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卷)2020年中考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考试版)含答案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62679 上传时间:2020-12-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卷)2020年中考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考试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四川卷)2020年中考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考试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四川卷)2020年中考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考试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四川卷)2020年中考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考试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四川卷)2020年中考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考试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语文试题 第 1 页(共 16 页) 语文试题 第 2 页(共 16 页) 内装订线 外装订线 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 2020 年中考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炫 目(xu n) 濒 临(pn) 人声鼎沸 (f i) 吹毛求疵 (c) B栖 息(q) 澄 明(ch ng) 中流砥 柱(d) 戛 然而止(g) C感慨 (ki) 绮 丽(q) 随声附和 (h ) 锋芒毕露 (l ) D刹 那(sh ) 皎 洁(jio) 销声匿 迹(n ) 穷愁潦 倒(li o) 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

2、的一项是( ) (3 分) A海外不是“法外” ,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规定境外在逃犯罪嫌疑人在国内外的脏款脏物都可向法院 提起没收、查封、冻结等,逃亡国外绝不是贪官们一劳永逸的方法了。 B学校积极配合卫生、城管等部门开展联合整治行动,依法取缔学校周边非法经营场所、各类流动 摊点,维护校园环境的安全和稳定。 C江南没有北方粗犷的山峰,没有那种“重峦叠障,隐天蔽日”的壮美与豪放,好似一位青衣女子 拿着红牙板咿咿呀呀在戏台上唱着,满腔柔情如那涓涓的细流,流入人的心里。 D虽已入冬,但天气尚不冷冽,碰上月明风轻的晚上,就不愿窝在床头看书,还是想出去走走。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3、3 分) A全国精准扶贫工作已进入攻坚阶段,少数干部仍然漠不关心 贫困群众的做法使我们不能容忍。 B.当今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全国人民都期待在建国七十周年阅兵仪式上看到中国人民解放军耀武扬威 。 C.中国民航局出于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负责的态度停飞了美国波音 737MAX8 客机,此事不可与当前 的中美贸易战混为一谈 。 D.为争夺未来 5G 市场,全球各大通讯公司前仆后继 ,加紧布局。华为独占螯头,成为美国政客打压 的目标,也就不足为奇了。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 分) A电影老师好自 3 月 22 日全国上映以来,不断引发观影热潮。到目前, 老师好在同日上映 影片中票房、上座

4、率均居首位。 B最终,曾经的犯罪劣迹不出意外地让劳荣枝得到了报应。近日,这位双手染指了 7 条人命的犯罪 分子终于落网。 C相关专家呼吁尽快成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以便及早制止、干预和发现欺委行为。 D 我们也是从现场的听证会得知了孙杨在 2018 年 9 月 4 日当晚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得到了基本的还原。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 4 分,共 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三 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 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 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

5、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 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5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3 分) A略无圆 处 阙:通“缺” B虽乘奔 御风 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C或 王命急 或:有时 D哀转久绝 绝:极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 分) A不以 疾也 以 刀劈狼 B其间千二百里 其 真无马耶 C至于 夏水襄陵 能谤讥于 市朝 D虽 乘奔御风 虽 欲言无可进者 7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6、 A.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如果不是在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B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译文: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 C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译文:或者皇帝的命令需要紧急传达,有时早上从白帝城出发 D绝巘多生怪柏。 译文:极高的山峰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 8下列对这篇文章的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3 分) A文章先写三峡的山的特征,再写三峡不同季节的水的特点,布局自然。 B文章第三段以“春冬之时”领起,用“素湍绿潭”侧面衬托出“悬泉瀑布”的动态美。 C文章语言精练, 表现力强, 充满生气, 如“清荣峻茂” , 以极为凝练的语言状写了四种各具特色的景物

7、。 D文章采用了对偶句式,如“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等。 三、默写(6 分) 9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6 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任选其中两句作答;如三句皆答,按前两句判分) (2 分) _,玉垒浮云变古今。 (杜甫登高 ) 为篱下,黄花开遍,_。 (秋瑾满江红 (小住京华) ) _,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过零丁洋 ) (2)请默写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或者许浑的咸阳城东楼的颌联和颈联,并写出题目。 (4 分) 四、现代文阅读(共 10 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涵养几分静气 宋威 一则故事,读来耐人寻味。父亲丢了一块表,抱怨着四处寻

