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画** 文档编号:150365 上传时间:2020-08-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6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检测专题检测(五五) (时间:10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 1 “中国共产党预见到农业合作化将在 1955 年底完成,并且开始为推动工业化 的发展作出新的努力,因此愈来愈转向知识分子和各类专业人员寻求帮助。”为 此,中国共产党提出了( )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B“科教兴国”战略 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D“两弹一星”计划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愈来愈转向知识分子和各类专业人员寻求帮助”和时间 “1955 年底”可知,中共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故 A 项正确; “科教兴国”战略是改革开放后提出的,与材料所给时间不

2、符,故 B 项错误;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不是针对知识分子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而是针对 民主党派,故 C 项错误;“两弹一星”计划是 20 世纪 60 年代提出的,故 D 项 错误。 答案 A 2“双百”方针一经提出,立即在知识界引起强烈反响,使学术文化事业出现 了生气勃勃的发展景象。这主要在于“双百”方针( ) A为知识分子创造了宽松环境 B有助于冲破教条主义的束缚 C顺应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D被确立为长期性的国家方针 解析 “双百”方针是指在文艺创作上,允许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题材、 不同手法的作品同时存在,自由发展,在学术理论上,提倡不同学派、不同观点 互相争鸣,自由讨论,为

3、知识分子发挥才能提供了宽松的环境,促进了学术文化 事业蓬勃发展,故 A 项正确。 答案 A 3新中国成立后,文学艺术创作的主旋律是( ) A推进近代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变 B揭示社会矛盾真实反映社会各阶层状况 C讴歌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颂扬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风貌 D以歌颂社会主义题材为主 解析 从我国文艺创作的题材、内容等方面进行概括,可以看出 C 项最能表述 题意。 答案 C 4毛泽东在 1972 年曾对当时的文化局面感叹道:“连百花齐放都没有了!”这 一文化局面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A经济建设重于文化建设 B科教落后影响文化发展 C政治斗争影响文化建设 D人才缺失导致文化断层 解析 从

4、材料的时间“1972 年”即可判断,此时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政 治斗争影响了文化发展。 答案 C 5下表为新中国初期文、法、商、教育等文科专业在高校招生所占的比例。造 成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949 年 1953 年 1957 年 1962 年 33.1% 14.9% 9% 6.8% A.新中国工业化的需要 B“左”倾错误的泛滥 C民主与法治观念滞后 D学习西方建设的经验 解析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在恢复国民经济制定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实行一化 三改,优先发展重工业,其与材料中的文科类专业招生比例减少相吻合,故 A 项正确;文科类招生专业减少与“左”倾错误无关,故 B 项错误;民

5、主法治观 念的滞后与文科类专业减少无关,故 C 项错误;不是学习西方建设的经验,而 是学习苏联建设的经验,故 D 项错误。 答案 A 6如图是“文化大革命”期间知识青年在田间工作的状况,这是当时广大学生 “认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一个缩影。 这种教育在当时所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 ) A民族文化素质得以提高 B中国与世界的差距得以缩小 C封建文化糟粕得以清除 D国家出现“文化断层”的不利局面 解析 由图片可知是“文化大革命”期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教育现象, 这使国 家出现了“文化断层”的不利局面,故选 D。 答案 D 72000 年,在国务院领导下,国家启动了“西部一省一校”项目,利用国债资

6、金支持西部地区每省重点建设一所大学。这一项目的实施( ) A加大了西部基础教育的扶植力度 B有助于区域间教育的整体发展 C加剧了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负担 D提高了西部劳动力的整体素质 解析 材料主要是在西部建立高校,不是基础教育,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中 “国家启动了西部一省一校”,即在西部地区每省重点建设一所大学,这有 助于不同地区间的教育的发展,故 B 项正确;材料重在强调促进教育的发展, 且教育的发展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故 C 项错误;材料仅仅是在西部发展 高等教育,不是提高西部劳动力的整体素质,故 D 项错误。 答案 B 820 世纪 60 年代初,毛泽东打趣地说:“赫鲁晓夫不给我

7、们尖端技术,极好! 如果给了,这个账是很难还的,应该给赫鲁晓夫发一个一吨重的大勋章!”该趣 话出现的主要背景是( ) A赫鲁晓夫认为新中国无力搞核研究 B苏联对中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C新中国作出了“两弹一星”的决策 D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 解析 根据材料中“如果给了,这个账是很难还的,应该给赫鲁晓夫发一个一吨 重的大勋章”说明, 我国已经研制出了核武器, 不是赫鲁晓夫认为无力搞核研究, 故 A 项错误;苏联对我国推行霸权主义,在材料信息中未体现,故 B 项错误; 材料中反映的史实是已经研制成功,不是作出决策,故 C 项错误;1964 年,我 国独立研发的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与题目信息相

8、符,故 D 项正确。 答案 D 9历史照片是我们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作为直接史料,如图所示照片可用于 研究( ) A“长征 1 号”火箭的发射 B改革初期群众的日常着装 C中国开始跨入了原子能时代 D“神舟 5 号”飞船成功发射 解析 1970 年, “长征 1 号”火箭发射“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成功, 故 A 项正确;改革开放是从 1978 年开始,故 B 项错误;中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代是 在 1958 年,故 C 项错误;“神舟 5 号”飞船成功发射是在 2003 年,故 D 项错 误。 答案 A 10“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 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

