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人教版九年级下数学全册教案

上传人:理想 文档编号:157022 上传时间:2020-10-14 格式:DOCX 页数:75 大小:1.6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人教版九年级下数学全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2020年人教版九年级下数学全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2020年人教版九年级下数学全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2020年人教版九年级下数学全册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2020年人教版九年级下数学全册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 数学教案数学教案 九年级九年级 下册下册 第二十六章第二十六章 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 26261 11 1 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反比例函数的意义(1 1 课时)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并会用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 3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 二、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函数解析式 难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三、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问题:电流 I、电阻 R、电压 U 之间满足关系式 U=IR

2、,当 U220V 时, (1)你能用含有 R 的代数式表示 I 吗? (2)利用写出的关系式完成下表: R/ 20 40 60 80 100 I/A 当 R 越来越大时,I 怎样变化?当 R 越来越小呢? (3)变量 I 是 R 的函数吗?为什么? 概念: 如果两个变量x,y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0(kk x k y为常数,的形式, 那么 y 是 x 的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 x 不能为零。 (二) 、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1.一个矩形的面积为 20 2 cm,相邻的两条边长分别为 x cm 和 y cm。那么变 量 y 是变量 x 的函数吗?为什么? 2.某村有耕地 346.2 公顷,

3、人数数量 n 逐年发生变化,那么该村人均占有 耕地面积 m(公顷/人)是全村人口数 n 的函数吗?为什么? (三) 、举例应用、创新提高: 例 1 (补充)下列等式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 (1) 3 x y (2) x y 2 (3)xy21 (4) 2 5 x y(5)3 1 x y 例 2 (补充)当 m 取什么值时,函数 2 3 )2( m xmy 是反比例函数? (四) 、随堂练习 1苹果每千克 x 元,花 10 元钱可买 y 千克的苹果,则 y 与 x 之间的函数关 系式为 2若函数 2 8 )3( m xmy 是反比例函数,则 m 的取值是 (五) 、小结:谈谈你的收获 (六) 、

4、布置作业 (七) 、板书设计 26261 11 1 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例: 2、会用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 练习: 四、教学反思: 26261 12 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1 1)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体会并了解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意义 2、能描点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3、通过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分析,探索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性质。 重点与难点:重点与难点: 重点:会作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探索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主要性质。 难点:探索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主要性质。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课堂引入 提问: 1一次函数 ykxb(k、b

5、 是常数,k0)的图象是什么?其性 质有哪些?正比例函数 ykx(k0)呢? 2画函数图象的方法是什么?其一般步骤有哪些?应注意什么? 二、探索新知: 探索活动 1 反比例函数 x y 6 与 x y 6 的图象 探索活动 2 反比例函数 x y 6 与 x y 6 的图象有什么共同特征? 三、应用举例: 例 1 (补充)已知反比例函数 3 2 ) 1( m xmy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求 m 值,并指出在每个象限内 y 随 x 的变化情况? 例 2 (补充)如图,过反比例函数 x y 1 (x0) 的图象上任意两点 A、B 分别作 x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 为 C、D,连接 OA、OB,设AO

6、C 和BOD 的面积分别 是 S1、S2,比较它们的大小,可得( ) (A)S1S2 (B)S1S2 (C)S1S2 (D)大小关系不能确定 四、随堂练习 1已知反比例函数 x k y 3 ,分别根据下列条件求出字母 k 的取值范围 (1)函数图象位于第一、三象限 (2)在第二象限内,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 2反比例函数 x y 2 ,当 x2 时,y ;当 x2 时;y 的取值范围是 ;当 x2 时;y 的取值范围是 3.已知反比例函数,当时,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求 函数关系式 五、小结:谈谈你的收获 六、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 26261 12 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反比例函

7、数的图象和性质(1 1) 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例: 2、反比例函数的主要性质 练习: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yaxa ()2 2 6 x 0 26261 12 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2 2)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及其图象与性质 2能灵活运用函数图象和性质解决一些较综合的问题 3深刻领会解析式与图象之间联系,体会数形结合及转化思想方法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并能利用它们解决一些综合问题 难点:学会从图象上分析、解决问题,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什么是反比例函数? 2反比例

