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山大附中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画** 文档编号:156717 上传时间:2020-10-1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50.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山大附中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山西省山大附中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山西省山大附中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山西省山大附中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山西省山大附中山西省山大附中 2020-2021 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生物第一次月考试卷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生物第一次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每小题每小题 2 分分,共共 50 分分) 1.下列自然现象中具有生命特征的是( ) A. 日出日落 B. 潮涨潮落 C. 花开花谢 D. 春去秋来 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 火山爆发 B. 昙花一现 C. 飞蛾扑火 D. 孔雀开屏 3.下列属于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是( ) A. 风调雨顺时瓜果获得大丰收 B. 沙漠中的仙人掌其叶变成刺状 C. 夏天温度升高霉菌繁殖速度加快 D. 蚯蚓的粪便可以提高土壤肥力 4.生物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2、下列与“物向光生长”现象具有相同特征的是( ) A. 母鸡孵卵 B. 种子萌发成幼苗 C. 膝跳反射 D. 排出汗液和尿液 5.在显微镜下观察一滴河水,发现有一些绿色颗粒。这些颗粒具有的下列特征不能作为它们是生物的依据的 是( ) A. 身体呈绿色 B. 能排出废物 C. 需要营养 D. 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6.水俣病是由于汞中毒引起的,在食物链“水草蜻蜓的幼虫小鱼大鱼”中汞中毒最深的生物是( ) A. 水草 B. 蜻蜓的幼虫 C. 小鱼 D. 大鱼 7.我国在进行人口普查时,下列工作不是调查时应该做的是( ) A. 确定调查目的和对象 B. 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 C. 选取样本抽样调查 D.

3、 整理、分析调查结果 8.当我们需要调查全国七年级学生的平均身高时,误差最小的调查应选取( ) A. 北方省份和南方省份的某中学 B. 东南沿海省份和西部内陆省份的某中学 C. 城市和乡村的某中学 D. 以上各处都要有样本,取平均值 9.广东温暖潮湿,生物种类和数量比新疆要多,影响这一现象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A. 阳光 B. 温度和水 C. 植物 D. 土壤和空气 10.下列各项中能体现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 A. 大树底下好乘凉 B. 绿色植物能净化空气 C. 仙人掌的叶退化成 D. 蚯蚓能疏松土壤 11.下列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 A. 养鸡场中的人与鸡 B. 麦田中的小麦与杂草 C

4、. 草原上的狼与鹿 D. 花园中的蝴蝶与蛾 12.苹果树不宜在热带栽种,柑橘树不宜在北方栽种,起制约作用的主要生态因素是( ) A. 阳光 B. 温度 C. 水 D. 空气 13.我国南方地区,森林覆盖率高,往往降雨较多,而且气候湿润,这种现象说明( ) A. 环境影响生物生存 B. 生物能适应环境 C. 生物生存依赖环境 D. 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14.下列实例中,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是( ) A. 大树底下好乘凉 B. 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 C.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D. 蚯蚓的活动使土壤疏松 15.“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表达的生物学意义与下列吻合的是( ) A. 竞争 B. 合作

5、 C. 共生 D. 捕食 16.下列生物之间属于共生关系的是( ) A. 猎豹与斑马 B. 豆科植物和根瘤菌 C. 草原上的牛和羊 D. 猪和猪肉绦虫 17.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知识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B. 生物的环境就是指生物的生存地点 C. 蚯蚓疏松土壤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D. 企鹅皮下脂肪很厚是对寒冷的适应 18.在一个由水稻、蝗虫、青蛙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如果将青蛙杀光,蝗虫的数量变化 可以用下图中的哪一个来表示( ) A. B. C. D. 19.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得到如下实验结果。下列相关判断正确的是( ) 组别

6、 裸地组 草坪组 灌木丛组 空气湿度的平均值 55.9% 63.7% 69.7% A. 该探究中作为对照的是裸地组 B. 实验应选择在水源丰富的地方进行 C. 该探究的实验变量是空气湿度 D. 草坪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大于灌木丛 20.下列属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是( ) A. 烟草花叶病毒 B. 枯草杆菌 C. 葫芦藓 D. 蝗虫 21.下列不能完整表示食物链的是( ) A. 花生鼠蛇 B. 树虫啄木鸟 C. 水稻蝗虫青蛙 D. 小虾小鱼大鱼 22.如图, 曲线 a、 b、 c 与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可组成一条食物链的三种生物相对应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 若 a 是生产者,则 c 是分解者