9、所有人远离饥饿。”“他”的主要成就是( ) A培育出杂交水稻 B研制了“神舟 5 号”宇宙飞船 C研制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 D设计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解析 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为中国和世界的粮食增产作出了重大贡献,所以 A 项符合题意。 答案 A 11下列属于我国在改革开放后所取得的科技成就是( ) A成功发射人造地球卫星 B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 C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D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 解析 2003 年 10 月,中国在甘肃酒泉成功发射了“神舟 5 号”载人宇宙飞船, 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故 D 项正确。 答案 D 121978 年,中国迎来了科学事业发展的春天,其原因主要是( )

10、A“863 计划”的实施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C全国科学大会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教育体制改革 解析 注意审清“1978 年”、“春天”等关键词,结合所学知识应该是十一届 三中全会和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故选 C。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共 2 小题,第 13 题 20 分,第 14 题 20 分,共 40 分)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部分重大科学技术成就 时间 重大成就 作用和意义 1961 年 1.2 吨水压机研发成功 我国成为拥有大型锻压机器的 国家 1965 年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蛋白质 1973 年 籼型杂交水稻育成 世

11、界上首次育成杂交水稻 1988 年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首次对撞我国第一座高能加速器 成功 1999 年 第一艘“神舟”号试验飞船安 全返回 为我国载人宇宙飞船奠定基础 1978 年以来,科学技术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重大科技成果达到 6 万 多项,经推广应用后新增产值累计达 1400 多亿元,据不完全统计,到 2001 年, “863 计划”累计创造新增产值 560 多亿元。 中国近现代史(下册) 材料二 材料三 “神 7”太空行走一小步,中国科技发展一大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 大步。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你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发展有何特点?分析其主要原 因。(6 分) (

12、2)从“神 4”到“神 7”,中国在探索航天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有何变化?(4 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国科技发展一大步”的重大意义。(6 分) (4)航天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有何影响?(4 分) 解析 第(1)问,通过表格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在分析“特点”时,要注 意坚持纵横比较法,才能将表格的信息全面概括出来;第(2)问,考查从“神 4” 到“神 7”航天技术的进步性,注意从科技水平的提高、宇航人员的变化等方面 分析;第(3)问,对于中国科技进步的“意义”,要从国内外两个方面考虑;第(4) 问,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既要分析其进步性,也要正确认识其消极因素。 答案 (1

13、)特点:科学技术成果丰硕;缩短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有些项目 或领域已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科技成果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主要原因:社会 主义制度的确立;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精神和无私奉献;实施“科教兴国”战 略。 (2)变化:航天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由直接发射飞船到载人发射;发射舱内宇 航员由一名到多名;宇航员由舱内工作到太空行走;宇航员敢为天下先。 (3)意义:推动了中国科技的进步;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中国的国际 地位;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促进了人类空间技术的发展。 (4)影响:有助于人类探索宇宙的奥秘,扩大人类活动和生存的空间;有利于促 进高科技和相关技术的发展;有

14、利于促进太空探险和相关产业的发展;但频繁的 卫星发射造成“太空污染”,给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 1 19491957 年我国各类高校数量及构成情况(单位:所) 年 份 合 计 综 合 大 学 工 业 院 校 农 业 院 校 林 业 院 校 医 药 院 校 师 范 院 校 语 文 院 校 财 经 院 校 政 法 院 校 体 育 院 校 艺 术 院 校 其 他 院 校 194 9 205 49 28 18 22 12 11 11 7 2 18 27 195 0 193 50 27 17 16 12 6 12 3 2 18 20 195 1 206 4

15、7 36 15 27 30 8 19 1 1 18 4 195 2 201 22 43 25 3 31 33 8 12 3 2 15 4 195 3 181 14 38 26 3 29 33 8 6 4 4 15 1 195 4 188 14 40 26 3 28 39 8 5 4 6 14 1 195 5 194 14 42 26 3 28 42 8 5 5 6 14 1 195227 15 48 28 3 37 55 8 5 5 6 16 1 6 195 7 229 17 44 28 3 37 58 8 5 5 6 17 1 数据来源: 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 表 1 能够反映我

16、国高校变化的多种趋势, 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 史原因。(20 分) 解析 从表 1 中指出表格中的一种变化“趋势”,例如综合大学不断减少、单科 高校为主体,工科院校不断得到重视、文科院校日益受到削弱,师范院校数量不 断增加等, 结合 20 世纪 50 年代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和新中国教育事业的 发展等史实,说明出现上述高校变化趋势的“原因”。 答案 评分说明:正确指出表格反映的一种变化趋势,如综合大学不断减少、单 科高校为主体;工科院校不断得到重视、文科院校日益受到削弱;师范院校数量 不断增加等,根据史实对变化趋势原因的说明充分恰当。 示例 1 趋势:1952 年后工科院校总体不断增加。 原因:国家的重视;经济建设的开展;工业化建设所需各类工业人才的缺乏;苏 联高等教育模式的影响。 示例 2 趋势:师范院校数量不断增加。 原因:国家重视;各级教育对师资的需求;建国初期高校院系调整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人民版 > 必修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