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全册教案设计

上传人:画** 文档编号:150019 上传时间:2020-08-13 格式:DOCX 页数:174 大小:6.4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全册教案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74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全册教案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74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全册教案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74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全册教案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74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全册教案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一一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课标依据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材分析 本课处于该教材专题一的第一节课, 对下面的课时有着承上启下 的作用,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 度的特点 学情分析 由在必修一的学习中, 学生对中国和世界历史在初中大致有所接 触,基础相对扎实,而高中则是进一步升华和细化,相信学生学 起来不是很困难。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早期国家的产生,理解“家天下”制度出 现的意义。 2、识记西周分封制的目的、内容和作用。 3、理解宗法制的内容、与分封制间的关系以及推行宗法制的作 用。 4、认识中

2、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阅读法(包括文字资料、地图) 、观察法、 讨论法、推理法、概括法等来学习相关问题 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及教师提供的考古资料、 相关历史网站的内 容,进行思考和分析,善于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主动探究问题 的答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中国早期文明起源的 知识, 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 激发对祖国历史的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深入理解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基本内容,认 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难点:分封制和宗法制是概念性很强的内容,教学中教师要 注意利用图片、史料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认识。 在引导学生复习中国朝代更替知

3、识的过程中, 通过对西周分封制 和宗法制实施背景、内容和作用的讲述或讨论,了解我国古代早 期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教法 问题探究式教法,同时配合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相结合。 与 学法 教学资源 ppt、教材、教参、图片等 教 学 活 动 设 计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批 注 一、导入新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对后 世中国的政治生活、社会习俗、思想观 念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此引入新 课。 二、自主学习:速记、速背(5 分钟) 。 三、自主学习成果展示。 四、重点知识讲解和梳理: (一)西周的分封制: 1.关于分封的主要对象应举例说明,以 加深学生的理解。 2.关于分封的主要诸侯国,结合地图了 解这几

4、个封国的地理位置和受封者。 3.关于受封诸侯的权利和义务:需要解 释说明,重在帮助学生理解。 4.关于对分封制的评价:结合史实从积 极作用和局限性两个方面进行。 (二)西周的宗法制: 1.关于宗法制的主要内容:强调按照 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 联系。宗族内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宗族内等级森严。 2.关于宗法制的影响:以实例说明宗法 制对后世的影响。 (三)知识梳理: 以多媒体展示 问题,要求按学 习小组展示,对 回答不确切的 问题,其他学习 小组的成员可 以补充。 教师设置问题, 学生带着问题 阅读课本,熟悉 课本,使学生自 主学习,了解本 节课的重点。 西周的分封制:西周实行分封制

5、的目的、 分封的主要对象、分封的主要诸侯国、 受封诸侯的权力、受封诸侯的义务、分 析评价分封制。西周的宗法制:西周实行 宗法制的目的、宗法制的主要内容、分 析宗法制的主要影响。 二、合作探究: 1.下列是某同学在模拟西周的政治生活 中的一段独白。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独白 中的错误之处。 我是家里的嫡长子,被父亲分封到东 方。前几天,我出兵教训了前来“问鼎 示威”的楚王。父亲因此免除了我的 贡赋,并允许我在自己的封国内收取赋 税,设置官员。过几天, 各诸侯国将 要向我汇报他们治理自己封国的情况。 他们之间整天勾心斗角,打个不停,我心 里很恼火。 有哪几处错误? 用史实 说明错误的原因。 2.法官断

6、案:谁来继承诸侯的王位? 案例陈述:西周某时期某诸侯,他娶了个 妻子(正妻),生了个女儿,随后他又娶 了个妻子,生了个儿子。几年后,他的正 妻生了个儿子。这个诸侯不久后因病去 世。那么,这个诸侯的王位应该由谁来继 承? 判决结果: 王位有由妻的儿子继承。 法 律依据:嫡长子继承制。 3.历史发展至今,宗法制虽已退出 合作探究一: 1.先由学生分 组讨论,在小组 内形成共识,并 总结好答案,准 备展示。 2.展示是须指 明错误,并说明 错误的原因。 3.学生点评,教 师补充点评。 合作探究二: 各组讨论,总结 答案,并排代表 历史舞台,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法 观念依然浓厚。宗法制对我国社会有什

