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走月亮 教案(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上传人:画** 文档编号:149078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83.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课 走月亮 教案(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2课 走月亮 教案(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2课 走月亮 教案(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2课 走月亮 教案(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 走月亮走月亮 走月亮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作者用优美的语言和欢快幸福的笔调,描写了 “我”和阿妈在月光下散步时的所见所想。文中用了较大篇幅描写月下的自然景象,画面静 谧,意境恬淡;排比句的使用,使得文章语言富有节奏和韵律。 全文四次写到“我和阿妈走月亮”:月亮升起,“我”和阿妈在月光照耀的小路上走月 亮;“我”和阿妈在溪边走月亮;“我”和阿妈在村道、田埂上走月亮。反复的方式表达了 “我”和阿妈“走月亮”时的幸福和喜悦,展现了“我”和阿妈之间的浓厚亲情。 第 4 自然段将“我”的所见、 所闻、 所想融汇在一起。 “我”看见了“细细的溪水”“灰 白色的鹅卵石”“可爱的小水塘”,“我”闻到了

2、“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我想象“阿妈白 天洗衣裳”“我用树叶做小船”,这些内容构成了一幅幅充满诗意又灵动的图画。 第 6 自然段同样调动多种感官, 用眼看、 耳听、 鼻闻、 心想, 将一幅幅画面呈现给读者。 有淳朴的乡村风俗图景,还有安宁祥和的夜景图,有丰收的图景,也有辛勤劳作的图景。这 一段的最后,更是表达了“我”等待阿爸,对阿爸的思念之感。 文中穿插运用了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使文章的表达更加优美生动,富有画面 感。如,第 2 自然段中四个“照亮了”构成的排比,描摹出一幅月光图,点亮了苍山、大青 树、 大道、 小路, 省略号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 如“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3、 用拟人的手法贴切的描绘出水塘倒映出月色的画面。又如“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展现了稻田丰收在望的美景。 此外,课文中还有一些包含深情的语句。文中反复出现的“我和阿妈走月亮”流露出了 “我”和阿妈走月亮时的幸福之感和浓浓情意;“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 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这句话既写了天上的月亮和星星,也写了地上的“我”和 阿妈,天上月亮就如阿妈,“我”就像那星星,物与人之间的对照,体现出“我”与阿妈之 间的温馨和甜蜜。 教材中的插图也展现了走月亮时的情景。 “我”和阿妈身穿民族服饰, 在皎洁的月光下, 阿妈牵着“我”,“我们”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浓

4、浓的温情充盈其间。 1学习本课生字,认识“鹅、卵”等生字,会写“淘、牵”等生字,会写“柔和、鹅卵 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生活细节的能力。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 3边读边想象文中所描绘的画面,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调动学生的生活 经验和情感体验,交流自身体会。 4积累优美生动的句子,能仿照课文第六自然段,写下自身经历过的月下情景。 教学重点 1从文字中感受月光下的景色,体会“我”与阿妈之间的浓浓亲情。 2调动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细心观察体会细节的能力。 教学难点 1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生活经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脑海中浮现出文字 描绘的景象。

5、 2激发学生阅读欲望,让学生的情感在阅读中得到感悟、升华,从而体会文中意境,感 受文章的语言美。 1字词教学 学生在自读课文的过程中,初步扫清语言障碍。提示学生可利用偏旁表意的特点对生字 进行识记,随文学习中加强记忆。如,“卵”字是一个象形字,可通过图文对照的形式,再 结合字义让学生进行理解记忆。 在教学会认的生字时,可结合词语进行整体认读,如“鹅、卵、俗、跃、烁”可结合词 语“鹅卵石、风俗、跃出、闪闪烁烁”。此外可利用字音、字形来辨析生字,如提示“穗” 和“惠”通过字音进行辨析,“埂”可用熟字“更”辨别字形。 在教学本文要求会写的生字时,要求学生自主观察字形进行书写。重点强调“卵”字的 笔顺