8、找,可怎么也找不到;等他出去后,儿 子悄悄进屋,不一会儿就找到了。父亲很好奇,儿子则回答:我就安静地坐着,听到滴答滴答的声音,表 就找到了。 这就是“心静”的力量。 “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一事当前,苦恼抱怨无济于事, 烦躁惊慌也于事无补,唯有稳住阵脚、静下心来、凝神细思,方能寻觅解决之道。诸葛亮在诫子书中 一语道破静的重要,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坚守内心的宁静,保持 清醒的头脑,才能见天地之精微,察万物之规律。那么, “静心功夫”从何处得来? “不奋发,则心日颓靡;不检束,则心日恣肆。 ”涵养静心功夫,离不开严格的自律。毛泽东同志在 湖

9、南一师求学时,特意到最喧闹的地方读书,目的就是锻炼意志,让自己能够胸怀静气,心绪不受外界所 扰。为了让自己安静下来,有人给自己定下“静坐”的“日课” ,坚持每天独坐两小时,终于改掉了身上浮 躁的毛病。严格的自律,助人逐渐养成宁静、专一的心态,让人虽得意而不忘形、处困顿而不沉沦、临诱 惑而不摇摆 也因静而明志,因静而生慧。 有人说,每临大事有静气。大事当前的静心功夫,往往得益于艰难困苦的历练。苏轼书舟中作字 记载,一次乘船途中,滩险舟危,舟中士子面无人色,唯独他“作字不少衰” 。这份从容盖因其“更变亦多 矣” ,所以能临事不惧,处变不惊。可见,不惮于在难事、烦事、急事、苦事上多磨炼,就能将内心打

10、磨得 成熟豁达,沉稳有定力,不再拘泥于时一事的得失;多经历几番雨疏风骤的洗礼,耐得几回兴衰荣辱的打 磨,就能在大事来临之时,气定神闲、沉着冷静,抵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 读书以养性,书画以养心。 “静心功夫” ,还可从读书中来。寂寞忧愁时读一阙定风波 ,心会变得豁 达敞亮;委屈不平时读一卷宽容的哲学 ,能收获“既忍且耐”的智慧。身处低谷之时,从书中汲取前行的 力量,纵使“山重水复”也终将迎来“柳暗花明” ;得意之时,时常读书以自省,也才能“不忘初心,方得始 终” 。端起沉甸甸的书本,走进书中的世界,浮躁之气便能荡涤一空,久而久之,自然能寻得“此心安处” 。 古人云: “人心多从动处失

11、真。若一念不生,澄然静坐,云兴而悠然共逝,雨滴而冷然俱清,鸟啼而 欣然有会,花落而潇然自得。何地无真境,何物无真机。 ”涵养几分静气,绝非暮气沉沉,而是多一些沉潜、 少些浮躁,多一些从容不迫、少一些进退失据。 “静心”的功夫,助人眼界开阔,胸襟豁达,挺过如磐风雨, 包容万千气象,寻得生命真谛。 10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 分) 11文中第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 分) 12阅读全文,谈谈如何才能做到“涵养静气” 。 (4 分) 五、作文(60 分) 13阅读下面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60 分) 非典、地震、流感、新冠肺炎,一次次的灾难,让我们团结,让我们坚强

12、,让我们. 请以“灾难让我们”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2)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 ; (3)字数不少于 800 字; (4)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B 卷(共 50 分) 一、诗歌鉴赏(共 4 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舟 行 吴承恩 白鹭群翻隔浦风,斜阳遥映树重重。 前村一片云将雨,闲倚船窗看挂龙。 【注】 :挂龙,夏季由积云强烈发展而成的积雨云,顶部向上突起作峰状或塔状,似漏斗下垂,随后往往雷 电交加,有阵雨和强风,云底乌黑色,民间称此现象为“挂龙” 。浦: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方。 语文试题 第 5 页(共 16 页) 语文

