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理想 文档编号:160075 上传时间:2020-11-0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98.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一、选择题 1.(2020 天津河北区期末)下面是北宋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 图示表明北宋加强中央集权举措的 突出特点是( ) A.极力提高皇权 B.竭力削弱相权 C.削夺将帅权力 D.分权以削弱地方权力 解析 据图片信息“北宋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可知, 北宋地方通过分化事权来加强中央集权, D 符合题意; “极力提高皇权”、 “竭力削弱相权”都是中央机构的调整, A、 B 与题意不符; 据图片信息没有涉及“削夺将帅权力”,C 错误。 答案 D 2.(2019 山东临沂沂水期中)宋史 职官志记载:“三司之

2、职,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 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不预,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 ,位亚 执政,目为计相 。 ”这说明北宋( ) A.分散中枢机构权力以加强皇权 B.三司使掌财权,是当朝宰相 C.把地方财政大权全部收归中央 D.强化财政管理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解析 由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初,设立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 宰相职权。为了制约宰相,后来又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 和财权。这样就削弱了宰相的职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故 A 正确。宋朝设三司总理财政, 三司由度支、盐铁、户部构成,三司长官三司使又称“计相” 。材料中

3、只涉及三司职责,并非 反映地方财政大权收归中央,该项与题意不符,故 C 错误。由材料中“位亚执政,目为计 相”可知三司使并非宰相,故 B 项错误。材料中设三司总理财政的主要目的并非增加政府 财政收入,而是为分割宰相的财权,加强皇权,故 D 错误。 答案 A 3.(2019 山东济宁兖州期中)王安石在言事书中提出了“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 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的主张,这表明他解决财政问题主要立足于( ) A.增加赋税以满足国家财政支出需要 B.大力发展生产以增加国库财富 C.对大地主、大官僚征收更多的赋税 D.精简国家机构以减少财政开支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凭借全天下的力量,来谋取天下

4、的财富,用取得的天下财物来供给天下 的所用,故要大力发展生产以增加国库财富,B 项正确。材料强调大力发展生产以增加国库财 富,而不是指增加赋税以满足国家财政支出需要,排除 A。材料没有涉及对大地主、大官僚征 收更多的赋税,而是强调大力发展生产以增加国库财富,排除 C。材料没有涉及精简国家机构 以减少财政开支,而是强调大力发展生产以增加国库财富,排除 D。 答案 B 4.(2020 山东聊城期中)辽朝的职官设置分为南、北面官。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 务,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这说明辽政权( ) A.没有实现对全国的控制 B.因俗而治,缓和矛盾 C.实行民族分化的政策 D.迎合汉

5、人,争取支持 解析 从材料中的“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 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 可以看出,辽政权对汉人和契丹人实行不同的治理方式,注重因俗而治,力争缓和矛盾,故 B 正确。A、D 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C 对材料信息理解错误,均排除。 答案 B 5.(2020 北京朝阳区期末)元朝不仅版图辽阔, 而且对边疆地区实施了长时间和比较稳定的统治。 元史地理志总结道: “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 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 ”元朝有效的行政管理主要得益于( ) A.和亲制度 B.册封制度 C.朝贡制度 D.行省制度 解析 据材料“盖岭北、辽阳

6、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 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可知,元朝对边疆地区实施了长时间和比较稳定的统治,其有效行政 管理制度是行省制,D 正确;A、B、C 与元朝都不符。 答案 D 6.(2020 大连旅顺期中)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辽、 宋、 夏、 金、元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 A.多民族政权并立与民族融合 B.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 解析 通过所学知识可以看出,辽宋夏金元时期,我国民族政权并立局面特征明显,同时这一 状况推动了民族融合,故 A 正确;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是

