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攀枝花市七中2020届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星星 文档编号:142002 上传时间:2020-06-0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37.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攀枝花市七中2020届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四川省攀枝花市七中2020届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四川省攀枝花市七中2020届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四川省攀枝花市七中2020届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四川省攀枝花市七中2020届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攀枝花市七中攀枝花市七中 20202020 届届高考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636 分)分) ( (一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9 9 分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文字是记录和传达语言的书写符号。 语言是有声的思维, 文字是有形的思维, 二者都是思维的外化。像语言一样,文字也是思维能力的反映,蕴含着思维的特 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古文字是对思维进行考古的工具。 古人类主要运用形象进行思维。这种特点反映在古诗歌中,人们喜欢用比兴 来说明某种道理;反映在原始神话中,人们通过具体的故

2、事来说明某个道理。抽 象的道理是没用的。形象思维曾是人类最得心应手的思维方式。抽象思维是在形 象思维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 从文字的创造特点看, 绘画文字是最早的文字, 这种文字的主要特点是象形。不仅中国的古文字用形象来表示,古巴比伦人、古 玛雅人、古埃及人等无一不是从象形开始来创造古文字的。 创造文字的时代,人们抽象思维的能力还比较薄弱。人们进行抽象思维,还 很难脱离具体形象来进行,往往要依赖于对形象的类比、比较、联想来进行。表 现在文字的创造上, 形与义密切结合在一起, 人们是从形象来了解符号的意义的。 文字的产生一方面是以人类抽象思维的能力达到一定水平为基础的。 但另一方面, 象形文字

3、又标志着人类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发达, 这种低下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可能 创造太抽象的符号。 抽象思维能力的低下还主要表现在古文字的词类上, 表现为形容词的极端贫 乏。从甲骨文看,形容词数量相当少,只有白、厚、明、光、赤、美、丽等为数 不多的形容词。事物的性质包含在事物之中,与事物不可分离,只能通过人的思 维才能把事物的性质和事物本身分开。近代一些少数民族,要说“热”,只能说 “像火一样”。 早期文字中的“鱼”字是各种各样的鱼类象形,后来逐渐概括出一种具有鱼 的共性特征的象形文字,作为各种各样鱼的代表。早期文字中,几乎每个文字都 经历了一定的概括过程。没有概括过程,就不可能产生一般意义上的文字。这种

4、概括能力使人们能概括出事物的共同性质,撇开了同类事物之间的差别性、个性 和偶然性,产生了最初的种、类概念。 在概括能力发展的同时,形象思维本身也在不断发展着。形象思维从自身中 演化出了抽象思维,抽象思维的发展又推动着形象思维的发展。古人类从事物中 抽象出事物的性质,从而创造了形容词,后又创造了代表新的形象的词。例如, 从羊的肥大的形象创造了“美”字,进一步又创造了“美服”“美女”等新的名 词。形容词产生后,也使原有的一些代表具体形象的词成为更形象生动的新词。 例如“月”字、“镜”字,在抽象出了“明”字后变成了“明镜”“明月”,形 象更逼真。古人类从众多的事物中概括出代表一般意义的词后,又以此为

5、指导去 认识新的个别事物,创造新的字。 从古文字的演变进化过程中, 我们可以看到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在互相补充、 互相促进中辩证地发展,使人类的思维能力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从而使人类 能够更深更广地认识世界。 (摘编自朱长超从古文字看原始思维及其发展)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文字是有形的思维,是思维能力的反映,蕴含着思维的特点,对思维进行考 古所用的工具是古文字。 B在古人类时期,人们在古诗歌中喜欢用具体的故事来说明某种道理,在原始 神话中喜欢用比兴来说明某个道理。 C文字的产生是以抽象思维的能力水平为基础的,从象形文字可以看出人类抽 象思维能力还不发达,

6、创造不出太抽象的符号。 D概括能力使人们能概括出事物的共同性质,因此它撇开了同类事物之间的差 别性、个性和偶然性,产生了最初的种、类概念。 答案:C 解析:A 项, “对思维进行考古所用的工具是古文字”的说法太绝对,原文是“从 某种意义上说,古文字是对思维进行考古的工具”。B 项,将古诗歌中和原始神 话中说明道理的方式弄反了。D 项,“因此它避开了同类事物之间的差别性、个 性和偶然性”,强加因果,原文并不存在因果关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论证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在互相补充 促进中辩证地发展,使人类思维不断提高的论点。 B文

