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2020年统编版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模拟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画** 文档编号:151184 上传时间:2020-08-2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75.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长沙市2020年统编版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模拟测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湖南省长沙市2020年统编版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模拟测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湖南省长沙市2020年统编版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模拟测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湖南省长沙市2020年统编版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模拟测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湖南省长沙市2020年统编版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模拟测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 20202020 年高一年高一第一次月考模拟测试第一次月考模拟测试语文语文卷卷 总分:总分:150 分分,考试时间:,考试时间:150 分钟分钟 姓名:姓名: 班级班级: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6 分)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1 小题,小题,9 分)分)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儒家文化体系中的“家国天下”意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 一。如今制度化儒家已然解体,社会形态、家庭结构、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 变化。尽管如此,汲取家国天下意识传统并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意义。“家国天下”意识

2、作为积极的入世精神,将个人发展 的诉求与社会进步的诉求结合在一起,基于这一道德自觉,社会成员才具有了责 任担当、价值共识。 在今天,家作为基本情感纽带对我们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应弘扬传统孝 道,强化纽带和责任意识。家族观念基于血缘的原初信赖关系,安土重迁的中国 农耕文明进一步充实了家族的机能。人伦情感亦因血缘而来,在情感依托的层面 上,家的意义超越任何经济的成本-收益分析。现代社会主张的公共精神与家庭 伦理的建设并不矛盾。正如搬用熟人社会的伦理原则到陌生人社会是不合理的, 反过来将陌生人社会的规则搬用到家庭也是不合理的, 关键是如何能够在不同的 关系当中正确切换。在现代化生产和协作上依照公共理

3、性、法制精神;在家庭与 私人领域,弘扬孝悌之道,忠恕相待,爱敬相与。这要求对家庭伦理和孝道进行 理性的阐发和合理的引导,使得家庭伦理与公共理性彼此呼应。 “家国天下”意识是现代中国伦理的重要维度,它既连接传统的“修齐治 平”,也连接社会、民族国家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家与国的根本利益是一致 的。家是社会的细胞,国是维护家的外部屏障,家国的良性互动与发展有利于促 进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协调。 儒家家国天下的教化传统历史地塑造了中国人的内在 人格与精神世界,中庸的“修齐治平”深入到一代代中国人的内心世界,内 化为热爱祖国与家园的担当精神。在今天,心怀家国天下便是个体对国家和人民 的热爱与忧患意识,是主

4、动追求民族统一、国富民强的精神,也是国家认同感和 责任意识的来源。 支撑和实现“家国天下”精神的是仁爱的“生生”之德。中国人内心的 “天人合德”实际指向更为广阔的世界中的相生相与,它肯定世界是交感的,自 然规律和人世伦理是可以相互推演的, 也是相互一致的。 仁爱原则也是动态原则, 原始儒家主张根据内在的“生生”之德, 在矛盾的转化中主张“穷达以时”“与 时偕行”。 宋儒也以“生生”释“仁”, 把原始儒家的“仁”范畴与 易 之“生 2 生”相结合,使“仁”升格为表示天人合一的本体范畴,把“相生”当作自然万 物蕴含的内在目的。仁爱原则也是“相生”的凝合原则,这在伦理意识上表现为 中正平和、诚实无欺

5、、敬爱相与,虽有竞争,但在竞争中能够冷静达观、互利互 惠,实现“里仁”之美,建构互助型社会。 由此可见,儒家教化传统中的“家国天下”意识体现了传统时期的“中国 智慧”。它成为“大一统”的重要思想基础与施政方针。“家国天下”意识,以 其温柔敦厚的底色、生生不息的活力、和合共生的包容心,不仅能为个体生命提 供精神关怀,而且有助于维系各民族的和睦共存,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积 极的精神动力,值得我们倍加珍惜和大力弘扬。 (摘编自金香花“家国天下”观念的历史形成及其现代意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社会儒家虽已不复存在,但其入世精神仍有积极意义。 B人们基于血缘的原

6、初信赖关系产生了家族观念和人伦情感。 C自然规律和人世伦理能相互推演是对“天人合德”的肯定。 D“天人合一”的“仁”的升格体现出仁爱原则中的凝合原则。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逐层论证了“家国天下”传统的现代意义。 B文章兼顾家庭伦理与公共精神,既体现辩证思考,也提出了具体的措施。 C文章将家的意义和经济收益作对比,论证家庭作为情感纽带的重要意义。 D文章依据宋儒对原始儒家理论的继承和发展,论证仁爱原则的动态特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人热爱祖国、追求民族统一的担当精神,来自个人发展的诉求与社会进 步的诉求相结合

