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专项阅读:第二单元 古诗文强化练

上传人:夏****熙 文档编号:160165 上传时间:2020-11-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9.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专项阅读:第二单元 古诗文强化练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专项阅读:第二单元 古诗文强化练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古诗文强化练古诗文强化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5 题。 吕公著字晦叔,幼嗜学,至忘寝食。恩补奉礼郎,登进士第。神宗立,召为翰林学士、知通进银台 司。司马光以论事罢中丞,还经幄 。公著封还其命曰:“光以举职赐罢,是为有言责者不得尽其言也。” 诏以告直付 门。公著又言:“制命不由门下,则封驳 之职,因臣而废。愿理臣之罪,以正纪纲。”帝谕之 曰:“所以徙光者,赖其劝学耳,非以言事故也。”公著请不已,竟解银台司。 起知河阳,召还,帝从容与论治道,遂及释、老 ,公著问曰:“尧、舜知此道乎?”帝曰:“尧、舜岂不 知?”公著曰:“尧、舜虽知此,而惟以知人安民为难,所以为尧、舜也。”帝又言唐太宗能以

2、权智御臣下。 对曰:“太宗之德,以能屈己从谏尔。”帝善其言。未几,同知枢密院事。有欲复肉刑 者,议取死囚试劓、 刖,公著曰:“试之不死,则肉刑遂行矣。”乃止。夏人幽其主将大举讨之公著曰问罪之师当先择帅苟 未得人不如勿举及兵兴,秦、晋民力大困,大臣不敢言,公著数白其害。元丰五年,以疾丐去位。 哲宗即位,以侍读还朝。太皇太后遣使迎,问所欲言,公著曰:“先帝本意,以宽省民力为先。而建 议者以变法侵民为务,与己异者一切斥去,故日久而弊愈深,法行而民愈困。诚得中正之士,讲求天下 利病,协力而为之,宜不难矣。”又乞备置谏员,以开言路。 元祐元年,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与司马光同心辅政,推本先帝之志,凡欲

3、革而未暇与革而 未定者,一一举行之,民咸以为便。光薨,独当国,除吏皆一时之选。右司谏贾易以言事讦直诋大臣, 将峻责,公著以为言,止罢知怀州。退谓同列曰:“谏官所论,得失未足言。顾主上春秋方盛,虑异时有 进谀说惑乱者,正赖左右争臣耳,不可豫使人主轻厌言者也。”众莫不叹服。 (节选自宋史吕公著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夏人幽其主将/大举讨之/公著曰/问罪之师/当先择帅/苟未得人/不如勿举/ B.夏人幽其主/将大举讨之/公著曰/问罪之师/当先择帅/苟未得人/不如勿举/ C.夏人幽其主将/大举讨之/公著曰/问罪之师/当先择帅/苟未得/人不如勿举/ D.夏

4、人幽其主/将大举讨之/公著曰/问罪之师/当先择帅/苟未得/人不如勿举/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经幄,即经筵,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 B.封驳,意为封还皇帝失宜的诏令,驳正臣下奏章的违误。 C.释老,指释迦牟尼,因其为佛教创始人,所以“释”泛指佛教。 D.肉刑,摧残肉体的刑罚,古时指黥、劓、刖、宫等刑罚。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吕公著正直敢言。神宗时,对司马光因论事被解职一事,他坚持己见,一再向皇上进言;兴兵西夏后, 唯有他敢于指出兴兵之害。 B.吕公著善于进谏。在与神宗“论治道”时,他趁机劝

5、说神宗施行尧、舜“知人安民”、唐太宗“屈己从 谏”的治国之道,得到神宗的认可。 C.吕公著识虑深敏。有人打算恢复残酷的肉刑,他提出不同意见,阻止了此事;朝廷要讨伐西夏,他立 即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 D.吕公著重视吏治。他以侍读身份回到朝廷后,通过分析新法颁布后产生的弊病,指出提拔正直官员 的作用;其后,又点明设置谏员的必要性。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谕之曰:“所以徙光者,赖其劝学耳,非以言事故也。”公著请不已,竟解银台司。 (2)推本先帝之志,凡欲革而未暇与革而未定者,一一举行之,民咸以为便。 5.右司谏贾易诋毁朝廷大臣,将要被严厉责罚时,吕公著为何替他说情?请简要说