7、B. 这条食物链可以写成 abc C. 若 b 灭绝,则 c 的数量先上升后下降 D. 该生态系统由 a、b、c 及非生物环境共同构成 23.下图表示的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图中能够形成食物链的是( ) A. B. C. D. 24.某同学调查发现,鼠妇适于生活在 20左右的阴暗环境中。为进一步探究“土壤温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设计如下实验方案,但有多处还不够严谨,同桌提出下列修改建议,你认为必须采纳的是( ) 位置 鼠妇 光照 温度 湿度 纸盒左半侧 10 只 阴暗 20 适宜 纸盒右半侧 10 只 明亮 30 适宜 A. 左右两侧都应保持阴暗 B. 挑选爬行较快的鼠妇作为实

8、验对象 C. 左右两侧都应保持 30 D. 减少左侧土壤的湿度 25.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下列能正确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数量的图示 (如图所示)是( ) A. B. C. D. 二、识图分析题二、识图分析题(共共 26 分分) 26.东星中学七年级一班的同学对一块农田观察后,画了如下一幅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请你分析,回答 下列问题: (1)这个食物网中有_条食物链。 (2)这个食物网_(填“能”或“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原因是_。 (3)这个食物网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_ (4)_和_能够获得的能量最少。 27.如图为某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请分析回答: (1

9、)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_的关系而形成的链条式联系,叫做食物链。 (2)如图所示的森林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的生物是_,无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主要是通过这些生 产者的_作用进入食物链。 (3)能量在沿着食物链各个环节的传递过程中逐级递减,据此推测,图中储存能量最少的生物种类应该是 _ (4) 该森林生态系统中,当鼠和兔的数量增多时,植被会_,但食肉动物数量的增加又使鼠和兔的数量 _,森林植被得以恢复,生态系统可以通过这种_能力,克服系统内部的变化和外来干扰因素的 影响,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三、分析说明题(共三、分析说明题(共 1 题;共题;共 10 分)分) 28.DDT 是一种不易被分

10、解的有机杀虫剂。DDT 进入生物体后,就与生物体内的脂肪结合,不易排出体外。下 表是南极海洋生态系统中,海水和几种生物体内 DDT 的含量,请分析回答问题: (1)写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_ (2)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_,数量最多的消费者是_ (3)南极海洋生态系统中积累 DDT 最多的生物是_ (4)在欧洲、亚洲以及美洲大陆使用了 DDT,在从来没使用过 DDT 的南极和北极的动物体内发现有 DDT 存 在,这说明_。 四、实验探究题(共四、实验探究题(共 1 题;共题;共 14 分)分) 29.影响鼠妇生活的非生物因素除光、温度以外,还有土壤的潮湿程度等。请你利用以下甲、乙、 丙三个实验

11、装置图回答问题: ( 1 )如果你要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在实验中你提出的问题是_? ( 2 )作出假设。 ( 3 )制订并实施计划:在实验中的变量是_。你在实验中会选择哪一个实验装置?_。 (填“甲”“乙”或“丙)。该实验如果只用一只鼠妇是否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为什么?_。 ( 4 )分析结果:若将 10 只鼠妇放入该实验装置的铁盘中央,重复进行 5 组实验,都经过 10 分钟后,及时统计鼠 妇数量。如果在明亮处的鼠妇数量分别是 1 只、2 只、0 只、1 只、0 只,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上述 数据做出怎样的处理?_。 ( 5 )表达和交流。通过实验你得出的结论是_。 ( 6 )实验

12、结束后应对鼠妇怎样处理?_。 答案解析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1.【答案】 C 【考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A 日出日落、B 涨潮涨落、D 春去春来三个选项中,没有生物,属于自然现象,不属于 生命现象。C 花开花谢中,花属于生物,花开花谢反映了花的生长发育现象,故 C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 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生 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答案】 A 【考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解:A.火山

