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2021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理想 文档编号:161975 上传时间:2020-11-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76.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2021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2021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2021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2021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高三上三上学期学期 10 月月考试历史试题考试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1.51.5 分,共分,共 3232 小题,合计小题,合计 4848 分)分) 1电视剧大槐树讲述的是明朝移民的一段历史。所以至今山东、河北、河南等地区仍流传着一句歌谣: “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结合所学知识,下列选项与这段信息由密切关联的是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宗法制 2商朝统治者几乎是每日必卜、每事必卜。许多重要的军国大事都要由神意来决定。这反映了商朝政治制 度的特点 A君权神授 B商代政治受到神权的影响 C王权与神权密切结合 D最高统治者实现了权力的集中 3西周的道

2、路以周王室为中心向外围延伸,通往各诸侯国,东南西北各个方向均设有主要干线。这在当时 有助于 A形成君主专制的体制 B周王对诸侯领地直接管辖 C形成中央集权的体制 D周天子加强对地方的统治 4.商代的统治者在封赏贵族时,往往会冠以相应名号。例如,血缘相近而辈分低者称为“子”;辈分高或年长 者称为“公”“伯”;负责边境地区警戒安全任务者称为“侯”“卫”;在王畿内主要负责垦殖者称为“男” “甸(田)”。这说明商代 A.宗法分封制形成中 B.贵族爵位等级萌芽 C.统治秩序尚未稳固 D.神权色彩比较浓厚 5商周时期,士是贵族的最低阶层,有一定数量的“食田”,能文能武,生活无忧,春秋战国之际,士发 生分化

3、,或成为传授知识的教师,或变为主持仪式的赞礼人,或发展为新兴地主。士阶层的分化 A.成为百家争鸣的根源 B.导致土地私有的出现 C.有利于推动社会变革 D.是宗法制瓦解的产物 6.诗经由王室乐官制作的乐歌、公卿列士进献的诗歌及经收集、筛选的民歌构成,由周天子颁诸各国, 成为通用统一的标准诗乐,从此通过各种方式流传蔓延。诗经的传播 A以书面记载为主要方式 B推动了平民教育的发展 C维持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D有利于构建文化的认同 7据考古发现,甲骨卜辞中存在相当数量的以“禾”为部首的文字,如禾、黍、秬、穫等。据此,可以推 测殷商时期 A文字书写较为随意,结构还不够成熟 B当时气候较温湿,农作物以水稻

4、为主 C农作物种类已经多元化,政府比较重视农业生产 D人们相信这些谷物能帮助他们与先祖或神灵沟通 8东周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从春秋到战国社会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急剧的变革。其中最深刻的变革 体现在 A礼乐崩坏,百家争鸣 B追求功利,实力竞争 C由封邦建国到中央集权大一统体制 D铁制农具和犁耕技术的革新和推广 9据礼记月令载:“百工咸理,监工日号,毋悖于时,毋或作为淫巧以荡上心。”礼记王制 中还说,如有人作“奇技,奇器以疑众,杀”。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古代中国,这种指导思想对手工业生产 实践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政府轻视对手工业生产的管理 B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无法扩大 C手工业品的质量难以提高 D扼杀

5、了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 10商鞅认为,国家应禁止雇佣工人,那么卿、大夫就不能修缮房屋,靠给人作佣工生活的人就没有地方 混饭吃。商鞅意在 A保护农业的生产 B抑制商业的发展 C限制贵族的剥削 D打击贵族的利益 11面对战国时期社会秩序的重建,某思想家把希望寄托在发自每个人内在心性的,具有善良、忍让、尊 敬、畏惧的良知良能上。为此,该思想家主张 A.知行合一 B.施政用“仁义”和“王道” C.实行仁政 D.以“兼爱”消除亲疏、贵贱 12春秋之义,“内诸夏而外夷狄”。战国时,孟子则逐渐以是否行仁义、知礼仪,是否接受华夏文 化来区分华夏与夷狄。这一变化说明 A民族融合趋势日益加强 B儒家逐渐放弃夷夏观念

6、 C中原文化优于周边文化 D孟子背离孔子的民族观 13战国时期,孟子猛烈地批判墨家的“兼爱”思想,把它看作败坏先圣之道的“淫辞”、阻塞仁义的“邪 说”。这是因为孟子认为“兼爱”思想 A违背宗法等级观念 B代表平民百姓利益 C宣扬积极救世情怀 D过于追求实用功利 14孟子认为:“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 也。”( 孟子公孙卫上)对此阐释,最合题意的是 A政治生活是伦理道德生活的延伸 B强调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C重视德教在仁政施行中的作用 D德行是王位继承的主要考量因素 15韩非嘲讽那些“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的复古主义者,就像“守株待兔

