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画** 文档编号:151938 上传时间:2020-09-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1.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9-2020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9-2020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9-2020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9-2020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9-2020 学年度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学年度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单元检测卷单元检测卷 考试时间:100 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1818 分)分) 1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天黑了,天边涌起 一轮满月。 B.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 严而虔诚 地给他拭着身子,这位高大而又年轻的小通讯员无声地躺在那里。 C.她向前望去,她看见迎面有一颗颗黑点在铁轨上蠕动 。 D.香雪的小木盒,因为 那是当木匠的父亲为她考上中学特意制作的,它在台儿沟还是独一无二的呢。 2下列选项中

2、,对诗词中表现手法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沁园春长沙里,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设问句,由写景转入抒怀,自然带出下半 阕的抒情乐章。 B.致云雀中,作者将云雀比作诗人、少女、萤火虫、绿叶,使云雀更加美丽、生动、形象地展现在读 者前。 C.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关于“力”的句子在诗中出现多次,全诗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描绘了太平 洋的浪潮,吟唱了一曲惊心动魄的力的颂歌。 D.红烛在表现手法上重幻想和主观情绪的渲染,大量使用了抒情的感叹词,以优美的语言强烈地表达 了心中的情感。 3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雪莱,法国诗人。代表作有诗歌西风颂 、诗剧

3、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等。 B.沁园春长沙中的“沁园春”是词牌名,它从形式上规定了词的字数、平仄等,与内容没有多大关 系。 “长沙”是标题,揭示了有关内容。 C.“新诗”打破了近体诗严格的格律束缚,创造了很多新样式,语言上是运用现代白话。 D.闻一多提出诗歌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4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峨日朵雪峰之侧中的“雪峰” “太阳” “蜘蛛”等意象,营造出凝重而又壮美的氛围。 B.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所描绘的力的形象,可以看作是“五四”时期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是新兴生 产力战胜落后生产力的强起奋进图。 C.百合花的故事发生在解放战争时

4、期,表现了战火中的青春美和人性美。 D.哦,香雪写的是改革开放之初火车的开通给边远山村带来的新鲜事。小说通过激烈的冲突和曲折的 情节,描绘了香雪等几位姑娘的心理变化与情感波澜,折射出山村生活的新变化。 5请从下列文学形象中任选一个,说明你更喜欢其中哪一位,并陈述理由。要求:不要出现常识性错误, 字数在 60 字以上。 (6 分) 香雪( 哦,香雪 ) 通讯员( 百合花 ) 年轻媳妇( 百合花 ) 二、现代诗歌阅读(二、现代诗歌阅读(12 分)分)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西风颂(节选) 雪莱 把我当作你的竖琴,当作那树丛: 尽管我的叶落了,那有什么关系! 你那非凡和谐的慷慨激越之情 定

5、能从森林和我同奏出深沉的秋韵, 甜美而带苍凉。给我你迅猛的劲头 狂暴的精灵!化成我吧,借你的锋芒! 请把我尘封的思想散落在宇宙 让它像枯叶一样促成新的生命! 哦,请听从这一篇符咒似的诗歌, 就把我的心声,像是灰烬和火星 从还未熄灭的炉火向人间播散! 让预言的喇叭通过我的嘴巴 把昏睡的大地唤醒吧!哦,西风啊, 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致云雀(节选) 雪莱 飞禽或是精灵,有什么 甜美的思绪在你心头? 我从来还没有听到过 爱情或是醇酒的颂歌 能够迸涌出这样神圣的极乐音流。 赞婚的合唱也罢, 凯旋的欢歌也罢, 和你的乐声相比, 不过是空洞的浮夸, 人们可以觉察,其中总有着贫乏。 什么样的物象或事

6、件, 是你欢乐乐曲的源泉? 什么田野、波涛、山峦? 什么空中陆上的形态? 是你对同类的爱,还是对痛苦的绝缘? 我们瞻前顾后,为了 不存在的事物自扰, 我们最真挚的欢笑, 也交织着某种苦恼, 我们最美的音乐是最能倾诉哀思的曲调。 可是,即使我们能摈弃 憎恨、傲慢和恐惧, 即使我们生来不会 抛洒任何一滴眼泪, 我也不知,怎能接近于你的欢愉。 比一切欢乐的音律 更加甜蜜美妙, 比一切书中的宝库 更加丰盛富饶。 这就是鄙弃尘土的你啊你的艺术技巧。 交给我一半,你的心 必定熟知的欢欣, 和谐、炽热的激情 就会流出我的双唇, 全世界就会像此刻的我侧耳倾听。 6简述雪莱的致云雀和西风颂中“云雀”和“西风”的