7、章在论证古人类主要运用形象进行思维时,分别从古诗歌、原始神话、文 字的创造特点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C古人类都是从象形开始创造古文字以及甲骨文中形容词的数量特别少,都能 说明古人类的抽象思维能力比较薄弱低下,这是举例论证的方法。 D文章举古人类从羊的肥大形象创造了“美”字,进一步又创造了“美服” “美 女”等新名词的例子,是为了证明形象思维从自身中演化出了抽象思维。 答案:D 解析:举这个例子是为了证明“形象思维从自身中演化出了抽象思维,抽象思维 的发展又推动着形象思维的发展”,D 选项表述不完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古中国人、古巴比伦人、古玛雅人、古埃及

8、人等都是从象形开始来创造古文 字的,从中可以推断出这些国家的古文字可能属于绘画文字的范畴。 B近代一些少数民族要说“热”,只能说“像火一样”,说明他们的思维还不 能把事物的性质和事物本身分开。 C“月”字、“镜”字,在抽象出了“明”字后变成了“明镜”“明月”,形 象更逼真,说明抽象思维的发展也推动着形象思维的发展。 D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在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中辩证地发展,可见它们在人类 思维能力不断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中起到了相同的作用。 答案:D 解析:“可见它们在人类思维能力不断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中起到了相同的作用” 错误,原文为“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在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中辩证地发展,使人 类的

9、思维能力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从而使人类能够更深更广地认识世界”。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1212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材料一: 2019 年 1 月 1 日正式实施的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首 次对部分劳动性所得实行综合征税,个税起征点提高至每月 5000 元(每年 6 万 元),优化调整了税率结构等,首次增加了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 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 6 个专项附加扣除。此次个税制度改革走 出了我国个人所得税由分类征收向综合征收转换的关键一步, 有助于解决分类征 税

10、方式下不同所得项目之间税负不平衡的问题; 将大幅降低中低收入者税收负担, 更好地发挥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实现从普惠制改革到定点减负的转变,财政部 部长刘昆说, 个税起征标准综合考虑了人民群众消费支出水平增长等各方面因素, 并体现了一定的前瞻性。 同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正式实施。“办法是在广 泛听取民意、集中民智和充分凝聚各方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从公开征求意见到 办法 公布后各方面的反映看, 社会各界对 办法 的评价是积极的、 正面的, 普遍认为专项附加扣除力度之大,超出预期,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减负政策。”财 政部副部长程丽华说,财政部将会同税务总局等相关部门,全力做好各项准备工 作

11、,特别是要做好信息系统优化和数据共享工作,通过部门间信息共享交换,让 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使纳税人能够充分、便捷地享受到扣除政策。 (摘编自中国经济周刊经济日报) 材料二:材料二: 目前一个典型的城市家庭抚养一个小孩的成本每年大约是 3 万元, 考虑到边 际成本递减,抚养两个小孩的成本大概为 5 万元。如果夫妻两人年总收入为 25 万元,按目前的抵扣方案,养育两孩每年抵扣额为 2.4 万元,在 20%的税率下, 这意味着家庭一年只能节省 4800 元,与年均 5 万元的养育成本相比微不足道。 (摘自梁建章个税专项附加扣除应该按小孩人头抵税) 材料三:材料三: 表一:个税起征点提高至每月

12、5000 元后不同收入水平的减税情况(单位:元) (摘自中国经济周刊) 表二:赡养老人和子女教育扣除情况测算 【注】扣除款:指按照办法规定从享有该专项扣除政策的纳税人的应税收入 中减除的款项。 如王某扣除五险一金每月实发工资8000元, 减除5000元免税额, 其应税收入为 3000 元,现在其享有子女教育专项扣除每月再扣除 2000 元,那么 这 2000 元即扣除款。 (摘自田志伟、 田晨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 可能的减税成效及完善方向 ) 材料四:材料四: 依据办法,夫妻双方只能在负责自己的父母养老时获得赡养老人专项附 加扣除。若夫妻双方仅有一方具有工作收入,实际上承担着夫妻双方父母

13、共同的 养老, 但法律却只允许其在缴纳个税时抵扣自己父母的养老费用支出,不允许抵 扣对方父母的养老费用支出,这不仅不合理,而且可能引发家庭内部矛盾,不利 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摘自田志伟、 田晨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 可能的减税成效及完善方向 ) 4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个税起征点提高至每月 5000 元后,纳税人的收入与纳税额、减税额成正比, 但与降税幅度成反比,月薪 2 万元以下的收入群体税负下降明显。 B 收入高的群体纳税额高而降税幅度小, 收入低的群体纳税额低而降税幅度大, 体现税收调节个人收入的作用,低收入者是最大收益者。 C高收入