13、试题 第 6 页(共 16 页) 内装订线 外装订线 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首句中的“翻”字极富表现力,凸显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 分) 2 “闲倚船窗看挂龙”中你看到怎样的诗人形象?结合全诗,请作简要分析。 (2 分) 二、文言文阅读(12 分) 史记 循吏列传 石奢者,楚昭王相也。坚直廉正,无所阿避。行县,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纵其父而还 自系焉。使人言之王日: “杀人者,臣之父也。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当死。 ” 王日: “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 ”石奢日: “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王 赦其罪,上

14、惠也;伏诛而死,臣职也。 ”遂不受令,自刎而死。 李离者,晋文公之理也。过听杀人,自拘当死。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下吏有过,非子之 罪也。 ”李离日: “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今过听杀人,傅其罪下吏, 非所闻也。 ”辞不受令。文公曰: “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耶?”李离日: “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 则死。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今过听杀人,罪当死。 ”遂不受令,伏剑而死。 (注解)行县:出行属县。以父立政:以惩治父亲来树立政绩。子其治事矣:你还是去治理国事吧, 惠:恩惠听:偏听,偏信。居官:担当的官职。不与吏让位:不曾把官位让给下属。傅:推诿。 听微决疑

15、:听察细微隐情,决断疑难案件。 3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纵 其父而还自系焉 纵:放走 B不私 其父,非孝子也 私:偏袒 C过 听杀人,自拘当死 过:经过 D辞 不受令 辞:推辞,拒绝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 分) (1)纵其父而还自系焉。 (3 分) (2)官有贵贱,罚有轻重。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 (3 分) 5 文段中石奢和李离两个人物形象的共同特点是什么?这些共同特点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话 简要概括。请简要概括。 (4 分) 三、名著及现代文阅读(22 分) (一)名著阅读(4 分) “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

16、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 站在我背后.他使我坐在堂中间的桌子前,教我一句-句的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的读.我似乎 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 6 以上情节出自 朝花夕拾 中的 (篇目名)。“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 因为 。 (2 分) “汝今犯法,休得怨吾。汝死之后,汝之家小,吾按月给与禄粮,汝不必挂心。 ”叱左右推出斩之。谡 泣曰:“丞相视某如子,某以丞为父。某之死罪,实已难逃;愿丞相思舜帝殛鲧用禹之义,某虽死亦无恨于 九泉!”言讫大哭。他挥泪曰: “吾与汝义同兄弟,汝之子即之子也,不必多嘱。 ”左右推出马谡于辕门之外, 将斩。 7以上文字出自

17、三国演义 , “他”是指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一故事 (不超过七个字)。 (2 分) (二)现代文阅读(18 分) 阅读下面散文,完成下列小题。 飘逝的风筝 徐国平 三月的暖风一吹,催著万物,都跟长了翅膀一样。 鹞爷也感觉到了,一大早儿就拿起那只“年年有余”的风筝,迈出了家门。 整个村庄像被掏空了身子一样;甚至连声犬吠鸡呜都听不到。鹞爷一边走著,一边四下观望着。若在 以往,身后总会尾随着一群欢天喜地的孩子,一个个抢夺著他手中的风筝。 唉,娃们一个个都去哪儿了? 一路上,那些残墙断壁、破砖瓦砾、树林和那些废弃的打麦场,被风吹过,尘土飞扬,凌乱不堪。两 台从早到晚狂叫不止的挖掘机,正一口口地蚕食

18、着那一排排早已空无一人的院落。 鹞爷瞧著心痛,就像被抽筋剥皮-般难受。 很快.自家那二=间旧屋也难逃一劫了,只是满屋子的风筝, 又将栖身何处? 鹞裕忧心仲忡,步履沉缓,一直走出村外。村外的那大片麦地,整整荒废了一个冬天,听说要建飞机 场。 一阵春风吹来,那只风筝有些急不可待地拽紧了他的手。若在过去,鹞爷早就手脚利落地将风筝放飞 起来,心也随著风筝,飞到天上去了。如今,鹞爷却攘紧风筝,迟迟不肯撒手。 鹞爷又想到过去。他自幼就跟师傅扎风筝。这辈子,连他自己也数不清扎了多少只风筝。每只风筝经 过他的手,都活灵活现,千姿百态。那些走在归途上的人老远瞅著,就觉得离家近了,浑身的疲意便飞到 九霄云外。 后

