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课件3(共26张ppt)

上传人:画** 文档编号:149763 上传时间:2020-08-10 格式:PPTX 页数:26 大小:4.3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课件3(共26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课件3(共26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课件3(共26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课件3(共26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课件3(共26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七单元 解放战争,目标1:通读教材,初步了解本课教材内容,并记录疑惑点,培养自主学习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目标2:阅读教材,能够概括出土地改革的内容,说出土地改革运动取得的成果;认识土地改革运动对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作用。(重点) 目标3:阅读教材,记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时间及其意义;能够列表归纳出三大战役的时间、指挥者、参战部队、战术、歼敌人数、作用、胜利意义;记住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的时间;认识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重点、难点),任务一,【自学质疑】结合教材,自主学习本课知识,并将疑惑点记录反馈老师。,任务二,

2、【小组探究】阅读课本第114115页“解放区土地改革”正文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解放区土地改革的背景、内容是什么? 问题2.土地改革取得了什么成果,有什么意义?,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名词解释,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抗日战争胜利后,原有的土地政策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了土地政策,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背景,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宣传中国土地法大纲,内容,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制定土地改革总路线,中国的土地

3、制度极不合理。就一般情况来说,占乡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约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乡村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雇农、贫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总共只有约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土地,终年劳动,不得温饱。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决议(1947年10月10日),材料研读,阅读下列材料思考:如何看待当时中国的土地占有情况?,当时的土地制度是封建土地制度,土地占有情况极不平均,大多数农民都没有土地,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阻碍了农业的发展。,成果,土地改革历时一年多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翻身农民丈量土地,分到土地后喜悦的农民,贫

4、雇农代表分土地给农民,材料一:中国土地法大纲公布后,解放区各级领导机关派出大批工作队,发动农民建立农会,开展斗地主、惩恶霸、没收地主土地的斗争,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轰轰烈烈开展起来。到1948年秋,已有1亿人口的地区完成了土地改革。 材料二:山东是进行土地改革较早、较彻底的地区,据统计,解放战争时期山东解放区共有96万人参军,此外还有民兵71万,承担过运输等任务的民工人数超过1000万人次。,阅读教材,结合材料,小组合作探讨出土地改革的意义。,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

5、、物力保障。,解放区人民踊跃支前,解放区农民从亲人参军,任务三,【小组探究】阅读课本第115117页“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正文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时间、意义? 问题2.列表归纳出三大战役的时间、指挥者、参战部队、战术、歼敌人数、作用、胜利意义?说出南京解放的时间? 问题3.探讨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时间,1947年夏,意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指挥者,刘伯承、邓小平,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示意图,“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敌我力量对比表1948

6、年8月,130万,280万,上,升,430万,365万,下,降,分到土地后喜悦的解放区农民,解放区青年踊跃参加解放军,国民党靠“抓壮丁”补充兵源,国统区的饥民,1948年9月11月,1948年11月 1949年1月,1948年11月1949年1月,林彪、罗荣桓,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林彪、罗荣桓、 聂荣臻,东北野战军,中原、华东野战军,东北、华北野战军,关门打狗,中间突破分割歼灭,先打两头后取中间,47万,55万,52万,解放东北全境,基本解放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地区,华北全境解放,三大战役,请同学阅读教材,完成下面表格。,第一,东北战场解放军有百万雄兵,而敌军只有55万人,是解

7、放军兵力超过敌军的唯一战场; 第二,东北敌军孤立分散在长春、沈阳、锦州三个地区,而当时蒋介石对是否从东北撒军举棋不定; 第三,东北解放区面积大,又连成一片,并且进行了土地改革,解放区政权巩固;支援战争的物质力量雄厚。,解放军的战略决战为什么选择东北为突破口?,知识补充,辽沈战役指挥者林彪(中)、罗荣桓(右)刘亚楼(左)等在作战前线,辽沈战役,林彪,罗荣桓,粟裕 邓小平 刘伯承 陈毅 谭震林,淮海战役,淮海战役支援前线的农民,淮海战役,陈毅司令员为什么这样说?,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是与人民群众对解放战争的全力支持分不开的。,陈毅司令员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平津战役,19

8、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 人民解放军举行入城仪式,傅作义部出城接受解放军改编,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傅作义,平津战役,傅作义部出城接受解放军改编,傅作义,北平的和平解放保障了北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保护古都文物免遭战争破坏; 和平民主是当时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北平和平解放有什么意义?,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天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发布的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南京解放,南京解放的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小组探讨出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第一,中国共产党决策英明,领导正确,抓住准确时机,发动战略决战,针对辽沈、淮海、平津三个战场的不同情况制定出各具特点的作战方针; 第二,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 第三,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完成,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人民群众的支持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根本保证。,启示:失民心,失天下;得民心,得天下。,本节课主要讲述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战略决战阶段,从历史发展的趋势来看,国民党反共反人民的内战,违背了抗日战争胜利后和平民主的趋势,也违背了中国人民的要求与意愿,中国共产党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取得战争的胜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历史 > 部编人教版 > 八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