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2018-2020)全国通用中考语文真题分类详解:文言文阅读(解析版)

上传人:画** 文档编号:151062 上传时间:2020-08-27 格式:DOCX 页数:90 大小:178.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2018-2020)全国通用中考语文真题分类详解:文言文阅读(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三年(2018-2020)全国通用中考语文真题分类详解:文言文阅读(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三年(2018-2020)全国通用中考语文真题分类详解:文言文阅读(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三年(2018-2020)全国通用中考语文真题分类详解:文言文阅读(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三年(2018-2020)全国通用中考语文真题分类详解:文言文阅读(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三年(2018-2020 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 【2020 年中考重庆 A 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 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 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 之。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 望之,曰:可矣。遂逐齐

2、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 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又何间 焉_ (2)小大之狱 _ (3)神弗福 也_ (4)望其旗靡 _ 2用现代仅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2)彼竭我盈,故克之。 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 的项是( ) A鲁庄公看重衣食、祭祀等因素对战争胜负的影响,由此可以看出其人格的卑鄙 B曹刿对人心向背的重视,对进攻和追击时机的把握,都表现出他的深谋远虑 C文中的对话描写很精彩,人物语言极具个性,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 D本文紧

3、扣“论战”,详写战前准备和战后论述,略写战争过程,材料剪裁得当 4曹刿与“链接材料”中的烛之武在强敌入侵时,表现出不同的救国态度和精神品质。请结合选文和“链 接材料”,作简要分析。 (链接材料) 晋、秦围郑 。郑文公使烛之武见秦君,武辞焉。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家人之过 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遂许之。 注晋、秦、郑:都是春秋时期的诸侯国。郑文公:郑国国君。烛之武:郑国养马官,有谋略。 【答案】1参与 诉讼事件(或:案件) 赐福,保佑 倒下 2 (1) (这)是尽了职分之类的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2)敌方士气衰竭,我方士气正旺 盛,所以打败了他们。 3A 4曹刿主

4、动救国,同乡人阻止都没能拦住,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感和爱国情怀。烛之武不是主动出来救国, 国君派他出使他都推辞,晓以私利后才答应出马,可见他重个人名利、轻国家大义。 【解析】 1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中重点字的含义。 其中“间”意思是“参与”, 不要理解为“中间”; “狱” 指“诉讼事件”,不要解释成“牢狱”;“福”在句中是动词,意思是“赐福,保佑”;“靡”意思是“倒 下”。 2本题考查翻译句子。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 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 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字意思:忠,尽力做好

5、分内的事;属,类;以,凭借;竭,穷尽;盈,充满,这里 指士气正旺盛。 3A“人格卑鄙”表述有误,鲁庄公看重衣食、祭祀等因素对战争胜负的影响,体现出他见识浅陋,目 光短浅。故选 A。 4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仔细阅读两文,疏通文意,理解曹刿与烛之武二人面对国家战争的不同 态度及其精神品质。齐师伐鲁时,“曹刿请见”“战则请从”,可见曹刿是主动的要求参与战事,面对乡 人的阻拦,他提出自己的见解,执意请见,表现出他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责任感。链接材料中,“晋、秦围 郑”,郑国危在旦夕,烛之武是有谋略的人,“郑文公使烛之武见秦君”,可见烛之武的救国行为是被动 地,从“武辞焉”“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可

6、见,对国君的派遣,烛之武先是推辞,然后国君给他说明 利害关系后,他才答应,可见他看重自己的名利,不能以国家利益为重。 【点睛】 参考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准备迎战。曹刿请求进见,他的同乡对他说:“大 官们自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其间呢?”曹刿说:“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 宫进见鲁庄公。曹刿问鲁庄公:“您凭什么条件同齐国打仗?”庄公说:“衣食这类用来养生的东西,我 不敢独自亨用,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是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 的。”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不敢虚报,一定对神诚实。”曹刿回答说:“这是小