7、象征意义。 (2 分) 7诗史上一个传统观念是“最伤悲的歌是最美妙的歌”,而雪莱在致云雀中的观点是什么?请用原诗 回答。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对雪莱观点的看法。 (6 分) 8郭沫若说雪莱是“自然的宠子,泛神论的信者,革命思想的健儿”。请在致云雀和西风颂(节 选)中任选一首,结合具体诗歌内容,谈谈雪莱在诗歌中所透露的“革命思想”。 (4 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三、古代诗歌阅读(10 分)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夜泊牛渚 怀古 李 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注牛渚:今安徽当涂西北紧靠长江的一座山

8、。北端突入江中,即著名的采石矶(此地即谢尚闻 袁宏咏史处) 。谢将军:东晋谢尚,官镇西将军。镇守牛渚时,曾于秋夜乘月泛舟,听到袁宏在运租船上 讽咏他自己的咏史诗,大为赞赏,邀袁宏过船长谈达旦,从此袁宏声名大著。 9清代王士禛评价这首诗“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对颔联的一个“空”字极为赞赏,认为意蕴丰富,请 简析。 (5 分) 10结合全诗,谈谈尾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无尽情思的。 (5 分) 四、现代文阅读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林子深处 张炜 芦青河口那围遭儿树多。大片大片的树林子,里面横一条小路,竖一条小路,非把人走迷了不可。因 此河边的各家老人都常常告诫自己的孩子没事儿,

9、千万不要往林子深处走! 可二兰子倒蛮不在乎,她常钻到林子深处割牛草。家里养个老牛,肚子比碾砣还大,地上放捆嫩草叶 儿,它伸出舌头抿几下就光了。大弟弟忙着复习考大学,小弟弟要进重点班,惟独她不被看重,忙里忙外, 出工前还得去割一大早的牛草。 割就割吧, 她没上几天学, 管“太”念“大”, 常常忽略中间那“一点儿”, 还不得割牛草吗?可近处的青草全被人割光了,不进林子深处行吗?好在二兰子还从没有迷过路。 早晨,还是很早的时候就进林子了。一路上,也不知踢散了多少露珠儿。太阳升起来了,光芒透过树 隙,像一把长长的剑。小鸟儿就像不闲嘴儿的小姑娘,吵死人了!还是老野鸡性子缓多长的时间才叫 一声“喀喀嗒”呀

10、!二兰子总是这样:不管心里多么不痛快,一进了这林子就变得高兴了。大树林子绿蒙 蒙的,多宽敞啊,她很想扬起脖儿喊一句,听听自己在这树林子里的声音。她知道,树林子能把声音传出 老远、拖得老长,树林子真好哩!可她憋住了,她要赶去割草呢。她只瞅着脚下的草叶儿,急急地走。 她走着,地上的草叶儿嫩极了,一簇一簇,顶着露珠儿,闪着亮儿,二兰子还不割吗?不割!不割! 她继续往前走着地上的草叶儿墨绿墨绿,又深又密,简直连成片儿了,二兰子还不割吗?不割!不割! 她还是往前走又穿过几排杨树,跨进了杂树林子。看吧,这里的草叶儿才叫好呢!青青一片,崭新崭 新的,叶片儿宽板板,长溜溜,就像初夏的麦苗儿。那草棵里面还有花哩

11、,红一朵,黄一朵,二兰子先拣 一朵大的插在头上,然后才解了绳儿,举起手里那把雪亮亮的镰刀小鸟儿在头顶“喳喳”地叫了几声, 清甜的空气直往鼻孔里扑,二兰子高兴极了!她盯着那镰刀刃儿,镰刀刃儿锃亮锃亮,反射着阳光,耀得 她眯起了眼。四周空荡荡的,一个人也没有,她脸儿红红的,四面儿瞧瞧,心里一热,不知怎么脱口喊了 一声:“大刀唻,小刀唻”呀,满林子都喊哟!二兰子听到那声音了,听那尾音儿,在林子里还引起 了一阵“啦沙沙沙”的震动。二兰子恣得闭上了眼睛,一溜睫毛显得格外长、格外密。她大仰着脸儿, 眼也不睁,嘻嘻笑着又喊一遍,“大刀唻,小刀唻”她喊完了,大气儿也不出,只用心听着自己在这 树林子里的声音。大

