据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验证时可用两头金属与中间盐溶液反应完成分析; (4)根据铁锈主要成分为氧化铁分析。 【解答】(1) 生活中常用铜作导线,主要是利用了铜的导电性; (2) 铁制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铁丝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发生了化学反应; (3)要验证铝、铜和铁的活动性,可利用铝和铜分别与硫酸亚铁溶液是否反应来完成,通过铝能与硫酸 亚铁溶液反应证明铝活动性大于铁,铜不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说明铜活动性小于铁; (4)铁锈主要成分为氧化铁,用盐酸除铁锈反应方程式为 Fe2O3+6HCl=2FeCl3+3H2O 。 故答案为:(1)导电性;(2)氧气;(3)B;

44、(4) Fe2O3+6HCl=2FeCl3+3H2O 。 19.【答案】 (1)引流 (2)Na2SO4 (3)稀盐酸或 HCl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分析】(1)根据过滤时玻璃棒的引流作用分析; (2)根据氯化钡与硫酸钠能发生反应分析; (3)根据滤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分析。 【解答】(1) 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2) 氯化镁可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所以加入 BaCl2溶液的目的是为了除硫酸钠; (3)因滤液中除氯化钠外还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所以应加适量盐酸才能得到纯净氯化钠; 故答案为:(1)引流;(2) Na2SO4 ;(3)

45、稀盐酸或 HCl 。 20.【答案】 (1)HCl 或 H2SO4 (2)Fe2O3、Na2CO3、 C (3)增大了与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了反应的速度 【考点】物质的推断,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分析】(1)根据氧化铁与酸反应生成黄色铁盐的溶液分析; (2)根据碳不与酸反应,碳酸钠溶液呈碱性分析; (3)根据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分析。 【解答】(1)棕黑色粉末中氧化铁与酸反应生成黄色溶液,所以试剂 X 可能是盐酸或硫酸; (2) 棕黑色粉末加水溶解,所得滤液呈碱性,说明一定含碳酸钠,加入酸后呈黄色溶液且有黑色固体, 说明含有氧化铁和碳,所以脱氧剂中除铁粉外,脱氧剂中肯定还含有 F

46、e2O3、Na2CO3、 C ; (3) 海绵铁、铁粉比决不能铁块增大了与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了反应的速度 ,所以除氧效果要好 得多; 故答案为:(1) HCl 或 H2SO4 ;(2) Fe2O3、Na2CO3、 C ;(3) 增大了与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 快了反应的速度 。 21.【答案】 (1)H2SO4 、NaOH (2)CuCl2 + Ba(OH)2= BaCl2 + Cu(OH)2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物质的推断 【解析】【分析】(1)根据盐酸与氢氧化钡反应无有明显变化,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产生不溶于酸的硫 酸钡,氯化铜与氢氧化钡反应可生成溶于酸的氢氧化铜及图像中产生沉淀的过程分

47、析; (2)根据氯化铜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氢氧化铜分析。 【解答】(1)盐酸与氢氧化钡反应无有明显变化,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产生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氯化铜 与氢氧化钡反应可生成溶于酸的氢氧化铜, 向该溶液中滴加 Ba(OH)2溶液, 过一段时间后开始产生沉淀, 说明溶液中一定有盐酸和氯化铜,一定无硫酸,因氯化铜与氢氧化钠不能共存,所以一定没有氢氧化钠, 则该溶液中不可能存在的物质是 H2SO4 、NaOH ; (2)AB 段为氯化铜和氢氧化钡反应的图像,方程式为 CuCl2 + Ba(OH)2= BaCl2 + Cu(OH)2 ; 故答案为:(1) H2SO4 、NaOH ;(2) CuCl2 + Ba(OH)2= BaCl2 + Cu(OH)2 。 22.【答案】 (1)2.33 (2)Ba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科学 > 月考试卷 > 九年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