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教学设计

上传人:画** 文档编号:150518 上传时间:2020-08-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3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3.3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3.3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3.3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三三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教学目标】 1.内容标准: 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 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2.知识与技能: 了解邓小平南方谈话及其重要作用, 认识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 思想。 了解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方向的过程, 认识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 设中的重要地位。 认识中共十五大关于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的重要意义, 认识建立比较完 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意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国有企业改革、中共十五大等重大历

2、史事件, 引导学生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科学性和实践的艰巨性; 启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及时评价学生学习表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而中共十五大则是共产党人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又 一次思想解放和认识深化, 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业全面推向前进奠定了理论基础。 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充分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知道邓小平是 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教学重点】 邓小平南方谈话; 中共十四大; 中共十五大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的

3、基本 内容。 【教学难点】 认识并正确理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意义。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略) 讲授新课: 一、历史性的跨越: 1.背景: (学生思考作答) 国际风云变幻: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国内:改革开放进入一个关键时期 (出示材料,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企业进行租赁、承包、联 合、兼并以及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试点,常常遇到一些思想障碍,甚至误认为寻找公有制 的实现形式是搞私有化,走资本主义道路。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若干理论问题 学习纲要 问题:材料说明改革遇到什么阻力

4、? 标志: 1992 年春邓小平南方谈话: (学生当堂理解、识记内容、意义) 内容:关于基本路线: 关于改革开放: 关于判断标准: 关于计划与市场: 关于社会主义本质: 关于发展: 意义:对推进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出示材料:邓小平关于市场经济的论述,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1979 年邓小平同志指出: “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市场 经济, 这个肯定是不正确的, 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 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 ” 材料二:1985 年邓小平同志又鲜明地指出: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搞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进行一

5、系列的体制改革,这个路子是对的。 ” 材料三:1987 年十三大召开前,邓小平同志进一步指出: “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 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 就是资本主义的。 ” 材料四: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 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 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 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992 年邓小平南 巡讲话 问题思考:1请结合世界现代史的史实说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 、 “社

6、会主义也有市场” 这一观点。 学生回答后教师点拨: (1)美国罗斯福新政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方法解决经济危机,即计划的方式,取得了很大 的成效,二战后被西方国家广泛采用。 (2)苏俄曾经实行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机制发展经济并取得极大地成功。 因此,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1992 年 10 月中共十四大: 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要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加快改革开放步伐,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3.意义: 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召开为标志,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问题:如何理解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

7、十四大召开标志中国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 期 ? 问题思考 2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何突出的特点?(小组合作探究) 小组代表回答后出示答案: (1)在所有制结构上,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因为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要 通过公平竞争发挥国有企业在市场运行中的主导作用。 (2)在分配制度上,要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防止两极分化, 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3)在宏观调控上,国家既有能力,也应当实行有力的宏观调控。 (4)根本目标上: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学生阅读教材本目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 归纳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8、?) 1.1984 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建立具有中国特 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2.1992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3.1992 年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4.1993 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1)内容: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目的 所有制 经营机制 意义: 使市场体制的目标和原则具体化,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规定了国企改革的基本方向。 5.1997 年中共十五大: 内容:(1)确立邓小平理论为中共指导思想 (2)阐述社会主

9、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等问题: 所有制结构、公有制地位、公有制实现形式、非公有制地位 意义: (见课本) 6.改革开放 30 年,我国已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7.2002 年中共十六大,把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重要内容。 问题思考:3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归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怎样一步一步建立起来的? (小组合作探究) 小组代表回答后教师出示答案: 理论上: 1992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解决了姓“资”姓“社”的争论,指出“计划”和“市场”不 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 1992 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1993 年, 十四届三中全

10、会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构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1997 年中共十五大,对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进行一系列创新,进一步 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2)实践上:1992 年,开始起步;1993 年,进入新阶段;21 世纪初,初步建立。 问题思考:4 有人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是一样的, 两者没 有本质区别。想一想,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提示: 不正确。市场经济是一种自主经济、平等经济、竞争经济、开放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是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 它不仅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定和特征, 同时又

11、是 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的市场经济。其特征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 发展;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由于公有制为主体,因而国家对 市场具有很强的调控能力。 (出示材料:让学生感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魅力) (1991-1995)5 年来,邯钢坚持走集约化经营的道路,大幅度提高了经济效益,进入了 低投入高产出的良性循环。1991 年到 1995 年的 5 年间,产品销售收入由 10.2 亿元增加到 50 亿元;上缴税款由 1.6 亿元增加到 4.3 亿元;实现利润由 0.5 亿元增加到 7 亿元,平均 年递增率达 93.4;钢产量由 110 万吨增加到 2

12、15 万吨;总资产由 27.83 亿元增加到 76.4 亿元,净资产由 10.42 亿元增加到 46.9 亿元,资产负债率从 62.54下降到 38.6。 广州人 20 年生活十大变化盘点 变化一:衣过年买新衫 想买就去买 变化二:食分分必计较 靓菜不讲价 变化三:食有证才能买 有钱就能买 变化四:住三代五平方 一家两套房 变化五:行踩单车上班 开轿车度假 变化六:行打的也心痛 机票也不贵 变化七: 联络靠传呼 人人拿手机 变化八: 万元成首富 百万也寻常 变化九:七十古来稀 百岁老人多 变化十: 有钱就去存 有钱去充电 课堂小结: (出示本节课知识结构网络,学生讲解) 课后作业:课后自我测评 2.概述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过程。 【板书设计】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历史性的跨越: 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背景: 1.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标志: (1)内容: 邓小平南方谈话: (2)意义: 中共十四大: 2.中共十五大: 3.意义: (1)内容: (2)意义: 【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人民版 > 必修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