7、的道德自觉。 B随着社会形态的变迁,以往熟人社会中以“人情纽带”维系人际关系的行为模 式必然会被现代社会淘汰。 C歌词“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所反映的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与价值追求,与 文中的家国理念是相通的。 D传统“家国天下”的意识已经超越其原始意义,从社会结构升华为精神结构, 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1 小题,小题,12 分)分)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疫灾的发生,既受社会规律制约,也受自然规律制约。随着社会历史的 发展, 人口密度不断提升, 人口流动性不断增强, 不仅疫灾流行的频度越来越高, 而且疫

8、灾流行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同时,随着人类干扰自然和破坏自然程度的加 深,疫病种群不断增多,疫灾的破坏性不断增强。从自然规律看,寒冷期气候变 化大,疫灾相对频繁;温暖期气候较稳定,疫灾也相对稀少。同时,有的病原体 3 具有自然疫源性,这类疫病所导致的疫灾流行,具有明显的地方性,如鼠疫、血 吸虫病等。还有的病原体存活需要较严格的生态环境,这类疫病也有一定的地方 性,如疟疾、黑热病、霍乱等。 从春秋战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720 年间,我国至少有 893 年为 疫灾流行之年。其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疫灾频度为 20.99%,为中国历史上第 一个疫灾高峰期;北宋以来,疫灾频度不断上升,明清疫灾频度高达

9、 78.34%, 是第二个疫灾高峰期。在中国古代,每当疫灾发生,政府蠲免租税,赈济钱粮, 施医给药;下罪己诏,祭祀神灵,请求上天宽宥。民间则捐钱捐粮,施医给棺; 行巫道术,驱逐厉鬼;抬神巡游,求神保佑。民国时期,疫灾的应对渐渐步入科 学的、制度化的轨道。但是,当时公共卫生体系毕竟处于草创阶段,社会又动荡 不安,疫灾流行之时,政府和民间的应对效率,总体而言仍然非常低。 (摘自疫灾的历史地理学思考,有删改) 材料二: “新冠肺炎”具有强大的人传人特性,从很大程度上说,普通民众的行动决定了 这场战“疫”的成败。关注普通民众在这场重大公共危机中的行动,具有非常重 要的意义。 一般来说,在全能型政府背景

10、下,民众的“等、靠、要”思想会比较严 重,被动等待政府的“上门服务”,与国家、政府对应的社会能动性不强。但自 新冠肺炎暴发以来,广大民众主动建群、加群来交换信息,并动员自有资源、协 调行动,自主解决了很多问题,充分发挥了各种正式、非正式社区组织的功能。 这为全能型政府背景下社会能动性的发挥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样本。 为了防疫需要,封城、封路等隔离手段,客观上给广大民众的生产、生 活造成了很大的不便。但城乡民众高度配合政府的统一指挥,没有出现大面积的 物资哄抢、恐慌式的大量出逃,没有出现对管制政策的对抗。整个城市,运行井 井有条。这不仅节约了宝贵的疫病防控资源,而且为疫病防控提供了良好的工作 基础。

11、 在这次疫情中,最初几天出现了一些谣言,这完全符合谣言产生与传播 的规律,但这些谣言很快就因政府特别是知情民众主动辟谣而消失,后续几乎没 有产生传播范围较大的谣言。这次新冠肺炎各种谣言的消失,除了政府及时披露 相关信息的影响外,主要还是与广大民众知识的增长、判断力的提升有关。但民 众对新冠肺炎的认知显然不是提前储备的, 而是海量的民间科普在短期内发挥了 重要作用。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在舆情的内容上,建设性的批评逐渐取代了泄愤式 的批判,客观的监督性行动取代了情绪性的破坏;在应对舆情的行动上,广大民 众一改初期的狂躁,非常冷静、谨慎地接受、转发、发表相关信息与言论,以及 基于冷静的反思。与此同时

12、,在较多细节的披露和媒体的引导下,民众开始设身 处地地思考一线工作人员的处境,不再盲目指责,社会包容度显著提升。 4 虽然广大民众表现出了巨大的进步,但我们仍然需要冷静、客观地关注 和反思与普通民众进步不匹配的一些问题。 民众参与应对重大公共危机缺乏制度 支持,渠道仍需拓宽。同时,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初,疫情信息由于种种 原因披露不及时、细节不够,才酿成后续的疫情危机和舆情事件。这是我们以后 在应对各种危机时需要重点关注的。 (摘自新冠肺炎战“疫”中普通民众的转变与进步,有删改) 材料三: 2019 年底,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现代化,此次疫情可谓是对国家治理