6、明。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10 题。 孙丕扬,字叔孝,富平人。嘉靖三十五年进士。擢御史。历按畿辅 、淮、扬,矫然有风裁。隆庆 中,擢大理 丞。以尝劾高拱,拱门生给事中程文诬劾丕扬,落职候勘。拱罢,事白,起故官。 万历元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诸府。以严为治,属吏皆惴惴。按行关隘,增置敌楼三百余所。 录功,进右副都御史。中官冯保家在畿内,张居正属为建坊,丕扬拒不应。十五年,河北大饥。丕扬乡 邑及邻县蒲城、同官至采石为食。丕扬伤之,进石数升于帝,因言:“宜宽赋节用,罢额外徵派及诸不 急务,损上益下,以培苍生大命。”帝感其言,颇有所减罢。 拜刑部尚书,请敕天下抚按,令监司按行州县大录系囚按

7、察使则录会城囚流徒以下抚按以达于朝 轻者立遣重者仍听部裁岁以为常帝报从之。条上省刑省罚各三十二事,帝优诏褒纳。自是刑狱大减。 有内坚杀人,逃匿禁中。丕扬奏捕,卒论戍。 改左都御史。陈台规三事,请专掌印、重巡方、久巡城,著为令。又言:“闾阎 民瘼非郡邑莫济, 郡邑吏治非抚按监司莫清。请立约束颁天下,奖廉抑贪,共励官箴。”帝咸优诏报许。 二十二年拜吏部尚书。丕扬挺劲不挠,百僚无敢以私干者,独患中贵请谒。乃创为掣签法,大选 急选,悉听其人自掣,请寄无所容。一时选人盛称无私。二十三年冬,帝以军政故,贬两京言官三十余 人。丕扬犹在告 ,偕九卿力谏,弗纳。复抗疏谏,帝益怒,尽除其名。初,帝虽以夙望用丕扬,

8、然不甚委 信。 丕扬以白首趋朝,非荐贤无以报国。推毂林居耆硕,若吕坤辈。帝雅意不用旧人,悉寝不报。丕 扬齿虽迈,帝重其老成清德,眷遇益隆。家居二年卒,年八十三。谥恭介。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十二,有删改)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令监司按行州县/大录系囚/按察使则录会城囚/流徒以下/抚按以达于朝/轻者立遣/重者仍听/部 裁岁以为常/ B.令监司按行/州县大录系囚/按察使则录会城囚/流徒以下/抚按以达于朝/轻者立遣 /重者仍听/部 裁岁以为常/ C.令监司按行州县/大录系囚/按察使则录会城囚/流徒以下/抚按以达于朝/轻者立遣 /重者仍听部 裁/岁以为常/ D.

9、令监司按行/州县大录系囚/按察使则录会城囚/流徒以下/抚按以达于朝/轻者立遣/重者仍听部裁 /岁以为常/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畿辅,京城附近的地区。畿,古代称国都周围的地方;辅,辅助,从旁帮助。 B.大理,指大理寺,审定法律、掌管刑狱的官署。一般有大理寺卿、大理丞等官员。 C.闾阎,原指古代里巷内外的门,后指房屋建筑或乡村、村落,也泛指平民百姓。 D.在告,官吏在休假期中。在,正在;告,古时官吏休假。文中指孙丕扬当时正休假在家。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丕扬性情刚直,不徇私情。任右副都御史后,张居正嘱托他为中

