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江西省九江市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理想 文档编号:162920 上传时间:2020-12-0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32.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江西省九江市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20-2021学年江西省九江市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20-2021学年江西省九江市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20-2021学年江西省九江市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20-2021学年江西省九江市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1 页,共 18 页 2020-2021 学年江西省九江市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学年江西省九江市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 1. 下列物质变化中微粒种类发生改变的是( ) A. 碘升华 B. 铁生锈 C. 铜导电 D. 水蒸发 2.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个数是( ) A. 0 个 B. 1 个 C. 2 个 D. 3 个 3. 鉴别空气、氧气和氮气三瓶气体时的最佳方法是( ) A. 测量三瓶气体的密度 B. 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 C. 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 D. 测量气体的溶解性 4. 科学实验测定,正常情况下人类头发的化学组成为:4

2、5%的碳、28%的氧、15%的氮、7%的氢和5%的 硫等这里的碳、氧、氮、氢、硫泛指( ) A. 元素 B. 单质 C. 原子 D. 分子 5. 下列结构示意图表示元素周期表中位于同一横行且都不显电性的粒子是( ) A. B. C. D. 6. 下述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种类一定发生变化 B. 同种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不同种原子不能结合分子 第 2 页,共 18 页 C. 混合物与纯净物不同,是由于组成物质的原子不同 D. 原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7. 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 A. 活性炭除去房间中的异味 B. 用煤、石油

3、、天然气作燃料 C. 用冰块制冷 D. 用铜或铝制作导线 8. 能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 A. 碳原子和氧原子 B. 碳原子和氧分子 C. 二氧化碳分子 D. 碳单质和氧单质 9. 如图是铁元素和氧元素常见化合价的坐标图,试判断 b点上形成化合物的化 学式为( ) A. Fe B. FeO C. 23 D. 34 10. 小雪同学学习了氧气的相关知识后,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下列四个图象是他总结反映对应实验过程 中相关量的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 A. 一定质量木炭在足量氧气中燃烧 B. 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第 3 页,共 18 页 C. 用相等量的氯酸钾来制取氧气 D.

4、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11. 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 A.铁锅生锈 B.蜡烛燃烧 C.酒精挥发 D._。 12. 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仪器是_ A.漏斗 .量筒 .试管 D_ 13. 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_。 A、H B、2 C、He D、_。 14. 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依据图中的信息得到的下列认识正确的是_ A、该元素原子的中子数为 14 B、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C、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 D、_ 15. 区别下列物质所用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_ A.氮气与二氧化碳-燃着的木条 B.水与双氧水-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粉末 C.

5、木炭粉和二氧化锰-观察颜色 D.二氧化碳与氧气-_ 16. 用化学符号和数字表示 3个钾原子 _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_ 4个铵根离子 _ + 3价的铁元素 _ 第 4 页,共 18 页 氧化铝中铝的化合价 _ 氢氧化镁 _ 17. 2017年 3 月 22日是第二十五届“世界水日”,也是第三十届“中国水周”的第一天,爱护水资源越来 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学校附近的水质状况进行了相关研究调查: (1)取回水样,静置后过滤,实验室过滤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_。 (2)可用_检验该水样是硬水还是软水; (3)日常生活中将硬水转化为软水的方法是_; (4)下列做法会造成水体

6、污染的是_(填序号)。 工业废水达标处理后排放 随意丢弃废旧电池 用含磷洗衣粉洗衣后直接排放污水 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18. 现有四氧化三铁, 过氧化氢溶液, 铁粉, 高锰酸钾受热完全分解的残留固体, 液态氧, 水, 氯化钾,海水等物质(均填序号) (1)其中属于混和物的是_; (2)属于化合物的是_; (3)属于单质的是_; (4)属于氧化物的是_ 19. 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条重要途径,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造成下列实验后果的原因可能 是: (1)加热固体时试管炸裂_;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水槽中的水变成了紫红色:_; (3)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结果偏低_ 20.

