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共6篇)

上传人:理想 文档编号:157156 上传时间:2020-10-15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7.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共6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2020年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共6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2020年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共6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2020年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共6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2020年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共6篇)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一)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一) 一、指导思想: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教育和谐均衡发展为目标,以提高课堂 教学质量为重点,深入开展细致全面的教学管理,进行扎实有效的教学研 究,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学情分析:二、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 38 名学生,其中男生 38 人,女生 12 人。一年级学生认知水 平处于启蒙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年龄 特点,学生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以形象思维为主。从整体上看一年级 学生都比较活跃,对课堂学习还不适应,容易疲劳,有意注意时间短。 三、教材分析: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一

2、共分为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5 的认识和加减 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 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 的认 识、认识钟表、20 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习和二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 我们的校园。本册的教学重点是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和 10 以内的加减法, 难点是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和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 算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 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 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的实验教材,是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的实验课本,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

3、样的 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习惯、 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 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 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习方法、思考方式。 四、教学目标:四、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 20 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 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 10 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 0-20 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 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 10 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

4、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 “” ,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了解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重、难点: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内容是 10 以内的加减法和 20 以内进位加法。 六、教学措施六、教学措施 1.一年级学生的计算学习要和意义理解与思维训练相结合。在小学数学课 堂教学中要重视计算策略的优

5、化和算理的渗透,同时在计算教学过程中要 渗透思维的训练。 2.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对学习对象的直接感知。学生 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能力对学生解决问题有着很大的帮助,甚至很多 学生都是建立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因此,一年级的数学教学 应该加强学生的实际感知,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把 握数的意义和运算的意义,发展数感和符号感。扩大学生的信息贮备,提 供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探究数学的生活情景,给学生机会在实际情景中 感知、操作、认识数学知识,理解数学,学习数学。 3.空间观念的培养要把握好度,在具体和抽象的空间观念的建立,在低段 要紧密和学生的动手操作相联系

6、,可以通过观察、接触(摸、折、剪、拼等) 等 各种手段来让学生认识几何形体,建立空间观念。同时,要将生活材料数 学化,在具体、半抽象、抽象之间建立一座桥梁,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 力。 4.在教学中要逐步渗透重要的数学概念和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已 经作为数学知识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要逐步随着数学知识的学习进行 渗透。 5.标准认为:数学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 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 索、合作交流,要不断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 生自己去探索数学,独立思考,并会产生与同伴交流的愿望,达到获得知 识、发展能力

7、的目的。 七、课时安排:共计约 61 课时 1、数一数1 课时 2、比一比2 课时 3、15 的认识和加减法10 课时 4、认识物体和图形3 课时 5、分类2 课时 6、610 的认识和加减法21 课时 7、1120 各数的认识4 课时 8、认识钟表2 课时 9、20 以内的进位加法12 课时 10、总复习4 课时 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二)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二) 一、学生情况分析一、学生情况分析 今年我带一年级五班和六班的数学课。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年级的 小朋友,天真可爱,活泼好动,对新学校、新同学、新老师等都充满好奇, 充满憧憬,从幼儿园的“游戏为主”到小学生的“学习

8、为主” ;从“无规矩” 到“遵规矩” ;从“无知”到“懵懂”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课堂常规:上 课怎样和老师打招呼,怎样听讲,怎样交流,怎样摆放学习用品、怎样举 手回答问题,怎样收拾书包,以及什么是课堂作业、什么是家庭作业、怎 样记家庭作业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近期必须学会的,我们老师从入学第 一天就开始做这样的训练工作, 看起来一个简单的口令, 一个简单的话语, 一个简单的动作,但想要孩子们做到整齐划一是多么的不容易,任重而道 远。在本学期,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我把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 育以及建设良好的班集体作为主要目标。 二、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够: 1.熟练的数出 20 以

9、内的物体的个数,掌握 10 以内各数的组成,并能认、 读、写 010 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名称,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减法;会解 决一些实际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这些图形的特征和名称,并 能进行识别。 4.初步认识钟面,会认读整时和半时。 三、教材分析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数一数、比一比,10 以内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 分类。 1120 各数的认识, 认识钟表, 20 以内进位加法, 数学实践活动。 1根据标准调整了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更丰富的知识。 2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 素材。 3认

