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单元检测 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2021版人教版九年级上化学同步教学课程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61051 上传时间:2020-11-1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93.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单元检测 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2021版人教版九年级上化学同步教学课程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单元检测 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2021版人教版九年级上化学同步教学课程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单元检测 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2021版人教版九年级上化学同步教学课程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单元检测 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2021版人教版九年级上化学同步教学课程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单元检测 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2021版人教版九年级上化学同步教学课程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第六六单元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碳和碳的氧化物 单元单元检测检测 (满分:100 分,时间:60 分钟,考试方式:闭卷)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回答第 I 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将答案答在第 II 卷前的答题表中。 3回答第 II 卷时,将答案直接写在本试卷上。 第第卷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一、选择题:本题共 14 个小题,每小题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共分,共 4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符合题 目要求的。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碳单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金刚石是

2、自然界最硬的物质,可作钻头 B石墨有导电性,可制作电极 CC6o 具有稳定结构,不能燃烧 D活性炭疏松多孔,具有强烈的吸附性,可用作净水 2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干冰人工降雨 BCO2的水溶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CCO 使人发生煤气中毒 D澄清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 3吸烟有害身体健康,香烟的烟气中含有几百种有毒物质,其中易与人体血红蛋白相结合的有毒气体是 ACO2 BN2 CO2 DCO 4(2019重庆 B)下列有关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CO2的水溶液使石蕊显红色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紧闭门窗用木炭烤火易使人中毒 D金刚石导电性能良好 5(2019毕节)如图是汽车“尾气催化

3、转换器”将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 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此反应中有单质生成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 C极易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 D参加反应的 与 个数比为 2:3 6每个人都应该传播“低碳”理念,倡导“低碳”生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出行尽量选择公共交通 B大力植树造林,严禁滥伐树木 C春游时尽量使用一次性的物品 D家庭多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7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目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 设计 实验 目的 证明 1 体积水能溶 解 1 体积 CO2 证明 CO2密度大于空 气 证明通入的气体 是 CO2 证明 CO2能灭火 8关

4、于碳循环和氧循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变化 B碳循环和氧循环分别是指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 C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既涉及碳循环,又涉及氧循环 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9(2019济宁)为区别 N2、H2、CO2、CH4四种气体,小丽进行了下面实验: 点燃四种气体,将气体分为可燃性气体和不可燃性气体; 在可燃性气体火焰上方,分别罩一内壁附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白色浑浊的是气体, 无明显变化的是气体; 将不可燃性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其中,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气体, 无明显变化的是气体。 根据实验推断,、对应的气

5、体分别是 ACH4、CO2、H2、N2 BCH4、H2、CO2、N2 CCH4、H2、N2、CO2 DCO2、H2、N2、CH4 10化学实验操作中常常有许多“先后”之分,否则就会出现事故或者使实验失败。下列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 正确的是 A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用手紧捂试管,后将导管伸入水中 B用滴管吸取液体时,先在空气中挤捏胶帽排出空气,后伸入液体中吸取 C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先加稀盐酸,后加石灰石 D排水法收集氧气,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气管 11下列除去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合理的是 选项 混合物 实验方案 A CuO(C) 隔绝空气加强热 B CO(CO2) 将混合气通过灼热的

6、氧化铜 C CO2(CO) 点燃混合气体 D N2(O2) 通过灼热的铜丝网 12如图是部分含碳物质的转化关系图,根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都只能通过化合反应实现 B均可用于实验室制取 CO2 C将 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可用来解释原因 D图中物质均为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13(2019苏州)将草酸(H2C2O4,沸点约 150 ,分解温度约 190 )隔绝空气加热,得到的混合物经充 分冷却后,残余气体 M(CO、CO2中的一种或两种)。为探究 M 的成分,设计如图所示实验。下列说法 不正确的是 A若甲试管内溶液变浑浊,则 M 中一定含有 CO2 B若丙中固体变黑、丁试管内溶液