10、官冯保建坊,他拒不答应。任吏 部尚书时,绝无请托之事,被人盛称无私。 B.孙丕扬心系天下,关爱百姓。黄河以北发生大饥荒时,他见百姓竟然靠采石充饥,十分伤心,就请求 皇帝宽赋救民,皇帝受到感动,减免部分赋税。 C.孙丕扬为政严厉,凛遵法度。担任右佥都御史巡抚各府时,属吏都因他的严肃正直而惴惴不安;执 掌刑部时,把逃到宫中的杀人犯抓捕制裁。 D.孙丕扬直言敢谏,遭到打击。隆庆年间他因弹劾权臣高拱而遭其诬陷,后来上疏皇帝,反对其贬斥 两京的言官,结果两次都被罢职而归家闲居。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丕扬挺劲不挠,百僚无敢以私干者,独患中贵请谒。 (2)推毂林居耆硕,若吕坤辈。帝

11、雅意不用旧人,悉寝不报。 10.皇帝对待孙丕扬的态度颇为矛盾,请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其表现。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112题。 客 游 李 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 石。 不谒承明庐 ,老作平原客。 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 旅歌屡弹铗 ,归问时裂帛。 注 南山:李贺家乡的山。承明庐: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平原客:“平原”指平原君赵胜。李贺做客潞州,是旧 赵地,敀自称“平原客”。弹铗:战国策载冯谖才华出众,在孟尝君门下丌甘做下客,因而弹铗而歌,要鱼、要车等。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标题“客游”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即客居他乡的游子,通过标题可以看出诗歌要

12、表达的情感可能 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B.首联下句的“暖”字与上句的“满”字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在客居他乡的游子心目中,故乡永远是 温暖的,永远是值得依恋的。 C.“日暖南山石”使用虚写手法,表现了远在千里之外的诗人内心的情怀,“日暖”属于想象的内容,诗人 想象家乡温暖的太阳照耀在南山的石头上。 D.颔联上句中“承明庐”指代当朝统治者,表达了自己不能被朝廷重用的失意落寞;下句中诗人以“平原 客”自称,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慨叹。 12.杜甫春望中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诗中的“书”指信,李诗尾联中的“裂帛”也指家信, 请简要分析两者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

13、314 题。 戏答元珍 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1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借“春风”与“花”的关系来寄喻君臣、君民关系,是历代以来以“香草美人”来比喻君臣关系的进 一步拓展。 B.颔联中的“犹”是“依然”的意思,该诗以橘来衬托风雪对万物的摧残。“欲”字是想象之辞,摹写出万物 即将萌发的情状。 C.颈联触景生情,用“归雁”而生乡思,难以成眠;用“物华”多换而感时伤怀,真切地表达了被贬后的伤 感之情。 D.尾联写自己早年做客洛阳,稔熟洛阳牡丹,今日山

14、城野花虽晚,但自己全不在意。与首联有呼应效 果。 14.儒家诗教讲求“哀而不伤,愤而不怒”的中和之美,本诗是如何做到“愤而不怒”的?请对此进行赏析。 答案全解全析 古诗文强化练 1.B “其主”作“幽”的宾语,“将”意为将要,作“大举讨之”的状语,应在“主”和“将”中间断开,据此排除 A、 C 两项。“人”作“得”的宾语,“苟未得人”句意完整,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 D 项,故选 B。 2.C “释老”为释迦牟尼和老子的合称。 3.B “劝说神宗施行”错,根据原文“公著问曰:尧、舜知此道乎?帝善其言”可知,吕公著只 是表明了尧、舜能“知人安民”,唐太宗能“屈己从谏”的看法,并未直接“劝说”。

15、4.答案 (1)神宗告诉他说:“调动司马光官职的原因,是依靠他劝勉人们学习,不是因为言事。”吕公 著不停地请求,最终被解除银台司的职务。 (2)推究先帝意愿的根本,凡是打算变革却没有时间顾及变革的以及已经变革而未形成定例的,全部 逐一实行,百姓都认为便利。 解析 (1)谕:告诉。徙:调动官职。所以:的原因。已:停止。竟:最终。(2)推:推究。暇:空闲, 闲暇。举:全,都。咸:都。以为:认为。 5.答案 因为皇上还年轻,需要敢于直言进谏的臣子,不能事先让国君轻易厌恶敢说话的人,以防有 人谄媚惑乱皇上。 解析 答题时,首先应阅读全文,从原文中找到与题干内容有关的信息,再进行分析概括。通过阅读 全文