7、”的人那样思想僵化, 历史上所谓“圣人”都是根据当时的条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的。他意在说明 A法术势相互结合的必要 B社会进步根源是变法 C孔子被奉为圣人的原因 D儒家恢复周礼为倒退 16春秋晚期,孔子(前 551前 479 年)的弟子们因政治主张分歧而分化成两个阵营:以颜回等为代表的德 治派认为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在道德而不在政治,主张以周礼为手段重建社会秩序;以冉求等代表的事功 派认为政治应高于道德,主张打破礼制束缚,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这表明 A.不同政见的争论丰富了儒学的思想内容 B.政治形势的深刻变化影响了儒学的发展 C.儒家与法家的争鸣导致了儒家学派分化 D.儒家学派开始主动借鉴其他

8、学派的思想 17.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竹简 1155 枚,残片 80 枚,分类整理为十部分内容。 其中, 秦律十八种 包括田律厩苑律仓律金布律关市律工律工人程均工徭律司空 置吏律效军爵律传食律行书内史杂尉杂属邦等。这反映了 A.秦朝的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得以强化 B.秦朝竭力解决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 C.秦律主要针对国家经济管理而制定 D.秦朝社会的许多现实问题和解决方案 18.秦汉以后,皇帝以“天子”自居,天下百姓是他的“子民”,皇帝被称为“君父”。中国古代的地方官也 被称作“父母官”。这反映了 A.皇帝神化君权以强化统治 B.宗族关系成为皇帝执政基础 C.“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 D.

9、仁政爱民成为官员从政准则 19.下表是摘引自古代史书中有关中国农业发展的一些历史叙述。据此可得出的共同结论是 出处 论述 后汉书 “迁南阳太守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广拓土田, 郡内比室殷足” 汉书元帝纪 “以三辅、 太常、 郡国公田及苑可省者,振业贫民。 訾不满千钱者赋贷种、 食”“江 海陂湖园池属少府者以假贫民,勿租赋” 汉书文帝纪 “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或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朕忧其然, 故今兹亲率群臣农以劝之,其赐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 A.汉代政府推行轻徭薄赋 B.汉代区域农业发展不平衡 C.汉代政府实施重农政策 D.汉代手工业技术获得发展 20.

10、下图为东汉画像砖中的弋射收获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多元化的生产劳动状态 B.小农经济为主要生产方式 C.精耕细作技术不断发展 D.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动 21.汉武帝驾崩之后,朝中拟上其庙号为世宗(意即“划时代的典型”),经学家夏侯胜却强烈反对,他认为皇 帝连年征战而使生灵涂炭,不应以世宗为庙号。这表明当时部分儒家学者 A.倡仁政反黩武的政治原则 B.已经控制朝政 C.获得决定皇帝庙号的特权 D.主张民贵君轻 22.魏晋时期,出现了一批旅行记、地方志和异物志,如吴人康泰的扶南传、佚名的交阯外域记、晋 人释道安的西域记、竺法维的佛国记等。这反映了当时 A.造纸术促进了书籍的流传 B.对外

11、交流促进知识结构更新 C.探知外部世界成为社会共识 D.经济发展推动对外交流兴盛 23.魏晋南北朝的士大夫流行“清谈”,即不问现实政治,只讨论玄妙哲理,在行为上纵酒、不拘礼节,这股风 潮一直持续到唐初。此种历史现象 A.一定程度上阻碍文学艺术发展 B.体现了佛道思想成为社会主流 C.实际是儒家思想的积淀与发展 D.导致社会道德水平的严重下降 24.察举制在两汉时期历经损益。起初,被举荐的吏、民经皇帝策问后授官;后来,被举荐者需通过朝廷设置 的相应科目考试后,才能得到官职。这说明察举制 A.按出身授官不能适应统治的需要 B.逐渐被九品中正制取代 C.以考举士成为主要的选拔方式 D.官吏选拔标准趋

12、向客观 25.魏晋时的中书省和门下省原本只是充当皇帝秘书的机构,后来权力逐渐增大,进而演变成了国家的核心 机关。这反映了 A.君主的权力被削弱 B.国家行政机构不断完善 C.专制下的权力转移 D.秘书机构权力过度膨胀 26.北魏均田制对部曲(家仆)、奴婢均有授田的规定。在唐代的授田对象中,增加了对杂户、官户、工商业 者的授田,取消了对部曲、奴婢的授田。这反映出唐代 A.门阀士族的衰落 B.“重农抑商”政策的调适 C.人地矛盾的缓解 D.底层民众生存环境恶化 27.以下是唐代宰相出身变化表(注:门荫,指门阀士族阶层凭借门第获得官职。) 唐德宗 (公元 779805 年) 唐宪宗 (公元 8058