7、 么深远影响? 深受宗法制影响的节日如中秋节、春节、 清明节等;建筑如宗庙、祠堂等;思想 观念如落叶归根、亲人团聚等;文化如 家谱等。 三、拓展延伸: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 点: 材料一:商朝人崇信各种鬼神,认为神灵 主导着人事。商王往往杀死大批战俘和 奴婢,用来殉葬、祭祖、祭神。商人把占 卜、祭祀作为与神灵沟通的手段。在商 代,王是人,也是神,既是王朝的元首,又 是群巫之长。 材料二:宗法制度通过血缘的亲疏,确立 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 与继承制度。 材料三: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是有限 的。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 相当大的独立性,如设置官员、建立武 装、征派赋役等。 综合上

8、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 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神权与王 权相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 家的政治结构。 最高政治集团尚未 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回答问题。 1.回答问题时 要抓住材料,依 据材料总结中 国早期政治制 度的特点。 2. 回答问题时要 求紧凑、声音洪 亮、要点清晰 1、教师讲解, 便于学生对重 难点的理 解。 2、教师 提问,便于集中 学生的注意 力。 3、学生 回答便于老师 了解学生对于 重难点的理解 程度。 4、学 生做笔记,便于 加深记忆。 5、 师生互动,共同 促进。 当堂检测 有效练习 Ppt 出示习题惊醒知识巩固,并且完成练习册相关知识。 作业布置 课时作业一

9、 板书设计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 夏商政治形势 禅让制-世袭制(公天下家天下) 商:宗法制(血缘)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二、 西周分封制、宗法制 分封制宗法制 教学反思 本节课尽量发挥学生的主题地位,本课不但设置了很多学生活 动、而且相关知识和结构都是学生资助探究得出的。本课有效利 用多媒体教学。但本课在 40 分钟内完成。略显仓促,在以后制 定教学计划是应更注重学生基础。 备注 二二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课标依据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材分析 秦朝,也有很多人习惯称之为秦帝国。能被冠以帝国称号,可见其不同凡响

10、。 秦帝国以其恢宏磅礴的气势和震撼古今的举措闻名于世界,影响着中国历 史,并从此使西方人以“秦”的名字称呼着中国与中国人。关注的是古代中 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生、发展及其膨胀的过程,探讨其对古代中国社会 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从秦到清,尽管王朝持续更迭,但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制度为核心的政治机构却一直延续下来。了解这一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形成 过程,是我们解开中国古代政治结构的钥匙。 学情分析 这是新课的第二节,学生明显适应多了。有关知识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具 有一定知识储备。秦汉王朝十分强盛,秦统一中国的过程以及秦汉政治统治 措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历史内容,主要通过他们阅读了大量语文课文,又 有

11、许多古迹文物的接触,还有历史剧目的观看等途径。秦始皇个人既是学术 界研究得比较深入的一个历史人物,也是当前影视剧选材较多的一个人物。 学生对本课内容比较熟悉,但相当一部分学生还分不清艺术创作与真实历史 的界限,把影视文学创作中的秦始皇形象与真实历史中的秦始皇画等号,不 能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整个中国君主专制政治发展的深远影响。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重要概念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等。 .期望学生在研习历史材料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历史材料是认识历史 的重要途径,牢固树立“论从史出”的意识。 .绘制秦朝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示意图。 .通过模拟秦朝中央大臣们对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争论,培养

12、学生对历史事 件的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 .课前布置学生自学,掌握基本史实;教师还可指导学生收集资料,引导 学生收集一些有关的典故、成语,通过这些典故、成语来回忆春秋战国的诸 侯争霸的概况。 .引导学生研习和运用历史材料,围绕主题补充或重新整合课本提供的历 史材料,比如用西周分封示意图与秦朝疆域及主要建设示意图帮助 掌握秦朝实行郡县制的背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专制主义封建中央集权制度形成过程,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 响。 .了解秦朝从中央到地方统治机构的组成,知道秦朝政府组织中的权力分 配情况,认识到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是中国封建王朝政治制度发展过程 中的两对重要矛盾。 进一步