7、信用, 还不能使神信任您,神是不会保佑您的。”庄公说:“对于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我虽不能一一明察,但 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回答说:“这是忠于职守的一种表现,可以凭这个条件打一仗。作战时请 让我跟从您去。” 鲁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 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一开始, 鲁庄公就要击鼓进军。 曹刿说: “还不行。 ” 齐军击鼓三次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被打得大败。鲁庄公就要下令驱车追击齐军,曹刿 说:“还不行。”曹刿下车看了看地上齐军战车辗过的痕迹,又登上车前的横木远望齐军撤退的情况,说: “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战胜齐军后,鲁庄公问他这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

8、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 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 我军的士气正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齐国是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设下埋伏。我看他 们车轮碾过的痕迹散乱,望见他们的旗子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链接材料: 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文公派烛之武去见秦君,烛之武推辞了。郑国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 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2020 年中考重庆 B 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

9、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 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 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略无阙 处 _ (2)至于夏水襄 陵 _ (3)沿溯 阻绝 _ (4)虽乘奔 御风 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3下列对本文内容和写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10、本文展现了三峡独具特色的山水美景,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赞叹之情。 B文中“或王命急宣不以疾也”一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回环曲折的特点。 C第段从俯视、仰视的角度描绘出三峡春冬之时清幽秀美的景象。 D本文语言凝练生动,句式骈散结合,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4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请说出“链接材料”与选文第段分别表现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链接材料) 滟滪 大如马,瞿塘不可下;滟滪大如牛,瞿塘不可留;滟滪大如襆,瞿塘不可触 (节选自乐府诗集 ) 注 滟(y n) 滪(y ) 瞿塘峡口的一个巨大礁石,枯水期露出水面时如牛马般高大。瞿(q ) 塘瞿塘峡,长江三峡之一。噗(f ) 古代男子束发用的头巾。

11、 【答案】1同“缺”(空隙,缺口) 冲上(漫上) 逆流而上 飞奔的马 2 (1)如果不是在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2)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3B 4链接材料表现瞿塘峡的凶险;选文第段表现三峡秋景的肃杀,凄异。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略无阙处: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阙,同“缺”,空隙,缺口。 (2)至于夏水 襄陵: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襄,漫上。 (3)沿溯阻绝:上行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断。溯,逆流而上。 (4)虽乘奔御风:即使骑上飞奔的快马。奔,奔驰的快马。 2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 (1)自,如果。非,不是。亭午,正午。夜分, 半

12、夜。曦,太阳。 (2)清,水清。荣,树荣。峻,山高。茂,草茂。良,实在。 3本题考查内容分析。文中“或王命急宣不以疾也”一句运用夸张、对比的手法,突出了夏天三峡水 流的急,并非突出三峡山高水长、回环曲折的特点,故 B 错误,选 B。 4本题考查内容分析。 (1)选文第四段。结合“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 绝”可知,从“寒、肃”两词体会到三峡秋天环境的安静和寒冷特点,结合“属引凄异”可知,用猿猴的 声音渲染悲凉怪异的氛围。选文第段表现三峡秋景的肃杀,凄异。 (2)链接材料。链接材料运用排比修 辞,比喻修辞,把礁石比成马、牛、古代男子束发用的头巾,突出礁石的大,结合“不可

13、下、不可留、不 可触”可知,因为礁石非常大,人和瞿塘峡被隔离,突出了瞿塘峡的凶险的特点。 【点睛】 译文:在七百里的三峡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遮挡 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上行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断。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 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期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船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 山峰上,大多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

14、流冲荡。水清,树荣,山峻,草盛,的 确是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 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悲惨凄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声音悲哀婉转,很久才消 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020 年中考北京卷】阅读曹刿论战 ,完成下面小题。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 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

15、: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 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甲)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 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 难测也,惧有伏焉。 (乙)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曹刿请见 见 多识广 见 义勇为 各抒己见 B小信 未孚 言而有信 杳无音信 信 手拈来 C公与之乘 乘 风破浪 乘 虚而入 乘 兴而来 D遂逐齐师 出师 未捷

