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统编版高中必修3政治与法治《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单元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理想 文档编号:157392 上传时间:2020-10-1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8.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统编版高中必修3政治与法治《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单元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2020学年统编版高中必修3政治与法治《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单元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2020学年统编版高中必修3政治与法治《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单元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9-2020学年统编版高中必修3政治与法治《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单元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单元综合检测(三)全面依法治国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为深化依法治国实践,我国成立了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实现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目的是纠正一些党政领导干部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需要发挥人民群众在依法治国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旨在促进部分维权意识薄弱的公民学法、懂法、守法、用法ABC D解析:选A题干中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符合题意;错误,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

2、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正确,人民群众是依法治国的主体;错误。2新中国成立70年来,人民法院的民事审判工作伴随着中国共产党建设、探索和改革的历史进程,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岁月。对此,表述正确的有()人民法院科学立法,促进了审判工作的发展人民法院依法行政,促进了社会管理的进步人民法院依法审判,促进了社会的公平正义人民法院独立司法,保障了人们的正当权益A BC D解析:选D混淆了审判机关和立法机关;混淆了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符合题意。3宪法法律至上是法治的首要内容。所谓法律至上是指()A任何人无论权力大小、职位高低,必须遵守法律,违反法律都要受到惩罚B在国家或社会的所有规范中,法律是地位最高

3、、效力最广、强制力最大的规范C法律是约束权力最大的“笼子”,具有制约公权力的重要功能D法律在本国主权范围内对所有人具有普遍的约束力解析:选B法律应是社会治理的最高准则,在国家或社会的所有规范中,法律是地位最高、效力最广、强制力最大的规范,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B项正确;A、C、D三项不是对法律至上的理解。4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工作。1月16日,国务院召开全体会议,再次讨论审议报告送审稿。1月17日印发到141个单位征求意见,经过反复研究,吸收了500多条重要意见。2月22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讨论国务院拟提请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

4、的政府工作报告稿。这表明()党依法执政要通过民主执政体现出来中国共产党执掌并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是有机统一的A BC D解析:选D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过程说明党坚持依法执政,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是有机统一的,正确;错误,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错误,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5某市政府出台重大行政决策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对决策严重失误造成重大损失的,严格追究其法律责任,建立责任到人、记录在案、问题倒查的相关机制,不因追责对象职务变动、辞职、退休等免于

5、追究。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发挥了人民民主对政府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作用能促进政府审慎行使权力,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旨在加强廉政建设,杜绝腐败行为,树立政府权威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A BC D解析:选D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一方面能促进政府审慎行使权力,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另一方面,这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正确。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中“杜绝”说法过于绝对。6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今天,只有政府带头有法必依、严格执法,国家才能在法治的轨道上有序发展。下列措施中,有利于直接推动我国建设法治政

6、府的是()坚持科学决策提高行政机关管理水平进行机构改革,优化政府机构设置要求公共权力必须在法定范围内行使推进政务公开,明确有权必有责,违法必追责A BC D解析:选D材料所述与“坚持科学决策提高行政机关管理水平”无关,不符合题意;材料所述与“进行机构改革,优化政府机构设置”无关,不符合题意;所述内容有利于直接推动我国建设法治政府,故当选。7至今,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事项已经减少1 000多项,“建设服务型政府”被写进了十九大报告。一项项改革措施,不仅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还大幅优化了国内营商环境。此举的政治意义在于()降低交易风险和交易成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变政府职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

7、型政府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深化简政放权,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A BC D解析:选D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建设服务型政府,有利于深化简政放权,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优化了国内营商环境,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符合题意;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可以降低企业经营的制度性成本,但不能降低交易风险和交易成本,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公民参与民主决策,与题意不符。8我国各级政府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带头尊崇宪法法律,持续创新社会治理,扎实推进依法行政,提高法治政府建设水平。这样做的原因是()能否依法行政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只要严格依法行政,就

8、能做好工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基本要求依法行政是实施依法治国的根本原因A BC D解析:选B政府扎实推进依法行政,提高法治政府建设水平,是因为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基本要求,能否依法行政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符合题意;夸大了依法行政的作用,说法太绝对;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具体要求而非根本原因,错误。9问责与激励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问责是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是对政府官员责任的追究。同时国家又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强调要宽容干部在工作中特别是改革创新中的失误错误,旗帜鲜明地激励敢于担当的干部。建立问责与容错纠错机制意味着()领导干部可以不受约束,大胆改革创新公民在行使