8、函数的图象是什么?有什么性质? (二)应用举例: 例 1 (补充)若点 A(2,a) 、B(1,b) 、C(3,c)在反比例函数 x k y (k0)图象上,则 a、b、c 的大小关系怎样? 例 2 (补充)如图,一次函数 ykxb 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 x m y 的图 象交于 A(2,1) 、B(1,n)两点 (1)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 根据图象写出一次函数的值大于反比例函数 的值的 x 的取值范围 例 3:已知变量 y 与 x 成反比例,且当 x=2 时 y=9,写出 y 与 x 之间的函数解析 式和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三)随堂练习: 1.当质量一定时,二氧化碳的体积

9、V 与密度 p 成反比例。且 V=5m 3时, p=198kgm 3 (1)求 p 与 V 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求 V=9m 3时,二氧化碳的密度。 2、已知反比例函数 y=k/x(k0)的图像经过点(4,3) ,求当 x=6 时, y 的值。 (四)小结:谈谈你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26261 12 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2 2) 1、反比例函数及其图象与性质 例: 2、综合的问题 练习: 四、教学反思: 26.2 26.2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第一、二课时)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第一、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

10、灵活运用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经历“实际问题建立模型拓展应用”的过程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的能力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运用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从实际问题中寻找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数学模型,教学时注意分析过 程,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三、教学过程 (一)提问引入、创设情景 活动一:某校科技小组进行野外考察,途中遇到一片十几米宽的烂泥湿地,为 了安全,迅速通过这片湿地,他们沿着路线铺了若干块木板,构筑成一条临时 通道,从而顺利完成的任务的情境。 (1) 当人和木板对湿地的压力一定时,随着木板面积 S(m 2)的变化,人

11、和木 板对地面的压强 P(Pa)将如何变化? (2) 如果人和木板反湿地的压力合计 600N,那么 P 是 S 的反比例函数吗?为 什么? (3) 如果人和木板对湿地的压力合计为 600N,那么当木板面积为 0.2m 2时,压 强是多少? 活动二:某煤气公司要在地下修建一个容积为 10 4m3的圆柱形煤气储存室。 (1)储存室的底面积 S(单位:m 2)与其深度 d(单位:m)有怎样的函数关系? (2)公司决定把储存室的底面积 S 定为 500 m 2,施工队施工时应该向下掘进多 深? (3)当施工队施工的计划掘进到地下 15m 时,碰到了岩石,为了节约资金,公 司临时改设计,把储存室的深改为

12、 15m,相应的,储存室的底面积改为多少才能 满足需要。 (保留两位小数)? (二)应用举例、巩固提高 例 1 近视眼镜的度数 y(度)与焦距 x(m)成反比例,已知 400度近视眼 镜镜片的焦距为 0.25m (1)试求眼镜度数 y 与镜片焦距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求 1 000 度近视眼镜镜片的焦距 例2如图所示是某一蓄水池每小时的排水量V (m 3/h) 与排完水池中的水所用的时间 t (h) 之间的函数关系图 象 (1)请你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求出此蓄水池的蓄水量; (2)写出此函数的解析式; (3)若要 6h 排完水池中的水,那么每小时的排水量应该是多少? (4)如果每小时排

13、水量是 5 000m 3,那么水池中的水将要多少小时排完? (三)课堂练习: 1A、B 两城市相距 720 千米,一列火车从 A 城去 B 城 (1)火车的速度 v(千米/时)和行驶的时间 t(时)之间的函数关系 是 v= 720 t (2)若到达目的地后,按原路匀速原回,并要求在 3 小时内回到 A 城, 则返回的速度不能低于 240 千米/小时 2有一面积为 60 的梯形,其上底长是下底长的 1 3 ,若下底长为 x,高 为 y,则 y 与 x 的函数关系是 y= 90 x (四)小结:谈谈你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26.2 26.2 实际问题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与反比例函

14、数 1、反比例函数性质 例: 2、实际问题 练习: 四、教学反思: 26.2 26.2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第三、四课时)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第三、四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2、进一步理解反比例函数关系式的构造,掌握用反比例函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 题 3、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的能力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构建反比例函数的数学模型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公元前 3 世纪,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发现了著名的“杠杆定律” :若两物 体与支点的距离反比于其重量,则杠杆平衡也可这样描述:阻力阻力臂 动力动力臂 为此,他留下