13、明确, 秦以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将继续发展、 膨胀。.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称雄的分裂局面,为我国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大 一统思想从此深入人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要素:皇帝制度的确立,地方上推 行郡县制,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 教学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教法 与 学法 教师从图片、文字、视频等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药分析 郡县制设立的前因后果;通过图示法的方式,引导探究三公九卿制度设立的 前因后果; 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秦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所产生的影

14、响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材料收集。 教 学 活 动 设 计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批 注 【走进历史】“六王毕、四海一” 展示一张秦始皇的图片:设问“请你描述 以下秦始皇的神情?”导出秦始皇统一六 国的霸气以及气概。紧接着充分运用课本 中秦疆域图 ,从东南西北各个方向引导 讲述秦王朝完成统一大业之后是如何继续 开拓疆土的,从而奠定了中国多元一体格 局的局面。 【设问过渡】如此之大的秦帝国,假设你 是秦始皇,你会如何统治国家? 【感悟历史】郡县制和三公九卿制度 的设置 展示一段来自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 关在地方设置郡县制还是分封制的争论, 引导出秦始皇采取李斯建议设计郡县制的 原因。 紧接

15、着通过教师讲述以及结合教材, 深入分析郡县制的特点优势,引导学生深 入探究皇帝制度所产生的影响。 展示一段选自中国政治制度史的文字 材料,并且通过图示法展示秦朝在中央施 行的政治制度,是学生能够感悟三公九卿 首先通过图片导入引起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 很快的融入课堂,并且奠 定课堂的氛围。其次,抓 住衣服地图展开教学,一 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 空间意识,另一方面由于 本目的知识点比较分散, 通过一张地图有效进行 创联,是课堂教学不仅神 不散而且形式也不散。 创设情景,使学生在角色 扮演中体会历史所带来 的魅力。 通过对原始史料的解读, 是学生感悟历史的美丽。 设置的必要性。 【体验历史】秦汉

16、政治制度所产生的 影响 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让学生基于课本以 及教师所提供的视屏材料,多角度,多维 度的分析秦汉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所产 生的影响。并且深刻认识到专制主义中央 集权对于历代中国历史所产生的影响。 【课堂小结】通过设置疑问:秦汉的政治 度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那么后世各 个朝代又在其基础上做出了哪些创新与发 展呢? 六、形成性评价 同时采用图示法引导学 生进行知识的梳理,符合 建构主义的理念,符合学 生的认识特点,有利于实 现教学目标,落实教学重 点。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 行本课难点的突破,有利 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体 验历史所带来的美丽,同 时也有利于实现情感态 度与价值观

17、目标,符合新 课程的要求,同时充分体 现了教师的教学设计理 念。 设置疑问,使学生在新的 疑问中结束课堂,同时也 使课堂留有余味,为下节 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的 作用。 板书设计 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六王毕、四海一完成统一 海内为郡县地方官制:郡县制 特点:中央垂直管理;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 百官公卿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朝议” “汉承秦制” 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涉及到古代史内容, 学生并不是很熟悉。 在课前我设置了课前探究, 由学生课前分组合作找资料,课堂上展示给大家。在教学中,利用幻灯片设 置出一些相关情境,让学生感受历史。授课的重点放在了秦的中央集权制度 内容和基本特征的

18、分析上,做到了既吸引学生的兴趣,又注重学生能力的提 高。 我遇到的问题是学生对这段历史了解太少,如果不了解基本史实,谈何认 识?所以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课前充分预习教材内容并指导学生查阅相关的 历史资料,这样,教学中才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相应的预期效果。我欣喜地 看到,采用这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锻炼学生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角,掌握了一些学习 的基本方法,比如,如何上图书馆查资料,怎样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初步 运用了“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和探究的方法。另外,在教学中教师也发挥 了应有的引导作用。 困惑和展望:开放式的历史教学,要求学生花费大量的时

19、间、精力搜集材料, 做必要的课前准备;课中要求学生大胆发言,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但由于传 统教育的惯性,目前学生的配合尚嫌不足。新课程的教学提倡活动、探究和 自主学习,历史课堂教学模式也转变为以师生之间的谈话、讨论等教学形式 为主,这会不会导致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变得薄弱起来?还有,搜集材料所 必需的图书和网络等设施的不够完善,也使学生的学习有一些困难。新课程 的实施,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的准备阶段,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因 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能否长期坚持仍是一个未知数。 备注 三三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和强化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和强化 【教学目标】 1、识记汉代的“中朝” ;唐代的三省六部制;

