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173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173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173页)(175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新人教版小学语文第 11 册全册教案1. 桂 林 山 水一、教学目标:、学会 8 个生字。能正确地读写下列词语:漓江、无瑕、翡翠、峰峦、屏障、竹筏、波澜壮阔、水平如镜、连绵不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二、教学重点:、理解第二、三自然段,了解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点。、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景象。三、课 型:新授课四、教学方法:观察法、讲授法。五、教学手段:用“投影器一台,投影片一框;收录机一部,磁带一盘”辅助教学。六、教学时间:
2、三课时。第 一 课 时 (1)一、教学内容:看图,朗读课文。二、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那么“甲”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甲,第一;甲天下,天下第一;桂林山水风光秀丽,名列天下第一。 )这一节课我们来学习桂林山水一文。 (板书课题)读预习,明要求。、教师补充说明桂林山水与别的地方山水不同的就是桂林山水的特点,读的时候要分别做上记号;抓住各段的关键词语,理解段和段的联系;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生按要求默读课文。指导看图。 (出示投影片)、观察点:小船上。、观察顺序: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整 体 : 甲 天 下 水:静、清、绿部 分 山:奇
3、、秀、险整 体 : 像 画 卷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速度:中速;感情:赞美、热爱。 )五、练习设计:抄写生字词。第 二 课 时 (2)一、教学内容:讲读全文。二、教学过程听课文录音。学习第一节。、齐读第一节。理解“桂林山水甲天下” 。、作者为什么要去观赏桂林山水呢?原因结果、概括段意:总写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学习第二节。、朗读课文第二节。、逐句理解。第一句:将漓江与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作比较,强调了漓江的水有它独具特色的美。第二句:讲漓江水的三个特点:静、清、绿。静: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清: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绿: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第三句:讲人们荡舟漓江的
4、感觉。、图文对照,具体理解句意。、小结段意:分写漓江的特点是静、清、绿。学习第三节。、朗读第三节,了解本节写了什么?(分写桂林山的特点是奇、秀、险。)、学生自学第三节。、教师检查,小结。(第一句:将桂林的山与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作比较,突出桂林的山与众不同。第二句:讲桂林山的三个特点:奇、秀、险。奇拨地而起,形态万千;秀色彩明丽,倒映水中;险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学习第四节。、朗读第四节。、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景象。这样的山:指桂林那奇、秀、险的山;这样的水:指漓江那静、清、绿的水。意思:奇、秀、险的桂林山围绕着静、清、绿的漓江水;而静、
5、清、绿的漓江水里又倒映着奇、秀、险的桂林山。景象:这是一种山水相连,山美水也美,如同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的美丽景象。、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思?(游船航行在碧绿的河水上,船上的游人就像在一幅美丽的画卷中游览)、小结:总写桂林山水像连绵不断的画卷。六、练习设计:朗读、背诵课文。第 三 课 时 (3)一、教学内容:总结全文,分段,写段意,体会中心。二、教学过程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给课文分段。 (先归纳本文的结构特点) (按总分总的关系分段。 )三、写段落大意。 (归纳法。 )四、体会中心思想。中心思想:这篇文章通过描写桂林山水的秀丽多姿,抒发了作者对桂林山水景色的喜爱、赞美之情,表