15、一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问题:小伟想用撬棍撬动一块大石头,已知阻力和阻力臂不变,分别是 1200N 和 0.5m (1)动力 F 和动力臂 L 有怎样的函数关系?当动力臂为 1.5m 时,撬动石 头至少要多大的力? (2)若想使动力 F 不超过第(1)题中所用力的一半,则动力臂至少要加 长多少? 思考 你能由此题,利用反比例函数知识解释:为什么使用撬棍时,动力 臂越长越省力? 联想 物理课本上的电学知识告诉我们:用电器的输出功率 P(瓦)两端的 电压 U (伏) 、 用电器的电阻 R (欧姆) 有这样的关系 PR= u 2 , 也可写为 P= 2 u

16、 R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例:在某一电路中,电源电压 U 保持不变,电流 I(A)与电阻 R()之间 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 (1)写出 I 与 R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 (2)结合图象回答:当电路中的电流不超过 12A 时, 电路中电阻 R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四)课堂跟踪反馈 1在一定的范围内,某种物品的需求量与供应量成反比例现已知当需 求量为 500 吨时,市场供应量为 10 000 吨,试求当市场供应量为 16000吨时 的需求量是 312.5 吨 2某电厂有 5 000 吨电煤 (1)这些电煤能够使用的天数 x(天)与该厂平均每天用煤吨数 y(吨) 之间的函数关系是 y= 5000

17、x ; (2)若平均每天用煤 200 吨,这批电煤能用是 25 天; (3)若该电厂前 10 天每天用 200 吨,后因各地用电紧张,每天用煤 300 吨,这批电煤共可用是 20 天 (五)小结:谈谈你的收获 (六)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 26.2 26.2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 1、反比例函数性质 例: 2、实际问题 练习: 四、教学反思: 第第 2626 章章 反比例函数复习(反比例函数复习(2 2 课时)课时) 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 1能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并根据图象和解析式掌握反比例函数的主要 性质 2反思在具体问题中探索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理解反比例

18、函数的 概念,领会反比例函数作为一种教学模型的意义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感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体 会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 二、重难点二、重难点 1重点:掌握反比例函数概念、图象和主要性质 2难点:应用反比例函数、结合几何、代数知识解决综合性问题 三、教学过程三、教学过程 (一)学法解析(一)学法解析 1认知起点:在学习了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重温, 回顾 2知识线索: 3学习方式:采取综合学习,分类归纳的方式,借助投影仪,结合数形 思想进行深入探究 (二)回顾交流,反思提炼(二)回顾交流,反思提炼 问题提出: 1反比例函数有哪些概念?试举例说明 2谈谈

19、函数 y= 3 x 与 y=- 3 x 的图象的联系和区别 学生活动:归纳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一般地,y= k x (k 为常数,k0) 叫做反比例函数 教师引导: (1)反比例函数的等价形式为 y= k x y=kx -1(k0) xy=k(k 0)变量 y 与 x 成反比例,比例系数为 k (2)判断两个变量是否是反比例函数关系有两种方法: 方法 1,按照反比例函数定义判断; 方法 2,看两个变量的乘积是否为定值 3课堂演练: (1) 矩形面积是 60cm 2, 这时底 ycm 和高 xcm 之间的关系是反比例函数吗? 是,y= 60 x (2)在匀速直线运动中,路程 s、时间 t、速度 v

20、 三者之间当路程 s 一定 时, 时间 t 与速度 v 的关系是怎样的关系?反比例函数关系, t= s v (s 是常数) (3)下列函数中,反比例函数是(B) Ay=- 9 . 34 x B y x Cy=-x+7 Dy=-x 2-1 (4)设菱形的面积为 48cm 2,两条对角线分别为 xcm 和 ycm, 求 y 与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y= 96 x ) 求当其中一条对角线 x=6cm,另一条对角线 y 的长 问题提出: 1观察上述反比例函数(y=- 3 x ,y= 3 x )的图象,回答下面问题: (1)反比例函数图象是怎样的曲线?(双曲线) (2)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应注意什么