14、人群享有子女教育扣除的比例最小且其平均扣除费用最少,因此与赡 养老人费用扣除相比,子女教育扣除会给高收入人群带来更大利益。 D高收入人群享有赡养老人扣除的人数多、扣除款多,中低收入人群享有子女 教育扣除的人数多、扣除款多,体现了专项附加扣除定点减负作用。 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 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 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三中圈出相关的 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C 项,“因此与赡养老人费用扣除相比,子女教育 扣除会给高收入人群带来更大利益”错误,从

15、材料三的图表二“赡养老人和子女 教育扣除情况测算”中的数据来看,应是赡养老人费用扣除比子女教育扣除会给 高收入人群带来更大利益。故选 C。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新个人所得税法具有创新性与前瞻性,实行部分劳动性所得综合征税、提高 个税起征点、增加专项附加扣除、优化调整税率结构是其突出亮点。 B我国个人所得税以前是分类征收,新个人所得税法向综合征收迈出了关键的 一步,对解决税负不平衡有帮助作用。 C要使纳税人能充分、便捷地享受到专项附加扣除政策需要多部门协同工作, 其中信息系统优化和数据共享工作成为重要的一环。 D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在制

16、定时虽然广泛听取了民意,但在赡 养老人、子女教育等方面并未充分凝聚各方共识。 5【答案】D 【解析】D 项,“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并未充分凝聚各方 共识”错误,材料一原文说的是“办法是在广泛听取民意、集中民智和充分 凝聚各方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故选 D。 6结合材料四内容,给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提一条修订建议 并给出理由。(6 分) 6【参考答案】建议:将岳父母和公婆(双方父母)都纳入赡养父母专项扣除的 范围。(2 分) 理由:更符合家庭实际情况,更合理;有利于倡导孝敬父母的社会风尚; 有利于家庭社会的和谐;让纳税人更能切实地感受到减税效果,更有获得感。 (每点 1 分)

17、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 见解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 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 如本题 “根据材料四内容, 给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提一条修订建议并给出理由”,然后到 材料四中圈出现行办法中存在的不合理情况,分析这种情况带来的弊端,再 给出解决的措施,并陈述理由。办法中只是把自己父母纳入赡养父母专项扣 除的范围,作者认为这是“不合理”的,由此可以提出建议,即应把岳父母和公 婆纳入赡养父母专项扣除的范围。材料四中说“若夫妻双方仅有一方具有工作收 入, 实际上承担着夫妻双方父母共同的养老,但法律却只允许其在缴纳个税时抵 扣自己父母的养老费用支

18、出,不允许抵扣对方父母的养老费用支出,这不仅不合 理,而且可能引发家庭内部矛盾,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由此可知,将岳父 母和公婆纳入赡养父母专项扣除的范围有利于家庭和社会的和谐, 符合家庭的实 际情况,能够传扬倡导孝敬父母的社会风尚,让纳税人更能切实感受到减税的效 果。考生围绕这些内容进行答题即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1515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石 头 李娟 我总是喜欢一个人在河边捡石头。由于我的“喜欢”,石头们被分成了好看 和不好看的两种。由于我的喜欢,世界微微失衡。好在我的这种“喜欢”力量微 薄,不足以

19、影响真正的现实世界。顶多影响一下我对两块石头的取舍,顶多影响 两块石头的命运吧。 我反复对比,放弃了一块石头,占有了另一块。但被我占有的石头从此之后 真的就属于我了吗?不是的, 从此之后, 它只是和我并列出现在这个世界上而已。 贪婪与“喜爱”的不同之处在哪里?每当我独自走在大风中的高高河岸 上,看向对岸缠绵起伏的金色沙丘,再看向秋天深蓝无底的天空,长久注目悬于 夕阳一侧的半透明的圆月,便暗暗否定了自己曾深深坚信的很多东西。 当我生活在更加荒凉遥远的南面冬牧场上时, 闲暇时间也喜欢在沙漠中长时 间散步,寻找脚下的美丽碎片。 牧羊人居麻看着我入迷地把玩那些彩色小石子, 便问我:“它们值多少钱?”