7、A、B、C、D、E、F、G、H八种物质,有如图所示关系,“”表示可以向箭头所指方向转化,通常 情况下 F是一种无色液体,G 是一种黑色固体,H是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在的反应 前后 B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试推断: (1)写出物质的名称:C_;F_; (2)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 第 5 页,共 18 页 21. 学习化学后,我们学会了从宏观、微观角度认识物质 (1)物质的组成及构成关系如图 1所示,图中表示的是_,表示的是_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填字母) A、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B、水是由氢气和氧气混合而成的 C、水是由 2个氢原子和 1个氧原子构成的 (3

8、)图 2是氧、硫、氯三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 x的数值是_;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应排在第_周期 氧和硫两种元素的化学性质具有相似性的原因是它们原子的_相同 氧和氯两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它们原子中的_不同 22. 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的装置如图所示。 (1)若用加热固体药品的方法制取氧气,则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若用该方法制取并收集较干 燥的氧气,则应选择的装置为_(填字母序号)。 第 6 页,共 18 页 (2)用装置 F收集氧气时,当气泡_时,再开始收集,收集气体时用玻璃片的_盖好集气瓶(填 “光滑面”或“毛面”)。实验结束后,停止加热时要先将导管移出水面,目的是_。

9、(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若选用C作发生装置, 你认为选用C的优点是_。 (4)欲使用装置 E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先将瓶中装满水,再将气体从_(填“a”或“b“)端通入。 (5)已知一氧化氮气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易与氧气发生反应,则收集一氧化氮气体时应选用图中装置 _(填字母序号)。 23. 小明同学欲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受热分解的催化剂”这一命题他设计并完成了下表所 示的探究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或总结 各步骤结论 总结 实验一 将氯酸钾加热至融化,伸 入带火星的木条 木条复燃 氯酸钾受热能分解产生氧气,但 是时间较长、温度较高 二氧化锰是氯酸钾

10、 受热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二 加热二氧化锰,伸入带火 星的木条 木条 _ 二氧化锰受热不产生氧气 实验三 _ 木条迅速复燃 二氧化锰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 (1)请你帮小明同学填写上表中未填完的空格; (2)在小明的探究实验中,实验一和实验二起的作用是_; (3)小英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总结”,她补充设计了两个方面的探究实验,最 终完成了对“命题”的实验证明第一方面的实验操作中包含了两次称量,其目的是:_;第二 方面的实验是要_ 24. 酒精(25)在实验室常用作燃料,燃烧后的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则: (1)酒精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_。 (2)酒精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

11、质量比_。 (3)酒精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是_。 (4)列式计算 92克酒精中所含的氧元素的质量? 第 7 页,共 18 页 答案和解析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在发生化学变化中微粒种类发生变化,发生物理变化时,微粒种类不变,变化的是微粒间的 间隔; A、碘升华是由固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 A错; B、铁生锈生成了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的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 B正确; C、铜导电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C 错; D、水蒸发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 D错。 故选:B。 在发生化学变化中微粒种类发生变化,发生物理变化时,微粒种类不变

12、,变化的是微粒间的间隔。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2.【答案】A 【解析】解: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 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 3,大拇 指要握在试管夹的长柄处,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A、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

13、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 试题的关键。 3.【答案】B 第 8 页,共 18 页 【解析】解:A、分别测定它们的密度,操作较为复杂,能鉴别但不是最常用的方法,故选项错误。 B、把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个集气瓶中,若木条熄灭,则是氮气;若木条燃烧更旺,则是氧气;若木条正 常燃烧,则是空气;现象明显,能一次鉴别出这三瓶气体,故选项正确。 C、插入带火星

14、的木条,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若带火星的木条熄灭,则是氮气和空气,无法鉴别氮气、 空气,故选项错误。 D、测量气体的溶解性,操作较为复杂,能鉴别但不是最常用的方法,故选项错误。 故选:B。 鉴别空气、氧气、氮气三瓶气体,要根据三种气体性质的不同,设计的方案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实验现 象,才能达到一次鉴别出三瓶气体的目的。 本题考查了常见气体的鉴别方法,解题的关键是利用所要鉴别气体的性质的差别,根据实验中是否出现明 显的不同现象判断能否鉴别。 4.【答案】A 【解析】解:由题意知,人类头发的化学组成中的碳、氧、氮、氢、硫泛指元素,它们可能存在于化合物 中,是指某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 故选:A