16、 百万雄师 仁义之师 2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_) (甲)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翻译: (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理解:曹刿认为鲁庄公能够公正处理百姓的诉讼事件,与“小惠”和“小信”相比,更能赢得百姓的信任, 具备了迎战的条件。 (乙)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翻译: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理解:曹刿能敏锐地观察战场形势的变化,他根据“辙乱”“旗靡”判断齐师撤走了伏兵,认为可以追击 敌人了。 3“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意思是虽然身份低微,仍然不忘担忧国事。曹刿一介平民,在国家危难之

17、际,挺 身而出,为国解忧。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简要说明“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在弦高和卜式身上是如何体 现的。 材料一 秦穆公兴兵袭 郑,过周而东。郑贾人弦高将西贩牛,道遇秦师于周、郑之间,乃矫郑伯之命,犒 以十二牛,宾 秦师而却之,以存郑国。 (取材于淮南子氾论训 ) 材料二 时汉方事 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式曰:自小牧羊,不 习仕宦,不愿也。使者曰:子何欲?式曰:天子诛勾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 此而匈奴可灭也。 (取材于汉书公孙弘卜式兒宽传 ) 注:袭偷袭。贾人商人,在当时社会地位不高。矫假托。犒犒劳。宾以客礼对待。 却之使秦军撤退。事这里指抵抗

18、。式卜式。人名。输交纳。边边防。 【答案】1D 2 【甲】 3弦高本是普通商人(位卑) ,却在面对秦军侵略时挺身而出,以他的智慧和财产令秦军撤退,保住了郑 国。卜式作为普通百姓,虽无为官的才能与意愿,但也愿意捐出一半家产资助边防事业,为国家贡献自己 的力量。 【解析】1A 拜见/看见/看见/意见;B 信用/信用/消息/随便,放任;C 坐(车)/凭借,依仗/ 利用、趁/利用、趁;D 都是“军队”的意思;故选 D。 2乙“判断齐师撤走了伏兵”错误。应是:判断齐师没有伏兵。 3 本题考查发散思维。 首先要理解“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含义, 即答题时要紧扣两个要素, 一是身份低微, 二是不忘担忧国事。材料

19、一中,“郑贾人弦高将西贩牛”写弦高本是普通商人,即位卑;“乃矫郑伯之命, 犒以十二牛,宾秦师而却之,以存郑国”写面对秦军侵略时挺身而出,以他的智慧和财产令秦军撤退,保 住了郑国,即未敢忘忧国。材料二中,“自小牧羊”写卜式只是一个普通百姓,即位卑;“愿输家财半助 边”“天子诛勾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而匈奴可灭也”写他愿意捐出一半家产资助 边防事业,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即未敢忘忧国。 【点睛】 参考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当 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20、。”于是入朝 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 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 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 话。”曹刿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 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 。”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 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到了那一天,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

21、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 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 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 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 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 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里 设有伏兵。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

22、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材料一 秦穆公发兵偷袭郑国时,经过东周向东进发,郑国的商人弦高恰往西去贩牛,在东周和郑国之间碰到了秦 军,于是弦高假托郑国君的命令,用十二头牛犒劳秦军、礼待秦军,使秦军以为郑国已知道这次偷袭计划 而不敢贸然前进,只得撤退,从而保存了郑国。 材料二 当时汉正在抵抗匈奴入侵,卜式上书,愿意捐出一半的家财资助边事。皇帝派人问卜式:“想当官吗?” 卜式说:“从小牧羊,不熟悉怎样当官,不愿意做官。”使者说:“你想要什么呢?”卜式说:“皇上讨 伐匈奴,我认为贤能的人应该为大节而死,有钱的人应该捐出来,这样的话匈奴就可以灭掉了。” 【2020 年中