6、达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五、课文第一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有什么关系?(前后照应)练习设计:、用“欣赏” “形态万千” “连绵不断”造句。、背诵课文。板书设计总写 甲天下 水:静 清 绿桂林山水 分写山:奇 秀 险总写 像画卷2 林 海一、教学目标、了解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感受大兴安岭景物的美,认识大兴安岭在祖国建设中的作用,受到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在描写景物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学习本课 5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广厦、伐木、综合、高不可攀、盛气凌人、兴国安邦。、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三至六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了解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
7、体会作者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三、课 型:新授课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观察法。五、教学手段:用“投影片一框,投影器一台”辅助教学。六、教学时间:三课时第 一 课 时 (4)一、教学内容:初读课文,预习课文。二、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解题。“林”长在山上, “海”是海洋,两个字连在一起是什么意思?表示什么意思?(森林像海洋一样,表示林木多。 )初读课文。提出阅读要求:()把不理解的词语抄出来;()课文写了大兴安岭哪些景物,把它们写在课文旁边;()了解课文写作的顺序。读后同学讨论课文内容。教师小结:本课主要写了大兴安岭有温柔的岭,壮观的林海,美丽的野花,目睹大兴安岭的美丽的景色,数不尽的青松白桦,联想到
8、木材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关系。联想到林场对兴国安邦的意义。朗读课文,教师指导正音和停顿。练习设计: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第 二 课 时 (5)一、教学内容:讲读自然段。二、教学过程讲读第一节。、齐读课文。() “林海”指什么?(大兴安岭的原始森林。 )()这一段有几句话,每一句话讲的什么意思。(两句话。第一句讲来大兴安岭以前的想法。第二句讲走进这一原始森林后改变了原来的想法。 )() “兴安岭”这个名子给人的感觉怎样?、小结:这一节讲大兴安岭这个名子悦耳,使人感到亲切、舒服。讲读第二节。、朗读课文。、这一段写大兴安岭的什么内容?(写大兴安岭的岭。 )、大兴安岭的岭有什么特点?(大兴安岭的岭的主要特
9、点是温柔。大兴安岭“岭”的另一个特点是连绵不断,形态各异.)讲读三、四节。、朗读课文,说说这一部分写什么。 (林)、 “林”有什么特点?课文是怎样描写的?(林的显著特点是就是像大海,因此称之为林海.)、小结:大兴安岭的林多,林绿。讲读第五节。、朗读课文。、这一节写什么?(讲林间的野花。 )、怎样写花?(野花种类多)、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小结:这一节写大兴安岭有许多美丽的野花。、讨论回答:“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学生讨论,教师引导,要求从阅读中找出依据。第 三 课 时 (6)一、教学
10、内容:讲读 6-7 小结,总结全文.二、教学过程讲读第六节。、了解这一小节写什么。 (写木材和建设结为一体。 )、哪些是看到的?哪些是想到的?哪些是感觉到的?(青松白桦是看到的;各地、各种建设用过这里的木材是想到的;大兴安岭可爱,叫人心中感到亲切、舒服是感到的。 )、结合理解句子,解释“千山一碧” “恰好” “广厦” “良材” “空洞”等词语。、 “它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美得并不空洞。 ”你是息样理解这句话的?(“它”指兴安岭,它的美主要表现在千山一碧的林海上,林多,木材多。木材是大至矿山、铁路,小至椽柱、桌椅的材料,所以说:“它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 ”)、小结:这一节讲作者从大兴安岭的林
11、想到木材在祖国建设中的作用,把林海与建设联系在一起,使人感到它美得实在,不空洞,叫人心中感到亲切、舒服。讲读最后一小节。、默读课文,给自然段分层,理解各层意思。 (第句为第一层,写到了林场,对大兴安岭的亲切之感更加深厚了。第句为第二层,写看到林海与建设结为一体,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倍感亲切、舒服。最后一句为第三层,写体会到大兴安岭确有兴国安邦的意义。 )、解释词语,理解句意。“我们不仅取宝,也作科学研究,使林海不但能够万古长青,而且可以综合利用。 ”“我们现在就可以砍伐木材,建设社会主义,也可以作为林业开发的科学研究;使林海能够永远生长茂盛,并使林业资源能得到全面开发,充分利用。 ”“它的确