13、爆发是自然现象,不属于生命现象,A 符合题意; B.昙花一现,说明生物能繁殖,属于生命现象,B 不符合题意; C.飞蛾扑火,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属于生命现象,C 不符合题意; D.孔雀开屏是动物的求偶行为,属于生命现象,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理解生物的特征,据此答题。知识点如下: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的一生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来维持生存。例如,绿色植物从外 界吸收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自身所需要的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动物以植物或 其他动物为食。 (2)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不断地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能排出

14、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在生活的过程中,体内会不断产生许多废物,并且能将废物排 出体外。如人出汗、排尿是将废物排出体外,植物的落叶也能带走一部分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在受到外界刺激时,能够作出有规律的反应叫作应激性。如含 羞草受到碰触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狮了发现猎物后会迅速追击;手碰到针刺会立即缩回。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体在能够由小长大。生物体发育到一定阶段,就开始繁殖下一代。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7)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现象:生物体的子代和亲代相似的现象叫作遗传;子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子代个 体之间的差异就是

15、变异现象。 3.【答案】 B 【考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解析】【解答】境影响生物,生物必须适应环境,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 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沙漠干旱缺水,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可以降 低蒸腾作用,减少水的散失,适应干旱缺水的环境,因此沙漠中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属于生物对环境的适 应,B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生物必需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同时,生物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 生物的适应性是 普遍存在的.如: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变成了刺,

16、可减少水分的蒸腾,以适应干旱的生活环境;企鹅体内有很 多的脂肪,有保温作用,以适应严寒的气候;还有,动物的拟态和保护色等,都是对生活环境的一种适应.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在影响着环境.如:植物的蒸腾作用,可提高空气湿度, 增加降雨量等.蚯蚓生活在土壤中,既可疏松土壤,又可增加土壤肥力;又如:“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 之堤,溃于蚁穴”等. 4.【答案】 C 【考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生物向光生长”是生物对外界刺激做出的反应,属于应激性,A 母鸡孵卵是生物的繁殖 现象;B 种子萌发成幼苗属于生长发育繁殖后代;D 排出汗液和尿液是排出代谢废物,C 膝跳反射是对外

17、界刺激做出的反应,C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的基本特征,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生物的共同特征如下:生物的 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5.【答案】 A 【考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 【解答】选项中,B 能排出废物、 C 需要营养、D 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都属于生物的基本特征, 能说明这些颗粒属于生物, A 身体呈绿色不是生物的特征, 所以, 不能作为判断这些小颗粒是生物的依据, 故 A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

18、查生物的特征,解答时熟记生物的特征是关键,生物的共同特征如下:生物的生活需 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 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6.【答案】 D 【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解: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 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营养级越高生物(越靠近食物链的末端),体内所积累的 有毒物质越多(富集)在“水草蜻蜓的幼虫小鱼大鱼”食物链中,大鱼营养级最高,则它的体内汞 含量最多,中毒最深 故选:D 【分析】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生物富

19、集现象 7.【答案】 C 【考点】调查法 【解析】【解答】调查法包括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根据题干,要进行人口普查,所以应该是地毯式的调 查而是不能抽样调查,故 C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调查的方法和步骤相关知识,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制定计划,收集研究对象的相关 信息,然后进行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称为调查法,解答此题需要知道调查法中抽样调 查和全面调查的区别,考查全体对象的调查就叫做普查(也叫做全面调查),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调查为抽 样调查。 8.【答案】 D 【考点】调查法 【解析】【解答】根据题干描述,要调查全国七年级学生的平均身高,范围为全国,范围太大,可

20、以采取 抽样调查法, 又因为全国范围差异很大, 因此应该在各处都有样本, 最后去平均值, 这样可以提高准确性, 故 D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 此题考查抽样调查, 为基础题, 比较简单, 熟记即可, 调查法包括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 (普查) , 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 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时,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 选用普查。 9.【答案】 B 【考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解:在寒冷、干旱新疆与温暖、潮湿的广东,不同的主要发生物因素是温度和水分温 暖

21、潮湿的广东,温度适宜、水分充足,适宜生物的生长、繁殖,因此在寒冷、干旱的新疆,生物的种类和 数量一般要比温暖、潮湿地区要少 故选:B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 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10.【答案】 C 【考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解析】【解答】A、大树底下好乘凉主要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降低温度,提高湿度,同时光合作用释放 氧气,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A 不符合题意。 B、绿色植物能净化空气,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B 不符合题意。 C、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适于干旱的环境,是适应环境的表

