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列宁》学案(含答案)

上传人:画** 文档编号:155902 上传时间:2020-10-0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670.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课《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列宁》学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2课《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列宁》学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2课《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列宁》学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第2课《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列宁》学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第 2 课课 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列宁列宁 目标导航 1.了解列宁走上革命道路及建党活动。2.掌握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 建设的探索过程,归纳列宁为创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的理论和实践活动。3.分析列宁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的伟大贡献,感悟列宁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创新精神。 一、创建布尔什维克 1.生平:1870 年 4 月出生于俄国辛比尔斯克。中学毕业后,移居喀山,不久加入当地的马克 思主义小组。 2.条件:1893 年来到彼得堡,开始为建立马克思主义政党进行思想和组织准备工作。 3.成立:1903 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通过了载有无产阶级

2、专政条文的党 纲,选举了领导机关,会上形成了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 4.意义:布尔什维主义的出现,标志着列宁主义的形成。 思维点拨 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俄国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的产物, 是对马克思 主义的创造性发展。它回答了在一个政治、经济落后的国家里,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 会主义建设的问题,把马克思主义推到了一个新阶段列宁主义时代。 二、流亡生活(坚持革命斗争) 1.1905 年写成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 ,阐明了民主革命的特点、动力、道路 和前途等问题,提出由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目标。 2.1912 年在布拉格主持召开党的第六次代表大会,建立起独立的布尔什维

3、克党组织,决定发 行真理报 。 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瑞士同第二国际修正主义进行了坚决斗争,提出变帝国主义战争为 国内战争并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策略。 4.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一书中分析了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时代后的 各种矛盾,揭示了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腐朽的、垂死的资本主义,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的前夜;分析了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得出了社会主义可以在一个国家首先取得胜利 的论断。 三、十月革命的胜利 1.过程 (1)1917 年 3 月,彼得格勒爆发起义,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2)1917 年 4 月,列宁发表四月提纲 ,明确提出从资产阶级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计 划

4、和策略。 (3)1917 年 7 月,临时政府镇压工人、士兵的和平示威活动,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 (4)列宁完成国家与革命一书,论证了无产阶级革命必须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无 产阶级专政的原理。 (5)1917 年 10 月, 列宁主持召开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秘密会议, 通过关于武装起义的决议。 (6)1917 年 11 月 7 日,彼得格勒起义队伍占领冬宫,武装起义胜利。 (7)第二次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的召开,成立了以列宁为首的新的苏维埃政府,通过和平法 令 土地法令等。 2.意义: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开辟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新纪元。为各国 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殖民地、半

5、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指明了前进方向。 名师指津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爆发有其历史必然性。 首先, 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最薄 弱的环节,是各种矛盾集中的焦点。其次,有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 客观条件是俄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各种矛盾激化。 归纳总结 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当时不能采取一般的暴力方式去推翻临时政府,因 为苏维埃支持它,这样做会同苏维埃对立,会脱离群众。他要求苏维埃把全部政权收回到自 己手中,然后通过苏维埃内部的斗争,使苏维埃成为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 四、“一切为了前线”(巩固政权的斗争) 1.签订对德和约 1918 年 3 月, 布列斯特和约签订,苏俄退出

6、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赢得 了短暂的喘息时机。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背景: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着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反动势力反扑的严峻形势。 (2)措施 实行劳动义务制,规定不劳动者不得食;实行粮食贸易垄断制,禁止私人买卖粮食。 1919 年又实行严厉的余粮征集制,这些政策被称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3)意义: 粉碎了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 捍卫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生存和独立。 思维点拨 布列斯特和约 的签订和废除说明了无产阶级政党处理外交关系的原则性和策 略性高度统一。 易错提醒 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历史作用时, 首先应该看它是否有利于集中人力物力 投

7、入战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在特定环境下采取的非常措施,适应了战时需要, 是必要的。但作为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政策,是错误的。 五、向新经济政策过渡 1.背景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着严重的弊端,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 2.实施 1921 年通过的以实物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的决议,标志着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3.内容 (1)农业上:以实物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农民可以出售余粮。 (2)工业上:恢复和发展私人小工业、小商品生产;国家把无力经营或不擅长经营的企业,采 取租让制让外国资本家经营。 (3)商业上:容许一定范围的贸易自由。 4.意义 (1)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工人的劳动积极性,