15、。 由题意可知, 正常情况下人类头发的化学组成为: 45%的碳、 28%的氧、 15%的氮、 7%的氢和5%的硫等 这 里的碳、氧、氮、氢、硫泛指元素,它们可能存在于化合物中,是指某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 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了解物质的组成和物质的构成 5.【答案】A 【解析】解:是氧原子,是氖原子,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所以属于同一横行的原子;而是镁离子 不是原子;是氩原子,不是同一横行的原子。 故选:A。 根据同一周期(同一横行)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进行解答 本题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表中所含知识的理解与应用的能力 6.【答案】A 【解析】解: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是能够再

16、分的,变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即分子的种类 一定发生变化;故 A正确; 第 9 页,共 18 页 B、水分子就是由氢、氧两种不同种原子结合而成;故 B 不正确; C、混合物与纯净物是由组成物质的种类不同决定的,它们组成的原子可能相同,如空气和氧气中就都含氧 原子;故 C不正确;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原子,化合物中的原子就不会保持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故 D 不正确; 故选:A。 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是能够再分的,变成原子; B、根据单质和化合物的分子构成分析; C、根据混合物与纯净物的定义及构成分析; D、由原子的定义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分子与原子的区别、性质等方面的知识,只要理解

17、单质、化合物、纯净物、混合物的组成特 点及分子与原子的相关知识就能理解此类题的分析解答 7.【答案】B 【解析】解:A、活性炭除去房间中的异味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用煤、石油、天然气作燃料是利用它们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C、用冰块制冷是利用冰块吸热融化,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用铜或铝制作导线是利用它们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物质不 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 度

18、、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延展性等。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要记忆有关物质的性质,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本 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8.【答案】C 【解析】解: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二氧化碳分子是保持二氧化碳性质的粒子, 故选 C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据此解答 本题考查了物质构成微粒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第 10 页,共 18 页 9.【答案】C 【解析】解:b 点上物质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氧元素显2价,则 b点上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23。 故选:C

19、。 根据题意,b点上物质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氧元素显2价,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明确铁元素和氧元素常见化合价的坐标图的含义、掌握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方法是正确解 答本题的关键。 10.【答案】A 【解析】解:A、一定质量木炭在足量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当木炭反应完后,二氧化碳的质量不再增 加,故图象反应正确,故 A对; B、 一定量高锰酸钾分解后生成了锰酸钾和二氧化锰这两种固体, 所以最终质量不能为零, 故图象反应错误, 故 B 错; C、氯酸钾制氧气时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不会改变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故图象反映错误,故 C错; D、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实验中是催化剂,反应前后

20、质量应该不变,故图象反映错误,故 D错。 故选:A。 A、根据一定质量木炭在足量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当木炭反应完后,二氧化碳的质量不再增加分析; B、根据高锰酸钾分解后生成了锰酸钾和二氧化锰这两种固体分析; C、根据氯酸钾制氧气时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分析; D、根据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分析 根据曲线的纵横坐标轴的说明,判断曲线所表示的变化关系,明确选项中的变化过程是正确答题的根本 11.【答案】C 胆矾研碎 【解析】解:A、铁锅生绣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蜡烛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

21、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胆矾研碎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补充 D、胆矾研碎。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 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第 11 页,共 18 页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 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12.【答案】C 燃烧匙 【解析】解:A、漏斗不能用于加热。 B、量筒不能用于加热。 C、试管能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D、燃烧匙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故选:C,补充 D、燃烧匙。 通过我们学过的知识可知,能