10、数和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的概念,达到计算熟 练。 4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初步建立数感。 5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 算。 6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 7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四、教学措施四、教学措施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学习的常规的培养和训练是保证教学质量的 前提。从摆放学习用品起,怎样听讲、怎样书写、怎样记作业,以及的简 单的检验作业的方法等都是学习习惯的内容。课堂上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 式,逐步引导学生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

11、表 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建立一个良好的开 端,以后的学习中仍应充分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将这一目标贯 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 2.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 学习活动,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努力体现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要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要不 断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自己去探索数学, 独立思考,并会产生与同伴交流的愿望,达到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 3.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 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课堂教学中,

12、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 而不是一味的求难、求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 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尽量注意使创设的情 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获得信息, 加深知识的理解。 4.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投影片等教学辅助手段创设生动的情境提供了方 便,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习惯。 5.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 习的方法,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五、其他方面五、其他方面 积极承担学校交给的工作和任务,与程爱梅老师结成师徒,共同学习,共 同提高。 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三)

13、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三) 一、学生情况分析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1)班共有学生人,其中男人,女人,一(2)班,共有学生人, 其中男人,女人,学生上课发言积极的学生不多,说话能力不是很强,也 不够完整,这学期着重培养学生说话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二、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 。基于儿童数数的经验,结合具体的情景认识 10 以内的数的意义,会认、会读、会写 010 的数,会用它们表示物体 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初步感受“数”与生 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第二

14、单元比较 。通过比较具体数量多少的数学活动,获得对“、 、”等符号的意义的理解,并会用这些符号表示 10 以内的数的大小; 经历比高矮、比轻重、比长短等实践操作或数学思考活动,体验“比”的 方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并在描述或倾听各自思考过程的交流中,体会学 会有条理的表示自己思想和学会倾听的重要性。 3、第三单元加减法一 。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 10 以内的加减算式, 并加以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初步感受加减法与生活的 密切联系;能正确口算 10 以内的加减法,掌握 10 以内数的分解与合成的 技能;通过整理加、减法算式,并探索其间规律性的活动,培养与发展数 感。 4、第七单元加减法

15、二 。经历表示 1120 的数的具体操作及其概 括过程,初步体会用十进制记数的位值原理,会数、读、写 20 日内数,掌 握它们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结合解决问题的活动,进行简单的、 有条理的思考;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学 会 20 以内的进位和退位,逐步的熟练口算 20 以内的加减法,并能解决简 单的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 性。 5、第八单元认识钟表 。结合日常作息时间,学会认读钟面上表示整时、 半时的时刻,了解记时的书写方法,并会用“快几时了”或“刚过几时” 等词语描述时间,经历简单而熟悉的操作活动,体验时间的长短,培养珍

16、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 。结合生动有趣的情境或活动,体会前、后、 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回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 相对位置,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2、第六单元认识物体 。通过对实物和模型的观察、操作、分类等活动, 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经验, 能直观辨认它们的形状是长方形、 正方形、 圆柱或球,能直观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圆柱或球等立体图形。 (三)统计与概率 1、第四单元分类 。结合日常生活中必须进行的分类活动,感受分类的 必要性, 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 排列和分类, 并在这些活动中体验活动结

17、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 性。 2、第九单元统计 。根据简单的现实的问题进行统计活动经历数据 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全过程,感受统计的必要性;结合实例,认 识统计表和形象统计图,会填补相应当图标;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 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的正文和习题中提供了许多适合一年级小学生的实践活动或小调 查。例如: 1、找一找,说一说。 “我找 3 个比我高的人” “我找 2 个和我同岁的人” “我 找” 2、说一说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 0。 3、说一说你在生活中发现的加法问题。 4、整理一下自己住的房间,向同伴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的。