12、树林子绿蒙蒙的,多宽敞啊! 这回的尾音拖得特别的长。奇怪的是,它好像飞到了老远的地方,又从那儿折回来。声音已经变了。 二兰子听着愣住了! 她一个字一个字地分辨着:是哪个小伙子在老远的地方接着喊哩!听听,他还在喊哩“大姑娘唻, 小姑娘唻” 二兰子赶紧藏到了一丛灌木后边。当她听出那声音是从远远的河西岸传过来的,才从灌木丛里走出来。 不过她一颗心还在“怦怦”跳着,胆怯地向着河西岸望去一团绿色又一团绿色,苇行、灌木,遮得严 严实实,哪里看得见啊!不过这声音却是蛮嫩气,听那调儿,还是喊的普遍话。二兰子小声骂一句“该死 的”,就弯下身子割草了。 这天,她只默默地割草,连大声“哼”一句也不敢,生怕河西岸听见

13、似的。割成了一大捆儿,她就无 声地扛起来,踏着那林中小路儿回家了。 以后的早上,她每每来到林子里,刚要弯腰割草,就会听到河西岸那人在喊。“喊吧,喊吧,有谁理 你才怪!”二兰子在心里说着,下狠劲儿割着草,头也不抬。割呀割呀!割得草叶堆成小山,老牛吃得肚 儿圆;割呀割呀,一口气割了十天。十天里有十个早晨,有十次踢散那林中小路上的露水珠儿,也有十次 听到那河西岸的呼喊。呼喊,呼喊,显你小伙子嗓子脆啊!显得你小伙子甜咪嗦嗦啊!二兰子烦他。她这 会儿开始后悔了:一个姑娘家,干吗在树林子里乱喊呀?你就不知道这树林子特怪能让声音大上几倍 吗? 二兰子以后割草时,故意用心听那鸟儿吵嘴这就能忘了那个小伙子的声音

14、。可是几天之后,她突 然觉得这无边的林子里好像少了些什么。 少了些什么呢?花也在,草也在,鸟儿也在,手里的镰刀也在少了些什么呢?她干活不勤快了, 再也无心割草,默默地贴站在一棵大杨树上,伸出镰刀刮那衰死的老皮儿她刮着刮着猛然记起了:是 少了他那喊声哩!他从河西岸走了吗?他回不去了?他怎么就一连这多天不喊哩! 二兰子扛着草捆儿回家,走在路上都没劲儿。她是太累了。早上回到林子里,她清了清嗓子,面向河 西,用甜津津的声音喊了一句:“大刀唻,小刀唻” 树林子哟,树林子哟!树林子又把这声音传走了,那尾音儿不消不失,颤颤悠悠,像琴!像箫!像笛! 像鼓!二兰子料定这声音是那千千万万片叶子传动的,要不它们怎么

15、老是唰唰地动呀?她半个脸贴在树干 上,她等河西岸那个声音。正在她的心急急跳动的时候,那声音果然又一次传过来了“大姑娘唻,小 姑娘唻” 那尾声在林中回荡着,悠悠不绝,无边的树林仍在鸣响。这声音扩展到了一个更广阔的世界里,起落、 震荡,交织成一个力的回响,深沉、昂扬,像乐章里奏出的和声二兰子一动不动地谛听着,抿着嘴角。 她四周都是高入云天的大树、 蓬蓬勃勃的草木。 她谛听着,渐渐觉得自己也溶化在一片无垠的绿色里了 二兰子笑了。二兰子蹲在地上了。二兰子解了草绳儿。二兰子挥起雪亮亮的镰刀了。这个姑娘真能割 牛草! (选自张炜林子深处的声音 ,有删改) 1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

16、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语言质朴,富有乡土气息,如“肚子比碾砣还大” “宽板板,长溜溜” ,同时又不失美感,如“那 尾音儿像琴!像箫!像笛!像鼓! ” B二兰子的形象非常立体、鲜活,对于老人们的告诫,她表现得天真胆大, “还从没有迷过路”又能从 侧面看出她的心细机灵。 C文章最后写尾声悠悠不绝,草木蓬蓬勃勃,绿色无边无垠这些充满诗情画意的语句既交代了情 节发展的走向,又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D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呈现二兰子心灵世界的成长过程:由开始的“潜意识”发展到了后来的“主观意 识” ,越来越有主动性。 12结合小说内容,分析二兰子三次呼喊“大刀唻,小刀唻”时的心理状态。 (6 分)

