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 单元检测试卷单元检测试卷 (时间:6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2020 云南省中央民大附中期末)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 13 题。 1图中适宜飞机飞行的是( ) AA 层 BB 层 CC 层 DA、B 层 2图中 A 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来自( ) A太阳辐射 B大气逆辐射 C地面辐射 D大气反射 3关于 B 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升高 B大气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 C该层中的臭氧吸收紫外线而增温 D能反射无线电短波 答案 1.B 2.C 3.D 解析 第 1
2、 题,根据大气垂直分层的特征,可知 A 为对流层,B 为平流层,C 为高层大气。平流层大气以 水平运动为主,适宜飞机飞行,高度位于约 1250 千米之间,B 对。第 2 题,图中 A 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来 自地面辐射,C 对。 第 3 题,平流层中的臭氧吸收紫外线而增温,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升高,A、C 正确。 大气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B 正确。能反射无线电短波的是 C 层(高层大气)中的电离层,D 错误。故选 D。 一位地理爱好者去北半球沙漠地区旅游,发现绿洲附近风向具有明显的昼夜反向的特征。读“沙漠地 区绿洲示意图”,完成 45 题。 4夜晚 M 地的风向为( ) A西南风 B东北风 C东南
3、风 D西北风 5造成该地区风向昼夜反向的原因是( ) A人类活动差异 B降水差异 C海拔高低差异 D下垫面热力性质差异 答案 4.C 5.D 解析 第 4 题,夜晚绿洲降温慢,气温高,气压低。所以经过 M 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是由沙漠指向绿洲地 区(由东向西)。北半球向右偏,所以形成东南风。第 5 题,白天,绿洲升温慢,气温低,气压高;夜晚,绿 洲降温慢,气温高,气压低。下垫面热力性质差异导致风向昼夜反向。 下图为“某区域某日近地面等压线图”,图中 N 地气压低于 P 地。读图,回答 67 题。 6M、N、P、Q 四地中,风力最强的是( ) AM 地 BN 地 CP 地 DQ 地 7Q 地风向为
4、( ) A东北风 B西北风 C偏东风 D偏南风 答案 6.D 7.D 解析 第 6 题,等压线越密集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图示四地中,Q 地等压线最密集,风 力最大。第 7 题,图中 N 地气压低于 P 地,则 P 点所在等压线内部是高压中心,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图示 为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右偏,Q 地风向为偏南风。 (2020 山西省长治二中月考)温室效应引起全球变暖已成事实。澳大利亚科学家又提出,与这一效应相 伴的还有“地球变暗”效应。读图完成 810 题。 8图甲为模拟温室效应的小实验,两支同样的温度计静置在阳光下,十分钟后,透明玻璃瓶内温度计的读 数可能是( ) A25
5、B12 C10 D8 9高原地区气温低,主要是图乙中哪个环节导致的( ) A B C D 10图乙中与“地球变暗”相对应的大气热力作用是( ) A B C D 答案 8.B 9.C 10.B 解析 第 8 题,透明玻璃瓶内温度计受温室效应影响,读数应大于 10,但 25又过高,不符合实际,故 可能是 12。 第 9 题, 高原地区气温低, 主要是空气稀薄, 近地面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少所导致的。 第 10 题, 与“地球变暗”相对应的大气热力作用是大气的反射作用增强,即图中增强。 每年春季和初夏都会有近千座冰山漂至纽芬兰岛东北海岸,这里被称为是“冰山胡同”。读“北大西 洋中高纬度洋面年平均水温图”