13、20 年) 唐文宗 (公元 826840 年) 唐宣宗 (公元 846859 年) 门荫入仕者 10 人 4 人 3 人 1 人 进士入仕者 13 人 17 人 19 人 20 人 该表格反映了 A.科举制度影响社会阶层变动 B.宰相执政能力显著提高 C.分散相权适应专制统治需要 D.官吏选拔渐趋公平透明 28.新唐书记载:“(卢商)蚤孤,家窭(贫寒)困,能以学自奋。举进士、拔萃,皆中。由校书郎佐宣歙、西 川幕府。入朝,累十余迁,至大理卿”作为文献资料,此记载可用于佐证唐代科举制 A.由品评官评定人才优劣 B.选官偏重人才道德品行 C.扩大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D.进士科是入仕唯一途径 29. 唐

14、律 规定:“距府十丈无市,商于舍外半丈,监市职治之”,“诸侵巷街阡陌者,杖七十;若种植垦食者, 笞五十。各令复故”。材料主要说明唐朝 A.商品经济繁荣 B.城市秩序混乱 C.刑罚较为严酷 D.重视城市治理 30.唐代,来唐外商只要完成了“纳舶脚(即交船税)、收市(由市使收购部分商品)、进奉(进贡)”,任何“重 加率税”的做法都是违反唐朝政府规定的,外商可不予执行。由此可知,唐朝政府 A.对外商给予了国民待遇 B.对外贸的管理规范有序 C.奉行平等自主的对外政策 D.旨在保护本国的工商业 31.唐代韩愈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 禹以是传

15、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 韩愈在此强调的是 A.回归儒学本原 B.儒释道三教合一 C.儒学传承断绝 D.儒学传统久远 32.下图为 1974 年在西安郊区出土的我国古代印刷品实物梵文陀罗尼经咒。其出现不会早于 A.隋唐 B.两宋 C.元代 D.明清 二、材料解析题(二、材料解析题(3333 题题 2525 分,分,3434 题题 1212 分,分,3535 题题 1515 分,共分,共 5252 分)分) 33 (25 分) 有学者认为, 中国传统政治观念与政治理论, 偏重在政府的职分与责任, 要求政府能尽职胜任, 选贤与能。阅读

16、下列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材料一 到战国之世,世变益亟,古代的贵族,其地位,是与君主相逼的,起于孤寒之士则不然, 君主要整顿政治,扩充自己的权力,都不得不用游士。于是君主与游士结合,以打击贵族,贵族中较 为有用的,亦不可不引用游士。选举之局益盛,世袭之制愈微。 吕思勉吕著中国通史 材料二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按“官有能而禄有功”的原则,废除血缘世袭的贵族制,建立起官僚行政制 度。秦至汉初,秉承法家理念,功与能为官吏升迁任免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儒生出身的官吏地位上 升,官吏个人品行对于引导、教化百姓的功用日益受到重视。东汉时,士大夫追逐基于德行的“名” ,官吏 矫情虚伪而无实际才能成为普遍

17、现象,曹操执政,强调“唯才是举” ,功、能者优先, “不官无功之臣,不 赏不战之士” 。西魏北周选任官吏,突出思想品行的重要性: “凡所求材艺者,为其可以治民。 ”强调对官员 的品行和政绩考核。 “其志行名者,则举之;其志行不善者,则去之凡求贤之路,自非一途。然所以得 之审者,必由任而试之,考而察之。 ”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材料三材料三 唐代将品德与任职态度方面的“四善”作为考察官员最重要的内容: “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 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 ”同时规定各类职务的最佳业绩标准,称作“最” 。每年考核,公 示结果。考核分为九等: “一最四善为上上,一最三善为上中,一最二善为

18、上下居官饰诈,贪浊存状, 为下下。 ” “善”是获得薪酬奖励与迅速提升的关键。 据新唐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选举之局益盛,世袭之制愈微”的时代背景。 (9 分)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秦至唐官员选拔所体现的“德” 、 “才”观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16 分) 34 (12 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材料 中国传统文化虽然从秦汉时期开始形成封建的大一统文化,董仲舒所倡导的“独尊儒术”又把 这一统一性推向极致,但这并不意味中国传统文化只有单一的内容。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是多样性的统 一,正如汉宣帝所称的“吾家治国之道,霸王道杂之”。中国传统文化的连续性在世界文化史

19、上是独一无 二的。中国古代历经战争动乱、社会分裂和王朝更替,这个文化并未中断自己的传统,而是在继承已有成 果的基础上,不断获取发展的新动力。仅就先秦而论,从周人对前代的维新,到孔子对周礼的重新解释; 从孟子对孔子思想的深化发展,到荀子对先秦百家争鸣的总结与融合,就表现为一个连续性与变革性的过 程。鸦片战争后,中国文化步入近代,走进从旧向新,从传统向现代的艰难转型,也呈现出连续性和变革 性的统一。 摘编自张应杭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根据材料提炼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并结合中国历史的相关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 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12 分) 35 (15 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

