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 仁者爱人 学案(含答案)
《第五课 仁者爱人 学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课 仁者爱人 学案(含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五课第五课 仁者爱人仁者爱人 仁的人生哲学思想是孔子整个思想体系的核心。因为孔子自己说过“仁者人也”,孟子 也说过“仁也者,人也”,二人异口同声,所说一致。意思是说,仁说明人之所以为人的道 理, 因而孟子把仁和人二者连接起来说: “合而言之, 道也。 ”这个“道”, 就是为人之道, 也就是仁的人生哲学。在孔子整个思想体系中“爱人”是仁的出发点。 第一, 孔子的“爱人”完全是从现实社会的需要与可能出发的, 含有深厚的实事求是的、 理性的内容,不带任何虚无主义的幻想和宗教迷信的色彩。例如,时至 19 世纪德国的费尔巴 哈尚且认为,人类的爱(包括两性爱)只有“盖上宗教印章的时候,他才同意并承认它们
2、是完 美的”。在费尔巴哈以前两千余年的孔子时代,虽然还没有宗教,但是天命、神鬼等迷信观 念还是比较盛行的, 孔子在自己提出“仁者爱人”这个观念时却没有受这些迷信观念的影响, 而是坚持现实的观点。 第二,孔子是维护宗法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因此他从等级制的现实出发虽然也提出了 “泛爱众,而亲仁”,但是这个爱和仁仍然是有等差的,不是一律平等的。墨子不同意孔子 爱有等差的主张,提出“兼爱”的主张,他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 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虽然墨子的兼爱思想在理论上、原则上比孔子的爱人思想看起 来似乎较为高明,但是在等级森严、阶级分明的封建社会里,这却是行不通的。而孔子的爱
3、 人思想,由于符合当时封建社会的实际,很容易被封建社会接受,从而在社会风俗和风尚中 流传下来。 第三,虽然孔子提出了“仁者爱人”,但同时又提出了“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这 就说明孔子的爱人不是不分善恶是非,一概都爱,而是除了爱有等差之外,还有爱与不爱、 爱与恶的区别在内。他说:“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 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意思是说,爱好仁德的人非常好;厌恶不仁德的人本身就是 实现仁德,也很好,可以避免不仁德的人用不仁德之事影响自己。 第四,孔子认为爱人要从大处、高处着眼,推己及人,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 达人”,而不是小恩小惠,迁就姑息。这里孔子
4、把己和人联系起来,处处想到别人,同时强 调只有首先把自己的修养(品德、学问等)加以完善(“立”和“达”),才能帮助他人“立”和 “达”。所以孔子说“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这里的“安”实际上 也就是“立”和“达”。把这些话和孔子的思想联系起来,就可看出孔子“仁者爱人”的 “人”,可以是单个人、少数人、多数人以至天下人(人类),关键是不管是个人、少数人、 多数人还是全人类都要爱人以德,这一思想境界很高。 孔子在处理人我关系问题时,虽然没有忘掉自己,但常常推己及人,并始终把人放在突 出的位置。正因为他的爱人思想的背景是他所向往的西周宗法等级制的封建社会,这就使他 的爱人思想以及整
5、个仁的哲学思想都不得不带有西周宗法等级制度的明显印迹,这是他的爱 人思想和整个仁的人生哲学思想的时代局限性和消极性;但另一方面他又吸收了中国原始社 会(传说中的尧舜时代)遗留的朴素的人道主义和民主主义的思想,并有所发挥,这又是很可 贵的积极因素。正是这些积极因素构成了中华民族的严于律己、乐于助人、积极进取的优良 传统。 1字音识记 (1)衣轻裘 (qi ) (2)冕 (min) (3)瞽 者() (4)厩 (ji ) (5)齐衰 (z cu) (6)弋 (y ) (7)被 发左衽 (p r n) (8)沟渎 (d ) 2重要词语 (1)谨 而信 :谨,谨慎;信,诚实 (2)吾道一以贯 之:贯穿
6、 (3)我不欲人之加诸 我也:之于 (4)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 众,何如:周济,帮助 (5)尧舜其犹病 诸:难,以为难 (6)能近取譬 ,可谓仁之方 也已:譬,譬喻,打比方;方,方法 (7)盍 各言尔志:何不 (8)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 之而无憾:把用坏了 (9)愿无伐 善,无施 劳:伐,夸耀;施,表白 (10)然,固相 师之道也:协助 (11)过之,必趋 :小步快走,以示尊重 (12)子钓而不纲 ,弋不射宿:大绳。这里指一种捕鱼的方法,即用大绳横遮流水,绳上再用 生丝拴着一连串钓钩以取鱼 (13)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 之:辅佐 (14)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 天下:正 (15)微
7、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无 (16)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 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信。这里指小信 3通假字 (1)出则弟 :通“悌”,敬爱兄长 (2)与师言之道与 :通“欤”,表疑问语气 (3)微管仲,吾其被 发左衽矣:通“披”,披散 (4)管仲非仁者与 :通“欤”,表疑问语气 4“于”和“若”字的用法 (1)如有博施于 民而能济众:介词,“给” (2)子食于 有丧者之侧:介词,“在” (3)岂若 匹夫匹妇之为谅也:动词,“像” 5词类活用 (1)老者安 之:使动用法,使安逸 (2)子钓而不纲 :名词用作动词,用纲捕鱼 (3)管仲相桓公,霸 诸侯,一匡天下:名词用作动词,称霸 (4)己欲立而立
8、人,己欲达而达 人:使动用法,使立;使达 (5)敝 之而无憾:使动用法,把用坏了 6特殊句式 (1)吾道一以贯之:介词宾语前置 (2)何谓也:宾语前置 (3)子食于有丧者之侧:介词短语后置 (4)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宾语前置 (5)阶也,席也:判断句 (6)然,固相师之道也:判断句 7成语积累 (1)行有余力:做一件事还有剩余的力量。 (2)一以贯之:用一种道理贯穿于各类事物中。 (3)立人达人:亦作“达人立人”,指帮助他人取得地位,建立功业。 (4)能近取譬:指以自身作比方,设身处地,推己及人。 8名句积累 (1)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2)己欲