19、来,鹞爷成了民间艺人,还上过电视报纸,甚至大洋彼岸的一些老外都来参观他的手艺。只是,他 手艺慢慢失传了,现在的年轻人谁还学这些费事的玩意。而且,大都跑到城里。一走就像断了线的风筝, 心也收不回来了。 最初,儿子大龙还跟他学扎风筝。可刚刚学了个皮毛,便被一帮记者吹捧成风筝世家的传人。大龙心 高气燥,觉得小村子施展不开,跑到城里开了一家风筝作坊。好几次,大龙苦婆心劝他也搬到城里去赚大 钱,鹞爷却一口回绝了,他知道儿子无非让他去做招牌,糊弄人。 唉,不想这么多了,趁著天暖风轻,还是放风筝吧。 鹞爷仰著脖梗,望着蔚蓝的夭空,正专心致志地操弄著风筝,突然,一声嫩生生的童音传来,老爷爷, 放风筝好玩吗?

20、你玩一下,就知道了。他连忙将手中的风筝线递给男孩,有些蛊惑地说。 男孩牵著那只风筝在麦地里奔跑起来,风筝越飞越高。鹞爷远远地望着,眼前一会儿闪过儿子的影子。 一会儿又闪过孙子的影子。 突然,男孩像是被脚下的什么东西给绊倒了,风筝线随之撒手松开。男孩爬起来,紧追了几步,却没 有拽住随风筝渐斩升起的风筝线,只好哭著跑回鹞爷跟前。 鹞爷没有责备,一脸温和地劝慰著男孩,没关系,风筝早晚要飞走的。 男孩用手抹了一下眼角的泪,问,风筝还能飞回来吗?鹞爷望著那只风筝摇了摇头,没有吱声。 男孩撅著小嘴,有些难过。许久,鹞爷才开口问男孩,你家在哪里,怎么一个人跑出来了?男孩晃了 晃脑壳说,他的家在很远的城里,学

21、校放假,父亲开车带他回来寻根祭祖的。说着,男孩伸手指了指麦地 远处。果真有一辆轿车,停在一块老坟地前,几个人正在烧香焚纸。 鹞爷心一动,随口问,告诉爷爷,根是啥? 男孩一睑迷茫,摇头不知。 鹞爷就仰头指了指天上的风筝说,根是啥?根就是你手中的那根风筝线,人就是天上的风筝。有根线 扯著还能落回来,如果那根线断了,就四处漂泊,永远也飞不回来了。 男孩似懂非董地点了点头。 此刻,就见那只摆脱了束缚的风筝有些飘摇不定地朝下沉落了一会儿,最后猛然折了一个方向,有些 留恋地渐斩飞高了,飞远了,最终淡出了鹞爷的视线。 恍然间,鹞爷觉得手心一湿,低头一看,是一滴滚落的老泪,他操了操眼睛,那么困惑,那么茫然.

22、8文中“两台从早到晚狂叫不止的挖掘机,正一口口地蚕食著那一排排早已空无一人的院落。 ”品析“蚕 食”的表达效果,传达了什么感情?(4 分) 9文章设置男孩放风筝这一情节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4 分) 10读完本文,你觉得文中的鹞爷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概括。 (4 分) 11本文题目是“飘逝的风筝” ,飘逝的仅仅是风筝吗?请结合文意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 (6 分) 四、语言运用(共 12 分) 12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有 5000 年的历史了。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茶不 但对经济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成了人们生活的必需品,而且逐渐形成了灿烂夺目的茶文化,成为社

23、会精 神文明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某校开展“茶文化”综合性列活动,请你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并完成以下各题。 材料一:两晋、南北朝时期,就出现了中国最早的茶诗。到了唐代,世界第一部茶文化专著茶 经 问世, 标志着中国茶文化的基本形成。 茶文化与文学艺术联系紧密。 刘禹锡的 尝茶 、 苏轼的 咏茶 、 文徵明的陆羽烹茶图以及唐寅的烹茶画卷 ,都是这二者结合的经典之作。茶文化与人们日常生活的 关系也非常密切。城市茶馆兴起于清末,后逐渐发展成为适合社会各阶层的活动场所,它把茶与曲艺、戏 剧、诗会和灯谜等民间文化活动融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茶馆文化” 。 “客来敬茶”也是中国普通人 家秉承的礼仪美德。 材