23、考安徽卷】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 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咏菊 白居易 一夜新霜著 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 初开晓更清。 注著:附着。荷:也称作蒲。金粟:金粟一般的花蕊,这里指荷花。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晋陶渊明独 爱菊 独_ (2)濯清涟而不妖 妖_ (3)宜 乎众矣 宜_ (4)金粟初

24、开晓更清 初_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3 爱莲说中,菊是_的象征; 咏菊中,菊有_的特点。 (用原文词语填空) 4 爱莲说 咏菊对莲(荷)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其原因是什么? 【答案】1 (1)只 (2) (过分)艳丽 (3)应当 (4)开始,刚刚 2 (1)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2) (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 3隐逸(者) 耐寒 4情感: 爱莲说喜爱(赞美)莲, 咏菊不喜爱(鄙弃)荷。 原因: 爱莲说中,莲具有坚贞高洁、正直不阿的品格; 咏菊中,荷不耐寒,缺乏坚忍无畏的品格。

25、 【解析】1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1)句意: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独:只。 (2)句意: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妖: (过分)艳丽。 (3)句意:当然就很多人了。宜:应当。 (4)句意:它花蕊初开,让早晨多了一份清香。初:开始,刚刚。 2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句中重点的词 有: 之:助词,的;甚:很,非常;蕃:多。 蔓:名词用作动词,生藤蔓;枝:动词用作动词,长枝茎。 3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提取。甲文根据“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可知菊是“隐逸者”的象征;乙文根 据“耐寒唯有东篱菊”可知菊有“耐寒”的特点。 4 考查学生对

26、两文的分析比较能力。甲文歌咏的对象是“莲”,“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一连串铺叙,对莲花挺拔秀丽的 芳姿,清逸超群的美德,特别是可敬而不可侮慢的嵚崎磊落的风范,突出莲的高尚品格。“予谓菊,花之 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在作者眼里,莲花近于菊,却不像菊那样清高冷 傲,似乎是逃避现实的隐者;它更不像牡丹那样妍丽妖冶,以富贵媚人。莲花出于污浊现实而不受沾染, 受清水洗濯而不显妖冶,实为百花丛中的贤君子。可知表达作者对莲的喜爱赞美;乙文,夜里寒霜袭来, 本来就残破的芭蕉和和残荷看起来更加不堪。只有

27、篱笆边的菊花,金黄色的花朵在清晨的阳光下看起来更 加艳丽。霜降之时,“荷”与菊相比,荷不耐寒,缺乏坚贞不屈的品格。可知表达诗人对荷的鄙弃。 【点睛】 译文 甲文,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 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 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玩 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 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

28、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就很 多人了! 乙文,一夜过后,初降的寒霜轻轻地附在瓦上,使得芭蕉折断,荷叶倾倒。耐寒的只有东边篱笆旁的菊花, 它花蕊初开,让早晨多了一份清香。 【2020 年中考河南卷】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 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 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 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 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 丈夫。 (节

29、选自孟子 ) (二)何易于为益昌令。盐铁官榷取茶利 ,诏下,所在毋敢隐。易于视诏书曰:益昌人不征茶且 不可活,矧 厚赋毒之乎?命吏阁诏,吏曰:天子诏何敢拒?吏坐死,公得免窜邪?对曰:吾敢 爱一身,移暴于民乎?亦不使罪尔曹。即自焚之。观察使素贤之,不劾也。 (节选自新唐书何易于传 ) 注:榷取茶利:通过对茶实行专管专卖而谋利。榷(qu ) ,专卖。所在:这里指盛产茶叶的地方。 矧(shn) :况且,何况。阁诏:搁置诏书。窜:这里指被流放。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丈夫之冠 也 冠:_ (2)得志,与民由 之 由:_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