20、宋朝削弱相权的措施; 2、识记汉代的郡国并行制及州的设置;元朝的行省制度;汉代的刺史制度; 3、识记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 4、 理解从汉到元中央政治制度的演进特点;从汉到元地方管理制度的演进特点; 5、通过了解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史实及其特点,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曾经有的政治 文明,了解我国先人的政治上之精明。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从汉代到元朝中央及地方政治制度演进的史实及特点 难点: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进的史实来分析、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导入新课 投影: “法令出一” “别黑白而定一尊”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说明了

21、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 材料精辟地概括了秦朝君主专制政体中皇权的至高无上。事实上这种君主专制制度一 直为秦以后的历代封建王朝所沿袭, 并且不断加以强化。 那么君主专制政体到底是怎样得到 强化的 呢?它的演进和强化造成了什么影响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君权和相权的斗争、 监察制度、 选官制度和地方管理制度这四个方面来了解一下。 学做思一、学做思一、学生阅读教材 “法令出一”这部分属于阅读内容,大家只要了解就可以了。 “法令出一”指出了在君主专制政 体下皇权的至高无上。而皇帝最主要的助手丞相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相权成 为了皇权独断地位的最大威胁。削弱相权也因此成为历代强化君权的必然措施。 那

22、么秦朝之后的历代都采取了哪些削弱相权措施呢?请大家根据教材内容简单概括一下。 学生概括 投影;自秦以后削弱相权的主要措施简表: 3 唐三省六部制 宋设副宰相,分行政权;设枢密院,分君权;设三 司,分财政权; 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汉朝主要要注意一个人物汉武帝。 投影:汉武帝像、电视剧照 汉武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非常著名帝王, 也是现在的人们非常感兴趣的一个历史人物, 象电 视 剧大汉天子 汉武大帝都是描写他的。汉武帝的一生可谓是跌宕起伏、波澜壮阔, 哪位同学能来介绍一下汉武帝的历史功绩啊? 汉武帝是西汉历史上非常有作为的一个帝王, 在他执政时期采取了许多强化君权的措施。 象 频繁更迭丞相。 投影:

23、汉武帝时期丞相更迭简表: 这在某种程度上属于“治标”的方法。对汉武帝来说建立“中朝制度”才是“治本”的方 法。这里我们要注意几个概念: 投影:中朝:针对“外朝”而言,指由皇帝的亲信左右、侍中、尚书等组成的参谋、决策机 构。 外朝是指由丞相、御史大夫为首的外朝官组成的官僚机构。 汉武帝故意提拔布衣亲信组成“中朝” , 并由中朝对国家政事先作出决策, 将原属丞相的决策权分割给了中朝, 由此达到了削弱相权、 强化君权的作用。 唐朝削弱相权的主要措施是三省六部制。 请大家根据唐朝三省六部制的机构示意图及唐朝三省六部制的相关材料, 并结合自己所学知 识 来分小组讨论一下,为什么说唐朝三省六部制使相权“实

24、际上”有所分散? 投影: 材料一:唐朝三省六部制机构示意图 材料二:隋唐时期,确立了“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的原则。即中书省主要 负责秉承皇帝旨意起草诏书;门下省主要负责纠核朝臣奏章,复审中书省的诏书,如果认为 不当,可以加以封还和加以驳正;尚书省负责都省职事,总领六部。中书、门下两省为 决策机构,尚书省为行政中枢,相互牵制。 学生讨论,教师指导。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首先将原来丞相一个人的权力,分配给了三个部门,是相权的分散。此外 三省分工明确,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牵制,这样就保证了君权的独尊。 宋朝从三大方面来削弱相权: 设副宰相, 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设枢密院, 分割宰相的军权; 设