13、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场大考。 随着收入和学历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提高安全、健康、智识等 方面的生活质量, 而长期以来在这些方面的投入欠账和重视不够, 需要尽快扭转。 特别是要转变单纯注重经济增长的发展理念,更加注重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 民生公共服务的投入和管理。与此同时,要加强跨地区、跨层级和跨部门的价值 共享,实现国家治理的统一领导和协调有力。 目前我国国家治理制度体系基本健全, 但是在野生动物保护、 公共卫生、 应急管理等方面还有待补足相关制度。 要加快弥补这些领域的制度盲点和制度漏 洞,避免由此可能诱发的潜在风险。与此同时,要充分认识到制度的生命力在于 执行,增强制度的权威性,避免

14、制度停留在纸面上,使制度真正发挥预定作用。 此次疫情应对,广大医护人员、领导干部、基层人员和每一个中国人在 此次疫情防控中都展现出了巨大的集体意愿, 使全政府和全社会的防控策略得以 奏效。但是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这次疫情防控工作中,一些领导干部的治理能 力和专业能力明显跟不上,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比如,湖北等地领导干部在疫情 防控中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乃至一问三不知现象,暴露出责任意识、专业知 识和治理能力的明显欠缺。要提高领导干部的执政本领,使其在专业知识和综合 能力上能够适应国家治理的新需求。 此次疫情大考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按下了“快进”键, 必将在各个方面加快国家治理转型,把

15、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摘自疫情大考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按下了“快进”键,有删 改)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疫灾的发生与人类活动、自然环境密切相关,既有人类社会原因,也有自然 生态原因。 B受社会规律的制约,疫灾大多发生在人口密度大、流动性强的地区和自然疫 源地地区。 C从自然规律看,疫灾流行受气候变化的制约,同时,有些类型的疫灾具有地 方性特征。 5 D近三千年来,中国疫灾频度总体呈现增高的趋势,平均 3 年左右的时间就 发生 1 次。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从科学角度看, 古代部分防疫措施带有迷信色彩,

16、甚至有些结果会适得其反, 使疫病流行速度更快。 B全能型政府背景下民众的社会能动性不强,疫情中城乡基层社区组织的做法 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C广大民众不断丰富疫情的相关知识,提升判断力,主动辟谣,就能够完全阻 止谣言更大范围的传播。 D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从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需要转变注 重经济增长的发展理念。 (3)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二分析了民众在疫情防控中的表现,同时指出了存在的不足,体现出辨 证的态度。 B材料二和材料三都是运用了先总后分的论证结构,分别从民众和国家角度展 开论述。 C材料三运用引用论证和举例论证,指出疫情防控中存在的问题,增

17、强了文章 的说服力。 D三则材料将古代和现代防疫措施作了对比,体现了国家疫情防控能力的大幅 提升。 (4)在新冠肺炎战“疫”中,普通民众的转变与进步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 简要概括。 (5)材料三指出“此次疫情可谓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场大考”, 在这场“大考”中,政府在哪些方面尚需改进和完善?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1 小题,小题,15 分)分)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巴莱克老爷家的台秤 (德)海因里希伯尔 在我爷爷的故乡,几乎人人都靠在亚麻作坊里干活糊口,天天吸着轧亚 麻茎时飞扬的尘土,身体受到摧残。孩子都要在放学后去森林里采蘑菇

18、。亚麻作 坊是巴莱克家的, 森林也是他们家的。 他们还有一间小铺。 不知从什么年月开始, 巴莱克老爷家给全村订了一条规矩:哪户人家都不许有磅秤。这条规矩可得小心 遵守,谁若违犯了就要被赶出亚麻作坊,邻村也不敢雇这个人干活。就连天不怕 地不怕的偷猎者,也从未想过要去买一台秤。我爷爷是第一个有胆量检验巴莱克 家买卖是否公平的人。 爷爷十二岁时,巴莱克家族受封成贵族,要送给全村每户人家一份巴西 咖啡。 在庆祝宴会前一天, 他们在小铺里发咖啡。 他们现在叫巴莱克冯比尔甘。 6 爷爷为自己家和另外三户人家取咖啡。 使女格特鲁德数了四包咖啡给他, 每包八分之一公斤,由工厂封装好的。格特鲁德要拿一块糖给我爷