24、料二:古老的中国茶文化在对外交流中逐渐传到各国,同当地的历史、文化、经济相结合,对很多 国家茶文化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五代末至明初,中国茶文化迎来了第二个高峰,点茶茶道开始 流行,茶文学和茶具文化日益繁荣。受中国茶文化发展的影响,韩国的茶礼也于这一时期兴起,并逐步普 及于王室、官员、僧道乃至百姓中间。 材料三:茶楼老板:我们茶楼从环境设计到经营方式都突出了传统茶文化特色,所以茶客盈门,我们 的收入也就很好啦。年轻白领:我也喜欢上了喝茶。我发现工作压力大时,坐下来喝喝茶,就会感觉放松 不少,心情也不那么烦躁了。退休老人:你还别看这茶不起眼儿,医生说它既能预防许多老年病,又能对 身体起到很

25、好的保健作用。这不,我每天都喝茶! (1)请你根据材料一、材料二说明“中国茶文化”的特点。 (4 分) (2)请你根据材料三概括出茶为大家所欢迎的三个原因。 (4 分) (3)苏轼任杭州剌史时,经常泛舟西湖,品茗赋诗,写下了不少脸炙人口的诗词。现在有人要在西湖边开 间“东坡茶社” ,请你从下面苏轼的诗作挑选两句作为茶社门前的对联。 (4 分) 从来佳茗似佳人 日高人渴漫思茶 欲把西湖比西子 尝尽溪茶与山茗 上联: 下联: 语文试题 第 9 页(共 16 页) 语文试题 第 10 页(共 16 页) 内装订线 外装订线 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 2020 年中考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 全解全

26、析 A 卷(共 100 分) 第 I 卷(选择题,共 24 分) 1 【答案】C(3 分) 【解析】C 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A 项中, “濒(pn)临”应为“濒(bn)临” 。B 项中, “戛(g)然 而止”应为“戛(ji )然而止” 。D 项中, “刹(sh )那”应为“刹(ch )那” 。 2 【答案】B(3 分) 【解析】A: “脏款脏物”改为“赃物赃款”C: “重峦叠障”改为“重峦叠嶂”D: “月明风轻”改为“月 明风清” 。 3 【答案】C(3 分)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辨析。A 项错误,漠不关心:形容对人或事物冷淡,一点也不关心,这与“贫困群 众”相矛盾;B 项错误,耀武扬威:炫

27、耀武力,显示威风,为贬义词,与该句的语境不符;C 项正确;D 项错误,前仆后继:前边的倒下了,后边的紧跟上来。形容不怕牺牲,英勇奋战,多用来形容人,不能形 容公司。故选 C。 4 【答案】A(3 分) 【解析】 B.语序不当, 第一句应改为 “劳荣枝曾经的犯罪劣迹让她不出意外地得到了报应” 。 C.动宾不搭配, 把“成立”改为“建立” ;语序不当,应该为“发现、干预和制止” 。D.句式杂糅,改为“我们也是从现场 的听证会得知了孙杨在 2018 年 9 月 4 日当晚发生的一系列事情”或“孙杨在 2018 年 9 月 4 日当晚发生的 一系列事情得到了基本的还原” 。故选 A。 5 【答案】D(

28、3 分) 【解析】 “哀转久绝” :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绝:消散、消失。故选 D。 6 【答案】D(3 分) 【解析】A.认为用;B.这难道;C.介词,提示时间季节等,与“至”连用,意思是:到.的时候在;D.即 使。故选 D。 7 【答案】C(3 分) 【解析】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或: 有时。故选 C。 8 【答案】B(3 分) 【解析】第三段的写作手法是:动静结合。不仅仅写动态美。故选 B。 译文: 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叠叠的悬崖峭壁,遮挡了天空和 太阳。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

29、和月亮都看不见。 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有时候皇帝的命 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 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 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 趣味无穷。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 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30、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第 II 卷(非选择题,共 76 分) 9 【答案】 (1)锦江春色来天地;秋容如拭;山河破碎风飘絮(每空 1 分,若有错别字则该句不得分) (2) (4 分) 月夜忆舍弟杜甫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咸阳城东楼许浑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言秋。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于诗歌的理解和背诵能力。古诗文名句默写试题的题型主要是填写题,复习古诗 文名句,首先是要记诵清楚古诗文篇段和名句;其次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第三是 要记清楚古诗文名句中的每个字,默写