6、,回答 1113 题。 11关于图示区域海水水温分布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同纬度水温西高东低 B随纬度增加水温升高 C西部水温温差大,东部水温温差小 D由南向北递减变化均匀 12影响图示区域海水水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光照 B海拔、地形 C纬度、洋流 D海陆位置、盛行风 13 冰山出现的时间、 数量还受气温变化影响。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 北大西洋中冰山出现的变化趋势有( ) 出现时间滞后 出现时间提前 数量增多 数量减少 A B C D 答案 11.C 12.C 13.B 解析 第 11 题,读图可知,同纬度水温西低东高,A 错;随纬度增加水温降低,B 错;西部等温线较东部
7、 密集,因此西部温差大,东部温差小,C 正确;从南向北,等温线分布疏密不均,因此水温由南向北递减 变化不均匀,D 错。第 12 题,影响图示海域大洋水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纬度和洋流,C 正确。第 13 题,随 着全球气候变暖,春季气温升高快,北大西洋中冰山出现的时间提前,数量增多。B 正确。 海水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的海水质量,其大小取决于盐度、温度和深度。读“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 纬度变化图”,完成 1415 题。 14下列关于图中三条曲线,说法正确的是( ) A为表层海水盐度分布 B为表层海水温度分布 C为表层海水密度分布 D曲线变化呈正相关 15下列关于海水密度分布及其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8、 ) A表层海水密度的分布规律是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B海水密度的垂直分布规律是从表层向深层逐渐增加 C海水最大密度出现在低纬地区的海面 D海水密度与洋流运动无关 答案 14.C 15.B 解析 第 14 题,根据海水盐度副热带海区最高,并依次向南北两侧递减,以及海水温度由低纬度向高纬度 递减的规律,可判断图中曲线分别是温度、盐度和密度曲线。表层海水密度与温度呈负相关。第 15 题,根据上题分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海水由表层到深层随着深度增加、密度增大。 波浪能是一种新能源,我国海域辽阔,波浪能资源丰富。波浪能发电厂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目前尚 处于试验阶段。下图示意我国渤海海域波浪能流密度的空间
9、分布。据此完成 1617 题。 16仅考虑发电效率,最适宜建设波浪能发电站的海域是( ) AM BN CQ DK 17下列海域冬季波浪能资源最丰富的是( ) AM BT CS DQ 答案 16.D 17.B 解析 第 16 题,图中 K 海域年均波浪能流密度最大,故最适宜建设波浪能发电站。第 17 题,该区域冬季 盛行西北风,受盛行风影响,陆地的西北岸为迎风岸,海浪较大,陆地的东岸为背风岸,风浪较小,T 海域 位于迎风岸,故冬季波浪能资源最丰富。 “钱塘一望浪波连,顷刻狂澜横眼前;看似平常江水里,蕴藏能量可惊天。”观潮始于汉魏,盛于唐 宋,已有 2 000 余年历史。下图是“钱塘潮观潮地点示意
10、图”。当太阳和月球的引潮力成一条直线时,形成 天文大潮。读图回答 1819 题。 18与钱塘潮形成有关的因素是( ) A气候变化 B冬季风 C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 D地转偏向力 19相对于盐官的游客,位于杭州七堡的游客看到的同一次大潮( ) A水位高 B水位低 C到来的早 D浪头小 答案 18.C 19.A 解析 第 18 题,钱塘潮的形成主要受天体引潮力、海湾地形和夏季风的影响,选 C。第 19 题,大潮是从 海洋向河口方向推进的,即自东向西方向运动,越向河流上游方向,河面越狭窄,涌起的潮水越高,杭州 七堡位于盐官以西,河面更狭窄,潮水水位更高,选 A。 阅读下列描述海水运动的文字,完成