9、监督权时不能干扰公务活动干部既要敢于担当,又要减少工作失误政府既要依法行政,又要维护人民利益A BC D解析:选D问责是追究政府官员的责任,容错纠错机制激励敢于担当的干部,要求干部既要敢于担当,又要减少工作失误,政府既要依法行政,又要维护人民利益,符合题意;问责是对行政权力的监督,领导干部行使权力必须受到制约和监督,错误;材料没有强调公民在行使监督权时不能干扰公务活动,与题意无关。10我国要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要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为此,国家宣传部门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

10、法治德治结合中推进宪法实施积极参加各种文化活动,为人们崇尚宪法创造良好氛围强化法治对道德的支撑作用,以法治滋养道德精神会同有关部门广泛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使宪法、法律走进千家万户A BC D解析:选D题干中涉及的是法治的相关内容,所以要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应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法治德治结合中推进宪法实施,广泛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使宪法法律走进千家万户,符合题意;积极参加各项文化活动和为人民崇尚宪法创立良好氛围没有必然联系,不符合题意;题干中没有涉及法治和道德关系,不符合题意。11在网络空

11、间,公民必须合理合法行使自己的表达权、监督权、批评权、建议权等权利。因为任何权利都是有边界的,必须要遵守一定的底线,否则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这主要表明在我国()A公民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B遵守宪法和法律是公民的一项政治权利C公民应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D公民要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解析:选C合理合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必须要遵守一定的底线,否则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表明公民应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C项符合题意;公民依法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而不是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A项错误。遵守宪法和法律是公民的一项政治义务,B项错误;材料没有强调公民要坚持个人利益与

12、国家利益相结合,D项与题意无关。12辽宁省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国家安全部原副部长受贿、强迫交易、内幕交易案,决定对被告人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此案宣判说明()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会受到刑事制裁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国家利益与公民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A BC D解析:选A法院公开宣判高官受贿等案件,体现了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说明任何公民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符合题意;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会受到法律制裁,但不是都会受到刑事制裁,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国家利益与公民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不

13、符合题意。1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科学立法是前提。依法治国不是口号,仅仅止于鼓与呼。它是人民权益实实在在的保护神。科学立法,就意味着,对立法项目开展立法前论证,下基层,听民意,延长立法链条,让走出“闺房”的法律法规更加被群众所熟悉。只有科学立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才有章可循。科学立法要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行使立法权,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人大代表行使决定权,促进国家法治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公民提高法制意识、法制水平,维护法律,依法决策A BC D解析:选A科学立法要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行使立法权,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正确;科学立法要求保障公民

14、的知情权、参与权和表达权,正确;人大代表不行使决定权,决定权是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排除;公民没有决策权,排除。14围绕长江经济带发展、打好打赢三大攻坚战,聚焦工作重点,切实提高立法工作质量,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立法高质量发展保障和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关于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推动国家发展进步建立科学的立法体制机制建立基层立法联系点,公民行使立法权以立法高质量作为立法的目标A BC D解析:选A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从国情和实际出发,建立科学的立法体制机制,符合题意;错误。15网络空间是公共空间,广大网民要增强依法上

15、网、文明上网的意识,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在查处网络谣言时,公安机关网监部门坚决依法查处,绝不手软。这说明()我国公民要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言论自由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民主权利国家加强网络监督,依法严惩“网络谣言”我国公民要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A BC D解析:选B网民要增强依法上网、文明上网的意识,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说明我国公民要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符合题意;公安机关网监部门坚决依法查处,绝不手软,说明国家加强网络监督,依法严惩“网络谣言”,符合题意;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民主权利,错误;网民要增强依法上网、文明上网的意识,与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无关,不符合题意。1