25、三司,分割宰相的财政权。这些措施确实有效地分割了宰相的权力,确保了君权的独断地 位,但它也给宋朝带来了官僚机构膨胀臃肿、官员人浮于事的困境。 宋朝以后仍然有不同形式措施出台以削弱相权、强化君权。而这一渐强、一渐弱也是君主 专制制度不断强化在中央的表现之一。 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不仅仅表现在中央政治制度的变 化上, 也体现在地方管理制度的变化上,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秦朝以后的地方管理制度的变 化。 秦朝在地方的行政管理上实行什么制度?和分封制相比较,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学生回答 在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上, 汉朝可以说是 “汉承秦制, 略有变通” 。 具体是怎么 “承” 、 怎么 “变” 的呢?我们先来

26、看段材料。 投影: 4 汉承秦制,略有变通。汉初,郡县制是基本行政体制,但又“惩戒亡秦孤立之败” ,在剪 除异姓王和功臣的同时,分封同姓王。因而形成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的局面。诸侯王名义上 受朝廷节制,但实际上有独立管辖一方的权力,专制皇权不能施行于王国所属的郡县。 从材料我们可以发现,在西汉初在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上存在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的现象。 我们称其为郡国并行制。 请大家思考西汉的郡国并行制有什么弊端? 西汉初的郡国并行制, 便于地方上的诸侯国壮大自己的力量, 并最终造成了 “七国之乱” 。 直到汉武帝时期,通过“推恩令”才解决了这个问题。 中国古代历史上周武王始创分封制, 维持了长期的政治

27、稳定; 秦始皇拒绝分封, 推行郡县制, 巩固了统一;刘邦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了王国问题的出现;汉武帝推行推恩令,解决了王 国问题,实现了大一统。结合这段政治制度史,来谈谈你对当今社会中新、旧制度的“立” 和“废”的认识。 (适当提示:历史经验教训、现实需要、实践检验等) 学做思二学做思二、师生合作探究 任何一种政治制度的沿革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古代中国如此,当代中国也是如此。我们 必须在实践中、在曲折中寻找最符合现实需要的制度。 汉朝的地方管理制度经历了郡国并行制、 郡县制以及州郡县三级制多种变化就是现实需要变 化的结果。 而唐朝和宋朝的地方行政制度相对比较稳定主要是三级制。 投影:唐道、州

28、、县; 宋路、州、县; 我们重点来看看元朝的行省制度。 投影:空白的元代行政区划示意图 请大家把这张图上相应的元代行政区划名称填写起来。 学生填图,教师提醒不要忘了“腹里”和宣政院管辖区。 投影: “腹里” :即中书省直接管辖地,包括大都(今北京)及其周围地区。 宣政院:元代中央机关之一,专门为管理全国宗教事物和西藏地方事物而设置,西藏地区受 其管辖。 除了西藏正式成为一个行政区域外, 元朝行省的设置中还有另外一个对中国行政区 划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内容,那就是澎湖巡检司的设置。它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也就是现在 的台湾,是台湾正式归于中央行政管辖的开始。 投影:元、明、清三朝地方行政区划简表 元代

29、行省制度的确立是我国地方行政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 行省的设置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 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调整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有中央的意义。因此为明清统治者所沿 袭。 元代的行省制度是君主专制制度在元代得到强化的主要表现。 而它对中央集权的强化则是中 央各项节制措施的结果。 投影: 元代中央对地方行省的节制措施:政治、军事、财政权力节制;定期觐见述职制度;监察制 度;省官互迁制度。 5 事实上当时不但对地方有监察机构,对中央也有相应的监察机构,并且有一整套相对完善 的监察制度, 作为中央集权的有利保障。 监察制度本身就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一部分。 那么这个制度是怎样发展的,我们来简单了解一

30、下。 任何一种政治制度都要求有相应的监察制度。 在秦朝刚刚建立君主专制制度时就有相应的负 责监察的官职设置。西汉时期监察制度开始走向健全,有了相对完备机构设置和职责安排。 学做思三学做思三、西汉中央和地方监察机构设置情况简表 当今社会,我们仍然需要监察制度作为国家政治机器正常运转的有力保障。既然我们今 天学了古代的监察制度, 我们不妨来探讨一下,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得失对当今社会的政治 建设有哪些借鉴作用? 师生共同探讨 (无定论,可从纪委、检察、反腐、舆论监督等等角度来考虑。 ) 除了监察制度外,选官制度也是历代王朝控制官员,维护皇权的重要制度。官员是古 代中国专制统治的真正操作者,是使帝王