17、 13景物描写在小说中多次出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 分) 14小说节选部分的题目把把“林子深处的声音”改为“林子深处” ,你认为这样处理合适吗?请结合全文, 谈谈你的看法。 (6 分) 六、材料作文(六、材料作文(40 分)分) 15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1919 年,民族危亡之际,中国青年学生掀起了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1949 年,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新中国青年投身于祖国建设的新征程。 1979 年,“科学的春天”生机勃勃,莘莘学子胸怀报国之志,汇入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 2019 年,青春中国凯歌前行,新时代青年奋勇接棒,宣誓“强国有我”。 2049 年,中

18、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青年接续奋斗 对于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 注意: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抄袭、套作。 2019-2020 学年度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学年度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 单元检测卷单元检测卷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D【解析】原文为: “香雪的小木盒,尽管那是当木匠的父亲为她考上中学特意制作的,它在台儿沟 还是独一无二的呢。 ” 2.C【解析】全诗采用的是直接抒情,并非间接抒情。 3.A【解析】雪莱,英国诗人。 4.D【解析】小说的基调是明净、清新、委婉动人。作品没有着笔于轰轰烈烈的大场面,也未设置

19、激烈 的矛盾冲突,更无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它只是捕捉住瞬间,撷取几个小小的生活场景,将艺术描写聚焦 在人物身上。细致入微地描绘她们的心理变化与情感波澜,由此折射出生活的新旧嬗替。 5.【答案】如:我更喜欢香雪。香雪纯真无邪,淳朴善良,坚毅执著,渴求知识,渴望摆脱贫困, 对新生活有着炽热的向往和追求。与其他姑娘们一样,对山外世界的装扮的关注,对美的热烈地向往和追 求。所不同的是,香雪在她们的追求中,更注重的是书包、铅笔盒之类的文化用品。因为香雪是她们全村 唯一的初中生,文化知识和文化追求使她与其他姑娘们的问题和物品需求都不一样,也正是这样,原本胆 小的她才能成为第一个登上火车,第一个走出这个山村

20、,第一个对山外的世界有了认识的姑娘。文化知识 和文化追求使她与别人不同,比别人的追求更高,显得比别人更勇敢,更突出。 如:我更喜欢通讯员。由于“我”是个女同志,通讯员始终走在我的前面,刻意与我保持距离。当 我跟他说话,问起娶媳妇与否的时候,他“飞红了脸,更加忸怩起来” 。当我要走的时候,他却“摘了帽子, 偷偷地用毛巾擦汗” 。展现了纯洁、质朴、羞涩、腼腆的革命小通讯员的形象;在返回部队时怕“我”这样 的伤员饿着,他主动留下两个攒了很久的馒头。在物质短缺的年代,他省下口粮给“我” ,这种无私奉献的 精神远超馒头本身的价值;不仅如此,小通讯员在枪筒里稀疏地插着几个枯枝,展现了严峻冷酷的战争年 代中

21、没有泯灭的生活情趣和对生命的的热爱。 如:我更喜欢年轻媳妇。在包扎所棉被不足,需要向老百姓借的时候,年轻媳妇主动将自己唯一的 嫁妆一条枣红底洒满百合花的假洋缎被面主动捐献出来,在物质极度困乏的年代,更可以看出她的真 诚善良、无私奉献;当初还羞于为伤员擦身的年轻媳妇,当通讯员身负重伤被抬回时,她不再羞涩而是主 动为通讯员擦洗身体,可以看出人性的纯美、亲人般的温情。 6.“云雀”是欢乐、光明、爱、美丽的象征,也是诗人理想自我形象的象征。 “西风”象征革命力量(或 推翻暴政的革命者)。 7.原诗:我们最美的音乐是最能倾诉哀思的曲调。雪莱认为:谱曲者多为不存在的事物自忧、苦恼, 本身不具有不凡的品质,

22、而难以接近云雀那种极乐音流;只有甜美欢快的思绪才能够“迸涌出这样神圣 的极乐音流” ,使得歌声更甜蜜美妙、丰盛富饶;只有饱含“和谐、炽热的激情”的歌声才更能令人倾心, 最欢乐的歌才是最美的歌。从雪莱的致云雀中看到的是最为纯粹的欢乐。 8.致云雀中的革命思想: “赞婚的合唱” “凯旋的欢歌”的空洞浮夸、略带贫乏,是诗人对传统婚 姻制度对人的压迫和凯歌背后所折射的战争和暴力的讽刺;而无与伦比的云雀之歌欢乐纯净,是诗人对自 由的向往;云雀的鄙弃尘土、振翅高歌体现着诗人的挣脱束缚、执着奋进、愤世嫉俗的革命态度。 西风颂中的革命思想: “秋天” “枯叶” “灰烬”并没有浇灭诗人的内心之火,希望的“炉火”