21、?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不是直线, “两点法”是不能画的;点选的越多画 图越精确;画图注意对称性、无限延伸 (3)反比例函数具有哪些性质? 2课堂演练 (1)在函数 y= 2 1m x (m 为常数)的图象上有三点(-1,y1) , (- 1 4 ,y2) , ( 1 2 ,y3) ,则函数值 y1,y2,y3的大小关系是(D) Ay2y3y1 By3y2y1 Cy1y3y2 Dy3y1y2 (2)如图,A,B 是函数 y= 1 x 的图象上交于原点 O 对称的任意两点,ACy 轴,BCx 轴,ABC 的面积 S,则选(C) AS=1 B1S2 (三)综合应用,提升能力(三)综合应用,提升能力 1

22、已知 y=y1+y2,y1与 x+1 成正比例,y2与 x 2成反比例,并且 x=1 时,y=1; x=3时,y2=23+1,求 x= 1 3 时 y 的值 (四)随堂练习,巩固深化四)随堂练习,巩固深化 2如图,过双曲线 y= 2 x 上两点 A、B 分别作 x 轴、 y 轴的垂线,若矩形 ADOC与矩形 BFOE 的面积分别为 S1、S2,则 S1与 S2的关系是什么? (五)小结:谈谈你的收获 (六)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 第第 2626 章章 反比例函数复习反比例函数复习 1、知识点 例: 2、实际问题 练习: 四、教学反思: 教学时间教学时间 课题课题 27.1 图形的相似(一)图

23、形的相似(一) 课型课型 新授课 教教 学学 目目 标标 知知 识识 和和 能能 力力 1 理解并掌握两个图形相似的概念 2 了解成比例线段的概念,会确定线段的比 过过 程程 和和 方方 法法 情情 感感 态态 度度 价值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相似图形的概念与成比例线段的概念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成比例线段概念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教师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学生 “五个一” 课课 堂堂 教教 学学 程程 序序 设设 计计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课堂引入课堂引入 1 (1)请同学们看黑板正上方的五星红旗,五星红旗上的大五角星与小五角星他们 的形状、 大小有什么关系?再如下图的两个画面, 他们的形状

24、、 大小有什么关系(还 可以再举几个例子) (2)教材 P24.引入 (3)相似图形概念:把形状相同的图形说成是相似图形 (强调:见前面) (4)让学生再举几个相似图形的例子 (5)讲解例 1 2问题:如果把老师手中的教鞭与铅笔,分别看成是两条线段 AB 和 CD,那么这 两条线段的长度比是多少? 归纳:两条线段的比,就是两条线段长度的比 3成比例线段:对于四条线段 a,b,c,d,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比与另两条线段的比相 等,如 d c b a (即 ad=bc) ,我们就说这四条线段是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注意】 (1)两条线段的比与所采用的长度单位没有关系,在计算时要注意 统一单位;

25、 (2)线段的比是一个没有单位的正数; (3)四条线段 a,b,c,d 成比例,记 作 d c b a 或 a:b=c:d; (4)若四条线段满足 d c b a ,则有 ad=bc 例题讲解例题讲解 例 1 (补充: 选择题) 如图, 下面右边的四个图形中, 与左边的图形相似的是 ( ) 分析:因为图 A 是把图拉长了,而图 D 是把图压扁了,因此它们与左图都不相 似;图 B 是正六边形,与左图的正五边形的边数不同,故图 B 与左图也不相似;而 图 C 是将左图绕正五边形的中心旋转 180 后,再按一定比例缩小得到的,因此图 C 与左图相似,故此题应选 C. 例 2(补充)一张桌面的长 a=

26、1.25m,宽 b=0.75m,那么长与宽的比是多少? (1)如果 a=125cm,b=75cm,那么长与宽的比是多少? (2)如果 a=1250mm,b=750mm,那么长与宽的比是多少? 解:略 ( 3 5 b a ) 小结:上面分别采用 m、cm、mm 三种不同的长度单位,求得的 b a 的值是相等 的,所以说,两条线段的比与所采用的长度单位无关,但求比时两条线段的长度单 位必须一致 例 3(补充)已知:一张地图的比例尺是 1:32000000,量得北京到上海的图上距 离大约为 3.5cm,求北京到上海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 km? 分析:根据比例尺= 实际距离 图上距离 ,可求出北京到上