22、现,C 符合题意。 D、蚯蚓的活动使土壤更加疏松,改良土壤,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D 不符合题 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为基础题,难度一般,解答此题需要熟记: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 一不可分割的整体,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生物适应环境具有普遍性。 11.【答案】 B,D 【考点】生物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小麦与 杂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属于竞争关系。 故答案为:BD 【分析】生物间的关系: 生物因素 作用或关系 举例 种间关系(指不同种生 物之间

23、的关系) 捕食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 兔子吃草,狼捕食兔子 竞争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由于争夺资源、空 间而发生斗争的现象 杂草与水稻生活在一起,争夺 阳光、水分和空间 寄生 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体内或体表, 并从其体内或体表获得必需的营养物质和 居住场所 蛔虫与人,菟子丝与豆科植物 共生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对彼此有利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 种内关系(指同种生 物之间的关 系) 种类合 作 同种生物个体间分工合作、互帮互助 蚂蚁“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 作,维持群体生活 种类竞 争 同种生物个体为争夺食物、配偶、栖息地 而进行斗争 繁殖期间,同种动物雄性个体 为争夺雌性个体进行斗争

24、12.【答案】 B 【考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根据题干,苹果树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柑橘不宜在北方栽种,南方和北方的主要区别 是温度不同,苹果是温带水果,适宜生长在温暖的北方,南方温度高不适宜苹果的生长,而柑橘是热带水 果,适宜生长在高温的热带,北方温度低不适宜柑橘生长,可见 B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非生物因素对植物分布的影响,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非生物因素温度对 植物的分布有着重要影响,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 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

25、所有生 物。 13.【答案】 D 【考点】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蒸腾作用是根吸水的动力,促进了水和无机盐的运输,蒸腾作用还能降低温度。森林地 区植物的蒸腾作用非常旺盛,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降雨量增多,这种现象说明生物 影响环境。 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生物必需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同时,生物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 遍存在的.如: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变成了刺,可减少水分的蒸腾,以适应干旱的生活环境;企鹅体内有很多 的脂肪,有保温作用,以适应严寒的气候;还有,

26、动物的拟态和保护色等,都是对生活环境的一种适应.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在影响着环境.如:植物的蒸腾作用,可提高空气湿度,增 加降雨量等.蚯蚓生活在土壤中,既可疏松土壤,又可增加土壤肥力;又如:“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 堤,溃于蚁穴”等. 14.【答案】 B 【考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解析】【解答】A、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因为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向空气中散发水分,带走大树周围的一 些热量,从而降低了大树周围的温度,使得大树地下比较凉爽这说明大树影响了周围环境的温度,属于 生物影响环境 B、在沙漠地区,极度缺水,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是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是对干旱环

27、境 的一种适应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是蚂蚁在大堤内挖穴活动导致大堤的牢固性降低,洪 水来临时容易溃堤表明生物蚂蚁对环境大堤的影响 D、蚯蚓的活动使土壤变得疏松,是生物蚯蚓对环境的影响 故选:B 【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 理特征或行为对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可从生物的器官特征去分析 15.【答案】 D 【考点】生物间的关系 【解析】 【解答】螳螂捕蝉,黄雀捕螳螂,都是属于获取食物,因此“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黄雀、 螳螂和蝉的关系是捕食关系,可见 D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之间的

28、关系,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即可,熟知: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种 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包括种内互助(合作关系)和种内斗争(如两只公鸡为争夺母鸡而争斗); 种间关系包括共生、寄生、捕食、种间竞争,最常见的是竞争关系,如田中的杂草与水稻、捕食关系如猫 抓老鼠。 16.【答案】 B 【考点】生物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A、猎豹捕食斑马是获取食物,是捕食关系,A 不符合题意。 B、根瘤菌有固氮作用,能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吸收的含氮物质,而植物则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 二者互惠互利,共同生活,因此,根瘤菌与豆科植物是共生关系,故 B 符合题意。 C、牛和羊都以草为食物,他们为了争夺食物会发生争