23、诞生 其间;这时的西风代表着扫除腐朽,鼓舞新生的绝对力量;忧伤死寂的悲秋世界反衬了诗人愈挫愈勇,革 命不息、斗争不止的顽强精神。最后的反问更体现了诗人在逆境中坚持正义的乐观精神。 9.空:白白地,徒然。诗人登舟望月吟诗,联想到袁宏乘月泛舟咏诗遇知音,受到谢尚的赏识,声名 大著。而自身空负袁宏之才,谢尚却不复遇。 “空”字抒发了诗人知音难觅,怀才不遇的感慨。 10.最后两句寓情于景、以景抒情(虚实结合) ,想象明天秋风萧瑟,枫叶飘落,挂帆远去,以寂寥、 凄清的环境氛围,烘托了诗人因不遇知音的孤寂、凄苦之情。 11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及赏析手法能力的试题。B 项, “交代情节发展的走向”

24、属于过度 解读,根据对文中环境描写的语句的理解,此处属于环境,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有直接作用。 12第一次呼喊:内心情绪的释放。在家中不被重视的压抑,进入林子的喜悦,青春的躁动,这些 情绪都寄托在了这呼喊中。第二次呼喊:对自我的探寻和对自由的向往。 “只用心听着自己在这树林子里 的声音。 ”意味着她对自我的存在进行着寻找: “大树林子绿蒙蒙,多宽敞啊”暗示了她对自由的向往。 第三次呼喊:对爱情的渴望。 “她清了清嗓子,面向河西,用甜津津的声音” ,由此可见二兰子渴望着对方 的回应。 【解析】本题考查通过对文本中主人公特定环境下的心理分析能力。注意结合对文本中特殊的情节, 抓住小说中人物的心理。例如

25、本文中二蓝子前两次呼喊 “大刀唻,小刀唻” ,是在这样的状态下“二兰子 高兴极了!她盯着那镰刀刃儿,镰刀刃儿锃亮锃亮,反射着阳光,耀得她眯起了眼。四周空荡荡的,一个 人也没有,她脸儿红红的,四面儿瞧瞧” 。所以这是一种安然惬意的心理。第三次呼喊是二蓝子等待河对岸 的声音,因此可以看出其对爱情羞涩的追求的心态和心理。 13.墨绿的森林、晶莹的露珠、鸟儿的歌唱、明亮的阳光、清甜的空气、青翠的草地,营造幽美意境, 使小说带有浓郁的诗化色彩。不仅设置人物活动的场所和环境,更赋予自然美以一种象征,生机盎然的 美景与主人公青春激情的喷发和原始生命力的张扬相契合,使小说具有含蓄蕴藉的美。烘托人物心理, 如写

26、二兰子脱口一喊后, “在林子里还引起了一阵啦沙沙的震动” ,以此来表现人物内心的兴奋;映衬 人物形象,如以花之美来衬人之美。 【解析】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解答该题应从环境的这几点作用来思考: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 地点、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心境;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作品主题;文中写到墨绿的 森林、晶莹的露珠、鸟儿的歌唱、明亮的阳光、清甜的空气、青翠的草地,设置人物活动的场所和环境, 更赋予自然美以一种象征,营造幽美意境,使小说带有浓郁的诗化色彩。文中如写二兰子脱口一喊后, “在 林子里还引起了一阵啦沙沙的震动” ,以此来表现人物内心的兴奋;如以环境来烘托了人物形象。林子 生机

27、勃勃,自然原始,它有助于衬托二兰子充满青春激情,单纯美好的形象。 14观点一:好,故事发生在林子深处,人物活动场景设定在树林深处,是小说情节展开的重要背 景。林子生机勃勃,自然原始,有助于衬托二兰子充满青春激情、单纯美好的形象特征。林子象征爱 情的萌动、生命的张扬与作者表现青春悸动、凸显人性之美、彰显原始生命力的主旨吻合。林子有一种 生命的自然美,更有一种未知的神秘美,文章更有诗意。 观点二:不好。小说的线索和重点描绘的是林子深处的声音,声音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形 象的塑造是通过几次呼喊和与此相关的心理活动完成的。声音是人物与林子与他人沟通的手段。声音象 征着生命的律动与张扬,象征着青春激