7、变浑浊,则 M 中一定含 CO C若装置甲、乙位置互换,则无法判断 M 中是否含有 CO D若加热所得混合物不经充分冷却,则 M 中可能混有草酸蒸气 14取两份 5 mL 10%的稀盐酸分别与 3 g 块状碳酸钙、3 g 粉末状碳酸钙在相同的密闭容器中反应,利用数 字传感器测得容器内的压强,并形成如下图像。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表示块状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 Bb 点表示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已停止 C等质量的碳酸钙,粉状的产生 CO2的质量多 D对比分析点 c、d 可知,相同的气压时,粉状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速率更快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第第卷

8、卷 二、二、非选择题:非选择题:本题包括本题包括 5 个小题,共个小题,共 58 分。分。 15(14 分)(2019连云港)化学的基本特征是研究和创造物质。试从科学家认识物质的视角认识 CO2。 (1)分类角度,CO2属于_(填字母)。 A单质 B氧化物 C有机物 (2)微观角度, 我国研制的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 CO2和 H2转化为甲醇(CH3OH)和 X。 若用“”表示氢原子, “”表示氧原子, “”表示碳原子,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画出 X 分子的微观示意图:_。 (3)性质角度,三百多年前,人们发现一些洞穴内有一种能使燃烧的木柴熄灭的气体,后来该气体被证实 是 CO2。据此推测 C

9、O2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 (4)变化角度,如图是某同学整理的物质间转化图。 实验室中常用 CO2CaCO3检验 CO2气体,写出其化学反应方程式:_。 (5)应用角度 Al-CO2电池是一种新型电池。 电池的工作原理:在 O2的催化下,Al 与 CO2生化合反应生成 Al2(C2O4)3。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_。 (6)环保角度,全球参与控制 CO2的排放量是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的根本对策。下列限制 CO2排放 量的做法不合理的是_(填字母)。 A制定旨在限制 CO2排放的国际规定 B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开发太阳能等新能源 C工厂通过加高烟囱直接排放含 CO2的废气 16(12 分)(

10、2019安徽)如图是实验室中常见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 a 的名称是_。 (2)用装置 A 进行实验时,首先应_(填序号)。 加药品 加热 检查装置气密性 (3)用 A 装置制取气体的不足之处是_。 (4)若要收集干燥的 CO2,可将含有水蒸气的 CO2从装置 B 的_(填“m”成“n”)端导入,试剂 X 是_;再用装置_(填“C”或“D”或“E”)收集。 (5)向集满 CO2的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_。 17(8 分)化学源于生活、生产、科技,又用于生活、生产、科技。 (1)所谓“低碳” ,就是较低的二氧化碳排放。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应传播“低碳”理念,提倡

11、“低碳”生活。 请你写出“低碳”出行的一种方式_。 (2)冰箱里放活性炭除异味主要利用其_性;C60属于_(填“单质”或 “化合物”)。 (3)石墨烯可用机械剥离法从石墨中剥离制得, 它只有一层原子厚度, 是目前世界上人工制得的最薄材料。 它优异的导电、 导热性和其他奇特性质正激励着科学家们不断去探索。 下列关于石墨烯的说法中, 不正确的是_。 A石墨烯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B石墨烯是一种新型金属材料 C石墨烯具有还原性 18(10 分)A、B、C、D、E 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物质之间的 转化关系, “”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 有些转化关系的反应

12、条件和其它反应物等已略去)。 其中,A、B、C、D 在一定条件下都能生成 E;A 和 B 都是黑色固体,且 A 为氧化物,B 为单质,两 者也能反应生成 E; C 是常见的补钙剂中的主要成分; D 与 E 的组成元素种类相同。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 E 的化学式:_。 (2)写出 A 和 B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3)写出 DE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4)写出物质 D 的一种用途:_。 19(14 分)一氧化碳、木炭还原氧化铜是初中化学中两个重要实验,请根据所学知识作答。 (1)如图 1 实验,实验开始时,先进行的是_(填“加热”或“通一氧化碳”),目的是_ _;实验结束