27、海的实际距离 解: 略 答:北京到上海的实际距离大约是1120 km 课堂练习课堂练习 1教材 P25 的观察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上幼儿园时的照片和初中毕业时的照片相似. B商店新买来的一副三角板是相似的. C所有的课本都是相似的. D国旗的五角星都是相似的. 3如图,请测量出右图中两个形似的长方形的长和宽, (1)(小) 长是_cm, 宽是_cm; (大) 长是_cm, 宽是_cm; (2) (小) 长 宽 ; (大) 长 宽 (3)你由上述的计算,能得到什么结论吗? (答:相似的长方形的宽与长之比相等) 4 在比例尺是1:8000000的 “中国政区” 地图上, 量得福州与上

28、海之间的距离时7.5cm, 那么福州与上海之间的实际距离是多少? 5AB 两地的实际距离为 2500m,在一张平面图上的距离是 5cm,那么这张平面地 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作业作业 设计设计 必做必做 教科书 P27:1、4 选做选做 教科书 P29:8 教教 学学 反反 思思 教学时间教学时间 课题课题 27.1 图形的相似(二)图形的相似(二) 课型课型 新授课 教教 学学 目目 标标 知知 识识 和和 能能 力力 1知道相似多边形的主要特征,即: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相等 2会根据相似多边形的特征识别两个多边形是否相似,并会运用其性质进行相关的计 算 过过 程程 和和 方方

29、法法 情情 感感 态态 度度 价值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相似多边形的主要特征与识别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运用相似多边形的特征进行相关的计算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教师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学生 “五个一” 课课 堂堂 教教 学学 程程 序序 设设 计计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一、课堂引入一、课堂引入 1 如图的左边格点图中有一个 四边形,请在右边的格点图 中画出一个与该四边形相似 的图形 2 问题:对于图中两个相似的 四边形,它们的对应角,对 应边的比是否相等 3 【结论】 : (1)相似多边形的特征: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相等相似多边形的特征: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相等

30、反之,如果两个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相等,那么这两个多边形相 似 (2)相似比:相似多边形对应边的比称为相似比 问题:相似比为 1 时,相似的两个图形有什么关系? 结论:相似比为 1 时,相似的两个图形全等,因此全等形是一种特殊的相似形 二、例题讲解二、例题讲解 例 1(补充) (选择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相似 B所有的矩形都相似 C所有的菱形都相似 D所有的正方形都相似 分析:A 中平行四边形各角不一定对应相等,因此所有的平行四边形不一定都 相似,故 A 错;B 中矩形虽然各角都相等,但是各对应边的比不一定相等,因此所 有的矩形不一定都相似,故 B 错;C

31、中菱形虽然各对应边的比相等,但是各角不一 定对应相等,因此所有的菱形不一定都相似,故 C 也错;D 中任两个正方形的各角 都相等,且各边都对应成比例,因此所有的正方形都相似,故 D 说法正确,因此此 题应选 D 例 2(教材 P26 例题) 分析:求相似多边形中的某些角的度数和某些线段的长,可根据相似多边形的 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相等来解题,关键是找准对应角与对应边,从而列出正确 的比例式 解:略 例 3(补充) 已知四边形ABCD与四边形 A1B1C1D1相似, 且A1B1:B1C1:C1D1:D1A1=7:8:11:14, 若四边形 ABCD 的周长为 40,求四边形 ABCD 的各边的

32、长 分析:因为两个四边形相似,因此可根据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边的比相等来解题 解:略 三、课堂练习三、课堂练习 1教材P27练习2、3 2 (选择题)ABC 与DEF 相似,且相似比是 3 2 ,则DEF 与ABC 与的相似 比是( ) A 3 2 B 2 3 C 5 2 D 9 4 4 (选择题)下列所给的条件中,能确定相似的有( ) (1)两个半径不相等的圆; (2)所有的正方形; (3)所有的等腰三角形; (4)所有 的等边三角形; (5)所有的等腰梯形; (6)所有的正六边形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5已知四边形 ABCD 和四边形 A1B1C1D1相似,四边形 ABCD 的最长边