29、斗,属于竞争关系,C 不符合题意。 D、猪肉绦虫属于寄生虫,猪肉绦虫的幼虫寄生在猪的体内,成虫寄生在人体小肠内,猪和猪肉绦虫属于 寄生关系,可见 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之间的关系,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即可,熟知: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种 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包括种内互助(合作关系)和种内斗争(如两只公鸡为争夺母鸡而争斗); 种间关系包括共生、寄生、捕食、种间竞争,最常见的是竞争关系,如田中的杂草与水稻、捕食关系如猫 抓老鼠,共生是指有些生物与其它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要受到 很大影响,甚至不能生活而死亡。 17.【答案】

30、B 【考点】环境的组成和生态因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圈的概述 【解析】【解答】解:A、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正确; B、环境不仅指生物生存的地点,还包括其它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B 错误; C、蚯蚓使土壤疏松,蚯蚓排出物还能增加土壤肥力,表明生物能影响环境,正确; D、企鹅有很厚的皮下脂肪,适应寒冷的环境,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正确 故选:B 【分析】(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2)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 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 18.【答案】 C 【考点】生物间的关系 【

31、解析】 【解答】根据题干描述,在该生态系统中,水稻、蝗虫、青蛙的食物关系为:水稻蝗虫青蛙, 如青蛙被杀光,蝗虫在短时间内就会因天敌减少而数量急剧增加,而蝗虫的数量增加又导致水稻的数量减 少,蝗虫获取不到足够的食物,数量就会减少,所以将青蛙杀绝,蝗虫的数量变化为先增加再减少,可见 C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为基础题,解答此题需要理解在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并不是一 成不变的,它们的数量一般属于动态平衡状态,食物链中的各种生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只要某一 物种的数量发生变化,就会牵动整条食物链,从而进一步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9.【答案】 A 【考点】

32、探究植物对空气温度和湿度的影响 【解析】【解答】A、该实验要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裸地上没有植物,草坪上有大面积的单 子叶草本植物,茂密的灌木丛中有较高的灌木,因此测量裸地、草坪和灌木丛的空气湿度,能说明植物对 空气湿度的影响,裸地上没有植物,因此在该探究中作为对照,A 说法正确; B、为避免水源中水分蒸发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所以应选择在没有水源的地方进行实验,所以 B 项错误; C、由题干信息可知,本实验探究的是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因此实验变量是不同的植被,C 说法 错误。 D、根据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植物对空气湿度有影响,裸地组湿度最小,草坪组较大,灌木丛组湿度最 大,可见 D

33、 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为基础题,难度一般,解答此题需要理解植物的蒸腾作用可 以提高空气的湿度,所以因为裸地没有植被,所以湿度最小;生物在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中,适应环境而 生存下来生物适应环境的同时,也会影响、改变环境,解答此题需要会分析表格数据,根据数据得出结 论。 20.【答案】 B 【考点】生态系统概述 【解析】【解答】A、烟草花叶病毒只能寄生在活动细胞中,而分解动植物的遗体来维持生活的,可见 A 不符合题意。 B、枯草杆菌靠分解动植物的遗体来维持生活,属于分解者,B 符合题意。 C、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生产者,C

34、不符合题意。 D、蝗虫属于节肢动物,属于消费者,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中的分解者,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菌和 真菌, 分解者把动植物遗体或残落物中的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如水、 无机盐和, 氧化碳等), 这些物质又可以被绿色植物吸收和利用,在生态系统中促进了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所以分解者是生态系 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21.【答案】 D 【考点】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 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

35、意起始点是生产者,因 此小虾小鱼大鱼不能完整表示食物链,D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有关食物链的书写要点: 肉食动物(属于第三环节),终点是营养级最高的肉食动物; 在食物链中,每个箭头都必须指向取食者(或捕食者); 在食物链的组成成分中,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它只反映出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 间,由于捕食与被捕食而发生的联系; 数食物链时,要从起始端(绿色植物)数起,每条食物链都要数到底,不能漏数,但也不能将一个箭头 看作一条食物链. 22.【答案】 C 【考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解:A、据图可知:a 是生产者,b 和 c 都是消费者,A

36、 错误; B、从图中可以看出数量从多到少依次是 a、c、b因此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 acb,B 错误 C、若 b 灭绝,c 由于天敌减少而数量迅速增加,随着 c 的增加,a 的数量又减少,所以导致 c 因缺乏食物 又迅速下降C 正确; D、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 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可见该生态系统由 a、b、 c、分解者及非生物环境共同构成,D 错误物部分,缺一不可因此图中若要组成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 需增加的成分是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D 错误 故选:C 【分析】(1)食物链反映