31、古诗文名句不能写错别字。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 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要看清题目的要求,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 注意“拭” “飘” “絮”等字。 10 【答案】遇事需要涵养静气,而非苦恼抱怨。 (3 分,意思接近即可) 【解析】论点是议论文的核心、统帅。中心论点通常在标题或文首或文尾的位置,联系全文找到作者概括 性(提领或总结)的表达主要观点的“议论句” ,即是论点,首先看标题,再看文首文尾。阅读全文,了解 内容可知,本文的中心论点:我们要涵养几分静气。 11 【答案】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举出毛泽东为锻炼意志到喧闹的地方读书的例子,具体清晰地论证了涵

32、 养静心功夫离不开严格自律的论点。 (3 分) 【解析】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的论证方法及作用。答题格式: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具体作用。结合划线语 句内容可知,列举了毛泽东为锻炼意志到喧闹的地方读书、某人为戒除浮躁而每日静坐两个例子,属于举 例论证;具体清晰地论证了“涵养静心功夫离不开严格的自律”观点,进一步证明中心论点,使论证更有 说服力。 12 【答案】遇到事情,不去苦恼抱怨,不去烦躁惊慌,而应该稳住阵脚、静下心来、凝神细思,寻觅解决 之道。同时也应严格自律,经历艰难困苦的历练,通过读书荡涤浮躁之气。 (4 分) 【解析】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本,根据问题,找到相应的段落,逐条总结即可,在总结的时候

33、寻找每段的 中心句和文章的中心句。或者找到重点词语,用自己的语言将词语整理组合也可。结合“一事当前,苦恼 抱怨无济于事,烦躁惊慌也于事无补,唯有稳住阵脚、静下心来、凝神细思,方能寻觅解决之道”得出: 遇到事情,不去苦恼抱怨,不去烦躁惊慌,而应该稳住阵脚、静下心来、凝神细思,寻觅解决之道;结合 “不奋发,则心日颓靡;不检束,则心日恣肆。 ”得出:涵养静心功夫,离不开严格的自律;结合“有人说, 每临大事有静气。大事当前的静心功夫,往往得益于艰难困苦的历练。 ”得出:涵养静气需要艰难困苦的历 练;结合“读书以养性,书画以养心”得出:涵养静气需要读书。点睛常见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 理论证、对比论证

34、、比喻论证。其作用分别是: (1)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 点; (2) (引用)道理论证: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3)对比论 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4)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 证明论点。通过比喻进行证明,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使论证浅显易懂。 13 【立意指津】 “灾难让我们.是半命题作文。根据提示材料“非典、地震、流感、新冠肺炎,一次次的 灾难,让我们团结,让我们坚强,让我们.”.分析, “灾难”是指国家的大灾大难。灾难来临后,国家,政 府,人民应该怎么做?“灾难让我们团结

35、,让我们坚强,让我们珍惜.”例如选择“灾难让我们团结” ,写 作的重心就是“团结”的表现。可以写一个家庭的团结,一个村庄的团结,一座城市的团结,整个社会各 行各业的团结。选择的题材可结合当前肆虐的“新冠肺炎” ,写“新冠肺炎”爆发后,通过国家层面,各级 政府及广大的医护工作者的努力,全国人民的积极配合,逐步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虽然还未取得完全的 胜利,但也为期不远,这都是“团结”表现。叙事中突出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共同战胜困难的 精神。 B 卷 1 【答案】 “翻”字写出了白鹭在水边迎风轻巧、敏捷地翻飞翱翔,描绘一幅充满生机的画面。 (2 分) 【解析】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