6、,以及“葡”“萄”两个字的下半部分“甫、缶“的写法和位置。 2阅读教学 引导学生在阅读时利用想象在脑海中还原课文中描绘的画面。 课文以“走”为行文线索, 展现出了一幅幅诗意的画面,教师可指导学生进一步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这个方法,让 学生想象月亮从“洱海那边”升起来时月光如洗的样子,感受月夜的明亮与柔和。 第 4 和第 6 自然段是本课教学的的重点,在教学时,要抓住富有画面感和想象空间的语 段,在反复吟诵中进行揣摩,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生活体验,启发学生进行想象,让学生 通过“看、听、闻”这几方面,将文字转化成画面,并叙述出来。如,在教学第 4 自然段时, 可以让学生先自读课文,随后和同学交

7、流脑海中所想象到的画面,并结合课文,给画面起一 个名称,帮助学生理解句段中的主要画面。例如“水塘抱月”可以用一些描述性的语言,启 发学生开展想象,实现从文字到画面,最后再回归到文字的学习过程。 教学第 6 自然段时, 可重点引导学生想象“月亮牵星”的画面。 结合插图, 感受天上“月 亮牵星”,地上阿妈牵“我”的温馨画面,体会“我”与阿妈之间的浓浓亲情。阅读这一段 的时候,注意语速缓慢,读出画面感,读出“我”与阿妈在一起走月亮时的兴奋、愉悦与幸 福。 在朗读课文时,要注意优美语句的积累,体会文中有画面感的语句。教师可以通过变换 句式排列、联系上下文、填补空白等方法引导学生关注有画面感的语句。注意

8、通过范读让学 生进入情景,产生画面感,用感官和内心去体会文字。范读时可加入悠扬的音乐和适当的肢 体动作,让学生掌握阅读节奏。 3表达运用 背诵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反复想象每一自然段描写了哪些画面,借助画面回忆文字。 课后题目要求学生找出优美生动的句子进行抄写,可以引导学生品读优美语句,让学生 说一说从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抄写时,也可以将句中的优美部分加上横线,以帮助学生在 抄写时品味句子。 课后“小练笔”给出了仿写第 6 自然段的任务。这一自然段是作者描写沿着村道边走边 看边想时的场景, 作者调动了自身感官去感受实景。 练笔之前, 可引导学生回忆自身的回忆, 调出学生储存的情感,从而快速帮学生

9、找到练笔素材。调动学生平时积累的具有画面感的语 言,说出曾在月光下经历的情景。在反馈评价时,要特别强调“这样的描述是否让你脑海中 产生画面?”直接紧扣本单元语文要素, 让想象与语言积累相结合, 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质量。 1准备悠扬的音乐,收集月下场景的图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标注优美语段。 4多媒体课件。 3 课时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1认识本课“鹅、卵”等生字,会写“鹅”“卵”“俗”这几个字,并结合词语理解字 义。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板块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课文插图,提出问题:从图上人物的穿着猜测她们会是哪里的人。 2由这个问题导出两人所穿是白族服饰,课件出示关于白族的相

10、关资料。 白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湖南等省,其中以云南省的白族人 口最多,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这篇课文的作者吴然就是云南人。 3过渡: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作者和他的妈妈的故事。(课件出示课题和作者) 4介绍作者,课件出示相关资料。 吴然,云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云南省作家协会常务理事,春城晚报高级编辑。编 辑之余,多为少年儿童写作。1973 年在云南日报发表儿童文学海花 。曾获全国优秀 儿童图书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图书奖等多项奖。 板块二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配乐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要求学生勾画出易读错的字词。 2学会自由朗读,课件出示自

11、读要求。教师巡视指导。 (1)自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读顺课文,圈画带有生字的词语。 小组内以段落为顺序检查读文情况,订正字音 小组抽读,以开火车的形式接读。课件出示易错警示。 “运载”的“载”是四声。 “泼剌”不是常见词,易读错。泼剌:鱼跃出水面时的声音。 “沟水汩汩”是沟水流动发出“汩汩”的声音。 3出示生字,齐读生字。 4汉字拼写格出示会写的字,引导学生观察书写要点,指导学生书写,强点书写笔顺。 引导学生注意,“葡萄”两个字的下半部分“角缶”的写法和位置。 “卵”字为左右结构,不要漏写里面的点;“跃”字的右边不要写成“天”; “坑”和“填”左边部分要写得窄一些,提土旁要偏上一些,“