11、2022 题。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 操观沧海 其杭人有一等无赖不惜性命之徒,以大彩旗或小清凉伞、红绿小伞儿,各系绣色缎子满竿,伺满潮 出海门。百十为群,执旗泅水上,以迓子胥弄潮之戏。或有手脚执五小旗浮潮头而戏弄。梦粱录 上午,当我驾车沿着海岸线走的时候,看到了怪异的景象。海水呈现白色,上面满是泡沫。6 米高的 巨浪冲上海岸。马来西亚人英瓦尔(马来西亚槟榔屿) 20描述的海水运动类型是( ) A风浪 B海啸 C风暴潮 D潮汐 21引起描述的海水运动的主要因素是( ) A风 B太阳 C月球 D海底地震 22引起描述的海水运动的因素最可
12、能是( ) A风 B太阳引力 C月球引力 D海底地震 答案 20.A 21.C 22.D 解析 第 20 题,文中“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指的是风浪。第 21 题,文中“杭人”指“杭州人”,描述 的应是钱塘潮景观, 在引起潮汐的引潮力中, 月球因距离地球近从而使月球的引潮力成为最主要的引潮力。 第 22 题,描述的是海啸,它主要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和水下滑坡、坍塌等引起的。 台湾岛上森林资源丰富,其中樟树是特色树种,其叶片具有革质特征。樟树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宜生 长在年均温 16 以上、1 月平均气温在 5 以上的地区,其抗寒能力不强。下图为“台湾岛植被分布示意 图”。据此回答 2325 题。
13、 23图中台湾岛森林分布特征的主要成因是( ) A受海洋影响显著 B南北纬度跨度大 C受林业发展区划影响显著 D受地形影响显著 24在台湾岛东部地区,樟树不适宜生长的海拔是( ) A0200 米 B200400 米 C4001 800 米 D2 0003 500 米 25樟树叶片具有革质特征,该特征有利于( ) A减少水分蒸腾 B抗寒 C减轻病虫危害 D增强光合作用 答案 23.D 24.D 25.B 解析 第 23 题,海洋影响不是森林分布类型差异的原因,A 错。根据植被的分布规律可知,针叶林一般分 布于高山或较高纬度地区。台湾岛纬度较低,纬度不是针叶林分布的原因,B 错。林业发展区划不能影
14、响 植被类型,C 错。中东部地势较高,水热条件符合针叶林的生长环境,故台湾岛的森林分布受地形影响显 著,D 对。第 24 题,樟树宜生长在年均温 16以上、1 月平均气温在 5 以上的地区。台湾位于亚热带, 最冷月气温小于 15 。海拔每升高 1 000 米,气温下降 6 ,在台湾岛东部地区,海拔超过 2 000 米处,1 月气温在 5 以下,故樟树不适宜生长的海拔是 2 0003 500 米,D 对。第 25 题,樟树叶片的革质特征, 不能减轻病虫危害,不能增强光合作用,C、D 错。樟树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台湾岛降水丰富,叶片特征与 减少水分蒸腾无关,A 错。樟树抗寒能力不强,叶片的革质特征主
15、要起抗寒作用,B 对。 二、综合题(共 50 分) 26 (2020 北京西城区期末)某同学利用自己制作的学具(下图), 在教室中模拟演示“热力环流”过程。 读图, 回答下列问题。(11 分) 实验开始前(左图),学生观察到学具中间悬挂的锡纸条没有明显的水平摆动。实验开始后,学生点燃蜡 烛, 并在纸杯中放入冰块, 逐渐观察到两张锡纸条有明显的摆动(右图), 多次重复实验, 学生发现结果相同。 (1)该实验结果可以说明_。(3 分) (2)依据左、右两图及实验过程,请在下图中连续绘出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并在环节 3 中标出近地面气压 状况。(4 分) (3)为了更好地观察到实验现象, 参与实验的
16、学生想让锡纸条的摆动幅度更大, 请提出你的建议。 (至少两条)(4 分) 答案 (1)冷热不均会引起大气的运动 (2) (3)选择更轻薄的纸进行实验,增加蜡烛与冰块的数量。(或缩小学具尺寸,增加学具的密封性等。) 解析 (1)热力环流是因温度高低不同引起的大气环流形式,锡纸条一侧为点燃的蜡烛,一侧为冰块,温度 差异明显,冷热不均会引起大气的运动。(2)在点燃蜡烛与放入冰块前,锡纸条两侧温度相同,没有明显的 大气运动;锡纸条左侧蜡烛点燃,升温;右侧放入冰块,降温;气温高,气流上升;气温低,气流下沉; 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与近地面气压性质相反,在水平方向上, 风