18、 5、到图书馆或书店看一看,图书是怎么分类的,并与同伴说一说。 6、调查太阳刚升起,大约是几时?太阳刚落下,大约是几时?调查你们班 每个小组男生、女生人数,并试着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7、 调查你们班 10 名同学的上学情况。 (1) 乘车上学, 还是步行上学? (2) 结伴走还是单独走?等等 学生经历上述观察、调查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 的情感体验,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 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中的作用。 三、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点三、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点 (一)20 以内数的认识 20以内的数的认识分三个阶段来安排: 第一单元, 认

19、识10以内的数的意义, 第二单元,认识 10 以内的数的大小。这两个单元对后继的数的认识有迁移 作用;这部分教材编写的突出特点是结合生动具体的情境,通过观察、记 数、操作等教学活动,来呈现学习内容,让学生从中体验数的意义,感受 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对数的理解力。 (二)加减法的处理 1、不以 10 以内数的合成与分解作为学习加减法的逻辑起点,直接从学生 的生活经验出发,把学习加减计算与解决问题的过程结合起来,让学生亲 身经历从问题情境抽象出加减算式加以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从中理解加减 运算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2、 10以内的数的组成和分解虽然不再被作为10以内的加减法的逻辑起点, 但它仍是熟

20、练的口算 20 以内的加减法的有效手段。事实上,10 以内数的 合成分解与 10 以内数的加减法只存在描述数量关系的形式上的差异,并无 本质的区别。因此,教材不但没有削弱对数可分可合的认识,而且还创设 了丰富多彩的问题或游戏活动,不断强化数的分解与组成的意识。 3、加减法学习内容的编排有分有合,加减法的提前混编。加减法提前混编 的优点有:一是从一个问题情境即能提出加法问题,也能提出减法问题, 这样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二是有助于学生体会加法与减法存在某种关系, 从不同角度揭示相同的数量关系。三是从心理学角度看,加减编后学习内 容更富有变化和挑战,不至于因为内容单一而枯燥乏味。 4、体现算法的多样化

21、, ,给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算法与交流各自算法的时间 和空间。 (三)空间与图形的安排 1、确定物体的位置与顺序是建立空间观念的一项基本内容,确定位置与顺 序的方法很多,其中最基本的是会用前、后、上、下、左、右等词语进行 描述。 2、认识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也是建立空间观念的基本内容。第六单元所认 识的是四种最常见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长方形、正方形、圆柱和球。 (五)分类与统计的编排 分类的经验不仅是进行统计活动的必要基础,教学概念的学习本质上也是 一种分类的行为,所以认识物体始于对物体分类。 四、本册教材的教学建议四、本册教材的教学建议 (一)数学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数学教学必须遵循学生学习数

22、学的心理规律,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和数学 接受能力。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的教学应有实际背景,利用学生的经验, 使用学生可以接受的语言,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通过探索和考察数学概念 得出含义,使学生有机会讨论他们的想法。 (二)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为了避免小组学习流于形式,就必须用心培养学生交流技能。交流既有信 息输出,也有信息输入,所以加谈、倾听、阅读、书写是基本的交流技能; 此外对数学而言,交流还应具有描述的技能。 (三)紧扣数学活动的目的设计安排活动 数学教学活动是数学的教学,每一个教学活动都应该有明确的目的,而活 动本身有是实现目的的手段和过程。 (四)做练习、写作业是数学课堂

23、教学中巩固知识、习得技能的必要环节 五、教材的评价建五、教材的评价建议议 (一)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 要结合学习数学的过程评价学生对数学概念知识的理解。学生只有理解了 数学概念和它们的意义或解释,他们才能理解数学、有意义的“做数学” 。 (二)重视对学生初步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对解决问题的评价,首先应注意评价学生对问题的描述,即怎样把情境图 呈现的问题,用口头语言完整地描述出来。 (三)重视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的评价 对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的评价,主要通过课堂观察来收集有 关的信息,象他们参与班级讨论中,试图解决问题中,独立或小组学习中, 无时不在显示他们对数学

24、学习的情感与态度,能看出是否有信心,是否有 兴趣,是否乐于探究,是否有毅力,是否有好奇心,谁敢于质疑。 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四)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四) 一、学生情况分析一、学生情况分析 全班学生入学不久,这些孩子都聪明活泼,调皮可爱,每个人的思想, 品德都不成熟,处于形成的初步时期,有很强的可塑性。对于学校班级的 各项纪律、规定都不了解,心中集体主义观念还未形成,对学习更说不上 什么“勤奋、钻研、细心”的精神,学习目的还未明确,还未养成良好的 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但一年级孩子学习习惯正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在 本学期,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我把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建设