12、填”字右边的“真”中 间有三横;“稻”字右下“臼”中的两个小横,不能连在一起。 5分类指导书写。 (1)将本课生字进行归类。 (2)分类别进行书写指导。 “淘、鹅、卵、坑、洼、填、稼、俗、跃、稻”是左右结构; “葡、萄、熟”是上下结构;“牵”是上中下结构; “庄”是半包围结构。 左右结构的“坑、洼、填、稼、俗、跃、稻”注意书写时左窄右宽; “鹅、卵”是左右同宽,写“卵”时左半边最后一撇不能忘记; 上下结构的“葡、萄”上小下大,下半部分“甫、缶”的写法和位置易错位,“熟”字 上大下小。 6学生练习书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课件给出识字技巧。 (1)熟字加偏旁识记生字:牵、鹅、填、庄、稼、俗、跃、熟

13、 (2)比较识字法:掏淘卵卯葡铺萄掏 稻滔 板块三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再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文中几次提到“走月亮”。 文中四次提到“走月亮”,分别在第 3、5、7、9 自然段。 2“走月亮”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1)“走月亮”就是阿妈牵着“我”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散步。 (2)走月亮是我国南方特有的风俗。指的是在月光下散步的情景。 3读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美好的景致能够留在我们的脑海里,更多的是因为它见证了真切的情和相濡以沫的爱。 4课堂小结。 学习这节课我们知道“走月亮”是南方特有的习俗,指的是在月光下散步。在阅读的过 程中脑海中也会呈现一幅幅温情的画面,让我们再次阅读课文,进入课堂

14、练习。 完成本课对应的字词书写训练。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描绘的美好意境。 2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生活细节的能力,背诵课文。 3体会文中“我”与阿妈之间浓厚的亲情,调动学生自身生活经验和情感经历,谈谈切 身体会。 板块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生字,全班朗读。 2概述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复述课文内容。 3 过渡: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什么是“走月亮”, 这节课我们也要去和作者“走月亮”。 下面老师先读一遍课文,你们闭上眼睛,感受脑海中出现的画面,等一下说说这些画面带给 你的感受。 4请学生畅谈听后的感受。 板块二 品味课文,理清脉络 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大致

15、顺序。 2说说“我”和阿妈去了哪些地方“走月亮”。 第 13 自然段:“我”和阿妈在小路上走月亮。 第 45 自然段:“我”和阿妈在小溪边走月亮。 第 67 自然段:“我”和阿妈在田埂上走月亮。 第 89 自然段:“我”和阿妈只是静静的走着,走过了许多地方。 3课件依次出示以下句段,师生共同品读。 (1)过渡:“我”和阿妈走月亮巧妙的出现了四次,将本文串联了起来,那么“我”每到 了一个地方,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怎样的感受呢? (2)老师引导,出示重点句段进行诵读和体会。 句段 1:(月亮)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 道和小路 范读,注意读好四个“照

16、亮”。 读出由远及近之感,让学生体会月光慢慢地从远处高高的点苍山照到村头的大青树, 再到村间的大道和小路上。 引导学生体会排比句的运用以及排比手法的精妙。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段,读出“我”和阿妈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散步时的心情。 句段 2: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指名朗读, 提出学生同步思考问题: 读了这段文字, 你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这句话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指导学生体会“抱”字的用法。思考:为什么要用“抱”这个字。 联系句段的上下文,此时此刻,“我”想到了什么。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小水塘像妈妈一样抱着月亮,画面温馨可爱。 用