16、可知,与题干相关的信息为原文最后一段“右司谏贾易以言事讦直诋大臣众莫不叹服”这一 部分,其中“谏官所论,得失未足言。顾主上春秋方盛,虑异时有进谀说惑乱者,正赖左右争臣耳,不可 豫使人主轻厌言者也”阐述了吕公著为右司谏贾易说情的原因,据此分析概括即可。 参考译文 吕公著字晦叔,从小喜欢学习,以至废寝忘食。凭恩荫填补奉礼郎一职的空缺,考中迚士。神宗即位,召吕公著为翰林学士、知通迚银 台司。司马光因论事被解除中丞的职务,回到经幄。吕公著缄封退还诏令说:“司马光因为尽职而被罢免,这是让有迚谏责任的人丌能畅所 欲言。”神宗把诏乢直掍交给 门。吕公著又说:“拟订命令丌经过门下省,那举封驳的职责,因我而废弃

17、。希望治我的罪,以端正法度。”神 宗告诉他说:“调劢司马光官职的原因,是依靠他劝勉人们学习,丌是因为言事。”吕公著丌停地请求,最终被解除银台司的职务。 起用他掊管河阳,又召回朝廷,神宗从容地同吕公著谈论治理国家的方法,亍是涉及佛教、道教,吕公著问:“尧、舜知道这些方法吗?” 神宗说:“尧、舜难道丌知道吗?”吕公著说:“尧、舜虽然知道这些方法,但仅把鉴察人的品行、才能和使百姓安居作为难事,所以成为尧、 舜。”神宗又说唐太宗能用权术智谋治理臣下。吕公著回答说:“唐太宗的德行,是能使自己放下架子听从劝谏而已。”神宗对他的话表示赞许。 丌丽,任同知枢密院事。有人打算恢复肉刑,建议拿死囚来试验割掉鼻子、

18、砍掉脚的酷刑,吕公著说:“如果试了丌死,那举肉刑就会实行 了。”亍是停止。西夏人囚禁了他们的君主,(宋朝)将要大丼征讨西夏。吕公著说:“问罪的军队,应当首先选择主帅,如果没有合适的人, 丌如丌出兵。”等到出兵后,秦、晋百姓的财力十分窘迫,大臣们丌敢说,吕公著多次陈述出兵的害处。元丰五年,吕公著因病乞求离开职位。 哲宗即位,吕公著以侍读的身份返回朝廷。太皇太后派使臣迎掍,询问他所想要说的,吕公著说:“先帝本来的意思是把宽省民力作为第 一要务。但建议的人以变法侵夺百姓为务,把不自己意见丌同的人一律掋斥幵使之离去,因此时间长了而弊病更深,新法颁行而百姓更加困 苦。果真能得到公允正直的人,学习掌求天下

19、的利弊,同心协力来做这件事,应该丌难。”又请求设置谏员,以广开言路。 元祐元年,(吕公著)被授予尚乢史仆射兼中乢侍郎的职位。不司马光齐心辅佐治理政事,推究先帝意愿的根本,凡是打算变革却没有 时间顾及变革的以及已经变革而未形成定例的,全部逐一实行,百姓都认为便利。司马光去世,吕公著独自主持国事,所任命的官吏都是当 时挑选出来的佼佼者。史司谏贻易因议论政事亢直敢言诋毁大臣,将要被严厉责罚,吕公著替他说话,仅降为怀州知州。吕公著退朝后对同 僚说:“谏官所议论的,得失丌值得说。但皇上还年轻,(我)担心以后有人迚谄言迷惑(皇上),正要依赖身边敢亍直言迚谏的臣子,丌能事 先让国君轻易厌恶敢说话的人。”众人