13、后先撤去酒精灯,继续通入一氧化碳的目的是_ _;该装置存在的主要问题是_,改 进的具体措施是_。 (2)如图 2 实验,实验开始时先预热,盛有石灰水的试管中立即产生气泡,但石灰水不变浑浊,原因是 _。 对图 2 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_(填编号)。 aC 中的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是为了防止冷凝水倒流 b实验结束时先熄灭 C 处酒精喷灯,再将导管移出 D 中试管 cD 中增加的质量一定等于 C 中固体减少的质量 d实验结束后待 C 中固体冷却后再倒出粉末,目的是防止灼热的铜被氧化 (3)图 1、图 2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 A、C 装置中相同的现象是_, A、C 中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分别为_、_ _,两反

14、应中氧化铜都失去氧元素,发生了_反应(填“氧化”或“还原”)。 (4)对比两实验的加热仪器可知,图 2 实验比图 1 实验所需温度相对要_(填“高”或“低”)。 第六单元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碳和碳的氧化物 单元检测参考答案单元检测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C A D D D C A B B B D C C D 1 【答案】C 【解析】A、金刚石是自然界最硬的物质,因此金刚石可作钻头,正确;B、石墨有导电性,又因为化学 性质稳定,可制作电极,正确;C、C6o 具有稳定结构,但可以燃烧生成二氧化碳,错误;D、活性炭疏 松多孔,具有强

15、烈的吸附性,可用作净水,吸附色素和异味,正确。故选 C。 2 【答案】A 【解析】A、干冰升华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CO2的水溶液使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CO 使人中毒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 化学变化;D、澄清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等,属于化学变化。故选 A。 3 【答案】D 【解析】烟草在燃烧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有害物质,如尼古丁、一氧化碳、烟焦油、尼古丁等,其中一 氧化碳有毒,它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体内组织器官严重缺氧而死亡。故选 D。 4 【答案】D 【解析】A、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

16、酸,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故正确;B、干冰易升华, 会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于人工降雨,故正确;C、紧闭门窗会导致室内缺氧,木炭发生不充分燃烧而生 成的一氧化碳这种有毒气体,故正确;D、金刚石没有导电性,故错误。故选 D。 5 【答案】D 【解析】观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反应前后有一个构成相同的分子,可判断该分子未参加反应,因此该 反应为两种不同的分子各 2 个参加反应,生成一种同种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 1 个和一种不同种原子构成 的化合物分子 2 个,据此可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O+2NO2CO2+N2。A、生成物分子中有 同种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 因此反应中有单质生成; 故 A 说法正

17、确; B、 变化前后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 个数都没有改变,可判断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故 B 说法正确;C、为一氧化碳,一氧化碳 有毒,极易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故 C 说法正确;D、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 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 11;故 D 说法错误。故选 D。 6 【答案】C 【解析】A、出行尽量选择公共交通,能减少了燃油、燃气等交通工具的使用,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 符合低碳生活理念,选项 A 不符合题意;B、大力植树造林,严禁滥伐树木,能增加二氧化碳的消耗, 符合低碳生活理念,选项 B 不符合题意;C、春游时尽量使用一次性的物品,增加了资源的消耗、二氧 化碳的排放

18、,选项 C 符合题意;D、家庭多使用太阳能热水器,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低碳生活 理念,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故选 C。 7 【答案】A 【解析】A、向盛有二氧化碳的矿泉水瓶中倒入水,能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但是不能证明 1 体积水能 溶解 1 体积 CO2,故 A 达不到目的;B、向烧杯中燃着的阶梯蜡烛倾倒二氧化碳,下层的蜡烛先熄灭, 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 B 能达到目的;C、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证明 通入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故 C 能达到目的;D、将盐酸倒入小苏打中,盐酸能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 化碳气体,蜡烛熄灭,证明二氧化碳能灭火,故 D 能达到目的。故选

19、 A。 8 【答案】B 【解析】 A、 碳循环主要表现在绿色植物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 经光合作用转化为葡萄糖, 并放出氧气, 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氧循环过程中有新物质水蒸气、二氧化碳等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正 确;B、生物圈中的碳循环主要表现在绿色植物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经光合作用转化为葡萄糖,并 放出氧气;氧循环过程中有新物质水蒸气、二氧化碳等生成,不仅指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错误;C、 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既有光合作用,又有呼吸作用,既涉及碳循环,又涉及氧循环,正确;D、碳循 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正确。故选 B。 9 【答案】B 【解析】在可