28、情和自由,声音使林子有了活力,更彰显林子的神秘美和自然美。 墨绿的森林、晶莹的露珠、鸟儿的歌唱、明亮的阳光、清甜的空气、青翠的草地,营造幽美意境, 使小说带有浓郁的诗化色彩。不仅设置人物活动的场所和环境,更赋予自然美以一种象征,生机盎然的 美景与主人公青春激情的喷发和原始生命力的张扬相契合,使小说具有含蓄蕴藉的美。烘托人物心理, 如写二兰子脱口一喊后, “在林子里还引起了一阵啦沙沙的震动” ,以此来表现人物内心的兴奋;映衬 人物形象,如以花之美来衬人之美。 【解析】本题考查对标题是否改动的探究能力。考生要注意抓住题干的要求:小说节选部分的题目把 把“林子深处的声音”改为“林子深处” ,你认为这

29、样处理合适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考生要先 明确观点,例如:不可改动。然后结合文本内容赏析标题, “林子深处的声音”与“林子深处”相差的是“声 音” ,从文本中可以理解为是小说主人公对“声音”的期待,同时也是对爱情和自己美好生活的追求,因此, 是不能题目的。总之,这类试题要先明确观点,然后要结合文本内容说明理由。 15. 【参考范文】 青年有为,奋斗无悔,强国有我 恰逢 2019 的“五四” ,心潮异常澎湃。不仅因为一百年前的风雨涅槃,更因一百年后中华儿女依旧庚 续铭记。领袖殷殷寄语青年: “好儿女志在四方,有志者奋斗无悔” 。观看了纪念五四运动 100 周年大会, 颇多感慨:新的时代,

30、青年有为,奋斗无悔,强国有我。 庚续精神,矢志报国。一百年前,青年救亡图存,反帝反封;七十年前,青年投身建设,白手起家; 四十年前,青年科技报国,勇立潮头;当下青年,凯歌前行,奋勇接棒;三十年后,民族复兴,青年接续 奋斗。百年风雨,一代代中国青年庚续五四精神,矢志报国,从未间断。 青年有为,奋斗无悔。复兴路犹长,奋斗正当时。作为一名青年学生,奋斗是青春最美的颜色。无论 是在广阔东北黑土地上奔走的秦玥飞,还是在病床上坚持自主创新研发的邹勇飞;无论是海南“最美”村 官张译尹,还是壮烈牺牲的歼 15 飞行员张超,他们都以自己青春的奋斗姿态,告诉我们什么是新时代的青 年。他们伴随着祖国成长,有着更扎实

31、的知识,更广阔的视野,更先进的文明环境,只要与时代同心同向, 便可绽放最耀眼的青年光芒。 与国偕行,强国有我。青年兴则国兴。 青年一代,有梦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希望。前有投 笔从戎的五四青年,后有投笔下基层的大学生村官;前有敢为人先,高举“科学、民主、进步”大旗的青 年, 后有 90、 00 后青年投身科研领域前沿; 前有为国流血牺牲的五四青年, 后有为国守边疆的北大青年 新的时代,青年们与国同行,奋斗不止,复兴祖国。 那么,放眼当下,新时代青年该怎么做呢? 论语有言: “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 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共享使大学生在关心自身发展的同时, 更加关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32、并对推动未来发展充满使命感。 2019 年“五四”前夕,某媒体新记者走进 100 所大学,对近 2000 名新时代大学生进行采访和问卷调查发现,集体意识与担当、理性的爱国主义、奋 斗精神是青年最认可的品质,这些品质共同绘就了新时代大学生的精神图谱。清华大学学生崔广鑫说, “用 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是我们西藏支教团最浪漫的口号。而“逆风翻盘” “C 位” ,饱含着 青年去拼去闯去实干的决心和勇气。 青年们,请在五四精神的感召下,庚续传统,怀抱赤子之心,心怀梦想,脚踏实地,奋斗无悔,勇往 直前吧,新时代的我们将大有所为!青年们,勇敢去奋斗,因为下一个百年,又是另一个另一群青年的天 地! 传承五四精神,青年有为,奋斗无悔,强国有我,共创美好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人教部编版(2019) > 选择性必修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