8、生产得到快速恢复和发展。 (2)证明了社会主义需要市场经济; 对于世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 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重点精讲 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启示 社会主义建设要从国情出发, 与时俱进, 要遵循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这一规律, 要有利于广大人民的长远利益。 六、伟人的告别 1.生命晚期的理论贡献 (1)党的团结问题:为防止党内分裂,建议加强集体领导,更好地实行民主集中制。 (2)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提出无产阶级和农民结成联盟,以及大力发展大机器工业和电力 工业等。 (3)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问题:要防止文牍主义、拖拉作风、滥用职权和贪污腐化,反对官僚 主义,改

9、善苏维埃国家机关的工作作风。 2.历史意义:列宁的这些思想是对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经验与教训的总结,对国际共产 主义运动具有指导意义。 史论要旨 列宁的贡献 (1)一个政党:缔造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党;(2)一个国家:领导十月革命,创立社会主 义俄国;(3)一个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列宁主义;(4)一大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探 索俄国发展道路。 知识图示 主题一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史料一 在1915年8月列宁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也可 以取得胜利。1915 年 9 月,他在反战的会议上主张应把帝国主义战争转化为阶级战争,呼 吁工人阶级借机发动内战夺

10、取政权。 史料二 图一 四月提纲书影 图二 1917 年 4 月列宁在一次 群众集会上发表演说 史料解读 (1)史料一中的列宁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国取得胜利的理论。主张无产阶级应把 帝国主义战争转化为国内阶级战争,夺取政权,实现社会主义。 (2)史料二中的图一指的是四月提纲 ,它为俄国革命指明了方向。图二说明列宁是社会主 义革命的号召者和直接领导者。 问题思考 (1)依据史料一分析,列宁提出了什么革命理论?如何取得这种革命的胜利? (2)图一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图二说明列宁在十月革命过程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提示 (1)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胜利。方法:无产

11、 阶级发动内战,将帝国主义战争转化为阶级战争。 (2)内容: 革命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过渡, 一切政权归苏维埃。 作用: 为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指明了方向,并成为俄国十月革命的号召者、决策者和直接领导者。 列宁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俄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列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主要有以下方面: (1)帝国主义理论:指出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腐朽的、垂死的资本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 夜,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理论。 (2)无产阶级革命理论: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可能首先在一国或几国内取得胜利,并

12、提到了无 产阶级在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 (3)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 提出了新经济政策, 找到了在落后国家如何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道路。 (4)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列宁丰富了马克思的国家学说,指出无产阶级专政是其精髓,其阶 级基础是工农联盟。 (5)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理论: 指出无产阶级政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 工人阶级的领导者。 (6)民族殖民地问题理论:指出殖民地问题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问题的组成部分,只有国际无 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才能推翻帝国主义, 认为被压迫民族可以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主题二 列宁的贡献及评价 史料 人类社会主义思想源远流长,但只是在列宁的领导下,才成功地使之首次转

13、变为一 种社会制度。作为社会制度存在的社会主义从两个方面影响了人类历史:一是它从根本上 改变了一些民族的历史进程,使它们沿着不同于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前进;二是它从根本上 改变了人类对社会主义的观察角度,由分析判断一种理论体系的逻辑性转变为考察一种社会 实践的优越性。列宁主义所完成的这种推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余金成社会主义的东方实践 史料解读 指出列宁首次把社会主义理论成功地转变成一种社会制度,肯定了列宁的重大贡献。指 出列宁创立的社会主义制度对人类历史两方面的影响:开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模式;改变 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问题思考 (1)根据史料及所学知识,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概括列宁对马克思主义

14、的贡献。 (2)根据史料及所学知识,你认为列宁有哪些伟大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提示 (1)理论上:没有照搬社会主义的经典理论;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是认识社会 主义的标准。 实践上:指出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国率先取得胜利,领导了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当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的危机消除后,苏俄企图利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却引发了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列宁果断实行了新经济政策,成功 探索出一条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2)品质:坚定的革命信念和革命意志;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 思主义;勤奋学习和工作,为崇高事业而鞠

15、躬尽瘁。 社会主义建设的两种途径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 (1)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实质、作用 特点:一是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二是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 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 实质: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私人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的存在,允许商品经 济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 作用: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稳定了政治形势;它探索出了一条适合 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主要不同 在目的上,前者是集中力量应付战争,后来借此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后者则是恢复发展 生产,在此基础上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在内容上