19、爷时,发现瓶 空了。格特鲁德转身去拿糖了。那时爷爷看到台秤左边秤盘上,放着一个半公斤 的砝码。爷爷把四包咖啡放在右边的空秤盘上。当他看到黑色的公平针指在公平 线的左边不动,放着半公斤砝码的秤盘斜在下边,半公斤咖啡高高翘起。那时他 的心怦怦乱跳,就像他躲在森林树丛后等着传说里的巨人出现时一样。他从衣兜 里掏出几颗小石子儿, 在盛咖啡口袋的秤盘里, 放上三颗、 四颗、 五颗小石子儿, 指针总算稳稳地指在黑线上。格特鲁德回来了。我爷爷,脸色苍白的小家伙,站 在一边,不动声色。他只拿了三包咖啡。更使格特鲁德惊奇害怕的是,脸色苍白 的小男孩把她给的糖扔在地上, 一边用脚踩, 一边说:“我要找巴莱克夫人说

20、话。 ” 但是格特鲁德只是放声讥笑他。 他把咖啡送给那三家人后,便揣着用麻袋片包好的五颗石子儿,走向茫 茫黑夜。他知道在布劳高村,在伯尔瑙村都不会有谁家有秤的。他穿过森林,步 行两小时来到名叫迪尔海姆的小城镇,那里住着一个叫霍尼希的药剂师。霍尼希 为那个冻僵的小男孩开门。我爷爷解开他的麻袋片儿,取出五颗小石子,说: “我 要把它秤一秤。”这时我爷爷才感觉到自己进了暖和的小屋子,他的脚已是湿漉 漉的,雪融化在他的那双破鞋里。他饥饿疲劳,突然哭了起来。因为他想起有多 少蘑菇、多少野草、多少干草花在那台秤上秤过。这台秤每半公斤就要缺五颗石 子儿的重量。愤愤不平的巨浪袭击他的心头。霍尼希对他说,“五十

21、五克,不多 不少。”我爷爷才停止哭泣。 爷爷又走了两小时路,穿过森林回来,在家里挨了一顿揍,问他为什么 不把咖啡拿回来,爷爷死也不开口。他想起自己的哥哥,他采过很多蘑菇,想起 了姐姐,想起了成千上百的孩子,他们为巴莱克家采的蘑菇、野草、干草花。这 一次他不哭了,他把他的发现告诉他的父母、哥哥和姐姐。 元旦那一天,巴莱克一家来到教堂做大弥撒。他们本来以为吉兰登村的 人们会向着他们高呼万岁,欢呼他们荣升。但是人们扭过苍白的脸,怀着无声的 敌意盯着他们。年青的巴莱克冯比尔甘夫人看到我的爷爷-小弗兰茨,在大庭 广众前问他:“你为什么不替你母亲把咖啡拿回去?”我爷爷站起身来说:“因 为您吞没我的钱足够买

22、五公斤咖啡。”说着他从衣兜里掏出五颗石子儿,递给那 位太太看。爷爷说:“这是五十五克。您家的台秤每半斤就缺这些分量。”这位 太太还没有来得及说话,教堂里的男男女女齐声唱起一支歌: “恒心为义的,必得生命;追求邪恶的,必致死亡” 正当巴莱克一家在教堂里的时候,一个偷猎野兽的人钻进小铺,把台秤 和厚厚的皮面大账本偷了出来。元旦的整个下午,村子里男人都坐在我曾祖父家 里算账,按巴莱克家收购东西的十分之一计算,已经有几千塔勒。但是还没有算 完,区里宪兵队的宪兵冲了进来,一边打枪一边用刺刀乱刺。台秤和账本被抢走 了。爷爷的姐姐中弹死了,还有一些男人受伤。 7 附近的布劳高村和伯尔瑙村也发生了暴动。亚麻作

23、坊停工了一个星期。 大批大批的宪兵赶来镇压。后来,村里的人们又去亚麻作坊做工,孩子们又去采 蘑菇了。但是每逢星期日,只要巴莱克一家走进教堂,人们就唱起歌来:“恒心 为义的,必得生命;追求邪恶的,必致死亡” 我爷爷的父母在埋葬女儿后,被迫离乡背井到处流浪。他们看到,各地 各村地主家秤上公平正义的指针都是虚假的。 他们的老牛破车在泥路上慢慢爬行, 车后面牵着一头瘦骨嶙峋的羊。只要有人愿意,就能听到巴莱克冯比尔甘的故 事:他们家的所谓公平正义就是吞没人家十分之一的钱。但是-几乎没有人愿意 听他们讲述。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我”的口吻来讲述爷