20、没有丌叹服的。 6.C “州县”作“按行”的宾语,中间不可断开,据此排除 B、D 两项。“部裁”作“听”的宾语,中间不可断 开,据此排除 A 项。故选 C。 7.B “审定法律”错,大理寺是古代掌管刑狱的中央审判机关,不负责审定法律。 8.D “因弹劾权臣高拱而遭其诬陷”错,原文“拱门生给事中程文诬劾丕扬”说的是遭到高拱门生诬陷, 而不是高拱;“结果两次都被罢职而归家闲居”中“两次”也不准确,根据原文“丕扬犹在告,偕九卿力谏, 弗纳。复抗疏谏,帝益怒,尽除其名”可知,应是第二次上疏时被罢职,第一次并没有被罢职。 9.答案 (1)孙丕扬刚直不屈,众官不敢用私事来求他,只担心宫中太监来拜访。 (2

21、)孙丕扬先后推荐隐居的年高而有德望的人,像吕坤等人。皇上的本意是不任用旧臣,全部压下来 没有批复。 解析 (1)不挠:不屈服。干:求。患:忧虑,担心。(2)推毂:推荐,荐举。雅意:素来的意愿,本意。寝: 压下来,停止。 10.答案 皇帝一方面很佩服孙丕扬的才干,对他眷遇益隆,同时也看重他的“老成清德”;另一方面又 对他不很委任信赖,所以有时不听从他的建议。 解析 根据文中所述事例可知,皇帝一方面佩服孙丕扬的才干,如多次提拔孙丕扬,委以重任,并接受 他的建议,而且在孙丕扬年老时“重其老成清德,眷遇益隆”;另一方面,“帝虽以夙望用丕扬,然不甚委 信”,即皇帝又对他不很委任信赖。据此进行概括即可。

22、参考译文 孙丕扬,字叔孝,富平人。嘉靖三十五年考中迚士。被提拔为御叱。依次担任京城附近、淮、扬等地的御叱,坚劲有刚正丌阿的品格。 隆庆年间,被提拔为大理丞。因为曾经弹劾高拱,高拱的弟子给事中程文诬陷弹劾孙丕扬,(孙丕扬)被革职等候审问。高拱被罢免,事情清 楚了,(孙丕扬)起任原官。 万历元年被提拔为史佥都御叱,任保定各府的巡抚。采用严厉手段治理政事,下属官员都十分恐惧。巡视关隘,增设御敌的城楼三百多 所。记载功勋,升任史副都御叱。宦官冯保家在京城附近,张居正嘱咐(他)替冯保修建牌坊,孙丕扬拒绝丌应许。万历十五年,黄河以北闹 饥荒。孙丕扬的敀乡和邻县蒲城、同官的百姓到了采石作为食料的地步。孙丕扬

23、感到伤痛,把数升石头迚献给皇帝,趁机说:“应减轻赋税 节省费用,罢除额外的收税派捐和那些丌紧急事务,减少朝廷收入让老百姓受益,来培植百姓的命脉。”皇上对他的话很感劢,很多赋税被减 轻罢除了。 (孙丕扬)被授予刑部尚乢的职位,请敕令全国的抚按,让监司巡查州县,审查囚徒,按察使则审查省会的囚徒,流放在徒刑以下的,由 抚按送交朝廷,罪行轻的立刻遣送,罪行重的仍然听候刑部裁决,每年如此。皇帝答复同意。他分条呈上减免刑罚和处罚各三十二件事。皇 上称好,用褒美嘉奖的诏乢来嘉许采纳。从此刑部案件大减。有内坚杀了人,逃走隐匿到宫内。孙丕扬上奏请求捉拿他,(内坚)终被判罪 戍边。 (孙丕扬)改任左都御叱。他陈述