30、而天下熄。 3善用修辞增强雄辩力量是孟子散文的突出特点,请结合语段(一)第二段的内容简要分析。 4根据你对语段(一)中“大丈夫”的理解,你认为语段(二)中的何易于能否称得上“大丈夫”?请结 合他的所作所为简要分析。 【答案】 1 (1)行冠礼 (2)遵从 2他们一发怒,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平安无事。 3使用反问,以不可辩驳的语气否定景春的观点。使用排比(反复) ,阐明大丈夫的精神实质及特点, 义正词严,气势磅礴。 4能。为茶民和小吏着想,讲仁德,有仁心。焚诏(抗诏) ,不惧权势。 【解析】 1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丈夫之冠也:男子行加冠礼时。冠:行冠礼。 (2)得志,与民由

31、之:能够实现自己的志向时,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由:遵从。 2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惧,害怕。安居,安静。熄,同“息”,平息,指 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3 本题考查修辞赏析。 (1)“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使用反问,以不可辩驳的语 气否定景春的观点,增强语势。 (2)“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富贵不能淫,贫 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使用排比和反复,阐明大丈夫的精神实质及特点,义正词严,气势磅礴,排比句 式增强了语势且富有节奏感。 4 本题考查内容分析。 (1)结合“吾敢爱一身,移暴于民乎?亦不使罪尔曹”可知,何易于为茶民和小吏着

32、 想,讲仁德,有仁心,符合孟子“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的说法。 (2)结合“命 吏阁诏”“即自焚之”可知,何易于为了百姓抗诏,为了百姓和小吏焚诏,不惧权势,符合孟子“威武不 能屈”的观点。 (3)故可判断,何易于称得上“大丈夫”。 【点睛】 译文: (甲)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作为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 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哪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给以训导;女子 出嫁时,母亲给以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 要违背你的丈夫的意愿

33、!把顺从作为准则,这是妇女之道。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 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能够实现自己的志向时,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 行;不能够实现自己的志向时,就独自行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 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乙)何易于担任益昌县令。盐铁官通过对茶实行专管专卖而谋利,皇帝下诏书说,凡是生产茶叶的地方 官员,不准为百姓隐瞒。何易于看了诏书说:“益昌不征收茶税,百姓还没法活命,何况要增加赋税伤害 百姓呢!”他命令差役搁置诏书(不去理会) 。差役说:“天子的诏书谁敢拒绝?我们这些差役会因此而获

34、死罪,大人难道能逃脱被流放的刑罚吗?”何易于说:“我怎么能爱惜自己,而危害一方的百姓呢?我也 不会将灾祸连累到你们。”于是他亲手烧掉了诏书。观察使平时很欣赏他的耿直爱民,所以没有上奏追究 这件事。 【2020 年中考广东卷】课内阅读 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 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 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 丈夫。 1下

35、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岂不诚 大丈夫哉/臣诚 知不如徐公美 B不得志 /寻向所志 C此之谓 大丈夫/予谓 菊,花之隐逸者也 D威武不能屈 /猥自枉屈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3结合选文,概括孟子心目中“大丈夫”的标准。 【答案】 1A 2 (1) (他们)一旦发怒,诸侯就都害怕; (他们)安安静静地待着,天下就平安无事。 (2)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走天下(最)光明的道路。 3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无论得志与否,都不放弃做人的原则;富贵不迷乱,贫贱不动 摇,威逼不屈服。 【

36、解析】 1 考查一词多义。 A 真正,确实/真正,确实; B 志向,志愿/做标记; C 称作,叫做/认为; D 使屈服/屈尊,屈就; 故选 A。 2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作答此题,要遵循“字字有落实,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注意 特殊句式及词类活用。 (1)怒,发怒;惧,害怕;安居,安安静静地待着;天下熄,天下平安无事;省略 了主语“他们”。 (2)立,站;正位,正确的位置;行,走;大道,光明的道路;省略了主语“大丈夫”。 3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要结合原文句子进行分析。“大丈夫”是全文论说的重点。“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 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是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得志

37、,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是 无论得志与否,都不放弃做人的原则;“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即富贵不迷乱,贫贱不 动摇,威逼不屈服。综合即可。 【点睛】 参考译文 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旦发怒,诸侯就都害怕; (他们)安安 静静地待着,天下就平安无事。” 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 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 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 站在天下(最)正确的