31、“令出必行”的关键,因此古代中国的帝王历来重 视官员的选拔。而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也在不断的演进。请大家 看一下教材选官制度的相关内容来了解一下具体情况。 课堂小结:课堂小结: 我们今天主要介绍了汉朝到元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其突出特点是权力的 高度集中。其主要表现是:一、在中央行政制度上,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二、在 地方行政制度上, 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控制日益加强。 此外监察制度和选官制度的发展对专制 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起了促进作用。 (2)战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萌芽(理论:法家思想 ;实践:商鞅变法及各国变 法)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

32、正式建立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对秦朝的影响:一方面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 一,及形成中华民族起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秦朝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 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 有很大的开创性, 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四四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一、基本说明一、基本说明 1. 模块:高中历史必修一 2. 年级:高中一年级 3. 所用教材版本:人民出版社 4. 所属的章节:第一专题第四节 5. 学时数:4

33、5 分钟(教室授课) 二、教学设计二、教学设计 1.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中国专制时代晚期封建王朝建立的内阁和军机处的 历史知识;了解清朝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和重大措施,理解其边疆政策的现实意义。过程与 方法目标: 结合所学知识和本节各种图文资料进行综合思考和分析, 学会从宏观上理解君主 专制政体的演进脉络;结合现实问题学习历史,通过学习历史以正确对待现实问题。 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深刻体会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空前强化,既是政治变革与 创新的结果,代表着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继续发展与成熟,又代表着逐步走向僵化与衰落。 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34、 进而上升到对政治制度、 政治变革进行科 学的评价与解释。教会学生学会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的学理逻辑,以及论从史出的 历史方法。总之,运用适当的教学设计将知识与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重目标 实现有机的统一。 2.2.内容分析内容分析: 本课重难点是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和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专 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发生发展历程贯穿中国 古代史与近代史, 对中国传统文化甚至当代社会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君主专制的强化集中体 现为明朝内阁与清朝军机处的设置,明太祖废宰相,权分六部,这样,全国的军政大权全部 集中到皇帝手里,君主专制发展

35、到新的高度。 但皇帝“躬览庶政” ,政务繁多,不可无辅臣, 明太祖时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到永乐帝时正式设立内阁制度。但明朝为防止内阁 升华为事实上的丞相, 以太监牵制, 明后期政治更加黑暗。 清朝初年, 皇帝受到的制约较多。 雍正帝设立军机处,每日召集军机大臣商议国事,传达皇帝谕旨,最终解决了君臣矛盾,全 国的军政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重点介绍君主专制的同时还介绍了清 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创新,理藩院的设置和改土归流,成功解决了边疆民族问题,维护和 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如果说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初建时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积极作用占据主导地位 的话,后

36、来随着历史的发展,积极的一面便逐步下降,消极的一面逐步上升。到封建社会晚 期乃至近代,消极的一面则占据主导的地位。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高度强化,已极大地妨碍 着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中国社会的发展步伐,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从而埋 下日后被动挨打的祸根。 3.3.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本节知识点多, 内容理论性较强, 刚上高中的高一学生历史知识储备有限, 同时还存在学生兴趣差异大,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的问题。因此在设计本课活动时,首先, 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其次注重在细节把握、 逻辑推理方面提出较高的要求, 通过讨论、 探究等多种形式的活动, 努力挖掘和利用生成性资源, 在弥合个体差异

37、的过程中谋求全体的 发展。同时,设置导学案 ,学生做好预习,方便学生针对重难点问题突破和推进教学进 度。 4.4.设计思路设计思路:先以生动有趣的信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用史料分析法、历史比较法、 讲述法、 分组讨论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组织教学, 以全国新课程考试大纲列出的考查目标: 四大能力 12 条目标贯穿于教学始终。学生先预习完成导学案的分类练习,通过自主学 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模式,和教师配合完成课程。 三、教学过程三、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环节 及时间及时间 教师活动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学生活动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 察及考查设计意图察及考查设计意图 导入导入 设计