20、我说:“不值钱。但我觉得很好看。”他表示怀疑。他感慨地说:“这种事只有 你们汉族人才知道。你们一看就知道哪块石头值钱。你们专门开几百公里的车来 到我们的戈壁滩上捡石头。 我们呢, 世世代代在这里放羊, 天天踩过那么多石头, 却什么也不知道。没办法,我们什么也不懂,我们捡的石头都卖不了钱。”他坚 信有一个关于石头的秘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他捏起我的一块石头看了又看。再 次感慨自己的命运。我说:“我只是喜欢它的颜色而已,看,红红的!”他仍然 不相信。 在北疆,无论是 216 国道线还是 217 国道线,沿着荒凉空旷的公路上下,几 乎每过一百公里就可看到几顶帐篷,三五个卖石头的摊位。 那些石头从表面看

21、上去灰头土脸、普通至极。但剖开后,却有着透明而梦幻 的内瓤。 我觉得很多时候,它所谓的“价值”并非在于它的美丽,而在于它的这种反 差吧? 是的,大家为这种石头冠名为“戈壁玉”。 戈壁玉真多啊。虽然名字被冠以“玉”,但毕竟不是玉。玉应该是更细腻绵 密的质地,有着更柔和的光泽。作为荒野中的存在,戈壁玉的确是美丽的,甚至 令人眩目。可一旦离开荒野,离开纯粹的蓝天和粗砾的大地,它的美丽便迅速枯 萎。 在海南三亚,在全国离阿勒泰最遥远的地方,我也曾见过我们的戈壁玉。满 满的,一板车又一板车,堆在街头叫卖。各种形状的吊坠、配饰,十元三件。如 塑料制品一样面无表情, 如塑料制品一样廉价, 同时, 如塑料制品

22、一样千篇一律。 可是,一边是戈壁玉成山成海的盛况,另一边,却是大地的千疮百孔。 开始,人们只是在节假日里当作野游一样去郊外捡拾着玩耍。他们把车停在 公路边,沿着公路上下行走,碰运气一般翻找大地表层的石头。后来越来越多的 人开始专职干这个。他们越走越远,越来越深入。搜罗遍了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开始,他们开着小四轮拖拉机进入荒野。后来,开着挖掘机进入。疯狂开采 的后果也许就是“十元三个”吧。可是,我却知道这块平凡的小小玉石有着比世 界上任何一个凡人都壮阔崎岖的经历。 我几乎亲眼看到它碎裂于洪荒时代的大地 震时期。看着它被海水冲击亿万年。海枯石烂之后,又被泥石流埋没亿万年。接 下来,日复一日的风吹日

23、晒,终于有一天它重见天日,躺在地球上一条平凡的河 流边,天衣无缝地镶嵌在一个平凡的泥土凹窝里。 我还看到了它的最后一幕记忆。 看到它被暴力挖开,露出身下和自己同样形状的洞窟。看到虫子四散奔逃, 植物白嫩的根系坦曝在日光暴晒之中。 更多的石头在挖掘机的操作下源源不断翻 出大地。失陷绝地的蚂蚁们不知所措。一个个保护着蚁后,衔着蚁卵,面对眼下 没完没了天翻地覆的世界,不知逃往何处。一窝蚂蚁的毁灭,其惨烈不亚于一个 王国的覆灭吧?亿万万蚁窝和虫穴的毁灭, 亿万万微小的惊骇与怨恨游荡天地之 间,无处可去,便依附于戈壁玉。附着在它的色泽上,附着在它所有细微的裂缝 里。所以戈壁玉的颜色黯淡压抑,所以戈壁玉的

24、饰物一碰即碎。还有人不明白城 市午夜的街头为什么如此哀凉无望。他经过成堆批发戈壁玉的地摊,还是不能明 白。 去年那场大旱,不止令农业受灾,牧业也遭到极大重创。 一位年长的牧人痛心地说:“捡石头!都是捡石头的人害的!”他的意思大 约是,捡石头改变了大地的面貌,而这与天气变化息息相关。 我仍然喜欢石头。 我喜欢长时间蹲在河边的空地上, 一块一块地翻捡, 摸索, 不停地惊异于每一块石头的独一无二。 当我埋首大地, 沉迷于眼下这石头的世界, 在地球的另一端,漫漫迁徙道路上的海鸟再也看不到去年露出水面的礁石。 我又拾起一块石头。看到石头下的空穴里有弯弯曲曲的细小道路,被突然曝 光的虫子惊慌不已。我改变了

25、这只虫子的命运。也许还改变了更多季节、气 候、降雪量。甚至是冰川融化、雪线后退。甚至是全球变暖。 全球变暖了,海平面上升了。我目睹那只海鸟在无望的寻找中筋疲力尽,最 终跌落大海。 而在此地,在我的脚下,在全世界离海洋最远的地方,在大陆的最深处,我 又看到另一块美丽的石头,却迟迟不敢触碰。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牧羊人居麻对“我”仅是因为“喜爱”而捡石头表示怀疑和不相信,表现了 牧羊人居麻对石头起了贪念。 B戈壁玉在荒野中才是美丽的,可一旦离开荒野,它的美丽便迅速枯萎,可见 作者懂得戈壁玉的真正价值所在,并表现了作者对戈壁玉被疯狂采伐的痛心