16、6“按程序办事”有利于约束和规范权力的行使,压缩自由裁量权,减少工作失误。“程序”也让人们知道事情该交给谁办、怎样办、何时办妥。但一些单位和个人却利用程序做文章,“程序”甚至成为掩饰问题、拖延解决的“挡箭牌”。这主要体现了()程序公正是实现结果公正的重要条件程序正当为依法行政提供了科学依据保障公民权利是程序公正的根本目的按程序办事需要规则意识和惩戒机制A BC D解析:选D程序正当是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错误;程序公正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好人民的根本利益,错误;“按程序办事”有利于约束和规范权力的行使,压缩自由裁量权,减少工作失误,体现了程序公正是实现结果公正的重要条件,按程序办事需要规则意识和惩戒

17、机制,符合题意。172019年6月25日,山东省政府召开全省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电视会议,对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进行部署,推进文明执法。下列属于“文明执法”范围的是()提高素质和修养,遵守执法程序,注重执法艺术仪容整洁、举止得当、言行文明杜绝与法官职业形象不相称的行为严守办案时限,禁止拖延办案A BC D解析:选A加强自身修养,培育高尚道德操守和健康生活情趣,杜绝与职业形象不相称、与职业道德相违背的不良嗜好和行为,遵守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维护良好的个人声誉,属于“文明执法”范围。严格遵守法定办案时限,提高审判执行效率,及时化解纠纷,注重节约司法资源,杜绝玩忽职守、拖延办案等行为

18、,这体现了保证公正执法,不符合题意。18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关于执法为民,下列理解正确的是()要求执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理性执法、文明执法,冷静处置各种复杂问题要求科学合理地设置执法流程,减少不必要环节,减轻当事人负担要围绕“个人权利至上”理念,引导公民从容自如、有尊严地生活在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执政理念在法治领域的具体贯彻A BC D解析:选C“个人权利至上”说法错误,排除;符合题意,当选。19山东省要求各级政府全面公开行政执法部门权责清单,明确执法主体、执法程序、执法事项范围。凡无法律依据的,一律不得开

19、展执法检查,严防执法扰企。上述规定()要求政府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要求政府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强调公共权力必须在法定范围内行使有利于杜绝政府工作人员的腐败行为A BC D解析:选C凡无法律依据的,一律不得开展执法检查,这要求政府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符合题意;全面公开权责清单,明确执法主体、执法程序、执法事项范围,强调公共权力必须在法定范围内行使,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法定职责必须为,不符合题意;全面公开权责清单,有利于防止政府工作人员的腐败行为,但不是杜绝腐败行为,说法太绝对。20在世界银行发布的最新营商环境报告中,我国“司法程序质量指数”位列全球第一位。其意义在于()A促使审判结果公正B使审判结

20、果得到原告被告的认可C使社会非和谐因素彻底消除D促进审判公开解析:选A我国“司法程序质量指数”位列全球第一位,说明我国审判程序公正,有利于促进审判结果公正,A项符合题意;公正审判未必都能得到双方认可,排除B项;C项夸大了审判程序公正的作用;D项颠倒了因果关系。212019年5月7日,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在烟台长岛县举行山东省长岛海洋生态保护条例(草案)立法听证会。省人大常委会举行立法听证()是践行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贯彻落实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立法和人民群众参与国家管理的重要形式有利于更好地保障我国公民的立法权、决策权,提高立法质量为我国社会利益群体和公众提供了影响立法决策的正式渠

21、道A BC D解析:选D省人大常委会举行立法听证会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立法和人民群众参与国家管理的重要形式,为我国社会利益群体和公众提供了影响立法决策的正式渠道,正确;人大是我国的权力机关,依法行政的主体是政府,错误;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公民没有立法权和决策权,错误。22近年来,某省人民法院大力推行科技法庭建设,对所有庭审活动进行全程录音录像,与省人大常委会的司法监督平台进行全面对接,主动接受人大的实时监督;通过利用政务网站等方式,向社会公众公开审判流程,为群众了解案情,理解法律提供便利条件。上述做法()促进人民群众对法律监督机关的理解旨在进一步推动司法公正

22、、庭审行为规范化有利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促使人大代表更有效地行使监督权A BC D解析:选C材料强调人民法院推行科技法庭建设,不涉及促进人民群众对法律监督机关(人民检察院)的理解,不选;“进行全程录音录像”“主动接受人大的实时监督向社会公众公开审判流程”等表明该省人民法院的做法旨在进一步推动司法公正、庭审行为规范化,符合题意;同时这也有利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当选;监督权是人大的职权,人大代表不具有监督权,不选。23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以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制定法律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党必须遵守宪