37、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 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2)生态 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 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 调节能力, 由于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这种能力就越强, 但这个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被破坏,很难恢复 23.【答案】 A 【考点】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食物链是生物之

38、间吃与被吃而形成的联系,在食物链中不能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 起点为生产者,所以图中,形成的食物链为:草虫鸟,即,可见 A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食物链,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在生 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食物链的正确写 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箭头指向捕食者。 24.【答案】 A 【考点】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在探究实验中,需要设置对照实验,对照实验所要探究的条件就是实验的唯一变量,因 此,根据题干所述,要探究“土壤温度对鼠

39、妇生活的影响”,那么实验中唯一的变量是土壤温度,除温度不 同外,其它条件如鼠妇的数量、光照、温度等都应该相同且适宜,所以,“同桌提出的修改建议”中,必须 采纳的是“左右两侧都应保持阴暗”,故 A 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非生物因素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在探究实验中,要控制 变量唯一,设置对照实验,对照实验的含义: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 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25.【答案】 D 【考点】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化

40、学农药等),这些有害物质化学 性质稳定、不易分解,会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 这一食物链的最高级消费者,根据题干中所描述,构成的食物链为:“草兔鹰”,所以,此食物链中, 鹰为最高营养级,所以鹰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最多,草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最少,故 D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富集现象,难度不大,解答此题需要熟记生物富集现象的含义,熟知:有毒物质 会随着食物链不断积累,在食物链中,等级越高,体内有毒物质浓度越大,等级越低,浓度越小,即:有 毒物质生物体内积累生产者最少,最高级消费者最多。 二、识图分析题(共 26 分) 26.【答

41、案】 (1)5 (2)不能;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3)农作物 (4)蛇;鸟 【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1)图中,该生态系统中有 5 条食物链,农作物 昆虫 青蛙 蛇;农作物昆 虫鸟;农作物 昆虫 蜘妹 蛇;农作物 昆虫 蜘株 青蛙 蛇;农作物 昆虫 蜘蛛 鸟。 (2)一个完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消者和分解者组成,非生物成 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等;食物链是生物间因为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的联系,只包括生物部分不能 出现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 所以, 该食物网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原因是缺少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3)在生态

42、系统中,生产者一般是绿色植物,动物一般为消费者,细菌、真菌是分解者, 能量沿着食 物链流动逐级递减,因此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相对数量越少,营养级越低,相对数量越多,所以生产 者的数量最多即农作物数量最多。 (4)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营养级别越高所获的能量越少,所以,该食物网 中农作物的营养级别最低,获得能量最多,蛇和鸟级别最高,所以获得的能量最少。 故答案为:(1)5;(2)不能、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3)农作物;(4)蛇、鸟。 【分析】此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能量流动的特点,为基础题,此部分内容为重点 内容,需要熟记: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

43、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 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 (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 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27.【答案】 (1)吃与被吃 (2)草、树;光合 (3)鹰 (4)减少;减少;自动调节 【考点】生态系统概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条式联系,食物 链中不会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2)在生态系统中,一般植物为生产者,动物大多为消费

44、者,所以,图中,草和树是绿色植物属于生产 者,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物合成有机物,蹦把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 中,为消费者和分解者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因此,无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主要是通过这些生产者的光合 作用进入食物链。 (3)图中的食物链有: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可见食物 链中,等级最高的是鹰,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即能量往下一级传递只是传递上一级能 量的 10%20%,动物的营养级越高,所获得的能量就越少,可见图中储存能量最少的生物鹰。 (4)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都处在动态平衡状态,生物之间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该生态系统中,如果

45、鼠和兔的数量增多时,由于鼠和兔以植物为食,则草原植被的数量会因天敌的增加而减少,食鼠和兔的动 物也会由于食物增多而导致数量增多;食肉动物数量的增加又使鼠和兔的数量减少,这样,森林植被得以 恢复,可见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使各生物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 故答案为:(1)吃与被吃;(2)草和树、光合;(3)鹰;(4)减少;减少;自动调节。 【分析】此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的含义、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等基础知识,需要熟记基 础知识,熟知: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 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 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 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生物 > 月考试卷 > 七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