7、在隋唐时期,排除 B;统一多民 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是在秦汉时期,排除 C;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的基本奠定是在清朝前期, 排除 D。 答案 A 7.(2020 北京东城区期末)运用唯物史观,解释下图中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南北方人才比重示意图 A.铁器牛耕出现 B.隋唐大运河的开凿 C.经济重心南移 D.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解析 从图示中南方人才比重逐渐超过北方,结合所学可知其原因为经济重心的南移。故选 C 项。 答案 C 8.(2020 辽宁大连期中)古书记载,南宋杭州城“自大内和宁门外,新路南北,早间珠玉珍异及 花果时新、海鲜、野味、奇器、天下所无者,悉集于此,以致朝天门、清河坊、官巷食物 店

8、铺, 人烟浩穰。 其夜市扑卖奇巧器皿、 百色物件, 与日间无异” 。 这反映了当时该城( ) A.商业活动只在白天进行 B.商业活动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较小 C.售卖的商品种类单一 D.售卖的商品主要满足皇室需要 解析 本题考查宋代“市”的发展, 此时市已经打破时间、 空间限制。 材料“早间”、 “夜市” 反映了市已经不受时间限制;“大内和宁门外,新路南北”、“朝天门、清河坊、官巷”等反 映了市已经不受空间限制。故排除 A、C、D,选 B。 答案 B 9.(2020 山东聊城期中)北宋时期,出现了“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的现象。以上现象说明 ( ) A.政府放松对社会的控制 B.士族阶层的衰落

9、C.传统经济结构开始解体 D.南方经济的发展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统治者对土地兼并采取放任政策,材料中的“贫富无定势,田 宅无定主”即是这一政策的产物,这体现了政府放松了对社会的控制,故 A 正确。士族阶层 在唐朝已经退出历史舞台,故 B 说法错误。C 发生在鸦片战争以后,D 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 故排除。 答案 A 10.(2020 辽宁大连期中)有这样一种思想,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强调片面的重义 轻利观念; 将个人、 社会和宇宙联系起来, 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 它是( ) A.早期儒学 B.黄老学说 C.董仲舒的新儒学 D.宋明理学 解析 根据材料“有这样

10、一种思想,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强调片面的重义轻利观 念”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故选 D 项;A 项没有提出禁人欲; B 项强调无为而治,与题干无关;C 项主要是将儒家思想神化,不符合题意。 答案 D 11.(2020 北京市等级考试抽样测试)月球上有些环形山以中国历史人物的名字命名,其中包括 石申、张衡、祖冲之和郭守敬。以下对他们取得的成就表述正确的是( ) A.战国石申发明了天文观测仪器“简仪” B.东汉张衡撰写了医学名著伤寒杂病论 C.南朝祖冲之所著九章算术在当时领先世界 D.元代郭守敬编订了我国古代历法授时历 解析 简仪的发明者是郭守敬, 伤寒杂病论作者是张仲

11、景, 九章算术是东汉数学名著, 祖冲之著作是缀术 。 答案 D 12.(2020 山东济南期末)公元 10 世纪到 13 世纪是继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后又一个北方少数民族 活跃的时期, 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下面是某校学生用 列表法梳理知识时制作的表格,由上到下应依次填写的是( ) 少数民族 主要活动 9161227 建国,实行南北面官制度 政权都兴庆,创制文字,模仿北宋制度 与南宋长期对峙,后现“大定之治” 完成统一,创制文字,进行了制度创新 A.契丹、党项、女真、蒙古 B.鲜卑、女真、蒙古、满洲 C.契丹、吐蕃、女真、满洲 D.鲜卑、女真、党项、蒙古 解析 据所

12、学可知,9161227 建国,实行南北面官制度的少数民族是“契丹”,建立了政权 “辽”; 都城在“兴庆”, 并创制文字“西夏文字”, 模仿北宋制度的少数民族是“党项”族; 据所学可知, 南宋时期女真族建立的金与其长期对峙,在金世宗完颜雍在位期间出现了短暂的 稳定繁荣局面“大定之治”;据所学可知,结束五代辽宋夏金分裂局面,统一中国,并创制文 字,进行了制度创新的是“蒙古族”;故选 A;B、C、D 错误。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 13.(2020 北京市等级考试抽样测试)商鞅的是与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 师,举地