24、爷小时候的故事,使故事更有历史感,暗示世 上违背公平之事早已存在,而人们的反抗也由来已久。 B台秤的秘密还没有被公开之前,巴莱克家靠着提供工作岗位、给全村送巴西 咖啡等方式,在民众心目中维持着慷慨和善的形象。 C小说多次用“巴莱克冯比尔甘”来称呼巴莱克家,既突出巴莱克家高高在 上的地位,也暗含其品行与地位不相称的讽刺意味。 D村民们用歌声甚至暴动来表达自己的不满,被残酷镇压之后,人们不得不作 出妥协,许多人甚至不愿再听到巴莱克家的故事。 (2)小说写到“我爷爷是第一个有胆量检验巴莱克家买卖是否公平的人”。请 你谈谈小说是如何具体表现“爷爷的胆量”的。 (3)“巴莱克老爷家的台秤”在小说中起到怎

25、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1 小题,小题,19 分)分)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温叟,字永龄,河南洛阳人。性重厚方正,动遵礼法。父岳,后唐太 常卿。温叟七岁能属文,善楷隶。清泰中,为左拾遗。以母老乞归 就养,改监察 御史。晋初,入为主客员外郎。少帝领 开封尹,奏为巡官,命典文翰。少帝即位, 拜刑部郎中,赐金紫。初,岳仕后唐,尝居内署,至是温叟复居斯任,时人荣之。 周初,迁礼部侍郎,知贡举,得进士十六人。有谮于帝者,帝怒,黜十 二人,左迁太子詹事。温叟实无私,后数年,其被黜者相继

26、登第。建隆元年,拜 御史中丞。丁内艰 ,退居西洛,旋复本官。三年,兼判吏部铨。一日晩归,由阙 前,太祖方与中黄门数人偶登明德门西阙。前驺者潜知之,以白温叟,温叟令传 呼如常过阙。翌日请对,具言:“人主非时登楼,则近侍咸望恩宥,辇下诸军亦 希赏给。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示众以陛下非时不登楼也。”太祖善之。 宪府旧例,月赏公用茶,中丞受钱一万,公用不足则以赃罚物充,温叟 恶其名不取。开宝四年被疾,太祖知其贫,就赐器币,数月卒,年六十三。太宗 在晋邸,闻其清介,遣吏遗钱五百千,温叟受之,贮厅西舍中,令府吏封署而去。 8 明年重午,又送角黍、执扇,所遣吏即送钱者,视西舍封识宛然,还以白太宗。 太宗曰我钱

27、尚不用况他人乎昔日纳之是不欲拒我也今周岁不启封其苦节愈见。 命 吏辇归邸。是秋,太宗侍宴后苑,因论当世名节士,具道温叟前事,太祖再三赏 叹。 雍熙初,子炤罢徐州观察推官待选,以贫诣登闻求注官。及引对,太宗 问谁氏子,炤以温叟对。太宗愀然,召宰相语其事,且言当今大臣罕有其比。因 问:“炤当得何官?”宰相言:“免选以为厚恩。”帝曰:“其父有清操,录其 子登朝,庶足示劝。”擢炤太子右赞善大夫。温叟子炳、烨并进士及第 。 (选自宋史刘温叟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宗曰我钱尚不用况他人乎昔日纳之是不欲拒我也今周岁不启封其苦节 愈见 B太宗曰我钱尚不用况他人乎昔日纳之

28、是不欲拒我也今周岁不启封其苦节 愈见 C太宗曰我钱尚不用况他人乎昔日纳之是不欲拒我也今周岁不启封其苦节 愈见 D太宗曰我钱尚不用况他人乎昔日纳之是不欲拒我也今周岁不启封其苦节 愈见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乞归,请求辞职回乡,请求交给。表示此类意义的词还有“乞归养”“乞骸 骨”“致仕”“致政”、“休政”等。 B领,有兼任之意。古代表示兼职、代理官职的同词语有“权”“兼”“摄” “判”“署”等。 C丁内艰,丧制名,凡子遭母丧或承重孙遭祖母丧。按照中国古代的制度,朝 廷官员的父母亲如若死去都需要回家居丧。 D进士及第,科举殿试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

29、”的称号,第 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探花,第三名叫榜眼。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温叟为人厚重方正,遵循礼法。他在任御史中丞时,因为母亲去世,退居 西洛, 守丧完毕后恢复本官。 他先后担任过左拾遗、 刑部郎中、 御史中丞等官职。 B刘温叟正直无私,唯才是举。他负责科举时,被人诬陷,皇帝怒将其录取进 士中的十二人废黜, 他也因此被贬为太子詹事, 从此以后被罢黜的人再不得录用。 C刘温叟清正廉洁,抵制腐败。御史府的规矩,每月赏给公用茶,御史中丞得 钱一万,公用不足可以用追赃处罚的财物补充,刘温叟厌恶脏罚之名,因而不取 用。 9 D刘温叟清廉传家,受到嘉奖。他的儿子被