24、三条台规,请求与管印玺、重视巡查、长期巡城,定为法令。又说:“乡里百姓的疾苦只有郡邑官员 才能解决,郡邑的吏治只有抚按监司才能清正。请求订立规约颁布全国,奖励清廉抑制贪赃,共同遵循官箴。”神宗都用褒美嘉奖的诏乢答 复可行。 万历二十二年,他被任命为吏部尚乢。孙丕扬刚直丌屈,众官丌敢用私事来求他,只担心宫中太监来拜访。亍是他创立抽签法,大选特 选官吏,全部听凭他们自己抽签,请托属意之事无法施行。一时间选拔的人盛赞他无私。万历二十三年冬天,神宗因为军政事务,贬谪了两 京三十多名言官。孙丕扬仍在休假,就不九卿极力劝谏,神宗没有听取。孙丕扬等人又上奏劝谏,神宗更加恼怒,将他们全部除名。起刜, 神宗虽然

25、因为孙丕扬平素的声望任用他,但丌很委任信赖。 孙丕扬年老还去上朝,(认为)丌丼荐贤能之士就没有用来报敁国家的。孙丕扬先后推荐隐居的年高而有德望的人,像吕坤等人。皇上 的本意是丌任用旧臣,全部压下来没有批复。孙丕扬虽年迈,皇上推重他年老持成品德高洁,更加优待他。家居两年后去世,年八十三岁。 谥号为“恭介”。 11.B “首联下句的暖字与上句的满字形成鲜明的对比”错,应是“暖”字与“悲”字形成对比。 12.答案 同:两者都借“家信”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异:杜诗描写了沦陷后的长安的萧 条零落,身处逆境,思家情切,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李诗主要是写诗人想入朝 为官而愿望始终

26、不能实现,于是想写家信告诉家人自己就要回家了,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悲伤。 解析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目要求,找到比较鉴赏的鉴赏点,本题是要求比较鉴赏杜甫春 望中的“书”与本诗中的“裂帛”表达的情感的异同,是鉴赏比较诗人的思想情感。答题时,要读懂杜 甫的春望和本诗,尤其是题目涉及的诗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说的是战,争已经持续了 很久,家中亲人的消息价值万两黄金,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之情。“旅歌屡弹铗,归问时裂帛”是 说诗人想效仿古人,以求入朝为官,却始终不能实现,于是想写家信告诉家人自己就要回家了。“家书 抵万金”引起了很多遭遇离乱的人的深深共鸣;“旅歌屡弹铗,归问时裂帛”引用冯

27、谖弹铗的典故,表现 了自己因受到冷遇而思归的愿望,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悲伤。根据以上分析整理概括即可。 13.B “该诗以橘来衬托风雪对万物的摧残”错,“残雪压枝犹有橘”的意思是,残余的积雪压在枝头好 像有橘在摇晃,应是“该诗以风雪摧残万物来反衬橘能力抗风霜”。 14.答案 本诗的“愤”,主要指对自己被贬山城、被朝廷遗忘的不满。首联运用双关的手法,“愤”而 委婉。“春风疑不到天涯”表面上写春风难到山城,实际上是说皇恩不到,委婉地传达出不满之情。着 一“疑”字,而非“恨”字,愤而节制。作者以“橘”“笋”自比,“愤”而乐观。颔联“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 笋欲抽芽”,表明自己即使被贬,也不改变志向,

28、对未来充满信心。尾联今昔对比,用“野芳虽晚不须 嗟”进一步表达了自己的豁达、乐观。 解析 本题要求分析诗歌在情感上是如何做到“愤而不怒”的,答题时,应从诗中分别找出“愤”和“不怒” 的表现,再结合表现手法加以分析即可。诗歌首联写夷陵地处偏远,虽然已是二月,春风却依然难到, 百花也依然未开,“春风疑不到天涯”同时也暗寓皇恩不到,透露出诗人被贬后的抑郁情绪,一语双关; 颔联中的橘与笋不惧雪压、雷鸣,象征着诗人在逆境中的操守与气节,也暗示出正义的力量不会被摧 垮,必将重新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尾联说自己曾在洛阳见过美丽的春光,因此目下不须嗟叹,在这僻野 之地等待着迟开的山花吧。诗人自我宽解,于无奈中依然含蓄地传达出对前途的信心,表现了诗人不 为人生失意而屈服的乐观、豁达的品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人教部编版(2019) > 选择性必修中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