25、 良好的班集体作为主要目标。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二、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 。基于儿童数数的经验,结合具体的情景认识 10 以内的数的意义,会认、会读、会写 010 的数,会用它们表示物体 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初步感受“数”与生 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第二单元比较 。通过比较具体数量多少的数学活动,获得对“、 =”等符号的意义的理解,并会用这些符号表示 10 以内的数的大小;经历比 高矮、比轻重、比长短等实践操作或数学思考活动,体验“比”的方法的 多样性与合理性;并在描述或倾听各自思

26、考过程的交流中,体会学会有条理 的表示自己思想和学会倾听的重要性。 3、第三单元加减法一 。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 10 以内的加减算式, 并加以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初步感受加减法与生活的 密切联系;能正确口算 10 以内的加减法,掌握 10 以内数的分解与合成的技 能;通过整理加、减法算式,并探索其间规律性的活动,培养与发展数感。 4、第七单元加减法二 。经历表示 1120 的数的具体操作及其概 括过程,初步体会用十进制记数的位值原理,会数、读、写 20 日内数,掌 握它们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结合解决问题的活动,进行简单的、 有条理的思考;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会

27、算法的多样性,学会 20 以内的进位和退位,逐步的熟练口算 20 以内的加减法,并能解决简单的 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5、第八单元认识钟表 。结合日常作息时间,学会认读钟面上表示整时、 半时的时刻,了解记时的书写方法,并会用“快几时了”或“刚过几时” 等词语描述时间,经历简单而熟悉的操作活动,体验时间的长短,培养珍 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 。结合生动有趣的情境或活动,体会前、后、 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回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 相对位置,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2、第六单元认识

28、物体 。通过对实物和模型的观察、操作、分类等活动, 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经验, 能直观辨认它们的形状是长方形、 正方形、 圆柱或球,能直观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圆柱或球等立体图形。 (三)统计与概率 1、第四单元分类 。结合日常生活中必须进行的分类活动,感受分类的 必要性, 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 排列和分类, 并在这些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 性。 2、 第九单元 统计 。 根据简单的 divide;现实的问题进行统计活动 divide; 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全过程,感受统计的必要性;结合实 例,认识统计表和形象统计图,会

29、填补相应当图标;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 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的正文和习题中提供了许多适合一年级小学生的实践活动或小调 查。例如: 1、找一找,说一说。 “我找 3 个比我高的人” “我找 2 个和我同岁的人” “我 找” 2、说一说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 0。 3、说一说你在生活中发现的加法问题。 4、整理一下自己住的房间,向同伴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的。 5、到图书馆或书店看一看,图书是怎么分类的,并与同伴说一说。 6、调查太阳刚升起,大约是几时?太阳刚落下,大约是几时?调查你们班每 个小组男生、女生人数,并试着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7、调查你们班 1

30、0 名同学的上学情况。(1)乘车上学,还是步行上学?(2)结 伴走还是单独走?等等 学生经历上述观察、调查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 的情感体验,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 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中的作用。 三、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点三、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点 (一)20 以内数的认识 20以内的数的认识分三个阶段来安排: 第一单元, 认识10以内的数的意义, 第二单元,认识 10 以内的数的大小。这两个单元对后继的数的认识有迁移 作用;这部分教材编写的突出特点是结合生动具体的情境, 通过观察、 记数、 操作等教学活动,来呈现学习内容,让学生从

31、中体验数的意义,感受数与 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对数的理解力。 (二)加减法的处理 1、不以 10 以内数的合成与分解作为学习加减法的逻辑起点,直接从学生 的生活经验出发,把学习加减计算与解决问题的过程结合起来,让学生亲 身经历从问题情境抽象出加减算式加以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从中理解加减 运算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2、 10以内的数的组成和分解虽然不再被作为10以内的加减法的逻辑起点, 但它仍是熟练的口算 20 以内的加减法的有效手段。事实上,10 以内数的合 成分解与 10 以内数的加减法只存在描述数量关系的形式上的差异,并无本 质的区别。因此,教材不但没有削弱对数可分可合的认识,而且还创设了 丰

