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第 9 9 课课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志士发动的武装起义的名称、领导人及影响。了解武昌起义的 背景、 过程,分析归纳其历史意义。 通过对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 力。 【过程与方法】 借助武昌起义的相关视频资料,结合本课的示意图,使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形势。 引导学 生树立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学习方法。通过分组讨论等形式, 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能够结合史实从多方面论证历史事件的成败与历史意 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革命党人为国为民、敢于牺牲的奉献精神;认识辛亥革命推翻帝制、缔造共和
2、的伟 大历史意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武昌起义。 【教学难点】 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上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一幅浮雕,反映的是武昌起义中革命党人英勇杀敌、勇往直 前的场景。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的开端。19 世纪中期,农民阶级掀起了太平天国运动,但是 由于阶级的局限性,以失败告终。19 世纪末,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一场 维新变法运动,同样以失败告终。20 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掀 起了辛亥革命,这次革命能成功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 9 课辛亥革命,了解一下辛亥革 命的相关内容。 二、新课讲授 (一)革命志士的奋
3、斗 1 1.教师展示: 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示意图 。 提出要求:结合教材第 4243 页文字, 表格归纳革命志士的奋斗历程。 名称 时间 革 命 党 人 地点 影响 萍 浏 醴 起义 1906 年 刘道一、 蔡绍南 江西、 湖南交界的萍乡、 浏 阳、醴陵 同盟会成立以后领导的第一次武 装起义 浙皖 起义 1907 年 秋瑾、 徐锡麟 安徽安庆、浙江绍兴 广西 起义 1907 年 孙中山、 黄兴 广西镇南关 黄 花 岗 起义 1911 年 4 月 孙中山、 黄兴、 赵声 广东广州 规模最大、影响最大、准备最充 分的一次起义 2 2.教师讲解:1911 年 4 月 27 日,由于情况变化,在起
4、义尚未准备就绪的情况下,黄兴临时决定 提前举事。他亲率百余名革命党人,攻入两广总督衙门,遍搜两广总督不得,后与大股清军遭 遇,苦战一昼夜,最后只剩黄兴和少数人带伤逃跑。 后收殓七十二具烈士遗骸,合葬于黄花岗, 称作“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3 3.图片展示:黄花岗起义中英勇就义的烈士。教师提问:分析黄花岗起义的历史意义。 学生回答: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 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二)武昌起义 1 1.教师讲解: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虽然都以失败告终,但这些起义都撼动着 清政府这座摇摇欲坠的大厦。随后爆发的武昌起义,给了大厦将倾的清政府最后一
5、击。 教师播放影片 辛亥革命 (2011)中关于武昌起义的片段,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 44 页文 字,提出要求:归纳武昌起义的时间、地点和起义主力。 学生回答:时间:1911 年 10 月 10 日。地点:湖北武昌。起义主力:湖北新军。 2 2.教师讲解:一夜之间,武昌全城被起义军占领。 随后,汉阳、 汉口的新军起义响应,革命 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1911 年 10 月 11 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 都督。提出要求:有人说,“武昌起义就是辛亥革命。”分组讨论发表你的观点。 教师点拨:区分狭义的辛亥革命和广义的辛亥革命。 狭义的辛亥革命:因武昌起义发生于 旧历辛亥年,故将其
6、称之为辛亥革命。 广义的辛亥革命:指孙中山早期革命运动及其影响下的 一系列革命活动。 3 3.教师讲解: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 到 11 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 布独立,支持革命。提出问题:结合教材第 45 页的武昌起义和全国各省独立形势示意图, 回答全国共有多少个省份宣布独立。在地理位置上,这些省份有什么明显特点? 学生回答:全国共有 15 个省份宣布独立,这些省份多分布于南方地区。 4 4.教师总结:辛亥革命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它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 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 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三、课堂总结 尽管辛亥革命已经成为历史,但正如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 150 周年大 会上的讲话:“孙中山先生为当时中国的积贫积弱痛心疾首,第一个响亮喊出振兴中华 的口号今天,我们可以告慰孙中山先生的是,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今天的我们有理 由相信:更多更美好的政治理想一定会在同学们手中实现!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