26、。 C作者描写了人们从节假日碰运气一般来捡石头,到后来专职干这个,并开着 挖掘机进入来疯狂开采的过程,影射人类的贪得无厌和对自然的无度侵掠,并以 此予人们以启示。 D本文文字素净、灵动,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美好情感,以及对人类应该如 何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考。 【答案】A 【解析】本文考查对文本内容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答题时注意审清题干,然后 锁定区位,概括文意作答,此题是综合筛选的题目,要立足原文,及时找到选项 在原文的位置,确定筛选范围。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 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A 项错在“表现了牧羊人居麻对石 头起了贪念”这一句。原文是“他坚信有一

27、个关于石头的秘密掌握在少数人手 里再次感慨自己的命运”,表述的是牧羊人居麻不相信我的说法,认为石头 的秘密“我”知道而且不告诉他,感慨自己的命运,并不是对石头起贪念。 8请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义。(6 分) 【参考答案】人类疯狂开采石头,对戈壁滩的地貌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但所开 采的石头制作成商品后在城市售卖,价格却十分廉价。人类因贪婪对大自然造 成了不可逆转的伤害,这种伤害让人感到“哀凉无望”。现代文明对游牧文明 的价值观带来了冲击。 【解析】本题考查重要句子的含义。本题考查“还有人不明白城市午夜的街头为 什么如此哀凉无望。他经过成堆批发戈壁玉的地摊,还是不能明白”的含义。抓

28、住该句的关键词“哀凉无望”“批发戈壁玉的地摊”“不能明白”。此题其实可 以把含义题转化为原因概括题。认真读文本,找出原因。文章写了人类疯狂开采 石头,极大的伤害戈壁滩地貌,但开采的石头城市售卖时,价格极其低廉。人性 的贪婪伤害大自然,这种伤害让人感到“哀凉无望”。 9本文最后当“我”又看到另一块美丽的石头时,为何迟迟不敢去触碰?请结 合全文对此作简要分析。(6 分) 【参考答案】因为“我”深深认识到:“我”虽然喜爱石头,但不能把“喜爱” 变成“贪婪”而去占有不属于自己的石头;触碰石头不仅会改变一只虫子的命 运,甚至可能改变更多季节、气候、降雪量等,从而造成各种自然灾害。 戈壁玉的确美丽,但一旦

29、离开荒野,离开纯粹的蓝天和粗砾的大地,它的美丽便 迅速枯萎。 【解析】本文考查对文本内容相关信息筛选并整合。答题时注意审清题干,然后 锁定区位,概括文意作答,此题是综合筛选的题目,要立足原文。先审题。题干 是“最后当我又看到另一块美丽的石头时,为何迟迟不敢去触碰”。该题其实是 要求回答“不敢碰触”的原因。属于原因概括题。此举出现在文章最后一句,起 到总结作用,所以答案分散在原文。应逐一找到有效的答题区间,概括为“我” 虽然喜爱石头,但“喜爱”和“贪婪”不同, “贪婪”是有占有欲和不满足感的。 倒数第三段说“触碰石头不仅会改变一只虫子的命运,甚至可能会改变更多 季节、气候、降雪量等,从而造成各种

30、自然灾害。”文章第十节中说“作为荒野 中的存在,戈壁玉的确是美丽的,甚至令人眩目。可一旦离开荒野,离开纯粹的 蓝天和粗砾的大地,它的美丽便迅速枯萎。”这些都是作者不敢碰触的原因。最 后分条概括答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434 分)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4 小题,小题,1919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向靖,字奉仁,小字弥,河内山阳人也。名与高祖祖讳同,改称小字。世居 京口, 与高祖少旧。 从平京城, 参建武军事。 进平京邑, 加宁远将军。 京邑虽平, 而群寇互起,弥征桓石康于白茅,攻寿阳克之。义熙三年,迁建武将

31、军、秦郡太 守、北陈留内史,戍堂邑。以平京城功,封山阳县五等侯。 从征鲜卑大战于临朐累月不决弥与檀韶等分军自间道攻临朐城弥擐甲先登 即时溃陷斩其牙旗贼遂奔走攻拔广固,弥又先登。卢循屯据蔡洲,以亲党阮赐为 豫州刺史,攻逼姑孰。弥率谯国内史赵恢讨之。时辅国将军毛修之戍姑孰,告急 续至,弥兼行进讨,破赐,收其辎重。除中咨议参军,将军如故。卢循退走,高 祖南征,弥为前锋,于南陵、雷池,左里三战,并大捷。军还,除太尉咨议参军、 下邳太守,将军如故。 八年,转游击将军,寻督马头淮西诸郡军事、龙骧将军、镇蛮护军、安丰汝 阴二郡太守、梁国内史, 戍寿阳。以平广固、卢循功,封安南县男,食邑五百 户。 十年, 迁