17、向从高压吹向低压。 (3)想让锡纸条的摆动幅度更大, 则应风力更大, 因此应考虑增大锡纸条两侧的温差, 减少外界的影响等,增大锡纸条两侧的温差可以选择增加蜡烛与冰块的数量,也可以在不改变蜡烛与冰块 数量的前提下,缩小空间范围。 27读“高空等压面示意图”(甲图)及“城郊热力环流示意图”(乙图),完成下列问题。(12 分) (1)甲图中 A、B 两地,气温较高的是_地,可能出现阴雨天气的是_地,气温日较差较大的 是_地。(3 分) (2)甲图中 A、B、C、D 四点的气压由高到低排列的顺序是_。(2 分) (3)甲图中 D 点比 B 点的气温_(填“高”或“低”),原因是_ _。(5 分) (4
18、)在乙图中的四条短线上用箭头画出大气的流动方向。依据热力环流的原理,该市的热电厂应布局在 两处中的_处(填图中数字序号)。(2 分) 答案 (1)A A B (2)BACD (3)低 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D 点海拔高,获得的地面长波辐射少 (4)画图略(顺时针方向)。 28读下图,回答问题。(13 分) (1)A、B、C、D 四地中,海水盐度最低的是_,原因是_。(3 分) (2)A、C 两地相比,表面水温较高的是_,理由是_。(2 分) (3)C、D 两地相比,表面水温较高的是_,理由是_。表面盐度较 高的是_,理由是_。(4 分) (4)E 地的盐度与北半球同纬度地区相比盐
19、度偏_,原因是_。(4 分) 答案 (1)B 地处赤道附近,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故盐度比副热带海区低;且该处有大量的淡水注入 (2)A 纬度低,获得的太阳辐射多 (3)D 地处低纬大陆东岸,有暖流经过 D D 地有暖流经过,水温增高,蒸发量变大,盐度较高;C 地有 寒流经过,水温较低,蒸发量较小,盐度较低 (4)高 E 地所在的纬度大部分是海洋,无河流注入的淡水稀释,盐度较高;而同纬度的北半球陆地面积广 阔,有大量的淡水注入稀释,故盐度较低 29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4 分) 熊本县阿苏山的代表性观光胜地是一片富饶的草原(阿苏草原), 上千年来该草原都是依靠人工维持的半 自然草原。每年,
20、阿苏草原都会定期烧荒,很快,新草就会破土而出,造就阿苏山大草原那漫山遍野青翠 欲滴的迷人景观。但一年一度的烧荒也面临诸多安全隐患,比如火势可能会蔓延到附近森林,盲目点火还 会危及人员的生命安全。 (1)指出阿苏草原所在地的植被类型。(2 分) (2)分析阿苏草原每年烧荒的时间及原因。(4 分) (3)简析阿苏草原烧荒对草场自身的作用。(5 分) (4)说明应如何确保烧荒安全。(5 分) 答案 (1)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冬末春初(3 月)。原因:此时,天气逐渐转暖,草原完全干枯,易于燃烧;早春,草还未发芽,烧荒不会 危害嫩草的生长。 (3)当地水热充足,草原很容易向灌木过渡,逐步演变成森林
21、;烧荒可以维持草原植被;烧荒可以减少有机 物的积蓄,植被变为草木灰(矿物盐),成为刚发芽的嫩草肥料,确保新草破土而出;烧荒还可以烧死害虫、 病菌等,促进草的生长。 (4)烧荒前,在草原和周边森林之间清理出隔离带;加强防火常识的宣传教育;烧荒时注意风向,应该在上 风向点火;烧荒时应划出警戒区,加强安全巡逻等。 解析 第(1)题,读图分析可知,阿苏草原位于日本的九州岛,对应的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第(2) 题,由材料可知,每年,阿苏草原都会定期烧荒,很快,新草就会破土而出,说明烧荒之后,很短时间内 草就开始发芽、生长,由此判断烧荒时间为冬末春初。此时,天气逐渐转暖,草原完全干枯,易于燃烧; 而早春,草还未发芽,烧荒不会危害嫩草的生长。第(3)题,可以从草原的维护、提供肥料、杀害病菌等方 面分析。该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充足,适合森林植被的生长发育,因此草原很容易向灌木过渡, 逐步演变成森林,因此通过烧荒可以维持草原植被;通过烧荒可以减少有机物的积蓄,产生的草木灰可以 成为刚发芽的嫩草肥料,确保新草破土而出;烧荒还可以烧死害虫、病菌等,促进草的生长。第(4)题,首 先,烧荒前需要在草原和周边森林之间清理出隔离带;烧荒时还需要注意风向,应该在上风向点火;烧荒 时应划出警戒区,加强安全巡逻,平时还需要加强防火常识的宣传教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