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垂直地域分异 课时练习(含答案)

上传人:画** 文档编号:148720 上传时间:2020-07-2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03.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1.2垂直地域分异 课时练习(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3.1.2垂直地域分异 课时练习(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3.1.2垂直地域分异 课时练习(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3.1.2垂直地域分异 课时练习(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第 2 课时课时 垂直地域分异垂直地域分异 一、选择题 1.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往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树木则越 稀越矮。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繁衍着狼的族类,也居住了一户猎狼的人家(引自 贾平凹太白山记 。太白山为秦岭主峰,海拔 3 767 米)。据此,回答下题。 太白山( ) A.北麓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北坡山中腰降水量比山麓少 C.又密又高的树木在针叶林带 D.树木大稀大矮处为稀树草原 解析 考查自然带的垂直分异规律。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中植被的变化特 点。太白山是秦岭主峰,秦岭是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故太白山北麓是温带 落叶阔叶林带,A 错;据“越上树木越密

2、越高,上到山的中腰”知,“山的 中腰”处降水多,B 错;山的中腰处与山麓相比气温低,为针叶林带,C 正确; “树木则越稀越矮,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知,“大稀大矮”为高山灌木, D 错误。综上所述,选 C 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在理论上, 垂直自然带与相应水平自然带有下图所示对应关系。 读下图, 完成 2 3 题。 2.据图计算,水平方向的针叶林带分布的纬度范围约为( ) A.60 N68 N B.52N58 N C.50 N54 N D.52 N62 N 3.从赤道向较高纬度地区,针叶林带在山地分布的海拔高度( ) A.逐渐升高 B.保持不变 C.逐渐降低 D.变化无序 解析 第2题, 读图

3、可知在北纬42 附近, 针叶林带分布在山地海拔1 100 m1 800 m 范围内,水平方向上,针叶林带应分布在距北纬 42 地区 1 100 km1 800 km 的范围内,由于纬度间隔 1 的经线长约 110 千米,从而可推算出水平方向的针叶 林带分布的纬度约为 52 N58 N,B 项正确。第 3 题,从赤道向高纬度地区,气 温逐渐降低,适合在较低温度条件下生长的针叶林带在山地分布的海拔高度逐渐 降低,到 55 N 附近,针叶林带成为水平地带性自然带。 答案 2.B 3.C 读四川省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 45 题。 4.甲表示的植被最可能是( ) A.针阔叶混交林 B.常

4、绿阔叶林 C.热带雨林 D.荒漠 5.造成该山地东西两坡植被类型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水分 B.热量 C.海拔 D.土壤 解析 第 4 题,四川省位于亚热带,山地基带的植被类型应与该纬度地区的水平 自然带一致, 故甲表示的植被最可能是常绿阔叶林。 第 5 题, 图中可以直观看出, 该山地东坡受夏季风影响,降水较多,而西坡处于背风坡,降水少,所以造成该 山地东西两坡植被类型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水分。 答案 4.B 5.A 假设下图中山地海拔相同,根据四幅山地垂直带谱图,完成 67 题。 6.根据四个山地植被分布情况,判断它们的纬度由低到高依次是( ) A. B. C. D. 7.图中最有可能位

5、于北半球的有( ) A. B. C. D. 解析 第 6 题,根据基带的植被类型我们可以判断的纬度最高,其次是,虽 然两座山地的基带相同,但是山地出现冰雪带,说明的纬度高于,因 此,纬度由低到高依次是。第 7 题,北半球的山地南坡为向阳坡,自然 带的海拔偏高。 答案 6.A 7.A 读甲、乙两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回答 89 题。 8.甲山地位于 A.北半球暖温带 B.北半球亚热带 C.南半球亚热带 D.南半球暖温带 9.关于甲、乙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地做水平运动的物体都向右偏转 B.地球自转角速度甲地大于乙地 C.地球自转线速度甲地小于乙地 D.夏至日甲地昼长比乙地长 解析

6、 第 8 题,甲山基底自然带为落叶阔叶林带,说明甲山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 或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甲山的同一植被带南坡比北坡高,说明南坡为向阳坡,可 判断甲山位于北半球。第 9 题,甲山基底自然带为落叶阔叶林带,乙山基底自然 带为针阔叶混交林带,说明甲山的纬度较低,乙山纬度较高。乙山同一植被带北 坡分布上限高,说明乙山北坡为向阳坡,乙山位于南半球。因此,甲地做水平运 动物体向右偏,乙地向左偏,A 错;地球上除南北两极点外,其余各地自转角速 度都相同,B 错;纬度越低,自转线速度越大,甲地纬度较低,自转线速度应大 于乙地,C 错;夏至日,甲山位于北半球,昼长夜短,乙山位于南半球,昼短夜 长,D 对。

7、答案 8.A 9.D 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土壤水分增加有利 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下图示意我国四川西部 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据此完成 1011 题。 10.磷高累积区是( ) A.高山草甸带 B.高山冰雪带 C.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 D.常绿阔叶林带 11.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 2 0003 000 米处( ) A.大气温度较低 B.生物生产量较低 C.土壤含水量较低 D.地表径流量较小 解析 第 10 题,图中磷的累积量在 4 000 米到 4 500 米处最大,结合该山地理位 置,该高度植被最可能是高山草甸带。