32、富多彩的问题或游戏活动,不断强化数的分解与组成的意识。 3、加减法学习内容的编排有分有合,加减法的.提前混编。加减法提前混 编的优点有: 一是从一个问题情境即能提出加法问题, 也能提出减法问题, 这样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二是有助于学生体会加法与减法存在某种关系, 从不同 角度揭示相同的数量关系。三是从心理学角度看,加减编后学习内容更富 有变化和挑战,不至于因为内容单一而枯燥乏味。 4、体现算法的多样化,给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算法与交流各自算法的时间和 空间。 (三)空间与图形的安排 1、确定物体的位置与顺序是建立空间观念的一项基本内容,确定位置与顺 序的方法很多,其中最基本的是会用前、后、上、下、左

33、、右等词语进行 描述。 2、认识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也是建立空间观念的基本内容。第六单元所认 识的是四种最常见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长方形、正方形、圆柱和球。 (五)分类与统计的编排 分类的经验不仅是进行统计活动的必要基础,教学概念的学习本质上也是 一种分类的行为,所以认识物体始于对物体分类。 四、本册教材的教学建议 (一)数学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数学教学必须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和数学 接受能力。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的教学应有实际背景,利用学生的经验, 使用学生可以接受的语言,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通过探索和考察数学概念 得出含义,使学生有机会讨论他们的想法。 (二)要逐步

34、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为了避免小组学习流于形式,就必须用心培养学生交流技能。交流既有信 息输出,也有信息输入,所以加谈、倾听、阅读、书写是基本的交流技能; 此外对数学而言,交流还应具有描述的技能。 (三)紧扣数学活动的目的设计安排活动 数学教学活动是数学的教学,每一个教学活动都应该有明确的目的,而活 动本身有是实现目的的手段和过程。 (四)做练习、写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巩固知识、习得技能的必要环节 五、教材的评价建议五、教材的评价建议 (一)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 要结合学习数学的过程评价学生对数学概念知识的理解。学生只有理解了 数学概念和它们的意义或解释,他们才能理解数学、有意义

35、的“做数学” 。 (二)重视对学生初步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对解决问题的评价,首先应注意评价学生对问题的描述,即怎样把情境图 呈现的问题,用口头语言完整地描述出来。 (三)重视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的评价 对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的评价,主要通过课堂观察来收集有 关的信息,象他们参与班级讨论中,试图解决问题中,独立或小组学习中, 无时不在显示他们对数学学习的情感与态度,能看出是否有信心,是否有 兴趣,是否乐于探究,是否有毅力,是否有好奇心,谁敢于质疑。 六、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 20 以内数的加减法和比大小以及有关计算的生活中的实际 问题。 教学难点:物体的认识,位

36、置与顺序以及时间的认识。 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五)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五) 一、教学内容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 以内数的认识和 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 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 以内的进位 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 10 以内的加减法和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这 两部分内容和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 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 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

37、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 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 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 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 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 20 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 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 10 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 020 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 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 10 以内的减法。 3

38、、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 、 “” 、 “” ,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三、教学重难点 10 以内的加减法和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 四、教学措施四、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

39、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简单地把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 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应该 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为了让学生从已有经 验出发,主动建构、理解数学概念,获得数学方法,发展用数学进行交流、 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时应该: (1)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 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有关的数学知识。 (2)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 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3)安排了“生活中的数”等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 数学,初步感受数学与日

40、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提供了素 材。 (4)设计了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 兴趣与动机。 (5)联系儿童实际、根据学生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认数与计算相结合,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数和计算的知识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是紧密联系 着的。认数是计算的前提,计算又有助于加深对数的认识。对初入学的儿 童来说, 采取逐步扩大数的范围, 同时结合数的认识学习一些基本的计算, 比较容易理解,也有利于巩固所学的计算。 3、重视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 感。 数概念的建立, 对儿童学习数学是非常重