33、和最短 边的长分别是 10cm 和 4cm,如果四边形 A1B1C1D1的最短边的长是 6cm,那么 四边形 A1B1C1D1中最长的边长是多少? 作业作业 设计设计 必做必做 教科书 P27:2、3 选做选做 教科书 P28:5、6、7 教学教学 反思反思 教学时间教学时间 课题课题 27.2.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一)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一) 课型课型 新授课 教教 学学 目目 标标 知知 识识 和和 能能 力力 掌握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条件(三个角对应相等,三条边的比对应相等,则两个三角 形相似)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和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 和其它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

34、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过过 程程 和和 方方 法法 经历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探索过程, 体验分析归纳得出数学结论的过程, 进一步发展学生 的探究、交流能力 情情 感感 态态 度度 价值观价值观 会运用“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条件”和“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相似三角形的定义与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的应用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教师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学生 “五个一” 课课 堂堂 教教 学学 程程 序序 设设 计计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一、课堂引入一、课堂引入 1复习引入 (1)相似多边形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在相似多边形中,最简单的

35、就是相似三角形 在 ABC 与 ABC中, 如果A=A, B=B, C=C, 且k AC CA CB BC BA AB 我们就说ABC 与ABC相似,记作ABCABC,k 就是它 们的相似比 反之如果ABCABC, 则有A=A, B=B, C=C, 且 AC CA CB BC BA AB (3)问题:如果 k=1,这两个三角形有怎样的关系? 2教材 P31 的思考,并引导学生探索与证明 3 【归纳】 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它两边相交,所构成的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它两边相交,所构成的 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二、例题讲解二、例

36、题讲解 例 1(补充)如图ABCDCA,ADBC, B=DCA (1)写出对应边的比例式; (2)写出所有相等的角; (3)若 AB=10,BC=12,CA=6求 AD、DC 的长 分析:可类比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对应角的关系来寻找相似三角形中的对应元 素对于(3)可由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相等求出 AD 与 DC 的长 解:略(AD=3,DC=5) 例 2 (补充) 如图, 在ABC 中, DEBC, AD=EC, DB=1cm, AE=4cm,BC=5cm,求 DE 的长 分析:由 DEBC,可得ADEABC,再由相似三角 形的性质,有 AC AE AB AD ,又由 AD=EC 可求出 AD

37、 的长,再根据 AB AD BC DE 求出 DE 的长 解:略( 3 10 DE ) 三、课堂练习三、课堂练习 1 (选择)下列各组三角形一定相似的是( ) A两个直角三角形 B两个钝角三角形 C两个等腰三角形 D两个等边三角形 2 (选择)如图,DEBC,EFAB,则图中相似三角形一 共有( ) A1 对 B2 对 C3 对 D4 对 3如图,在ABCD 中,EFAB,DE:EA=2:3,EF=4,求 CD 的长 (CD= 10) 作业作业 设计设计 必做必做 教科书 P42:4、5 选做选做 教教 学学 反反 思思 教学时间教学时间 课题课题 27.2.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二)相似三角

38、形的判定(二) 课型课型 新授课 教教 学学 目目 标标 知知 识识 和和 能能 力力 初步掌握“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以及“两组对应边的 比相等且它们的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 过过 程程 和和 方方 法法 经历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探索过程,体验用类比、实验操作、分析归纳得出数学结论的过 程; 通过画图、 度量等操作, 培养学生获得数学猜想的经验, 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 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 情情 感感 态态 度度 价值观价值观 能够运用三角形相似的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掌握两种判定方法,会运用两种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

39、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1)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归纳、证明; (2)会准确的运用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条件来判定三角形是否相似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教师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学生 “五个一” 课课 堂堂 教教 学学 程程 序序 设设 计计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一、课堂引入一、课堂引入 1复习提问: (1) 两个三角形全等有哪些判定方法? (2) 我们学习过哪些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 (3) 全等三角形与相似三角形有怎样的关系? (4) 如图,如果要判定ABC 与ABC相似,是不是一定需要一一验证所有的对 应角和对应边的关系? 2 (1)提出问题:首先,由三角形全等的 SSS 判定方法,我们会想如果一个三角形 的