38、位置,走天下(最)光明的道路。 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 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 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2020 年中考广东卷】课外阅读 (孔)祯,高宗时为苏州长史。曹王明为刺史,不循 法度,祯每进谏。明曰:寡人天子之弟,岂失 于为王哉! 祯曰: 恩龙不可恃 , 大王不奉行国命恐今之荣位非大王所保独不见淮南之事乎?明不悦, 明左右有侵暴下人者, 祯捕而杖 杀之。 明后果坐法, 迁于黔中, 谓人曰: 吾愧不用孔长史言, 以及 于此! (选自旧唐书文苑传 )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

39、循 法度(遵照) B恩宠不可恃 (倚仗) C被捕而杖 杀之(用杖刑) D以及 于此(比得上) 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大 王 不 奉 行 国 命 恐 今 之 荣 位 非 大 王 所 保 独 不 见 淮 南 之 事 乎 3结合选文,简要分析孔祯是个怎样的人。 【答案】 1D 2大王不奉行国命/恐今之荣位非大王所保/独不见淮南之事乎 3例:敢于直谏:敢于多次向曹王直言进谏;执法严明:对曹王身边欺凌百姓的人严惩不贷;具有 远见:预见曹王恃宠而骄的结局。 【解析】 1 D 选项中“及”是“达到”的意思,不是“比得上”。故选 D。 2 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

40、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 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 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根据文意:大王如果不奉行国家 法令,恐怕今天的荣位,不是大王所能保住的,难道没看到汉代淮南王的事吗?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大 王不奉行国命/恐今之荣位非大王所保/独不见淮南之事乎。 3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中人物形象的能力。先了解文章内容;再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如人物描写方法, 作者对人(事)物的评价,文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最后结合文中重点段落和句子答题即可。从 “曹王明为刺史,不循法度,祯每

41、进谏。”孔祯多次向曹王直言进谏,可知其敢于直谏;从“明左右有侵 暴下人者,祯捕而杖杀之。”孔祯逮捕并用杖刑处死了李明身边的人,可知其执法严明;从“吾愧不用孔 长史言,以及于此!”李明后悔没有听孔祯的话,以至于有这样的下场。可知其有远见。 【点睛】 参考译文: 孔祯,唐高宗时任苏州长史。曹王李明为刺史,不照法令,孔祯常常进谏。李明说:“寡人是皇上的弟弟, 难道还怕丢失王位吗!”孔祯说:“恩宠不可倚仗,大王如果不奉行国家法令,恐怕今天的荣位,不是大王 所能保住的,难道没看到汉代淮南王的事吗?”李明听后不高兴。李明身边的人欺凌老百姓,孔祯逮捕并用 杖刑处死了他。李明后来果然因犯法,被贬谪到黔中,他对

42、人说:“我惭愧没有听孔长史的话,以至于有 这样的下场!” 【2020 年中考河北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人胸中久不用古今 浇灌之,则尘俗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也。 (黄庭坚答宋殿直 ) (乙)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 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 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 (苏轼东坡续集 ) (丙)予自少时,绝好岑嘉州 诗。往在山中,每醉归,倚胡床睡,辄令儿曹诵之,至酒醒,或睡熟, 乃已。尝以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乾道癸巳 八月三日,山阴陆某务观题。 (陆游跋岑嘉州诗集 ) 古今:这里指古今书籍。尘俗:世俗,流俗。质:质朴,朴实,

43、绮:华丽,美妙。癯:瘦,这 里有精练的意思。腴:丰厚,丰裕。岑嘉州:指唐代诗人岑参。胡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 儿曹:孩子们。对子侄辈的称呼。乾道癸巳:宋孝宗乾道九年,即公元 1173 年。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对人亦 语言无味也_ (2)皆莫及 也_ (3)绝 好岑嘉州诗_ (4)至酒醒,或睡熟,乃已 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诗。 (2)尝以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 3从甲文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4请简要概括丙文中叙写的故事,并说出你从故事中读出的作者对岑参诗的情感。 【答案】 1 也 比得上 极,极端的 停止 2 (