8、故选 A 项。第 11 题,由图可知,2 000 米 到 3 000 米处,磷的累积量相对较少;相对磷高累积区,海拔低,气温高,不利 于累积,A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说明磷的累积量与生物生产量有直接关系,B 项 错误;材料中说明土壤含水量高,有利于磷的积累,所以 C 项正确;地表径流量 小,有利于磷的积累,所以 D 项错误。 答案 10.A 11.C 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北坡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随海拔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 1213 题。 12.该山地可能是( ) A.秦岭 B.南岭 C.昆仑山 D.喜马拉雅山 13.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的类型组合存在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光照 B.水分

9、 C.海拔 D.热量 解析 第 12 题, 考查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解题的关键是根据示意图找出基带 的自然带。据图知,基带为暖温带荒漠带,秦岭是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基 带是森林带而不是荒漠带,A 项错;南岭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 项错;昆 仑山北侧位于暖温带,基带是荒漠带,C 项正确;喜马拉雅山北坡基带为高山草 甸草原带,D 项错误。综上,选 C 项。第 13 题,考查地域分异的原因。解题的 关键是根据图文材料准确获取有效信息。甲、乙、丙三地均位于某地北坡,说明 三地的海拔、 光照、 温度差别不是太大, 植被的变化主要是由于水分差异引起的。 故选 B 项。 答案 12.C 13.B

10、 二、非选择题 14.读“甲、 乙、 丙、 丁四幅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 已知甲地位于南半球, 乙、 丙、丁三地均位于我国,回答下列各题。 (1)甲地西坡山麓植被一片枯黄时,由长到短列出甲、乙、丙、丁四地昼长时间排 序。 (2)分析甲地东西两坡垂直自然带基带不同的原因和乙地雪线南坡高于北坡的原 因。 (3)丙地山脉为我国两大自然区划分界线,则丙地可能是哪座山脉? 解析 第(1)题,甲山西坡植被枯黄说明其所在地区是冬季,即北半球是夏季,则 纬度位置越靠北,白昼越长,而纬度位置可以根据其基带判断。第(2)题,同一山 脉不同坡向自然带不同,说明是水分条件不同。第(3)题,丙地山脉基带为常绿阔 叶林

11、带说明其位于亚热带。 答案 (1)丁乙丙甲 (2)甲地东坡为迎风坡,东南信风从海洋上带来水汽,在东坡形成地形雨,且东坡 受暖流影响,增温增湿,故东坡基带形成雨林带;西坡为背风坡,受焚风效应影 响,降水偏少形成稀树草原带。 乙地位于北半球温带地区,南坡为阳坡,北坡为阴坡,南坡气温较北坡高,故雪 线高于北坡。乙地南坡为背风坡,降水量小,北坡为迎风坡,降水量大,故雪线 低于南坡。 (3)秦岭。 1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 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 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

12、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 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地理科考 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 2 0002 600 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 扰, 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 植物多样性异常; 阴、 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 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下图)。 (1)确定该苔原带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以及干扰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 (2)判断在未遭受干扰时, 阴坡与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的差异, 并说明判断依据。 (3)分析与阴坡相比,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及产生原因。 (4)说明从 2 300 米至 2 600 米,阴、阳坡植物多样性

13、差异逐渐缩小的原因。 解析 第(1)题,按照材料中揭示的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在山地苔原带, 植物多样性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规律。可发现阴坡符合这一规律,而阳坡在 2 0002 300 米范围内,植物多样性出现异常,未按规律呈现多样性增加的特点。 第(2)题, 材料揭示该苔原带仅部分地区存在干扰, 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 这“部 分地区”是指阳坡苔原带下部。而中部和上部并未受干扰的情况下,植物多样性 明显少于阴坡。第(3)题,阳坡太阳辐射强,热量足,气温高于阴坡,蒸发量大。 材料中告知阴、 阳坡降水量差别不大, 而湿度主要取决于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多少, 所以阳坡湿度小于阴坡。第(4)题,阴、

14、阳坡植物多样性差异随海拔升高缩小,说 明自然条件的差别变小。主要原因在于,海拔越高,阴、阳坡面积减小,阴、阳 坡水热差异变小,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 答案 (1)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阳坡,苔原带的下部(中下部,2 0002 300 米 左右)。 干扰强度分布特征: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越低,干扰越强烈)。 (2)(未遭受干扰时)阴坡较阳坡植物多样性高。 依据: (按单峰变化规律)阳坡苔原带的植物多样性最高值应在中部(2 300 米左右), 低于阴坡最高值。 (3)特点:阳坡地表温度高,湿度低(水分条件差)。 原因:阳坡太阳辐射强,地表温度高,蒸发强度大;阳坡融雪早,蒸发历时长。 (4)随着海拔升高,阴、阳坡面积减小,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阴、 阳坡相互影响(水分、热量交换作用)增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地理 > 鲁教版 > 必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