20、燃性气体火焰上方,分别罩一内壁附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白色浑浊的是气 体,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气体是 CH4;无明显变化的是气体,气体中无碳元素,气体是 H2;将不可燃性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其中,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气体,气体是二氧化碳; 无明显变化的是气体,气体是 N2。故选 B。 10 【答案】B 【解析】A、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将导管伸入水中,后用手紧捂试管;B、用滴管吸取液体时,先在空 气中挤捏胶帽排出空气,后伸入液体中吸取,是正确的操作;C、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先向锥形瓶 加石灰石,后加稀盐酸;D、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先移出导气管,后熄灭酒精灯。故选 B。 11 【答案

21、】D 【解析】除杂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时不能 引入新的杂质。A、氧化铜中有碳隔绝空气加强热时碳会还原氧化铜,得到铜与二氧化碳,原物质中的 氧化铜的量减少,且引入新杂质铜,故该方法不合理;B、一氧化碳中含有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时二氧化碳不反应,一氧化碳能还原氧化铜,使一氧化碳被消耗,故该方法不合理;C、二氧化碳中含 有一氧化碳,因一氧化碳少量点燃时有可能不会燃烧,所以达不到除掉杂质的目的,故该方法不合理; D、氧气与铜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会和铜反应,能够除去杂质,故该方法合理。故选 D。 12 【答案】C 【解析】A、只能通过化合反应实现

22、,不一定只能通过化合反应实现,还可分别通过与氧化铜 在加热条件下等来实现,错误;B、实验室常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同时生成氯化钙、 水,碳酸在常温下不稳定,不能通过碳酸分解的方法制取,错误;C、将 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 液变红,原因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可用来解释原因,正确; D、图中物质中 C 属于碳的单质,错误。故选 C。 13 【答案】C 【解析】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若甲试管内溶液变浑浊,则 M 中一定含有 CO2,故 A 正 确;B、丙中固体变黑是因为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了铁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使丁试管内溶液变浑浊, 故

23、B 正确;C、若装置甲、乙位置互换,二氧化碳会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甲中澄清石灰水无变化,则 无法判断 M 中是否含有 CO2, 故 C 错误; D、 因为草酸(H2C2O4), 沸点约 150 , 分解温度约 190 , 如果温度没有冷却到 150 以下,则 M 中可能混有草酸蒸气,故 D 正确。故选 C。 14 【答案】D 【解析】稀盐酸与粉末状碳酸钙比块状碳酸钙接触面积大,反应速率快,压强增大的也快。A、曲线 表示粉末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 错误; B、 b 点时, 压强表示碳酸钙与盐酸反应还没有停止, 故 B 错误; C、等质量的碳酸钙,粉状的产生 CO2的质量一样多,故 C 错误;D、对

24、比分析点 c、d 可知,相同的 气压时,粉状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速率更快,压强增大的也快,故 D 正确。 15 【答案】(14 分) (1)B(2 分) (2)(2 分) (3)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2 分) (4)CO2+Ca(OH)2CaCO3+H2O(3 分) (5)2Al+6CO2 2 O 2Al2(C2O4)3(3 分) (6)C(2 分) 【解析】(1)CO2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选 B。 (2)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氢、氧、碳原子的个数分别为:6、2、1,4、1、1。反应前后相差 2 个氢原子和 1 个氧原子,故 X 分子应为水分子,微观示意图为:。 (

25、3)三百多年前,人们发现一些洞穴内有一种能使燃烧的木柴熄灭的气体,后来该气体被证实是 CO2。据 此推测 CO2具有的化学性质是: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4)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的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a(OH)2=CaCO3+H2O。 (5)在 O2的催化下,Al 与 CO2生化合反应生成 Al2(C2O4)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6CO2 2 O 2Al2(C2O4)3。 (6)A、制定旨在限制 CO2排放的国际规定,符合题意;B、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开发太阳能等新能源, 符合题意; C、 工厂通过加高烟囱直接排放含 CO2的废气, 不能减少 C