30、罢官待选,因家贫到朝廷请求审查 劳绩,皇帝因其父亲的名誉而重新任用他。最终,其子炤被提拔为太子右赞善大 夫。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示众以陛下非时不登楼也。 其父有清操,录其子登朝,庶足示劝。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1 小题,小题,9 分)分) 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苏 轼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 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注】此诗为苏轼被贬海南岛后,遇赦北还渡海时所作。孔子曾说:“道不 行,乘桴浮于海

31、。”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参横斗转”,指时近深夜,点出渡海的时间,又照应诗歌题目。 B遇赦北归,诗人回想自身遭际,发出了空有乘桴渡海之意的感慨。 C诗人被贬海南蛮荒之地,九死不恨,表达了对朝廷的忠贞之情。 D诗歌融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自然贴切,格调明朗,意蕴深远。 (2)诗的颔联有何含义?请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小题,6 分)分) 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是 “ , ”。 (2)再别康桥中点名作者寻梦归来后放声高歌,用“一船星辉”来比喻对 往昔生活

32、的回忆和留恋的诗句是“ , ”。 (3)戴望舒的雨巷中塑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这个姑娘有 “ , ,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三、语言文字运用(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分)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坚守戈壁隐姓埋名,_建起国防工业基础,冲天而起的蘑菇云, 如同华夏儿女_的惊天雷;探索海洋钻井寻宝,从“蓝鲸 1 号”钻井平台 上喷出火焰照亮幽蓝大海,空茫的海面上升起的红色火焰,() 从算盘 的声响中,我们能听到一个个科学家_,为了科技强国的远大梦想不辞辛 10 劳;从飓风吹袭、浪涛拍打中,我们看到的是“无人区”里奋力拼搏的身影,是 他们把爱国情怀变成“大国气

33、质”。 也是这种“大国气质”,影响着年轻的建设者们将自己的人生志向同国 家的命运紧紧结合在一起。平均年龄 30 岁的 FAST 研发团队、平均年龄 35 岁的 量子科学团队、平均年龄不过 30 多岁的“复兴号”科研团队火热的年华里 他们热血沸腾,都渴望在时代的大潮头_,年轻的科学家们把国家装在心 中,以奋斗勾勒这个时代最美的画卷。一代代青年科学家对前辈的仰望,是一颗 颗赤子心对祖国的表白,是民族魂中绵延不息、不可阻挡的强大力量。 (),多少人不为功名默默坚守。新时代,仍需无数“盖以身许国,但求福利 民”的中华儿女,将家国情赤子心熔铸在国家建设中,赓续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和爱国奉献。 (1)依次

34、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白手起家 扬眉吐气 孜孜以求 中流击水 B赤手空拳 仰首伸眉 孜孜不倦 投鞭断流 C白手起家 仰首伸眉 孜孜以求 投鞭断流 D赤手空拳 扬眉吐气 孜孜不倦 中流击水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就是中国人献给人类的绚丽礼花 多少人为国家富强而埋名献身 B就是中国人献给人类的绚丽礼花 多少人埋名献身为了国家富强 C就像中国人献给人类的绚丽礼花 多少人为国家富强而埋名献身 D就像中国人献给人类的绚丽礼花 多少人埋名献身为了国家富强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新时代,仍需无数“盖以身许国,但求福利民”的中

35、华儿女,赓续自强不息 的民族精神和爱国奉献的红色基因,将家国情赤子心熔铸在国家建设中。 B新时代,仍需无数“盖以身许国,但求福利民”的中华儿女,将家国情赤子 心熔铸在国家建设中,赓续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爱国奉献的红色基因。 C新时代,仍需无数“盖以身许国,但求福利民”的中华儿女,赓续自强不息 的民族精神和爱国奉献,将家国情赤子心熔铸在国家建设中。 D仍需无数“盖以身许国,但求福利民”的中华儿女的新时代,将家国情赤子 心熔铸在国家建设中,赓续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爱国奉献。 8.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 11 抑郁

36、症并非伤春悲秋者的专利,它是 ,不分男女老幼,不管地位高 低。目前,抑郁症这种心理疾病的成因并无定论,一般人都觉得抑郁症只是心理 原因造成的,哈佛医学专家则认为, ,包括大脑对于心境的错误调节、基 因易损性、 生活中的压力事件、 药物和药物使用问题等。 我国的一些学者也认为, 抑郁症不单纯是 ,还和某些人体器官、组织结构发生病理性改变有关。 9. 请对下面这则新闻报道的内容进行压缩。要求不用具体数据,但须保留关键 信息,句子简练流畅,不超过 60 字。 子女在生活中遇到困难,会非常坦白地向父母诉说吗?近日,中国青年报 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 就这个问题对 2000 名受访者进行了一项调查。