17、“抱”这个字是因为许多鹅卵石中间的小水塘里映着月亮的倒影,看起来像是环抱着 月亮。 小水塘和月亮使作者想到了自己和妈妈。 这句话好在哪里,传达了什么样的信息。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写出了稻穗成熟的样子, 以及月光下稻田的美丽, 语言生动形象,传达出了丰收的信息。 过渡:“我”和阿妈走在成熟的麦田边,处处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我们应当读出怎 样的语气呢?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段。 句段 4: 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 走过石拱桥, 走过月影团团的果园, 走过庄稼地和菜地 啊,在我仰起脸看阿妈的时候,我突然看见,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像 也在天上走着,走着 从这一段话中

18、,你又看见了哪些画面? 省略号表示什么? 省略号强调我和阿妈走过的地点还有很多,不只是果园、庄稼地和菜地,还有其他。 引导学生通过省略号想象: “我”和阿妈还去了哪些地方。 月光照在那儿又是什么样? 引导学生像作者一样用“走过走过走过”的句式来说一说。 板块三 想象画面,指导朗读 1朗读营造氛围,引导学生进入文中情景。 (1)教师范读课文第 13 自然段,学生一边听一边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景。 (2)指导学生朗读,读出画面感,让学生仿佛觉得是自己和阿妈走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 阅读时,联系生活实际,比较月光和其他的光有什么不同之处。 (3)抓住第 2 自然段末尾的省略号,想象月光还照亮了什么。 2

19、自由朗读课文第 39 自然段。 (1)出示阅读要求 用句式“我仿佛看到了听到了问到了”描述自己从文本中感受到的美景。 (2)聚焦第 4 自然段,通过作者奇特的表达进行想象。出示句段, 句段 1:细细的流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 指名朗读,思考为什么溪水会流着香味和月光? 句段 2:灰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 着一个月亮! 过渡:如果你就是河床上的一颗鹅卵石,周围是小水塘,说一说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情 景。引发学生想象。 联系想象到的画面,体会生动形象的拟人写法,感受文字的诗意。 3自读第 6 自然段,出示相关句段。 句段 3:灰秋虫唱着,夜鸟拍

20、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泼剌声里银光一闪从果园 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是雪梨,是火把,还是紫葡萄? (1)“我”和阿妈来到田埂上,“我”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2)请自行阅读第 6 自然段。 听到:秋虫唱歌,夜鸟拍打翅膀,鱼儿跃出水面。 闻到:果子的甜香。 过渡:鱼儿的欢跃还有果子的甜香都在向我们报告丰收的喜讯,因此我们应该读出丰 收的喜悦与激动。 板块四 整体回顾,课堂小结 1过渡: 走月亮这篇课文用优美的文笔,带领我们走过了许多地方,领略了一幅幅 诗情画意般的景色, 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 因此在读这篇课文时, 我们应当带着快乐、 甜美、 幸福的心情,去感受走月亮。 2小练笔。想一想我们生

21、活中与家人类似于“走月亮”的温情时刻,回忆你与家人的故 事,将具体细节说一说、写一写。 3伴随音乐,全班齐读全文。 完成教材 11 优化创新精练对应训练。 第三课时第三课时 1指导学生仿写月下某个情景。 2小组评议,互相提出修改意见,修改习作。 板块一 文段导路激发兴趣 1过渡:“走月亮”这篇课文将我们带入了一个诗情画意的场景中,并且让我们感受到 了浓浓的亲情。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第 6 自然的写法,进行仿写练习。 2课件出示第 6 自然段。 村道已经修补过,坑坑洼洼的地方,已经填上碎石和新土。就要收庄稼了,收庄稼前, 要把道路修一修,补一补,这是村里的风俗。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