26、O2的排放, 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16(12 分) 【答案】(1)锥形瓶(1 分) (2)(2 分) (3)不能控制反应的速率(2 分) (4)m(1 分) 浓硫酸(2 分) E(2 分) (5)CO2+Ca(OH)2CaCO3+H2O(2 分) 【解析】(1)仪器 a 的名称是锥形瓶。 (2)用装置 A 进行实验时,首先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再装入药品制取气体。 (3)装置 A 的缺点是不能控制反应的速率,浪费药品等。 (4)二氧化碳不和浓硫酸反应,可用浓硫酸进行干燥,可将含有水蒸气的 CO2从装置 B 的 m 端导入,试 剂 X 是浓硫酸;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

27、集;再用装置 E 收集。 (5)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CO2+Ca(OH)2CaCO3+H2O。 17(8 分) 【答案】(1)步行或乘公共交通工具(2 分) (2)吸附(2 分) 单质(2 分) (3)B(2 分) 【解析】(1)步行或乘公共交通工具属于低碳出行。 (2)冰箱里放活性炭除异味主要利用其吸附性;C60属于单质。 (3)A、石墨烯是从石墨上一层层剥离出来,仅由一层碳原子构成的薄片,则石墨烯是碳的单质,说法正 确;B、石墨烯是从石墨中剥离出来的,不是新型金属材料,说法错误;C、石墨烯是从石墨上一层层 剥离出来,仅由一层碳原子构成的薄片,则石墨烯具有还

28、原性,说法正确。故答案为 B。 18 【答案】(10 分) (1)CO2(2 分) (2)C + 2CuO2Cu + CO2(3 分) (3)2CO + O22CO2(3 分) (4)做燃料或冶炼金属(其他答案合理即可)(2 分) 【解析】黑色固体单质为碳,氧化铜、四氧化三铁为黑色固体氧化物,能与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 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二氧化碳,E 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一氧 化碳组成元素相同, 且能相互转化, 故 D 为一氧化碳; 碳还原氧化铜的方程式为 C + 2CuO2Cu + CO2;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方程式为 2CO + O22CO2,一

29、氧化碳有可燃性可做燃料, 有还原性可用于还原金属氧化物。 点睛:要想顺利解决推断题,就要熟练掌握物质的特点、用途,即常发生的化学反应,甚至反应条件。 如;反应条件高温的初中就两类反应:碳酸钙高温分解,金属氧化物被还原。 19 【答案】(14 分) (1)通一氧化碳(1 分) 排装置中的空气(1 分) 防止石灰水倒流到玻璃管,使玻璃管破裂(1 分) 尾气中的一氧化碳有毒,会污染空气(1 分) 将尾气点燃或收集(1 分) (2)开始时排出的是空气(1 分) ad(1 分) (3)黑色粉末变红色(1 分) CO+CuOCu+CO2(2 分) 2CuO+C2Cu+CO2(2分) 还原 (1 分) (4

30、)高(1 分) 【解析】(1)如图 1 实验,实验开始时,先通一氧化碳排出装置中的空气,防止一氧化碳和氧气混合高温 下爆炸;实验结束后先撤去酒精灯,继续通入一氧化碳的目的是防止石灰水倒流到玻璃管,使玻璃管 破裂;该装置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尾气中的一氧化碳有毒,会污染空气,改进的具体措施是将尾气点燃 或收集。 (2)如图 2 实验,实验开始时先预热,盛有石灰水的试管中立即产生气泡,但石灰水不变浑浊,原因是 开始时排出的是空气;a、C 中的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是为了防止冷凝水倒流,正确;b、实验结束时先 将导管移出 D 中试管,再熄灭 C 处酒精喷灯,错误;c、D 中增加的质量一定不等于 C 中固体减少的 质量,因为生成的部分一氧化碳不溶于石灰水,错误;d、实验结束后待 C 中固体冷却后再倒出粉末, 目的是防止灼热的铜被空气氧化,正确。故选 ad。(3)图 1、图 2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 A、C 装置中相 同的现象是黑色粉末变红色, A、C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CO+CuOCu+CO2,2CuO+C 2Cu+CO2,两反应中氧化铜都失去氧元素,发生了还原反应。(4)对比两实验的加热仪器可知, 图 2 实验比图 1 实验所需温度相对要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化学 > 人教版 > 九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