22、够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燃烧匙、蒸发皿和坩埚等;需要垫石棉网的是: 烧杯、烧瓶、锥形瓶等;不能加热的仪器有:漏斗、量筒、集气瓶等。 本题很简单,考查不能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的仪器,了解常见仪器的名称、用途、注意事项等是解答本题 的关键。 13.【答案】 Al等 【解析】解:元素符号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化学式能表示一种物质,当元素符 号又是化学式时,就同时具备了上述三层意义。 A、H属于可表示氢元素,表示一个氢原子,但不能表示一种物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该符号是氧气的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He 属于稀有气体元素,可表示氦元素,表示一个氦原子,还

23、能表示氦气这一物质,故选项符合题意。 D、Al属于金属元素,可表示铝元素,表示一个铝原子,还能表示铝这一物质(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C;Al等。 根据化学式与元素符号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金属、固体非金属、稀有气体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它 们的元素符号,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考查学生对元素符号与与化学式含义的理解、掌握及灵活运用进行解题的能力。 14.【答案】B;硅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4(合理即可) 【解析】 解: A、 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 左上角的数字为 14, 表示原子序数为 14; 根据原子序数=核电 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4、,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为 14,而不是中子数为 14,故选项 说法错误 第 12 页,共 18 页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硅,带“石”字旁,属于非 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 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 14,硅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14 故答案为: B;硅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4(合理即可) 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

25、元素符号;中间的 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 量)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15.【答案】B 带火星的木条 【解析】解:A、伸入燃烧的木条时,都熄灭,不能区分氮气和二氧化碳,该选项方法不正确; B、加入二氧化锰,产生气泡的是过氧化氢,另一种是水,该选项方法正确; C、木炭粉和二氧化锰都是黑色固体,通过观察颜色不能区分两种物质,该选项方法不正确; D、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氧气,另一种是二氧化碳。 故填:B;带火星的木条。 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能支持

26、燃烧;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木炭粉和二氧化锰都是黑色固体; 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 确的结论。 16.【答案】3K;Al;44 +; +3; +3 23;()2 【解析】解: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3个钾原子表示为 3K,故答案为:3K 地壳中元素的质量分数,由高到低的前五种元素分别是:氧、硅、铝、铁、钙,因此地壳中含量最多的 金属元素表示为 Al,故答案为:Al 第 13 页,共 18 页 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4 个铵根离子表示为44 +,故答案为:4

27、4+ 元素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3价的铁元素表示为 +3,故答案为: +3 元素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 氧化铝中铝的化合价是+3价, 表示为 +3 23, 故答案为: +3 23(+3填 在铝元素上面只填+3价不写化学式不给分) 书写元素符号时, 第一个字母要大写, 第二个字母要小写; 氢氧化镁表示为()2, 故答案为: ()2 书写元素符号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化学符号周围的数字表示不同的意义:符号前 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个数;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几 个原子构成一个分子;元素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3个钾原子

28、表示为 3K,地壳中元素的质量分 数,由高到低的前五种元素分别是:氧、硅、铝、铁、钙,因此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表示为 Al,4 个铵根离子表示为44 +,+3价的铁元素表示为 +3,氧化铝中铝的化合价是+3价,表示为 +3 23,氢氧化镁 表示为()2 本考点考查了化学式和离子符号的书写,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的书写是中考的重要 考点之一,要加强练习,理解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7.【答案】玻璃棒 肥皂水 加热煮沸 【解析】解:(1)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故答案为:玻璃棒; (2)硬水加肥皂水生成的泡沫少,软水加肥皂水生成的泡沫多,所以可以

29、肥皂水区分软水和硬水; 故答案为:肥皂水; (3)加热煮沸时,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能够以碳酸钙沉淀、氢氧化镁沉淀的形式从水中析出,从而降低水 的硬度,生活中常用的加热煮沸方法将硬水转化为软水。 故答案为:加热煮沸; (4)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不会污染水体;随意弃置废旧电池时,其中的重金属能够污染水体;用含 磷洗衣粉洗衣后直接排放时会污染水体;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不会污染水体; 故答案为:。 (1)根据过滤用到的仪器进行分析; (2)根据鉴别硬水和软水的方法进行分析; (3)根据生活中的可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进行分析; (4)根据造成水体污染的做法进行分析。 本考点考查了过滤的原理、常见