32、冠军将军、 高阳内史、 临淮太守, 领石头戍事。 高祖西伐司马休之, 以弥为吴兴太守。 明年, 高祖北伐, 弥以本号侍从, 留戍确磝, 进屯石门、 柏谷。 迁督北青州诸军事、 北青州制史, 将军如故。 高祖受命, 以佐命功, 封曲江县侯, 食邑千户。 迁太子左卫率, 加散骑常侍。 二年, 卒官, 时年五十九。 追赠前将军。 弥治身俭约,不营室宇,无园田商货之业,时人称之。 子植嗣,多过失,不受母训,夺爵。更以植次弟桢绍封,又坐何杀人,国除。 (节选自宋书向靖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从征鲜卑/大战于临朐/累月不决/弥与檀韶等分军自间道攻临朐城

33、/弥擐甲先 登/即时溃陷/斩其牙旗/贼遂奔走/ B. 从征鲜卑大战/于临朐累月不决/弥与檀韶等分军自间道攻临朐城/弥擐甲/先 登即时溃陷/斩其牙旗/贼遂奔走/ C.从征鲜卑/大战于临朐/累月不决/弥与檀韶等分军自间道攻临朐城/弥擐甲/先 登即时溃陷/斩其牙旗/贼遂奔走/ D.从征鲜卑大战/于临朐累月不决/弥与檀韶等分军自间道攻临朐城/弥擐甲先登 /即时溃陷/斩其牙旗/贼遂奔走/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是文言文的断句能力。考生可分六步走:读文段,通文意;标 名(代)词,定主宾;看虚词,找位置;明语法,辨句式;依据修辞;对话、引 文定句读。 本题为选择题, 可以找准切入点。 “大战于临朐”

34、很典型的状语后置, 是一个整体,不宜断开,排除 B 项、D 项。“弥擐甲先登”是说向靖穿上甲冑率 先登上城池,也是一个整体,不宜断开,排除 C 项。故选 A。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讳”本意是指讳言,不说,避忌,也指不敢直称帝王、尊长或贤者的名字。 B.“辎重”是古代军事用语,多指行军时部队运输携带的军械、粮草等物资。 C.“食邑”又称采邑、封地,中国古代君主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 D.“爵”是国君对开疆拓土有功的武将的封赐,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化常识。一般试题难度不大,需要考生

35、了解并掌握常见 的古代文化常识。 如姓名及称谓、 官职及科举、 宗法及礼俗、 天文及历法、 地理、 刑法、民俗及节日、文史典故等。可用分类串记法,联想记忆法等进行识记。D 项表述不准确, 爵是古代国君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在中国周代有公、 侯、 伯、 子、 男五爵,后代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不尽相同。故选 D。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向靖追随高祖左右,屡建功绩。向靖在跟随高祖征战中取得一系列战绩,尤以 平定京城一役为著,他也因此被封为山阳县五等侯。 B.向靖一生南征北战, 深得重用。 高祖率军南征, 向靖充当先锋; 高祖往北征讨, 向靖以原来的

36、官号随从征战,深得高祖信任器重。 C.向靖多次得到提拔,身居高位。因为平定广固、卢循有功,向靖被封为安南县 男,高祖登上帝位之后,又封向靖为太子左卫率。 D.向靖为人克俭自律,颇受称赞,他一贯严格要求自己,生活方面十分节俭,不 建造房舍屋宇,也没有园圃田地和货物等产业。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要求考生在理解文言文的基础上,能够对文言文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纳,考生需熟 悉常见的陷阱如曲解文意、无中生有、错位嫁接、以偏概全等。A 项“尤以平定 京城一役为著”于文无据,故选 A。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

37、进平京邑,加宁远将军。京邑虽平,而群寇互起,弥征桓石康于白茅,攻寿 阳克之。(5 分) (2)卢循屯据蔡洲, 以亲党阮赐为豫州刺史, 攻逼姑孰。 弥率谯国内史赵恢讨之。 (5 分) 【参考答案】(1)向靖进而又(跟随太祖)平定京邑,被加封为宁远将军。京 邑虽然平定了,可许多贼寇争相兴起,向靖在白茅征讨桓石康,攻打寿阳并且取 得胜利。( “互起”,争相兴起、相继兴起;“征桓石康于白茅”,状语后置; “克”,战胜、获胜。) (2)卢循驻扎据守蔡洲,把亲信党羽阮赐任命为豫州刺史,攻打逼近姑孰。向 靖率领谯国内史赵恢讨伐他们。( “屯据”,驻扎据守;“亲党”,亲信党羽; “以为”,把任命为。) 【解析