36、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概括的语言描述, 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白鹭群翻隔浦风”的意思是“成群白鹭在晚风中飞翔” 。要抓住 “白鹭” 、 “水边” 、 “翻飞”等意象概括画面如: “翻”字写出了白鹭在水边迎风轻巧、敏捷地翻飞翱翔,描 绘(突显)了一幅充满生机的画面。 2 【答案】诗人以闲适的心情,倚窗而立,欣赏大自然的美好和多变,心中充满对大自然的热爱。 (2 分) 【解析】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诗歌的情感。 “闲倚船窗看挂龙”的意思是“我观赏挂龙(夏 季由积云强烈发展而成的积雨云,顶部向上突起作峰状或塔状,云底乌鱼) ,闲静地倚着船窗” 。一方面, 描

37、写了暴风雨袭来前的情景,反映了作者面对风暴的淡定与镇静,表现出诗人的心情却显得十分闲适、恬 静;更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 【答案】C(2 分) 【解析】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A.他放走 父亲,归来便把自己囚禁起来。纵:放走;B.不偏袒自己父亲,不是孝子。私:偏袒;C.他听察案情有误 而枉杀人命,发觉后就把自己拘禁起来判以死罪。过:错误。D.他拒绝接受文公的命令。辞:推辞,拒绝。 故选 C。 4 【答案】 (1)他放走父亲,归来便把自己囚禁起来。 (3 分) (2)官职贵贱不一,刑罚也轻重有别。这是你手下官吏有过失,不是你的

38、罪责。 (3 分) 【解析】此题考查的翻译能力。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 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 、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 “删” “调” “换” “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重点字词: (1)句: “纵” ,放走; “还” ,归来; “系” , 囚禁; (2)句“过” ,过失; “非” ,不是; “罪” ,罪过; “也” ,表判断语气。 5 【答案】同特点是守法(或担当责任) 。具体表现:石奢认为放走了犯罪的父亲,应该受到法律惩罚,于 是以自杀的形式伏法。李离因为审判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于是伏剑自刎而

39、死。 (4 分) 【解析】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分析。首先指出共同点,然后结合文本内容说明理由即可。根据“不私其父, 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王赦其罪,上惠也;伏诛而死,臣职也”可知:石奢认为放走了犯罪的 父亲,应该受到法律惩罚,于是以自杀的形式伏法;根据“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公以臣能听微 决疑,故使为理。今过听杀人,罪当死”可知:李离因为审判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于是伏剑自刎而死。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两个,人的共同特点是守法(或担当责任) 。 参考文: 石奢,是楚昭王的国相,他为人刚强正直廉洁公正,既不阿谀逢迎,也不胆小避事。一次出行属县, 语文试题 第 13 页(共 16 页) 语

40、文试题 第 14 页(共 16 页) 内装订线 外装订线 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 恰逢途中有凶手杀人他追捕凶犯,竟是自己的父亲。他放走父亲,归来便把自己囚禁起来。他派人告诉昭 王说: “杀人凶犯,是为臣的父亲。若以惩治父亲来树立政绩,这是不孝;若废弃法度纵容犯罪,又是不忠; 因此我该当死罪。 ”昭王说: “你追捕凶犯而没抓获,不该论罪伏法,你还是去治理国事吧。 ”石奢说: “不 偏袒自己父亲,不是孝子;不遵守王法,不是忠臣。您赦免我的罪责,主上的恩惠;服刑而死,则是为臣 的职责。 ”于是石奢不听从楚王的命令,刎颈而死。 李离,是晋文公的法官。他听察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发觉后就把自己拘

41、禁起来判以死罪。文公说: “官职贵贱不一,刑罚也轻重有别。这是你手下官吏有过失,不是你的罪责” 。李离说: “臣担当的官职是 长官,不曾把高位让给下属;我领取的官俸很多,也不曾把好处分给他们。如今我听察案情有误而枉杀人 命,却要把罪责推诿(wi,伟)于下级,这种道理我没有听过。 ”他拒绝接受文公的命令。文公说: “你 认定自己有罪,那么我也有罪吗?”李离说: “法官断案有法规,错判刑就要亲自受刑,错杀人就要以死偿 命。您因为臣能听察细微隐情事理,决断疑难案件,才让我做法官。现在我听察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应该 判处死罪。 ”于是不接受晋文公的赦令,伏剑自刎而死。 6 【答案】 五猖会 ;被父亲强迫