38、设计 2 2 设计导入,明朝开国皇帝朱元 璋,由于其出身草莽,自小颠沛 流离,且又当过和尚,即位后且 残杀功臣, 其长相如何在民间有 多重版本,而大体可分为两类: 宫廷版:方面大脸,慈眉善 目 民间版:五官不正,相貌丑 陋 (见下图) , 符合朱元璋 真相的是 学生积极踊跃答:普 遍回答 B 答案, 少数学生答 A 或 D。 由材料情景导入, 学生答案有“仇官、 仇富心态” ,缺乏正 确、科学的历史研究 方法和思维推理能 力,但恰巧形成矛盾 冲突,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朱元璋在民间的口碑 可谓差矣,连黄宗羲 A图 B图 C 图图都是 D 有待考证 教师再抛出问题:黄宗羲“有明 之无善治,自高皇

39、帝罢丞相始 也” 为什么黄宗羲说明朝没有 开明的统治, 从朱元璋废宰相开 始呢? 都说 “有明之无善治, 自高皇帝罢丞相始 也”由此导入新课。 明朝加强明朝加强 君主专制君主专制 1818 1、教师提供材料:探究明太祖 废丞相的原因。 两则材料分别从 历史、 现实两个角度揭示了明太 祖废丞相的理由, 要求学生先全 面提取,进而进行辨析主次,引 导学生从制度层面分析明初废 丞相的原因。 2、通过材料阅读解析、课堂讨 论、列表比较等活动,分析明朝 内阁制形成的目的、过程、内阁 的职能、权力来源、性质特点和 作用, 比较内阁制与丞相制的区 别,介绍票拟权和朱批权概况, 明朝后期宦官专权现象十分严 重

40、, 理解明朝内阁制对于强化专 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作用。 宰相 内阁首辅 权 力 来 源 职责 1、学生分,组讨论废 丞相的原因。 2、 比较内阁制与宰相 不同之处。 3、 深入思考明朝政治 腐败的根源。 1、培养能力,立足高 考:通过对相关历史 情境材料的阅读与解 析,概述并辨析明朝 废除丞相的原因,提 高全面、完整解读历 史材料的能力; 2、通过“分析明朝 内阁制形成的过程、 内阁的职能、权力来 源、性质特点、目的 和作用,比较内阁制 与丞相制的区别” , 提 升描述和阐释历史事 物、论证和探讨历史 问题的能力。 3、 造成明朝政治腐败 任免 对 皇 权 的影响 3、创设情境,钱宰“四鼓冬冬

41、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 得遂田园乐, 睡到人间饭熟时。 ” 第二天上朝,朱元璋问他:你昨 日的诗作得好。不过我并没有 “嫌”迟啊,改作“忧”字如何? 钱宰吓得连忙磕头请罪。 揭示明 朝特务统治,政治黑暗。 4、提问:造成明朝政治腐败的 根本原因是什么?是其极端的 专制统治制度造成的。 明太祖把 君主专制与宰相制度对立起来, 从制度上取消相权, 皇权完全兼 并了相权, 以保证皇权的绝对权 威, 政令的可行与否完全取决于 皇帝的个人喜好, 增加了决策的 失误可能性。 同时用人机制被打 乱, 文化素质低但倚受皇帝亲信 的太监参与国家管理, 容易出现 宦官专权, 决策的科学性大大降 低, 同时增

42、加了政局与社会的不 稳定因素 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教学生透过现象看本 清朝:君清朝:君 主专制的主专制的 巅 峰 时巅 峰 时 代代 1414 1、教师介绍清朝 最高中枢权力逐渐集中的进程 皇太极仿明朝设立内阁和 六部。奏章票似由内阁负责,军 阅读图片、文字材料 探究清朝军机处的职 能、特点及设立原因 和地 1、 探究清朝军机处的 职能、特点及设立原 因,提升描述与阐释 历史事物的能力。 国机要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定夺。 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凌驾于 内阁六部之上。 议政王大臣会议 决定的事连皇帝也难以更改。 皇 权受到极大地限制。 康熙亲政后 为扩大皇权,在宫内设南书房, 挑选翰林院学士入值。 这