38、】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 为辅,按照翻译六字诀:换、调、补、刪、留、变的方法做到字字落实。注意重 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 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 的落实。 【参考译文】 向靖, 字奉仁, 小字弥, 是河内山阳人。 他的名和高祖刘裕的祖父的名相同, 为了避讳,就用他的小字称呼他。世代居住在京口,和高祖刘裕从小交情好。跟 从高祖刘裕平定京城,参与建武军事。进而又平定京邑,被加封为宁远将军。京 邑虽然平定了,可是许多贼寇相继兴起,向靖在白茅征讨桓石康,攻打寿阳并且

39、取得胜利。义熙三年,升迁为建武将军、秦郡太守,北陈留内史,戍守堂邑。因 为平定京城有功,被封为山阳县五等侯。 跟从高祖刘裕征讨鲜卑,在临朐交锋,接连好几个月对决没有分出胜负。向 靖和檀韶等人分兵从小道偷袭进攻临朐城。向靖穿上甲冑率先登上城池,敌军当 时就马上溃散。向靖砍倒了他们的旗帜,贼人于是就四散逃走。攻打广固时,向 靖又率先登上城池。卢循驻扎据守蔡洲,把亲信党羽阮赐任命为豫州刺史,攻打 逼近姑孰。向靖率领谯国内史赵恢讨伐他们。当时辅国将军毛修之戍守姑孰,告 急的文书连续送到,向靖边行进边征讨,打败阮赐,没收了他的军用物资。授予 中咨议参军,将军的职位还像原来一样。卢循后退逃跑,高祖刘裕向南

40、征讨,向 靖做前锋, 在南陵、 雷池, 左里打了三次战役, 全都大获全胜。 军队班师回朝时, 授予太尉咨议参军、下邳太守的官职,将军的职位还像原来一样。 义熙八年,调职担任游击将军,不久监管马头淮西各郡的军事、龙骧将军, 镇蛮护军、安丰汝阴二郡太守、梁国内史,戍守寿阳,凭借平定广固、卢循的功 劳,被封为安南县男,俸禄土地达五百户。义熙十年,调职担任冠军将军、高阳 内史, 临淮太守, 管理石头军事。 高祖向西讨伐司马休之, 任命向靖做吴兴太守。 第二年,高祖向北讨伐,向靖以原来的身份服侍跟从,留下来戍守确磝,进军驻 扎在石门、柏谷。又调任掌管北青州各地军事、任北青州制史,将军的职位还像 原来一样

41、。高祖刘裕登上皇位,按照大臣们的辅佐确定功劳,向靖被封为曲江县 侯,俸禄领地有一千户。后来又升迁做太子左卫率,加授散骑常侍。皇帝登基后 的第二年,死在官任上,当时五十九岁。追赠前将军。向靖修身勤俭,不经营房 屋地产,也没有园林田产商铺货物的副业,当时的人非常敬佩称赞他。 他的儿子向植继承他的爵位,犯了很多过错,不听从母亲的教导,被夺去爵 位。变成分封向植的弟弟向桢、向绍,又因为犯了杀人罪,封地被废除。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2 小题,小题,9 9 分)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415 题 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 【宋】苏轼 霜余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颍咽

42、。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 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 【注】宋哲宗元祐六年八月,苏轼出守颍州,作此词。苏轼恩师欧阳修四十三年 前守颍州时作木兰花令西湖南北烟波阔,苏轼作此词时欧阳修去世已二十 年。 次韵:依次用所和诗的韵作诗,也称为步韵。长淮:即淮河。颍:颍水, 淮河支流。西湖:此指安徽阜阳西三里的西湖,为颍河合诸水汇流处。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上片写词人泛游颍河时的见闻和感受,时已深秋,故称“霜余”,“空听” 一句移情入景,将眼前所见的实景人格化。 B. “三五盈盈还二八”一句与上片“佳人”一句呼应

43、,写欧公当年所做诗词几 十年后仍被芳华少女传唱,欧公的为文、为政、为人可见一斑。 C. “草头”一句承接上片,与曹操短歌行中“譬如朝露”一句表达的含义 有异曲同工之妙。 D. 结尾两句将主旨进一步明朗化。含蓄写出欧阳修在颍州时常常夜游西湖,用 西湖月见证醉翁在颍州的功绩。 【答案】B 【解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 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 形象、 主题的鉴赏。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 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 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