23、法和法律,坚持以宪执政、依法行政A BC D解析:选B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法律,而不是自己制定法律,错误;党坚持以宪执政、依法执政,政府坚持依法行政,错误;正确地指明了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法治的一致性。24党的十九大报告阐述了构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十四个方面,包括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走这条道路必须坚持()A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以德治国的统一B党的领导、建设法治国家和以人为本的统一C政治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建设的统一D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解析:选D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就要坚持党的领

24、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D项符合题意。2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在法治理论和法治实践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些成就集中表现为()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等不断发展建立了完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全面实施依法行政,深化司法体制改革A BC D解析:选D政治、经济、文化等不是法治的具体体现,不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在不断地完善法律,中“完备”说法错误;正确。二、非选择题(4个大题,共50分)26(12分)依法治国就是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

25、主张治理国家;要求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的活动通通依照法律进行,而不受任何个人意志的干预、阻碍或破坏。简而言之,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来治理国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还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必要保障。(1)我国为什么要舍人治取法治?(6分)(2)我国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原则是什么?(6分)解析:回答第(1)问,应重点分析法律、法治的作用。第(2)问,直接回答依法治国的目标和原则即可。答案:(1)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26、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必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2)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原则: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27(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开辟了全面依法治国的理论和实践新境界,法治政府建设驶入快车道,依法行政成为共识。各级政府要坚持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重大改革必须于法有据,特别是有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政策、重大项目等决策事项,都要进行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和可控性评估,确保在法治

27、轨道上运行。材料二要持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要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加大力度简政放权,公开审批流程,提高审批透明度,压缩自由裁量权,让权力在法治框架下运行。(1)根据材料一,说明政府应如何做到依法行政。(6分)(2)结合材料二,说明建设法治政府对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8分)解析:第(1)问,可结合政府依法行政,必须审慎用权,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做到依法决策,同时政府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等知识进行回答。第(2)问是意义类试题,可从贯彻依法治国方略、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加强廉政建设、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带动全社会尊法守法护法等方面展开

28、阐述其意义即可。答案:(1)政府行使行政权力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政府必须审慎行使权力,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建立健全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2)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人民,建立起一个具有权威的政府。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提高政府权威。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28(1

29、2分)山东省司法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法治保障和法律服务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强调,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全面公开行政执法部门权责清单,明确执法主体、执法程序、执法事项范围,从制度上推动解决行政执法“不作为”“乱作为”问题。凡无法律依据的,一律不得开展执法检查,严防执法扰企。切实改进执法方式,增强服务意识,做到行为规范、程序规范。为什么政府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解析:“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要求政府依法行政,可运用政府依法行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来回答。法定职责必须为是政府依法行政、对人民负责的基本要求,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法无

30、授权不可为,是因为政府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行使行政权力,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答案:(1)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由法律授予,行使行政权力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所以政府要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2)政府依法行政,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不变质,提高政府的权威;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29(12分)阅读材料,完

31、成下列要求。材料一2018年12月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对外商投资法草案进行了初次审议。之后,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通过多种方式广泛征求地方、部门、研究机构的意见,召开座谈会听取外国商会协会、外商投资企业的意见,通过中国人大网公布草案征求社会公众的意见。2019年3月1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外商投资法。材料二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1)材料一中外商投资法草案征求意见的过程体现了怎样的立

32、法理念?(6分)(2)结合材料一、二,概括法治与人民的关系,并指出在新时代应如何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6分)解析:第(1)问需要结合外商投资法草案征求意见的过程,指出我国立法时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同时也指出良法要反映人民的意志;第(2)问中的第一小问需要指出法治建设需要人民积极参与,因为人民是法治建设的主力军;第二小问需要综合两段材料,第一段材料强调的是科学立法,第二段材料强调的全民守法。答案:(1)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2)关系:法治建设离不开人民的积极参与;人民是法治建设的主力军。要求:在新时代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需要坚持科学立法、全民守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政治 > 人教部编版/统编版(2019) > 必修3 政治与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