37、 52.0% 的受访者坦言自己和父母之间经常报喜不报忧,43.6%的受访者和父母之间偶尔 这样, 仅 4.4%的受访者和父母从来都不这样。 调查显示, 受访者中, 00 后占 2.8%, 90 后占 35.4%,80 后占 45.2%,70 后占 12.5%,60 后占 3.4%为什么有的人和 父母之间会报喜不报忧?调查中, 61.7%的受访者归因于不希望对方为自己担心, 51.2%的受访者归因于希望给对方更多的安全感和舒适感,50.3%的受访者觉得 自己可以解决,不需要告诉对方。 四、写作(四、写作(60 分)分) 1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烛之武作为

38、郑国的一位老臣, 一生难被重用。 而在秦晋两国大举攻郑之际, 他却抛弃个人恩怨, 不顾个人安危, 缒城而出, 只身赴敌营。 面对强悍的秦穆公, 他不卑不亢,斗智斗勇,凭借自己的胆量和智慧,保全了郑国,赢得了外援。能 在国家危亡面前不避不让、甘心赴汤蹈火的动力和根源是他那强烈的爱国意识。 请以“个人与国家”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立意自定;自拟标题;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 800 字。 12 2020 年高一年高一第一次月考模拟测试语文第一次月考模拟测试语文卷卷 总分:总分:150 分分,考试时间:,考试时间:150 分钟分钟 姓名:姓名: 班级:班级: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

39、6 分)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1 小题,小题,9 分)分)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儒家文化体系中的“家国天下”意识, 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 之一。如今制度化儒家已然解体,社会形态、家庭结构、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很大 的变化。 尽管如此, 汲取家国天下意识传统并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意义。“家国天下”意识作为积极的入世精神,将个人发展 的诉求与社会进步的诉求结合在一起,基于这一道德自觉,社会成员才具有了责 任担当、价值共识。 在今天,家作为基本情感纽带对我们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应弘扬传统 孝道,强化纽带

40、和责任意识。家族观念基于血缘的原初信赖关系,安土重迁的中 国农耕文明进一步充实了家族的机能。人伦情感亦因血缘而来,在情感依托的层 面上,家的意义超越任何经济的成本-收益分析。现代社会主张的公共精神与家 庭伦理的建设并不矛盾。 正如搬用熟人社会的伦理原则到陌生人社会是不合理的, 反过来将陌生人社会的规则搬用到家庭也是不合理的, 关键是如何能够在不同的 关系当中正确切换。在现代化生产和协作上依照公共理性、法制精神;在家庭与 私人领域,弘扬孝悌之道,忠恕相待,爱敬相与。这要求对家庭伦理和孝道进行 理性的阐发和合理的引导,使得家庭伦理与公共理性彼此呼应。 “家国天下”意识是现代中国伦理的重要维度, 它

41、既连接传统的“修齐治 平”,也连接社会、民族国家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家与国的根本利益是一致 的。家是社会的细胞,国是维护家的外部屏障,家国的良性互动与发展有利于促 进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协调。 儒家家国天下的教化传统历史地塑造了中国人的内在 人格与精神世界,中庸的“修齐治平”深入到一代代中国人的内心世界,内 化为热爱祖国与家园的担当精神。在今天,心怀家国天下便是个体对国家和人民 的热爱与忧患意识,是主动追求民族统一、国富民强的精神,也是国家认同感和 责任意识的来源。 13 支撑和实现“家国天下”精神的是仁爱的“生生”之德。 中国人内心的 “天人合德”实际指向更为广阔的世界中的相生相与,它肯定世界

42、是交感的,自 然规律和人世伦理是可以相互推演的, 也是相互一致的。 仁爱原则也是动态原则, 原始儒家主张根据内在的“生生”之德, 在矛盾的转化中主张“穷达以时”“与 时偕行”。 宋儒也以“生生”释“仁”, 把原始儒家的“仁”范畴与 易 之“生 生”相结合,使“仁”升格为表示天人合一的本体范畴,把“相生”当作自然万 物蕴含的内在目的。仁爱原则也是“相生”的凝合原则,这在伦理意识上表现为 中正平和、诚实无欺、敬爱相与,虽有竞争,但在竞争中能够冷静达观、互利互 惠,实现“里仁”之美,建构互助型社会。 由此可见, 儒家教化传统中的“家国天下”意识体现了传统时期的“中 国智慧”。它成为“大一统”的重要思