44、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 一确认,得出答案。B 项, “三五盈盈还二八一句与上片佳人一句呼应” 错误,“佳人尤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通过写颍州人对于欧阳修的怀念, 表达了词人自己深切的思念。其中有人生如梭的慨叹,时间如同闪电一样快速逝 去,只有像欧阳修那样为人、为政、为文,才能够长久得被人们铭记。“三五盈 盈还二八”点明月亮阴晴圆缺的状态。所以两句并不呼应。故选 B。 15. 这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 分) 【参考答案】 悲秋之情。 深秋时节, 淮河失去宏阔的气势, 颍水潺潺似在呜咽, 触发了诗人悲秋伤时之情。对人生短促,生命无常的伤感。光阴流

45、转如电,草 露倏忽而逝,十五圆月到十六即缺,皆令人伤感。对恩师欧阳修的崇敬、怀念 之情。欧公早逝,当年识翁之人,今存者只有自己及西湖波底之月而已,物是人 非,表达了怀人之思。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把握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题一要关注诗歌中 的“情语”,这些关键词语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的感情倾向;二要关注诗歌中 的“景语”,景物的特征和意境特点与情感之间有密切的关系;三要结合作者的 生平经历和作品的时代背景,做到知人论世。分析诗歌情感要结合全诗,逐联分 析,才不会遗漏要点。“霜馀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颖咽”,上阕起首两句描 写了作者泛游颍河所见到的景致。 颍州有颍河汝水, 最终汇于淮河

46、之中。 “霜余” 两字交代作者到颍州时正值深秋,秋高天旱、草木枯萎,颍河也失去了春夏时期 波澜壮阔的气势,写出诗人悲秋之情。“草头秋露流珠滑”,深秋的晚上,已经 开始降下露水,露珠晶莹剔透且圆润光滑,但却不能长存。“三五盈盈还二八” 点明月亮阴晴圆缺的状态。词人以露珠的流逝与月亮的圆缺慨叹时光飞逝、人生 无常。“佳人尤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通过写颍州人对于欧阳修的怀念, 表达了词人自己深切的思念。其中有人生如梭的慨叹,时间如同闪电一样快速逝 去,只有像欧阳修那样为人、为政、为文,才能够长久得被人们铭记。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1 小题,小题,6 6 分)

47、分) 16.根据提示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酒文化与中国古典诗词的创作有密切关系:白居易琵琶行中, “ ” 写诗人被贬后独自饮酒, 借酒浇愁; 杜甫 登高 中, “ _”道出诗人郁积心中的身世之苦和国运之恨无法用酒 排遣的无限悲凉之情。 (2)李白的蜀道难中“ , ”两句写 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 (3) 范仲淹 岳阳楼记 中,“ _, _” 从时间的角度写出了洞庭湖千变万化的景象。 【答案】(1)往往取酒还独倾 潦倒新停浊酒杯 (2)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 (3)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 理解、 默写能力。 考查情境默写

48、这种类型, 要求考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情 境默写成为近几年高考默写的常考方式, 考生要注意在平时背诵时理解文章大意。 注意字形复杂的字, 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 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 如 “倾” “潦 倒”“喧豗”“砯崖”“壑”“晖”“象”等字,默写时要写准确。 三、语言文字运用(三、语言文字运用(2020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71919 题。题。 钧窑瓷器是中国古代陶瓷中的奇珍瑰宝。它以色彩斑斓、古朴典雅、风格独 特而_。从艺术上讲,钧窑以雅致的乳浊状天青色釉和多彩的窑变而倍受人 们的喜爱。 可是,“窑变” 是靠

49、窑炉来完成的。 那时, ( ), 造成了“十窑九不成”的结果,因此对窑炉进行改进势在必行。20 世纪 90 年代 初, 梭式窑炉的引入解决了烧制钧瓷的诸多难题,为后来进一步研究生产打下了 坚实的基础。 另外,有效控制的铜红釉和铜红彩的应用,也是中国古代制瓷工艺对钧窑的 一大贡献。在钧窑生产的早期阶段,红彩的施加没有_ ,因而在釉面形成 大片不规则的彩斑,_,人们用“峡谷飞瀑兔丝缕,夕阳紫翠忽成岚”来描 述钧窑瓷器流云般优美的釉色和艳丽如彩霞的红彩。钧釉的釉色并不完全可控, 成品的釉色有天青、月白、 紫蓝等多种颜色,同样配方的釉在烧成过程中由于 不同的火候、烧成曲线和窑位,形成_ 的釉色,加上红彩的不规则呈现, 被称为 “窑变” , 这赋予了钧窑神秘而多变的特征。 钧窑产地流行的 “入窑一色, 出窑万彩”的说法,就是对钧窑瓷器丰富多彩釉色的最好形容。 17.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语文高考 > 第一次模拟