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一 教案(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上传人:画** 文档编号:149087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29.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园地一 教案(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语文园地一 教案(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语文园地一 教案(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语文园地一 教案(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语文园地语文园地 本单元语文园地安排了四个板块。 “交流平台”突显单元主题目标,通过学习伙伴之间的对话提示“边读边想象”的要求 与方法。“边读边想象”这一语文要素在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就出现过,但三年级下册更倾 向于初步学习运用,而本册要达到的目标是能准确、灵活地运用这种方法。三个例句指向的 “边读边想象”的内容并不一样, 第一句是想象“看到”的内容, 想象文字所表达出的画面; 第二句想象针对“听到”的内容, 是对视觉想象的延伸; 第三句想象是联系“闻到”的味道, 在前两次想象的基础上再次进行拓展。三个例句旨在引导学生从视觉、听觉、嗅觉等角度展 开想象。 “词句段运用”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读

2、下面的词语,你想到了什么画面?和同学 交流”。课本提供了 8 个词语,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共同特点是都表示声音的大小,但是 具体表示的音量和发出声音时的状态都不同。“人声鼎沸”和“锣鼓喧天”都是形容人多、 热闹的场面,“震耳欲聋”和“响彻云霄”单纯指声音厚重且大,“低声细语”和“窃窃私 语”形容人在轻声交流的样子,“鸦雀无声”和“悄无声息”则是形容整个场面十分安静, 没有声音。教学时要指导学生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进行想象。第二部分“选一个事物, 用上一两个加点的词语描绘它也是对“交流平台”的迁移运用。加点的词语都表示时间的长 短,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先观察加点词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再通过对具体事

3、物的想象,用上 加点词进行描述。 “书写提示”编排了 观潮 一课中要求背诵的段落中的两句话, 同时提示了书写要点。 这是第一次出现横格子, 而不是方格。 教学时要让学生观察每一行字与字的中心和间隔距离, 引导发现字中心在水平线上,字与字之间要保留距离的书写模式,让学生模仿学习,树立正 确的书写意识,养成提笔就练字的书写习惯。 “日积月累”安排的是唐代王维的鹿柴 ,目的指向优秀古诗文的积累,同时,也是对 “边读边想象画面”这一语文要素的再次体现。 鹿柴 这首诗描绘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 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诗的绝妙处在于意境幽远,以动衬静,清新自然。空谷传音,愈见 其空; 人语过后, 愈添空寂

4、。 最后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 愈加触发幽深的感党。 教学时, 可先让学生自由读通顺,大致理解诗句含义,并通过反复的朗读推动想象。这首诗的想象层 面不仅是“视觉”,还可以延伸到“听觉”等多种感官。 1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理解句子意思,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语言。感受祖国语言的魅力。 2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理解词语意思,并正确运用词语。 3引导学生认真对待每次写字,养成提笔就练字的习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感受祖国语言的魅力。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认真对待每次写字,养成提笔就练字的习惯。 1交流平台 引导学生结合本单元的学习体会, 说说“边读边想象画面”给自己带来的阅读体验

5、。 如, 仿佛看到了课文描写的画面,能真切地感受情景之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自读“交 流平台”, 交流自己是如何“边读边想象画面”的, 可以结合课文中具体的句子来交流。 如, 读到“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时,可以想象 “看”到的画面; 读到“秋虫唱着, 夜鸟拍打着翅膀, 鱼儿跃出水面, 泼剌声里银光一闪”, 可以想象“听”到的声音;读到“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是雪梨,是火把梨,还是紫 葡萄?都有”,可以想象鼻子“闻”到的气味。还可以结合课外阅读的感受来交流。在日后 学习中,要经常运用“边读边想象”这种学习方法,养成学习习惯。 2词句段运用 借助