42、背诵鉴略 (2 分)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名著阅读。根据文本所写的故事情节可以知道,这段文字出自鲁迅的朝花夕拾 中的五猖会 。 “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文章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 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 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据此填写作答。点睛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原著的基础之上,不仅要 “博闻强记” ,还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对于课标推荐的中外文学名著,要熟记其名称、作者、主要人物形 象、精彩的故事情节、艺术特色等,并反复阅读书中的精彩片段,以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7 【答案】诸葛亮(孔明)

43、;孔明挥泪斩马谡(2 分) 【解析】考查三国演义阅读。由“丞相” “左右推出马谡于辕门之外,将斩”可知是“孔明挥泪斩马谡” 情节。马谡向“丞相”哭诉交待后事, “他”挥泪说“不必多嘱” ,可知这个“他”即“丞相”诸葛亮。马 谡原为刘备重臣,素有才名,得诸葛亮赏识,刘备临终前叮嘱诸葛亮: “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但诸 葛亮未听取刘备意见,北伐时,力排众议,任命他为先锋,马谡因为骄矜自满不听人劝,痛失街亭,影响 了整个战局,诸葛亮只好斩马谡以平军心。挥泪斩马谡,既有对马谡的疼惜与痛心,又有对刘备的愧。考 查三国演义情节概括。 三国演义描写了东汉末年和整个三国时代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

44、、 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贤相”的化身,他对刘备忠心不 二,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大义胸怀,具有济世救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还有呼风唤雨、 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与诸葛亮有关的著名情节有:三顾茅庐、舌战群儒、草船借箭、赤壁之战、锦囊妙 计、三气周瑜、白帝城托孤、六出祁山、挥泪斩马谡、空城计。孔明挥泪斩马谡的具体情节如下:冯懿率 魏兵出阳平关,直取街亭,以断蜀军咽喉之路,诸葛亮大惊失色。参军马谡自告奋勇,立下军令状,愿引 兵把守街亭。他自诩饱读兵书,不听左右劝谏擅自分兵屯守山上,结果被魏兵围困,断水烧山,蜀军大乱, 街享失守,影响了整个战局。幸有赵云

45、相救,马谡才得以逃脱。为严明军纪,诸葛亮挥泪将马谡斩首,以 示惩戒。概括情节,要求用这种形式:人+事件+结果。 8 【答案】 “蚕食”形象地写出了现代化进程中挖掘机一步步摧毁村庄院落的过程, (2 分)传达出鹞爷对 农村美好家园渐渐消逝的痛心与无奈。 (2 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关键词的理解能力。理解文章重要词语的含义,首先结合上下文推断词语在文中的意 思,然后结合文意分析词语在文中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答案应该是:表层意思+深层含义。 “蚕食” 意思是像蚕吃桑叶那样一点一点吃掉,比喻逐步侵占,用在这里形象地写出了挖掘机对村庄院落的破坏, 表达了鹞爷的痛心。 9 【答案】这一情节照应了“飘

46、逝的风筝这一题目,表现鹞爷复杂的内心,丰富人物形象, (2 分)促人 思考“根”是什么,深化小说主题。 (2 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故事情节的作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来分析故事情节的作 用即可。阅读全文,了解内容可知,文章设置男孩放风筝这一情节,不仅照应了文章标题,更能表现鹞爷 内心的复杂情感,凸显了文章主旨。 10 【答案】鹞爷是一个扎风筝技艺精湛(1 分) 、淡泊名利(1 分) 、固守传统技艺(1 分) 、渴望亲情、对 农村前景深感忧虑的民间老艺人。 (1 分) 【解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 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言行举止来整体感知的。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根据文中情节可 知人物形象。根据文中“鹞爷成了民间艺人,还上过电视报纸,甚至大洋彼岸的一些老外都来参观他的手 艺”可以看出鹞爷是一个扎风筝技艺精湛的人,根据文中“好几次,大龙苦口婆心劝他也搬到城里去赚大 钱,鹞爷却一口回绝了,他知道儿子无非让他去做招牌,糊弄人”可以看出鹞爷淡泊名利、固守传统技艺, 根据文中“鹞爷就仰头指了指天上的风筝说,根是啥?根就是你手中的那根风筝线,人就是天上的风筝。 有根线扯着还能落回来,如果那根线断了,就四处漂泊,永远也飞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语文中考 > 第二次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