40、三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能否判定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呢? (2)带领学生画图探究; (3) 【归纳】 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 1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组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组对应对应边的比相等,边的比相等, 那么这两那么这两 个三角形相似个三角形相似 3 (1)提出问题:怎样证明这个命题是正确的呢? (2)教师带领学生探求证明方法 4用上面同样的方法进一步探究三角形相似的条件: (1)提出问题:由三角形全等的 SAS 判定方法,我们也会想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 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能否判定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呢? (2)让学生画图,自主展开探究活动

41、 (3) 【归纳】 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 2 两个三角形的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且它们的夹角两个三角形的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且它们的夹角 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二、例题讲解二、例题讲解 例 1(教材 P33 例 1) 分析: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可以根据已知条件,看是不是符合相似三角 形的定义或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对于(1)由于是已知一对对应角相等及四条边 长, 因此看是否符合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 2 “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且它们的夹角相 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对于(2)给的几个条件全是边,因此看是否符合三角形相 似的判定方法 1“三组对应

42、边的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即可,其方法是通过计算 成比例的线段得到对应边 B C A A B C 解:略 例 2 (补充)已知:如图,在四边形 ABCD 中, B=ACD,AB=6,BC=4,AC=5,CD= 2 1 7,求 AD 的长 分析:由已知一对对应角相等及四条边长,猜想应用“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且 它们的夹角相等”来证明计算得出 AC CD CD AB ,结合B=ACD,证明ABC DCA,再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得出关于 AD 的比例式 AD AC AC CD ,从而求出 AD 的长 解:略(AD= 4 25 ) 三、课堂练习三、课堂练习 1教材 P34:1、2、3 2 如果在ABC

43、 中B=30, AB=5 , AC=4 , 在ABC 中,B=30AB=10 ,AC=8 ,这两个三角形一定相似 吗?试着画一画、看一看? 3如图,ABC 中,点 D、E、F 分别是 AB、BC、CA 的中点, 求证:ABCDEF 作业作业 设计设计 必做必做 教科书 P42:2、3 选做选做 教科书 P43:7 教学教学 反思反思 教学时间教学时间 课题课题 27.2.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三)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三) 课型课型 新授课 教教 知知 识识 和和 能能 力力 掌握“两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 能够运用三角形相似的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 学学 目目 标标 过过 程程 和和

44、 方方 法法 经历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探究、交流能力 情情 感感 态态 度度 价值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 3“两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相似”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 3 的运用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教师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学生 “五个一” 课课 堂堂 教教 学学 程程 序序 设设 计计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一、课堂引入一、课堂引入 1复习提问: (1)我们已学习过哪些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 (2)如图,ABC 中,点 D 在 AB 上,如果 AC2=ADAB, 那么ACD 与ABC 相似吗?说说你的理由 (3)如(2)题图,ABC

45、中,点 D 在 AB 上,如果ACD= B, 那么ACD 与ABC 相似吗?引出课题 (4)教材 P35 的探究 4 二、例题讲解二、例题讲解 例 1(教材 P35 例 2) 分析:要证 PAPB=PCPD,需要证 PB PC PD PA ,则需要证明这四条线段所在的 两个三角形相似由于所给的条件是圆中的两条相交弦,故需要先作辅助线构造三 角形,然后利用圆的性质“同弧上的圆周角相等”得到两组角对应相等,再由三角 形相似的判定方法 3,可得两三角形相似 证明:略 例 2 (补充)已知:如图,矩形 ABCD 中,E 为 BC 上一 点,DFAE 于 F,若 AB=4,AD=5,AE=6,求 DF 的长 分析:要求的是线段 DF 的长,观察图形,我们发现 AB、 AD、AE 和 DF 这四条线段分别在ABE 和AFD 中,因此只 要证明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再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以得到这四条线段对应成比例, 从而求得 DF 的长由于这两个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故有一对直角相等,再找出 另一对角对应相等,即可用“两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来证明 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解:略(DF= 3 10 ) 三、课堂练习三、课堂练习 1教材 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数学 > 人教版 > 九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