30、物质的用途、区分软水和硬水的方法以及降低水硬度的方法等,基础性比 第 14 页,共 18 页 较强。 18.【答案】 【解析】解:(1)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过氧化氢和水,属于混合物; 高锰酸钾受热完全分解的残留固体中含有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属于混合物; 海水中含有水、氯化钠、氯化镁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故填: (2)四氧化三铁、水和氯化钾等物质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都属于化合物 故填: (3)铁和氧气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都属于单质 故填: (4)四氧化三铁和水都是由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都属于氧化物 故填: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单质是

31、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时,就是判断物质的物质组成;判断是否是单质、化合物、氧化物时,既要判断元素 组成,又要判断物质组成 19.【答案】试管口未略向下倾斜 试管口未放一团棉花 红磷的量不足或装置的气密性不好或没有冷却到 室温就打开弹簧夹读数 【解析】解:(1)给试管加热时,为防止试管炸裂,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试管外壁要擦干,加热前要预热 等故答案为:试管口未略向下倾斜; (2)试管口未放一团棉花,高锰酸钾粉末加热时会随气体流进入导管,使水槽里的水会变红;故填:试管口 未放一团棉花; (3)在红

32、磷测定空气中的氧气的含量的实验中, 若红磷的量不足, 不能全部消耗掉氧气; 装置的气密性不好, 进入空气;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读数都会造成测量的结果小于1 5.故答为:红磷的量不足或装置的 气密性不好或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读数 (1)根据给试管加热的注意事项分析; 第 15 页,共 18 页 (2)根据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的注意事项进行解答; (3)根据测定空气中的氧气的含量的实验的原理及注意的事项分析可以从红磷的量不足,装置漏气和装置 未冷却到室温就读数分析原因 以上是实验操作中常出现的错误现象,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实验是严谨的科学,且不可粗心大意 20.【答案】锰酸钾 水 过

33、氧化氢 二氧化锰水+氧气 碳+氧气 点燃二氧化碳 【解析】解:通常情况下 F是一种无色液体,G 是一种黑色固体,H是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则 H 为二氧化碳;A加热生成 B、C、D,在的反应前后 B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B在反应中作 催化剂,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 和氧气,碳是一种黑色固体,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则 A为高锰酸钾,C 为锰酸钾,D 为氧气,E为 过氧化氢,F为水,G 为碳。 (1)为锰酸钾,F为水。 (2)反应、分别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 应的

34、文字表达式分别为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水+氧气、碳+氧气 点燃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 (1)锰酸钾;水; (2)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水+氧气;碳+氧气 点燃二氧化碳。 根据题意,通常情况下 F是一种无色液体,G 是一种黑色固体,H 是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 H 为二氧化碳;A加热生成 B、C、D,在的反应前后 B 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B在反应中作催 化剂,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各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 和氧气,碳是一种黑色固体,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则 A为高锰酸钾,C 为锰酸钾,D 为氧气,E为 过氧化氢,F为水,G 为碳,进行分析解答

35、。 本题有一定难度,解题时往往需要从题目中挖出一些明显或隐含的条件,抓住突破口(突破口往往是现象特 征、反应特征等),获得结论,最后把结论代入原题中验证 21.【答案】原子;分子;A;7;三;最外层电子数;质子数 【解析】解:(1)根据汞属于金属,是由原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解答;故填:原子;分子; (2).水是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故错误; B.水是纯净物,不是由氢气与氧气组成的,故错误; 第 16 页,共 18 页 C.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错误 故填:A; (3)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17 = 2 + 8 + ,解得 = 7;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 层,所以位于第

36、三周期; 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氧元素和硫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它们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氧和氯两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它们原子中的质子数不同 故答案是:7;三;最外层电子数;质子数 (1)根据汞属于金属,是由原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解答; (2)、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进行解答; B、根据水属于纯净物进行解答; C、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进行解答; (3)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求 x的数值 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进行分析解答 根据质子数决定元