9、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3)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4)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语段赏析 1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赏析 孔子说:“做子弟的年轻人,在家就要孝顺父母,出外就要尊敬兄长,做事一丝 不苟,说话言而有信,博爱大众,亲近仁人。这样做了还有余力,就用来学习文化典籍。” 孔子指出了行与学的关系, 孝、 悌、 信、 仁是一个人处世的根本, 只有先学会“做人”, 才有资格学习文化知识,即一个人当以“德行”为先,“学文”为后。这表明,孔子的教育 是以道德教育为中心的,重在培养学生的德行修养,对于书本知识,则排在第二位。其实质 跟我
10、们今天提出的“以德治国”的理念是一致的。 2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 圣乎! 尧舜其犹病诸! 夫仁者,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 可谓仁之方也已。 ” 赏析 子贡说:“如果有人能广泛地给老百姓以好处,并且能周济大众,怎么样?可以 说是仁了吗?”孔子说:“这哪里是致力于仁呢!那一定是达到了圣的境界了吧!尧舜对此 恐怕都感到为难呢!所谓仁,是说自己想站得住,于是也使别人站得住,自己想行得通,于 是也使别人行得通。能以自身作比方去类推别人,可以说是实践仁的方法了。” 孔子指出了实践“仁”的方法,那就是推己及人,在考虑自己的同时要想到其
11、他的人。 在这里孔子并没有否定个人的利益,只是强调一定要由自己的难处或愿望想到别人的难处与 愿望,并尽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这其实也就是所谓的“忠恕”之道。这是孔子思想 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社会的基本伦理准则,在今天同样具有重要价值。 3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 在斯,某在斯。” 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子曰:“然,固相师之道也。” 赏析 师冕来见孔子,走到了台阶前,孔子便说:“这是台阶。”走到了坐席前,孔子 便说:“这是坐席。”都坐定了,孔子便告诉他说:“张三在这里,李四在这里。” 师冕告辞出去。子张问道:“这是同盲乐师讲话的规矩
12、吗?”孔子说:“是的,这本来 就是协助盲乐师的规矩。” 孔子接待盲人师冕,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站在盲人的角度考虑。虽是小事,却彰显着 孔子的伟大人格,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他仁爱于生活,这正是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的地方。 人际关怀、人间情感,是社会走向和谐的一条路径。 重点研读 1孔子一方面否定管仲“知礼”,一方面又肯定管仲在维持天下一统方面的贡献,肯定其为 “仁者”。由此可以窥见孔子怎样的仁爱观? 答案 孔子否定管仲“知礼”,是指管仲超越了一个臣子的本分,也像国君一样建“三 归”“反坫”“塞门”(国君享有的建筑),在孔子看来,是违背了“礼”的等级。但是孔子 不否定管仲是个“仁者”,因为管仲辅佐齐桓
13、公称霸,九合诸侯,匡正天下,使华夏民族免 于衰落。由此看来,孔子的“仁”是以大的原则为前提,即保证国家稳定、百姓安生,不能 违背此原则。而具体则应从小事做起,落实到个人的一切行为中。 2同是主张相爱,孔子的仁爱把孝悌视为根本,主张在“亲亲”的基础上推己及人;墨子的 兼爱则主张“兼相爱,交相利”,说“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 墨子的主张和孔子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孟子说“墨子兼爱,是无父也”? 答案 孔子的仁爱并不同于墨家的爱无等差,不是爱人之父如己之父的“兼爱”,而是等差 之爱的“推爱”。它强调以孝悌为根本,从“亲亲”即亲爱与自己有血缘亲情关系的亲人开 始,推而扩大到对自己所
14、有的同类均保持一种温情与同情。 墨子主张“使天下兼相爱”,也讲“慈”“孝”但并不以“孝悌”为“兼爱”之本,更不主 张有等差的爱,所以,其“兼爱”具有反宗法等级制度的特点,因此孟子说“墨子兼爱,是 无父也”。 3有人评论 15.42 章说,“说得极平实极浅易”“活画出一个相师仪节来了”。(牛运震论 语随笔)说说这一章是运用什么方法使人物生动可感的。如果把这一章换成“孔子对盲人充 满同情心,走路时提醒他注意脚下,坐下后向他逐一介绍在座的人”之类的说法,表达效果 有什么不同? 答案 这一章主要用客观叙述、白描手法,寓情感于客观叙事之中,突出孔子尊重、体谅、 关心人,特别是对弱者的“仁爱”精神。不加评
![第五课 仁者爱人 学案(含答案)_第1页](https://www.77wenku.com/fileroot1/2020-9/28/ad66af01-737e-4492-bef1-93e7300be736/ad66af01-737e-4492-bef1-93e7300be7361.gif)
![第五课 仁者爱人 学案(含答案)_第2页](https://www.77wenku.com/fileroot1/2020-9/28/ad66af01-737e-4492-bef1-93e7300be736/ad66af01-737e-4492-bef1-93e7300be7362.gif)
![第五课 仁者爱人 学案(含答案)_第3页](https://www.77wenku.com/fileroot1/2020-9/28/ad66af01-737e-4492-bef1-93e7300be736/ad66af01-737e-4492-bef1-93e7300be7363.gif)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五课 仁者爱人 学案含答案 第五 爱人 答案
![提示](https://www.77wenku.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54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