6、拼音自读,把词语读正确,重点关注“锣、喧、聋、扯、宵、悄”的读音。指导学 生朗读并比较两组词语,发现异同。相同:都是形容声音的四字词语。不同:第一组形容声 音大,第二组形容声音小或没声音。引导学生根据词语想象画面,并在小组内交流:这些词 语的意思是什么?读词语想象到了什么画面?如,先交流“鸦雀无声”的意思,再让学生说 说想到的画面,可以是安静的图书馆、冬天的山林、考场等。全班汇报交流。不仅要交流想 象到的画面,还可交流是用什么方法想象的,给学生以想象方法的指引。如,联系生活经验 想象,调动自己的多种感官想象。引导学生积累这些词语,并交流自己知道的其他形容声音 的词语,如“声如洪钟、振聋发聩、絮

7、絮低语”。 指导学生读读右边加点的词语,体会这些词语都表示时间很短。指导学生用右边的一两 个词语描绘左边的一种事物。 教师可先给出一个范例。 如: “孩子们小心翼翼地点燃了烟花。 忽然砰的一声,一粒烟花飞上了天。紧接着,啪的一声,天空中顿时开出了一朵五颜六色的 鲜花。” 学生自己选择一种事物,先口头描绘,再写下来。教学时,可以启发学生先想想与某种 事物相关的场景,再进行描绘。如“风”,可以想象风自身忽大忽小的变化,也可以想象风 中事物的变化,如,花草树木会怎样变化。再如“小狗”,可以想象小狗活动的场景,如, 见到陌生人的时候,小狗会有怎样的表现。最后全班展示交流,教师点评。 3书写提示 指导学

8、生阅读右边的小贴士,明确书写要求。出示教材中的书写范例,引导学生结合书 写要求,观察这段话的书写特点。教师选择本单元课文中的一个小片段让学生练习书写,并 巡视指导。引导学生结合书写要求进行自评、互评,并根据评价再次练写。展示学生书写作 品,进行激励性评价。鼓励学生养成提笔就练字的良好习惯。 4日积月累 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把古诗读正确,重点关注“柴、返、苔”的读音。鼓励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学生有不明白的地方,教师可适当讲解。如,“柴”在 这里读“zhai”,同“寨”,是栅栏的意思,“鹿柴”是个地名;“但”是“只”的意思;“返 景”是“夕阳返照的光”。 指导学生一边朗读,

9、一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体会诗中的幽静。 指导想象时,可引导学生调动听觉,仿佛耳边听到人说话的声音;调动视觉,仿佛看到夕阳 返照进深林里,又照到了青苔上。 多媒体课件。 2 课时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1 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 理解句子意思, 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感受祖国语言的魅力。 2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理解词语的意思,并正确运用词语。 板块一 交流平台 1出示句子,指名读一读。 (1)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2)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天 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逐句交流,品味语言。 3边读边想

10、象,想象你从句子里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想象钱塘江潮由远及近、奔腾 而来的样子。 (1)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 (2)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泼剌声里银光一闪 4从听觉的角度想象,引导学生想象潺潺的溪流声、秋虫的鸣叫声。 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是雪梨,是火把梨,还是紫葡萄?都有。在坡头那片月 光下的果园里,这些好吃的果子挂满枝头。 5从嗅觉的角度去想象画面,引导学生去感受果子的香甜。 6过渡:你还能在课文中找出这样的句子吗?读一读并品味句子。注意在课外阅读时也 要积累这样的句子。 板块二 词句段运用 1读下面的词语,你想到了什么画面?和同学交流。 2

11、出示词语,学生自由读一读。 人声鼎沸 锣鼓喧天 震耳欲聋 响彻云霄 低声细语 窃窃私语 鸦雀无声 悄无声息 3指名学生读一读词语。 4读这些词语时,你想到了什么画面,和同学交流。 5出示词语注释,让学生品读。 人声鼎沸: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锣鼓喧天:喧,声音大。锣鼓震天响。原指作战时敲锣击鼓指挥进退。后多形容喜庆、 欢乐的景象。 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响彻云霄:响声直达极高的天空。形容声音非常响亮。 低声细语:形容小声说话。 窃窃私语:背地里小声说话。 鸦雀无声: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静。 悄无声息:形容没有声音或声音很轻。 6选