44、1)我对于诗人,没有什么特别喜好的。唯独喜欢陶深明的诗。 (2)我曾经认为李白,杜甫之后,就只 有这一个人才能这样罢了。 3人不阅读古今的好书好文章就会变得无比世俗,面目可憎,语言无味。我们要多阅读古今书籍,以此来 涤荡自己的心灵,提升自己的气质,丰富自己的语言。 4陆游非常喜欢岑参的诗。每每喝醉了,让孩子们诵读岑参的诗,酒醒或睡热后才停止。表达了作者对岑 参诗的喜爱、赞美之情。 【解析】 1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 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注意:亦,副词,也;皆莫及也;都比不上;及,比得上;绝,一词多义,极; 已,一词多

45、义,停止。 2 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 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注意重点词的解释: (1)吾,我;无所甚好,没有什么特别喜好的;独,只;好,喜欢。 (2)尝,曾经;以为,认为;而已,罢了。 3 考查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感悟能力。阅读文言文,疏通文意,结合主要内容和关键语句谈启示。“人胸中久 不用古今浇灌之,则尘俗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也”,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们要长期不 用古今书籍浇灌它,那尘土一样的庸俗思想就会在里边产生;照照镜子就觉得自己的面目可憎,对人讲话 也觉得自己的语言没有韵味。由此我们得到启示:

46、要摆脱平庸,就要“用古今浇灌”,读书可以陶冶情操, 洗涤心灵,使人的心灵得到升华,气质得到提升,增进语言表达能力。 4 考查对文言文中故事的概括及作者情感的把握。阅读文言文,了解主要内容,抓住关键句理解分析。在丙 文中,找到运用叙述表达方式的句子概括故事。由“往在山中,每醉归,倚胡床睡,辄令儿曹诵之,至酒 醒,或睡熟,乃已”分析概括,陆游过去在山中,每次喝醉回来时,就让孩子们诵读岑参诗作,直到酒醒, 有时到睡熟才停止。在文中找到运用议论抒情表达方式的句子分析理解作者对岑参诗作的感情。由“令儿 曹诵之”可以看出陆游对岑参诗作的喜欢,由“尝以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分析,这是陆游对岑 参诗作的

47、高度赞美。 【点睛】 参考译文: 甲:人们的心里,要长期不用古今书籍浇灌它,那尘土一样的庸俗思想就会在里边产生;照照镜子就 觉得自己的面目可憎,对人讲话也觉得自己的语言没有韵味。 (黄庭坚答宋殿直 ) 乙:我对于诗人也没有什么特别喜好的,只喜欢陶渊明的诗。陶渊明作的诗不多,但是他的诗看起来 朴实其实很华丽,看起来简陋其实很丰满。曹植、刘昆、鲍照、谢灵运、李白、杜甫等人,都比不上。 (苏轼东坡续集 ) 丙:我从年轻时,就非常喜欢岑参的诗作,过去在山中,每次喝醉了回来,靠着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 坐具上闭目安息,就让孩子们诵读岑参的诗作,直到酒醒,有时到睡熟,才停止。我曾经认为在李白,杜 甫之后,就只有岑参才能这样罢了。宋孝宗乾道九年八月三日,山阴县陆游题。 (陆游跋岑嘉州诗集 ) 【2020 年中考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氏者,苻承祖 姨也,家贫无产业。及承祖为太后所宠贵,亲姻皆求利润,唯杨独不欲。常谓其姊曰: 姊虽有一时之荣,不若妹有无忧之乐。姊毎遗其衣服,多不受。强与 之,则云:我夫家世贫好衣美 服则使人不安。终不肯受。时受其衣服,多不著,密埋之。承祖每见其寒悴,深恨 其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语文中考 > 分类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