41、要的, 是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 大多数儿童入学时都已经会数甚至会读、写 20 以内的各数,但是对于数的 概念未必清楚。因此在每一段认数教学中,都要教学数的基数含义、数的 顺序、数的大小比较、数的序数含义、数的组成等内容。同时注意体现知 识的形成过程。 4、 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 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例题中呈现多种计算方法,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教师不急 于评价各种算法的优劣,保护学生的自主发现的积极性,尊重学生自主的 选择。注意体现因题而异可以采用不同的算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比较 各种算法的特点,选择适合于自己的计算方法。 5、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

42、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儿童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与图形和空间有关,入学前已经有了 一些关于物体形状和图形的感性经验。小学低年级的几何教学,主要目的 在于帮助学生逐步发展起空间观念。因此,教学时应该注意利用儿童已有 的经验,通过大量、丰富的观察、操作、游戏等活动,丰富学生对物体的 形状和图形的感性认识,体验图形的一些特征,激发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 知识的兴趣。使学生在大量感知的过程中,逐步体会什么是空间与图形, 利用这些知识我们能做什么,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数学是为了能用它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 教学最主要的目

43、的之一。为此,通过数学活动使学生了解数学与现实生活 的广泛联系,初步学习用数学解决问题,逐步获得数学的思想方法,形成 初步的应用数学的意识。 7、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注重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要点之一。小学 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培养数学能力,而且应该尽 量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与用途。基于这一观点,让学生参与一定的 含有数学问题的实际活动,在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中应用数学,就成为培 养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措施。同时,从儿童认识的发生、发展规律 来看,儿童是通过活动在其心理结构和周围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中构建 知识的

44、。积极主动的活动是儿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 8、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努力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 情况,在设计教学过程中,要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给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主要表现在: (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要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自 主探索、合作交流,要不断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激励每一 个学生自己去探索数学,独立思考,并会产生与同伴交流的愿望,达到获 得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 (2)尽量注意使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引导 学生认真观察、获

45、得信息,加深知识的理解。 (3)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投影片等教学辅助手段创设生动的情境提供了 方便。 五、教具和学具五、教具和学具 1.实物(动物、水果等)图画卡片、数字卡片、符号(等号、大于号、小 于号) 、图形卡片这些都可以供学生认数、计算和分类等内容时操作用。 2.口算练习卡片。 3.20以内加法和10以内减法的计算圆盘这是为使学生达到计算熟练用的学 具。 4.数的组成练习卡片这是为使学生掌握数的组成的练习材料。 5.计数器这是演示 20 以内的数和计算用的一种教具。 6.绒板这是用来演示数数、计算和分类等内容用的教具。 7.钟面。 8.方木块可以用来数数和演示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9.

46、小棒本学期每个学生要准备 20 根小棒。 10.数位表教学 11-20 各数的认识时用。 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六)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六) 一、班级情况。一、班级情况。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刚从幼儿园跨入小学的学生生活,他们对小学生 活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好学,大多数人思维 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乐于参加各种数学学习活动,有一定的学习 习惯,对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 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也有一部分学生学习能力差, 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对数学有着一定的求知欲,所以在本学期的数学 课上,要培养学生对

47、数学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善于思考,乐于思考,不怕 错误,具有问题意识,锻炼他们的思维、口头叙述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 力,培养学生快乐学数学的心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少数同学能 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 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所以培养 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本册教学工作的重要工作。 二、教材分析。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 以内的数的认识和加减 法,认识图形,分与合,1120 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 以内的进位加 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本册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

48、容。 在认识 10 以内的数之前, 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 10 以内加、减 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 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 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 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 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 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习数 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 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 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 合理的认识结构 三、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 (包括知识、智能、情意包括知识、智能、情意) )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结合现实场景,经历数数并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 20 以内的数;联系实 际问题认识加法和减法,探索 10 以内的加、减法以及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 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应的加、减计算;能应用所学的计算解决简单的 求和与求剩余(或另一部分)的实际问题。(2)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长短、高 矮;联系生活经验初步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通过观察、比较,直 观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小学数学 > 教学计划 > 一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