12、一个事物,用上一两个加点的词语描述它,再写下来。 风 烟花 雷雨 小狗 霎时 顿时 忽然 过了一会儿 一会儿工夫 (1)出示词语,指名读。 (2)选一个事物,用上一两个加点的词语描述它,在小组内说一说,选出说得好的同学在 全班说。 (3)写一写。学生独立练习,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4)评一评。展示学生作品,师生共评欣赏。 7小结:这节课我们掌握了边读边想象的阅读方法,还学会了说词造句,希望同学们把 这种方法运用到今后的学习中去。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1引导学生认真对待每次写字,养成提笔就练字的习惯。 2学习“日积月累”,积累古诗鹿柴 。 板块一 书写提示 1导入:我们在开始学写字的时候,一定听

13、说过“字如其人”,字写得好,别人看你的 字就像看你一样,写得一手好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怎样养成好的写 字习惯。 2观察课本插图上的这段文字,想一想写字时应当注意什么。 3指名学生说一说。 观察字与字之间的距离,重点观察标点符号之间的距离。 4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小结。 (1)字的中心要在横格的中线上,保持水平。 (2)字距保持一致,符号和字之间也要保持一定距离。 (3)认真对待每次写字,养成提笔就练字的习惯。 5小试身手。 (1)根据总结的写字注意事项,进行书写,在落笔前想好下笔的地方,认真对待书写。 (2)同桌交换书写作业,互相检查,对不规范的汉字和笔画用记号标出来。 板块

14、二 日积月累 1课题导入:古诗以其和谐的韵律、敏锐的洞察、奇妙的联想、精巧的构思以及精炼的 语言,博得了人们的喜爱,今天我们将要再来学习一首古诗王维的鹿柴 。 2介绍作者。 王维(701761,一说 699761),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 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开元九年(721 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 代表,今存诗 400 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 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 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 ,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 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3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注意“柴”

15、的读音。 (2)“苔”字读第二声。 (3)理解“深林”的意思,将其与“森林”作比较,确保读音正确。 (1)教师范读,学生听准字音。 (2)学生自由练读。 4指导朗读,感受朗读节奏和停顿。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5理解想象。 (1)理解诗中个别词语的意思, 如, “但”是“只”的意思, “闻”是“听”的意思, “景” 是夕阳返照的光,景通“影”。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结合插图,引导学生想象这首诗给你怎样一种感觉,你从这首诗中看到了什么?听到 了什么? 第一句直观地写出了山的空旷,第二句从听觉角度,以轻微的人声衬托出山林的安静。 第三句写出了深山悠远

16、的感觉,第四句写夕阳余晖照射在青苔上,更显幽深。 6熟读成诵。 7 课堂小结:鹿柴 这首诗出自王维万年所著的 辋川集 , 这是二十首中的其中一首, 我们还可以去欣赏其余的 19 首,进一步领略王维诗作的优美。 就语文园地内容而言, “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 其中, 每个固定保留的项目是“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而“书写提示”“识字 加油站”相机出现,由此看来,每个单元学习完之后的交流和积累是非常重要的。语文园地 的教学除了要延续课文学习的内容知识, 更要以生活为主线, 让学生充分地感知、 体验生活, 思索生活,理解生活。而教学的过程是有目标、有计划的活

17、动,教学的运行也需要一定的程 序。 1“交流平台”让学生根据学过的课文进行想象,说一说文章中所描写的画面。再找出 有关句子进行品析,学习作者在文章中想出画面、听到声音、闻到味道。“书写提示”结合 课本中给出的三点提示指导学生书写。“日积月累”让学生自读诗句懂得大意。在初步感知 后,可让学生反复诵读,直至背诵,还可通过抄写,帮助记忆。 2“书写提示”是新増的练习项目,字体范例内容是观潮中的语段,最主要的是旁 边的提示,对于书写的格式、标点符号、书写态度都有明确要求,让学生对于写字要求更加 明确。 3在“日积月累”的处理上,教师要做到放手让学生自由诵读,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 魅力和乐趣。 4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主能力,开展自学。学生结成小组互相讨论,互相解决难题,既 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増强了学生的交流能力。如何在语文园地的教学过程中,实现预 设与生成的统一,这是值得我们进一步去探索。因为这也是每个园地学习遇到的共性问通, 让语文走向生活,并且与生活有机结合,这样的机会需要老师带领学生去创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小学语文 > 部编人教版 > 四年级上册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