22、出水面, 泼剌声里银光一闪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 是雪梨, 是火把梨?还是紫葡萄?都有。 在坡头那片月光下的果园里,这些好吃的果子挂满枝头。沟水汩汩,很满意的响着。是啊, 它旁边,是它浇灌过的稻田。哦,阿妈,这不就是我们家的地吗?春天,我们种的油菜开花 了我在田地里找兔草,我把蒲公英吹得飞啊飞收了油菜,栽上水稻。看,稻谷就要成熟 了,稻穗低垂着头,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哦,阿妈,我们到田埂上去吧,你不是说 学校放假了,阿爸就要回来了吗?我们采哪一塘新谷招待阿爸呢? 3说一说,这段话写了什么? 月亮照亮了村道、夜鸟、鱼儿、飘香的果园、稻田。 4 想一想: “从果园那边, 飘来果子的甜香,

23、 是雪梨, 是火把梨, 还是紫葡萄?都有。 ” 是什么句式? 设问句 板块二 创设情景打开思路 1结合第 6 自然段,说一说作者是怎样将月下情景写的那么美的。 (2)抓住省略号处的留白,发挥想象。 (2)抓住有新鲜感和画面感的句子进行赏析。 2出示一组月下情境图,赏析。 3小组合作,交流自己欣赏的画面。 4引导学生回忆:你曾经在月光下做了什么事,有过怎样难忘的回忆? (1)提示学生关键词:月下散步、月下游戏、月下遐想。 (2)学生自由交流。 说一说你经历过的月下某个情景, 让同学来评价你描述的情景美不美。 5过渡:学习了第 6 自然段作者是怎样把月下情景写的那么美的,接下来就请大家用上 积累的

24、有新鲜感的语句,把自己经历过的月下情景写下来。 6学生自由习作。 板块三 打开思路,运用修辞 1例文引路。 示例:街道已修补过,坑坑洼洼的地方已填上黑色的沥青。虫子叫着,鸟儿唱着,鱼儿 在水中游着,廊桥上灯火通明,十分壮丽,站在廊桥上,就可以看见许多树木和高楼。哦! 妈妈,我们到廊桥上去吧,去看看那高楼大厦。 (1)用范文进一步打开学生思路。 (2)提示学生用恰当的修辞手法使自己的习作具体生动。 2小组评价 3自主修改 4作品展示,选出最佳习作。 板块四 结构图示,课文总结 1出示结构图示,帮助学生梳理课文内容。 走 月 亮 月夜美景:柔和、美好、宁静 月下漫步 在小路上:散步温馨 在溪边 流

25、着香味的溪水 布满鹅卵石的河床 “抱”月亮的小水塘 村庄夜景 村道修补、习俗 秋虫、夜鸟和鱼儿活跃 果园果子繁多、飘香 沟水浇灌稻田园 稻田丰收 优美的景 真挚的情 感人的爱 3课堂小结: 走月亮这篇课文通过“我”和阿妈在月下散步这件小事,让我们感受 到了亲人之间的温馨。其实亲情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会发 现我们被浓浓的亲情包围着,是那样的温暖,那样的幸福、快乐。 1.想象画面,调动学生情感。 走月亮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在教学中应当让学生感受如月光般温柔的叙述,让作者 的情感缓缓流入学生心中,从而调动学生的情感。如,“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 味,流着月光”,引导

26、学生透过文字,结合生活体验,开展想象,让文字转化为画面呈现在 学生脑中。提问学生“闻到什么?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将学生的思维从文本拉向更贴近 他们自身的实际生活,打开学生想象的翅膀。通过丰富的想象,学生仿佛看见文字中蕴含的 画面。当学生再次阅读文章时,便能带着这样的画面,去感受文章的诗意。 2联系生活,感受亲情。 走月亮一文不仅用优美的文字展现了月色下的美好景象,更体现了母女之间浓厚的 亲情,营造出了温馨而美好的气氛。当学生充分阅读课文后,引导学生回忆类似与亲人相处 的温情时刻,感受与亲人之间在一起的幸福、快乐。联系实际后,再回到文本中,学生的情 感体验更加强烈。语言文字与鲜活的形象、真切的情感联系起来,学生的真情被激发,对文 章的感悟也更深刻。这正是教师调动了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沟通了学生与文本之间 的沟壑,将自己的情感不知不觉注入到了作品所描绘的情景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小学语文 > 部编人教版 > 四年级上册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