43、样中枢 机要一分为三,内阁、议政王大 臣会议与南书房三足鼎立, 互相 制约,最后集权于皇帝。雍正帝 时又在宫内设军机处, 由皇帝挑 选亲信的满汉官员充任军机大 臣。 2、通过对图片材料、文本材料 的解析,探究清朝军机处的职 能、特点及设立原因和地位。指 出 “军机处不是一个正式的权力 机关;人员可以随时被撤换;地 位凌驾于内阁和六部之上; 跪受 笔录,不能决策,完全听命于皇 帝” 。突破难点。 3、教师解释密折制的概念与作 用。 位。 2、 学生对军机处在初 中就留下了深刻的印 象,但不能理解为何 它是君主专制达到顶 峰的标志。通过材料 分析历史结论,学习 “论从史出”的历史 学习方法。 清朝

44、的边 疆政策 6 教师:介绍 1、清朝边疆民族政 策的基本原则: 尊重各民族自 己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 笼络 各民族的上层分子对西藏的 宗教上层人物;大事集权,小事 放权, 因地制宜进行行政管理 阅读图片、文字材料 探究:“清朝边疆民族 1、深入理解 “清朝解 决了边疆民族问题, 维护和巩固了统一的 对蒙古族几个不同地区的处 理。 2、清朝前期管理少数民族事务 的机构理藩院及加强对边 疆地区交通建设和军事防卫的 效果。 要求注意理藩院与宣政院的区 别。 3、概要介绍在西南地区,元朝 以来实行的土司制度和明清实 行的“改土归流”制度。理解清 朝完成改土归流工作的意义。 问题” 。 对后世的借鉴

45、 意义。 多民族的国家” 。 提升 描述与阐释历史事物 的能力。 2、 对比理藩院和宣政 院,培养学生比较历 史问题的能力。 拓展及总 结 5 1、 教师指导学生归纳专制主 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 古代的演进发展进程。 2、分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积极作 用: 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和巩固、社会安定; 能有 效地组织人力、物力、财力进行 大规模的经 济建设和生产活动, 有利于社会 经济的发展; 在统一的社会 环境下,有利于民族大融合,有 利 于 各 地 区 经 济 文 化 的 交 流、 发展和提高。 消极影响: 极大妨碍中国社会的 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中 1、 学

46、生归纳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 古代的演进发 展进程。 2、 学生评价专制主义 制度的强化对中国社 会的影响。 3、 绘制本课的思维导 图。 用唯物史观、文明史 观、全球史观、近现 代史观等几个史观为 切入视角,分析专制 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 中国社会的影响分, 在不同阶段得出不同 的结论。运用多元史 观评价历史现象。 国 发 展 开 始 大 大 落 后 于 西 方。 地方的政治自主性和 能 动 性 越 来 越 受 到 压 抑; 使决策具有独断性、 随意性,易出现失误; (当中国 的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时, 西 方世界已经在权力的制约与平 衡的基础上初步建立起近代民 主制度, 从而从政治上步

47、入近代 社会, 为生产力的大发展开辟了 道路。 而中国高度集权的君主制 度,严重地扼杀了社会的创造 力,减缓了社会发展的步伐,是 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 因之一。 ) 使官吏唯上是 从,助长因循守旧之风; 3、教师:请大家一起回顾本课 复习的主要内容。 四、四、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1.课堂氛围很好。学生学习热情高,善于思考,回答问题积极踊跃。 2.本学生能积极配合教师。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做导学案 ,针对预习案、探究案、练习 案三部分,学生均能高水平的完成。 3.课堂容量大,太过匆匆忙忙。下来后学生落实还要加强,才能深化理解随学知识。 一一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一、教材分析

48、:列强入侵使近代中国民族危机严重,中国由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逐步沦 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三次侵华战争是中国沦为半殖 民地过程中三个关键性的步骤。 本课内容线索清楚, 但过于理性和枯燥, 学生的理解有困难。 需要提供一些情境性材料, 加深和引导学生的理解。 二、学情分析 : 本课有些内容,学生在初中略有学过,但只由初步了解,对于这些事 件和不平等条约的影响和危害认识不够。 教师应该提供形象材料结合理性分析使学生认识到 列强入侵所带来的巨大危害。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西方列强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背景,剖析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原因、目的和实质。 2、掌握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主要内容,剖析不平等条约 对中国社会的危害性, 理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逐渐形成的。 在比较一些不平等条约 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人民版 > 必修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