37、素的种类解答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考查学生对原子结 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22.【答案】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AD 连续、均匀冒出 毛面 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试管,使试 管因骤然冷却而炸裂 能控制反应的速率 b F 【解析】解:(1)若用加热固体药品的方法制取氧气,应选择装置 A;实验室用 A装置制取氧气,属于固体 加热型,试管口没有放一团棉花,采用的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 作用下、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氯酸钾氯化钾+氧气。用排空气法 收集

38、的气体比较干燥,若收集较干燥的氧气,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则应选择的装置为 D。 (2)用装置 F收集氧气时,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开始收集;毛玻璃片粗糙的一面向下,能防止气体逸 出,收集气体时用玻璃片的毛面盖好集气瓶;实验结束后,停止加热时要先将导管移出水面,目的是防止 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试管,使试管因骤然冷却而炸裂。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若选用 C 作发生装置,你认为选用 C的优点是能通过注射 器控制滴加液体的速率,能控制反应的速率。 第 17 页,共 18 页 (4)图 E 中装置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 长导管是出水管, 欲使用装置 E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先将瓶

39、中装满水, 再将气体从 b端通入。 (5)已知一氧化氮气体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在空气中易与氧气发生反应,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收 集一氧化氮气体时应选用图中装置 F。 故答案为: (1)氯酸钾氯化钾+氧气;AD; (2)连续、均匀冒出;毛面;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试管,使试管因骤然冷却而炸裂; (3)能控制反应的速率; (4); (5)。 (1)若用加热固体药品的方法制取氧气,应选择装置 A;实验室用 A装置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试管 口没有放一团棉花,采用的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实验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时机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图 C 所示

40、装置能通过注射器控制滴加液体的速率,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图 E 中装置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长导管是出水管,进行分析解答。 (5)已知一氧化氮气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易与氧气发生反应,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熟练掌握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 选择依据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3.【答案】不复燃 将2与3的混合物加热 对比 比较2在3分解前后的质量 验证从 反应后的剩余物中分离出的物质是否能加快3的分解 【解析】解:(1)实验二加热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不复燃,证明无氧气产生实验三要看二 氧化锰在氯酸钾分解反应中的作用,所以要加热二

41、者的混合物;只加热氯酸钾,要加热到熔化才有少量氧 气放出,生成氧气的速率较慢 (2)实验一和实验二是对比实验,通过对比得出二氧化锰的作用 (3)催化剂的特点是“一变,两不变”,即反应速率变,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要证明物质是催化剂,必须 同时验证这三点,所以第一方面:比较2在3分解前后的质量;第二方面:验证从反应后的剩余物 中分离出的物质是否能加快3的分解 故答案为:(1)不复燃;将2与3的混合物加热;(2)对比(或比照等);(3)比较2在3分解前 第 18 页,共 18 页 后的质量;验证从反应后的剩余物中分离出的物质是否能加快3的分解 (1)根据实验三要看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分解反应中的作用,所

42、以要加热二者的混合物;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 论,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书写方程式 (2)根据对比实验的探究方法回答 (3)根据催化剂的定义和特点回答 催化剂、催化作用是初中重要基本概念之一,是考查的重点和热点,主要考查对催化剂、催化作用概念的 理解,对催化效率影响因素的探究等 24.【答案】2:6:1 12:3:8 酒精+氧气 点燃二氧化碳+水 【解析】解:(1)由化学式可知,酒精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2:6:1;故答案为:2:6:1; (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可得酒精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 比为(12 2):(1 6):(16 1) = 12:3:8;故答案为:12:3:8; (3)在点燃的条件下,酒精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答案为:酒精+氧气 点燃二氧化碳+水; (4)92酒精中所含的氧元素的质量为:92 16 122+16+16 100% = 32 答:92 克酒精中所含的氧元素的质量为 32克。 (1)根据化学式的意义来分析; (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 (3)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4)根据元素的质量=化合物的质量化合物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化学 > 期中试卷 > 九年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