20、求。 材料材料 从秦朝铸造“半两”钱开始,铜币主要以重量为名。汉代的“五铢”钱, “重如其文” ,直到隋 代,都被视为标准性的钱币。由于盗铸、剪凿良币以取铜等原因,钱币实际重量与钱币上铭文不符的现象 时常发生,隋末,劣币盛行, “千钱初重二斤,其后愈币值混乱,影响流通.针对这种情况,武德四年(621)唐 高祖下诏铸”开元通宝钱,即在钱币上铸”开元通宝”字样(或识读成“开通元宝”),大小仿汉“五铢” , 称作一文,亦称作一钱,每十文钱重一两, “新钱轻重大小最为折衷,远近甚便之” ,这成为衡法由十六进 位制变为十进位制的关键, “钱”取代“铢”成为“两”以下的重量单位。此后历代钱币均成为“通宝”

21、或 “元宝” ,钱币上不再标识重量。宋代以后,使用皇帝的年号作为钱名逐渐成为常制。如“熙宁通宝” “光 绪元宝”等。 摘编自彭信威中国货币史等 (1)根据材料,指出唐代币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币制改革的意义。 (9 分) 历史试题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1.51.5 分,共分,共 3232 小题,合计小题,合计 4848 分)分) 15 DCDBC 610 DCDDA 1115 CAABD 1620 BDCCA 2125 ABCDC 2630 AACDB 3132 AA 二、材料解析题(二、材料解析题(

22、3333 题题 2525 分,分,3434 题题 1212 分,分,3535 题题 1515 分,共分,共 5252 分)分) 33 (1)经济:井田制瓦解,铁犁牛耕的推广使用,封建土地私有制产生。 (3 分) 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间兼并战争不断,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士阶层日益活跃。 (3 分) 思想: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私学兴起,由“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 。 (3 分) (2)变化:秦至汉武帝时,以功勋、能力为选拔官吏的主要依据; (2 分) 汉武帝以后,选拔官吏越来越注重官吏的个人品行; (2 分) 曹操强调“唯才是举” ; (2 分) 西魏北周时强调德行优先,同时注重能力考察; (

23、2 分) 唐代形成一套完善的德才兼顾、以德优先的考核制度。 (2 分) 原因:儒家思想对制度建设的影响日益深入; (2 分)具体历史背景影响人才选拔的标准; (2 分)建设高素 质的官吏队伍。 (2 分) 34示例(一)论题: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和统一性结合的特征。(2 分) 阐述:首先,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结合的特点。一方面在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大一 统思想贯穿其中,从秦朝的法家大一统到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大一统,再到宋明理学成 为官方哲学;而另一方面在统一性中则包含着多样性,例如董仲舒新儒学吸收了道、法、阴阳等家思想, 程朱理学则吸收了佛道思想,同时每个时期都

24、存在着多个学派。 (4 分) 其次,出现这样特点的主要原因有:中华文明长期处于领先地位;中国自古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中华传统文化自身的传承、积累;农耕经济占主导。 这一特点既维护了国家统一,又有利于构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 (4 分)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统一性与多样性辩证存在的特点,是中华民族地理、政治、经济、文化 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中华文明正是在这种多元文化的碰撞中不断发展的。(9 分) (2 分) (示例二)论题: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呈现连续性与变革性的统一。(2 分) 阐述:首先,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体现了连续性和变革性的统一。一

25、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 始终贯穿着“仁政”、 民本、 忧患意识、 以德教化等基本核心思想。 例如: 孔子创立儒家思想, 提出了“仁” 的哲学理念;孟子在其基础上,将之发展为仁政的政治构想,董仲舒儒学则进一步充实并发展了仁政的理 论。另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并不是简单的继承,而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与时俱进,发展创新。例 如:董仲舒的天道理论、君权神授,宋明理学完成了思辨化和哲学化;明清之际的早期启蒙思想,提出了 人民主权和经世致用等符合时代要求的新思想。 (4 分) 其次,出现这样特点的主要原因有:中国自古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 断过的文明,具有延续性;儒家思想

26、占主导地位和自我不断发展完善;政治开明、对外开放使中华传统文 化在自身传承、积累的同时兼收并蓄;农耕经济占主导;先进人物的不断探索。这一特点既维护了国家统 一和文明的延续,又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与时俱进,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4 分)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不是简单重复,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 兼收并蓄,不断突破自我,实现传统文化的发展创新。(2 分) 35 (1)名称“开元通宝” , (2 分)样式大小轻重仿“五铢” , (2 分)重量单位钱取代铢。 (2 分) (2)币值统一, (3 分)古代货币的范式固定下来, (3 分)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3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月考试卷 > 高三上月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