43、想基础与施政方针。“家国天下”意识, 以其温柔敦厚的底色、生生不息的活力、和合共生的包容心,不仅能为个体生命 提供精神关怀,而且有助于维系各民族的和睦共存,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 积极的精神动力,值得我们倍加珍惜和大力弘扬。 (摘编自金香花“家国天下”观念的历史形成及其现代意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社会儒家虽已不复存在,但其入世精神仍有积极意义。 B人们基于血缘的原初信赖关系产生了家族观念和人伦情感。 C自然规律和人世伦理能相互推演是对“天人合德”的肯定。 D“天人合一”的“仁”的升格体现出仁爱原则中的凝合原则。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

44、一项是 A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逐层论证了“家国天下”传统的现代意义。 B文章兼顾家庭伦理与公共精神,既体现辩证思考,也提出了具体的措施。 C文章将家的意义和经济收益作对比,论证家庭作为情感纽带的重要意义。 D文章依据宋儒对原始儒家理论的继承和发展,论证仁爱原则的动态特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人热爱祖国、追求民族统一的担当精神,来自个人发展的诉求与社会进 步的诉求相结合的道德自觉。 B随着社会形态的变迁,以往熟人社会中以“人情纽带”维系人际关系的行为模 式必然会被现代社会淘汰。 C歌词“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所反映的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与价值追求,与 文中的家

45、国理念是相通的。 D传统“家国天下”的意识已经超越其原始意义,从社会结构升华为精神结构, 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 【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答题时要找出 原文相关的信息,然后与选项比较。 14 (2)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 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作答时注意把握文章的思路, 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等。 (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选项的内 容是否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 【解答】(1)A原文第一段只说“如今制度化儒家已然解体”,并未提到“现 代社会儒家虽已不复存在”。C原文第四段为“中国人内心的天

46、人合德实 际指向更为广阔的世界中的相生相与,它肯定世界是交感的,自然规律和人世伦 理是可以相互推演的,也是相互一致的”,选项颠倒了这一关系。D原文第四 段“仁爱原则也是相生的凝合原则“,未提及“仁爱原则中的凝合原则“这 一说法。 (2)C原文第二段为“家的意义超越任何经济的成本-收益分析”,并没有将 家的意义和经济收益作对比。 (3)B理解错误,文章第二段认为“现代社会主张的公共精神与家庭伦理的 建设并不矛盾”、“要求对家庭伦理和孝道进行理性的阐发和合理的引导,使得 家庭伦理与公共理性彼此呼应”。 答案: (1)B (2)C (3)B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共

47、1 小题,小题,12 分)分)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疫灾的发生,既受社会规律制约,也受自然规律制约。随着社会历史的 发展, 人口密度不断提升, 人口流动性不断增强, 不仅疫灾流行的频度越来越高, 而且疫灾流行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同时,随着人类干扰自然和破坏自然程度的加 深,疫病种群不断增多,疫灾的破坏性不断增强。从自然规律看,寒冷期气候变 化大,疫灾相对频繁;温暖期气候较稳定,疫灾也相对稀少。同时,有的病原体 具有自然疫源性,这类疫病所导致的疫灾流行,具有明显的地方性,如鼠疫、血 吸虫病等。还有的病原体存活需要较严格的生态环境,这类疫病也有一定的地方 性,如疟疾、黑热

48、病、霍乱等。 从春秋战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720 年间,我国至少有 893 年为 疫灾流行之年。其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疫灾频度为 20.99%,为中国历史上第 一个疫灾高峰期;北宋以来,疫灾频度不断上升,明清疫灾频度高达 78.34%, 是第二个疫灾高峰期。在中国古代,每当疫灾发生,政府蠲免租税,赈济钱粮, 施医给药;下罪己诏,祭祀神灵,请求上天宽宥。民间则捐钱捐粮,施医给棺; 行巫道术,驱逐厉鬼;抬神巡游,求神保佑。民国时期,疫灾的应对渐渐步入科 15 学的、制度化的轨道。但是,当时公共卫生体系毕竟处于草创阶段,社会又动荡 不安,疫灾流行之时,政府和民间的应对效率,总体而言仍然非常低。 (摘自疫灾的历史地理学思考,有删改) 材料二: “新冠肺炎”具有强大的人传人特性,从很大程度上说,普通民众的行动决定了 这场战“疫”的成败。关注普通民众在这场重大公共危机中的行动,具有非常重 要的意义。 一般来说,在全能型政府背景下,民众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月考试卷 > 高一上月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