13、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时任秦国廷尉) 材料二 西汉昭帝时期,政府就汉武帝推行的盐铁专营等措施召集会议,有学者阐述了对商鞅 的看法,记录在盐铁论一书中:商鞅以重刑峭法为秦国基,故二世而夺。刑既严峻矣,又 作为相坐之法,造诽谤,增肉刑,百姓斋栗(恐惧),不知所措手足也。赋敛既烦数矣民无 所开说容言,崇利而简义,高力而尚功知其为秦开帝业,不知其为秦致亡道也。昔商鞅之 任秦也,刑人若菅茅,用师若弹丸;从军者暴骨长城,戍漕者辇车相望故君子仁以恕,义 以度,所好恶与天下共之,所不施不仁者。 材料三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王安石商鞅 (1)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简

14、述两者对商鞅变法的看法有何不同。这反映出社会思想方面怎样 的变化? (2)阅读材料三,分析王安石对商鞅的看法及其原因。 答案 (1)不同: 李斯:高度赞扬商鞅变法的成就,认为变法使秦国富强,百姓富裕,国力强大,疆域拓展。 西汉学者:批评商鞅推行严刑峻法,导致社会矛盾激化;频繁的战争和沉重的赋役加重人民负 担,导致秦朝灭亡。 变化: 从商鞅变法开始,法家学说逐渐成为秦国的指导思想,法家主张变法革新,实行严刑峻法。汉 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儒家学说成为统治思想,主张推行仁政,宽 刑薄赋。 (2)王安石高度赞扬商鞅令行禁止的执行能力。北宋中期,为了缓和严重的社会危机,王安石 推

15、行变法,革除弊政。改革触犯了许多人的既得利益,遭到守旧派的激烈反对。王安石对商鞅 的赞赏反映出他希望从商鞅变法的历史中汲取经验,推行新政,实现富国强兵的诉求。 评分标准: 水平三:能够认识王安石对商鞅变法持肯定态度,并指出肯定之处。能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原 因,有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的意识。逻辑严密,表述准确。 水平二:能够认识王安石对商鞅变法持肯定态度,但不能指出肯定的具体内容。能够分析原因 但不准确或不完整,没有明确体现出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的意识。 水平一:没有明确指出王安石对商鞅变法持肯定态度,没有说明原因或说明错误,没有体现从 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的意识。 14.(2019 山东潍坊期中

16、)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变革时期。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开封是最繁华的城市,到神宗朝时,人口约有百万之众。市内手工业作坊众多,街道 两旁商店、旅舍、货摊林立,市场上的商品有来自各地的粮食、水产、牛羊、果品、酒、茶、 纸、书籍、瓷器、药材、金银器、生产工具等,还有来自日本、高丽和大食(阿拉伯)等国的货 物。营业时间不受限制,除白天营业外,还有夜市和晓市。市内还出现了“瓦子” ,里面 有“勾栏” 、酒肆和茶楼,还有说书、演戏的,是娱乐的中心。 朱绍侯、齐涛、王育济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唐宋之交,贵族社会转向平民社会,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发生巨大变化。在新的历史 条件下,如何让整个

17、社会有效凝聚起来,让国家的长远发展有一个稳定的根基,这是张载所深 思的问题。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言简意宏、掷 地有声的名言,就是张载给那个时代的答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宋朝商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载四句名言的积极意义。运用唯物史观说明材料一与 材料二的内在联系。 答案 (1)特点:城市经济功能明显;市坊不再分开;市场交易打破了时间限制;商品种类丰 富;海外贸易非常繁荣;城市出现了娱乐场所;出现最早的纸币交子。 (2)积极意义:体现了对国家、民族和人民的担当和使命;有利于提升个人的道德自觉;增强 民族和社会凝聚力;有浓厚的家国情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内在联系: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繁荣;市民阶层壮大;奢靡享乐之风盛行。张载试图用理学来 维护传统儒家伦理道德,进而规范社会秩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统编版(2019)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