12、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 ”兴安岭林业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对社会主义建设,振兴国家,安定社会都有巨大意义。、理解第一句话的承上启下的作用。上一段讲见到青松白桦,已有亲切、舒服之感,见到林场,这种感情更加深厚,这是承上;“更加”可以再现这种关系。下面具体讲林海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人与山关系的密切,是“更加深厚”的原因,这是启下;后面用一个反问句“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和前一段的“感到亲切、舒服”相照应。、小结:这一层把山和人、和国家的发展联系起来,把爱林海和爱祖国联系起来,表达了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一段是前一段的加深,也是全文的总结。总结谈话。、思考讨论:课文前后用了三次“亲切”
13、“舒服” ,是不是重复了,为什么这样用?三次用“亲切” “舒服”表达了作者不同的感受:第一次是初进森林,因大兴安岭的景色美丽感到亲切、舒服;第二次是看到大兴安岭的特点,理解到广厦和良材的关系,美丽和建设的关系,感到亲切、舒服;第三次是看到林场,达到更深刻的理解,体会到山和人的关系、和社会的关系,体会到森林确有兴国安邦的意义而感到亲切、舒服。三次的感情是逐层加深的。、先概括各段段意,再理清全文的叙述顺序。、从语言分析中,概括出作者喜爱大兴安岭的三感情。、从语言分析中,理解作者热爱祖国的感情。练习设计:熟读第自然段。板书设计林 海岭:温柔 连绵不断形态各异 景色 林:像大海 大兴安岭 花:种类多
14、(亲切.舒服) 木材 热 爱联想 “兴安” 3、古诗三首一、教学目标:1、学会 3 个生字,认识“乾、坤”两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焚烧、千磨万击、千锺万凿。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3、了解诗歌的大意,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领悟本物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二、教学重点:1、了解墨梅、竹子、石灰的特点。2、了解每首诗所表达的诗人的品格或特点、精神。三、课 型:新授课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五、教学手段:用收录机辅助教学。六、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 (7)一、教学内容:学习墨梅 。二、教学过程简介王冕。王冕(12871359) ,浙江诸暨
15、人,元代诗人、画家。他的诗歌思想内容较为丰富,画和篆刻在当时社会上取得很大的名望。解题墨梅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为自己所画的墨梅而题写的。墨梅:水墨画的梅花。齐读全诗,逐句讲读。 (板书设计)我 家 洗 砚 池 边 树, 我平常画画洗砚的水池边上有一棵梅树。洗砚池:画家洗砚台的池塘。 朵 朵 花 开 淡 墨 痕。 那一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汁点化而成。淡墨:淡淡的墨汁。 不 要 人 夸 好 颜 色, 它不需要人们夸赞它的颜色鲜艳。只 留 清 气 满 乾 坤。 只求在天地间留下清香的正气。清气:清香的气味;乾坤:天地。体会墨梅的特点墨梅突出了它淡淡的色彩,清香的气味。体会诗人借物抒发了怎样的
16、情(或赞颂了什么精神)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贞纯洁品格。朗读指导1、方法:自由练读 指名试读 指点、示范 再练读 再试读。2、节奏:XX / XX / XX / X3、感情:读出对墨梅的赞美之情。练习设计:背诵这首诗。 第二课时 (8)一、教学内容:学习竹石二、教学过程简介作者郑燮(16931765) ,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他的诗自成一派,散文独具一格,书、画艺术达到很高的程度。释题。竹石也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为自己所画的竹石画而题写的。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理解诗意。 (板书设计)咬 定 青 山 不 放 松, 竹子抓住青山毫不放松。咬定
17、:形容竹根牢牢扎根在青山上,如同咬住了般。立 根 原 在 破 岩 中。 它的根牢牢扎在岩石缝中。破岩:山岩的裂缝处。千 磨 万 击 还 坚 劲, 千种磨难万种打击仍然坚忍不拔。坚劲:坚韧不拔。任 尔 东 西 南 北 风。 不管你刮的是什么风。任:任凭;尔:你。体会竹子的特点。竹石突出了竹子扎根于岩缝之中坚忍不拔的特点。体会作者借物抒了什么情这首诗表现了诗人那种刚烈、坚韧,不畏任何艰险、不怕任何打击的硬骨头精神。 朗读指导。练习设计:背诵这首诗。第三课时 (9)一、教学内容:学习石灰吟 。二、教学过程简介作者。于谦(13981457) ,浙江钱塘人。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释题。石灰吟:
18、歌咏石灰的诗歌。传说这是于谦 12 岁时的作品。理解诗意。千 锤 万 凿 出 深 山, 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千锤万凿:锤,锤打;凿,开凿。形容开采石灰石非常艰难。 山开采出来的石头。烈 火 焚 烧 若 等 闲。 对烈火的焚烧看得平平常常。焚烧:烧毁;烧掉。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粉 骨 碎 身 全 不 怕, 纵然粉身碎骨也不怕。要 留 清 白 在 人 间。 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世界上。清白:指高尚节操。体会作者描写了它的什么特点石灰吟突出了石灰不怕击打、不怕烈火,甘愿粉身碎骨而把白白的粉末奉献给人们的特点。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高尚情操?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
19、白做人的高尚情操。朗读指导。练习设计1、背诵此诗。2、完成课后练习。积累 运用 一一、教学目标*1、巩固查字典的方法,训练熟练地查字典。*2、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 (褒、贬)*3、练习把“直述句”改变为“转述句” 。4、 “读读背背”训练。5、阅读训练。6、习作(看图作文训练)二、教学重点:阅读及习作训练。三、课 型:复习综合课四、教学方法:练习法,讨论法,谈话法。五、教学手段:用“投影器一台,投影片一框,小黑板”辅助教学。六、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 (10)教学内容:读读背背,*查字典练习。教学过程一、训练内容:读读背背。训练过程:、从写景的课文入手,引导学生朗读古诗,以激发学生朗读的兴
20、趣。、学生重复吟诵,读出诗的韵味,3、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下来。参考资料:“读读背背”选的是一首唐诗望洞庭 ,目的是积累古诗,使学生感受祖国山川之美。古诗的作者刘禹锡(772842)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汉中山王之后,与柳宗元、白居易交往甚密,文亦齐名,人称“刘柳” 、 “刘白” 。 望洞庭是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古诗词背诵推荐篇目中推荐诵读的一首诗。这首诗是刘禹锡月夜遥望洞庭湖而写下的。洞庭湖曾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湖上碧波浩森,一望无际。很多诗人写洞庭湖,着眼于它波澜壮阔、雄伟浑浩的气势,这首诗却写了洞庭湖的秀丽娟静。诗的大意是:秋夜月
21、光下,清澈的湖水与明朗的月色交相辉映。湖面风平浪静,宛如一面没有磨过的镜子。远远望去,湖中翠绿的洞庭山,就像白色银盘中一只小巧玲珑的青螺。 “和” ,和谐,协调。 “镜未磨” ,形容湖面像没有磨过的镜子。古人用的青铜镜,磨拭了才能光彩照人。二、训练内容:查字典,按要求填空。比一比,看谁查得快。训练过程:、复习音序查字法的方法。、复习部首查字法的方法。、学生展开查字典比赛。、教师订正,学生交流、检查,评出优胜者。三、练习设计查字典(订正时出示小黑板)第 二 课 时 (11)一、教学内容:。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直述句”改“转述句” 。二、教学过程一、训练内容: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训练过程:、学生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173页)_第1页](https://www.77wenku.com/fileroot1/2018-9/22/7decf06d-4ac9-4e47-bb63-99185cf3814b/7decf06d-4ac9-4e47-bb63-99185cf3814b1.gif)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173页)_第2页](https://www.77wenku.com/fileroot1/2018-9/22/7decf06d-4ac9-4e47-bb63-99185cf3814b/7decf06d-4ac9-4e47-bb63-99185cf3814b2.gif)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173页)_第3页](https://www.77wenku.com/fileroot1/2018-9/22/7decf06d-4ac9-4e47-bb63-99185cf3814b/7decf06d-4ac9-4e47-bb63-99185cf3814b3.gif)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册
![提示](https://www.77wenku.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5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