16、,前者取消商品和货币关系,按照共产主义原则分配产品;后者则是利用商品和 货币关系,实行国家资本主义,以此发展和壮大社会主义经济。 在成效上,前者有利于集中力量战胜敌人,但在战争结束后引起了社会动乱;后者则促进 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工农联盟,稳定了社会秩序,进一步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在理论与实践上,前者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后者则是在小农经济占优势的俄 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探索。 1.列宁曾多次强调:“(俄国)开始社会主义革命是容易的,而要把革命进行到底,却比欧洲各 国困难。”列宁做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A.俄国有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B.社会主义是新生事物,没有成功经

17、验可借鉴 C.俄国幅员广大,革命任务更繁重 D.俄国与欧洲各国相比,是个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 答案 D 解析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国家应该建立在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上, 而俄国相对于其他 资本主义国家来说, 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基于此列宁做出这一判断。故选 D。 2.苏联著名电影列宁在 1918中有一个令人难忘的镜头:红军战士瓦西里在押送粮食回到 首都彼得格勒后,自己却因饥饿而昏倒了。苏俄当时的粮食短缺主要是因为受到了( )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B.国内战争的影响 C.农业经营方式落后的影响 D.余粮征集制的影响 答案 B 解析 1918 年,正处在苏俄国内战争期间,反革命势力控制了全国约

18、 3/4 的国土、3/5 的人 口。国内战争是造成苏俄粮食短缺的主要原因。 3.列宁曾经说过:“现在必须弄清楚一个不容置疑的问题,这就是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考虑生 动的实际生活,必须考虑现实的确切事实,而不应当抱住昨天的理论不放。”下列哪个史实 最能体现列宁的观点( ) A.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领导人民战胜协约国集团的进攻 C.实行新经济政策 D.指出无产阶级革命可以在帝国主义最薄弱的环节首先取得胜利 答案 D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1 年底,列宁说:“粮食税减轻了全体农民的负担,这是用不着证明的。问题不 在于拿农民多少粮食,而是在于实行粮食税以后,农民觉得心里更有数了,经营的兴

19、趣也提 高了,实行了粮食税,勤劳的农民在提高生产力方面是大有可为的。”列宁全集 材料二 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 利用国家资本主义来组织大生产, 目的是加速生产力的发展,更有效地同小资产阶级作斗争。除了国家资本主义以外,还出现 了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有利于工农业的恢复和发展,沟通城乡经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 消费品的需求。新编苏联史第 110112 页 (1)根据材料一,当时苏俄实行什么政策?该政策是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实施的? (2)根据材料二,说明国家资本主义的具体形式,并解释当时苏俄实行这种政策是否改变了社 会性质。 答案 (1)新经济政策。在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政治危

20、机情况下为发展经济、巩固政权而实 施的。 (2)国家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是租让制和租借制。这种政策不会改变社会主义的性质,因为国 家掌握经济命脉,其目的是通过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生产,从而恢复农业, 恢复整个国民经济,以便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使社会主义成分战胜资本主义成分,建立起社 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解析 从材料一中的“1921 年”“粮食税”等字眼不难判断当时苏俄实行的是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是在无产阶级掌握国家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实行的,其目的是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和 部分恢复私营企业奠定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探索。 (一) 学习思考 1.提示 因为只有保证党的思想

21、的统一,才能保证建立的党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政党,才 能保证党的纯洁性和战斗力。 2.提示 争论的焦点是是否把党看做工人阶级有组织的先锋队伍。 3.提示 理论贡献:(1)列宁揭示了帝国主义的历史地位,指出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 革命的前夜。 (2)得出了社会主义可以在一国首先取得胜利的论断。 (3)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重要贡献,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到列宁主义阶 段的重要标志。 4.提示 影响:二月革命后的俄国政局特点直接影响着布尔什维克的革命策略。在两个政权 并存的局势下,布尔什维克面临着继续革命的问题,即将革命从资产阶级革命推进和过渡到 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在“七月流血事件

22、”之前,革命有和平过渡的可能;此后则必须通过武 装起义夺取政权。 (二) 学习思考 1.提示 后果:严重地损害了农民的利益,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而且在战争基 本结束的情况下,不仅没有收缩,反而进一步加强,尝试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引起了农民 的不满。实际上,它并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2.提示 不同之处:最主要的不同是以粮食税取代了余粮征集制。此外还包括允许农民将剩 余粮食在市场上出售、帮助工商业者恢复和发展生产、采取租让制和允许一定范围内的贸易 自由等。 3.提示 现实意义:加强中央的集体领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及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 问题,是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重大问题;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历史来看,也是 一直未能很好地加以解决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列宁的这些思想就显得极其重要和富有现 实的指导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人民版 > 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